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九上第三章错题集3.1-3.3能量、机械能、能量转化(含答案)

科学九上第三章错题集3.1-3.3能量、机械能、能量转化(含答案)

科学九上第三章错题集3.1-3.3能量、机械能、能量转化(含答案)
科学九上第三章错题集3.1-3.3能量、机械能、能量转化(含答案)

易错题集---科学九上第三章3.1-3.3能量、机械能、转化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是电阻阻值随受到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变阻器(压力不超过最大值),压力传感器、电流表、定值电阻和电源组成一电路。压力传感器不受力时电流表示数是I0。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整个过程中,不计能量损失,电流表示数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t1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B.t2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C.t2~t3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步减少

D.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题1题2

2.“套圈”被抛出后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说法正确的是() A.“套圈”由a到b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大

B.“套圈”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在a点的机械能

C.“套圈”由b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变小

D.“套圈”由a到b再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3.在同一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同一物体两次,两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F1>F2,W1>W2 B.F1<F2,W1<W2 C.F1=F2,W1<W2 D.F1=F2,W1>W2

题3题4题5

4.用20N 的竖直向上的力分别拉着质量是1kg 的甲物体和质量是2kg 的乙物体上升1m,下列有关分析与计算正确的是(g取10N/kg) () A.对甲做功10J,对乙做功20J B.甲增加的动能是10J,乙增加的动能是0J

C.甲增加的重力势能是20J,乙增加的重力势能是20J

D.甲增加的机械能是20J,乙增加的机械能为0J

5.引体向上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金的质量为50kg,每次引体向上人整体上升高度约为60cm,一分钟完成2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 A.小金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功约为300J

B.小金在这一分钟内引体向上的功率约为150W

C.人体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

D.小金在运动过程中,消耗的化学能大于产生的机械能,所以能量不守恒

6.现有一重为80N的物体,该物体先在2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以2m/s速度匀速向右运动了10m,然后撤去拉力F1,物体继续向右运动2m后静止在水平面上。再改用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30N的拉力F2使物体向左运动1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受到F1作用时,拉力做功的功率大小为200W

B.撤去拉力F1后,物体能够继续向右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当物体受到F2作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30N

D.整个过程中,拉力F1和F2共做功为500J

7.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

A.W1>W2B.W1P2D.P1

8.质量为45kg的某同学在跳绳时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估算出该同学在1min 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g取10N/kg ) () A.45W B.135W C.169W D.270W

题8题9

9.如图所示,无人机水平飞行过程中,机上悬挂小球的细线向左偏,且小球与无人机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则在飞行过程中() A.无人机一定是向右飞行的B.小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小球的机械能可能减小D.若剪断细线,小球将向左下方运动

10.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

题10题11

11.如图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于小球摆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B点时,运动速度最快,机械能达到最大

B.小球到A点那一刻,细线突然断掉,小球将竖直下落

C.小球受到的细线对它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球能从A点运动到B点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12.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AB与光滑斜面BC平滑连接,弹簧左端固定。小木块P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并冲上斜面BC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弹簧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小木块P的动能

B.小木块P离开弹簧后在粗糙水平面AB上滑行时机械能守恒

C.小木块P在斜面上向上运动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D.小木块P运动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二、填空、实验题

13.某同学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小球,B 为木块。

(1)根据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数据表格,可以看出,他的猜想是:物体动能大小与有关。

(2)本实验中,小球下落的高度h都放置为h0的目的是。

(3)如果第1次实验中,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之外,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解决的办法

是。

次数小球质量m小球下落高度h小球到达底端速度v木块移动距s(cm) 小球动能E k

1 大h0v060.8 最大

2 中h0v048.2 大

3 小h0v024.5 较小

题14

14.甲站在0.5m/s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m/s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乙的机械能。(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如图所示,是将橡胶球于水面之上一定高度a处静止释放的情景,其中c点表示橡胶球第一次刚接触水面,d点表示橡胶球所能到达的水面下最深处,b点表示橡胶球第一次反弹上来的最高位置(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

(1)橡胶球从a点运动到第一次反弹上来的最高位置b点的整个过程中,橡胶球的机械能

(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2)橡胶球在下落时第一次刚接触水面c点时的动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反弹上来到达c点时的动能。

题15题16题17

16.蹦极是一项极限运动。如图所示是蹦极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从O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则从O 点到C点运动员动能;重力势能;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均选填“一直减小”“一直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

1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钩码的重力。他从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指针指在0刻线)开始将弹簧测力计缓慢竖直向上提起,记下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和对应的读数F,并描出F-h图像如图乙所示。

(1)钩码的重力为N。(2)当h=15cm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为J。18.[2018·德阳]如图所示的铁块重力G=4N,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当它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6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N;铁块此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4s内拉力F做功J。

题18题19

19.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AC。

如果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W1W2,P1P2(均选填“>”“<”或“=”)。

20.用相同规格的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提着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竖直向上运动,甲、乙两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前2s内弹簧测力计对两个物体做功的功率P甲P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前4s内,两个物体上升的高度h甲h乙(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在第8s时,弹簧被拉长的长度ΔL甲ΔL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题20题21题22

21.如图所示,质量为50g的金属小球从A处自由下滑,经过B处、到达C处时,恰好停下,在A到B 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为J。(g取10N/kg)

22.如图所示,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与水平面上的木块相连。推动木块压缩弹簧,当其左端至A点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5J;松手后,木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往复运动若干次后静止,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1J。则木块最终静止时其左端的位置一定不可能位于(选填“B”“C”或“D”)点,整个过程中木块克服阻力做的功是J,整个过程中木块速度最大时其左端可能位于(选填“B”“C”或“D”)点。

23.小科同学在做重力势能相关实验时,发现自由下落的

弹性小球碰撞地面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总小于原来

下落的高度,这说明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中有机

械能损失。为了探究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

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ΔE与哪些因素有关,他

们分别让同一弹性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碰撞地面,

通过测量该弹性小球下落高度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的差值Δh,来比较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ΔE,实验过程如图甲、乙和丙所示(Δh3<Δh1<Δh2)。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和测量结果,并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若甲和丙实验最后的结果是Δh1=Δh3,能否得出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中损失的机械

能的大小ΔE与高度有关,并说明理由:。

(2)分析比较图中的甲、乙和丙可知:

三、计算题

24.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1.5×104N。

(1)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

(2)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s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

(答案)易错题集----科学九上第三章3.1-3.3能量、机械能、转化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是电阻阻值随受到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变阻器(压力不超过最大值),压力传感器、电流表、定值电阻和电源组成一电路。压力传感器不受力时电流表示数是I0。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整个过程中,不计能量损失,电流表示数I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C) A.t1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B.t2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C.t2~t3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步减少

D.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题1题2

2.“套圈”被抛出后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说法正确的是( D ) A.“套圈”由a到b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大

B.“套圈”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在a点的机械能

C.“套圈”由b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变小

D.“套圈”由a到b再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3.在同一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同一物体两次,两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D) A.F1>F2,W1>W2 B.F1<F2,W1<W2 C.F1=F2,W1<W2 D.F1=F2,W1>W2

题3题4题5

4.用20N 的竖直向上的力分别拉着质量是1kg 的甲物体和质量是2kg 的乙物体上升1m,下列有关分析与计算正确的是(g取10N/kg) (B) A.对甲做功10J,对乙做功20J B.甲增加的动能是10J,乙增加的动能是0J C.甲增加的重力势能是20J,乙增加的重力势能是20J

D.甲增加的机械能是20J,乙增加的机械能为0J

5.引体向上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金的质量为50kg,每次引体向上人整体上升高度约为60cm,一分钟完成2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A)

A.小金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功约为300J

B.小金在这一分钟内引体向上的功率约为150W

C.人体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

D.小金在运动过程中,消耗的化学能大于产生的机械能,所以能量不守恒

6.现有一重为80N的物体,该物体先在2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以2m/s速度匀速向右运动了10m,然后撤去拉力F1,物体继续向右运动2m后静止在水平面上。再改用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30N的拉力F2使物体向左运动1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当物体受到F1作用时,拉力做功的功率大小为200W

B.撤去拉力F1后,物体能够继续向右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当物体受到F2作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30N

D.整个过程中,拉力F1和F2共做功为500J

7.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C)

A.W1>W2B.W1P2D.P1

8.质量为45kg的某同学在跳绳时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估算出该同学在1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g取10N/kg ) (B) A.45W B.135W C.169W D.270W

题8题9

9.如图所示,无人机水平飞行过程中,机上悬挂小球的细线向左偏,且小球与无人机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则在飞行过程中(B) A.无人机一定是向右飞行的B.小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小球的机械能可能减小D.若剪断细线,小球将向左下方运动

10.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B) 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

题10题11

11.如图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于小球摆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小球在B点时,运动速度最快,机械能达到最大

B.小球到A点那一刻,细线突然断掉,小球将竖直下落

C.小球受到的细线对它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球能从A点运动到B点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12.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AB与光滑斜面BC平滑连接,弹簧左端固定。小木块P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并冲上斜面BC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在弹簧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小木块P的动能

B.小木块P离开弹簧后在粗糙水平面AB上滑行时机械能守恒

C.小木块P在斜面上向上运动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D.小木块P运动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二、填空、实验题

13.某同学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 为小球,B为木块。

次数小球的质

量m

小球下落

的高度h

小球到达底

端的速度v

木块移动的

距离s(cm)

小球的

动能E k

1 大h0v060.8 最大

2 中h0v048.2 大

3 小h0v024.5 较小

(1)__(小球的)

质量__有关。

(2)本实验中,小球下落的高度h都放置为h0的目的是__控制小球刚进入水平面时的(初)

速度相同__。

(3)如果第1次实验中,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之外,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

解决的办法是__降低小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__。

14.甲站在0.5m/s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m/s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__小于__乙的重力势

能,甲的机械能__小于__乙的机械能。(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题14题15

15.如图所示,是将橡胶球于水面之上一定高度a处静止释放的情景,其中c点表示橡胶球第一次刚接触水面,d点表示橡胶球所能到达的水面下最深处,b点表示橡胶球第一次反弹上来的最高位置(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

(1)橡胶球从a点运动到第一次反弹上来的最高位置b点的整个过程中,橡胶球的机械能

__不守恒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2)橡胶球在下落时第一次刚接触水面c点时的动能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反弹上来到达c点时的动能。

【解析】(1)a点是释放时小球的最高点,b点是第一次反弹起来的最高点,两者动能都为0,即两者的重力势能等于机械能。因为b点的高度小于a点的高度,所以b点的重力势能小于a点的重力势能,即b点的机械能小于a点的机械能,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2)小球在下落时第一次刚接触水面c点后到反弹起来到达c点的过程中,它受到水的阻力作用,机械能减小,因此第一次接触c点时的动能大于反弹起来到达c点时的动能。

16.蹦极是一项极限运动。如图所示是蹦极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从O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则从O点到C点运动员动能__先增大后减小__;重力势能__一直减小__;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__一直增大__。(均选填“一直减小”“一直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

题16题17

1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钩码的重力。他从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指针指在0刻线)开始将弹簧测力计缓慢竖直向上提起,记下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和对应的读数F,并描出F-h图像如图乙所示。

(1)钩码的重力为__4.5__N。

(2)当h=15cm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为__0.45__J。

18.[2018·德阳]如图所示的铁块重力G=4N,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当它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6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2__N;铁块此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4s内拉力F做功__4.8__J。

题18题19

19.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AC。如果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W1__=__W2,P1__<__P2(均选填“>”“<”或“=”)。

20.用相同规格的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提着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竖直向上运动,甲、乙两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前2s内弹簧测力计对两个物体做功

的功率P

甲__小于__P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前4s内,两个物体上升

的高度h

甲__小于__h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第8s时,弹簧被拉长的

长度ΔL

甲__等于__ΔL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题20题21

21.如图所示,质量为50g的金属小球从A处自由下滑,经过B处、到达C处时,恰好停下,在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__0.2__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为__0.1__J。(g取10N/kg)

22.如图所示,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与水平面上的木块相连。

推动木块压缩弹簧,当其左端至A点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5J;松手后,木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往复运动若干次后静止,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1J。则木块最终静止时其左端的位置一定不可能位于__C__(选填“B”“C”或“D”)点,整个过程中木块克服阻力做的功是__24__J,整个过程中木块速度最大时其左端可能位于__B__(选填“B”“C”或“D”)点。

题22题23

23.小科同学在做重力势能相关实验时,发现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碰撞地面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总小于原来下落的高度,这说明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为了探究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ΔE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分别让同一弹性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碰撞地面,通过测量该弹性小球下落高度

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的差值Δh,来比较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ΔE,实验过程如图甲、乙和丙所示(Δh3<Δh1<Δh2)。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和测量结果,并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若甲和丙实验最后的结果是Δh1=Δh3,能否得出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

中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ΔE与高度有关,并说明理由:__不能,没有控制地面的碰撞材料相同__。

(2)分析比较图中的甲、乙和丙可知:__自由下落的同一弹性小球碰撞同种材料的地面,

下落高度较大时,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ΔE较大;且碰撞不同材料的地面,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ΔE不同__。

三、计算题

24.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1.5×104N。

(1)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

(2)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s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

【解析】(1)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f=0.1G=0.1×1.5×104N=1.5×103N。

(2)货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F=f=1.5×103N,行驶距离s=vt=36×1000

3600m/s×10s=100m,

货车牵引力做的功W=Fs=1.5×103N×100m=1.5×105J。

初中九年级科学 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七章能源与社会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古塘中学陈丽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科学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指出了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对生产、生活中几个实例的分析不能说明它的普遍意义,教材对几个最普遍,最简单的实例进行归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2)初步形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自然现象的意识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方向性 二.技能目标: 会用能量守恒定律来描述一些生产和生活实例中反映的能量转化的情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体验过程,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了解能源技术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对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的开发利用有一个综合的理解,并能探究能源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教具 【教学方法】 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 引入:移动电话必须经常充电,电子表用久了必须更换电池,小麦和水稻必须在阳光下才能生长结实,我们必须每天进食,才能正常工作…… [问]:是什么东西在支持着这些不同事物的正常运动,正常生长与正常工作?[答]:…… [问]:什么是能量呢?周围自然界中那哪些事物显示着能量的活动?能量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一.自然界中的能量

最新科学七下第一章错题集资料

科学七下错题汇总 一、填空题 1.右图是人类的精子,来自男性的睾丸,正常情况下它的形状 像蝌蚪,它的尾部又被称为鞭毛,其作用是使精子能游动。 2.女性发育到青春期,卵巢才开始形成成熟的卵细胞,如果在输卵管中遇到精子,就可能受精。 3.受精卵形成后,一边进行细胞分裂,一边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进入子宫。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受精卵逐渐形成了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4.通常情况下,卵巢每次只排一个卵细胞,少数情况会一次排两个卵细胞,两个卵细胞都受精,形成两个受精卵,每个受精卵各自发育成一个胎儿,形成双胞胎。由于这样的双胞胎是由两个卵细胞分别受精发育而来的,故称为双卵双胎。有时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后形成两个细胞,而这两个细胞就像两个受精卵一样,各自发育成一个胎儿,这种情况称为一卵双胎。根据以上叙述,可以知道双胞胎可以由一或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 5.下图是男女一些生殖器官的发育趋势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童年时期性器官的发育特点是发育缓慢。 6.下图为青蛙发育过程中某些阶段的图片,请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表示的个体用肺和皮肤(填“鳃”或“肺和皮肤”)呼吸。 (2)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两栖类动物的一种共同特征。 7.动物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生命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中不断地延续。 8.列表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9. (1)取一朵桃花,首先观察它的外形。 (2)用镊子从外到内依次取下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3)在上述实验操作中,我们会发现:萼片有5枚,花瓣有5枚,雌蕊有1个。 10.观察下面的操作步骤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操作步骤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嫁接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11.霉菌与细菌的细胞结构有所不同,它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但它也必须依赖现成的有机物。 12.酵母菌是一种单(填“单”或“多”)细胞真菌,它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出芽。 13.如右图所示为蘑菇的形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②④结构的名称:②菌盖④菌柄 (2)蘑菇与细菌一样,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因为它的细胞内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蘑菇的细 胞属于真核细胞。 14.生活上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不妨尝试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暄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1.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2.制作方法: 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 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 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 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 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 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

最新九年级科学-能量转化的量度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教材分析 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的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本节另外一个知识点是需讲明功率的概念,阐明其为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类比讲明什么叫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同时,结合机器实际的功率值,理解应用过程中怎样选择合适的机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用功来量度能的转化多少。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功率的概念,功率的意义和单位,初步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一些机器或生物体的功率。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分析在下列情景中,能量如何转化? (1)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时;(运动员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势能) (2)马拉车时;(马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车的动能和各种摩擦产生的热能) 提问:在上述的例子中,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举杠铃和马拉车的速度都影响能量转化的快慢,为了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描述能量转化的快慢,我们需要学习功和功率的有关知识。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学生实验1: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生: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师: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2: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生: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易错题集1

1、左端已磨损的刻度尺,用它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测量结果是( ) A.偏大B.偏小C.一样D.无法确定 3.下面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 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9.6nm=9.6×10﹣3=9.6×10﹣3μm B.9.6cm=9.6×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 6.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写出单位换算过程) 7.2×10-7m= = μm 5×10-4 mm= = m 7×10-8 km= = m 3×10 8 m= = km 6×10 4μm= = m 36km/h= = m/s 5m/s= = km/h 1某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为1.568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 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分别记为:23.37cm,23.36cm,23.18cm,23.39cm,那么,最终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视为()A.23.325cm B.23.33cm C.23.373cm D.23.37cm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 3. 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 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一、说教材 《能量的转换》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放映幻灯1),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放映幻灯2)通过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对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课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为第三课《能源》第四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建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四课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本课将指导学生认识能量最基本的特点——能量的转换。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的转换。 第二部分:认识能量转换的过程。 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画能量转换的卡通画。 (放映幻灯3)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科学探究: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以及教学准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能量的转换。为此特做如下教学准备:录音机、火柴、缝衣针、花生、凉水、不锈钢汤勺、软木塞、大扣子、长1米左右的线绳、DVD教学资料。 三、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5个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认识能量转换的概念。 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 (放映幻灯4)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 再通过开灯、放录音、搓手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

最新七下科学新教材作业本A错题集(含答案)

七下科学作业本A错题集(含答案) AP1-9:女性发育到青春期,卵巢才开始形成成熟的,如果中遇到精子,就可能。 10.形成一个受精卵需要() A.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B.两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C.多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D.多个精子和多个卵细胞 AP2-14.受精卵形成后,一边进行,一边沿着往下移动,进入子宫。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受精卵逐渐形成了,并附着在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 16.对已生育的育龄妇女可通过结扎输卵管达到节育目的,结扎输卵管的作用是() A.减少雌性激素分泌量,是卵细胞不能正常发育 B.使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相遇,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C.使受精卵不能移至子宫,从而不能发育为胎儿 D.使卵巢不能产生卵细胞,从而无法形成受精卵(答案:B )(陈娅) 17.通常情况下,卵巢每次只排一个卵细胞,少数情况会一次排两个卵细胞,两个卵细胞都受精,形成两个受精卵,每个受精卵各自发育成一个胎儿,形成双胞胎。由于这样的双胞胎是又两个卵细胞分别受精发育而来的,故称为双卵双胎。有时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后形成两个细胞,而这个细胞就像两个受精卵一样,各自发育成一个胎儿,这种情况称为一卵双胎。根据以上叙述,可以知道双胞胎可以由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答案: 1或2 ) AP3-4:男女_______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第二性征。(答案:生殖器除生殖器外的男女差异) 9.月经的形成是()A(错10人) A.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B.卵细胞成熟的结果 C.子宫发育成熟的结果 D.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结果 11.下列关于月经和遗精的叙述,最确切的是()C(错13人) A.遗精会损害男性的身心健康 B.每个女性的月经周期都是28天 C.子宫内壁破裂产生的血液、脱落的内膜等组成了月经分泌物 D.每次出月经的时候恰好就是女性的排卵期【陈广生】 AP4-14. 公鸡有鲜艳的鸡冠和尾羽,这是公鸡不同于母鸡的第性征。如果把公鸡的睾丸摘除(阉割),公鸡鲜艳的鸡冠和尾羽就会消失,这说明公鸡的外形特征与有关。(答案:二;睾丸)(共20人错误。) 15.图1-3是男女一些生殖器官的发育趋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童年时期性器官的发育特点是 。 (2)性器官发育的主要时期大约是12岁到20岁,这一时期 被称为期。 (3)从图中可以看出,女孩的青春期发育比男孩 要。 (答案:发育较为缓慢;青春;早两年)(共5人错误。) AP5-1.动物最终都会死亡,但不会灭绝。这是由于动物具有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整理汇总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转化的普遍性 (1)雪山上疾驰的汽车被快速滑落下来的积雪推翻并吞没,积雪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的电能靠太阳能转化而来。 (3)火山地带的热泉水向外喷出的能量多由地热能转化而来。(4)青蛙从地上跃起,捕捉害虫的能量是由生物质能转化的。 大量事实表明,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所谓“消耗能量”“应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过程。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各种能量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同种能量在不同的物体上可以发生转移。 (1)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激光切割金属——光能转化为内能; (3)特技跳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水电站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生物化学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7)后面的球将前面的球装走——后面球的动能转移到前面的球上;(8)热传递——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3.识别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法 (1)从能的形式变化上辨别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如果某物体有能量增减,并且在增减过程中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如果某物体的能量有增减,且在增减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2)识别物体的能量转化成了什么能量时,首先要确定物体原来具有什么能量,后来哪些能量有增减,再依据现象分析减少的能量到哪儿去了,增加的能量从哪儿来。 4.能量广泛地联系着各种自然现象 (1)摩擦生热:摩擦属于机械运动,生热与热现象有关,这是机械运动和热现象之间的练习。 (2)电灯发光:电灯与点现象有关,发光与光、热现象有关,这是电现象与光、热现象之间的联系。 (3)电池供电:电池供电是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化学现象与电现象之间的联系。电动机是利用电来使物体运动,这充分体现了电现象与机械运动之间的联系。 各种自然现象都存在着相互联系,这些联系都依存着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5.功:能量转化多少的量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

浙教版七上科学易错题集.

科学七年级(上)各章易错题集 衢江区莲花初中黄紫仙 第一章 1.一罐普通的可口可乐或雪碧易拉罐的体积最接近() A.350升B.350毫升C.35升D3.5毫升 2.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B.物体从地球送上月球质量不变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质量会增大D.水结成冰后质量会增大 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4.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1)称量一只100ML的烧杯质量为m (2)加水到天平平衡(3)调节天平平衡(4)再在右盘加50克砝码(5)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1)(2)(3)(4)(5)B.(3)(2)(1)(4)(5)C.(3)(1)(4)(2)(5)D.(1)(5)(3)(2)(4)5.托盘天平在称量时若右盘稍上翘,则表示() A.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左移动游码。 B.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右移动游码。 C.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左移动游码。 D.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右移动游码。 6.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6m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A.一只母鸡B.一头大象C.一头奶牛D.一只蚊子 7.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5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6克,则物体的质量为()A.156克B.150克C.144克D.154克 8. 用皮尺测量长度是,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来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3℃,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数为97℃,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A.17℃B.20℃C.23℃D.19.2℃ 10、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11、小明有一支特殊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够正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0C,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的读数是960C,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读数为200C,你能帮他算算这杯水的实际温度吗?() A、160C B、17.40C C、18.40C D、240C 12、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 又用该温度计分别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 39.6℃,丙为39.6℃,则( ) A.只有甲的正确B..只有乙的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D..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

七下科学新教材作业本B错题集(含答案)

七下科学新教材作业本B错题集 BP1-1.胚胎悬浮在中,能减少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连接着母体和胚胎。 9.图1-1为人类胚胎发育示意图,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试管婴儿是指婴儿在试管中诞生”,这种说法不完全正 确。其实,试管婴儿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是在 中进行的,而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仍然是。 (2)胎儿通过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至周左 右,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体内产出。 BP2-11.妊娠是新个体产生的过程,包括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胎儿的生长以及分娩。 人)(曹隆荀) B. 人的妊娠期约为267天,即从受精开始到婴儿诞生为267天。 C. 动物的体型大小与妊娠期长短存在一定的关系。 D. 越是高等的动物,妊娠期越长;越是低等的动物,妊娠期越短。 12.酒精对胎儿的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据此分析孕妇饮酒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1)孕妇喝酒之后,酒精进入孕妇的中,通过可以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 (2)嗜酒的孕妇将来产下的婴儿最可能有的缺陷是。(21人)答案:(1)血液胎盘神经系统(2)智力低下。 BP3-10.衰老是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但衰老是可以延缓的。除了遗传因素外,科学合理的手法保持轻松、愉快适当的进行文体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可以延缓衰老。(错17人) 11.图1-2是1990年、2000年、201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得到的一些数据,请据图回答。 (1)按我国的总人口13.7亿计算,2010年我国65以上的老人有1.22亿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从图中不能得出结论的是()C A.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比1990年高 B.1990年到2010年得20年中,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在总体上升 C.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一定比现在高(陈澳) BP5-2.受精过程是在体内进行的,叫作受精。即通过雌雄动物的,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答案:体内交配生殖道 7.鲨鱼胚胎发育的场所和营养来源分别是()A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 → 葡萄糖 ②蛋白质 → 氨基酸 ③脂肪 →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 胃――搅拌 小肠――蠕动 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 酶 (1) 酶的概念 (2) 酶的作用特点 (3) 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 ????? ? ?????????? ???????????????? ???????? ?????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小消化腺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 有唾液淀粉酶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大消化腺消化腺肛门大肠部位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 食道咽口腔消化道消化系统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错题集-地球与宇宙(带答案)

浙教版科学错题集8——地球与宇宙(1-4节) 七()班姓名学号家长签名 【A组基础巩固题】 1.[2012·杭州]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的下列现象是(D) A.酸雨B.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短波通讯中断 2.早晨我们迎着太阳走,我们四周方位应是(B) A.前南后北左东右西B.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C.前西后东左南右北D.前东后西左南右北 【解析】早晨迎着太阳走,就是面朝东,背朝西,按顺时针方向为东南西北。 3.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B)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4.下面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的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B) A.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B.两极地区出现磁暴和极光现象 C.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现象D.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4.[2013·无锡]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对地球上的影响是 ( D ) A.可见光明显减少 B.造成天气异常变化C.干扰无线长波通讯 D.紫外线大大增多【解析】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表示太阳活动增强,会导致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大增多。太阳活动除了黑子外,还有耀 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黑子数量增多。耀斑爆发时,释放出更巨 大的能量。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根据以上分析,选项A、B、C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是D。 5.2009年为太阳黑子极少的一年(谷年),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将出现于( B ) A.2019年B.2020年 C.2021年D.2022年 【解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6.请您判断下列哪些生活片段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真正记录, A.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B.跳过4米高的横杆() C.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D.听大风呼啸() E.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F.拍一张照片() G.袋鼠式走路() H.放风筝() I.扔石头() J.游泳() K.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看到漫天大雪( ) L.从月球上看天空是蔚蓝色的( ) M.流星现象( ) N.植树造林( ) O.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可以达到数百摄氏度( )P.陨石坑( ) Q.开露天音乐会( ) 7.[2012·咸宁]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的是 ( A ) A.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B.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选:D 9、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某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在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当它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4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30℃ B、50℃ C、70℃ D、90℃ 选:B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出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能用画图(模式图、卡通图)的方法揭示能量转换的过程。 3、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转换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3、知道模式图、卡通图是用结实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体验到能量的神奇。 二、教学重点: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三、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四、教学准备:纽扣、线、赛车、电池、剪刀、画笔等。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能量?举例说说能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能量的知识。 二、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 1、游戏研究:搓手。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学生游戏思考,学生汇报 。 3、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板书:食物的化学能摩擦产生的热能 4、通过简单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我们发现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是能量一个重要特征。 6、请你举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事例。 7、学生汇报 。 8、实物投影或看P45图分析:图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这些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9、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 记录。 10、小结。板课题。 三、了解并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过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们通过研究已经有共识了,那怎样具体的表现出了?我们可以继续运用上节课画卡通画的形式表现。 2、学生自由构思绘画。 3、展评小结。 四、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1、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也隐藏着能量转换的科学知识。 2、如:小三轮车、小火车、遥控赛车、溜溜球……,你说说。 3、我们一起做个玩具,研究它的能量转换方式。 4、学生看图制作。 5、学生分析,汇报 。 6、小结:科学知识隐藏在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五、布置作业 1、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2、回家观察各种物品使用能量的情况。板书设计: 2、能量的转换化学能→机械能→热能 (xx)

七年级科学下综合错题集系列一

余姚四中七年级科学下综合错题集系列一 一、选择题 4、在不传热的容器内装有0℃的水,如果用抽气机迅速抽去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则() A、水不断蒸发,直到干涸 B、水开始结冰 C、水仍维持原状,没有变化 D、水温略有升高 二、填空分析题 6、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下图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 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 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 位。 (1)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 于(填“长日照植物”、“短 日照植物”)。 (2)根据B、C实验分析,在叶和顶端 ....部位中: ①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 ②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 ③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 (3)从整体实验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7、初一的周老师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烧瓶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体;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瓶口,小木条火焰熄灭;置于烧瓶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了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瓶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得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2)“过了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瓶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得更旺”的原因 8、将一个玻璃瓶中充满空气,现抽出半瓶空气后,玻璃瓶中还剩()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D、没有空气 9、在玻璃瓶中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玻璃瓶口塞紧。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 10、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到的气体,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感受空气的存在。小明尝试着在家中做了以下实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做实验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在水槽底部,可以看到的现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及其形式 教案

能量及其形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 2、能在具体例子中识别能量的形式; 3、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了解,知道能量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九上第三章的起始内容,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科学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有关能量的初步概念,如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本节课就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同学们认识到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3重点难点 1、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 2、理解什么是能量。 4教学过程 4.1一、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能量极其形式》。今年的9月4日—5日,大家知道我们杭州有什么重要会议吗? 生:“G20”峰会! 师:对,届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脑将汇聚杭州,共谋发展。作为杭州人我们很自豪,很骄傲。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款概念车,为“G20”峰会献礼。或许有同学会问,什么是概念车?简单地说就是“未来的车,想像中的车”,请大家开动你的脑筋,发挥想像,为我们的概念车出谋划策,好不好? 生:好! 学习能量的各种形式(任务驱动): 师:看!现在概念车处于什么状态? 生:静止。 师:现在想让车动起来,除了用手推或者用马拉,你还有其它方法吗?好,先小组讨论一下!等会儿一起分享。

小组讨论1—2分钟…… 师: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谁先来? 生:装电池;装太阳能电板;风吹;汽油机;原子核;蒸汽;斜面(抬高);……师:这些物体都能让车动起来,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具有能量。 师:关于能量,我们小学知道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到初中我们将更深入学习能量的形式(贴出板书—能量的形式)。 师:风吹和手拉都在做哪种最简单的运动? 生:机械运动。 师: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我们说它具有机械能,你还能举一些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吗?生:流动的水、游动的鱼等等 师:这里的电池给车提供什么形式的能呢? 生1:电能有不同意见吗? 生2:化学能 师:谁对呢?我认为都有道理。其实电池内部含有的是化学能,而输出的是电能。那么这里的汽油内部也含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生:化学能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燃烧后能释放热量。 师:对,所有的燃料都储存化学能。那它内部储存有化学能吗?(先后出示苹果和树枝)生:都有,因为食物可以吃,人和动物从食物中获取化学能。树枝干枯以后至少可以燃烧。师:太阳能中其实包含光和热,这里的太阳能汽车主要是吸收什么呢? 生:光 师:光含有的能小学我们把它叫光能,到初中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分析,光的本质是什么?生:电磁波 师:对,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所以它属于电磁能的一种。电磁辐射具有的能我们都把它叫电磁能。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电磁能,你能举例吗? 生1:天地对话用到电磁波,具有电磁能。 生2:遥控器发射红外线,是电磁波具有电磁能。 生3:手机能辐射电磁能。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2.42厘米B、2.428厘米C、

2.43厘米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 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及守恒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及守恒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如图所示,两个灯泡L1、L2阻值分别为6欧和10欧,闭合开关后的现象是() A.通过两灯泡的电流I1:I2=3:5 B.灯泡两端的电压U1:U2=3:5 C.灯泡的电功率P1:P2=5:3 D.灯泡L1比L2暗 2 . 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水槽中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纯水,现将阻值为R1、R2的电阻丝(R1

A.用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B.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C.若G1=G2,则拉力F1与F2所做的总功相等 D.若G1=G2,则甲、乙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相等 5 . 下列现象与物质状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 A.泡有热茶的茶杯口飘出的“白气”——汽化 B.固体石蜡加热后变成液体石蜡油——液化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固体沉淀——凝固 D.冬天结冰的衣服在0℃以下环境中也能晾干——升华 6 . 下列现象,能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烤火感到暖和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 C.炒菜时锅铲发烫D.铁丝在火炉中被烧得通红 7 . 一只电能表上标明“220V 3A”字样,此电能表最多可接“220V 60W”的电灯数是() A.5盏B.11盏C.22盏D.25盏 8 . 使用以下工具可以省力的是 A.B. D. C. 9 . 为了搬运一个很重的机器进入车间,某工人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圈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A. D. B.C. 10 . 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是1200r/min,如图是该汽油机工作的一个冲程,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