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保安族的语言保护与传承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保安族的语言保护与传承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保安族的语言保护与传承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保安族的语言保护与传承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保安族的语言保护与传承

【摘要】本文对2015-2017年保安语的研究、目前保安语语音文字生存状态以及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做了概述,以期为保安语的研究提供引导作用,最后对保安语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一、民族与语言文字概况

(一)民族

使用保安语的保安族主要聚集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

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镇大墩村、甘河滩村和刘集乡的高李村。经普查统计,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自治县使用保安语的人数共计约7422人左右。青海省使用保安语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同仁县和尖扎县两个

地区。

(二)语言文字概括

保安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保安语是保安族的母语。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兼通汉语,通用汉文,目前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数已不足一万人,且以40岁以上的人居多,20岁以下的年轻人使用保安语的人数较少,保安语属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安语分为三种

方言,即保安语同仁方言、保安语积石山方言和保安语康杨方言。同仁方言中藏语词汇较多,积石山方言中阿语和汉语词汇多,康杨方言中藏语、阿语词汇多。保安语有i、i、u、u、n。、e、e、a、a、a11个元音。长短元音的对立不严格,元音i、i和u、巴不区别词义,a和e在个别词中区别词义。复元音较多,有ai、ei、ao、ou4个前响复元音;ia、i喜、10、1U、ua、ua、u喜、ue、ye9个后响复元音。元音在以n、?结尾的音节里一律鼻化。元音和谐现象己基本消失。有b、p、m、f、w、d、t、n、l、r、出、Is、s、?、?、?、j、?、?、?、g、k、?、G、x、h 26个辅音。比较稳定的复辅音有mb、nd、?、?、?、ts ?、?、?;还有fd、ft、?、?、?个不很稳定的复辅音。

(三)语言文字生存状态

在保安族人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不会说保安话了,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能用汉语进行流利的对话交流。保安语衰弱的原因主要有:强势语言汉语的逐渐深入,逐渐成为主流交流语言,致使保安语逐渐衰弱。

二、语言文字保护与传承

(一)语言文字保护现状

根据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政府文件资料,除甘肃省民委少语办、教育厅语委办外,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没有成立具体的针对保安语的语委办或其他

语言文字管理、保护机构,积石山县文化局负责语言保护的相关工作,但目前没有制定针对保安语的保护政策和措施,没有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有关的科研项目和配套经费。

(二)双语教育实施情况

经实地调查和教育部门文件资料,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没有开设撒拉语汉语双语教育、也没有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材和阅读材料的编制与使用、撒拉语文化活动进校园和课堂情况。

(三)语言文化传播与传承现状

通过实地调查和市县教育、文化、旅游部门文件资料,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中关于保安语近

一年来举办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活动情况;是否成立语言文化协会等政府或民间组织,以及其宗旨和举办相关活动、会议情况;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人情况。

1.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活动情况。2015年6月,由积石山县文化局和甘肃省保安族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了首次保安

语“双语人才”演讲比赛,此次比赛为进一步做好保安族语言资源挖掘、有效保护、展示传承和开发利用,全面有序地开展保安族双语教学培养了后备人才。

2.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协会或组。2015年5月,甘肃省保安族文化研究会在积石山县隆重举行2015年年会暨《中华

保安族》期刊首发式。会上,省文联名誉主席、甘肃省人大

民侨委副主任、甘肃省保安族研究会会长、《中华保安族》编委会主任马少青同志与州民委主任、《中华保安族》编委会副主任金有禄同志为《中华保安族》期刊的创刊首发分别致了贺词。甘肃省保安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保安族》主编韩维礼同志汇报总结了2015年研究会所做的主要工作:一是完成了全国政协约57万字的《保安族百年实录》最终稿;二是完成了大河家地区文化资源状况调查及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书;三是完成了保安族语言普查工作;四是已向省民委申请了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项目《保安族志》;五是完成了“出彩工程”保安腰刀及保安族刺绣技艺传承培训项目;六是保安语双语教学培训班正式启动;七是申请了《中华保安族》内部刊物。

3.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人。马瑞,1949年生,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人,大墩小学退休教师。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族口头文学及语言传承人。马维雄,保安族,1950年生于甘肃省积石山县刘集乡安民湾村。2006年,他被列为保安腰刀锻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2008年,他打制出第一把黄河流水纹折花刀。

(四)语言文字出版物和资源库建设

2016年8月,由马沛霆、佐藤畅治编著的《保安语汉语词典》最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词典用《保安语使用记音符号字母表(方案)》标音,收录了2400余条词条,《保

安语汉语词典》的出版填补了一项学术领域上的空白。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研究,对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成果,《保安语汉语词典》的面世,为保护传承保安?Z、发展保安族文化夯实了基础。2015年-2 016年,有关保安语研究的文献有7篇。

三、语言文字保护、传承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发现甘肃省保安语在传承与保护中已经有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开展,但是出现的问题、困难和不足也很多,解决途径主要从政府政策支持、语言语音资源库建设、双语教学实施、树立语言文字保护意识、提供经费和项目支持、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开展语保工程等方面人手。

参考文献:

[1]布和,陈乃雄.同仁保安语概要[J].民族语文,1981,(02).

[2]布和,刘照雄,保安语简志[M].民族出版社,1982.1-17.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法规类别】语言文字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4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8.05.31 【实施日期】2018.08.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 (十三届第4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5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年5月3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2018年5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学习和使用 第三章研究和保护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科学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动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研究保护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科学保护、依法管理的原则,尊重各民族平等使用语言文字的意愿和语言文字发展规律。 第四条自治区在统一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在壮族聚居地区使用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 使用《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不影响各地使用壮语方言和当地其他少数民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蒙汉文并用不够觃范、并行率不高。一是社会市面用文仍存在蒙汉文字体大小比例失调、翻译不准确、书写制作不觃范等问题,如部分公共服务平台没有蒙文提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公示公开栏没有使用蒙文、路口交通标记没有蒙文提示等。二是各类文件、政策、法律法觃大多为汉文,蒙汉文字并行的文件数量有限,没有达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要求,不便于少数民族群众理解掌握政策法觃。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力量薄弱。专职翻译人员数量少,翻译力量薄弱,翻译工作未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部分县市除政府翻译室和民族宗教事务局外,其他部门未设置翻译机构。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范围呈缩小趋势。近年来,受蒙语授课学生考录难、就业难、社会语言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蒙语授课学校生源有所减少,加之社会新生*络和媒介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弱化,使用范围逐步缩小。 二、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觃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一是加大《内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贯彻力度,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并结合实际制定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办法措施。二是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社会市面蒙汉文字并用情况进行治理整顿,对拒不执行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的单位、商户,依据相关觃定予以通报、处罚。加强广告牌匾的源头管理,做到统一翻译、定点制作、及时审核。三是推进蒙汉文字并行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文件翻译率,确保群众及时准确掌握政策法觃。 (二)加强翻译保障工作。一是按照《内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要求,建议推动机关单位设立翻译机构,配备专、兼职翻译人员,做到下发基层嘎查村级的文件和资料及时准确翻译。二是制定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觃划,做好人才储备,并定期举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培训班,切实提高翻译水平。三是建立学习和奖励机制,对能够熟练使用蒙汉两种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全文(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全文(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5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年5月3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2018年5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学习和使用 第三章研究和保护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科学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动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研究保护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科学保护、依法管理的原则,尊重各民族平等使用语言文字的意愿和语言文字发展规律。 第四条自治区在统一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鼓励和支持在壮族聚居地区使用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 使用《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不影响各地使用壮语方言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文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建立政府统筹协调、主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第二章学习和使用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播和应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谐发展。 第八条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民族、教育、文化、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制定社会应用和信息化急需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规范标准,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词术语审定发布制度。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或者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学。 第十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师范等高等院校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文学、教育、艺术、翻译、广播影视等专业和课程,其他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和课程。 第十一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建设双语兼通、学科配套、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 第十二条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政府提倡和鼓励各民族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为同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执行公务创造条件。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及民族、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将干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学习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对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能力岗位需求的干部进行培养培训。 第十三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同时使用规范汉字和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文: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牌匾;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 --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为例 向桂珍财务管理 1201班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综合型大国,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约有3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基于这样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发展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今以少数民族地区苗族语言使用情况为视角,剖析当今新生一代苗族选择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情况,和苗语的发展情况,分析苗族语言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措施。 关键字:苗族苗语传承发展 苗语简介: 一.苗语是苗族人语言的统称,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支,分布在中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国。苗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分支: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当中以川黔滇方言最为复杂,可以分成19种不同的方言。 二.苗语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也有学者对苗瑶语的语系归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苗语分三大方言:东部(湘西)、中部(黔东)、西部(川黔滇),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中川黔滇方言分为7个次方言,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 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通话。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60%以上。 三.东部方言在湘西自治州、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大约有110人使用。中部 方言使用人数大约为210万人,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融水和三江等县的苗族使用这个方言。 四.西部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中内部差别最为复杂、分布地域最为宽广、使用人数最多 的一个。该方言7个次方言分别是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使用人数总共250万人以上,分布在贵州省除了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川南、桂西北及云南各地。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此外,大约有160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一些地方文献也曾提及古苗文。但是迄至近代,苗族地区没有仍在使用的传统文字。

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现状的剖析与研究

2006年5月第18卷第3期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Jo ur nal of Capital Institute o f Physical Education M a y.2006V ol.18N o.3 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现状的剖析与研究 An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Participation and Current Condi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for Minorities in Gansu Province 刘茂昌1 ,罗卫东1 ,段兴良2 ,段兴军 3 LIU M ao-chang 1,LU O Wei-dong 1,DU AN Xing-liang 2,DU AN Xing -jun 3 摘 要:以西北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主要依据,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剖析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揭示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体育 中图分类号:G 852.9 文章编号:1009-783X (2006)03-0070-0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 n the dat a o f par ticipation in tr aditio nal spo rt s by urban and r ural resi-dent s co llected in the no r thwest minor it y reg io ns,by m eans of liter ature rev iew s and in-ter views w ith ex perts ,the autho rs o f t his paper have analy zed the participa tio n status o f tr aditional spo r ts by the minor ities in Gansu P ro vinc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 or s and r evealed so me of the existing pr oblems in the dev elopment of t raditional spo rts fo r the mino rity peo ples in the pr ov ince . Key words :G ansu Pr ov ince;M inor ity ;T r aditional spor ts;N at ional spo rts 收稿日期:2005-12-08 作者简介:刘茂昌(1972-),男,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为体育教育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罗卫东(1969-),男, 甘肃定西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民族传统体育;段兴良(1976-),女,甘肃武威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人体力学和社会学;段兴军(1981-),男,甘肃武威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和 民族体育学。 作者单位: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兰州730070;2.张掖铁路 学校,甘肃张掖7340123;3.海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海口571158 1.School of Phys ical Edu cation ,North west Normal U ni-vers ity ,Lanzh ou 730070; 2.Zh angye Railw ay School,Zhan gye 734012; 3.Departm ent of Ph ysical Education,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China . 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在民族地区广泛 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1] ,为少数民族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并在2001~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的指导方针,为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本研究旨在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有价值参考资料。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研究对象,即:甘南、临夏两个自治州,以及张家川、天祝、肃南、阿克塞以及肃北五个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为研究对象。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法。以西北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对有关人员作了补充访谈。查阅有关的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相关文献资料。把相关数据利用SP SS 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2 结果剖析与讨论 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群体的总体水平 1999年甘肃少数民族群众中有87.16%人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中男性占73.54%,女性占13.62%。而未参与者占12.84%,其中男性占8.56%,女性占4.28%。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参与总体状况保持一致[2](表1),男性参与者多于女性,呈现男性化的趋势。2.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人群的年龄分布 甘肃省16岁以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人群的年龄在总体上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分布状况(表2),在16~61岁以上10个年龄段中,31~35岁,36~40岁,41~45岁年龄段参与率分别占到14.73%,16.07%,15.18%。成年人参与者居多。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相比,参与者年龄高出10岁左右。50岁 以上参与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相吻合。在16~20岁,21~25岁,25~30岁三个年龄段,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率较低的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少数民族青少年受到奥运会、电视媒体等综合因素冲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观念逐渐淡化。 表1 甘肃省少数民族1999年参与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人数统计 类别人数/百分率参与者未参与者合计 男女男女甘肃省  人数189352111257% 73.5413.628.56 4.28100西北地区 人数912129103631207% 75.56 10.69 8.53 5.22 10070

提案:只有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

提案:只有懂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 能享受高考加分政策 ——关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及原生态环境的提案 提案人:杨雁宇 专业:工商管理类 学号:0930*******

提案:只有懂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高考 加分政策 ——关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及原生态环境的提案 华夏文明五千年,自古以来,神州大地幅员辽阔,繁衍着众多民族。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每个民族都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敢,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土,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语言文化是少数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文化多样性的基因,保护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也就是留下民族精神的根本,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要求。 一、概述 (一)少数民族语言现状 当下,少数民族语言处于濒危状态。中国有56个民族,可中国的语言却不止56种。迄今发现的中国境内的语言竟有120多种。据2004年2月21日《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中国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目前这120种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许多语言使用人数已不足万人,有的甚至更少。同时即使使用人数在千人以上的,也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木佬语,调查者在2000年调研时,仅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会讲,是名副其实的濒危语言。又如赫哲语,目前能用本族语交际的只有十几个60岁以上的老人,将稍微能讲一些赫哲语的人也包括在内,最多不超过50人;满语,现在只有约100人能够听懂,约50位老人还可以说;塔塔尔语,塔塔尔族总人口5064人,本族语的使用人口不足1000人;还有仙岛语,是阿昌族一个支系使用的语言,使用人数约100人左右…… 这些濒临消失的语言大多没有相应的文字,但语言代表着该族群的记忆和源流历史,他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创作的民间文学,如山歌、传说、情歌都保存在口头语言中,靠口耳相传代代相袭,使语言成为一种独特文化和族群特征的重要体现和表现形式。无论是语言结构本身,还是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都具有丰富的特性和宝贵的文化价值,一旦消失,将是中华文化宝库和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损失。 从全球范围来看,已有超过750种语言灭绝,还有许多语言也只有少数的使用者。联合国估计,目前世界上现存语言中,有一半的语言只有不到1万名使用者,1/4的语言只有不到1000名使用者,并且,除非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些语言(至少3000种)都要灭亡。近年来,联合国科教文组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贵州民族报20041202第3版 记者:感谢;住先生接受采访。贵州是中国多民族居住的省份之一,李主任是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官员,分管民族文化,请您先介绍贵州省少教民族语言的现状。 李明金:先介绍一下贵州省的大体情况。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语言丰富、民族文化异彩纷繁、民族风情独特浓郁的山_区内陆省份。全省共有9个州、市0地,88个县市、区、特区,其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另有253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以上;全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世居少数民族17个;全省总人口387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1626.5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8%。 从民族语言来看,我省是多民族多语言的省份,是全国民族语文工作面较广、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民族语言多属于汉臧语系,主要有臧缅语族、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其中:属汉臧语系苗瑶语族的语言有苗语、瑶语;属于壮侗语族的语言有壮语、布依语、毛南语、仫佬语;属臧缅语族的语言有彝语、白语和土家语等;属汉臧语系而语族未定的有畲语和仡佬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有蒙古语和满语。总的来看,贵州少数民族语言种类繁多,保留较为完整,因而被语言学界称为民族语言的“富矿”省,语言使用情况较为复杂,大部分民族使用两种以上语言。少数民族不通汉语的情况较为普遍,在17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土家族、回族已转用汉语外,其余仍保留和使用本民族语言。苗、布依、侗、彝、水等民族还有本民族文字。在全省16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900多万人以本民族的语言为第一交际语;有500多万人不通汉语(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半通汉语的有200多万人;民汉语兼通的有200余万人。这是对贵州民族语言状况的一个总体概括。 记者:在对贵洲省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有一番认识后,那么政府在促进民族语言文字与文化教育发展上作了那些工作? 李明金:根据贵州各民族的实际和遵循“自愿自择”的原则,我们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了苗、布依、侗、彝四个民族七种文字的“双语文”教学和推行民族文字扫盲,全省开展民族文字推行的县由开始的几个发展到53个县市,学习民族文字的农村扫盲点6000多个一学习人数达450,000多人;开展“双语文”教学的学校1000余所,学生60,000多人,加上不同渠道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字的人数达600,000多万人。用民族文字编译的课本、读物和工具书及报刊100余种,出版发行300余万册(份);民族语电影译制片360多部。民族语文正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新闻出版、医药卫生、广播影视等领域。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扶贫攻坚和两基攻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继承和宏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协发展,起到不可替代一的积极作用,深受民族地区学校和各民族群众的欢迎及好评。 记者:社会主义中国成立后,政府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请介绍贵州在这方面的情况。 张和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敕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我省世居的少数民族中,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除彝文曾作为本民族的传统文字而通行于“古西南夷”地区并传承下了浩如烟海的彝文古籍文献及其近年发现并正在组织抢救的水族的“水书”外,其它民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少数民族的发展受到极l大的限制,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少数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优秀传统文化等只能靠口耳相传,因而导致失传、讹传的现象比较严重。民族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少数民族群众智力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受尽了没有文字的痛苦。使少数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不能跨越时空界限,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 建议 近年来,**不断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少数民族语文师资、翻译力量不断加强,社会市面宣传标语、广告牌匾等蒙汉文字并用率、规范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得到进一步规范。但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进步和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蒙汉文并用不够规范、并行率不高。一是社会市面用文仍存在蒙汉文字体大小比例失调、翻译不准确、书写制作不规范等问题,如部分公共服务平台没有蒙文提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公示公开栏没有使用蒙文、路口交通标记没有蒙文提示等。二是各类文件、政策、法律法规大多为汉文,蒙汉文字并行的文件数量有限,没有达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要求,不便于少数民族群众理解掌握政策法规。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力量薄弱。专职翻译人员数量少,翻译力量薄弱,翻译工作未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部分县市除政府翻译室和民族宗教事务局外,其他部门未设置翻译机构。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范围呈缩小趋

势。近年来,受蒙语授课学生考录难、就业难、社会语言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蒙语授课学校生源有所减少,加之社会新生网络和媒介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弱化,使用范围逐步缩小。 二、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一是加大《内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贯彻力度,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并结合实际制定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办法措施。二是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社会市面蒙汉文字并用情况进行治理整顿,对拒不执行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的单位、商户,依据相关规定予以通报、处罚。加强广告牌匾的源头管理,做到统一翻译、定点制作、及时审核。三是推进蒙汉文字并行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文件翻译率,确保群众及时准确掌握政策法规。 (二)加强翻译保障工作。一是按照《内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要求,建议推动机关单位设立翻译机构,配备专、兼职翻译人员,做到下发基层嘎查村级的文件和资料及时准确翻译。二是制定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做好人才储备,并定期举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培训班,切实提高翻译水平。三是建立学习和奖励机制,对能够熟练使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并落实翻译人员工资补贴,调动翻译工作积极性。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

---------------------------------------------------------------最新资料推荐------------------------------------------------------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 --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为例向桂珍财务管理 1201 班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综合型大国,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约有3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 基于这样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发展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以少数民族地区苗族语言使用情况为视角,剖析当今新生一代苗族选择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情况,和苗语的发展情况,分析苗族语言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措施。 关键字: 苗族苗语传承发展苗语简介: 一.苗语是苗族人语言的统称,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支, 分布在中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国。 苗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分支: 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当中以川黔滇方言最为复杂, 可以分成 19 种不同的方言。 二.苗语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1 / 8

也有学者对苗瑶语的语系归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苗语分三大方言: 东部(湘西) 、中部(黔东) 、西部(川黔滇) ,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中川黔滇方言分为 7 个次方言,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 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通话。 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 60%以上。 三. 东部方言在湘西自治州、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大约有 110 人使用。 中部方言使用人数大约为 210 万人,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融水和三江等县的苗族使用这个方言。 四. 西部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中内部差别最为复杂、分布地域最为宽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 该方言 7 个次方言分别是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使用人数总共 250 万人以上,分布在贵州省除了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川南、桂西北及云南各地。 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 此外,大约有 160 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 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

甘肃少数民族音乐

《甘肃少数民族音乐》——浅谈藏族音乐的美 学院:音乐学院 班级:101班 学号:20100903050115 姓名:李宏斌

浅谈藏族音乐的美 地域的差别、环境的差别、生活的差别,造就了人们兴趣的不同、价值观念的不同。生活在青藏高原这个“世界屋脊”的藏族人以他们独特的饮食、宗教、以其生活方式中成就了一群热情、奔放、纯朴、善良的藏族人民。 藏族的音乐大体上可分为佛教音乐,宫廷音乐,民族歌舞音乐和藏族的戏剧组成。藏族最为神秘的当属佛教音乐,由喇嘛念诵,把经文当作歌词加入柄鼓,甲铃,骨号和统嘎伴奏的曲调,这种特殊的曲调风格,让热情的藏族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些音乐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民族歌舞音乐。藏族人天生能歌善舞,那悠扬的旋律,朗朗上口但不浮华的歌词,和着那藏族人特有的高亢嗓音,都让我从心底深深喜爱着它。我们耳熟能详的藏族歌曲有很多都是情歌,比如说《卓玛》《高原红》《家乡》等。 高亢豪爽开阔的演唱风格,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是我喜欢它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城市待的时间长了,到处是熙熙攘攘的场面,繁华、喧嚣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每当这时候,听听藏族的歌曲总能平息一些我心头的慌闷。听到那些高亢而又豪爽的声音,仿佛我又回到了广阔舒畅的高原大地:眼前是宽广美丽的草原,牛羊成群,小花点点。这时候,也总能把那些喧嚣、烦闷甩到白云悠悠、湛蓝依旧的天空中,剩下的只有一身的轻松。也正是这一点,是和现在的流行歌曲最大的不同点,流行歌曲绝大多数都让人陷入无尽的伤感之中,而这些藏族的歌曲,就算是像《卓玛》一样的所谓的情歌,你能听到的,是轻松欢快,而你能感受到的,也是轻松欢快,高亢宽广,进而心情也变得欢愉起来。可以想象一下,在你很压抑的时候,在你生活的地方,每当你想发泄一下,大吼一声的时候,你有这个勇气吗?每每在这个时候,听到那藏歌“肆无忌惮”地在高原上奔放、高亢,仿佛那就是我发泄的声音,随着旋律随着高喊,郁闷也就随之飘散。我想,这就是它的感染力。 藏族歌曲的歌词非常简单亲切,草原和雪山、羊群和蓝天白云、帐篷和亲朋好友、青稞酒酥油茶、还有美丽的姑娘,几乎就是歌词的全部。 再如《高原红》:“高原红美丽的高原红,煮了又煮的酥油茶还是当年那样浓。高原红梦里的高原红,酿了又酿的青稞酒让我醉在不眠中。”没有那种流行歌曲的丰富而又浓烈的感情在歌词里头,但是当你听到这首歌,悠扬的旋律才会带给你强烈的震撼。 除了歌词,旋律依旧很简单。一首歌,它运用多的是我们土生土长的五声调式,给人以清晰熟知的感觉,似临近自然,热情和开怀全都包含在里面。不需要你故作深沉,不需要你带进音乐很多技巧。你只需要把音乐本身的豪迈和开阔表现出来那就是藏族歌曲的味道。 当然,不要羞涩,因为你已经置身高原,开阔而又清爽,只有你的热情、你的开怀,才能在只有蓝天白云和远山的空间里引起共鸣!

个人成就动机与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个人成就动机与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使得我国很多少数民族语言正在逐渐衰落甚至消失,很多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法律、政府政策、语言多样性及双语教学等方面。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个人成就动机对民族语言冲击的研究还极为不足,本文从个人成就动机的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探讨个人成就动机与少数民族语言消失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学历、居住环境、社会地位、收入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掌握程度呈负相关。笔者从个人角度提出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标签:少数民族语言;个人成就动机;消失;对策 《中国的语言》(2008)指出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中国境内目前正在使用的语言有129种,其中的117种已经或者正在变成濒危语言。例如,现在67万蒙古人中,基本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占50.6%,其余40%~50%已经失掉了民族语言,主要转用汉语。土家语是我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代表之一,在1900年,有40万人在使用土家语,而当前的使用人数约在6.5万人左右。 一、问题提出 少数民族语言有其多样且独特的结构形式,以及在系属归类上的孤立性展现了其高度的研究价值,其研究价值不仅体现在语言学上,也体现在文学、人类学、历史学乃至自然科学上。抢救、记录和保护濒危语言、维护语言生态多样性对学术研究、维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格局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这一工作的迫切性更加突出。 从前人研究发现可知,目前我国有极大部分的少数民族语言面临濒危的状态,所以找出一种既对国家发展有利于对少数民族的语言发展有利的方法是当务之急。目前学术界对于个人成就动机对民族语言冲击的研究还非常不足,本文从个人成就动机的视角出发,探讨个人成就动机与少数民族语言消失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个人成就动机分为学历、居住区域、社会地位和收入四个维度,将这些因素对少数民族语言现状的影响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了解其差异的显著性,提出基于个人成就动机提升下如何加强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措施,有助于相关部门以及少数民族人民对语言保护作出相应决策。 二、个人成就动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程度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洞井瑶族自治乡、西山瑶族自治乡人民以及中南民族大学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通过对不同学历、不同居住区域、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收入的人群进行了重点抽样和随机抽样,以走访到户问卷调查访问的方式,共发放140份问卷,实际有效问卷114份。

少数民族语言语言功能研究

少数民族语言语言功能研究 摘要:少数民族语言是基于少数民族客观功能需求,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创造而来的,是民族特征的展现,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少数民族语言在功能上有着如其他语言一样的表达、描述、交流等普遍性功能,也有着少数民族特有的使用功能。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较之汉语语言,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较少,但是在少数民族生活发展中仍然发挥着把控少数民族生活秩序、传达少数民族文化心理、推动少数民族智能发展等特殊功能。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语言功能 一、语言功能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少数民族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对民族语言材料的描写、分析和比较以及语言理论和民族语言实践的结合上,但是对民族语言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功能研究较少。少数民族语言语言功能的研究应立足于语言功能研究基础之上,纵观国内外对语言功能的研究,主要成就如下: 布勒是较早的开创语言功能研究的学者之一,在他的著作《语言学》中将语言的功能总结为以下三种:描述功能(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ction)和呼吁功能(vocative function)三种,将语言描述行为和陈述事实的功能、表达人物心理特征的功能及影响听众行为的功能进行概括,阐述了语言的基本功能,使人们开始关注语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布勒将描述功能看作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 雅各布森对语言功能的研究可见《语言学与诗学》一书,书中将语言功能划分为六种,较布勒更为细致:指称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情感功能(emotivefunction)、意动功能(conative function)、寒暄功能(phatic function)、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和诗意功能(poetic function),其中前三种和布勒所描述的语言功能基本一致。元语言功能指的是利用语言去解释语言,诗意功能则是指通过对语言的排列组合和信息重组为听众营造更多想象空间。雅各布森将指称功能看作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雅各布森对语言功能的分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摘要]语言文字不仅是识别民族种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对保存和传播民族历史和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加快对其保护的步伐。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 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分析及研究意义 11概况分析 语言方面,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因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文字方面,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故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在少数民族中,或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有的出现重视汉语、忽视母语的倾向,不愿让自己的子女进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因为他们担心子女以后进大学、找工作、出国留学有困难。在民族地区的一些中小学,民族语和汉语授课的比例中,民族语的比重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书刊、报纸、杂志数量偏少,少数民族群众获取信息的通道明显不畅。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如云南省的纳西语和仙岛语、贵州省的仡佬语、湖南省的土家语、四川省的彝语以及中国东北部的满语、鄂伦春语以及赫哲语等。 12研究意义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不同特点的总和。是该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总和。群体生存和延续的历史经验依赖语言文字代代相传,并记录着人类知识的一个侧面和局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是族群的标志,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族群内部联系的纽带。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切实保护各少数民族利益和风俗文化的体现,是促进民族团结、合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必要之举。我国有许多小语种,学术价值极高,是解开历史上许多谜团的钥匙。对少数民族语言

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大纲(DOC)

《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7221620英文名称:Langue of Minority 学时数/学分:24/2 授课对象:试点治安学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设置和地位 本课程为试点治安学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共计24学时,其中理论课程为22学时,实验课程为2学时。它是向试点治安学专业学生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分布、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东北三省广泛分布的朝鲜民族使用的朝鲜语。通过该课程既能使试点治安学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能多掌握一种民族语言,学生开阔了眼界,又掌握了技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朝鲜语的简单日常用语。 知识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后要求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关于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及法规。掌握朝鲜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 素质要求:在熟悉掌握知识的同时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使用情况、语言情况、文字情况、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简介 一、中国的少数民族

二、少数民族语言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概况 少数民族语言及所属语系。 第三节使用情况 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等族,有大片聚居区,人口均在百万以上,文字历史也比较悠久,他们的语言除了在家庭内部、邻里亲友间使用外,还在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中使用,甚至在一些邻近的或者杂居在一起的其他民族中使用。 第二种类型,如彝族和傣族,他们虽然也有成片的聚居区,有传统的文字,但是文字没有统一的规范,方言差异也较大,本民族的语言在社会上的应用不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那么广泛。壮语和傈僳语、拉祜语、景颇语、载瓦语由于语言内部差别较大,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还没有形成,文字的使用范围也很小,语言使用情况与彝语、傣语接近。 第三种类型,民族的语言只在本民族内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政治生活、学校教育中往往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主要是汉语,有些地方也使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文字,一般使用汉字。属于这个类型的少数民族语言相当多,大约占语言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使用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第四节语言情况 55个少数民族使用语言的情况 第五节文字情况 第六节前景 第二章朝鲜语 第一节???, ?, ?,?, ?, ? ???, ?, ?, ?(2课时) (一)学习发音 (二)书写练习 (三)带领学生朗读练习 (四)为学生讲授课单词。 (五)朗读所学单词 (六)朗读下列句子 ??????! 您好!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保安族的语言保护与传承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保安族的语言保护与传承 【摘要】本文对2015-2017年保安语的研究、目前保安语语音文字生存状态以及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做了概述,以期为保安语的研究提供引导作用,最后对保安语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一、民族与语言文字概况 (一)民族 使用保安语的保安族主要聚集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 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镇大墩村、甘河滩村和刘集乡的高李村。经普查统计,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自治县使用保安语的人数共计约7422人左右。青海省使用保安语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同仁县和尖扎县两个 地区。 (二)语言文字概括 保安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保安语是保安族的母语。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兼通汉语,通用汉文,目前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数已不足一万人,且以40岁以上的人居多,20岁以下的年轻人使用保安语的人数较少,保安语属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安语分为三种

方言,即保安语同仁方言、保安语积石山方言和保安语康杨方言。同仁方言中藏语词汇较多,积石山方言中阿语和汉语词汇多,康杨方言中藏语、阿语词汇多。保安语有i、i、u、u、n。、e、e、a、a、a11个元音。长短元音的对立不严格,元音i、i和u、巴不区别词义,a和e在个别词中区别词义。复元音较多,有ai、ei、ao、ou4个前响复元音;ia、i喜、10、1U、ua、ua、u喜、ue、ye9个后响复元音。元音在以n、?结尾的音节里一律鼻化。元音和谐现象己基本消失。有b、p、m、f、w、d、t、n、l、r、出、Is、s、?、?、?、j、?、?、?、g、k、?、G、x、h 26个辅音。比较稳定的复辅音有mb、nd、?、?、?、ts ?、?、?;还有fd、ft、?、?、?个不很稳定的复辅音。 (三)语言文字生存状态 在保安族人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不会说保安话了,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能用汉语进行流利的对话交流。保安语衰弱的原因主要有:强势语言汉语的逐渐深入,逐渐成为主流交流语言,致使保安语逐渐衰弱。 二、语言文字保护与传承 (一)语言文字保护现状 根据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政府文件资料,除甘肃省民委少语办、教育厅语委办外,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没有成立具体的针对保安语的语委办或其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