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在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过程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长期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国家由于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制度,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创造了生机勃勃的崭新文化。从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再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党总是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文化发展进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正确道路,也是一条不断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既是政治的先锋队,也是文化的先锋队。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选择、文化纲领和政策的制定,都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文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凝结着过去,联结着未来。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

绵延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过程。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如果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我们党始终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坚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适应时代和实践的新发展,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时代的青春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就是植根民族历史文化土壤而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最能把中华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发扬光大。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中华文化蓬勃生机、迎来全面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只有认识文化的演进逻辑,把握其内在规律,才能开拓文化发展的广阔道路。党和国家事业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根本方向,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不同于其他国家,面临的任务和要求也不同于其他国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在深刻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概括提出的“五个坚持”的重要方针,集中体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属性和文化工作的特殊原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亿万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精神焕发地投身文化建设、进行文化创造;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期待。回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推动文化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必须坚持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形成的方针原则。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科学把握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选择,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前瞻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势更加明显,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许多国家都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出发,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基本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同时,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国际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绝不能照搬别国的文化发展模式,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设计,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发展路径,努力构筑我们的文化优势。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更加坚定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信念,极大焕发

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把我国丰富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文化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拓展我国的战略利益和发展空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我们党从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那天起,就始终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着眼时代前沿,立足新的实践,努力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了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在探索建设先进文化实践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给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是指引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指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努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推进。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承续民族传统、植根伟大实践、秉持开放包容,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要始终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要始终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准确把握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文化科技创新潮流,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的进步。要始终以积极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坚持辩证取舍的方法,提高转化再造的能力,积极吸纳融汇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在博采众长中不断赋予先进文化强大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而且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努力把全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逐步形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中国文化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

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积极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协调好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促进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文化科学发展,必须把着力点放到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上来。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文化发展的布局和结构,推动文化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强基固本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民族振兴、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在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多元多变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提高主流思想文化的主导力、整合力,最大限度扩大社会思想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这条文化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蕴含着我国文化建设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其重要特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首创精神,为人人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充分挖掘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文化创造潜能,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

民、属于人民,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文化工作者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努力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完善城乡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多生产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多为低收入群众和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努力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大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总结推广源于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更好地激发群众投身文化建设的热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改革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成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是坚持这条道路的必然要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现在,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推动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要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加强分类指导,完善政策保障,确保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要把创新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引擎,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积极运用高新科技成果,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实现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我们的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改革创新是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良好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要大力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氛围,倡导勇于变革、勇于创造的精神,鼓励探索、宽容失败,使一切改革创新的观念得到尊重、一切改革创新的举措得到支持、一切改革创新的成果得到肯定。

归结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全会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这条文化发展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已经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十分明确。实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是一个需要不懈奋斗、不断创造的伟大过程。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落实全会部署,积极主动地做好各方面工作,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以更加高度的自觉担当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全会《决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突出强调了文化自觉。这种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不仅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文化自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重任。要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以更加强烈的自信把握文化发展的难得机遇。全会《决定》通篇贯穿了强烈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在波澜壮阔地向前发展,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推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既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又为文化创新创造开辟了广阔空间。我国文化建设已实现历史性跨越,总体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文化建设热情空前高涨,我国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成功开辟,使我们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达到一个新高度,找到了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开启文化繁荣兴盛之门的“钥匙”。可以说,坚实的工作基础、有力的物质保障、浓厚的社会氛围以及正确的发展道路,使我们完全有理由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自己的文化理想,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文化创造的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不断谱写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改革发展遇到许多复杂情况,面临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全会《决定》深入总结了这些年文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围绕文化改革发展中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围绕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又提出了许多带有方向性的要求。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

抓住那些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抓住那些重大部署和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和资源,全力以赴地加以推进,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同时,要进一步梳理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细化文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的工作措施,加大各项工作推进力度,推动形成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优秀文化作品大量涌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以更加扎实的作风落实好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能不能按照全会《决定》要求,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关键取决于我们工作的推进力度和落实程度,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以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作风,抓住难得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把文化建设各项任务持续向前推进。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抓紧抓好当前工作,创造条件把承担的任务迅速推开,同时要树立战略思维,注重从中长期角度进行谋划,善于抓住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项目,有计划分阶段地加以实施。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把原则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在抓实、抓细、抓具体上下功夫。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基层,把更多的服务延伸到基层,不断打牢事业发展的根基。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加大对高层次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对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第4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 4﹒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文化和文化建设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来说,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舆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思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建设,就是围绕一定目标任务并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活动。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目的是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三是关于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

文化强国论文

文化强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文化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文化的终极价值是一种真、善、美的崇高境界,也是一定主体对文化终极价值即崇高境界的追寻。这种追求崇高的理想,献身美好的事业,完善高尚的人格,实际上是一种养智、养德、养神、养气,也被视为社会、人生的最大的意义和最高价值。从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惟有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并推动着社会发展的普遍利益才是真正的善。在审美活动中,惟有能够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去美化生活、美化心灵、美化社会,并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智慧、才能和力量的现实的肯定,才可能是“美”的。自然美、人工美、心灵美、社会美都是文化美的表现形式。不论是人追求真善美,还是文化追求真善美,都要给生活增添亮色,使社会焕发光彩,让精神得以提升,促人性更臻完美。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抓好几个关键环节。文化强国,就是我们党把文化自强建立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文化强国不仅是思想精神意义上的文化强国,也是经济社会意义上的文化强国,其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既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在历史上我国曾经是一个文化强国,我国的价值观念、制度文明和艺术文化等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当今世界,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其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国民素质、国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能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认同,能不能占领世界文化高地。因此,我们需要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把握文化交流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据统计高校的图书馆借阅榜上的借阅最多的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或者现在,在各种电视剧热播时,也是这些剧本的借阅数量最多。并不是借阅量可以代表大学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文niu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奠定了我国文化的深度与精度,无论如何,都是无可替代,不可比拟的。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niu文化正在流失,我们的文化正在被他国文化所影响,甚至替代。当然,文化的发展必定要有文化的多元性,要想成为文化强国,吸收他国文化是一定的。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吸收,而是被同化。久而久之,我国的本土文化将逐渐消失,外国文化成为我国文化的主宰,这将是十分可怕的局面。不要说成为文niu化强国,不成为文化奴隶已经很不错。那么,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应该怎么做呢? 未来的中国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作为国家未来主人,就应该从大学生开始,为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 第一,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niu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niu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niu 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了理想,有了快乐,那么为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的信念越niu强。而且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

勇气和意志就越niu坚定。不言而明,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niu对挑战的坚强意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树立投身文化强国建设之中的志向,争做一名文化创新niu,充满激情,信念坚定的优秀实践者。以前总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而今我也引用一下稍微改变“文化强则国可强,文化弱则国必弱”。正所niu谓“国以才兴,业以才旺”。当今时代,人才很重要,但人才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要打拼首niu要的任务局势先树立目标,无目标无以成才。可见,树立正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要想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首先就要有这个理想,没有想法,没有理想,接下来就什么做不成。 第二,我们需正确niu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有了理想,有了理论,接下来就是实践。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能力提niu高,然后会做的更好,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作为大学生,社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柱与栋梁,同时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除了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更加具体的,我们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学会niu做事。然后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和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然后提升个人的文化品niu 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文化选择上应选择内容积极,反映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考试题目(附答案)

1. 安全生产问题产生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 A制度因素 B人为因素 C法律因素 D经济因素 正确答案: D 2. 对安全生产五要素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完善安全法制是灵魂 B建设安全文化是根本 C增强安全科技是利器 D落实安全责任是手段 正确答案: B 3. 安全系统中的“物”是指()√ A机器和环境 B环境和产品 C机器和产品 D物品和机器 正确答案: A 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全方法论是属于()的方法论。()√ A无能为力型 B事后、亡羊补牢型 C本质安全、超前、主动和预防型 D综合对策、系统工程

正确答案: C 5. 企业安全文化包括()√ A企业安全文化和个人安全文化 B社会安全文化和企业安全文化 C公共安全文化和家庭安全文化 D个人安全文化和集体安全文化 正确答案: C 6. 不属于安全文化的特点的是()√ A人类安全活动的广泛性 B人的安全素质认识的深刻性 C安全对策与手段的系统性 D安全措施与实施的保障性 正确答案: D 7. 安全文化的功能有()√ A影响力、激励力、导向力和约束力 B影响力、推动力、导向力和约束力 C影响力、激励力、控制力和约束力 D影响力、激励力、导向力和控制力 正确答案: A 8. 企业安全文化创新的“四个一”工程中,一本手册是指()√ A企业文化手册 B企业产品技术手册 C企业历史介绍 D企业的一套活动手册

正确答案: A 9. 对“法”理解错误的是()√ A H法就是每个岗位的员工都知道在岗位上保障你的职业健康的方法是什么, B S法就是保障职业安全的方法 C H法就是防职业病的、保健康的 D S法就是致死伤的 正确答案: D 10. 班组长掌控的“三条命”是()√ A人命、制度之命、环境之命 B人命、设备之命、环境之命 C人命、设备之命、企业之命 D人命、设备之命、国家之命 正确答案: B 11. 安全文化从形态体系上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 A行为文化 B管理文化 C现代文化 D企业文化 正确答案: A 12. 下列对人类安全理论发展的阶段表述正确的是()√ A事故理论阶段的核心策略是凭经验,是一种系统安全管理模式 B事故理论阶段的核心策略是凭经验,是一种事前管理模式 C危险理论阶段的核心是用靠教训,是一种事后管理模式 D安全原理阶段的核心是新文化,是一种安全系统管理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确立这个宏伟目标依据(新书P9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2、意义:文化的一般作用中去思考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5、内容、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措施)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措施)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措施P113) 6、可以从一、二、三单元思考怎么做。具体看问题和材料 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书P96) 如何判定: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我国的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主义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 二、为什么: 1、当前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旧书P9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地位(旧书P93) (1)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思想还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要: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软实力,小康社会,精神家园,思想文化,综合国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强国。 文化是政治。文化反映政治,服务政治。对文化的态度,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态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抓不抓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现和满足。 文化是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方一心一意打造文化名片、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本地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潍坊的风筝节、哈尔滨的冰雕、昆明的世博园、海南的国际椰子节等等。从历史上看,没有文化就是野蛮和蒙昧,没有文化的人是自然人而不是社会人,没有文化的地区是没有开化的地区。所以,衡量是不是落后,经济是一个指标,文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文化是环境。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环境,是子孙后代的成长环境,也是人才和资本的吸引环境,是投资环境、旅游环境等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村庄、工厂、社区、城市,文化氛围浓厚,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高,人们就会如沐春风、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党和政府的工作也是如鱼得水。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能够代表整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提高国家公民文化素养,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良好风尚的形成既是文化强国的基础,更是其重要目标。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只有坚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在30多年中国人重构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精神家园的观照自始相随,只不过始终未成主调。当“小悦悦事件”令人悲痛震惊、问题奶粉使得人人自危,当诚信、善良、安全感成为稀缺资源,今天的国人已不愿是“道德贫困”的旁观者。将这种集体焦虑上升为国家行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命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和充足的民意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尤其重要的是,全会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 科学发展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鲜明主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好地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才能使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牢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的繁荣,才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改革创新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之源,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创新,才能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 文化建设还需要科学审视与理性判断。范迪安委员认为,文化强国最终要落

文化建设专题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 DABDA 6-10 ADBCA 二、多项选择题: 1 AE 2 BCD 3 ABCDE 4 ABCDE 5 BCD 6 ABD 7 ABDE 8 ABCDE 9 ABCDE 10 ABCDE 三、辨析题: 1.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这句古汉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生活好了,就会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 (2)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这就是说,无论从社会或者是从个人来说,物质生活好了,如果不抓精神生活、社会风气,它不会自然而然就好起来的。 (3)当前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 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命题错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 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多元文化,与此相适应,其指导思想也是多元的。 本命题错误。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但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 (3)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巩固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4. 培育有文化的公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本命题不全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是()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来审视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8、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 A、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B、思想保证的重要标志 C、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 D、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9、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 A、理想建设 B、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祖国统一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文niu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奠定了我国文化的深度与精度,无论如何,都是无可替代,不可比拟的。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niu文化正在流失,我们的文化正在被他国文化所影响,甚至替代。当然,文化的发展必定要有文化的多元性,要想成为文化强国,吸收他国文化是一定的。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吸收,而是被同化。久而久之,我国的本土文化将逐渐消失,外国文化成为我国文化的主宰,这将是十分可怕的局面。不要说成为文niu化强国,不成为文化奴隶已经很不错。那么,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应该怎么做呢? 未来的中国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作为国家未来主人,就应该从大学生开始,为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 第一,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niu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niu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niu 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了理想,有了快乐,那么为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的信念越niu强。而且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

勇气和意志就越niu坚定。不言而明,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niu对挑战的坚强意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树立投身文化强国建设之中的志向,争做一名文化创新niu,充满激情,信念坚定的优秀实践者。以前总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而今我也引用一下稍微改变“文化强则国可强,文化弱则国必弱”。正所niu谓“国以才兴,业以才旺”。当今时代,人才很重要,但人才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要打拼首niu要的任务局势先树立目标,无目标无以成才。可见,树立正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要想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首先就要有这个理想,没有想法,没有理想,接下来就什么做不成。 第二,我们需正确niu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有了理想,有了理论,接下来就是实践。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能力提niu高,然后会做的更好,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作为大学生,社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柱与栋梁,同时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除了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更加具体的,我们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学会niu做事。然后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和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然后提升个人的文化品niu 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文化选择上应选择内容积极,反映

企业文化建设试题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A.明确培训目的 B.确立培训目的 C.设计培训内容 D.选择培训方式和方法 E.确定培训师 F.评估培训效果 10.以下属于企业文化效果评估方法的是(BCD)。 A.随机抽样法 B.现场考试法 C.观察记录法 D.调查问卷法 11.企业文化氛围是指笼罩在企业整体环境中,体现企业所推崇的特定传统、习惯及行为方式的精神格调。企业文化氛围是由(ACD)三部分组成。 A.环境氛围 B. 形象氛围 C.制度氛围 D.感情氛围 12.企业岗位责任制包括(BCD)内容。 A.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B.领导人员岗位责任制 C.职能人员责任制 D.生产个人岗位责任制 13.计划的作用(ABCD) A.为落实和协调组织活动提供保证 B.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 C.为组织资源筹措和整合提供依据 D.为检查与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 14.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评判企业内思想(AC)的基本思想准则。 A.发展方向 B.价值判断 C.具体事务 D.战略规划 15.企业制度文化一般包括(ABD)、企业业务流程及其运行结果。 A.企业法规 B.企业的经营制度 C.企业的组织结构 D.企业的管理制度 E.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6.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中经常使用的计划有(ABCD)。 A.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B.企业文化年度计划 C.企业文化建设项目计划 D.专项方案 17.企业文化建设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是(ABCD)。 A.可行性 B.指导性 C.预见性 D.目的性 18.企业文化建设计划一般由(ABCDF)等内容要素构成。 A.目标 B.任务 C.步骤 D.预算 E.管理者 F.方针措施 19.以下属于企业文化管理主要内容的是( ABDEF )。 A.组织管理 B.计划管理 C.人员管理 D.制度管理 E.过程管理 F.信息管理 20.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年度计划要注意处理好以下(AC)问题。 A.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配套 B.企业传统与现阶段企业创新理念协调一致 C.搞好综合平衡,与其他工作协调发展 D.领导意图与员工意图相统一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要判断一种企业文化是否先进,还要看这种企业文化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2.规章制度比企业伦理道德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参考答案:企业伦理道德比规章制度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3.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家经营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了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必须引导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4.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影响。(×)参考答案:好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建立在员工对企业充分认同的基础之上。 5.企业视觉形象的宣传推广包括4个方面工作:确定宣传方针、准备宣传材料、发起宣传攻势、检查宣传效果。(√)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特点是什么? 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要素,它既具有一般项目的特点,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工程项目的自身的特点。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具有以下5个特点:(1)主题的鲜明性;(2)项目范围的相独立性;(3)实施时间的固定性;(4)参与人员的广泛性;(5)文化性。 2.企业文化塑造的方法有哪些? (1)舆论导向法;(2)领导垂范法;(3)利用事件法;(4)行为激励法;(5)建立礼仪法(6)形象重塑法;(7)造就楷模法;(8)活动感染法;(9)创造氛围法。 3.媒体传播计划制定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1)明确具体传播目标、目标受众人群。(2)拟采用的传播策略。(3)选择合适的媒体或版面。(4)确定具体表现形式(新闻、技术文章、深度报道、任务专访等)。(5)提炼传播主题、新闻标题。(6)安排适当人选(客户负责人、业内资深人士、政府官员或知名人士等)接受采访。 4.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功能有哪些? (1)规范员工行为,协调企业正常行为;(2)引导企业价值观念真正成为企业员工的思想与企业行为的准则;(3)调节群体行为,使企业行为显示出科学的一致性;(4)使企业的奖惩行为得以规范;(5)保障生产发展。 5.VI系统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1)制定视觉符号的方格表示法,以保证视觉因素设计的准确度。(2)设定应用尺寸规范系统,以保证同一视觉符号,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传达,取得同一的视觉认知效果。(3)视觉应用尺寸规范系统,以适应不同的印刷形式、印刷技术、制作程序之需。(4)设计基本符号组合规范,即以规范法则的形式制定因素,达到统一、系统、标准化的视觉诉求传达目的。(5)象征图形的设计,借用象征这种富于弹性的符号,随着传播媒体的不同,对空间的大小调整和修正,使视觉效果更佳。

安全文化建设读本考试题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读本(第一册)》统一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中) 1.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从何时开始存在的?() A.从正规安全文化建设开始时 B.从安全文化建设完成后 C.从企业诞生起就存在着 D.从企业正式成立安保部门后 2.下列说法那个是错误的?() A.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子文化 B.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C.企业安全文化存在于企业内部 D.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是同义词 3.下列属于企业安全文化物质形态的是() A.安全宣教用品的使用状态的表现 B.规章制度的完备性、完整性 C.参加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行为 D.作业过程的各种准备活动和操作行为 4.下列属于企业安全文化行为形态的是() A.安全防护器材的性能状态 B.保护自己或他人不受伤害的防护行为 C.制度缺陷的持续改进 D.参与制度制定的人员范围 5.下列那种表现属于企业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A.企业以服从外部监管施加的法律法规要求为主 B.员工凭经验和个人感觉来保证安全作业 C.工作被计划得很好并且优先考虑安全 D.安全被认为是一个人人都有责任的不断改进的过程 6.下列那种说法属于传统安全管理理念() A.认为处罚和重罚是对的,但仅依靠处罚是错的,一定要实现众奖,要正向激励 B.要实现行为过程的奖励制度,没出事故不一定做得也好

C.要求制度的遵守者一定要参与制度的制定,要建立充分的信任机制 D.不能信任员工自己管理自己,应由上级制定制度,下级执行即可 7.广东中烟的企业安全使命是() A.牢记安全责任,全面精细管理 B.百年双喜,本质安全 C.重大事故(事件)控制“七个为零” D.杜绝一切重大事故(事件)损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S要素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无关 B.安全文化建设是使企业安全文化从无到有的过程 C.企业安全文化存在于一个单位或组织内部,涉及个人和集体(群体) D.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提炼安全理念、开展安全培训、组织宣教活动等 9.安全承诺是指() A.企业全体员工在安全健康问题上决心要实现的总体愿望和要求的明确表达 B.企业员工所共享的、对安全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C.企业在安全问题上未来若干年要实现的志愿和前景 D.为实现企业的安全使命而确定的安全绩效标准 10.“4S要素系统”的设计和启动运行属于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四个阶段中的哪个() A.安全文化我认知阶段 B.安全责任我强化阶段 C.事故伤害我预防阶段 D.安全素养我提高阶段 11.不属于广东中烟安全文化建设特色定位的是() A.“一条主线,五个结合” B.“两个保障、四全” C.用务实精神打造向员工和社会传送幸福与喜悦的安全文化 D.全员双岗双责制度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个结合”的是() A.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结合公司的企业文化 B.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C.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结合其他同行业的管理制度 D.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信息化 13.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 A.安全行为规范与程序 B.安全承诺 C.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 D.安全行为激励 14.下列不属于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要素要求的是()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特征、形态和目的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特征、 形态和目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能够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中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物质决定意识,社会主义文化也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我认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即无产阶级创造的,同时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如下几个特征,先进性、民族性、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 首先它的领导力量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既是政治的先锋队,也是文化的先锋队。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文化的发展进步。其次它的内容具有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再次,它的指导思想具有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 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是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人民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人民为文化创造的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科学文化建设.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正确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了同自然观、社会观中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立场,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创新性,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最需要高扬创新的旗帜.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求深化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这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

文化强国论文

有了钱只能称作“富”,只有在有钱的基础上又有了发达、丰富、先进的文化,才能说是“强”了。现在,我们建设富强国家这篇“大文章”只做了一半,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则是继续做好另一半“大文章”之必需—— 本文语萃 ◎“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 ◎当前,我国文化肌体的“亚健康”主要表现是:在社会层面上表现为对科学技术的迷信,对物质享受的崇拜,对倒退文化的赞赏;在思想领域充斥着二元对立、工具理性、机械论。 ◎在当今世界,许多西方学者虽然在努力批判他们自己三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得出的结论逐渐接近中国文化的理念,但是由于不了解中华文化,所以还是在“隔山唱歌”。 ◎放慢或忽略社区在文化建设与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的道德养成、培育良好习惯的功能,是很大的损失。 ◎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摆设,不是只供学者研究的对象,而是养成民族灵魂的最好营养。如果一种文化产品,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一种文艺形式,只存在于舞台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们已经死亡了。 ◎学界的交流可以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可以影响各自的决策者,下可以影响大众,而且是在文化的根本上产生影响。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必然之势,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目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要把这件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加大力量。 (人物素描:郭红松作) 最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因为,有了钱只能称作“富”,只有在有钱的基础上又有了发达、丰富、先进的文化,才能说是“强”了。现在,我们只是达到了初步的富,还没有达到强,建设富强国家这篇“大文章”只做了一半,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来完成“大文章”的另一半。 一、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既是中国自身的需要,也是世界未来的需要

主题六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主题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主题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摘要一:文化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命题点全搜索】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 【全角度命题】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什么意义?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3)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2.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哪些? (1)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 (2)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3)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 (4)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3.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整个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影

1.项目文化建设试题

项目文化建设试题 一、填空题 1、项目文化建设要做到“五同”:与项目建设同策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 2、项目文化的保证措施有: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效结合;典型引路,不断创新。 3、新闻媒体关注建筑企业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施工生产中发生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事故、征地拆迁矛盾、合同纠纷、等方面的问题。 4、舆论应对处置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快速反应,积极主动;,统一口径;及时沟通,引导舆论。 5、发生突发事件,项目部及事发单位应及时向上一级报告,按照上级要求应对处置; 6、发生突发事件,二级公司宣传部门的有关人员必须迅速到位,指导事发单位进行现场舆论应对处置工作; 7、发生突发事件,必须迅速报告股份公司有关领导及党委宣传部,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级公司宣传部相关人员必须迅速到位,指导事发单位开展现场舆论应对处置工作。 二、单选题 1、项目文化建设的本质是项目管理思想的(),它与项目标准化管理紧密相连。

A.客观要求 B.综合反映 C.集中表现 D.具体体现 2、项目文化是以品牌形象为外在表现,以企业理念为(),以项目团队建设为重点对象的阵地文化。 A.目标 B.核心 C.内在要求 D.出发点 3、项目文化建设是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提升项目()的最佳途径。 A.经济效益 B.管理标准 C.控制能力 D.管理水平 4、项目文化建设是通过项目员工的共同参与,形成(),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创造活力,提高团队执行力,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保证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A.理念共识 B.典型经验 C.管理办法 D.统一意志 5、项目文化建设的作用表现为:通过统一的(),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有效的行为规范,提升团队执行力,通过文化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 A.思想 B.行动 C.规划 D.价值观 6、加强项目文化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企业文化在生产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