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白皮书:云迁移实践指南 – 将服务迁移到 AWS

技术白皮书:云迁移实践指南 – 将服务迁移到 AWS

技术白皮书:云迁移实践指南 – 将服务迁移到 AWS
技术白皮书:云迁移实践指南 – 将服务迁移到 AWS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实验报告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姓名/学号:何一白/2012011908 班级:化22 同组实验者姓名:苏剑晓 实验日期:2014年11月20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带实验的老师或助教姓名:王溢磊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离子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2 实验原理[1] 当电流通过电解池溶液时,电极上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与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则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 Q t += q + 且 t ++t ?=1 在包含数种电解质的溶液中,t -和t +分别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浓度,其离子迁移数增加;对只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的改变使离子间引力场改变,自然离子迁移数也改变;若温度改变,迁移数亦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差别减小。 实验中采用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量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在一截面均匀的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盐酸溶液,通以电流,当有Q 电量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t +Q 当量的H +上行,t -Q 当量的Cl -通过界面下移。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Cd 2+取代,此界面将随H +的上移而移动,界面位置可利用界面上下溶液pH 值的不同,使用指示剂显色。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向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上移速率。在某通电时间t 内,界面扫过体积V ,H +输送电荷数为该体积中H +带电总数,即 q +=VCF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以库[仑](C)计。 要想使界面保持清晰,须使界面上、下的电解质不相混合,这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指示离子在通电情况下达到,Cd 2+就符合这个要求。Cd 2+的淌度(U )较小,有 U Cd 2+dE dL 说明CdCl 2溶液中电位梯度较大(如图1),导致H +难以扩散至下层,而Cd 2+也难以扩散到界面以上,可保持界面清晰。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 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 q 和- 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 且 1 =+-+ 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 - t 和+ 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 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 t 和+ 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流通 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 t Q 当量的+ H 通过界面向上走,- 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假定在管的 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 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 此界面将随着+ 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 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

项目测试报告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新闻综合频道标清转高清第二批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编号:SCZZ-2015-CDTV-02 C包:新闻制播和内容管理系统 检测报告 建设单位: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检测时间:2016年10月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根据项目验收条件,对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制播和内容管理系统项目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检测。 一、系统概况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高清平台建设项目,其能够支持高、标清并行电视台生产业务,实现节目高清化制播。本次以数字化为基础,万兆网络为核心,桌面客户端千兆以太网接入方式,最终建设成为一个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高效率的电视台节目制、管、存兼高标清一体化的综合性网络平台系统。系统平台建设将具备高清素材上载,高清视音频精编、合成、配音、审片、高清演播室以及备播媒资等功能的全数字化网络系统。 本次项目主要达成了三大目标: 实现新闻类、专题类、广告类等电视台业务的高清制作生产; 实现全台总编室编辑节目单送播出,并调用备播系统对素材进行出库,实现备播系统与索贝高清新闻网、大洋东方高清制作网的数据的交互和继承。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高清平台建设项目由高清新闻网、高清演播室、备播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模块构成,实现全台系统定位于高清制作,数据交换、数据传输等实现高清化转换,实现全台各个子系统间高效无缝的互联互通,并最终将节目送至大播出。二、测试依据 《GY/T 152-2000 电视中心制作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GY/T 160-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

式》 《GB/T 17953-2000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接口》 《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B/T 21671-2008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 三、检测内容 1.系统功能检测 2.新介质上下载效率测试 3.制作存储性能测试 4.网络弱电线缆测试 5.非编支持格式测试 四、测试结论 新建的新闻制播系统以及内容管理系统无论是在功能性上还是系统设计上均满足招标要求,系统核心服务具备冗余机制,并在测试中逐一验证,应急处理机制具备简单、易用等特点。 综上,项目建设满足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标清转高清招标需求。

测试报告总结归纳 项目 测试环境

测试报告总结归纳项目 测试环境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XX项目 测试报告 版本信息 注:状态可以为N-新建、A-增加、M-更改、D-删除 目录 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情况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并对测试质量进行分析。 本报告作为测试质量参考文档提供给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阅读。 2测试参考文档 《用户需求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开发计划》 《软件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方案》 《软件测试策略》 《软件测试用例》 《缺陷分类指南》 《功能及UI测试标准》

3项目信息 4测试概述 4.1基本信息 本次测试的基本信息如下: 4.2测试过程

4.3测试范围

5测试过程评估 5.1测试设计 5.1.1测试用例 1、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错误推测法等。 2、依据需求文档和原型图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覆盖所有需求功能点,在评审通 过后执行测试。 5.1.2测试方法 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描述,明确指出了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只需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是否能在输入适当的数锯下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能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因此采用了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本次测试的重点集中在基本数据录入、业务流程和各功能模块间的接口。 5.2测试执行 5.2.1测试用例覆盖总结 1、执行的测试用例数覆盖了所有的功能点 5.2.2测试用例执行总结 测试执行统计表

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获得的影响。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阻碍作用称为负迁移,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前后测验法(参见前/倒摄作用)和继续学习法。对于继续学习法的实验,可以将被试随机分成A、B两组,如果材料的难易不同可作如下设计:A组:先学甲,后学乙 B组:先学乙,后学甲 把两组先学的结果加起来(C),两组后学的结果加起来(D),加以比较,即可看出两种作业彼此有何影响。如以学习达到同一水平(连续三遍输入正确)所需要的时间为指标,则C>D为正迁移,C<D为负迁移,C=D为二种作业彼此无影响,即无迁移。 一、目的 1.检验学习两种不同材料的迁移效果。 2.学习继续学习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甲套为5个几何图形分别对应数字0、1、2、3、4。 乙套为5个大写字母分别对应数字5、6、7、8、9。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学习迁移”。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先进行参数设置,选择A组或 B组等。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本实验不设练习。点击指导语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如选A组,学习甲套材料的第一次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学习的实验,首先你将看到5个几何图形,每个图有一个编号。请记住图与数字的对应关系。一段时间后将进行测试。你可以按计算机键盘的空格键开始。呈现完毕再次出现指导语: 下面屏幕将会依次呈现一系列图形,每次一组。请你在4秒内在文本框内按图与数字的对应关系输入相应的数字,输入完毕回车确认。如输入错误则该图形下面将显示正确

数据迁移整合方案

1.历史数据的迁移整合 本次系统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完成,因此,新旧系统间就存在着切换的问题。另外,新开发的系统还存在与其他一些应用系统,例如,企业信用联网应用系统、企业登记子网站、外资登记子网站等系统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连通的系统。本章将针对新老系统迁移和整合提出解决方案。 1.1.新老系统迁移整合需求分析 系统迁移又称为系统切换,即新系统开发完成后将老系统切换到新系统上来。 系统切换得主要任务包括:数据资源整合、新旧系统迁移、新系统运行监控过程。数据资源整合包含两个步骤:数据整理与数据转换。数据整理就是将原系统数据整理为系统转换程序能够识别的数据;数据转换就是将整理完成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转换规则转换成新系统要求的数据格式,数据的整合是整合系统切换的关键;新旧系统迁移就是在数据正确转换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保证业务办理顺利、平稳过渡到新系统中进行;新系统运行监控就是在新系统正常运转后,还需要监控整个新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以便及时对数据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系统整合是针对新开发的系统与保留的老系统之间的整合,以保证新开发的系统能与保留的老系统互动,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主要的任务是接口的开发。1.2.需要进行迁移整合的系统 1.3.数据迁移整合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工商总局新建系统的数据库基于IBM DB2,而原有系统的数据库包括ORACLE,SQL Server,DB2。这种异构数据在总局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

即部门内部的异构数据和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异构数据。同时,系统的技术构件有.NET和J2EE两大类。 对于部门内部的异构数据的集成采用数据移植的方法,如:如果数据有基于DB2管理的,有ORACLE管理的,有SQL Server管理的,就根据新系统DB2的要求,把ORACLE的数据迁移到DB2数据库中,把SQL Server的数据迁移到DB2数据库中。 上下级国工商局之间的异构数据的集成利用数据交换系统来完成,重点在于数据库存储标准、交换标准的制定和遵守,保证数据的共享,这部分工作由数据中心完成。 1.4.系统迁移和整合目标 1.4.1.系统迁移的主要目标: 1.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在数据转换过程中,由于原有的系统数据的复杂性,给数据转换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在新系统启动后不影响原系统正常的业务,因此数据转换完成后,必须保证新系统的正常运行。 2.保证原有系统在新系统中的独立性 原有系统是独立运行的系统,数据在新系统中虽然是集中存放的,但是各个系统由于存在业务上的差别,数据在逻辑上应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1.4. 2.系统整合的目标: 保证直接关联的系统互动,保证业务的正常办理。例如公众服务系统与基本业务系统之间互动,基本业务与协同业务之间互动等等。

携程流程迁移项目测试总结报告

携程流程迁移项目测试总结报告 用户单位:_______ 携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研发公司:__ 井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号:________ V1.0 ________ 项目经理: ______ 蔡敏 ________ 技术支持: ______ 蒋冬 ________ 测试经理: ______ 梁学红 ______ 测试人员:______ 陈欣宇 ______ 2014 年8 月14 日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简介 (1) 2.测试概要 (1) 2.1.测试环境与配置 (1) 2.2.测试方法(工具) (2)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2)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2) 3.1.1.测试组织 (2) 3.1.2.测试时间 (2) 3.1.3.测试版本 (2) 3.1.4.测试覆盖 (2) 3.1.5.缺陷汇总 (3) 3.2.测试结论 (3) 3.3.测试建议 (3)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携程流程迁移》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经理、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管理者。 1.2. 项目简介 携程AVAYA PBX中有100多个流程需要迁移到VP中,鉴于流程较多,如果单纯1对1迁移到VP中,有可能会对VP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而这些流程许多有相似性,所以此次将采用相似流程合并的方式,对这批流程进行迁移。 2. 测试概要 2.1. 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CPU:core i3 -4010U @1.7GHz 1.7GHz 内存:4G 硬盘:500G 操作系统:Windows7旗舰版 应用软件:One-X、SSH、Windows Media Play 局域网地址:10.253.13.31 IE浏览器:各种IE版本浏览器、谷歌浏览器、搜狗浏览器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篇一:学习迁移的实验报告 4 学习迁移的实验报告 作者:万永秀、李辉 主试:李书兰、喻丹露、 被试:李辉、刘斅澜 记录:文小玲、万永秀、朱旭 【摘要】通过对编码记忆的实验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结果: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学习、被试 【引言】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通过用编码记忆仪器对被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实验目的:检验被试对编码记忆时学习迁移能力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一台型号为的编码记忆仪、一张纸、一支笔 三、实验步骤: (1)给被试读实验指导语,实验指导语为: (2)被试面对仪器正坐,让被试能清楚的看见一仪器屏幕上的编码和屏幕下编码所对应的号码。 四、实验结果:表一:被试一测试的结果 性别 (男) 时间 (秒) 错误次数 码一(图形)1:18 0 码二(图形)1;12 0 码三(字母)1:49 0 表二:被试二测试的结果 性别 (女)时间 (秒) 错误次数 码一(图形)1:38 0 码二(图形)1;32 0 码三(字母)4:08 3 由表一可知被试在学习码二的时候用的时间比学习篇二:学习迁移实验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对编码记忆的实验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关键词】学习迁移、学习、被试 【引言】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通过用编码记忆仪器对被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实验目的:检验被试对编码记忆时学习迁移能力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学习迁移试验仪、一张纸、一支笔 三、实验步骤: 1)调节学习迁移试验仪,选择图形编码,选择编码一。 2) 记时开始,液晶中央区并列呈现五个不同的图形或汉字符号。液晶上方呈现编码表。 3) 键盘指示灯亮,被试参照相对应的编码表尽快地按相应的键回答。所回答的图形或汉字显示于相应符号的下方,如任一位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本组测试中止,计 1 次错误次数,并且连续正确次数(计分)清零。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姓名:张腾 学号:2012011864 班级:化21 同组实验者:田雨禾 实验日期:2014年12月4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12月6日 实验助教:王溢磊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离子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2 实验原理[1] 当电流通过电解池溶液时,电极上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与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则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 Q t +=q + Q 且 t ++t ?=1 在包含数种电解质的溶液中,t -和t +分别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浓度,其离子迁移数增加;对只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的改变使离子间引力场改变,自然离子迁移数也改变;若温度改变,迁移数亦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差别减小。 实验中采用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量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在一截面均匀的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盐酸溶液,通以电流,当有Q 电量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t +Q 当量的H +上行,t -Q 当量的Cl -通过界面下移。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Cd 2+取代,此界面将随H +的上移而移动,界面位置可利用界面上下溶液pH 值的不同,使用指示剂显色。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向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上移速率。在某通电时间t 内,界面扫过体积V ,H +输送电荷数为该体积中H +带电总数,即 q +=VCF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以库[仑](C)计。 要想使界面保持清晰,须使界面上、下的电解质不相混合,这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指示离子在通电情况下达到,Cd 2+就符合这个要求。Cd 2+的淌度(U )较小,有 U Cd 2+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篇一:学习迁移的实验报告4 学习迁移的实验报告 作者:万永秀、李辉主试:李书兰、喻丹露、被试:李辉、刘斅澜记录:文小玲、万永秀、朱旭【摘要】通过对编码记忆的实验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结果: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学习、被试 【引言】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通过用编码记忆仪器对被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实验目的:检验被试对编码记忆时学习迁移能力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一台型号为的编码记忆仪、一张纸、一支笔 三、实验步骤: (1)给被试读实验指导语,实验指导语为: (2)被试面对仪器正坐,让被试能清楚的看见一仪器屏幕上的编码和屏幕下编码所对应的号码。 四、实验结果:表一: 被试一测试的结果 性别(男)时间(秒)错误次数 码一(图形)1:18 0 码二(图形)1;12 0 码三(字母)1:49 0 表二:被试二测试的结果 性别(女)时间(秒)错误次数 码一(图形)1:38 0 码二(图形)1;32 0 码三(字母)4:08 3 由表一可知被试在学习码二的时候用的时间比学习篇二:学习迁移实验实验报告学习迁移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对编码记忆的实验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关键词】学习迁移、学习、被试 【引言】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通过用编码记忆仪器对被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实验目的:检验被试对编码记忆时学习迁移能力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学习迁移试验仪、一张纸、一支笔 三、实验步骤: 1)调节学习迁移试验仪,选择图形编码,选择编码一。 2)记时开始,液晶中央区并列呈现五个不同的图形或汉字符号。液晶上方呈现编码表。 3)键盘指示灯亮,被试参照相对应的编码表尽快地按相应的键回答。所回答的图形或汉字显示于相应符号的下方,如任一位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本组测试中止,计1 次错误次数,并且连续正确次数(计分)清零。 4)本组测试完成后,键盘指示灯灭,液晶屏重新显示编码表,被试按“*”键,开始下一组的测试。 5)被试连续回答正确次数10 次(即计10 分),表示被试已学会了这个编码方法。学习结束,记时停止。 6)选择编码二,继续一轮实验。 7)换一组被试,进行控制组实验。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数据: 实验组先学编码一计时:2 分39 秒计错: 3 后学编码二计时:1 分59 秒计错:2 控制组学编码二 计时:4 分20 秒计错: 4 六、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要求被测试者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学编码二记录的数据一致吗?比较两组学编码二之结果分析一对二的影响。

软件测试之数据迁移测试总结

软件测试之数据迁移测试总结 因旧系统代码过于繁重,代码更新代价大,界面不再适应大家当前的审美及操作习惯,项目会进行重新的开发,从而产生一个新模块或者新系统。 新系统产生,在进行测试的时候测试工作量较大。针对此工作,做如下总结。 1.确保新系统功能完善且已完成大部分的测试工作。 因新系统生成后,会产生信息的新的数据信息,同时需要兼容数据迁移过来的旧数据信息,如果新系统的功能存在大量的bug或者是功能不完善, 此时如果进行数据迁移,系统中产生的bug不容易区分是对旧数据产生的兼容性错误还是新系统本身的错误。 2.旧数据新页面 数据迁移后,需保证,旧数据在新的系统模块页面中的展示查看时不应有报错信息。此时应考虑将某单一数据进行取出后进行测试,保证页面不报错。 再一个比较重要的是,迁移过来的数据项内容对于在新页面的显示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原值显示,之前的值为多少,迁移后原值显示。 2)同一数据项内容,不同的值得显示,如状态:提交后,审批中、审批完成等,需判断旧数据不同场景或者不同值在迁移以后再新biz页面的显示。 3)空值判定,对于空值,在制定迁移方案或者需求中应进行说明,空值迁移以后是以空值正常显示,还是以某个固定值为替补,确认后进行测试。 4)关联数据,新系统的某个值是经过旧数据中多个字段产生,或者多个值运算产生,此时应分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5)字段处理,如某些旧系统中的整数,要求在新系统中为小数点后两位的显示,或者日期只有年月日不要时分秒等的规则,进行字段处理的情况。 6)是否符合新系统中的校验规则,新系统是否对某个字段新增了校验规则,如果有,此种情况需进行兼容新系统的校验规则,此是需跟需求进行确认 该种场景应如何处理。 7)接口测试,因系统中调用了某些不迁移的数据模块的接口,所以需进行查看新系统页面中对于未迁移的数据的支持及调用情况。 8)附件迁移,附件是一个特殊的模块,查看迁移方案是调整附件的重新指向,还是讲附件名称重新定义为符合新biz规则的情况,针对不同情形,进行 相关测试。 3.旧数据新table 迁移方案制定的时候,一般会进行筛选数据,或者全部迁移。 如果进行了筛选数据,再执行迁移(针对某个单一模块更新),那么在进行测试的时候,需进行查看不符合筛选条件的数据是否也被迁移,在源头 上进行把控;是否存在即符合迁移条件同时又不符合迁移条件的异常数据;筛选后的数据数量是否迁移成功的数据保持一致,如果有失败数据需从日志 中进行筛选过滤,查看迁移失败原因。 如果没有筛选数据,直接进行整体迁移(整个模块或者项目迁移),在进行测试的时候还是同样,第一,需保证旧数据的数量与新的数据数量是一致的。 第二,如果不一致,需进行查看迁移失败的数据,失败原因。 数据迁移中被舍弃的数据:因迁移,有些字段对于新系统将不再适用,所以,会有一个舍弃,此时应考虑舍弃的数据是否会影响到迁移数据的情况,不过

载流子迁移率测量方法总结

载流子迁移率测量方法总结 引言 迁移率是衡量半导体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它决定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影响器件的工作速度。已有很多文章对载流子迁移率的重要性进行研究,但对其测量方法却少有提到。本文对载流子测量方法进行了小结。 迁移率μ的相关概念 在半导体材料中,由某种原因产生的载流子处于无规则的热运动,当外加电压时,导体内部的载流子受到电场力作用,做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即漂移电流,定向运动的速度成为漂移速度,方向由载流子类型决定。在电场下,载流子的平均漂移速度v与电场强度E成正比为: 式中μ为载流子的漂移迁移率,简称迁移率,表示单位电场下载流子的平均漂移速度,单位是m2/V·s 或cm2/V·s。 迁移率是反映半导体中载流子导电能力的重要参数,同样的掺杂浓度,载流子的迁移率越大,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率越高。迁移率的大小不仅关系着导电能力的强弱,而且还直接决定着载流子运动的快慢。它对半导体器件的工作速度有直接的影响。 在恒定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的平均漂移速度只能取一定的数值,这意味着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并不是不受任何阻力,不断被加速的。事实上,载流子在其热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与晶格、杂质、缺陷等发生碰撞,无规则的改变其运动方向,即发生了散射。无机晶体不是理想晶体,而有机半导体本质上既是非晶态,所以存在着晶格散射、电离杂质散射等,因此载流子迁移率只能有一定的数值。 测量方法 (1)渡越时间(TOP)法 渡越时间(TOP)法适用于具有较好的光生载流子功能的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的测量,可以测量有机材料的低迁移率。 在样品上加适当直流电压,选侧适当脉冲宽度的脉冲光,通过透明电极激励样品产生薄层的电子一空穴对。空穴被拉到负电极方向,作薄层运动。设薄层状况不变,则运动速度为μE。如假定样品中只有有限的陷阱,且陷阱密度均匀,则电量损失与载流子寿命τ有关,此时下电极上将因载流子运动形成感应电流,且随时间增加。在t时刻有:

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方案报告

1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方案 本次总局综合业务系统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完成,因此,新旧系统间 就存在着切换的问题。另外,新开发的系统还存在与其他一些应用系统,例如, 企业信用联网应用系统、企业登记子、外资登记子等系统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 相互连通的系统。本章将针对新老系统迁移和整合提出解决方案。 1.1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需求分析 系统迁移又称为系统切换,即新系统开发完成后将老系统切换到新系统上来。 系统切换得主要任务包括:数据资源整合、新旧系统迁移、新系统运行监控 过程。数据资源整合包含两个步骤:数据整理与数据转换。数据整理就是将原系 统数据整理为系统转换程序能够识别的数据:数据转换就是将整理完成后的数据 按照一定的转换规则转换成新系统要求的数据格式,数据的整合是整合系统切换 的关键:新旧系统迁移就是在数据正确转换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保证业务办理顺利、平稳过渡到新系统中进行;新系统运行监控就是在新系统正 常运转后,还需要监控整个新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以便及时对数据转换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系统整合是针对新开发的系统与保留的老系统之间的整合,以保证新开发的 系统能与保留的老系统互动,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主要的任务是接口的开发。 1.1.1需要进行迁移的系统 1.1.2需要进行整合的系统 需要与保留系统整合的系统包括: 1、企业登记管理〈含信用分类〉,全国企业信用联网统计分析,不冠行政区 划企业名称核准,大屏幕触摸屏系统与企业信用联网应用,企业登记子,属地监 管传输,网上业务受理之间的整合;

2、外资企业登记管理〈含信用分类),全国外资企业监测分析与属地监管传输,外资登记子,网上业务受理,大屏幕触摸屏系统之间的整合: 3、广告监管系统与广告监管子之间的整合: 4、12315数据统计分析与12315子之间的整合: 5、通用信息查询、统计系统与数据采集转换之间的整合: 1.1.3数据迁移和转换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省工商局新建系统的数据库基于SAP Sybase ASE 15.7,而原有系统的数据库包括ORACLE,SQLServer,DB2。这种异构数据在总局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即部门部的异构数据和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异构数据。同时,系统的技术构件有NET和J2EE两大类。 对于部门部的异构数据的集成采用数据移植的方法,如:如果数据有基于DB 2管理的,有ORACLE管理的,有SQLServer管理的,就根据新系统SAP Sybase A SE 15.7的要求,把ORACLE的数据迁移到SAP Sybase ASE 15.7数据库中,把SQ LServer的数据迁移到SAP Sybase ASE 15.7数据库中。 上下级工商系统之间的异构数据的集成利用数据交换系统来完成,重点在于数据库存储标准、交换标准的制定和遵守,保证数据的共事,这部分工作由数据中心完成。 1.2系统迁移和整合目标 一、系统切换的主要目标: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在数据转换过程中,由于原有的系统数据的复杂性,给数据转换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在新系统启动后不影响原系统正常的业务,因此数据转换完成后,必须保证新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证原有系统在新系统中的独立性 原有系统是独立运行的系统,数据在新系统中虽然是集中存放的,但是各个

测试报告项目测试环境

XX项目 测试报告 版本信息 注:状态可以为N-新建、A-增加、M-更改、D-删除 目录 1编写目的 (2) 2测试参考文档 (2) 3项目信息 (2) 4测试概述 (3) 4.1基本信息 (3) 4.2测试过程 (3) 4.3测试范围 (4) 5测试过程评估 (5) 5.1测试设计 (5) 5.1.1测试用例 (5) 5.1.2测试方法 (5) 5.2测试执行 (5) 5.2.1测试用例覆盖总结 (5) 5.2.2测试用例执行总结 (6) 6缺陷统计与分析 (6) 6.1缺陷统计 (6) 6.2缺陷分析 (6) 6.2.1缺陷分布--按严重等级划分 (6) 6.2.2缺陷分布--按功能模块划分 (7) 6.2.3缺陷分布--按缺陷类型划分 (7) 6.2.4缺陷趋势--新增缺陷 (7) 6.2.5缺陷趋势--重新打开缺陷 (7) 6.2.6缺陷趋势--修改缺陷 (7) 6.2.7缺陷趋势--关闭缺陷 (7)

7版本需求变更分析 (7) 7.1需求变更描述 (7) 7.2需求变更统计 (8) 8版本演进轨迹 (8) 9测试总结 (8) 9.1测试结论 (8) 9.2测试建议 (9) 9.3遗留问题列表 (9) 9.4风险分析 (10) 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情况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并对测试质量进行分析。 本报告作为测试质量参考文档提供给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阅读。 2测试参考文档 《用户需求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开发计划》 《软件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方案》 《软件测试策略》 《软件测试用例》 《缺陷分类指南》 《功能及UI测试标准》 3项目信息

实验三学习迁移测试实验 (1)

实验三学习迁移测试实验 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实验方法; (2)掌握学习迁移测试实验的步骤。 二、原理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前后测验法和继续学习法。前后测验法的一个缺点在于只能检查A对B的最初阶段之影响。为了检查A对B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影响,则常把在练习A后对B之测验改为对B之学习,继续学习法的实验具体安排如下: 学A与学B;A和B为难易相等的材料。这样,因A和B难易相等,只须看看后学B是比学A容易些还是难些即可检查出A对B之影响如何。只用难度相等的作业进行实验,对学习迁移的研究范围必然有所限制;如用两组相等的被试,则可研究任何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也就是说,研究的范围可以扩大。这样实验的具体安排如下: 实验组:先学A,后学B 控制组:学B 这样,比较两组学B之结果即可看出A对B的影响。 如果两种学习的难易不等,两组被试的学习能力也不相等,则研究学习迁移的实验可作下面的安排:第一组:先学A,后学B 第二组:先学B,后学A 这样,把两组先学的结果加起来(C),再把两组后学的结果加起来(D),把二者加以比较,即可看出两种作业彼此有何影响。如以学习达到同一水平所需要的时间为指标,则C>D时为正迁移,C<D时为负迁移,C=D时即二种作业彼此无影响。 三、仪器组成 本仪器用于心理因素性实验类的学习迁移;前摄、倒摄抑制的实验,以研究学习的过程。具有同时测量被试视觉、记忆、反应速度三者结合能力的功能,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测量仪器。 仪器由控制器、被试键盘二部分组成。由微电脑组成控制器,采用程序控制。被试面板由液晶显示器显示学习材料,键盘输入回答信息。在主试面板上由四位数码管实时显示计分、计时、计错。 四、功能 1.按实验要求仪器可实现一套图形符号、一套汉字符号的显示。图形符号配有两套数字编码:编码Ⅰ、 编码Ⅱ。汉字符号配有两套字母编码,编码Ⅰ、编码Ⅱ。仪器一次并列显示五个不同的图形或汉字符号。被试参照相对应的编码表(见被试面板)进行回答。 2.仪器能自动判别正确和错误,自动计分、计错、计时,并实时显示测试结果。用回答灯自动提示被试 进行回答,如被试回答错,仪器响一次蜂鸣,答错灯亮。测试结果统计规则如下: (1)计分规则:正确回答一组(五位编码)计分, 连续正确回答一个测试单元(十组编码)计10分(满分)。 (2)计错规则:回答过程中,一组中的任一位编码答错,计错一次。测试时累计错误次数。 (3)计时规则:计时单位:秒,单元测试开始时,计时开始,当连续正确回答一个测试单元时(满10分),计时停止。 3.仪器可随时更换测试内容:如码Ⅰ/码Ⅱ,图形/汉字,也可随时更换显示内容:计分/计时。

VMware迁移测试报告

VMware迁移测试报告 VMware迁移测试报告 (1) 1.1 测试目的 (2) 1.2 基本测试环境 (2) 1.3 测试方案 (2) 1.4 测试操作过程 (3) 1.4.1 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3) 1.4.2 A主机安装VMware (3) 1.4.3 A主机安装LINUX操作系统 (3) 1.4.4 迁移VMware的文件 (20) 1.4.5 B主机上安装VMware软件 (20) 1.4.6 B主机VMware加载linux操作系统 (21) 1.4.7 测试liunx启动、运行 (28) 1.4.8 测试oracle数据库启停、运行 (28) 1.5 测试总结 (28)

1.1 测试目的 测试使用vmware第三方虚拟工具安装linux操作系统后,将vmware使用的文件copye到一个新主机上,通过vmware的加载功能将已经安装好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直接进行使用; 1.2 基本测试环境 本次测试使用了两个台式机,物理主机安装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SP2,在此基础使用Vmware workstation5.0版本安装虚拟主机。 硬件环境: 华硕台式机2台 CPU:1GMHZ 硬盘:200G×2 内存:1G×4 网卡:内置 软件环境: 主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2 虚拟软件:Vmware workstation5.0 虚拟操作系统:Linux AS4 U3 应用软件:Oracle 9.2.0.1 应用软件补丁:Oracle补丁9.2.0.8 1.3 测试方案 为了在文档中描述方便,将物理机分为A机和B机 1、在物理主机A机上安装Vmware workstation5.0; 2、再用Vmware安装虚拟操作系统linux as4 u3; 3、在linux操作系统上安装oracle软件和补丁; 4、将Vmware的文件copy至物理主机B上; 5、在物理主机B上安装Vmware; 6、用Vmware加载copye的文件; 7、启动虚拟操作系统,然后测试oracle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通过以上的测试方法,用Vmware虚拟工具可以进行整体操作系统环境的迁移。

系统历史数据迁移方案总结

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方案 本次总局综合业务系统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完成,因此,新旧系统间就存在着切换的问题。另外,新开发的系统还存在与其他一些应用系统,例如,企业信用联网应用系统、企业登记子网站、外资登记子网站等系统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连通的系统。本章将针对新老系统迁移和整合提出解决方案。 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需求分析 系统迁移又称为系统切换,即新系统开发完成后将老系统切换到新系统上来。 系统切换得主要任务包括:数据资源整合、新旧系统迁移、新系统运行监控过程。数据资源整合包含两个步骤:数据整理与数据转换。数据整理就是将原系统数据整理为系统转换程序能够识别的数据;数据转换就是将整理完成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转换规则转换成新系统要求的数据格式,数据的整合是整合系统切换的关键;新旧系统迁移就是在数据正确转换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保证业务办理顺利、平稳过渡到新系统中进行;新系统运行监控就是在新系统正常运转后,还需要监控整个新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以便及时对数据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系统整合是针对新开发的系统与保留的老系统之间的整合,以保证新开发的系统能与保留的老系统互动,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主要的任务是接口的开发。需要进行迁移的系统

需要进行整合的系统 需要与保留系统整合的系统包括: 1、企业登记管理(含信用分类),全国企业信用联网统计分析,不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核准,大屏幕触摸屏系统与企业信用联网应用,企业登记子网站,属地监管传输,网上业务受理之间的整合; 2、外资企业登记管理(含信用分类),全国外资企业监测分析与属地监管传输,外资登记子网站,网上业务受理,大屏幕触摸屏系统之间的整合; 3、广告监管系统与广告监管子网站之间的整合; 4、12315数据统计分析与12315子网站之间的整合; 5、通用信息查询、统计系统与数据采集转换之间的整合; 数据迁移和转换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工商总局新建系统的数据库基于IBM DB2,而原有系统的数据库包括ORACLE,SQL Server,DB2。这种异构数据在总局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即部门内部的异构数据和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异构数据。同时,系统的技术构件有.NET和J2EE两大类。 对于部门内部的异构数据的集成采用数据移植的方法,如:如果数据有基于DB2管理的,有ORACLE管理的,有SQL Server管理的,就根据新系统DB2的要求,把ORACLE的数据迁移到DB2数据库中,把SQL Server的数据迁移到DB2数据库中。 上下级国工商局之间的异构数据的集成利用数据交换系统来完成,重点在于数据库存储标准、交换标准的制定和遵守,保证数据的共享,这部分工作由数据

练习迁移实验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姓名:×××专业:××× 摘要:通过对镜画仪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检验练习对迁移的影响。分析的结果是:练习对 学习迁移有积极的影响,即先前的学习可以促进后来的学习。关键词:迁移实验 正文: (一) (1)实验项目名称:数字镜画仪(2)实验室名称:心理实验室;(3)指导教师: *** ; (4)时间:×××年××月××日;(5)主试:*** .***. ***。 (二) 实验内容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实验 程序、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参考资料,共8部分。)(1)实验目的: 检验右手镜画练 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绘制练习曲线与镜画仪实验的方法. (2)实验设备: 镜画仪(3)实验方法和实验程序: 3-1动作技能的迁移. 3-1-1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整平面镜使镜内图案正对被试;调节遮板,是被试不能直接 看见图案板,只能在镜中看见. 3-1-2被试非优势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 角星双轨内尽快地画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 接触双轨边一次,就算一次错误,由计数器自动记录。被试画完了一遍再触一下计时加点, 电子秒表显示画完一遍的时间,主试将次数和时间记下。 3-1-3被试再用优势手做镜画练习10遍,做法同程序2,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3-1-4被 试再用非优势手按程度2做一遍,主试记录。 3-2 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 3-2-1被试优势手执笔,练习镜画。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3-2-2最后要求达到连续两次 不出错误为止。 (4)实验结果 优势手(右手) 非优势手(左手) 图1 图2 图 3 图4 (5)讨论从实验结果里可以显示,在优势手没有进行练习前,非优势手对实验过程很不 适应,需要的时间与错误次数明显很多.但是在优势手进行练习10遍后,非优势手的实验 结果有了很明显变化,实验时间和错误次数减少了许多.这也能说明在对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有学习的迁移作用的存在,这个因素影响着对技能的领悟与学习水平.在这个实验中就表现为, 优势手对非优势手有着很大的迁移作用,实验数据也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由于形成了动作技能后,优势手之后的练习所需要的时间和错误次数比开始时有了很大 的提高.从上图个人练习曲线中,我们可发现数据呈一定的s型,且非优势手错误次数低于优 势手. 从上图中我们还发现,这两条练习曲线(优势手和非优势手)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共同 趋势:即成绩是逐渐提升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速度提高、二错误降低。 我们已知,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已经自动化、完善了的动作方式称为技能。技能的形 成过程,就是一个人通过练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所谓练习就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 标所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一系列局部的动作联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