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氢气的制备实验报告

氢气的制备实验报告

氢气的制备实验报告
氢气的制备实验报告

氢气的制法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和构造;

2、掌握其操作技能;

3、掌握演示H

2

的性质实验安全操作技能;

4、初步掌握H

2

还原CuO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Zn+H

2SO

4

(稀)=ZnSO

4

+H

2

2

H 2+O

2

=2H

2

O (条件:点燃)

H

2+CuO=Cu+H

2

O (条件:加热)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水槽、橡皮管、试管及试管架、玻璃导气管、玻璃尖嘴管、铁架台、凡士林、塑料瓶、玻璃棒、酒精灯、玻璃丝、火柴、蒸发皿、石棉网

药品:洗涤剂溶液、CuSO

4溶液、锌粒、稀H

2

SO

4

(1:4)、甘油、氧化铜

四、实验内容

1、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

启普发生器(如下图)由三部分组成。上面一部分是球形漏斗,下面一部分是玻璃球和玻璃半球组成所组成的容器,第三部分是带旋钮的导气管。

装料前,先检查各接缝处的气密性。方法是关住导气管的上旋钮,由漏斗处注入水后,在液面处划一记号,若数分钟内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好;若下降,可涂凡士林密封。

给启普发生器中加水至将金属锌粒全部淹没处,倒水后量水的体积,这就是稀硫酸的体积。

在球形漏斗颈适当位置用玻璃丝编绕数圈,以防止锌粒下降。

将容器侧身由上口或侧口处加入用CuSO

4

溶液浸泡过的锌粒,再将漏斗插入,用玻璃棒将玻璃丝拨至容器细颈处后,将发生器放直,安上导气管,打开旋钮,有上口加入稀硫酸(1:4)至淹没锌粒处,关上旋钮,固、液分离,稀硫酸液面升至漏斗处。

2、H

2

的性质

⑴H

2

纯度的检验

打开旋钮,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管口向下移近火焰,放开拇指,若

有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要继续收集并检验,直至只发出轻微的“噗”声为止,此时氢气已纯,可以使用。

⑵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检验纯度后,在导管上连接一尖嘴玻璃管,点然后,在深色背景下,可明显看到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净烧杯,片刻烧杯内壁就有液滴顺壁流下。

⑶H

2

与空气混合气的爆鸣

取一端开口的易拉罐,在底部凿一火柴梗粗细小孔,排水法集满氢气后,倒置于桌面上,口部垫上石棉网以保证空气畅通。点燃火柴,放开手指,用火柴梗捅透小孔水膜,点燃氢气,深色背景下因氢气较纯,火焰燃烧平静,可看到淡蓝色火焰。过一会空气从盒底部流入,集聚到一定比例,发生爆鸣。当空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列为2:5时,产生的爆鸣声音最大。

⑷H

2

吹肥皂泡

取少量洗涤剂用蒸馏水配成溶液,用橡皮管在洗涤液中蘸一下,管口仍朝

下,慢慢开通H

2

流,待气泡出现后,将管口迅速反转朝上,轻轻摆动或用嘴吹起,泡泡脱离管口,用火在气泡上方点燃,随着“噗”的一声,伴有黄色火球出现。

⑸H

2

还原CuO

取一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薄薄一层氧化铜并倾斜安装于铁架台(管口略低于底部),先通一会氢气,然后加热,当管口有液滴出现时,氧化铜加热加热部位由黑变为红热,在慢慢变为紫红色。撤掉酒精灯,继续通氢气至试管

冷却。检查紫红色的金属铜里是否含有Cu

2

O,可将制成的紫红色金属铜取少量加

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观察溶液是否变蓝:Cu

2O+H

2

SO

4

=Cu+CuSO

4

+H

2

O.

实验结果是没有变蓝,证明无Cu

2

O。

装置如图所示。

五、注意事项

1、使用启普发生器时,容器底部的活塞最好用绳子扎紧,以免氢气压力过大(因锌粒的颗粒小而落入酸液中不断反应使然),冲开活塞。

2、为使反应速率更快,先将锌粒浸在CuSO

4

溶液中至发黑,再给发生器中加入。

3、启普发生器使用完毕,用塞子堵住漏斗口,将发生器侧身,由下口倒出废酸液(统一收集),拔下导气管塞子,此处倒出余锌(要回收),将发生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净磨口处涂凡士林并垫一硬纸收藏。

4、启普发生器使用过程中若要再添酸或锌,产生氢气之后必须先验纯后使用,否则会出现不安全事故。

5、氢气吹肥皂泡因玻璃管表面光滑,沾不住皂液,难以吹成,故用橡皮管。此外还可用竹管来代替。

6、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鸣的极限为4%

~

%(体积分数)。若筒内氢气纯度过高即超过爆鸣上限时,点火后首先是它的安静燃烧。由于燃烧消耗氢气,使筒内压强变小,空气便从下口源源不断的进入筒内,当氢气的含量进入爆鸣范围时,即发生爆鸣。传统的方法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筒内到底收集了多少氢气全凭经验,这就为点燃氢气能否爆鸣埋下隐患,教师无法把握是否能成功。

六、讨论与研究

1、实验室中不用金属Al或Fe与酸反应制氢气,是因为Al和冷的稀H

2SO

4

反应

太慢,普通Fe和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中含有H

2

S等杂质。同样,不能用盐酸代

替H

2SO

4

,是由于盐酸易挥发,放热反应使生成的氢气中含有HCl气体。

2、实验室制得的氢气有一股特殊气味,是由于Zn和酸不纯所致。其中含有

AsH

3(剧毒)、H

2

S(剧毒)、SO

2

等。AsH

3

来自H

2

SO

4

中所含的微量砷,H

2

S来自

Zn中的微量ZnS,SO

2是H

2

SO

4

的还原产物。可将气体通过KMnO

4

溶液除去AsH

3

,通

过NaOH溶液除去H

2S、SO

2

,通过浓H

2

SO

4

除去水。

3、将制得的氢气点燃,其火焰呈黄色,若将玻璃管换为金属管后火焰仍然为黄色,这就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一个玻璃中钠元素的干扰问题。我们取一双通的玻璃管,铁架台上夹好后,在其背面贴上黑纸,造成一个深色背景,然后将具有黄色火焰的氢气导管伸进粗玻璃管中,慢慢上下移动,直到调节火焰为淡蓝色为止。该实验中,就是原来在玻璃导管上的黄色火焰,此处也呈淡蓝色。对此,我们可认为,氢焰在粗管中燃烧,就像在火焰上方挂了一个烟囱,加快了空气对流,供氧充分所致。

4、启普发生器是荷兰一个叫启普的药品商所发明。其使用优点是:用时只要使固液体接触,就会有气体发生;不用时只要关上导气管上的旋钮,液体因受容器内压力就能自动与固体分开,终止反应。实验时用它既方便又节约药品和时间。缺点是每次装药量太大,体积大,来回移动不方便。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有如下几种简易装置可供参考。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 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化学实验报告样本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3807 化学实验报告样本Sample of chemical experiment report

化学实验报告样本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溴乙烷的制备

溴乙烷的制备 [目标] 掌握以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为原料制备一卤代烷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习低沸点蒸馏技术,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重点] 溴乙烷的制备原理,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和操作,分液漏斗的使用。 [难点] 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和操作,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低沸点有机物—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目的】掌握溴乙烷的制备原理,低沸点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分液漏斗的使用法。 本次实验原理是什么? 本实验以95%乙醇、浓硫酸、溴化钠为原料,通过原位生成的溴化氢和乙醇的卤代反应制备溴乙烷。 NaBr+H2SO4HBr+NaHSO 4 C2H5OH+HBr C2H5Br+H2O 主要副反应: 2C2H5H2SO4 C2H5OC2H5 + H2O C2H5H2SO4 2 =CH2 + H2O HBr + H2SO4SO2 + Br2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本实验方案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提高产率? 本实验采取两种措施提高了产率:第一,增加反应物乙醇的浓度;第二,将生成物—溴乙烷及时蒸出使平衡反应进行完全。 【实验装置】参见P.11图1-7(1)。

图1 溴乙烷制备装置图图2 蒸馏溴乙烷装置图 【实验步骤】 投料:95%乙醇(7 mL ,约0.11 mol ,密度0.7193 g/mL );水(6 mL );浓硫酸(13 mL ); NaBr (10 g ,约0.10 mol );沸石。 实验操作流程图: C H OH, H O, H SO 40 min 35~40o C 馏分 按实验装置图1搭好装置,检查系统的气密性。加料[1],加入沸石,接受器内外都放置冰水冷却,尾气通入水槽。小火加热[2]至沸腾,使蒸馏速度以1-2滴/s 为宜,直到反应液变清亮,无油滴滴出为止,约40 min [3]。静置,分液[4-5],2 mL 浓硫酸洗涤[6],再换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液[7]。常压蒸馏,接收瓶浸在冰水浴中,收集35~40 C 的馏分,称重。

物理化学实验——溴乙烷的制备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II实验报告——有机化学实验学院:化工学院专业:化工班级:化工113 姓名刘彬彬实验日期2013/4/12 实验时间10:00-15:00 学号1108110213 指导教师刘明星同组人张禹 实验项目 名称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溴代烷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巩固分液漏斗的使用及蒸馏操作。 实验原理主反应: NaBr+H2SO4 →HBr+ NaHSO4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副反应: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CH3CH2OH →CH2=CH2+H2O 2HBr+H2SO4 →Br2+2H2O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100mL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接受弯头、温度计、蒸馏头、分液漏斗、锥形瓶 试剂:乙醇 (95%) 4.8ɡ 6.2mol (0.10ml) 溴化钠 (无水) 8.2g(0.08mol) 浓硫酸 d=1.84 11ml ( 0.2ml) 饱和亚硫酸氢钠 实反应主装置:

验 步骤1.溴乙烷的生成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及4mL水, 在不断振荡和冷却下,缓慢加入浓硫酸11mL,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在搅拌下加入研细的8.2g 溴化钠 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引管。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3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开始小火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使反应平稳进行,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此时已接近反应终点。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 2.溴乙烷的精制 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1~2mL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冷却。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 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进行蒸馏。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接受36~40℃的馏分。产量约6g。 实验[1] 加入浓硫酸需小心飞溅,用冰水浴冷却,并不断振摇以使原料混匀;溴化钠需研细,分批加入以免结块。 [2] 反应初期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可采取间歇式加热方法,保持微沸,使其平稳进行。暂停加热时要防止尾气管处倒吸。

溴乙烷的制备及习题

实验12-2 溴乙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卤代烃的原理和试验方法。 2.加深对有机制备反应中可逆平衡移动方法的理解。 3.掌握低沸物蒸馏的基本操作。 二、反应原理 在实验中,饱和烃的卤代烷一般以醇类为原料,使其羟基被卤原子置换而制得。最常用的方法是以醇与氢卤酸作用。 主反应:NaBr+H2SO4HBr+ NaHSO4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CH3CH2OH CH2=CH2+H2O 2HBr+H2SO4Br2+2H2O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接液管、温度计、蒸馏头、分液漏斗、三角烧瓶 试剂:溴化钠(无水)、浓硫酸(d=1.84)、饱和亚硫酸氢钠、95%乙醇 四、实验步骤 1.溴乙烷的生成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及9mL水,在不断振荡和冷却下,缓慢加入浓硫酸19mL,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在搅拌下加入研细的15g 溴化钠,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引管。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5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 开始小火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使反应平稳进行,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此时已接近反应终点)。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 2.溴乙烷的精制

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1~2mL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冷却。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进行蒸馏。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接受37~40℃的馏分。产量约10g(产率约54%)。 纯溴乙烷为无色液体,沸点38.4℃,n D20=1.4239 注:如果在加热之前没有把反应混合物摇均,反应时极易出现暴沸使反应失败。开始反应时,要小火加热,以避免溴化氢逸出。加入浓硫酸精制时一定注意冷却,以避免溴乙烷损失.实验过程采用两次分液,第一次保留下层,第二次要上层产品。在反应过程中,既不要反应时间不够,也不要蒸馏时间太长,将水过分蒸出造成硫酸钠凝固在烧瓶中。 习题 1、溴乙烷沸点低(38.4℃),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答:①反应中加入少量的水,防止反应进行时发生大量的泡沫,减少副产物 乙醚的生成和避免HBr 的挥发。②C 2H 5 Br在水中的溶解度小(1:100)常在接受 器预放冷水并将接液管的末端浸入水中。③分离时尽可能将水分离干净,否则 用浓H 2SO 4 洗涤时会产生热量,导致产物的挥发。④蒸馏的速度要慢,否则蒸气 来不及冷凝而损失。⑤选择高效冷凝,各接头不漏气。 2、溴乙烷的制备中浓H 2SO 4 洗涤的目的何在? 答:除去副产物、乙醚、乙烯和原料乙醇。 3、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一般采用水浴加热。 4、实验室在蒸馏烧瓶中加NaBr、适量水、95%的乙醇和浓硫酸,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Br+H 2SO 4 ═NaHSO 4 +HBr C 2 H 5 OH+HBr→C 2 H 5 Br+H 2 O 其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 2SO 4 (浓)═Br 2 +SO 2 ↑+2H 2 O 已知CH 3CH 2 Br的沸点是38.4℃,其密度比水大,常温下为不溶于水的油 状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加入适量的水,除了溶解NaBr外,其作用还有:防止浓硫酸浓度过大,发生脱水副反应; (2)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加热方法最好采用水浴加热; (3)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和从水中分离方法的依据是溴乙烷不溶于水,比水密度大

己二酸制备

实验报告 尼龙66前体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环己醇氧化制备环几酮和由环几酮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由环己醇氧化制备环己酮和由环己酮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实验操作。 3、进一步了解盐析效应及萃取在分离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 4、综合训练并掌握控温、减压抽滤、蒸馏、重结晶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实验室制备脂肪和脂环醛、酮最常用的方法是将伯醇和仲醇用铬酸氧化。铬酸是重铬酸盐与40-50%硫酸的混合液。制备相对分子量低的醛,可以将铬酸滴加到热的酸性醇溶液中,以防止反应混合物中有过量的氧化剂存在,同时将较低沸点的醛不断蒸出,可以达到中等产率。尽管如此,仍有部分醛被进一步氧化成羧酸,并生成少量的酯。用此法制备酮,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不易进一步被氧化。铬酸氧化醇是放热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以免反应过于剧烈。 本实验反应方程式为: 羧酸常用烯烃、醇、醛、酮等经硝酸、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或高锰酸钾等氧化来制备。本实验以环己酮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来制备己二酸,反应方程式: C 6H 10 O+MnO 4 -+2OH-→HOOC(CH 2 ) 4 COOH+MnO 2 +H 2 O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装置: 1、仪器: 圆底烧瓶(250ml,100ml),烧杯(250ml,100ml) ,量筒(100ml ,10ml),,直型冷凝管,尾接管,蒸馏头,温度计,电热套,抽滤瓶,布氏漏斗,真空泵,蒸发皿,表面皿,分液漏斗,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 2、主要试剂: 浓H 2SO 4 ,Na 2 Cr 2 O 7 ,H 2 C 2 O 4 ,NaCl,无水MgSO 4 ,KMnO 4 ,NaOH10%,Na 2 SO 3

化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83751 化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化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

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doc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由环己醇制备己二酸二酯

有机化学实验八由环己醇制备己二酸二酯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所涉及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实验计划学时: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综合训练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提纯的操作技能。 2、通过本实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3、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初步知识,训练学生按科技论文进行写实验报告,为毕业设计和就业奠定一定的科研基础。 二、预习与参考 1、实验前查阅资料,了解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的特点; 2、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安排好实验次序,设计好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表; 3、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4、参考资料: [1] 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四版。 [2] 李兆陇阴金香等编写,《有机化学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谷亨杰编写,《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 文瑞明等,硫酸氢钠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乙酯,应用化工,2001,30(4),21-22 三、设计指标 1、确定实验方法、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数据采集表格; 2、设计产率的计算公式,以质量分数表示。 四、实验要求 在掌握制备原理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配平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2、按使用20g 环己醇为起始物进行设计; 3、查阅有关反应物和产物及使用的其他物质的物理常数; 4、分析资料,提出设计方案; 5、列出使用的仪器设备,并画出仪器装置图; 6、提出各步反应的后处理方案; 7、提出产物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打算使用的仪器。 实验部分: 1、指导教师审查学生的设计方案; 2、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如果失败,必须进行重做; 3、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合成思路,对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反复探索,总结经验。

己二酸的制备实验报告1

实验八己二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浓缩、过滤及重结晶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叔醇一般不易被氧化,仲醇氧化得到酮,酮遇到强氧化剂KMnO4、HNO3等时可以被氧化,碳链断裂生成多种碳原子数较少的羧酸混合物。环己酮是环状结构,控制好反应温度,氧化断裂后得到单一产物——己二酸。 三、实验药品及其物理常数 环己醇:2g 2.1ml (0.02mol);高锰酸钾6g (0.038mol);0.3N氢氧化钠溶液 50ml;亚硫酸氢钠;浓盐酸 四、主要仪器和材料 水浴锅三口烧瓶(100 mL、19#×3) 恒压滴液漏斗空心塞(14#) 球形冷凝管(19#) 螺帽接头(19#,2只) 温度计(100℃) 布氏漏斗吸滤瓶烧杯冰滤纸水泵等. 氧化剂可用浓硝酸、碱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高锰酸钾。本实验采用碱性高锰酸钾作氧化剂 五、实验装置 六、操作步骤

(1)向250ml烧杯内加入50ml 0.3N氢氧化钠溶液,置于磁力搅拌上; (2)边搅拌边将6g 高锰酸钾溶解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3)用滴管滴加2.1ml 环己醇到上述溶液中,维持反应物温度为43~47 ℃。 (4)当醇滴加完毕且反应混合物温度降低至43 ℃左右时,沸水浴将混合物加热,使二氧化锰凝聚。 (5)在一张平整的滤纸上点一小滴混合物以试验反应是否完成,如果观察到试液的紫色存在,那么可以用少量固体亚硫酸氢钠来除掉过量的高锰酸钾。 (6)趁热抽滤,滤渣二氧化锰用少量热水洗涤3次(每次2 mL),每次尽量挤压掉滤渣中的水分; (7)合并滤液和洗涤液,用4ml浓盐酸酸化至pH2.0; (8)小心地加热蒸发使溶液的体积减少到10ml左右,冷却,分离析出的己二酸。 (9)抽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产率。 (10)测量产品的熔点和红外光谱,并与标准光谱比较。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KMnO4要研细,以利于KMnO4充分反应。 2.本实验为强烈放热反应,所以滴加环己醇的速度不宜过快(1-2滴/秒),否则,因反应强烈放热,使温度急剧升高而引起爆炸。 3.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稳定在43~47℃之间。 4.反应终点的判断: (1)反应温度降至43℃以下。 (2)用玻璃棒蘸一滴混合物点在平铺的滤纸上,若无紫色存在表明已没有KMnO4。 5.用热水洗涤MnO2滤饼时,每次加水量约5~10 ml,不可太多。 6.用浓盐酸酸化时,要慢慢滴加,酸化至pH=1~3。 7.浓缩蒸发时,加热不要过猛,以防液体外溅。浓缩至10 ml左右后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结晶。 8. 环己醇常温下为粘稠液体,可加入适量水搅拌,便于用滴管滴加; 9.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开始后会使混合物超过45℃,假如在室温下反应开始5min后,混合物温度还不能上升至45℃,则可小心温热至40℃,使反应开始; 10. 为了提高收得率,最好用冰水冷却溶液以降低己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七、实验结果 1、产品性状:; 2、理论产量:2.08g;

溴乙烷的制取

一、溴乙烷的制取 溴乙烷的制取之一 [原理] 利用醇的羟基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来制取卤代烃。如,醇与氢卤酸反应,可以制取对应的一卤代烃。 ROH+HX RX+H 2O 为使平衡向右移动,往往采用增加醇或氢卤酸浓度,也可以设法移去某种生成物。如,由乙醇制取溴乙烷,可采用47.5%的浓氢溴酸或用溴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溴化氢。 主反应:NaBr+H 2SO 4→NaHSO 4+HBr C 2H 5OH+HBr C 2H 5Br+H 2 O 副反应: 为及时蒸出低沸点的溴乙烷,可能采用蒸馏装置。本反应把用硫酸不宜过浓,否则容易把刚生成的溴化氢氧化生成溴,所以只能用较浓硫酸或在无水乙醇中加些水。可用过量乙醇使平衡向右移动。 [用品]圆底烧瓶、冷凝管、牛角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或本生灯、铁架台、导管、乙醇、浓硫酸、溴化钠、无水CaCl 2 、5%的NaOH 溶液。 [操作]实验装置如图1。在500mL 烧瓶内盛有30g 乙醇、25mL 水,再加入70mL 浓硫酸。加酸时应注意振荡烧瓶并冷却。然后往烧瓶中缓缓加入42g 溴化钠细粉,加时需注意搅拌,以防结块。用塞塞好瓶,再加热,会蒸出溴乙烷。为了防止挥发的溴乙烷损失,需要在接受器里加冰块和冷水,以保持低温,还需注意,接引管的末端一定要浸入锥形瓶的冷水内。在实验过程中由看到有油状馏出物的珠或乳白状细珠沉到瓶底,再到无油状物蒸出时,实验才算完毕,即可移开接受器,停止加热,以防倒吸。 在馏出的溴乙烷油状物转移到分液漏斗时,先用少量的5%NaOH 溶

液洗涤,再用水清洗2~3次,把分出溴乙烷放到密闭瓶中,加入无水氯化钙放置过夜,即可滤去氯化钙。将干燥的溴乙烷放入蒸馏装置中并用水浴加热,收集36~39℃(309~312K)的馏分(溴乙烷沸点38.4℃),即为较纯的干燥溴乙烷。其中可能杂有少量乙醚(沸点34.5℃),这种物质不易分馏出去。根据乙醚能溶于冷浓硫酸而溴乙烷不溶于冷硫酸的性质,可以除去乙醚。若加入约1/10体积的冷浓硫酸,振荡洗涤,再用冰水洗涤,以及用无水氯化钙对其进行干燥,然后再作蒸馏,可得更纯产品。 用图2②的简易装置可制粗品,需要的药量大致为2g NaBr,2mL乙醇、2mL3:1的硫酸,再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实验完毕应先撤导管,后撤灯,以防倒吸。 [备注] 制取溴乙烷,其装置必须严密,不得有漏气现象,防产品挥发受到损失。 在制取溴乙烷时,开始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强,应徐徐升温,能使反应平稳进行。 溴乙烷的制取之二 [原理]乙醇跟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和水。在实验室里,通常用溴化钠固体和硫酸代替氢溴酸,跟乙醇共热反应。 [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器、试管、溴化钠、浓硫酸、乙醇。 [操作] 1.装置如图所示。在烧瓶里放10g溴化钠粉末,然后加入15mL乙醇和15mL约90%硫酸的混合液,再加入少量碎瓷片,塞紧瓶塞。

已二酸的制备的实验报告

已二酸的制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浓缩、过滤及重结晶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药品及其物理常数 环己醇:2g2.1ml(0.02mol);高锰酸钾6g(0.038mol); 0.3N氢氧化钠溶液50ml;亚硫酸氢钠;浓盐酸 四、主要仪器和材料 水浴锅三口烧瓶(100 mL、19#×3)恒压滴液漏斗空心塞(14#)球形冷凝管(19#)螺帽接头(19#,2只)温度计(100℃)布氏漏斗吸滤瓶烧杯冰滤纸水泵等. 氧化剂可用浓硝酸、碱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高锰酸钾。本实验采用碱性高锰酸钾作氧化剂 五、操作步骤 (1)向250ml烧杯内加入50ml 0.3N氢氧化钠溶液,置于磁力搅拌上;(2)边搅拌边将6g高锰酸钾溶解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3)用滴管滴加2.1ml环己醇到上述溶液中,维持反应物温度为43~47℃。(4)当醇滴加完毕且反应混合物温度降低至43℃左右时,沸水浴将混合物加热,使二氧化锰凝聚。 (5)在一张平整的滤纸上点一小滴混合物以试验反应是否完成,如果观察到试液的紫色存在,那么可以用少量固体亚硫酸氢钠来除掉过量的高锰酸钾。 (6)趁热抽滤,滤渣二氧化锰用少量热水洗涤3次(每次2 mL),每次尽量挤压掉滤渣中的水分;

(7)合并滤液和洗涤液,用4ml浓盐酸酸化至pH2.0;(8)小心地加热蒸发使溶液的体积减少到10ml左右,冷却,分离析出的己二酸。(9)抽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产率。 (10)测量产品的熔点和红外光谱,并与标准光谱比较。 六、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KMnO4要研细,以利于KMnO4充分反应。 2.滴加:本实验为强烈放热反应,所以滴加环己醇的速度不宜过快(1-2滴/秒),否则,因反应强烈放热,使温度急剧升高而引起爆炸。 3.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稳定在43~47℃之间。 4.反应终点的判断: (1)反应温度降至43℃以下。 (2)用玻璃棒蘸一滴混合物点在平铺的滤纸上,若无紫色存在表明已没有KMnO4。5.用热水洗涤MnO2滤饼时,每次加水量约5~10 ml,不可太多。6.用浓盐酸酸化时,要慢慢滴加,酸化至pH=1~3。 7.浓缩蒸发时,加热不要过猛,以防液体外溅。浓缩至10ml左右后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结晶。 8.环己醇常温下为粘稠液体,可加入适量水搅拌,便于用滴管滴加; 9.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开始后会使混合物超过45℃,假如在室温下反应开始5min后,混合物温度还不能上升至45℃,则可小心温热至40℃,使反应开始;10.要不断振摇或搅拌,否则极易爆沸冲出容器;11.最好是将滤饼移于烧杯中,经搅拌后再抽滤; 12.为了提高收得率,最好用冰水冷却溶液以降低己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七、实验结果 1、产品性状:; 2、理论产量:2.08g;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十溴乙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乙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 2.学习低沸点蒸馏的基本操作和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二、反应原理 主反应:NaBr+H2SO4HBr+ NaHSO4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CH3CH2OH CH2=CH2+H2O 2HBr+H2SO4Br2+2H2O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00mL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接受弯头、温度计、蒸馏头、分液漏斗、锥形瓶; 乙醇(95%)10mL(0.17mol)、溴化钠(无水)15g(0.15mol)、浓硫酸(d=1.84)19 mL、饱和亚硫酸氢钠 5mL 四、实验步骤 1.溴乙烷的生成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及9mL水,在不断振荡和冷却下,缓慢加入浓硫酸19mL,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在搅拌下加入研细的15g 溴化钠,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引管。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5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 开始小火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使反应平稳进行,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此时已接近反应终点)。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

2.溴乙烷的精制 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1~2mL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冷却。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进行蒸馏。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接受37~40℃的馏分。产量约10g(产率约54%)。 纯溴乙烷为无色液体,沸点38.4℃,n D20=1.4239 注:如果在加热之前没有把反应混合物摇均,反应时极易出现暴沸使反应失败。开始反应时,要小火加热,以避免溴化氢逸出。加入浓硫酸精制时一定注意冷却,以避免溴乙烷损失.实验过程采用两次分液,第一次保留下层,第二次要上层产品。在反应过程中,既不要反应时间不够,也不要蒸馏时间太长,将水过分蒸出造成硫酸钠凝固在烧瓶中。 五、问题讨论 1、溴乙烷沸点低(38.4℃),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答:①反应中加入少量的水,防止反应进行时发生大量的泡沫,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和避免HBr 的挥发。②C2H5Br在水中的溶解度小(1:100)常在接受器预放冷水并将接液管的末端浸入水中。③分离时尽可能将水分离干净,否则用浓H2SO4洗涤时会产生热量,导致产物的挥发。④蒸馏的速度要慢,否则蒸气来不及冷凝而损失。⑤选择高效冷凝,各接头不漏气。 2、溴乙烷的制备中浓H2SO4洗涤的目的何在? 答:除去副产物、乙醚、乙烯和原料乙醇。

实验报告范本格式示例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编号:FS-DY-20117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

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练习题

实验讨论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研细的2-3g 溴化钠,然后加入20mL 浓硫酸(1:1)、10 mL95%乙醇,加入 乙醇时注意将沾在瓶口的溴化钠冲掉。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将烧瓶用弯管与直形冷 凝管相连,冷凝管下端连接接液管。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 5mL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 小心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在反应的前段时间尽可能不蒸出或少蒸出馏分,30min 后加加大火力,进 行蒸馏,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 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此时 已接近反应终点)。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4mL 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 冷却。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 烧瓶中,加入几粒沸 石,进行蒸馏。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接受37~40℃的馏分。 制取溴乙烷实验练习题 1.与氢卤酸反应(取代反应) CH 3CH 2 OH + H Br Δ → 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 Cl Δ → CH 3CH 2Cl + H 2O 实验室常用NaBr 、浓H 2SO 4与CH 3CH 2OH 共热来制取溴乙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Br + H 2SO 4 NaHSO 4 + HBr ,C 2H 5OH +HBr ――→ C 2H 5Br+H 2O 。试回答: (1)第二步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可逆反应,在实验中可采取 和 的措施,以提 高溴乙烷的产率。 (2)浓H 2SO 4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其用量(物质的量)应 于NaBr 的用量(填 “大”“小”或“等”)。 (3)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和 。 解析:(1)乙醇的溴代反应是可逆的,要提高溴乙烷的产率,应设法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2)浓H 2SO 4在第一个反应里是反应物;在第二个反应里它可作吸水剂。因此它的用量应大于NaBr 的 用量(物质的量),以利于减少反应体系中的水,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3)浓H 2SO 4具有脱水性,乙醇在浓H 2SO 4的作用下可以有两种脱水方式,分别生成乙醚和乙烯。 答案:(1)增加任一种反应物 移去生成物 (2)反应物和吸水剂 大 (3)2C 2H 5OH ????→?42SO 浓H C 2H 5—O —C 2H 5+H 2O CH 3CH 2OH ????→?42SO 浓H CH 2==CH 2↑+H 2O (说明)在加热条件下,乙醇跟氢卤酸反应时,乙醇分子里的C -O 键断裂,羟基 -OH 被卤素原子 取代,生成卤代烷和水。 2.实验室在蒸馏烧瓶中加NaBr 、适量水、95%的乙醇和浓硫酸,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H 2SO 4 NaHSO 4+HBr C 2H 5OH+HBr ? ?→?C 2H 5Br+H 2O 其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 2SO 4(浓) Br 2+SO 2+2H 2O 已知CH 3CH 2Br 的沸点是℃,其密度比水大,常温下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加入适量的水,除了溶解NaBr 外,其作用还有: (2)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加热方法最好采用 (3)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设计,其主要目的是 (4)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和从水中分离方法的的依据是 (5)下列装置在实验中既能吸收HBr 气体,又能防止液体倒吸的是 (填写序号) 140℃ 170℃

全国高考有机制备实验

华美实验学校2016届化学二轮复习实验部分—【有机实验例题】 例题1.(2015江苏21)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见下图,相关物质的沸点见附 表)。其实验步骤为: 步骤1: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 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 10%NaHCO3溶液洗涤。 步骤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MgSO4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 (1)实验装置中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 ___,锥形瓶中的溶液应为___ _____。 (2)步骤1所加入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是催化剂,其化学式为_____ ____。 (3)步骤2中用10%NaHCO3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的___ ___(填化学式)。(4)步骤3中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作用是____ _____。(5)步骤4中采用减压蒸馏技术,是为了防止__ ___。 附表相关物质的沸点( 例题2.(2006上海26B 已知: (1)制备粗品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 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 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制备精品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 KMnO4溶液 B 稀H2SO4 C Na2CO3溶液

己二酸乙二醇缩合聚合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称取药品的质量: 己二酸:48.703g ; 乙二醇:18.62mL ; 对甲苯磺酸0.063g 。 以酸值计算结果: 1、计算酸值: )(/)1000056.0()/(g c V g mgKOH 样品质量样品酸值???= 2、反应程度:0 0a a a P t -= 3、平均聚合度:P X n -= 11 以第二组实验数据为例: 390 .1)2805.01/(1)1/(12805.046.541/)59.38946.541(/)(59 .389722.0/560971.073.5146 .541662.0/560971.092.65000=-=-==-=-==??==??=P X a a a P a a n t t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出下表: 取样次数 反应时间/min 样品重量/g 消耗的KOH 溶液的体积/mL 酸值/(mgKOH/g 样品) 反应程度 平均聚合度 1 0 0.662 65.92 541.46 0.0000 0.000 2 8 0.722 51.73 389.59 0.2805 1.390 3 14 0.900 45.52 275.02 0.4921 1.969 4 29 0.438 11.81 146.62 0.7292 3.693 5 43 0.587 14.95 138.49 0.7442 3.910 6 53 0.617 14.85 130.87 0.7583 4.137 7 68 0.594 12.79 117.08 0.7838 4.625 8 83 0.832 16.22 106.01 0.8042 5.108 9 108 0.511 7.70 81.94 0.8487 6.608 在实验过程中测量第三组实验数据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所加KOH 溶液过量,因此所得的酸值比实际的高,由此计算所得的反应程度P 和平均聚合度Xn 都偏高,在作图过程中此点舍去不予以考虑。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以草酸中 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 5.9×10- 2,Ka2= 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Ka1>10-8,Ka2>10-8,Ka1Ka2<10 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 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 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 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

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编号123备注mKHC8H4O4 g始读数终读数结果 VNaOH 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NaOH mol·L-1 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实验编号123备注NaOH mol·L-1 m样 g V 样 mL20.0020.0020.00VNaOH 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实验结果与讨论: (1) (2) (3)……结论: 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 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 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 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