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江市欣荣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九江市欣荣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九江市欣荣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九江市欣荣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九江市欣荣路可行性研

究报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九江市欣荣路延伸线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九江市庐山区政协委员会办公室。

三、项目主管单位:九江市庐山区人民政府。

四、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十里片区,北起濂溪大道,途经规划路,南至南外环路。

五、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六、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九江市欣荣路延伸线建设项目为欣荣路向南延伸城市道路工程,项目包括以道路工程为主体、及道路排水工程、道路照明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附属工程组成。

九江市欣荣路延伸线北起濂溪大道,途经规划路,南至南外环路。道路长度为1226米,道路红线宽度为36米;道路等级为Ⅱ级城市次干道;车行道为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为40km/h;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七、项目总投资为65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431万元、设备安装费160万元、其它费用2709万元、基本预备费200万元。资金来源全部由地方财政资金解决。

八、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由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

第二节项目编制依据

一、《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江市庐山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九江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

三、《九江市欣荣路道路工程规划设计》

九江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

四、《2011年九江统计年鉴》

九江市统计局

五、九江市政府、建设局、规划局有关文件及指导意见

六、《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七、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八、项目建设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第三节项目编制原则

一、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以九江市及庐山区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发展要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进行全面布局,统筹兼顾,使项目发挥较好的投资效益。

二、从实际情况出发,工程方案要求切实可行,并力求工程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第四节项目编制目的

一、按照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为九江市及庐山区的快速、稳定发展需要,完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二、选择和推荐最优的工程方案。

三、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四、为下一步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第五节研究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范围

本次可行性研究范围为:九江市欣荣路延伸线道路建设工程。

以道路工程为主体、及道路排水工程、道路照明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附属工程组成。

二、研究内容

本次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工程涉及的范围进行了实地考察,将包括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交通量调查及交通量预测,规范及技术标准。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工程方案比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内容。

1、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发展分析预测;

2、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

3、项目影响区排水管网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

4、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

6、项目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

7、管线布置综合要求的调查分析;

8、主体工程方案设计;

9、排水工程的设计;

10、道路附属工程的设计;

11、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12、工程实施方案及实施进度安排;

13、资金筹措;

14、经济评价;

15、环境评价;

16、综合评价。

第六节项目建设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九江市经历了相对稳定的发展过程,经济、社会水平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九江市“十二五”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企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创新、跨越”为发展理念,构筑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地缘经济优势,结合九江市“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要求,加大强工力度,保持兴城势头,扩大周投增幅,统筹城乡,构筑新型城镇发展格局,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新九江。

九江市近期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

1、以改革开放的方针为指导,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胆创新,从宏观经济分析、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入手探索城市的区域综合竟争力,在大区域范围内寻求城市发展机遇,把握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走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市化道路,落实“五个统筹”,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注意近、远期结合,协调安排城市建设的开发时序,并考虑一定的弹性发展,使规划具备前瞻性的适应性。

3、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创造良好的城市形态和富有个性、舒适宜人的山、水、城、绿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提供高质、便捷、优越的工作、生活、休憩环境。

4、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原则,合理组织功能分区,把建设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作为规划的重要目标,以最佳城市空间结构为导向进行城市用地总体布局,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园林化和现代化,努力做到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的统一。

5、按“以人为本”的原则组织城市社区,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突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的区域辐射力和凝聚力,促进经济繁荣。

按照《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要求,九江市市域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是:

1、强化东西联系:顺应九江与长三角的主导经济联系,加强九江的东向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沿江高速公路、九景衢高速铁路等主干线路建设,加强与苏南和浙江地区的联系;西向主要通过武九铁路、杭瑞高速公路加强与武汉地区的联系,近期重点进行武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九景衢铁路的建设,改造和扩建316国道。

2、实现南北对接:北面通过建设长江二桥、三桥,加强与湖北黄梅、武穴等市县的联系,构筑北向交通廊道。南面加强与南昌的对接,通过昌九城际铁路和福银高速改造加强九江与南昌都市区的联系,沿京九铁路、福银高速共同打造昌九经济走廊,近期重点改造105国道。

3、加强枢纽建设:加强九江港口,铁路客货运站、机场等重大对外交通枢纽集疏系统与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对外辐射通道,保证九江市对外联系的畅通,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4、提高交通效率:加强市区内部的交通网络建设,构建环九江都市区快速通道,实现都市区范围内半小时可达;完善九江市域内部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各县市之间的交通设施网络,实现主城区到各县城两小时以内的各邻近县城间一小时可达,提高市域整体交通效率。

九江市城镇化进程的滞后,已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产品过剩、市场低迷、需求不足、工业增长乏力、农民增产不增收、人口增长过快、第三产业不发达、就业困难等等。除了体制方面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都与城镇化进程滞后有关。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促进九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加快九江市城镇现代化化进程,加强九江中心城的城市建设,使之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支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强劲的支撑。

九江市目前的建设目标,是全力推进“新型工业重镇、文化旅游胜地、区域商贸中心、开放港口城市”。江西省委、省政府对九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要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要成为全省“两核”之一的目标。九江市委、市政府作出举全市之力加快沿江开发的决定,沿江开发将成为九江市迈向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的主战场,使九江市挺进江西经济“双核”之一的主阵地。

在此背景下,2012年6月本公司受九江市庐山区政协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承担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本公司即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收集

资料,踏勘现场,认真研究工程项目,合理安排、科学调度设计资源,全力配合业主,实现预定的工程总体进度要求。

第七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九江市各方面发展较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机动车拥有量、客货运输量增长迅速,各类交通需求明显增加。

九江市欣荣路建设工程已经完成,欣荣路一期工程北起前进东路、南至濂溪大道,全长1620米,红线宽度36米,双向四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九江市城市主干道之一,其延伸线作为欣荣路向南方向的延伸,可有效发挥濂溪大道、欣荣路的现有功能,进一步完善九江市城市路网系统,更好的实现九江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完善路网结构的需要

目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九江市庐山区十里城区已初见成效,公共服务设施也日益完善,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配套规划的指导,建设布局较零乱;同时道路网目前仅仅是沿十里大道、前进东路和九莲路展开,路网系统很不完善。

根据《九江市庐山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九江市庐山区规划道路呈“三横四纵”方格网布置,其中主干路由十里大道、长江大道、濂溪大道和欣荣路组成。欣荣路延伸线的建成,将使十里片区与莲花组团、汽车工业园、芳兰组团、城东港区联系成整体,使道路主骨架的路网结构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的轴线,对路网结构的完善、拉动区域经济的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对外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芳兰组团、城东港区对外交通主要依托现有的京九铁路、福银高速公路、前进东路、长江大道、十里大道、庐山大道、九湖路、滨江路,以满足区域客货运交通运输要求,欣荣路延伸线能有效的缓解新老城区交通压力、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同时可以提高零担货物输送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物流中心的货物运输要求。

另外项目工程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为企业的进驻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九江市的经济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无论从缓解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状况的角度,还是从拓宽城市骨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完善区域经济结构的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八节项目政策依据

九江市欣荣路延伸线建设项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行业代码为E4813、行业类别为市政道路工程建筑。

九江市欣荣路延伸线建设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二类限制类中的“十七、其它:1、用地红线宽度(包括绿化带)超过下列标准的城市主干道项目:小城市和重点镇40米,中等城市70米”的产业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项目的建设符合《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加强市区内部的交通网络建设,构建环九江都市区快速通道,实现都市区范围内半小时可达;完善九江市域内部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各县市之间的交通设施网络,实现

主城区到各县城两小时以内的各邻近县城间一小时可达,提高市域整体交通效率”的要求,项目符合九江市城市道路路网建设的要求。

第九节项目经济技术指标汇总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表

第十节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九江市欣荣路延伸线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为允许类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城市道路路网建设的要求。

2、九江市欣荣路延伸线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对九江市十里片区、莲花组团、芳兰组团、城东港区及周边区域的交通改善、整个路网系统的完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同时该项目建设对美化九江市庐山区城区形象,带动城市向东南扩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实现将九江市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本报告通过对现状交通流量的研究、分析,采用“四阶段”预测方法,项目建成后路段通行能力可满足设计通行能力要求。

4、按本报告通过推荐方案实施,其建设总投资为6500万元。在技术上,应用目前成熟技术,不存在影响工程决策的重大技术问题;在效益上,工程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着;在环境上,不存在影响工程决策的不利因素。

5、综合对项目建设条件,工程方案,工程进度计划等方面分析研究后,认为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技术可靠,项目的建设是必要也是可行的。

二、建议

1、与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协调,统一建设思路。将给水、电讯、电力管线铺设工作同时进行。

2、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深入、细化。需拆迁的建筑,管线要查明产权单位,进一步查明其它道路地下管线。

3、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实施性方案。

第四章项目建设场地选址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昌县。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南昌市南部。南昌县由东至西宽36公里,从南至北77公里。东接进贤县,南邻丰城市,西、北与新建县隔赣江相望,东北濒鄱阳湖,中西部对南昌市呈抱合之势。

南昌县,是江西省首府首县,2008年开始每年入选全国百强县,是江西省第一个百强县。公路四通八达,105、316、320国道、温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京九铁路与浙赣铁路在向塘镇交汇,规划中的南昌地铁三号线直达南昌县中心,全县目前已形成一个公路、航空、水路、铁路、地铁等齐全的交通运输网络。

2、地理环境条件

南昌县位处北纬28°16′~28°58′、东经115°49′~116°19′之间。南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寒、春暖、夏热、秋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全境水系发达。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水乡泽国,过境河道有赣江、抚河、清丰山河,多年平均经流量87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涌量约为26万吨/日左右,含水层厚-6.2米,水位埋深小于5米,分布均匀,水质较好。

第二节气候条件

南昌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南昌县是典型的“夏炎冬寒”型城市,夏天炎热,有火炉之称;冬天较寒冷。年平均气温17℃-17.7℃,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5.2℃。全县温度分布趋势差异甚微,一般情况下西部高于北部,平原地区高于滨湖地区,但温差仅有0.3℃。

南昌县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降水日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年日照时间1723-1820小时,日照率为40%。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无霜期251-272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适合植物花卉生长,是营造“花园城市”的理想地区。

南昌县境内的四季实际起止时间为:春季自3月下旬至5月中旬,一般为63天;夏季自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一般为120天;秋季自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一般为60天;冬季自11月下旬至3月中旬,一般为122天。

全县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零下3℃——零下5℃,1991年12月29日达到零下13.9℃,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为37——39℃,1988年7月18日达40.7℃。

第三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本县属鄱阳湖平原地区。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呈缓慢倾斜状。隆起与下降,变化微小。除几条近南向北分布的带状、垄岗状局部低丘外,均较平坦。全境耕地面积占%,水面占%,草洲、洼地占%,村庄、道路、圩堤占%,山地占%。全境无山脉。总观地貌,东北为湖滨平原;中部为平原,在河床之间尚有一定面积的南北向分布的垄岗状阶地;东南部为低、残丘,近河分布有一定面积的冲积平原。全境平均海拔高度25米。南端平均50米以下,最高点白虎岭主峰181米;北端平均17米左右,最低点南新乡芦王村14.7米。

第四节建设场地

1、项目建设条件

本项目区位于南昌县莲塘镇,本地自然资源充足,水、电均能够充分供应;公路、铁路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项目建设十分有利。项目区内公用设施及社会依托条件较好,通讯通畅,电力供应充足,水、电、气及其它基础设施完备,符合南昌县行业布局和国土开发整治规划,能充分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营需求。

2、地震烈度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南昌不处在地震带上。南昌市是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唯一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城市。100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地震

形势是乐观的。但南昌市是个省会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人口密集,被国务院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中国是个多地震国家,幸运的是南昌市历史上没有过大地震的记载。在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南昌市为基本烈度小于6度地区。距离最近的6度还有100多km(公里),距离最近的7度还有300多km(公里)。一般说来地震烈度值愈大,可能遭受的地震危险就愈大。

南昌市最早的地震的记载是公元112年,自此以来有记载的地震共有41次,震中都不在南昌市范围,没有破坏性地震发生。从地质构造上看,南昌市地处欧亚板块腹地,没有活动性断裂通过,地壳比较稳定。因此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对南昌市的认定是可靠的。

3、交通条件

2012年南昌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境内桥梁214座,内河航运航道里程公里。2012年实现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年,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年。

高速公路纵贯东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4、原材料供应

项目所需建筑材料可立足本市及周边县市供应,以本县供应为主。砖材可由本县环保砖厂及周边县市等众多生产厂家供应;各种品质和型号的水泥常年供应,生产能力有保障;碎石、木材等均可在本地采购;石灰可由当地石灰厂供应;黄砂可由当地购进。

5、施工条件

南昌县有多家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公司,他们有较强的建设与开发能力和十分丰富的开发和建设经验;同时为了便于项目的快速建设,本项目将采取公开招标、询价采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项目的建设,可充分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本项目建设地点目前均通路、通水、电力电讯也均十分畅通,施工条件完全具备,项目施工建设条件优越。

6、项目布局规划情况

本项目利用闲置土地资源进行建设,对整个城市的规划及布局不会产生影响。同时本项目的规划布局与城市公用工程设施配套,不会产生资源浪费。

第五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本项目为一般建设项目,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评估分级级别为三级。

通过地层、构造、地震、水文、粘土等特征的综合评估,认为本区内发生地质灾害或潜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还是应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第二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区域概况

一、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