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理生化大纲.个人总结版

动物生理生化大纲.个人总结版

动物生理生化大纲.个人总结版
动物生理生化大纲.个人总结版

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大纲

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试卷内容结构

动物生理学 50%

生物化学 50%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实验题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 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Ⅱ.考查范围

动物生理学

一、动物生理学概述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2009年,选择题,细胞水平研究)

(二)机体与内环境

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2011年,简答题,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2008年,选择题,神经调节的概念)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四)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

(2011年,选择题,受控系统;2012年,选择题,负反馈;2013年,选择题,正反馈)3.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2011年,选择题,入胞;2013年,简答题,Na泵的生理意义)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

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三)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008年,选择题,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由Na+内流引起;2011年,选择题,阈电位;2012年,选择题,K+通过易化扩散外流;2013年,选择题,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点;2013年,选择题,K+外流引起复极化)

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2009年,论述题;2012年,选择题,绝对不应期)

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四)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

2.电突触

(五)骨骼肌的收缩

1.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一收缩偶联

(2008年,简答题,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2010年,论述题,兴奋-收缩偶联机制;2011年,选择题,不具有“全或无”特点,可重叠)

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六)实验

1.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

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组成和血量

2.血液的主要机能

3.血液的理化特性

(2008年,选择题,溶血;2012年,选择题,白蛋白;2013年,选择题,缓冲对)

(二)血细胞及功能

1.红细胞生理

(2009年,选择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部位)

2.白细胞生理

(2008年,选择题,中性粒细胞;2009年,选择题,B细胞;2012年,选择题,嗜酸性粒细胞)

3.血小板生理

(2011年,简答题,生理性止血;2012年,选择题,内源性ADP引起血小板第一时相聚集)

(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

(2008年,选择题,外源性FIII;2009年,选择题,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FXII;2010年,简答题,血浆与血清的区别及制备)

2.抗凝系统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

(四)血型

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2.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

3.动物血型

(五)实验

1.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

2.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血红蛋白测定

4.红细胞脆性实验

5.血细胞计数

6.血液凝固

四、血液循环

(一)心脏生理

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2009年,选择题,心室肌3时间最长;2010年,选择题,心室肌0期-Na+内流)

2.心肌的生理特性

(2009年,简答题,窦房结细胞)

3.心脏泵血功能

(2010年,选择题,心率过快—心输出量降低;2012年,选择题,第一心音)

(二)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2011年,论述题,减压神经; 2013年,选择题,减压反射—传入神经)

3.血压及影响因素

4.微循环与物质交换

(2013年,选择题,微循环—物质交换/真毛细血管)

5.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008年,论述题,压力感受性反射)

4.体液因素

(四)实验

1.离体蛙心灌流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2010年,实验题,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

3.蛙心起搏点观察

(2012年,实验题,自律性)

4.蛙的微循环观察

5.动脉血压的测定

五、呼吸

(一)肺通气

1.肺通气的原理

(2008/2011年,选择题,2012年,简答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2011/2013年,选择题,胸膜内负压)2.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2010年,简答题,肺换气的动力及影响因素)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的运输

(2008年,选择题,Hb氧容量;2011年,选择题,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2.二氧化碳的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2008年/2013年,论述题,CO2;2013年,单选题,肺牵张反射)

(五)实验

1.呼吸运动的调节

2.胸内压测定

六、消化

(一)消化概述

1.消化与吸收

2.消化方式

3.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011年,选择题,紧张性--慢波电位)

(二)口腔消化

1.摄食方式、饮水、咀嚼和吞咽

(2011年,选择题,摄食中枢—下丘脑)

2.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

3.唾液分泌及其调节

(三)单胃消化

1.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

(2009年,选择题,回肠吸收;2013年,选择题,内因子促进B12的吸收)2.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

(2011年,选择题,促胃液素—胃酸;2013年,论述题,嗅觉引起胃液分泌)3.胃的运动及其调节

4.胃的排空

(2013年,选择题,胃泌素即促胃液素促进胃排空)

(四)复胃消化

1.前胃运动及其调节

2.反刍及其机制

3.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与代谢

4.瓣胃消化

5.皱胃消化

(五)小肠消化

1.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008年,论述题;2010年,选择题,肠激酶/促胰液素)

2.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009年,选择题,胆汁不含消化酶;2011年,简答题,胆汁的生理作用)3.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六)大肠内消化

大肠的消化功能及排粪反射。

(七)吸收

主要营养成分的吸收部位及其机制

(2010年,简答题;2012年,论述题,为什么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八)实验

1.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

(2009年,实验题)

2.胰液、胆汁的分泌

3.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4.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能量代谢

1.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2008年,选择题,氧热价的定义;2012年,物理热价的定义)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2010年/2012年,选择题,蛋白质)

3.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二)体温

1.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变动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选择题,产热器官、散热方式)

3.体温调节

(2010年,选择题,体温调节中枢)

(三)实验

小动物能量代谢的测定。

八、泌尿

(一)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1.排泄的概念

2.肾单位

(2010年,选择题,致密斑)

3.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010年,选择题,交感神经的调节)

(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2011年,选择题,血浆胶体渗透压;2012年,论述题)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2008年,选择题,葡萄糖的重吸收;2009年,论述题,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2010年,选择题,HCO-3的重吸收)

(四)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1.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011年,选择题,作用;2011年,论述题,血浆晶体渗透压;2013年,选择题,作用部位)

2.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008年,选择题)

3.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五)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六)实验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2008年/2013年,实验题,增加小管液浓度阻碍水的重吸收/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升高抑制尿的生成)九、神经系统

(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二)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2009年,选择题,阿托品+M受体;2010年,选择题,“后发放”的基础)

(三)突触传递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009年/2012年,简答题;2010年,选择题,局部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突触传递的过程、特点和原理

(2009年,选择题,协同效应;2013年,选择题,Ca2+内流引起递质释放)

(四)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

2.突触前抑制

(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

2.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

(六)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休克

2.牵张反射

(2009年,选择题,定义)

3.去大脑僵直

(2012年,选择题;2013年,简答题)

4.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7.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七)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2008年,选择题,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是乙酰胆碱;2008年,简答题,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八)脑的高级功能

(九)实验

1.反射弧的分析

(2011年,实验题,温度对动作电位传到速度的影响)

2.脊髓反射

3.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定位

4. 去大脑僵直

十、内分泌

(一)内分泌概述

1. 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2012年,简答题,cAMP)

3.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下丘脑和垂体

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2.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2009年/2012年,选择题,催产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2013年,简答题,神经垂体激素) 3.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2008年,简答题,甲状腺激素的作用;2013年,选择题,呆小症)

(四)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1,25一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五)肾上腺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应激与应急

(2009年,选择题,ACTH+糖皮质激素=应激)

(六)胰岛激素的功能及分泌调节

(2010年,论述题,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的血糖调节作用)

(七)实验

1.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

2.切除肾上腺(或甲状腺)对动物的影响

十一、生殖与泌乳

(一)雄性生殖生理

1.睾丸的生理功能

(2010年,选择题,间质细胞;2011年/2012年,选择题,支持细胞)

2.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二)雌性生殖生理

1.卵巢的功能

(2013年,选择题,孕激素的作用)

2.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2011年,选择题,促进乳腺发育)

3.发情周期及其调节

(2008年,选择题,黄体在间情期退化)

(三)生殖过程

1.受精与授精

(2008年,选择题,精子在附睾中成熟并获得运动能力;2012年,选择题,受精部位)2.妊娠

3.分娩

(四)泌乳

1.泌乳的概念

2.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

3.初乳及其对幼畜生理意义

4.乳的生成过程及乳分泌的调节

5.排乳过程及其神经一体液调节

生物化学

一、生物化学概述

(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蛋白质化学

(一)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二)氨基酸

1.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009年,选择题,甘氨酸的旋光度为0。)

2、根据R基团极性对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进行分类

(2010年,选择题,杆菌肽属于D-氨基酸;2010年,选择题,等电点;2011年,选择题,含OH的氨基酸;

2012年,选择题,酸性氨基酸;2013年,选择题,稀有氨基酸/含SH的氨基酸)

3、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三字符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

2.蛋白质的初级结构

(2008年,选择题,α-螺旋;2008年,选择题,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2010年,简答题,还原性谷胱甘肽) 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3.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

5.蛋白质的变性及复性

(2013年,简答题,变性后的变化)

(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蛋白质的抽提原理及方法

2.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

(2012年,实验题,凝胶过滤)

3.蛋白质的定量方法

(2013年,简答题,蛋白质--双缩脲法,核酸--地衣酚法)

三、核酸化学

(一)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

1.DNA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

(2008年,选择题,3‘-5’磷酸二酯键;2009年,选择题,Z-DNA;2010年,选择题,A=T,G≡C)

2.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的结构

(2008年,选择题,真核—帽子结构;2009年,选择题,m7GPPP5’NP;2010年,选择题;2012年,选择题,tRNA;2012年,选择题,氨基酸的结合部位;2013年,选择题)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

1.核酸的一般性质

2.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

(2011年,实验题,结合蛋白质考察)

3.核酸的变性及复性

(四)核酸的分离纯化

四、酶

(一)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点

(二)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

(2008年,选择题,四氢叶酸;2009年,选择题,IU;2010年,选择题,柠檬酸合酶—裂合酶类;2011年,选择题,丙酮酸羧化酶—合成酶类;2013年,选择题,NAD+;2013年,选择题,生鸡蛋—VB7)

(三)酶的作用机制

1.酶的活性中心

2.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机制

(2012年,选择题,限制性内切酶)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2009年,选择题,Km ;2010年,简答题,抑制剂;2012年,论述题,Km)

(五)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

(2009年,论述题,别构酶;2010年,选择题,酶原激活;2013年,选择题,S曲线)

(六)同工酶

(七)维生素和辅酶

(八)酶的分离纯化

(2009年,实验题,酶的纯化;2010年,实验题,比活力、亲和层析原理)

五、糖类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糖类

(2009年,简答题,活性前体)

(二)单糖的分解作用

1.糖酵解

(2008年,选择题,醛缩酶;2008年,论述题;2010年,选择题,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2011年,论述题,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2011年,选择题,乳酸ATP;2012年,论述题;2013年,简答题,ATP对其调节)

2.三羧酸循环

(2008年/2012年/2013年,选择题,关键酶;2009年,简答题,三羧酸循环的特点;2010年,简答题,NAD+、FAD;2010年,选择题,草酰乙酸—天冬氨酸;2011,选择题,底物水平磷酸化)

3.磷酸戊糖途径

(2008年,简答题,丙二酸与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2012年,选择题,反应场所;2013年,选择题,回补反应;2013年,选择题,底物水平)

(三)糖异生

六、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2008年,简答题,ATP的作用;2009年,论述题,特点)

(二)电子传递链

1.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2010年,选择题,NADH;2010年,选择题,ATP—含糖基;2011年,选择题,高能磷酸化合物;2011年,选择题,琥珀酸;2011年,选择题,cytc;2012年,简答题,四种酶)

2.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2008年,选择题,抗霉素A;2012年,选择题,DNP;2013年,简答题,DNP)

(三)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类型

2.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2009年,选择题,DNP;2010年,选择题,寡素酶)

3.线粒体穿梭系统

七、脂质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脂质

(二)脂肪的分解代谢

1.脂肪的酶促水解

2.甘油的降解和转化

3.脂肪酸的β一氧化分解

(2011年,选择题,受H体—FAD/NAD+)

(三)脂肪的生物合成

1.甘油的生物合成

2.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2009年,选择题,终产物;2009年,选择题,肉碱酶;2010年,论述题,软脂酸的从头合成;2011年,选择题,供H体)

3.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四)甘油磷脂代谢

(2008年,选择题,磷脂类合成--IP3;2010年,简答题,β氧化--FAD/NAD+;2012年,选择题,卵磷脂;

2013年,选择题,GTP)

(五)固醇的生物合成

(2012年,选择题,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

八、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2008年,选择题,氨甲酰磷酸;2009年,选择题,脱羧产物;2008年/2009年,选择题,联合脱氨;2012年,选择题,尿素循环—瓜氨酸;2013年,选择题,尿素循环—精氨酸)

2.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2010年,选择题,TPP)

(二)核苷酸的代谢

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013年,选择题,黄嘌呤氧化—痛风)

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2009年,选择题,IMP—从头合成,嘧啶--UMP;2012年,选择题,dUMP—dTMP;2013年,论述题,一碳单位)

九、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中心法则

(2012年,简答题,中心法则及意义)

(二)DNA的生物合成

1.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2008年,选择题,半保留复制;2008年,选择题,DNA延长—III;2010年,选择题,冈崎片段;2011年,简答题,SSB、引物酶;2012年,选择题,SSB)

2.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

3.逆转录

(2009年,选择题,劳氏肉瘤病毒)

4.DNA的损伤与修复

(2011年,选择题,易错修复—重组修复)

5.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

(三)RNA的生物合成

1.RNA的转录及加工

(2008年,选择题,α因子;2012年,简答题,mRNA的转录后加工;2012年,选择题,RNA聚合酶II—hnRNA;2013年,选择题,RNA聚合酶I--rRNA前体)

2.RNA的复制

(2009年,选择题,原核RNA聚合酶的核心酶是α2ββ,)

3.RNA的转录调控

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遗传密码

(2008年,论述题,如何实现准确复制;2008年,选择题,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2009年,选择题,16sRNA—SD序列;2009年,简答题,特点;2010年,论述题,密—氨—蛋;2011年,简答题,mRNA、tRNA、rRNA的作用;2011年,论述题,原核甲酰化及意义;2011年,选择题,延长过程由GTP供能;2011年,只有一种密码子的氨基酸;2013年,选择题,终止密码子)

(二)多肽链的合成体系

(三)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

(2012年,选择题,起始氨酰tRNA)

(四)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

(2013年,论述题,70s与80s起始复合物的合成差异)

(五)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附:2014年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试题解析

动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I5分.

1.骨骼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发生去极化的离子基础是

A.K+内流

B.Ca2+内流

C.Cl-内流

D.Na+内流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考察骨骼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钙离子内流的重要性。

2.下列物质中,能加速新鲜血液凝固的是

A.柠檬酸钠溶液

B.液体石蜡

C.肺组织浸出液

D.肝素溶液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考察血液凝固和抑制的相关物质。

3.正常情况下,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肌是功能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

C.心肌有自动节律性

D.心肌有效不应期长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察心肌细胞的功能效应。

4.心室等容舒张过程中各部位压力相比较,正确的是

A.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B. 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C. 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D. 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考察血压的流动方向。

5.下列心肌细胞中,兴奋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A.心房肌细胞

B.房室交界区细胞

C.哺肯野细胞

D.心室肌细胞

【参考答案】 B

【考查知识点】考察兴奋在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

6.缺氧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强,该反射的感受器是:

A.肺牵张感受器

B.呼吸肌本体感受器

C.外周化学感受器

D.中枢化学感受器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考察呼吸运动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感受器。

7.下列条件中,均可使氧离曲线发生右移的是

A.pH升高、CO2分压升高、温度升高

B. pH降低、CO2分压升高、温度升高

C. pH升高、CO2分压降低、温度降低

D.pH降低、CO2分压降低、温度降低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考察氧离曲线左右移动的因素。

8.对食物中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察影响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

9.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A.腱反射

B.肌紧张

C.屈肌反射

D.对侧伸肌反射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察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受牵拉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肌肉被拉长,它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10. 寒冷环境中能促使恒温的物产热,并具有起放慢、作用持续时间长特点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考察寒冷环境:人体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所以散热减少;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骨骼肌战栗所以产热量增加。肾上腺激素的功能。

11. 下列激素中,可直接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的是

A.肾素

B.醛固酮

C.心房钠尿肽

D.抗利尿激素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察抗利尿激素的功能。

12. 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分解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酯酶

B.胆碱乙酰化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乙酰胆碱酯酶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察乙酰胆碱酯酶的存在部位和功能。

13. 下列激素中,当其在血液中出现峰值时可作为哺乳动物排卵标志的是

A.黄体生成素

B.卵泡刺激素

C.催乳素

D.生长激素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考察黄体生成素的功能。

14. 哺乳的物体内分泌降钙素的细胞是

A.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B.甲状腺腺泡细胞

C.甲状旁腺主细胞

D.甲状旁腺嗜酸细胞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考察降钙素的生成部位。

15. 根据雌激素合成的双重细胞学说,对雌激素合成起关键调节作用的两种激素是

A.卵泡刺激素和生长激素

B.黄体生成素和催乳素

C.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D.黄体生成素和催产素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考察雌性激素合成调节的关键激素。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 什么是血压?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考查知识点】考察血压的定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7. 简述机体将细胞内代谢产生的CO2排到体外的过程

【参考答案】由细胞内产生二氧化碳,进入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经血液运输到肺;再经由肺呼吸排出体外。

【考查知识点】考察人体细胞产生的CO2排除体外的整个大致过程。

18. 简述原尿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参考答案】原尿由流经肾单位和集合管的血浆形成。分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肾小球的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浆成分向肾小囊腔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囊腔的原尿,在肾单位两端液压差作用下,经肾小管流向集合管,称小管液。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能选择性重吸收小管液的水分和各种物质,其中水分99%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Na+、Cl-、尿素大部分被重吸收,而肌酐则完全不被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分泌是指管壁上皮细胞将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如H+、NH+3、K+等转运到管腔中的过程。排泄是指将血中已有的物质如肌酐、NH3摄入体内的药物等,经管壁上皮细胞转运至管腔中的过程。分泌和排泄都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进行,分泌物和排泄物都进入小管液中,通常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统称分泌,以免与总的排泄概念混淆。

【考查知识点】考察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原尿的滤过、重吸收、分泌以及排泄的功能。

三、实验题:19小题.10分。

19. 适量的乙酰胆碱处理可使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加强,阿托品可阻断乙酰胆碱的这种作用,设计实验证明阿托品的这种作用,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

【参考答案】乙酰胆碱为胆碱能神经递质,可明显兴奋兔肠平滑肌的M受体,使其收缩幅度、张力蠕动增加。

实验设计:

1、取家兔一只,以木槌击其枕骨部处死,立即打开腹腔,找到回盲部,剪取回肠,置盛有冷台氏液的培养皿中,沿肠壁分离并剪去

【考查知识点】考察自主神经系统的对动物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关系。

21.简述淀粉在小肠内消化为葡萄糖及其被吸收的基本过程,并分析随着葡萄糖吸收的增加,血糖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原因。(13分)

【参考答案】淀粉的消化是从空腔开始的,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麦芽糖。最终在肠液和消化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血糖浓度的恒定依赖于糖原合成、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三个过程的协调平衡,由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主要通过肝脏来实现。

【考查知识点】淀粉的消化吸收

生物化学

五、单项选择题:22~36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 下列科学家中,对揭示蛋白质螺旋结构做出显著贡献的是

A.D.E.Atkinson

B.J.B.Sumner

C.H.A.Krobs

D.L.C.Pauking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发现。

23. 在下列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残基中,能够被酸化的是

A.缬氨酸残基

B.丝氨酸残基

C.丙氨酸残基

D.亮氨酸残基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

24.在一个米氏酶催化的单底物反应中,当[S]远小于km时,该反应的特点之一是

A.反应速度最大

B.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C.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一半

D.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反比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酶促反应动力学

25.下列辅助因子中,既能转移酰基,又能转移氢的是

A.NAD+

B.NADP+

C.硫辛酸

D.四氢叶酸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维生素与辅酶

26.下列维生素中,属于酰基载体蛋白组成成分的是

A.核黄素

B.叶酸

C. 泛酸

D.钴胺素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维生素与辅酶

27.tRNA结构中,携带氨基酸的部位是

A.DHU环

B.3’末端CCA-OH

C.TΨC环

D.反密码环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tRNA结构

28.下列酶中,能催化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的是

A.丙酮酸激酶

B.果糖磷酸激酶

C.葡萄糖磷酸醋酶

D.己糖激酶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糖酵解

29.将乙酰CoA从线粒体转运至胞浆的途径是

A三羧酸循环B磷酸甘油穿梭C苹果酸穿梭D柠檬酸穿梭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柠檬酸穿梭

30.下列反应过程中,发生氧化脱羧的是

A.乳酸→丙酮酸

B. 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C. 丙酮酸→草酰乙酸

D.苹果酸→草酰乙酸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三羧酸循环

31.下列三羧酸循环的酶中,以草酰乙酸为底物的是

A.柠檬酸合酶

B. 琥珀酸脱氢酶

C. 异柠檬酸脱氢酶

D.顺乌头酸酶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三羧酸循环

32.软脂酸β-氧化分解途径中,丁酰辅酶A脱氢酶存在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外膜上

B. 线粒体的内膜上

C. 胞浆中

D.线粒体的基质中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软脂酸代谢

33.下列化合物中,直接参与丁酰ACP合成己酰ACP过程的是

A.草酰乙酸

B. 苹果酸

C. 琥珀酰CoA

D.丙二酸单酰CoA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

34.鸟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

A.尿素

B. 尿囊素

C. 尿酸

D.尿囊酸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嘌呤代谢

35.在逆转录过程中,逆转录酶首先是以

A.DNA为模板合成RNA

B. DNA为模板合成DNA

C.RNA为模板合成DNA

D.RNA为模板合成RNA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逆转录

36.真核细胞中催化线粒体DNA复制的酶是

A.DNA聚合酶α

B. DNA聚合酶β

C. DNA聚合酶γ

D. DNA聚合酶δ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线粒体DNA复制

六、简答题:37~39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7.简述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

【参考答案】这种抑制作用使得Vmax,Km都变小,但Vmax/Km比值不变。抑制剂不能与游离酶相结合,而只能与络合物ES相结合生成ESI络合

【考查知识点】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剂的特点

38.简述大肠杆菌DNA半保留复制时后随链合成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后随链的引发过程由引发体来完成。引发体由6种蛋白质构成,预引体或引体前体把这6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并和引发酶或引物过程酶进一步组装形成引发体。引发体似火车头一样在后随链分叉的方向前进,并在模板上断断续续的引发生成滞后链的引物RNA短链,再由DNA聚合酶III 作用合成DNA,直至遇到下一个引物或冈崎片段为止。

【考查知识点】DNA半保留复制后随链合成

39.写出乙酰CoA 羧化酶组成成分的名称及该酶催化的总反应式。

【参考答案】这种酵素可分为3个不同区域,分别是生物素载体蛋白、生物素羧化酶以及转羧酶

【考查知识点】乙酰辅酶a羧化酶

七、实验题:40小题,10分。

40.请简要说明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当用该法测定某一蛋白溶液的浓度时,发现因所用标准蛋白质种类不同,测定结果存在差异,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此法的显色原理与双缩脲方法是相同的,只是加入了第二种试剂,即Folin—酚试剂,以增加显色量,从而提高了检测蛋白质的灵敏度。这两种显色反应产生深蓝色的原因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生成复合物。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盐—磷钨酸盐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钼兰和钨兰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

Folin 试剂显色反应由酪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引起,因此样品中若含有酚类、柠檬酸和巯基化合物均有干扰作用。此外,不同蛋白质因酪氨酸、色氨酸含量不同而使显色强度稍有不同

【考查知识点】Folin—酚试剂测蛋白质含量

八、分析论述题:41~4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1.研究表明,当细胞中软磷脂酸从头合成加快是,葡萄糖分解也加快。请分析葡萄糖分解加快的原因。

【参考答案】脂肪酸主要从乙酰CoA合成,凡是代谢中产生乙酰CoA的物质,都是合成脂肪酸的原料,机体多种组织均可合成脂肪酸,肝是主要场所,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线粒体外胞液中。但乙酰CoA不易透过线粒体膜,所以需要穿梭系统将乙酰CoA转运至胞液中,主要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来完成。

脂酸的合成还需ATP、NADPH等,所需氢全部NADPH提供,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通路。

【考查知识点】脂肪酸从头合成与糖类代谢

42.试分析真核生物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与糖酵解中底物水平磷酸化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被氧化物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被氧化过程中,形成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通过酶作用可使ADP生成ATP。直接生成ATP。糖酵解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甘油酸-1,3-二磷酸和ADP 在甘油酸磷酸激酶和镁离子的作用下ATP和甘油酸-3-磷酸和ATP。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当电子从NADH或FADH2经过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成ATP。基本上看到有NADH,NADPH或FADH2,FMNH2,就是电子传递体系的磷酸化。这个例子很多:三羧酸循环中异柠檬酸氧化脱羧形成阿发酮戊二酸。

【考查知识点】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

高级动物生理学复习提纲(2017)

高级动物生理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3、脑肠肽:指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内双重分布的多肽,例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等多肽。 4、胸内压:又称胸膜内压或胸膜腔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 5、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各种腔室液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直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 6、脊休克:脊髓突然横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7、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传递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激素对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激素既不增加能量,也不增添成分,仅起“信使”作用。 8、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现通气的动力。 9、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闰盘。 10、胃肠激素:胃肠道具有大量多种类型的内分泌细胞,它们散在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之间,分泌的多种激素和激素类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11、胸膜腔:是由胸膜壁层与胸膜脏层所围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其间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浆液,无气体存在。 12、去极化:静息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13、横桥周期:肌丝滑行的机制是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扭动、解离、复位、再结合的反复进行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横桥周期。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简答题,选择

简答题(5分×3=15分) 1、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2、肺牵张反射 3、肾脏在内环境相对恒定中的作用 4、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5、消化道平滑肌除有肌肉组织的共性外,又有哪些特点? 6、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7、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8、小肠运动及其生理意义。 9、肾血流量的调节 10、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11、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及其途径 12、胆汁的分泌与作用 13、血液对O2的运输 14、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及其机理 15、肝脏的功能 16、血液对O2的运输 17、各呼吸中枢及其相互关系 18、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9、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20、红细胞在气体运输中的作用 21、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22、全身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 23、垂体各部分生理作用 24、胎盘及其主要功能 25、血浆的理化特性与生理作用 26、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 27、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28、血液凝固及其主要步骤 29、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30、排泄及其途径 31、气体交换及其影响因素 32、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33、哪些激素与生长有关?各起何作用? 34、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生理意义 35、消化管的结构特点 36、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 选择题(1分×15=15分) 1.哺乳动物心脏迷走神经的作用是 A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B减慢心率,减慢传导,缩短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C减慢心率,加速传导,缩短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D增加心率,加速传导,缩短不应期,增强收缩力 E增加心率,加速传导,延长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2.构成肺通气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是 A肺泡表面张力 B粘滞阻力 C气道阻力 D惯性阻力 E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3.血液的氧含量主要决定于 A 氧分压 B CO2分压 C pH值 D 血红蛋白 E 2,3-DPG蛋白含量 4.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胆盐 B胆固醇 C胆色素 D脂肪酸 E水和无机盐 5.食物的热价是指 A一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B食物消耗一升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C食物在氧中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D一克食物消耗一升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E一克食物在一升氧中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6.肾脏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释放肾素 B分泌醛固酮 C释放抗利尿激素 D排泄钠、氯离子 E浓缩与稀释尿液 7.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痛刺激 E寒冷刺激 8.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B Ca2+由膜外进入突角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相结合D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增高 E后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生理学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报考动物学类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XX大学动物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生理的一般原理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细胞电信号传递的功能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过程、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第四章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与味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与血液循环 血液的生理机能与组成特性、体液免疫系统、心脏的生理活动、血管的生理活动、血液循环的调节 第六章呼吸生理

呼吸道的结构与呼吸运动、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调节、肺的非呼吸功能第七章消化系统 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消化吸收的调节、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与调节、摄食的调节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体温调节 第九章排泄系统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的生成过程、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渗透调节的其他器官、排尿活动的调节 第十章内分泌调节 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下丘脑的内分泌调节机能、脑垂体的生理机能、甲状腺的功能、肾上腺的功能、其他内分泌腺与激素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受精、妊娠与生殖控制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从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角度认识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的生命活动规律及机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医学和应用动物学领域的一般生产实践问题。 四、试卷结构 (一) 基本概念:占总分 20%

动物学下学期总结大题

1.鱼类上下颌出现的意义 上下颌的出现带来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 a.变被动取食为主动取食,增加获得食物的机会 b.上下颌着生齿,可充分研磨食物,扩大捕食范围 c.利于进攻和防御 d.利于营巢,钻洞,求偶,育雏等活动 e.带动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发展 2.羊膜卵出现的意义 使胚胎的发育脱离水环境,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 a.羊膜卵外包有硬壳,可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病原体 的侵入 b.卵壳具有通透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 c.卵内储存有丰富的卵黄,保证胚胎发育得到充足的营养 d.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够在液体环境中发育,避免机械损伤防止干燥 e.尿囊的形成可以排出胚胎发育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3.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点 a.体型:成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减少飞翔阻力 b.皮肤:薄,松。表皮衍生为羽毛,飞羽和尾羽辅助飞翔 c.骨骼:轻而坚固,愈合程度高,骨骼内具有充气的腔隙;头骨,脊柱,骨盘,肢骨 的骨块有愈合的现象;肢骨和带骨有较大的变形,具龙骨突,愈合荐椎,幵放式骨盘

d.肌肉:胸肌发达,后肢演化出适于栖树的肌肉(贯趾屈肌,腓骨中肌,栖肌)

e.消化:无齿,直肠短,无膀胱;不贮存粪便和尿液,减轻体重 f .呼吸:双重呼吸,具发达的气囊和肺气管 g.循环:完全双循环,提咼了运输氧的能力;心脏大,心跳快,血压咼,血流 快,代谢旺盛 h.排泄:排泄物为尿酸,无膀胱 i .生殖:非生殖季节,生殖系统萎缩;雌性右侧卵巢退化,利于减轻体重 j .神经:中脑视叶发达,小脑发达 k.感觉:视觉发达,具有大眼和前后巩膜角膜肌,具双重调节 4.鱼类与水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a.体型:身体大多呈纺锤型,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无颈 b.皮肤:体表被有鳞片和大量粘液腺 c.骨骼:具有鳍,上下颌 d.呼吸:用鳃呼吸,各个器官也能辅助呼吸 e.循环:心脏1心房1心室,单循环 f .神经:大脑分区,脊髓分节,具有植物性神经系统 g.感官:具侧线系统,韦伯器连接内耳与鳔 h.其他:具有鱼鳔调节身体密度 5.鸟类与爬行类相比的进步特征 a.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b.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可通过主动迁徙适应多变的环境 c.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种复杂行为,可以更好的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095023B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类别:专业扩展选修课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周学时:3 课程总学分:0.5 开设实验项目数:5 适用专业:生物检测 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开课系部:生命科学系和生化实验中心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一)实验目的 《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是本科专业拓展课程《动物生理学》的实验部分,是本科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实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生理现象或效应,可加深对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直观理解,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培养学生扎实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与意识,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三)实验要求 主要以活体动物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材料为研究对象,采取急性离体和在体实验的实验方法,主要利用急性分离、离体灌流等实验技术设计动物生理学的实验内容,用以验证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大部分实验是以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操作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动手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计算机对实验结果的处理、统计以

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使学生初步掌握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方 法。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要求和所用设备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四种基本组织 一、目的要求 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观察并了解结缔组织的共同特征,并联系机能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比较观察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肌纤维的结构特点;观察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尼氏体的形态与分布;观察有髓神经纤维的的形态结构;识别并比较观察各种血细胞与血小板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 四种基本组织切片;各种血涂片; 三、观察内容 1.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的切片 2.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切片 3. 变移上皮切片 4. 复层扁平上皮切片 5.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的切片

动物生理复习要点及大纲知识点

绪论 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反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反射弧(reflex arc)的组成及其各自的作用 a感受器:接受刺激的结构,并将这种变化转变成一定的神经信号; b效应器:产生反应的结构; c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内; d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将感受器和效应器与神经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 C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体液调节:A.定义:指体液因素通过局部扩散或借助淋巴和血液循环抵达特定器官组织,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 B.特点: 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根据机体结构的层次性分为三个水平: A.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 研究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以及机体在整体状态下的整合机制。(捕食行为、逃离行为) B.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包括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特征、内在机制、影响和控制它们的因素,以及它们对整体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研究细胞及其所含物质分子的活动规律。又称为细胞生理学。 3、急性实验:是以失去知觉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分成 A 在体实验与离体实验:在体实验:麻醉在状态下,对动物施行手术,暴露所要观察或实验的器官。例如胸内负压的测定、大脑皮层运动机能的定位。 离体实验:从动物体内取出某一器官、组织或分离出某种细胞,置于适宜的人工环境中使其在短时间内保持生理功能。观察它们的功能活动及其影响因素。例如蛙心离体灌流、小肠离体运动描记。 以上这两种实验方法都要求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实验结果,称为急性实验。 B 特点: 优点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结果易于分析。 缺点实验往往是在离体或麻醉状态下进行,使实验结果不一定能代表它们在体内的活动情况。 慢性实验: A、定义: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施行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的器官,然后在尽可能正常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的功能变化。由于这种动物可以较长时间用于实验,故称之为慢性实验。例如假饲实验 B、特点: 优点:因研究对象处于接近正常的状态下,所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骨骼肌生理姓名:王超杰 合作者: 唐用 组别:第一组 日期:5月8日 室温:24.5℃

【实验目的】: 确定肌肉收缩的 A、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B、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C、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双毁髓法处死蟾蜍,剥离神经干保留腓肠肌和膝关节。结扎,保持湿润。将标本放入标 本盒内,连接张力换能器。在试验过程中注意标本休息,连接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2、选择菜单栏刺激强度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更改相应数据,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 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1)连接通道一,检查神经的活性,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记录,可适当调零,开始刺激 3)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4)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和其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记录下收 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3、测量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1)展开上一实验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测量三个时期 2)复至少三次 3)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4、测量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 和4,保留通道1 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肌 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 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 (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 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 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 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 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的刺激)和刺激 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逐渐减小刺激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开始 减小,进入相对不应期 2)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3)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 与收缩的关系,测量并记录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见附图一:Physiology Lab #4 Skeletal Muscle Physiology 实验A: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大熊猫壹号书店帮大家整理的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1 记得陆游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野外实习正是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动物生态学野外实习,不仅验证了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让我们更加了解昆虫和鸟类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通过动物生态学的实习,我认识了清西陵的特有鸟类和普遍鸟类,了解到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因此培养了对鸟类的观察兴趣和提高了对鸟类的保护认识。也认识了昆虫共有的目和各目的代表动物,从而初步了解了各目的特征和各自的区别。但由于观察的时间太短,对少数的鸟类特征并未弄清楚。 环境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相应的环境,动物的活动同样影响着环境,因此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紧密相连,在本次野外实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算是顺利,在整个动物生态学的实习中,我学习到如何采集动物标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的联系,如何结合实际去加深理论的认识。并且体验了集体分工合作好处,还有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我对动物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2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期4天半的动物学实习就这么结束了,总结这4天半的生活,是冒险,是收获。 在实习之前就听过师兄师姐们跟我们分享过他们之前动物学实习的一些趣事和感受,所以一直对动物学实习充满期待,同时也有点惶恐,因为自己对于毛毛虫、蜥蜴、蛇等动物都很害怕。 实习前晚,小组开了个短暂的会议,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而我也自荐成为了副组长,这样子自己也会多了份责任,责任二字让我在面临恐惧时不会轻易退缩。我们组是个特别的小组,因为我们组没有男生,全部都是女生,我说我们组是“女子十一钗”小组,十一个看似柔弱的女生就此开始了充满冒险和未知的动物学实习之旅。 实习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的帽峰山,老师交代好一些该注意的事后,我们就开始拿着工具去捕动物了,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动物,很害怕没什么收获,所以在树上的一些小蚂蚁和毛

2014年河北工程大学824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4年河北工程大学824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090500畜牧学 一、考试性质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是河北工程大学为招收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而设置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程考试科目,属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并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 1、动物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能量代谢和体温、泌尿、神经系统、内分泌等部分。 2、动物生物化学:生命的化学特征、蛋白质、核酸、酶、糖类代谢、生物氧化、脂类代谢、含氮小分子的代谢、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的调控。 三、评价目标 1.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内在机制。 2.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3.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弄清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4.能够掌握动物体内物质代谢,能量转变的过程和基本规律,生理机能与外界条件的关系,了解生命活动的化学基础,增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通过实验掌握一些常规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动物生理学为75 分;动物生物化学75分)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动物生理学 50%,生物化学 50%。 4.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 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动物生理学为15 小题;动物生物化学为15 小题) 简答题 6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8 分(动物生理学为3小题;动物生物化学为3小题) 实验题 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动物生理学为1 小题;动物生物化学为1 小题) 分析论述题 4 小题,每小题13 分,共52 分(动物生理学为2小题;动物生物化学为2小题) 五、考试内容要点 动物生理学部分 1.动物生理学概述 (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连续使用单独的条件刺激而不采用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那么条件刺激会逐渐减弱,直至完全不出现的现象叫条件反射的消退 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活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 血管紧张素的主要作用——升高血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研究健康人及动物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对某些特定的组织起作用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局部组织或细胞不依赖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自身对刺激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液态镶嵌模型: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支架,其中镶嵌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指一些小的脂溶性物质依靠分子运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的方式。 易化扩散:某些物质能够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 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下,通过消耗ATP,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 受体:指细胞拥有的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大分子。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PCD) 细胞保护:细胞对于各种有害因素的适应能力,称为细胞保护。 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组织、细胞的兴奋,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生物电现象:一个活的细胞无论是它处于安静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是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其中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霍奇金学派的离子学说:生物电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对化学离子的严格选择性的通透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极化:—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 去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的过程。 复极化:—膜电位去极化后逐步恢复极化状态的过程。 超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高于静息电位的状态。 超射:膜由原来的-70mv去极化到0 mv,进而变化到20~40mv,去极化超过0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终板电位: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终末时,在极短时间内,差不多同时有200-300个囊泡同时破裂,其中的Ach被释放,经过突触间隙扩散至终膜,结果导致终膜出现远较微终板电位大得多的去极化,这种去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 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有效刺激时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 兴奋—收缩耦联:把从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肌膜发生兴奋,与肌原纤维中的肌丝活动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基本电节律:有节律地反复进行的去极化和复极化活动叫基本电节律。

《普通动物学》总结

普通动物学总结 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一般构造和生理 一、对称 动物身体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形状也表示出动物的进化过程和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体制:即动物体的基本形式;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①不对称:体不能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对称部分——变形虫; ②球形对称: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对称面——放射虫、太阳虫、团藻; ③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表壳虫、钟虫、海绵动物、腔肠动物; ④两辐射对称: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珊瑚纲(海葵)、栉水母; ⑤两侧对称:扁形动物及以上的动物都是属于两侧对称的(扁形、环节、软体、棘皮动物等)。 二、胚层 单细胞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最多如团藻一样只有1层细胞。 多细胞动物:两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逆转动物)、腔肠动物。 三胚层动物:扁形动物及以上 三、体腔 体腔是指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腔。扁形动物以下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腔。原腔动物有原体腔(囊胚腔);自环节动物及以上,都有真体腔。真体腔的产生对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大意义,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些高等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的蛭纲、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真体腔退化,形成围心腔、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内腔和生殖管。 节肢动物形成了血腔,即发达的血窦;棘皮动物体腔甚发达,一部分体腔还形成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半索动物有发达的分三部的体腔囊。 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内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 扁形动物:无体腔; 线形动物:具原体腔; 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 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 四、体节和身体分部 身体分节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多,异律分节少;而节肢动物却是异律分节多,同律分节少。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 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它的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半索动物的体腔前后分3部分,也可以说是3个体节。 棘皮动物的成体看不出分节的现象,但从它们胚胎发育中的3对体腔囊看来,可能是由3体节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五、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的质膜很薄(变形虫);有的有加厚的角质膜(眼虫);有的具纤维质的胞壁(植鞭目);有的具角质的外壳(表壳虫);有的还具有石灰质的壳(有孔虫);此外还具有硅质骨针的几丁质中心囊的(放射虫)。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教学 一、教学目标 在了解人体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掌握人体及哺乳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则。理解机体的工作原理,即生命活动的过程,特别是机体适应于内外环境变化的调控过程,涉及从分子到整体的多水平研究的整合。充分认识到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以及生命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并通过对人体功能的了解,科学和自觉地维护自身健康。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主要内容: 1.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2. 内环境及稳态。 3. 生命活动的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反馈系统:负反馈,正反馈。 教学要求: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体内控制系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稳态和负反馈的概念。 重点、难点: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负反馈和正反馈系统。 第二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3学时 主要内容: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离子通道和载体。 3.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钠钾泵等离子泵),继发主动转运。 4.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物质跨膜转运各种方式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和重要作用。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细胞膜的电生理学 3学时 主要内容: 1.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Na+平衡电位,不应期,不衰减传导。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和维持以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重点和难点: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第四章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 6学时 主要内容: 1.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终板电位,量子释放(微终板电位)。

2.神经元突触:突触的分类和结构,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活动的调节(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中枢递质。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区分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理解突触抑制的作用方式。了解中枢递质种类。 重点: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 难点:突触抑制。 第五章骨骼肌生理——肌肉细胞生理学 3学时 主要内容: 1.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学说,横桥周期。 3.骨胳肌收缩的机械特性:单收缩和强直收缩,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和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理解和掌握骨骼肌收缩原理。重点: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难点:横桥周期,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第六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6学时 主要内容: 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器官反射,脊休克。 2.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控制:去大脑僵直。 3.脑的高级功能:脑电图,学习和记忆。 教学要求:了解脑的高级功能。掌握脊髓及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重点:牵张反射。 难点:去大脑僵直。 第七章感觉器官 4学时 主要内容: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和感受器电位,适应。 2. 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成像系统和调节,视网膜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3. 听觉器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基底膜的频率分析,毛细胞的换能,微音器电位。 教学要求: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感受器的功能和换能机制。 重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杆和视锥系统的特点,暗适应,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分析。难点:视色素的感光机制,听毛细胞的感音机制。 第八章血液 2学时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测树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按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为了让考生比较详细地了解掌握有关考试的内容及信息、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测树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 二、考核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1.基本测树因子与测定工具 2.树干形状与一般求积式 3.伐倒木的近似求积式与区分求积式 4.形数与形率 5.单株立木材积的测定 6.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 掌握树干形状的基本理论,伐倒木区分求积式,形数与形率,理解立木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枝条、树皮及薪材的测定。 第二章林分调查 1.林分调查因子 2.标准地调查 熟练掌握地位级、地位指数、平均直径、平均高、郁闭度、疏密度等调查因子,及标准地调查方法,理解出材级、树种组成、权属等基本概念。 第三章林分结构 1.林分直径结构

2.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3.林分树高结构 4.形数、形率及材积结构 重点掌握林分直径结构规律及其拟合法,理解林分树高结构规律,了解形数、形率及材积结构。 第四章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 1.立地质量及其评价方法 2.地位指数表和地位级表的编制 3.林分密度和林分生长 4.单木竞争指标 5.林分密度控制 掌握立地质量及其评价方法、地位级表与地位指数表的编制方法,理解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了解单木竞争指标的概念。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1.标准木法 2.材积表法 3.3P样木法 4.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 5.目测法 本章是比较重要的考核内容,要重点掌握。特别是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测算林分蓄积量。理解目测法的依据,掌握目测的基本技能。 第六章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总结

各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组织和器官水平 (3)系统水平 (4)整体水平 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1)神经调节 ①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②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 ①机制: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方式是激素. ②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①机制: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①主动运输: A.原发性主动转运: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 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②被动运输 A.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 B.经通道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3)胞吞和胞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细胞间通讯和信号传导的类型: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cAMP-PKA途径 ②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 (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 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 主要特征: 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 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 3、消化:通过食物泡 4、呼吸、代:体表 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 6、适应性:包囊 (一)鞭毛纲 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 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 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 4、纵二分裂 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 (二)肉足纲 1、外质与质 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 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 4、二分裂 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 6、痢疾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 (三)孢子纲 1、间日疟原虫 (四)纤毛纲(草履虫) 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 2、大小两核 3、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 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 二、海绵动物门 主要特征: 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 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3、侧生动物 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

5、水沟系 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 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 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 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 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 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 三、腔肠动物门 主要特征: 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2、浮浪幼虫 3、辐射对称 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胚层、中胶层、外胚层 5、皮肌细胞 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 7、消化循环腔 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 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 (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 1、结构简单 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 (1)水螅型 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 水螅体/生殖体 (2)水母型 (二)钵水母纲 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 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 4、生殖腺来源于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三)珊瑚纲 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 2、螅体构造复杂 5、生殖腺来源于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动物普通病教学大纲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普通病》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部分 一、课程代码:110331121 二、课程类别:专业课 三、课程性质: 《动物普通病》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四、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畜牧业及其疾病防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动物普通病诊治的理论、观点,系统掌握动物普通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技术,具备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进行诊治的实际技能,从而胜任畜牧兽医工作。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学生应掌握临床常用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常见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动物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常见手术的施行方法和动物常见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临床表现,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的能力,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外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学时分配参考表:

七、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通过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考核和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核。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中技能考核占20% ,课堂提问、出勤、作业和平时测验占20% 。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以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以及养殖学、营养饲料等先行课程为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中兽医等课程的衔接与协调。 九、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李国江.动物普通病.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参考资料: 1、郭定宗.兽医内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倪有煌,李毓义.家畜内科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威廉.雷布汉.奶牛疾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主体部分 理论教学: 第一章治疗技术 一、学习目的 了解动物的输液及特殊疗法。掌握几种常用的治疗技术,如投药法、注射法、穿刺法、冲洗法、物理疗法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投药法 (一)灌角及药瓶投药法:包括应用范围、用具、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片剂、丸剂、舔剂投药法:包括应用、用具和方法。 (三)胃管投药法:包括应用用具、方法、胃管插入食道的判断、注意事项及药物误投入肺的表现与抢救措施。 (四)饲料饮水及气雾给药法:包括拌料给药、饮水及气雾给药。 第二节注射法 (一)皮下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肌肉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静脉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腹腔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瓣胃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皱胃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乳房注入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穿刺法 (一)瘤胃穿刺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马骡盲肠穿刺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腹腔穿刺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