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2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doc

72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doc

72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doc
72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doc

第七章第二节长江三角洲地区

【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描述和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结合相关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对其发展

的影响。

3.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城市,尤其是上海作为核心城市的发

展。

4.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光和旅游资源,认识地方文化特色

对旅游业的影响。

学习过程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江海交汇之地

1 ?地理位置和范围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游地区,濒临___海_海,地处—交汇Z地。

%1长江三角洲包括___市、_______ 省南部、 __ 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

本区地势____ ,河网_____ ,湖泊星罗,盛产 _____ (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

要的—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濒临—和—,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靠一

—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地区;同吋这里又是我国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城市、经济特点:目前, ___________ 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

济发展水平____ 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______ 0

2.上海市:①特点: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_________ ,是我国 ________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____________ ;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 _______ 地区,而且对_______ 乃至全国都

有作用。

3.认預区籤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

_____ 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发达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作

“______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

A?地形因素B?海陆位置

6、下列区域城市密度最高的是(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7、我国经济实力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C.长江下游D.长江三角洲

1.文化特色: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_______ 、_____ ,浙江的 ______ 、 ____ 等;

'③传统的 ____ 文化、—文化、________ 文化和 ____ 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__________ 资源;②便捷的 _____ ;③较为完善的___________ O

【达标检测】

1、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

2、长江三角洲河道纵横,河网密布,区域内最大的湖的是()

A.青海湖

B.鄱阳湖

C.洞庭湖

D.太湖

3、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错误的是()

A.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

B.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水运,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C.长江流域河网密布,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业

D.长江夏季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不适宜发展耕作业

4、长江三角洲河道纵横,河网密布,区域内最大的湖的是()

A.青海湖

B.鄱阳湖

C.洞庭湖

D.太湖

5、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鱼米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中游地区

D.渤海地区

8、有人把长江比作一条“龙”,一条经济发展的“巨龙”,那么“龙头”是()

A.上海B?南京C.扬州D.苏州

9、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它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以下对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B.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C.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D.它的煤炭资源丰富

1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湖密布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说课(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说课(湘教版)《“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 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地城市群”、“水乡地文化特色与 旅游”等三部分组成.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来进行探讨. 一、课程标准依据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说教材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概况后, 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 热点地区.也是南方地区的区域代表. 1.本节第一个框题“江海交汇之地”.教材介绍了长江三角洲特殊的江海交汇位 置,并从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突出了长 江三角洲地区鱼米之乡的形成. 举例说明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由长 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 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的作用. 2.本节第二个框题“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主要是讲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最大 的城市群,其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人口的增多等方面,也体现 在交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交通、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 变. 3.本节第三个框题“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 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 力,旅游业发达. 三、说学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 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本章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

八年级地理下册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导学案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镇海中学陈志海 学习目标 1.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文化特色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 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学习难点 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自主学习 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著名的古都、,还 有、等历史文化名城。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3.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4.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和就是杰出代表。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貌也别具特色,江苏的、,浙江 的、等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周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具有典型的“”的水乡风情,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和 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合作探究 完成教材P55面活动题,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堂检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A 是 市,C 是 市,D 是 市。 2.湖泊E 是 ,河流F ,海洋B 是 。 3.铁路线CD 是 铁路线,AD 是 铁路线 4.上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 5.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最大城市 B.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 C.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 D.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杭州 南京 上海 2.太湖 长江 东海 3.京沪 沪杭 4.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5.C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 F E A B

2013年安徽省行政区划

2013年安徽省行政区划 别称皖。省会合肥(省政府驻合肥市庐阳区长江中路221号)。2013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28.5万人;常住人口6029.8万人,其中:城镇2885.9万人,乡村3143.9万人。辖16个地级市,43个市辖区、6个县级市、56个县(合计10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51个街道、927个镇、321个乡、9个民族乡(合计1508个乡级行政单位)。 合肥市(蜀山区)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庐阳区(亳州路街道)蜀山区(三里庵街道)包河区(骆岗街道) 长丰县(水湖镇)肥东县(店埠镇)肥西县(上派镇)庐江县(庐城镇) 巢湖市(卧牛山街道) 芜湖市(鸠江区)辖4个市辖区、4个县 镜湖区弋江区(利民路街道)鸠江区(官陡街道)三山区(三山街道) 芜湖县(湾沚镇)繁昌县(繁阳镇)南陵县(籍山镇)无为县(无城镇) 蚌埠市(蚌山区)辖4个市辖区、3个县 龙子湖区(解放街道)蚌山区(天桥街道)禹会区(朝阳街道)淮上区(小蚌埠镇) 怀远县(城关镇)五河县(城关镇)固镇县(城关镇) 淮南市(田家庵区)辖5个市辖区、1个县 大通区(大通街道)田家庵区(公园街道)谢家集区(平山街道)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 潘集区(田集街道) 凤台县(城关镇) 马鞍山市(雨山区)辖3个市辖区、3个县

花山区(霍里街道)雨山区(雨山街道)博望区(博望镇) 当涂县(姑孰镇)含山县(环峰镇)和县(历阳镇) 淮北市(相山区)辖3个市辖区、1个县 杜集区(高岳街道)相山区(相南街道)烈山区(杨庄街道) 濉溪县(濉溪镇) 铜陵市(铜官山区)辖3个市辖区、1个县 铜官山区(五松社区)狮子山区(立新社区)郊区(桥南街道) 铜陵县(五松镇) 安庆市(大观区)辖3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迎江区(宜城路街道)大观区(德宽路街道)宜秀区(大龙山镇) 桐城市(文昌街道) 怀宁县(高河镇)枞阳县(枞阳镇)潜山县(梅城镇)太湖县(晋熙镇) 宿松县(孚玉镇)望江县(华阳镇)岳西县(天堂镇) 黄山市(屯溪区)辖3个市辖区、4个县 屯溪区(昱东街道)黄山区(甘棠镇)徽州区(岩寺镇) 歙县(徽城镇)休宁县(海阳镇)黟县(碧阳镇)祁门县(祁山镇) 滁州市(琅琊区)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琅琊区(琅琊街道)南谯区(北门街道) 天长市(天长街道)明光市(明光街道) 来安县(新安镇)全椒县(襄河镇)定远县(定城镇)凤阳县(府城镇) 阜阳市(颍州区)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颍州区(清河街道)颍东区(河东街道)颍泉区(中市街道) 界首市(东城街道) 临泉县(城关镇)太和县(城关镇)阜南县(鹿城镇)颍上县(慎城镇) 宿州市(埇桥区)辖1个市辖区、4个县 埇桥区(埇桥街道)

八年级地理下册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自然环境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自然环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2、探究位置的优势。 3、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对农业的影响。 4、以长江为例,分析河流对一个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一)区位条件 1、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__________地区,濒临______海和_____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市、_______省南部和________省北部地区 3、优势: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自然环境 1、地形、气候: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

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参考答案 (一) 1、下游黄东 2、上海江苏浙江 3、内陆 (二) 1、鱼米之乡 2、(1)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水产品,有利于渔业的发展;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长江下游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业、航运业、种植业;上游河流落差大,可以发展水电业。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7.2《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总结+练习(无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7.2《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练习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区域城市密度最高的是()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长江下游 D.长江三角洲 2.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中游地区 D.渤海地区 3.有人把长江比作一条“龙”,一条经济发展的“巨龙”,那么“龙头”是() A.上海 B.南京 C.扬州 D.苏州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它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以下对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B.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初中地理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初中地理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 地理环境 一、选择题 读下面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1~4题。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路线⑤是京沪线B.湖泊⑥是杭州西湖 C.海洋⑦是东海D.苏州古典园林位于⑧省 3.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水陆交通便利B.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C.能源丰富D.经济基础雄厚 4.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处江海交汇处,水运发达 B.农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C.经济发展水平高,形成以苏州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D.有周庄、乌镇、杭州西湖等著名景点 二、解答题 5.读下图,试分析回答。

(l)图示区域北部地区主要以_______地形为主。 (2)该区域地处沿海.R河口以南海岸线比以北海岸线_________。 (3)该区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 (5)举例说明甲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6.读图“我国甲、乙两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大,请从地形及气候两方面加以表述,甲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______________。 (2)河流①和②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但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不同,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3)甲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为把该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运送到乙地区,而建成的能源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 (4)甲地区有一批技术人员计划乘火车经济南到上海参加业务培训,最简单的铁路线是___________。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题 内容 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海交汇之地学校石家庄市第23中学教师郭继红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册书属于中国区域地理部分,是在学完中国总论的基础上,对具体区域的综合认知。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南方地区的代表,是在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概况”之后,重点学习的一个热点区域。 本节内容体现了河流对一个地区发展的影响,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概括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特征,学会分析“鱼米之乡”的成因。 2.理解“江海交汇”的位置特点,学会简单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 能力,熟练掌握区域研究的方法。 4.在课堂活动中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点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正处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环境比较熟悉。 学生已经了解“长江”、“北方地区”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基本掌握区域认知的一般方法。地理综合能力不成熟,对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存在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地图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四人互动六环节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

情境导入 出示一组照片:公交站牌“棉五小区” 和“记忆中的棉纺厂” 提问:1.你知道“棉五小区”名称的由来吗? 2. 石家庄有哪些发展棉纺织工业的 有利条件? 提供两幅地图:“北方地区主要农产品分布” 、“华北平原上的冲积扇” 建立思路:石家庄位于滹沱河冲积扇上,这 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为棉花生产提供水 源。看来河流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是有重要影 响的。 导入:今天聚焦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看看这 里的河流又对该地区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选取生活情 境,导入新 课,激发学 生思考,产 生兴趣 自主学习提问: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展示课本相关地图,检查自学内容: 1.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2.归纳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湖) 3.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的条件。 相关知识点: 1.上海、苏南、浙北;位于长江下游 2.自然特征: 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河湖众多 3.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是我重要的稻米和 淡水鱼产区,因此被称为“鱼米之乡”。 课前按课本和学案预习 本部分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检测预习 效果 学生课前自 学为主,教 师适时提 示,为合作 探究环节积 累基础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导学案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

5、作为长江三角区域的核心,__________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_____________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他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6、_________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有“六朝古都”的美誉。___________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7、________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中心城市。 8、长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为龙头,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两翼,在交通、工业、商贸、旅游、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我参与我快乐)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讨论老师设计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补充,以便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的分析和整理。(有效时间15分钟)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P56) (1)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以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2)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置特点。 (3)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和河流特征

第三个环节:精讲点拨——(我听讲,我记忆)老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在展示中暴露出的问题精讲,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听讲,做好笔记。(有效时间10分钟)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并填入空白图框中。 知识点小结: 1、长沙三角洲的范围: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包括江苏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土地面积约5万千米2。 2、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长江三角洲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自然特征: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人文特征: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之称。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3、上海的核心地位: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4、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在交通运输、商贸流通、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智力支持和技术协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5、江苏南部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构成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其中南京是北翼的中心城市。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现为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的电子、汽车、化工基地,是江苏最大的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6、浙江北部的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台州等城市,其中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中心城市。杭州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号称“中国丝都”。旅游业发达,西湖与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

长江三角洲地区

年级高二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地理制作人______ 第三部分第四章长江三角洲地区学习目标 1.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越的地理位置2.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3.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上海4、理解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学习指导学习任务及检测 知识点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越的地理位置1.优越的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滨海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大致位于________附近,东临___和____,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海港口众多。长江三角洲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区域面积约21.07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知识点二:发展的优势条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1、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地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接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 、自然条件良好 属于我国东部__________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_______丰沛,地势平坦,________,港口岸线及________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3、经济基础雄厚 农业基础良好,_________________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______的区域。 4、经济体制完善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5、城镇体系完整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_________的核心地位突出。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内城镇_____。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具备了跻身世界级_____的基础 6、科教文化发达 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人力资源显著,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形成的原因:(1)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养分充足;(2)有台湾暖流和沿岸流在此交汇,使水流搅动,养分上浮;(3)长江水注入,带来有大量的养分。(4)市场需求量大;捕捞和养殖技术较高;政府政策扶持 知识点三:核心城市——上海1、核心城市—上海(121°E,31°N) (1)上海地处我国沿海和沿江(长江)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地带所构成的_____字形总体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上海既有广阔的________(与之有经济联系的地域),又是辐射全球的世界

中国的行政区划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的行政区划图 篇一:中国行政区划图 中国行政区划 (家长可给孩子打印两份,或根据自己孩子具体情况多打印几份,以备练习。第二页一定要留出一份监督或检查孩子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感谢家长的支持!另外,为了让孩子更快的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上文具店购买一个《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模型》) 我国地域辽阔。共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等地区。 a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b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 c华东: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d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e华南:广西、广东、海南、香港、澳门。F西南: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g西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1北京市(京北京市)2天津市(津天津市)3河北省(冀石家庄市)4山西省(晋太原市)

5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6辽宁省(辽沈阳市) 1 7吉林省(吉长春市)8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市)9上海市(沪/申上海市)10江苏省(苏南京市)11浙江省(浙杭州市)12安徽省(皖合肥市)13福建省(闽福州市)14江西省(赣南昌市) 15山东省(鲁济南市)16河南省(豫郑州市)17湖北省(鄂武汉市)18湖南省(湘长沙市)19广东省(粤广州市)20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市)21海南省(琼海口市)22重庆市(渝重庆市) 23四川省(川/蜀成都市)24贵州省(黔/贵贵阳市)25云 南省(滇/云昆明市)26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市)27陕西省(陕 ∕秦西安市)28甘肃省(甘/陇兰州市)29青海省(青西宁 市)30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市)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市)32香港特别行政 区(港香港)33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34台湾省(台台北市) 可以总结成“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庆回归,爱我祖国好河山。”来记 在图中填写省级行政(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区划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等。 2 AA

长江三角洲行政区划

长江三角洲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单 位市级行政单 位 区县级市县 上海黄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 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 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 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 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县 江苏 南京 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 鼓楼区、浦口区、栖霞区、 雨花台区、江宁区、六合区、 溧水区、高淳区 无锡 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 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 江阴市、宜兴市 徐州 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 泉山区、铜山区 新沂市、邳州市 丰县、沛县、 睢宁县 常州 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 新北区、武进区 溧阳市、金坛市 苏州 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 相城区、吴江区 常熟市、张家港市、 昆山市、太仓市 南通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 启东市、如皋市、海 门市 海安县、如 东县 连云港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 赣榆县、东 海县、灌云 县、灌南县淮安 清河区、楚州区、淮阴区、 清浦区 涟水县、洪 泽县、盱眙 县、金湖县盐城亭湖区、盐都区东台市、大丰市 响水县、滨 海县、阜宁 县、射阳县、 建湖县 扬州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仪征市、高邮市宝应县 镇江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 丹阳市、扬中市、句 容市

泰州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兴化市、靖江市、泰兴市 宿迁宿城区、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 浙江杭州 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 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 余杭区、萧山区 建德市、富阳市、临 安市 桐庐县、淳 安县 宁波 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 余姚市、慈溪市、奉 化市 象山县、宁 海县 温州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 洞头县、永 嘉县、平阳 县、苍南县、 文成县、泰 顺县 绍兴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 湖州吴兴区、南浔区 德清县、长 兴县、安吉 县 嘉兴南湖区、秀洲区 海宁市、平湖市、桐 乡市 嘉善县、海 盐县 金华婺城区、金东区 兰溪市、东阳市、永 康市、义乌市 武义县、浦 江县、磐安 县 衢州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 常山县、开 化县、龙游 县 舟山定海区、普陀区 岱山县、嵊 泗县 台州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临海市 玉环县、三 门县、天台 县、仙居县丽水莲都区龙泉市 青田县、缙 云县遂昌 县、松阳县、 云和县、庆

人教版八下地理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2.通过乡土地理的渗透,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卤汀河对港口村发展影响的相关材料,搜集上海城市发展的资料,搜集泰州“水乡”文化特色的例子。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闻材料摘选: 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 教师:同学们,在这则新闻材料中,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群是哪一个? 学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

_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地区导学案

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 2、了解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文化。 【学习重难点】 1、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2、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 3、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模式】 “三三六”教学模式 【课堂结构】 51219课堂结构 【分组合作】 1、人们通常用“”来赞美本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景观有:。 2、范围:主要包括市,南部和省北部地区。位置:位于的下游地 区,濒临海和海。 3、地形地势、河流:地形以为主。地势,河网,湖泊星罗,自古 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4.气候: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5、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是,也是我国最重要 的。其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乃至全国都有作用。【展示提升】 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2、长江上形成的四个城市群分别是什么?其核心城市是什么? 【穿插巩固】

上海市发展经济有何优势? 【学后反思】 【达标检测】 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江苏省B:上海市C:安徽省D:浙江省 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的是() A:水稻B:棉花C:淡水鱼 D :甜菜 3、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大城市的是() A:北京B:上海C:杭州 D :深圳 4、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是() A.苏州园林 B.故宫C秦始皇兵马俑 D.布达拉宫 5、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源丰富 B 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 C 劳动力充足 D 科技力量雄厚 6、中国最大的城市是() A:兰州B:武汉C:上海 D :北京 7、中国最大的城市群是() A:上游城市群B:中游城市群C:下游城市群 D :长三角城市群 8、长三角所处的温度带是() A:暖温带B:热带C:亚热

中国市级行政区划,shp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市级行政区划,shp 篇一:中国行政区划表(20xx最新) 注: 1、以下城市为副省级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2、以下城市为计划单列市: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 篇二:中国行政区划详细分类(简称、省会、4种分类) 1.a.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23省、4直辖市、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与简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海甘陕,港澳内台渝北天。.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区域(七)经济(三)地域(7)行政(7)北京市(首都、直辖)京北京市黄河中下游东部华北天津市(直辖)津天津市黄河中下游东北华北河北省冀石家庄市黄河中下游东北华北山西省晋太原市黄河中下游中部华北内 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西部华北辽宁省辽沈阳市 东北东部东北吉林省吉长春市东北中部东北黑龙江省黑哈

尔滨市东北中部东北上海市(直辖)沪上海市长江中下游东部华东江苏省苏南京市长江中下游东部华东浙江省浙杭州市长江中下游东部华东安徽省皖合肥市长江中下游中部华东福建省闽福州市东南沿海东部华东江西省赣南昌市长江中下游中部华东山东省鲁济南市黄河中下游东部华东河南省豫郑州(中国市级行政区划,shp)市黄河中下游中部华中中南湖北省鄂武汉市长江中下游中部华中中南湖南省湘长沙市长江中下游中部华中中南广东省粤广州市东南沿海东部华南中南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市东南沿海西部华南中南重庆市(直辖)渝重庆市西南西部西南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区域(七)经济(三)地域(7)行政(7)四川省川蜀成都市西南西部西南贵州省黔贵贵阳市西南西部西南云南省滇云昆明市西南西部西南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市西南西部西南陕西省秦陕西安市西北西部西北 甘肃省甘陇兰州市西北西部西北青海省青西宁市西北西部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市西北西部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市西北西部西北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东南沿海东部华南港澳台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东南沿海东部华南港澳台地区台湾省台台北市东南沿海东部华东港澳台地区注:“行政中心”指省会或自治区首府,为人民政府驻地。b.延边省区(17个,西向东按逆时针)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吉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

一、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 ①长江三角洲简称,是由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是中国最大的。 思考:长江在长江三角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②位置: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为主体,地处中国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濒临海和海。 ③范围:长江三角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达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 思考: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自然、人文两个角度考虑) 2、经济发展条件 ①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以地形为主,气候,土地,河网。 ②社会经济条件:农耕条件,农业历史,农业生产水平高,被称为和。长三角人口和城镇,工商业,消费市场,劳动力素质,经济基础。 3、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 思考:长三角区域发展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①发达的交通运输 长江三角洲拥有长江和众多的、干线,以及现代化的 、,形成密集的。 ②雄厚的经济基础 长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已经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区域。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上海市的经济特色与地位 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和 ,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或者,其产品大多远

销国内外。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和产业基地。 2、浦东新区的开发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区域。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浦东新区聚集了、临港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成为了国际性、、贸易、中心。 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思考: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治理支持、技术协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浦东的大举开发,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和南翼的比较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系列专项训练:“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带答案)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必背知识点 1.“长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是历史上著名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2.“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地带与沿长江工业地带的结合部,拥有密集的河运、海运、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网,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世界最大的海港。上世纪90S以来,大举开发浦东新区,建设洋山深水港,从而显著的提高了上海的总体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对长三角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和全国的发展,都起了带动作用。 4.江苏南部有南京、常州、无锡、苏州、镇江、昆山、扬州、南通等大城市,组成长三角地区的“北翼”,浙江北部的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等大城市组成长三角地区的“南翼”。 二、专项训练 1.图中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A.东南丘陵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2.对于长江三角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C.地处长江下游,临东海和南海 D.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3.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水的灌溉 B.雨热同期且地势平坦 C.纬度位置好 D.地势平坦

4.下面各地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5.读图,对甲市发展影响最大的河流() A.嘉陵江 B.长江 C.岷江 D.赣江 6.读我国某地区图, 经过城市①②的铁路干线名称是( ) A.沪杭线 B.京广线 C.京沪线 D.京九线 7.上海迪士尼乐园今年建成并开园.长江三角洲是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也是中国高铁网络最为发达的地区.“快旅慢游”将成为新的旅行方式.下列旅游景点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八达岭长城 B.杭州西湖 C.日月潭 D.大三巴牌坊8.“昔日的阡陌农田变成了今日的高楼大厦,冷僻的乡间小镇如今成为繁华的商业区。”这句话描写的是() A.上海外滩 B.浦东新区 C.北京中关村 D.辽宁大连9.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不相关的自然条件是()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自主·导学案 课题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共2课时) 主备人毕月平 【学习目标】 1.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优越性。 2.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4.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目标导学】 【目标一】 1.阅读课本P51正文内容,结合图7.13,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阅读课本P50第一段及信息传递,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目标二】 1.阅读课本P49第一段,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目标三】 1.结合课本P51活动内容,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结合课本P56内容及图7.2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文化特色。 3、查阅资料及相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文化遗产,水乡古镇,自然风光等图片,欣赏 【拓展提升】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例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六朝古都南京,此外,江苏古镇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以及丰富多彩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均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你知道家乡大连有哪些旅游资源?并认识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达标检测】 A 基础达标 读右图,回答问题: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范围:主要包括B 、A 南部 和C 北部地区。 2、河流:D ; 湖泊:H ; 海域E ,F 。 3、这里以(地形)为主, F 地势低平, 河湖密集,水资源条件优越,主要 农作物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 3、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属于 气候类型。 4、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交汇之地 5、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和 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B拓展提升 1.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区域 D.辽中南地区 2.下列称号指长江三角洲的是() ①鱼米之乡②丝茶之府③东方甜岛④天府之国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A.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山西商人到长江三角洲采购商品,下列商品不可能被采购的是()A.苹果 B. 茶叶 C. 蚕丝 D.花卉 5.以下那个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景点() A.苏州园林B.九寨沟 C. 杭州西湖D.古镇周庄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二○一〇年五月 目录 前言 4 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 (一)优势条件 4 (二)机遇和挑战 5 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6 (二)战略定位 6 (三)发展目标 7 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8 (一)优化总体布局 8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0 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10 (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10

(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14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14 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15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5 (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16 (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19 (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20 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21 (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21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2 (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23 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24 (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24 (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26 (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8 (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29 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31

(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1 (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2 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35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5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6 (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37 (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 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39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9 (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40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41 (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42 (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43 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43 (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3 (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45 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46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 知识点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1.成因: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 2.发展农业的条件: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河网纵横。 3.位置: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4.交通: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5.地位: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6.上海港: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前沿,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中国沿海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处,是中国沿海主要的枢纽港口。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各港口第一位。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上海: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

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 2.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3.浦东新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区域北翼: ①南京: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的美誉,现为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的电子、汽车、化学工业基地,也是江苏省最大的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②苏州:东临上海,西拥太湖,是江苏省东南门户,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苏州高新区是中国著名的外向型高科技产业基地。 ③昆山:位于江苏省南部,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之首,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2.区域南翼: ①杭州: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省会。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杭州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号称中国丝都。杭州是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