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选修6《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教案

人教版选修6《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教案

人教版选修6《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教案
人教版选修6《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教案

人教版选修6《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明确固体废弃物是如何成为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源的,明确固体废弃物通过上述途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通过观察活动,分析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树立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

3.查阅资料讨论垃圾越境转移引发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

2.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城市垃圾的图片,引入城市垃圾的概念

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概念:

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

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自学教材P20页,分析归纳城市垃圾的特点

一、城市垃圾的特点

⑴数量大

城市垃圾的数量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每人每日产

生垃圾的数量,发达国家为0.7~1.8千克,中等收入国家

为0.5~0.9千克,低收入国家为0.5~0.6千克。2003

年日产垃圾人均0.82千克,全市日产1.15万吨,年产

421万吨。

⑵品种多

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主要由废纸、厨房垃圾(煤灰、食物

残渣等)、废塑料、废电池、树叶、脏土、碎砖瓦、混凝土碎块、渣土等组

成(表2.1)。

⑶变化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废旧家具、包装材料、家用电器、废旧汽车以及电脑等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制造1台个人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一半以上对人体有害。例如,每台电脑显示器的显像管内含有120—240克铅,电池和开关含有汞、铬等重金属,对人体有害。

本特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垃圾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现代工业科

技,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垃圾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提高了垃圾的危害性。

现代工业科技,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垃圾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提高了垃圾的危害性。

过渡:读图2.10分析城市固体垃圾的来源

上面两幅图反映出城市垃圾的来源和组成。由于城市垃圾混合堆放,直接降低了垃圾的可再生利用率,同时增加了垃圾积存的数量。垃圾分类是减少垃圾数量的良好途径之一。思考

1.观察自己家庭的垃圾组成,为它们做分类处理,想想哪些可以重新利用?哪些是可以避免产生的?

本题应在学生作调查之后进行讨论后总结,可以重新利用的家庭垃圾如:塑料、废纸、玻璃瓶、废铁等。

2.访问周围的老人,了解不同时代家庭生活垃圾组成的变化。

家庭垃圾中的塑料、包装用品、一次性消费物品等数量增加,炉渣等物品减少,反映生活水平的变化,从而反思现代工业发展和现代消费理念的误区。

过渡:

地理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自净能力,但随着人类排放废弃物的数量、种类日益增多,超过了环境容量(自净能力),固体废弃物污染由此产生。

由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问题

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案例4腊芙运河垃圾案件公众“拒绝垃圾”

这里通过用中、外两则案例,说明固体废弃物通过大气、地下水、土壤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公众为维护生存权益而付出的努力。

思考

1.上述事件中的固体废弃物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由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当地空气、地下水、土壤遭受间接污染。

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途径有哪些?

人们通过呼吸、饮用水、农业生产等活动,接触到这些有害物质,从而诱发了多种疾病的产生。

在一定条件下,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并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图表点拨:该图直观地表述了固体废弃物的多种污染途径,由此可见固体废弃物污染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污染。在长期的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会转入大气、水体、土壤,成为其他类型污染的源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以迁移转化为主,其过程是长期、缓慢的,往往历经数年或数十年才能发现。由于污染途径广,可能会比单纯的点状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危害更大。

阅读教材,思考:城市垃圾的传统处理方式有哪些?

阅读教材,归纳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问题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还能释放出有害气体,产生毒气或恶臭,造成地区性大气污染。此外,垃圾在填埋处理中,会逸出沼气。采用焚烧法处理时,会产生粉尘、Cl2、HCl、二恶英等物质,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

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受到污染,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还会缩减江河湖泊的有效面积,使排洪和灌溉能力降低。垃圾的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经雨水的浸渍和废弃物本身的分解,会产生含有害物质的渗滤液,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

焚烧法

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⑴垃圾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杀害其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甚至导致草木不生。这些有害成分的存在,还会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⑵固体垃圾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使可耕地短缺的问题加剧。有些垃圾堆存在城市的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有些生活垃圾中混入了危险废物,例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医院废弃物甚至放射性废物,其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得不到专门处理,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小结:

本案例主要说明了垃圾越境转移引发的社会道德、政治问题。由此我们必须直视一种新的潜在威胁:生产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险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经失去了控制,他们想方设法把大量的垃圾运出边界,使另一些国家的人民利益受到损害和威胁。

讨论总结:如何减少城市垃圾?

回收垃圾中的有用成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直接回收利用,如啤酒瓶等玻璃容器

●循环利用,如利用废纸、废塑料等

●综合利用,如利用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垃圾堆肥,利用垃圾中的可燃性物质燃烧

产生热能,实现热电联供。

●垃圾的再生利用是垃圾减量和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

[经典例题]当都市里的人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在意大利,人们家里的咖啡壶大多是用回收的可乐罐制得。请再列举一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收利用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造成这种现象可以排除的原因是()。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多

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3)下图是某居民小区中垃圾收集点(小圆圈)的布局,它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垃圾收集点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埋”是目前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设计合理、清洁的填埋式垃圾处理场,不仅要能填埋垃圾,而且要防止其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源的污染。下图是填埋坑的地下剖面示意图,图中P管设计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排放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 B.收集在底部汇聚的过滤液

C.监测垃圾是否污染周围的地下水 D.作为衬垫层,防止过滤液渗入土壤(5)有人设想在住宅小区附近建立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其流程如下图。请将图中①、②、③所要表达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废弃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利用废纸、废包装盒生产再生纸;利用废旧塑料、橡胶等有机废料炼制油料等都得到了实际应用。

(2)生活垃圾的回收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现在某些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对环保知识不够了解等是造成生活垃圾回收不能有效进行的重要原因。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垃圾收集点均集中在中部,且靠近小河。这样做的不利后果是:较远的居民可能因为路远的缘故不愿把垃圾送到收集点;垃圾在下雨时或在转运过程

中的散落会对小河造成污染。因此,设置垃圾收集点应使其尽量分布均匀以提高使用效率,还要考虑到是否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污染等问题。同时,造型美观、设计精巧的收集点还能对居民小区起到美化的作用。

(4)垃圾填埋后会在土壤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某些产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P管伸入填埋坑下的地下水里,可以及时检测到垃圾是否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5)生活垃圾经过收集、分类后,能直接焚烧的垃圾进入焚烧厂。焚烧产生的热可直接进行供暖等,也可发电提供电能。焚烧后的固体残留物经加工后可以制成各种建筑材料。【答案】(1)废纸、废塑料制复合板;有机废料炼油;废包装纸盒造纸;废旧服装纺纱织布等。(2)B(3)分布不均匀(不合理);沿海放置污染水源。

利用率、是否便于居民使用、对小区景观的影响、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污染环境、运输等(4)C(5)垃圾(分类)收集点;

热量(或热能、能量、电能等);

再利用(或制砖、制肥、建筑填料等)

板书设计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一、城市垃圾的特点

城市垃圾的特点

⑴数量大

⑵品种多

⑶变化大

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对水环境的影响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各单元阅读全英文教案(全册 共5个单元)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各单元阅读全英文教案(全册) Unit 1 Art Period2 Reading Teaching aims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western arts ,and learn how to describe a painting.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Brainstorming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r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rt gallery? Do you find your visit interesting? 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looking at the word “art”? Step2 Pre-reading 1.kinds of painting: 2.Can you name some famous paintings and painters in the world? 3.Differences Western paintings:Realistic detailed, rich in color, line and shapeAbout religion, human Chinese paintings :It is often about nature, such as mountain, water, bird-and-flower, etc. It has the symbol of harmony (和谐)and peace. Step3 Fast reading 1.W 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has changed a lot with going by. 2.How many styles of Western painting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 .3. 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

精品【湘教版】选修六:1.1《环境概述》学案(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 第一节环境概述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①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②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 ③自然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④水环境、土壤环境、⑤生物环境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⑥人工环境,如⑦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 (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⑧内容和形式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⑨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思维活动 1.怎样理解环境的内涵? 答案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中心事物),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2.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按照其属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哪种环境?答案虽然地震遗址公园中的破坏形态是地球内力爆发形成的,但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必然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属于“社会活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因此,该地震遗址按属性划分属于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概念:又称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⑩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思维活动 3.自然环境因素是纯自然的,人类不能改变吗? 答案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时,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然环境(如改变着水、大气的成分,导致生物物种减少,改变着地表形态等)。 三、环境质量 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为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3.评价 (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探究点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1)社会环境。“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2)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试题

【志鸿优化设计】2015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单元突破训 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第1~2题。 1 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解析:第1题,对照图中该时间段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可知,原始林地比重锐减,耕地比重迅速增加,因此可判断出该区域经历了大规模垦殖的过程。第2题,1900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正在实施退耕还林的措施。 答案:1、B 2、D 3、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 D、人类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对植被的破坏 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土壤盐碱化知识的再现能力。这里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如果经常大水漫灌,易导致土壤盐碱化。第4题,B处为毛乌素沙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对植被的破坏. 答案:3、C 4、D 5、下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读图,完成第5~6题。 5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温度 C、地形 D、光照 6、北方农牧交错带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地荒漠化严重 D、湿地大面积消失 解析: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降水。第6题,由于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较少,加上人类大规模的垦殖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5、A 6、C 7、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耕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7公顷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第7~8题.

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 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是 ①沿海高,内陆低②西部高,东部低 ③北部高,南部低④东部高,中西低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 ①地区能源生产总量 ②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③地区国民生产总量 ④地区国民人口总量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石油资源丰富③天然气资源丰富④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4.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业退水④家庭炉灶⑤水土流失⑥酸雨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D.④⑤⑥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回答5~7 题。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 514 387 288 1344 5、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6、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7、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8、读下面相关示意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的图例是

选修6环境保护学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的概念 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 2.人类环境的组成。 (1)生物要素:森林、、野生动物等。(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矿藏等。 3.环境的分类。 (1)依据:人类对环境。 (2)类型:分为环境和环境。 二.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产生原因:索取资源的速度____资源再生的速度,便会出现__________ 排放废弃物的数量____环境的自净能力,便会出现_________ 地球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2.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环 境问题 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淡水、耕地、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日益短缺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泥漠化)、森林破坏、草 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2)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3) 我国: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为主,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也不断加剧 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_____________性;(2)过程的__________性;(3)规模的________性。 四、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可持续发展 1.内涵:(1)____________是基础;(2)_____________是条件;(3)_____________是目的: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__________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 和地区之间 (2)__________原则:地球人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3)__________原则:强调合作。 五.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施_____经济。具体来说: 工业上,实行________生产农业上,推行________农业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水污染及其成因 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天然水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和同化的能力,这叫做自净能力。天然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污染。 水体流动快,更新周期短,自净能力;水体流动慢,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 自净能力:河水湖水,湖水地下水

人教版 选修6 环境保护 第二章练习(含答案)

第二部分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指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 C.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 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下列水体类型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河流水 B.淡水湖泊水 C.地下水 D.咸水湖泊水 3.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 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 C.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 D.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 4.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化合态磷,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废液是很好的肥料,处理掉太浪费,不必处理 C.含磷污水排入自然水体中,能引起藻类繁殖,使水质变坏,应当除去 D.磷对生物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5.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下列城市中,水源型缺水严重的是 A.青岛 B.杭州 C.广州 D.喀什 2004年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万吨级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8海里处发生碰撞,溢出燃油约450吨,造成我国最大的船舶碰撞溢油事故。交通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等来清除油污。据此回答第6~7题。 6.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10题。 8.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9.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7全册教案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7 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目录 Module 1 Basketball-Period 1 Module 1 Basketball-Period 2 Module 1 Basketball-Period 3 Module 1 Basketball-Period 4 Module 1 Basketball-Period 5 Module 1 Basketball-Period 6 Module 1 Basketball-Period 7 Module 1 Basketball-Section 1 Background readings Module 1 Basketball-Section 2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 Sentences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ey senior Year-Period 1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ey senior Year-Period 2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ey senior Year-Period 3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ey senior Year-Period 4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ey senior Year-Period 5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ey senior Year-Period 6-7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ey senior Year-Section 1 Background Readings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ey senior Year-Section 2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 Sentences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ey senior Year-Section 3 Words and Expressions Module 3 Literature-Period 1 Module 3 Literature-Period 2 Module 3 Literature-Period 3 Module 3 Literature-Period 4-5 Module 3 Literature-Period 6-7 Module 3 Literature-Section 1 Background readings Module 3 Literature-Section 2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 Sentences Module 3 Literature-Section 3 Words and Expressions Module 3 Literature-Task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Period 5-6)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Period 7-9)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Period 1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Period 2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Period 3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Period 4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Section 1 Background Readings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Section 2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 Sentences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Section 3 Words and Expressions Module 5 Ethnic Culture-Grammar1 Module 5 Ethnic Culture-Grammar2 Module 5 Ethnic Culture-Introduction Module 5 Ethnic Culture-Reading and Vocabulary(1) Module 5 Ethnic Culture-Reading and Vocabulary(2)

必修2.选修6人教版《环境保护》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含必修2)规范就是分数! 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三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废热、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臭氧的破坏等; ③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 (按必修2教材:理论+具体实际)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人口压力; 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按选修6教材)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哪些特点? 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等。 ③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 我国面临着: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 【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6.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注意:物质而非能量!) 【内涵】①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②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③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原则】①资源输入减量化原则;②资源再利用原则;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原则。 【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 7.发展清洁生产的好处有哪些?(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削减污染以及对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控制)【环境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可以大大减少末端治理的污染负荷,节省大量环保投入,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效果。 【经济效益】能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或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 【社会效益】可以改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工艺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8.农村修建沼气池有哪些好处?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全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时安排:42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 一、课程标准相关的陈述 能借助录音、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正确地使用大写小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 学习目标: 1、我能够借助拼读规则、图片听、说、读、写64个短语和单词以及12组句子和9个单句(包括社区生活,交通法规,课余活动,业余爱好,职业,心情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我能够借助拼读规则、图片听、说、认读83个单词(带“△”)。 3、我能借助录音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我能根据练习,作业及小组合作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5、我能借助动画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6、我能借助课本,课件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生活知识。 能力目标: 1、我能借助录音,图片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2、我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二、课时安排

单元课题课时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6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6 Unit 3 My weekend plan 6 Recycle 1 3 Unit 4 I have a pen pal 6 Unit 5 What does he do ? 6 Unit 6 How do you feel? 6 Recycle 2 3 三、课程实施 1、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与五年级上、下册的结构、板块设计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五年级上、下册教材中的主句型在Let's talk 部分只要求达到听、说、认读,在Read and write 部分要求达到能够书写。六年级上册的主句型在Let's talk 部分即要求达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 (2)语音部分由原来的字母组合朗读过渡到句子的语调和单词间的连读与重音。 2、本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形式多样活泼,很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上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 3、复现率高。本册教材大量复现学生已经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注重单元与单元之间内容的衔接,使语言在重复和滚动式的递进中不断巩固。如第一单元的话题是谈论地点与方位,告诉别人怎么去某个地方,第二单元紧接着谈论交通方式,第三单元结合谈论周末活动展开以各种疑问词开头的问句: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re are you going ? When are you going ?第四单元与第五单元联系紧密,第四单元谈论笔友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_18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与分布. 2.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整体性思维,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多样性)对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通过对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的实例,知道政府和个人能做的合理科学的生物保护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统一的关系.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明确区域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维护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或重要性,有一个基本的理性化的认知,形成一些观念,知道一些我们能够做的合理科学的保护途径. 难点: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统一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图片、学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自问引思: 我国最珍贵濒危的十大动物,你知道吗?

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回答(分组讨论) 幻灯片展示我国十种珍稀野生动物,学生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加以解说.了解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事实. 再以长江刀鱼为情景案例佐证上述事实.提出---- 【概念】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互问明思: 提问1:你赞同生物灭绝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与过程?还是认为是偶然不幸事件? 提示:阅读课本P66最后两自然段,利用数字论证,从数量、分布、寿命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点拨:物种灭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6阅读《地球历史上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和图4.12 指出:2.45亿年前,几乎是整个动物王国,95%灰飞烟灭;6500万年恐龙灭绝 提问2:物种灭绝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呢? 点拨:物种大规模灭绝的自然原因可能是火山爆发、地壳运动、陨石撞击地球、气候变化. 提问3:现今世界动植物物种灭绝速率令人担心——人类活动引起第六次大灭绝 科学家警告:地球上的生物的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人口急速增长、全球气温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 点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物种灭绝数量也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是正相关. 点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寻找证据:读课本P68页:案例4——北美候鸽的灭绝史 提问4: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减少? 学生讨论,利用所学知识例证分析. 乱砍乱伐、滥捕滥捞;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生物入侵现象. 追问深思: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6 环境保护 [考纲原文] 1.环境与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4.环境污染与防治。5.环境管理。 高考题组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2.(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

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高考题组二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 4.(2013·江苏地理)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一、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樵采;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 【森林减少的危害】: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选修6精品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优质教案全套 Unit 1 Art Vocabulary and Useful Expressions Teaching Goals: 1. To enable Ss to master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To get Ss to have knowledge of this grammar point: the subjective moo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Free talk If you have a special chance to become a poet, what kind of poems will you write to people? And why? Step 2. Word study Purpose: To consolidate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text. 1. Find a word in the poems that rhymes with each of the words below. Then add other words that rhyme. The first one has been done for you. (1) dead lead red thread fed said bed (2) high (3) sing (4) today (5) lace (6) true Suggested Answers: (2) high sky pie my fly shy lie (3) sing ring wing thing king fling string (4) today away say play lay tray may (5) lace race face case chase place space (6) true too new flew few shoe canoe 2. Complete the passage using the words below in the correct form.

[gzdl]选修6学案 4.4 生物多样性保护

4.4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识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物种灭绝的原因.2.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的影响.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包括①________多样性、②__________多样性和③____________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2.物种灭绝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地球上的生物3/4生活在④________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⑤__________中的物种最为丰富.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物种的平均寿命约⑥________万年,地球历史最近2亿年来,每⑦__________年平均有90万个物种灭绝,平均⑧______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人类早期⑨________和采集加剧物种灭绝,现今则是由于污染和⑩________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2.措施 严禁乱砍滥伐.重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严禁滥捕乱杀.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处理生活垃圾,防止“三废”污染.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是一种偶然的不幸事件 B.地球上的物种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丰富 C.化石证据表明,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600万年 D.迄今人们还未能确切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少,但生物学家估计有5亿种 2.进入20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传染病的周期流行 C.天敌过多D.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考查点2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3.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草地、湿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 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C.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D.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物种灭绝 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因此,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1)~(2)题.

选修6 环境保护

选修环境保护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234页) [理解—要点突破] 1.水污染及其防治 (1)主要水体污染类型的比较 项 目 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因氮、磷等营养物质 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 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 、铬等)进入水体,经动 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 对人畜造成伤害的现象 大量石油流入海洋中造成 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源含氮、磷等营养物质 的生产和生活污水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 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 中含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 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 花(水华)”,又称“ 藻花”;海洋水体: 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 病症 海洋上漂浮着大量油膜和 油块 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 类死亡;湖泊演变为 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 富集,最终危害人畜的 健康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 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 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 ,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2.大气污染及防治 (1)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 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污染物自然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①调整能源战略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解决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主要途径有: ②防治措施 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①城市垃圾的构成和危害 城市垃圾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各种废弃物。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②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a.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Ⅰ.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 环境保护 教案设计

环境保护选修6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讲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