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224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

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习过程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强调字音),梳理结构简单赏析(板书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三是巩固词句、通假字、文言实词。

7、课堂小结:

《陈情表》这篇文章,它的动人之处也就在于李密将孝道表达地情真意切。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还作了“生当陨首,死当给草”的保证,晋武帝终于被李密的苦情、亲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动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8、作业布置:

巩固本文所学内容。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说板书设计

晋武帝(司马炎)

陈情表↑

李密

一、“陈侍汤药,未曾废离”难离之情

二、“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为难之情

三、“更相为命,不敢废远”相依之情

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忠爱之情

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

板就是行文思路。

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教学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谢谢大家!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10日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背景介绍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体知识 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四、题解 陈——陈述、禀报 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隐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 常德外国语学校晏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体会作者在叙述中的蕴涵的真切情感;体会作者理性地表达诉求的艺术 2 . 点拨法。点拨字、词、句,通过抓住文本中关键语句,使学生领会“情”“理”结合的手法; 3.讨论法。通过关键问题的提挈,廓清思维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会感恩,懂得用爱来报答长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解读作者之“情”,体会本文成功的原因。 (二)难点:理解本文多角度切入、层层深入的陈述方式,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这篇文章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一篇奏章。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又不忍弃之不顾。李密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层层推进,悉心说服武帝。本文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典型范例,学好了本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忠”“孝”含义的认识,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经过前四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体读懂文章内容;基本学会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所以在第一、二课时里,我们完成了关于文意的理解和需要重点关注的文言现象学习,本课重点是赏析文本的丰富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李密面对天子的指责,面对城头频繁变幻大王旗帜的局势,居然成功的说服了靠野蛮杀戮起家的晋武帝,原因何在?《古文观止》是这样描述《陈情表》的。(展示)历叙情事 , 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 , 嘉其诚款 , 赐奴婢二人 , 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 , 自尔悲恻动人。——《古文观止》如果我们从中找到他打动人心的两个关键字,你觉得是什么?(真,诚)他的真

《出师表》获奖说课稿.docx

《出师表》说课稿 山西省绛县城关初中张小雷 说教材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 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表”原来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妙何在?“忠有《出师表》,孝有《陈情表》”一语道破。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为它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词恳切,感人至深。学习此文,可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点点结合分析,有条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说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奏表的特

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情理交织的写作方法。 3、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慎谏、情词恳切的写作特点,感受诸葛亮忠臣形象。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说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力求当堂成诵。 2.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交织的写作特点。本文“辞情恳切,深思周密, 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本文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 突破方法:教师借助“晓知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四/教学难点: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突破方法:回避直接发问和分析,借助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和良苦用心,是学生入情入境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教师可适当评价总结。 说教学、学法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

人教版语文高二-陈情表说课稿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全文。 2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 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性查,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 5、朗读指导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个环节也没有进行。 6、学习第一段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 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8、作业布置:这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精心校对版

《陈情表》优秀教案

《陈情表》教案 【设计说明】 《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表”之一,是一篇经典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体味感恩之情,是设计《陈情表》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教案,对学生、教师各自任务、作用的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积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等成语; 2、通过翻译课文,理顺思路,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及凄切婉转 的陈情技巧。 3、通过课外探究,资料补充,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音频朗读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看结果:李密是否打动了晋武帝呢? 【见课件】小结: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见课件】

知识链接 中国的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 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之间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 2019-01-0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 (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习过程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中“如泣如诉”板块的第一篇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李密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具体地讲,就是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从而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虽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学生自身又对中国历史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同时文言文中繁多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和运用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构思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下,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在对文章的品读、悟读上,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美文直击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孝亲。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陈情表》情辞恳切,婉转凄恻。“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三读法”诵读法、赏读法、悟读法重视了学生的赏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再现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以声激情,导入新课 以满文军《懂你》进入情境,用苏轼的“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导入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环节二:以读诉请,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是品读的基础,学生边自由诵读全文,边对照注释自行圈点加注。结合资料归纳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及重点实虚词,积累成语。 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老师背诵全文,将学生引进文本后,学生配乐朗诵,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出问题: 是谁陈情?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设计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设计 今天为大家带来陈情表公开课教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本教案将通过《陈情表》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于古人“至孝”行为的理解,唤醒他们对亲情的珍惜。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情节,检查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 2.通过阅读对祖孙之情的描写,具体体会“孝”这一中华美德。 3.引导学生赏析李密说情的艺术以及至真至诚的说情语言。 教学流程(3课时):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声激情 充满真情的课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引进我们设置的情境里,于是我在课前选择了满文军的一首《懂你》,把整个课堂引入深情的氛围,然后导入: 读《出师表》不泪下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泪下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泪下者,必不友。今天,让我们走进李密的陈情表,去体会一个孝子面对恩重如山的祖母和皇帝诏命时无奈的述说吧! 二、涵咏功夫兴味长,以读诉情 阅读能体味文本思想的多姿多彩,深化作品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语言形象是任何影视表演永远取代不

了的东西,所以,品读语言,感受形象是教学的必备环节。我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有层次梯度地三读了,即:第一读,读正确音;第二读,读准字词轻重;第三读,把握感情。所以,上课时,我让学生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朗读时,他们已经把李密的感情处理得十分到位了。 三、润物无声潜人心,细节析情(课堂实录片段) 在分析文本时,好的问题设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采用的创设情境法,不单停留在对课本的文字的解说上,更注重调动学生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构筑画面,我设置的问题如下:幻灯显示1:从第一段中,有几个数字,“六月、四岁、九岁”,这几个时期李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故?你能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李密的童年遭遇吗? 生:李密6个月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四岁母亲也嫁人了,九岁还不会走路,他的童年非常悲苦。 师引导:一般小孩子13个月就会走路了,为什么李密九岁还不会走路? 生:他营养不够,缺钙。 生:他没人带,也没人教他走路。 师引导: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哪里会看到类似的小孩? 生:步行街,那些衣服破烂、全身肮脏、到处讨饭的小孩。 师引导:对,李密的童年和他们很相似,我们可以推测他还会有哪些遭遇呢? 生:受人歧视,没钱读书,没有同伴,没有玩具,性格孤僻,自

新编【《陈情表》教学设计方案】 陈情表教学设计一等奖

【《陈情表》教学设计方案】陈情表教学设计一等奖 《陈情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

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 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拨句读。)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 (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所遇到的困难: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所陈之情: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两种感情:忠情、孝情。 五、四读课文。 品读鉴赏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要求:小组合作、逐段探究。)提问:李密是如何陈情的?(一)赏析第一段:(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朗读时凄苦、悲凉的语速、语调。)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对“险衅”“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身世凄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人丁衰微: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精品教案讲课讲稿

《陈情表》精品教案

《陈情表》教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钱国雷 2014年9月1日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背景介绍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

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体知识 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四、题解 陈——陈述、禀报 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隐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见《金榜》P30自主学习:字音辨识)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1段:凄苦,悲凉;第2段:感激,恳切; 第3段:真挚,诚恳;第4段:忠诚,恳切,期待。 六、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情,认识感恩。 2、理解作者层层深入的说理技巧。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地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何谓陈情? 陈——陈述、禀报 情——隐情、苦衷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那么,《陈情表》是谁在陈情?为何陈情?陈述的又是什么情呢? 三、为何陈情? 通过介绍背景,引出本文所陈之情:孝情、忠情、苦情(板书) 四、如何陈情? (一)诵读课文 1、师范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自由诵读。(思考本文的行文思路。) (二)文本解读 1、师生讨论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境遇 第二段:续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第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2、讲解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重点字词梳理 以:因为。夙:早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夺:改变。不行:不能走路。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古义,达到某种程度;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成立;理论意见有根有据,站得住。 鲜:本是“少”的意思,在这里指“没有”。 祚:福分。吊:安慰。 婴:被……缠着。蓐:通“褥”,垫子。 (3)分析第一段 ①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起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一段。 ②那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同学们看一看,李密遭遇的第一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这第一个不幸我们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一下,应该怎么说比较好? 明确:父母早失或失父失母或父死母嫁。 ③李密遭遇的第二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这个不幸,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怎么概括比较好? 明确:孤苦多病。 ④李密遭遇的第三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的第三个不幸可以概括为? 明确:内外无人。 ⑤李密的第四个不幸是什么?大家一起读出来。 明确: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这个不幸可以概括为? 明确:刘婴疾病。 ⑥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明确:相依为命。 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一起读出来,看看是哪些句子。 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呢?请大家预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我们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我们一起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8课《陈情表》教案

20课《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 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 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 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陈情表获奖说课稿(共7篇)

篇一:陈情表说课稿 以“孝”为本以“情”纬文 ——《陈情表》说课稿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谭辉 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说课的内容设计为:说教材、说学情、说重点、说教学目标与方法、说教学过程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陈情表》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是高中教材中的古文经典,晋代李密的名作,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李密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具体地讲,就是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从而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虽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学生自身又对中国历史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同时文言文中繁多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重点: 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下,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在对文章的品读、悟读上,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美文直击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孝亲。 四、说教学目标和教法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构思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陈情表》情辞恳切,婉转凄恻。“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三读法”诵读法、赏读法、悟读法重视了学生的赏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再现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以声激情,导入新课 以满文军《懂你》进入情境,用苏轼的“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导入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第二个环节:以读诉请,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是品读的基础,学生边自由诵读全文,边对照注释自行圈点加注。结合资料归

《陈情表》优秀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童占香年级高二科目语文授课时间2014年11月19日 课题《陈情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类型公开课 一、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春》,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二、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表”之一,是一篇经典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是设计《陈情表》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注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注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最后落实到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谈“孝”字,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及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教学难点: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法 六、教学媒体:PPT课件音频朗读 七、教学策略设计: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教案,对学生、教师各自任务、作用的明确规定。

陈情表优秀教案完整版

陈情表优秀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陈情表》教案 【设计说明】 《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表”之一,是一篇经典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体味感恩之情,是设计《陈情表》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教案,对学生、教师各自任务、作用的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积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等成语; 2、通过翻译课文,理顺思路,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 畅达及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通过课外探究,资料补充,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 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音频朗读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中国的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 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之间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作者:王新焕 单位:饶河县高级中学

《陈情表》说课稿 饶河县高级中学王新焕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陈情表》。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是必修五中唯一的文言文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抒情散文。在单元说明中提到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披情文,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感情,其实这就是单元的总体目标和单元学习方法。《陈情表》是作者向多疑的晋武帝陈述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为了唤取晋武帝的怜悯之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情与孝反复陈述自己的家庭不幸和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命优渥的感激涕临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这份情感最终感动了晋武帝。所以赏析《陈情表》重点在于骈散结合、韵律和谐的语言特色以及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表现手法。《陈情表》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我认为还承担对一些文言知识的归纳总结。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将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作者和“表”的文体知识。 2、积累文言文词语以及感悟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赏析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积累文中诸多实词和虚词,并进行分类归纳。 2、把握行文层次,感悟骈散结合的语言,学习以其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文章的翻译,第二课时主要对课文内容的赏析。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关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主体地位来展开,“先学后教”凸现了学生的学,也包涵了教师的导,它是我校教学改革推行的一种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方法引导下,自主学习,根据各自的学业水平产生不同疑问,之后在班上交流、释疑,难点在教师引导点拨下由学生自己解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质疑、释疑的思维训练中形成能力,对于课时的相关文学知识通过课件来提供。所以我采取“先学后教”,多媒体为辅助的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1、采用激趣导入和上课时内容回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课文情境。 2、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先前的方法指导,引导他们进行自我体验,培养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会作注释、会质疑开始。比如,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疑问,也可以根据研讨与练习来学习课文,还有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安排的,本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写这三个通用的大问题来质疑,或者就这个题目你会怎样来写作等,这些是对写法的学习。就文中的字词、语句谈理解,是对语言的学习。每篇文章结束后,谈自己的收获,是积累,期待学以致用形成能力,也是概括能力和“说”的训练。这是自主学习中的“教”。 3、在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也产生了疑难时,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引导、点拨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是“后教”。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思维能真正参与才有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是在尊重学生的初始体验下,由老师的点拨解决问题,从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