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8.1光的传播9-京改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8.1光的传播9-京改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8.1光的传播9-京改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8.1光的传播9-京改版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

1、光源

2、光的传播

(二)教材的地位:

光的直线传播是学生学习光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设线性探究模块,努力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

构建“人文·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海波水溶液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准备

1 、学生分组:学生平板、激光笔、装了水的烧杯、牛奶、果冻、装水的喷壶

2 、教师教具:教师平板、小孔成像演示器(自制)、激光笔、喷壶、水槽、浓度不同的海波水溶液2种、大功率手电、地球和月亮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打开手电筒,关闭教室灯)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同学们可能很熟悉的小游戏,我想你们肯定知道是什么。

生:手影游戏。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来露一手,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生展示。

师:同学的表演,一眼就看得出来像梅花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是惟妙惟肖!

师:老师试着表演一个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体验的手影游戏,用一个字来回答,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有关?

生:光。

师:非常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推开光学知识的大门,认识神奇的光现象。本节课的课题是

《光的直线传播》。

二、进行新课

(一)、光源

师:我们要学习光,首先就要知道光从哪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学生举例各种光源。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会发光物体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点击鼠标展示)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

我们在将这些光源分类时,发现像前面这几个如:太阳、萤火虫、雷电、水母等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光源,我们叫自然光源(板书)

后面这几个如点亮的灯、点燃的蜡烛、正在工作的电视这些是由人类制造的光源,我们叫人造光源(板书)

师:(打开激光笔的开关)老师手上的激光笔现在是光源吗?

生:是光源。

(二)、光沿直线传播条件探究

实验一

师:我们看激光从这支激光笔射出,光经过什么物质传播到墙上的呢?

生:经过空气。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呢?

生:直线。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猜的。

师:你能想办法验证这个猜想吗?大家可以相互讨论。

生讨论多个方案并展示。

师:光也能在水、果冻等透明介质中,其路径也是沿直线传播吗?老师今天还帮大家准备了水和果冻、牛奶、激光笔等实验器材,现在请大家利用这些器材来探究光在水和果冻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请大家团结协作,边实验边拍照,并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师:下面开始实验。(实验3分钟)(指导,学生用平板拍照)

师:实验结束。我们采取分小组上台展示实验。请参加展示的小组将记录实验现象的图片上传,并现场演示,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些小组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结论表述更准确,好不好?

生上传图片、演示:我们小组的探究的是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我们将少量牛奶滴入水中搅拌均匀,并将激光射向水,大家请看,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一条直线。

师: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明白!最后再请第五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光在果冻中的传播路径。

生上传图片、演示:我们小组将激光射向果冻,大家请看,光在果冻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实验现象很明显,表扬你们!同学们也都观察到了吧?

师:我们探究出了,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代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

师:大家请看,水槽里面有一种液体,它是老师配置的海波的水溶液,浓度比较小。我们现在将激光笔射入海波溶液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生:光在海波溶液中沿直线传播。

师:老师现在将另外一瓶浓度较大的海波水溶液用漏斗引流,注入到容器底部,请认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师:此时此刻光还在沿直线传播吗?

生:不。

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生:介质不是均匀的。

师:你认为此时液体不均匀,光路才是弯曲的。那么按照你的设想,如果要使光沿直线传播,又该怎么处理呢?

生:搅拌。

师:请你来试试好吗?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们看到什么现象。

生:光沿直线传播。

师:那么光沿直线传播,需要的条件是?

生: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师:表述严谨,非常棒!

老师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解释手影游戏的形成。

师:同学们,大家现在回想一下,课堂开始时我们玩的手影游戏,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吗?

生:我们表演的时候光在空气这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被手挡住的时候,墙上就形成了跟手的形状相似的阴影区,这就是手的影子。

师:解释得很好。同学们,如果想要了解的更清楚更直观,我们其实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我们就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在直线上标上箭头表示方向,这就是光线。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条带箭头的直线(也就是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我们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建立的一种模型,这种物理方法,我们叫模型法。

我们现在学习了光线,就可以画出光线来分析手影游戏的形成原因了。大家请看,这就是手影游戏的光路图。

2.解释日食月食。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的现象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

生:日食月食、一叶障目、坐井观天。

师:这些现象非常有趣,我们老师今天带来的实验器材可以为大家模拟其中的一部分。其实最容易的就是一叶障目啦。怎么模拟,有没有同学能展示一下。有请这位男生。

生用手或书本遮住眼睛,什么都看不见。

师:模拟的很形象,很有趣。感谢你的表演!老师也来为大家模拟一种有趣的天文线现象——日食和月食。用手电的光来模拟太阳光,用地球仪来代表地球,请这位同学帮我们举起地球,用这个小白球来模拟月球,请你来举起月球。请问这三者运动到什么位置的时候,地球上的人就观察到日食现象?

生: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时。

师:现在哪个区域的人可以看见太阳呢?请指出来。

生展示。

师:为什么住在这个区域的人们就可以观察到日食现象呢?

生:因为太阳光沿直线传播,此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师:那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师:我们模拟一下。同学们明白了吗?

3.解释小孔成像。

师:光沿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形成影子。那么,如果不透明的物体上面有一个小孔能够透过光,在另一侧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老师准备了器材,我们可以一起来观察一下。这是一个发光字T,这是一个盒子,上面有一个小孔。我们让字发光,对准小孔,那么在墙上就会看到你意向不到的景象。

墙上出现的这个叫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仔细看,在墙上成的是谁的像?

生:字母T。

师: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生:是倒立的。

生:为什么是倒立的像呢?哪位同学帮老师解释这个问题?

生光穿过小孔时是直线传播的,光源的上面的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后照到了光屏的下面,而下面的发出的光照到了光屏的上面,所以就成了一个倒立的像。

4.应用——激光准直

师: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不但可以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还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列举出,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规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师:大家的回答很好!

师:大家请看,工人在使用掘进机挖掘隧道时,必须保证挖掘的方向不能出现偏移,如果你师工程师,你会怎样做呢?

(生答)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实际上,工程师就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视频。请坐,未来的工程师。

5.应用——千手观音。

师: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不仅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请欣赏千手观音表演。

师:演员们怎么做到看起来使领舞者像一位千手观音呢?

生: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领舞者挡住了后面其他演员,发出的光。

师:解释的非常好,为你点赞。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请大家思考: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答。

师:总结得真好,准确又全面!

看来这节课大家都有很多收获,这些知识都是我们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思考,乐于实验探究,联系实际生活,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课堂练习。

教师用评测系统出题,学生使用平板答题,教师反馈评价。

最后,我们以一段炫酷的激光舞视频来结束今天的课程,大家可以看到这段舞蹈。下课。

板书:

1、光源: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2、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

3、解释现象:影子形成

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

应用:激光准直

排队看齐

摄影光学基础知识

摄影光学基础知识 照相机的工作过程,概略地说是应用光学成象原理,通过照相镜头将被摄物体成象在感光材料上。下面将粗略地介绍摄影光学成象原理: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光线的传播及透镜成象原理。 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在光学中仍占优势,人们普遍认为光是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从点光源发出并以直线向四面八方辐射。19世纪初,以杨氏(Young)和菲涅耳(Fresnel)的著作为代表逐步发展成今天的波动光学体系。如今对光的本性认识是:光和实物一样,是物质的一种,它同时具有波的性质和微粒(量子)的性质,但从整体来说,它既不是波,也不是微粒,也不是它们的混合物。 从本质上,讲光和一般无线电波并无区别,光和电磁波一样是横波,即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一个发光体就是电磁波的发射源,发光体发射的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和水波波动产生的波浪向四周传播相似。强度最大或最小的两点距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传播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用T表示,一个周期就是一个质点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ν表示。经过1s振动传播的距离称为速度,用“v”表示。波长、频率、周期和速度之间有如下关系: v=λ/T ,ν=1/T,v=λν 由此可见,光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实际上光波只占整个电磁波波段的很小一部分, 见图1-2-1。 波长在400~700nm的电磁波能够为人眼所感觉,称为可见光,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感 觉不到了。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 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完全 相同的传播速度,数值是c=300,000km/s。

《光现象》基础知识复习.doc

姓名:_________ 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分为:和0 2、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它会分解成___ 、_____ 、____ 、____ 、 ____ 、 ____ 、 ___ 依次排列的 彩色光带。这个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第一个研究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3、光的三原色:(如电视机的荧光屏),将它们按等比例混合后就得到____________ 色;颜料的三原 色:,将它们按等比例混合后就得到色。 4、红外线最显著特征:—效应,应用:取暧、摇控、探测、夜视等,太阳热主要以形式传到地球。 5、紫外线最显著特征:能使o应用: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 工人焊接时要戴面罩,防1上紫外线。大气中臭氧可以减少紫外线(氟利昂或氟氯破化物形成臭氧空洞)。 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中是沿传播。如:、、 等。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o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8、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我们的眼睛。 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在法线两侧,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 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2)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4) 平面镜成的是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平面镜成像,像是、、O 11、平面镜的应用:(1)可以(2)。应用:照镜了、潜望镜、扩大视野等。 12、红光照在上身白衣服、下身蓝裤子时,上身呈、下身;白色物体能反射,黑色物体 吸收;有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色光,其他光被吸收。有色透明物体透过 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 1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所成的像、、(放大、缩小、等大)。 (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倒立的实像,一定是圆的,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基本练习 1、下列四句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光源的事() A.红光满面 B.金光闪闪 C.波光粼粼 D.火光冲天 2、透过蓝色玻璃看周围的物体,正确的事() A.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B.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C.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3、能够不停的向外辐射红外线的是 A.只有发红光的物体才能辐射 B. C.只要是发光体都向外辐射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是红色的,紫外线是紫色的 C.所有的光人眼都能看到 D.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光现象》基础知识复

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练习题

一、光的传播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为_________米/秒,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_________。 2.能够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_________光源。 3.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出来的最常用的人造光源是_________,它是美国发明大王_________在1878年发明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传播的。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_________前进,就是利用了激光的准直性。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月亮和萤火虫 D.萤火虫和烛焰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射不到影子里,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的 C.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3.关于光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 m/s B.光的传播速度最大值为3.0×l08 m/s C.光年是长度单位 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4.光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A.空气、水、玻璃 B.玻璃、水、空气 C.水、空气、玻璃 D.水、玻璃、空气 5.(2010北京海淀模拟)同学们排成一路纵队,如果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利用了光_________传播的规律。

光的传播颜色

光的传播颜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 学生用: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初中物理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 【设计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及本节教材的内容,将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考虑到光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面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突破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能通过两个小孔看到物体,从而知道栽电线杆、站队、射击瞄准等都是类似的现象;亲身体验影子、小孔成像是形成,从而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判断日食、月食等的成因。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能理解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知道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的思维程序; ●观察光在空气、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的 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过程以及光速的应用。能解释简单的光直线传播现象。 难点: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得到及解释光直线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 卫生香(或有烟蚊香)、激光笔、一空烧杯、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浆)的水槽、火柴、蜡烛、玻璃砖一块、带量角器的白园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哪些物体能自行发光?如太阳、电灯、燃烧的火焰、夜晚的萤火虫、在大海深处的灯笼鱼、斧头鱼、水母。哪些物体看起来能发光,但那不是它们自己发光,而是反射的光?如月亮、镜子和所有能看见的物体 二、新课开始教师用:排球、乒乓球(用细线拴好)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旁注 教师:"激光直射人眼时,会对眼睛有损伤,实验前、后及实验中绝对禁止激光直射自己或他人眼睛!" (一)光源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1】 将激光沿着白板表面传播,观察它的传播方向。

八年级物理 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二.实验器材: 激光笔、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中间有孔的不透明硬纸板、圆柱形纸筒、盛水的水槽、矿泉水瓶、少量牛奶。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课前启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被打扮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3、新授 (一)光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山城夜景,那么,这些把山城点缀的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 生:结合图2.1-1天然光源和图2.1-2常见的人造光源,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师:是的,光是有些物体发射出来的。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 生:太阳、星星、月亮、火柴、蜡烛、日光灯、反光的镜子、电视机屏幕… 师:很好,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但是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光源的分类还可以分为点光源和平行光源,比如说电灯、蜡烛等属于点光耀,而太阳、发光的手电筒等就属于平行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师:(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光从激光手电发出来之后是如何传到天花板上去的,它的路径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生: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 3.设计并进行实验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6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6】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总 分 得 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1mm/s,该物体可能是() A.蜗牛B.步行的 人 C.自行车D.汽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蜗牛的速度很慢,约等于1mm/s,人步行的速度约1m/s,自行车的速度约5m/s,汽车的速度约是72km/h=72÷3.6m/s=20m/s,所以选择D。

【答案】B。 【解析】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即1s内他大约走二小步的距离,而这二小步的距离却大约是1.2m左右。 4.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光的反射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红外线夜视仪——光的反射D.水中的月亮——光的反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近视眼镜的镜片凹透镜,用来使光线延迟会聚,达到矫正近视眼的目的,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路灯下人影相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C、红外线夜视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特征及物体能发射红外线的特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我们看到水中的月亮是水面对光发生了反射,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可见光谱只是所有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人眼可感受到可见光的波长为400nm(紫色)~700nm(红色)。 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RGB)。红色、绿色、蓝色比例的变化可以产生出多种颜色,三者等量的混合可以再现白色。 补色的概念:从白色中减去颜色A所形成的颜色,称之为颜色A的补色(complementary color)。 白色-红色red=青色cyan 白色-绿色green=洋红magenta 白色-蓝色blue=黄色yellow 白色-红色-绿色-蓝色=黑色 补色的特点:当使用某个补色滤镜时,该补色对应的原色会被过滤掉。 原色以及所对应补色的名称: 颜色再现有两种方式: 原色加法:三原色全部参与叠加形成白色,任意其中两种原色相加形成不参与合成的颜色的补色。 原色减法:三补色全部参与叠加形成黑色,任意其中两种补色相加形成不参与合成的颜色的原色。

原色加法比较简单,由原色叠加而形成其他颜色,但是应用较少;而原色减法是从白色中减掉相应原色而形成其他颜色,就是用补色来叠加形成其他颜色,应用的场合比较多。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费马定律:当一束光线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时,由介质1投射到与介质2的分界面上时,在一般情况下将分解成两束光线:反射(reflection)光线和折射(refraction)光线。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i' 镜面表面亮度取决于视点,观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 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将入射光线在各个方向做均匀反射,其亮度与视点无关,是个常量。 折射定律:n1 sin i = n2 sin r 任何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称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公式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传播知识点归纳-光的传播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传播知识点归纳|光的传播知识点归纳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角,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反射光旋转2)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的传播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2、天然光源,人造光源;3、生物光源,非生物光 二、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 取直线:激光准直;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四、光的反射: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 确定入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

初二物理-光的传播

第五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学习要求 1.知道光源、光线的含义及光线的表示方法。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二、思维训练 想一想 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请你举例说明光的这种性质,并具体解释这一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2.排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是为什么? 试一试 3.在灯光下用两只手做成一定的造型,可以在墙上出现一些动物的影子,如图5-1所示。请你实际做一做,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图5-1 练一练 4.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影子的形成证明了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6.为了检查一块木板的棱是否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去,如图5-2所示,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图5-2 7.光在______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这个速度是____________m/s。 8.太阳光传到地球约需要500s,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_km。月球和地球相距380000km,太阳光从月球反射到地球需要的时间约为______s。 9.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能够反光的镜子B.点燃的火炬C.点亮的手电筒D.空中的月亮 10.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而后才能听到雷声 B.阳光下地面上出现的人影 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D.看不见大墙后面的物体 11.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 ) A.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B.光速比声速小 C.光速比声速大D.人的听觉和视觉不协调 12.在画光的传播方向时,用一条带______的______来表示。 三、问题探究 《墨子》这本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用针孔成像的光学实验,如图5-3所示,人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小孔成像”。请你动手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装置),来实际观察这一现象。如图5-4所示,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的纸,在罐的底部中央扎一个小孔。将小孔对着明亮的物体,如蜡烛、电灯等,就会在半透明的纸上看到物体的“像”。请你根据本节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小孔成像”的道理。 图5-3图5-4 第二节光的反射 一、学习要求 1.知道光的反射概念。 2.能举例说明光的反射现象。 3.理解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光线、反射角等名词的含义。 4.记住并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5.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知道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7.会用作图法解答简单的光的反射问题。 二、思维训练 想一想 1.我们为什么从各个方向都能看见教室里黑板上的字迹? 2.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5-5所示,甲图中在F屏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而乙图中在F屏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这一实际现象说明了什么?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光的传播》导学案

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①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概括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 ②通过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成因的了解和分析,加深对的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 ①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②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③会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途径 四、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五、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学习任务一:光源 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叫光源。 列举人造光源的例子: 列举天然光源的例子: 学习任务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1、进行课本35页的实验探究 2、你认为如何形象简单地在本上能将光的传播路径表示出来? 学习任务三:光直线传播应用 学生读课本63页的图后回答: 1、你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吗? 3、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请写出来 学习任务四光的传播速度 自学课本36页内容后回答: 1、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二)自我检测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2、解放军战士在练习瞄准射击的过程中,应用了光在物质中沿传播的道理 3、月亮、蜡烛火焰、萤火虫、电灯等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4、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挖掘隧道时,采用的“激光准直”技术 B、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C、通过硬纸板上的小孔向外看时,眼睛离洞越近,看到的范围越大 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 5、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主要是因为 A、闪电发生的地点离我们近 B、闪电是用眼睛看到的,人的眼睛能看得很远;而雷电必须进入我们的耳朵,传播的路程更远 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速大于声速 D、因为人的眼睛比了耳朵反应更灵敏 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速虽快,但光的传播也须用时间 D、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 六、系统总结: 1、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2、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七、课后反思: ⑴光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均匀介质中具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因此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 线”是抽象出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但光线不是光. ⑵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如栽树时要使其成一直行,并使我们可以解释 很多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等,有助于我们破除迷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参赛)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陈水云 广东云浮市罗定廷锴纪念中学 一、教学背景: 光的传播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但他们对光有非常丰富的感性认识,虽然他们整体实力不强,但是他们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的、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是光学的基础,是在小学科学课学过的有关基础知识上的延续与补充,是学习光现象以及相关知识所必须的首先要知道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五、教学难点: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的能力 六、教具仪器: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 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牛奶)、果冻。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实验和演示实验、板书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光速。学习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实现了教学目标介绍或启发学生如何让光在水中、空气中现形,水中加入少许牛奶或粉笔灰,空气中喷洒烟雾,观察光在水或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并且在课堂中除了丰富的探究实验以外,还增加了很多唯美的图片和视频,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的理解和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去解决相关的物理现象。 不足之处是,学生演示的实验效果不太好,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弱,实验器材较为简陋,由于课堂容量较多,加上图片、视频有点过多,所以巩固练习练得较少。

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1.选择题: (1)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有()。 A.太阳B.火焰C.月 亮D.电灯 (2)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 短 D.先变短后变长 (3)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B.正方形的 C.不规则 的D.成条形的 (4)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 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A.30m远B. 17m远C.约 1.655m 远D.无法知道 (5)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影子 B.无影灯下的物体有本影 C.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本影 D.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半影 (6)关于月食和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月球本影中的人,能看到月全食 B.位于月球半影中的人,能看到日偏食 C.月球位于地球的半影内,出现月偏食

D.月球位于地球的本影内,出现月全食 (7)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8)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光的三基色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A.红、橙、黄;B.黄、红、蓝; C.红、黄、绿;D.绿、红、蓝. 2.填空题: 光在___________中沿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____________。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伍就排成直线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____________的颜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_____________的颜色决定。 3.判断题: (1)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不一定沿直线传播。() (2)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先闪电,后打雷。() (3)工程技术中常用激光准直,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 4.简答题: 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算瞄准了。这是什么道理?

光的传播

第五讲光的传播 光学和几何学、天文学、力学一样,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重点研究光的发生、光的本性、光的传播规律、光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在讨论光的传播路径时使用了很多的几何知识和方法,所以常将这部分光学称为几何光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 我们周围的大多数物体自己不发光,但能反射从别处射来的光.有些物体,像太阳、恒星、蜡烛、白炽灯、荧光灯、霓虹灯和激光器等,能够发光。这种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其中,太阳和恒星是天然光源,其他是人造光源。无论哪种光源,发光时都要消耗其他能量.光源是把其他能量转化为光能的物体或装置。只要这种转化过程不停止,光源就不断地把光辐射出去。 【例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面的8种物体中, 一定是光源的有 ; 一定不是光源的有;可能是光源的有。 A.太阳;B.月亮;C.星星;D.流星;E.钻石;F.蜡烛的火焰;G.发光的电灯;H.打开的电视机。 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能够在真空中或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称为介质)中传播。大量事实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光学中,常用一条线说明光的传播情况,这条线叫做光线,在光线上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光线为带箭头的直线。小孔成像和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有趣现象。 从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一个光线照射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图5-1为点光源所形成的影;图5-2则为较大光源所形成的影,1区为本影区、2区为半影区、3区为伪本影区。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介质是均匀的”。折射率是表示物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两种介质是否均匀的标志,是它们的折射率是否相同。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就会沿弯曲的路径传播。 声音只能在介质中传播。与声音不同,光除了在介质中传播外,还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光也沿直线传播。 【例2】有关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小孔所成的像可以是彩色的B.像的清晰程度跟小孔的大小无关 C.将照相底片放在光屏处可以拍摄到像D.成像用的小孔必须是圆形的 【例3】将一根蜡烛点燃,放在具有针孔的纸板前面,在纸板后面屏幕上,可以看见一个倒立的蜡烛像。试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这个现象。 【例4】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说明日食、月食的形成。 【例5】一根50cm长的木棍,竖直地立在水平地面上,影子的长度是40cm。与此同时,一根旗杆的影长为16m。由此可知这个旗杆的高度为。 3.光的速度 图5-1 图5-2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光的传播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X 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探索色光的混合 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用具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 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新课教学 1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 3X 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四、布置作业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制成一个小的装置 五、板书设计 1、光源 2、光是如何传播的 3、光线 4、光的传播速度 5、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单元测试试卷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单元测试试卷 1.选择题: (1)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有() A.太阳B.火焰C.月亮D.电灯 (2)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 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3)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 (4)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 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A.30m远B.17m远C.约1.655m远D.无法知道(5)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影子 B.无影灯下的物体有本影 C.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本影 D.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半影 (6)关于月食和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月球本影中的人,能看到月全食 B.位于月球半影中的人,能看到日偏食 C.月球位于地球的半影内,出现月偏食 D.月球位于地球的本影内,出现月全食

(7)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8)彩色电视机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光的三基色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A.红、橙、黄;B.黄、红、蓝; C.红、黄、绿;D.绿、红、蓝. 2.填空题: (1)光在___________中沿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____________.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____________的颜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_____________的颜色决定. 3.判断题: (1)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不一定沿直线传播.() (2)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先闪电,后打雷.() (3)工程技术中常用激光准直,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4.简答题: (1)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算瞄准了.这是什么道理?

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 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 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 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 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 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 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 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创A集团二财校区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 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创A集团二财校区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初二物理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_平面镜成像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3、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6、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7、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学习重点 1、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学习难点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4、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知识要点梳理: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计算中取C=3×108m/s。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km。

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⑤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沿原路返回。 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理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四、球面镜: 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