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对点训练巩固:教材过关1

2015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对点训练巩固:教材过关1

2015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对点训练巩固:教材过关1
2015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对点训练巩固:教材过关1

板块一教材过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通“纳”,接纳

B.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智慧、明智

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连词,并且

解析:D项“而”通“耐”,能力,能耐。“而”因与“耐”古音同而借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B.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D.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通“挡”,抵挡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通假字的使用。当,读dānɡ,对等,比得上,不是通假字。前文说“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这里比较的是刘邦与项羽军队的数量。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

B.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免除

D.御六气之辩.辩:变化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通假字。除:授予官职。注意D项“辩”通“变”,释义正确。

答案: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发现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具:详尽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发:打开。

答案:C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

B.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赂:贿赂

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治:审理

D.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解析:赂:赠送礼物。

答案:B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问候,怀念

B.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向:过去,以前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好像

D.举酒属.客属:音zhǔ,劝酒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如:到。注意D项“属”读zhǔ时还有一种常见义“写作、撰写”,如“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答案:C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畜:音xù,畜养

B.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爱:吝惜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通晓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通:普遍。

答案:D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C.相如因持璧却.立却:退,后退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谦让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让:指责。

答案:D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高雅

B.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谏

C.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适:往,到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寻求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A.雅:素常。B.谏:劝止,挽回。D.寻:不久。

答案:C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

..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浮屠,和尚

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过失、过错

C.噫吁嚱,危.乎高哉危:危险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快速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B.咎:责怪。C.危:高。D.快:畅快。

答案:A

1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日寝帐中,落被.于地被:被子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

C.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披散,披着

D.将军身被.坚执锐被:蒙受,覆盖

解析:通“披”,为“穿”的意思。

答案:D

1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顾:回想

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顾:顾惜,顾念

C .但欲求死,不复顾.

利害 顾:考虑,顾虑 D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

不知计所出耳 顾:只是,但是 解析:应是“看、视”。

答案:A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谢”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阿母谢.

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推辞,谢绝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感谢 ③往昔初阳岁,谢.

家来贵门 辞别 ④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 道歉,认错 ⑤多谢.

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劝告 ⑥及花之既谢.

凋谢 ⑦使君谢.

罗敷:“宁与共载否?” 谢绝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⑥

C .②④⑥⑦

D .③⑤⑥⑦

解析:②道歉、认错;④感谢;⑦询问。

答案:B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请息交以绝.游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B.???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②诸郎中执兵.

,皆陈殿下 C.??? 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D.???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请息.

交以绝游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B.兵:兵器。A.绝:①断绝。②横渡。C.故:①形容词,旧。②名词,交情。D.息:①名词,风。②动词,停止。

答案:B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

下谁最多 B.??? 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 C.??? ①道芷阳间行.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通假字。C.行:步行,行走。A.泣:①哭泣。②泪水。B.事:①事情,情况。②侍奉。D.受:①接受。②通“授”,传授。

答案:C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B.???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C.??? 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②故令人持璧归,间.

至赵矣 D.???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②儿已薄禄相.

解析:A.得:①名词,心得,收获;②动词,具备。B.度:①音duó,动词,推测,估计;②音dù,名词,制度。C.间:小路,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的意思。D.相:①动词,帮助,辅助;②名词,容貌,相貌。

答案:C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C.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D.臣欲奉诏奔驰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古今异义。D.奔驰:很快地跑,古今同义。A.发:古义,毛,指草木;今义,头发。B.其次:古义,它的旁边;今义,第二或次要的地位。

C.成立:成人自立;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答案:D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

B.非吾所谓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象郡

D.古之学者

..必有师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古今异义。B.所谓:古今同义,所说的。A.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C.以为:古义,是介词“以”和动词“为”的连用,“把……作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今义,认为。D.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学问的人。

答案:B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行李

..之往来

C.多谢

..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劳苦

..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解析:A.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B.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

C.多谢:古义,多多劝告;今义,非常感谢。

D.劳苦:古今意义相同,劳累辛苦。

答案:D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

B.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D.申之以孝悌

..之义

解析:偏义复词必须联系语境推断。A.存亡;本来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与“危急”相应,偏取“亡”的意义,用以强调蜀汉所处的艰难形势。B.作息:本来指劳作和休息,在语境中偏取“作”的意义,突出刘兰芝的任劳任怨。C.出入:本义指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偏取“入”的意义,指刘邦入关后严加防守,不让“他盗”进关。D.孝悌: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A、B、C项中不加点词都属偏义复词,与这三项不同,D项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

答案:D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堕:落、掉

B.泣.孤舟之嫠妇泣:哭泣

C.使使以闻.大王闻:报告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缺少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使动用法。句中加点词后面的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该动词活用作使动。C.闻:使……知道,意译为“报告”正确。A.堕:使……堕。指苏武的哥哥推搡驸马,使驸马落入河中淹死。B.泣:使……落泪。D.阙:使……减少。

答案:C

2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B.至殿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责怪

C.且庸人尚羞.之羞:轻视

D.善.万物之得时善:好好地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意动用法。B.怪:以……为怪,认为……奇怪。C.羞:以……为羞耻。D.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羡慕。

答案:A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解析:本题重点辨析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D.愚:使……愚昧,使动用法。

A.鄙:以……为鄙(边邑);

B.迟:认为……迟;

C.友:以……为友:此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答案:D

2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宾主尽东南之美.美:美好、美丽

B.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情况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艰险遥远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欢:欢乐、喜悦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形容词作名词的用法。A.美:俊杰。C.险远:艰险遥远的地方。D.欢:欢心。四项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B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缓慢

B.敢竭鄙怀,恭疏短.引短:短小

C.倚南窗以寄傲.傲:傲岸

D.时矫首而遐.观遐:远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形容词作名词的用法。傲:在句中充当“寄”的宾语,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答案:C

板块二短文集训

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4题。

人兽之间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

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

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

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未可几.(通“冀”)也。(节选自《列子·黄帝》)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不必童而智童状:外形

B.智不必童.而状童童:儿童

C.戴.发含齿戴:顶着,(头上)长着

D.未可几.也几:希望

解析:B项,“童”通“同”,相同。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遗:丢开,丢下

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近:亲近

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疏:疏远

D.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

E.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

解析:E项,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或高才大智。

答案:E

【参考译文】

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做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牙齿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做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高才大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瓯喻

人有臵.瓯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其人方.去之,适.有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市人多右.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而去。

噫!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事之变如此!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人有置.瓯道旁沛公则置.车骑……道芷阳间行

B.其人方.去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C.适.有持瓯者过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D.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解析:A.前句是“放(在)”的意思,后句是“丢下、扔下”的意思。B.前句是“刚要”的意思,后句是“矩形、方形”的意思。C.都是“恰逢、正赶上”的意思。D.前句是“假使、假若”的意思,后句是“刚才、先前”的意思。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倾侧.坠地,瓯已败侧:侧面,一侧

B.其人亟拘执.之执:捉住,抓住

C.尔何故败.我瓯败:打破,毁坏

D.市人多右.先败瓯者右:通“佑”,袒护,偏向

E.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失:失去

解析:A.侧:歪倒。

答案:A

【参考译文】

有个人把瓦罐放在路旁,不小心歪倒在地上,摔碎了。那个人刚要离开,恰巧有个提瓦罐的人走过,那个人便急忙捉住他,说:“你为什么打破我的瓦罐!”便抢走他的瓦罐,把破瓦罐给了他。集市上过路的人大多袒护那个先打破瓦罐的人,提瓦罐的人竟在无法申辩是非曲直的情况下离开了。

噫!打破瓦罐的人假若不见到提瓦罐的便会走开的。提瓦罐的人不幸遇到了

他,竟然被迫用自己的好瓦罐换了那个人的破瓦罐。事情的变化竟然如此不合情理!而那些集市上的人也失去了他们想维护公道的本意了。

二、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5~6题。

晋平公射

平公射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见平公。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

君忸怩,乃趣.赦之。

(节选自《国语》)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竖襄搏之,失.失:失去了时机

B.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嗣:继承

C.是扬.吾君之耻者也扬:宣扬

D.勿令远.闻远:远方的人

E.君忸怩,乃趣.赦之趣:通“促”,赶快

解析:A.读“yì”,通“佚”,逃跑、飞走。

答案:A

【参考译文】

晋平公射,受伤没死,便派竖襄去捕捉这只受了伤的,飞走了。晋平公很生气,叫人把竖襄拘禁起来准备杀掉。大夫叔向得知此事,连夜赶去朝见晋平公。晋平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叔向。叔向说:“你一定要杀掉这个人!以往,我国的先祖唐叔在徒林那个地方猎取犀牛,一箭就射死了,剥掉犀牛皮做成一副大铠甲,正由于他老人家射术高超,得以受封于晋。你现在继承先祖唐叔的王位,一只没射死,叫他捉又没捉到,这简直是在宣扬你不光彩的行为。你务必赶紧杀掉这个人,别让这件丢人的事张扬开去。”

晋君听了,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便叫人快去赦免了竖襄。

人有卖骏马者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

乃还.而视之,去.

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节选自《战国策》)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

三旦立市( ) A .比较

B .等到

C .接连

D .并列 ②还.

而视之( ) A .通“环”,绕着

B .回来

C .归还

D .还要 ③去.

而顾之( ) A .到……去

B .追赶

C .除掉

D .离开 答案:①C ②A ③D

【参考译文】 有个卖骏马的人,一连三个早上让马站在集市上,却没有人能识别出它是一匹好马。于是这个人便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好马,想卖掉它,一连三个早上让马站在集市上,都没人过问,劳驾您去绕着我那匹马转转瞅瞅,走开时再回过头看看,我愿按一个早上相马的费用酬谢您。”伯乐于是到市集上四转瞅瞅那匹马,走开时又回头看看。没多久,那马的价格涨了十倍。

三、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7~10题。

镜喻

五官莫.

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

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镜何负于目哉! 客有任.

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

笑,客终不悟,悲夫! (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7.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五官莫.明于目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 假.于镜而见焉假.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从流飘荡,任.

意东西 D.??? 泰然谓美莫.己若闻道百,以为莫.

己若者,我之谓也 解析:C.前句中的“任”是“相信、信任”的意思;后句中的“任”是“随意、自由”的意思。A.两句中的“莫”均是不定代词,解释为“没有谁(哪一个)”;B.两句中的“假”均是“凭借、借助”的意思;D.两句中的“莫己若”都是“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意思。

答案:C

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目转求.

助于镜 求:求助 B .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明:明察 C .鲜当.

意者 当:相称 D .左右匿.笑 匿:暗中;偷偷地 解析:C.使……满意,合乎(心意)。

答案:C

【参考译文】

在五官中没有能像眼睛那样明察事物的,但脸上有黑点子,而眼睛却不能察觉,它的明察又在哪儿呢?自己的眼睛能看见别的东西,而看不见自己的脸,要借助镜子才能见到。镜子的贵重,比不上眼睛;镜子不求助于眼睛,而眼睛却反过来求助于镜子。可是世人不曾认为镜子帮助了眼睛,而责备眼睛的失于明察,镜子对于眼睛有什么对不起的地方啊!

有个相信眼睛而憎恶镜子的人,他说:“真使我好难受,我自己有眼睛,何必要用镜子呢?”时间长了,他看世上所称道的美人,很少有符合自己心意的,而他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点子,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左右的人都暗中发笑,那个人却始终不醒悟,可悲啊!

丁一士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求睹.其技睹:观看

B.不虑.岸已将圮虑:料想

C.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踊:跃起

D.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蹈:用脚踢

解析:D项,蹈,“踏,践行”引申为“冒”。

答案:D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习:练习,学习

B.素不习.水习:习惯

C.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跃:跳起

D.友曰:“能越.此乎?”越:跨过

解析:B项,“习”应解作“通晓,熟悉”。

答案:B

【参考译文】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地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前门外面对着我;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

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断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力气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依仗再大的了。依仗财物的终因财物而失败,依仗势力的终因势力而失败,依仗才智的终因才智而失败,依仗力量的终因力量而失败。这是因为有所依仗,就敢于冒险的缘故。

板块三综合训练

一、(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

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

B.及.即尊位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制:制度。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说李丰在邺下有清白的名声;②是说李丰表里不一;⑤是说李丰将赏赐送给别人的情况。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错,根据下文投降的吴人答明帝的话可知,他在江东地区也很出名。

答案:A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如(1)句中的“所在”是名词性短语,译为“在哪里”;“以”译为“用”;“对”是“回答”的意思。(2)句中的“尚公主”指“娶公主为妻”,“内”和“外”都是名词作状语。(3)句中的“缺”指“空缺”,“谘”译为“征询”,“谁可补者”是疑问句,翻译时要体现。

答案:(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参考译文】

李丰,字安国,是以前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李丰因为父亲在职而被征召随军。起初为一介平民的时候,年纪为十七八岁,在邺下有清白的名声,善于识人,天下人一致称颂,没有不重视他的。后随军在许昌,声誉一天比一天高。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于是让他闭门在家,命令他断绝同客人的往来。起初,明帝做太子时,李丰是文学掾。等到明帝登基,得到吴国投降的人,问他:“你在江东听说过哪位中原地区的名士吗?”投降的人回答说:“听说有个叫李安国的人。”当时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

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传到吴越去了吗?”后来李丰转任骑都尉、给事中。明帝死后,李丰担任永宁太仆,因为他的名声超过了他的实际才能,他便很少受到重用了。

正始年间,李丰升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经常称病告假,根据当时台省的制度,病假满一百天应当停止俸禄。李丰的病假不满几十天,就暂时去任上,不久又躺下称病,像这样长达几年。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及李伟,做官几年之间,都担任过郡守,李丰曾经在人前告诫两个兄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获得二千石的俸禄,沉溺于酒中,造成新平、扶风二郡的混乱,然而李丰没有找他问话,众人认为他这是依仗得宠而不问事。

曹爽专权,李丰在曹爽和司马宣王之间周旋,似乎没有什么偏心,所以当时有谤书写道:“曹爽的权势如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如浆水一样冷,李丰兄弟如游动的光。”它的意思是说李丰虽然对外显示自己的清净,而对内图谋大事,好像游光一样。等到宣王上奏诛杀曹爽,把车停在宫门外,把情况告诉李丰,李丰害怕,立即昏厥,脚拖在地上不能站起身。

到嘉平四年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显要的职位,但他因为自己同国君联姻,想依附皇上,就拜伏在地没有推辞,于是朝臣上奏,朝廷任用了他。李丰担任中书令一职两年,皇上每次单独召见他,与他说话,别人都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景王知道他们议论自己,请求李丰告诉他情况,李丰不以实情相告,景王就杀掉了他。这件事做得很隐秘。

李丰前后在两朝中任职,不把家产放在心上,仰仗俸禄生活而已。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经常约束命令他不得侵占财物,李韬不时地得到皇上赏赐的钱帛,就用来资助亲族;如果是从宫中得到的赏赐,就大多送给自己的子弟,而李丰把它们都给了自己的外甥。等到他死后,有关部门查抄他的家产,(发现)他家中没有余财。

二、(2013·山西省高三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黄琼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

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又囚徒尚积,多致死亡,亦足以感伤和气,招降灾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太常羊溥、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咸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会以地动策免。复为太仆。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延熹元年,以日食免。复为大司农。明年,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四年,以寇贼免。其年复为司空。秋,以地震免。七年,疾笃,其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后汉书·黄琼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劾.不敬劾:检举揭发罪状

B.争议朝堂,莫能抗夺.夺:改变

C.锡.之山川、土田、附庸锡:同“赐”赏赐

D.赏赐之差.差:不好,不够标准

解析:“差”的意思应为“等次、等级”。

答案:D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黄琼“正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五府俱辟,连年不应②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③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④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

⑤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⑥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①⑤⑥D.②③④

解析:①是说黄琼不应征召,不慕仕途;②的主语是皇帝,说明黄琼深得器重;⑤只是写黄琼官拜太尉之职,没有提及黄琼的“正直不阿”。排除①②⑤,故选B项。

答案: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琼多次称疾不仕。因父亲的缘故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称疾没有就任;接受公车征召,行至纶氏,不愿就任而称病;皇帝授任他太尉之职,他称疾退让,言语恳切凄恻,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黄琼知识渊博,能力很强。自幼跟随父亲在尚书台学习,了解朝廷的许多典章制度和文献资料,出仕为官后,办理公务娴熟练达,在朝中议政没有人能跟他抗衡。

C.黄琼敢于直言。他借遭遇旱灾之机,劝谏当朝皇帝应该顾念和省察政事,心存节俭;要明白敕令近臣,让他们遵守国家法度;要广开言路,询问公卿儒士政治教化的问题,让他们陈述朝政的得失。

D.黄琼深受当朝皇帝器重。受征召入朝后,屡屡官居要职,从尚书仆射到司空、司徒、太尉乃至大将军,梁冀被杀后位至三公首位;并且皇帝常常听从他的进谏按他的建议下旨。

解析:黄琼称疾推让的不是太尉之职位,而是邟乡侯的封爵,并且继续在任,这里是内容偷换。

答案: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解析(陕西专版)[文言文阅读一]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陕西专版)8 课时作业(八)[文言文阅读一] [时间:45分钟分值: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 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 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思.过礼思:怀念 B.以兄霸之子妻.之妻:嫁给 C.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识:见识 D.其先识不伐.如此伐:夸耀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羊祜对敌国之人广施恩德的一组是(3分)() ①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②开设庠序,绥怀远近③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⑤皆计所侵,送绢偿之⑥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不依附权贵。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并不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他病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5分) 译文:

2015全国二卷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

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 =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陕西专版)附答案解析 [诗歌阅读一]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陕西专版)10 课时作业(十)[诗歌阅读一] [时间:45分钟分值:107分] 1.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词,回答问题。(11分)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①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③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③当日愿。 【注】①柬:给……信札。②“何事”句: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③“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均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 (1)这首词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用典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名句人们传诵了三百多年,今天甚至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标题。请你从词句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谈谈它广为传诵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柳枝词 郑文宝① 亭亭画舸②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郑文宝(952~1012),字仲贤,宁化人。多才多艺,是宋初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诗风轻盈柔软。②画舸:彩绘油饰的船,也叫画船。 (1)“春潭”是水,自然无法“系”住,那么画舸到底“系”的是什么?请联系全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波与风雨”“载”对表达词人的“离恨”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③,鸳浦芙蓉叶叶愁。 【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②赤叶楼:这里指歌妓等所居之楼。③“灞桥”句: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 (1)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杨慎评论说:“‘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高考全国卷 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1、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 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专题10 图文转换

专题十图文转换 题组一数据分析类 1.(2014辽宁,17,6分)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A.非常希望 B.希望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以上都是 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①。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②;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③。 答案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2.(2014大纲全国,20,6分)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 答案(示例)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内容完整,给4分:答出均逐年增加的,给2分;答出增幅有差异的,给1分;答出差距加大的,给1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题组二图片解读类 3.(2014课标全国Ⅰ,17,6分)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 答案(示例)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4.(2014课标全国Ⅱ,17,6分)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 答案(示例)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 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5.(2014山东,17,4分)右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 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 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答: 答案(示例)天真烂漫、面带笑容的孩子双手捧着恬静、乖巧的小兔子。孩子双目微闭,仿佛在喃喃低语, 小兔子似在注视着孩子凝神倾听。此情此景,像冬日里煦暖的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田。 6.(2014江苏,5,3分)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2卷 答案及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新课标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附答案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新课标版)文言文知识 梳理(必修三)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 知识细梳理 蜀道难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危.乎高哉 今义:危险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尔.来四万八千岁 今义:你,如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去.死肌,杀三虫()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汝可去.应之() (2)但 但.见悲鸟号古木()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无他,但.手熟尔()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问君西.游何时还()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又闻子规啼夜月()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答案] 一、“匪”通“非”。 二、(1)高;(2)那,这里指开国之初。 三、(1)距离/离开,离去/除掉,去掉/放弃,舍弃/前去,到……去;(2)只,仅,唯独/只管,尽管/只不过/只要,只须。 四、(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砯,名词作动词,冲击;转,动词使动用法,使……

滚动。(3)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五、(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宾语“胡”前置。 杜甫诗三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画图省.识春风面 今义:醒悟、探望、检查自己,或“节省、减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万里 ..悲秋常作客 今义:一万里的距离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一去.紫台连朔漠 今义:表示行为的趋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4)百年 ..多病独登台 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5)艰难苦恨.繁霜鬓 今义:仇视、怨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 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声停欲语.迟()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2)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 君将哀.而生之乎() 秦人不暇自哀.()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玉露凋伤 ..枫树林() (2)无边落木萧萧下.() [答案] 一、(1)曾经;(2)虚指,指远离故乡;(3)离开;(4)诗中借指晚年;(5)遗憾。 二、(1)名词,这里指音乐/名词,言语/动词,说话/动词,读yù,告诉,相告;(2)悲哀/同情/哀叹。 三、(1)使动用法,使草木凋落衰败;(2)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落下,飘坠。 琵琶行并序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明年 ..秋 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因为 ..长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新课标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手法]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新课标版)16 课时作业(十六)[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手法]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1.要想表达“我们能赶上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这个意思,下面四句中语气最强烈的一句是(3分)() A.不管怎样,我们会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B.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吗? C.我们创造的业绩将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谁不认为我们比前人强? D.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比前人逊色,要创造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天平山中》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句是(3分)()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____________,一路莺啼送到家。 A.徐行不记山深浅B.东风染尽三千顷 C.林莺啼到无声处D.想见夜深人散后 3.下面的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适当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的排比句。(4分) 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虎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黄色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激起的水珠如钢花四溅,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5分)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造成巨大损失的情况下,3月14日,作为地震发生后来到当地参与救援活动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遭受地震和海啸双重袭击靠近海滨、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展开救援工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话的方式有直言和婉言。参照示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5分) 示例:[公园入口处标语牌] 直言:请勿乱扔果皮纸屑! 婉言:不要让别人说,朋友,你没来之前,这儿的地面还是洁净的。 (1)[某快餐店店堂告示] 直言:衣衫不整,谢绝入内! 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作品研讨会,她谢绝了]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汇总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汇总 (2015安徽卷)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行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的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诧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先之咸宁,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有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半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拜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皆。每过期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 4.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坐终日晏:平静。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 C.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目镜次其别号也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吾其还也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为赋诗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为武置酒设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 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云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 (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3)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译文: 答案4. D 5. C 6. B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解析(江苏专版) [散文阅读一]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苏专版)13A 课时作业(十三)A[散文阅读一] [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20分) 梦里炊烟诗中境 王民选 ①炊烟,一种标志性符号,曾经为传承农耕文明印在大地,为张扬劳作文化写在长空,为印证乡风民俗盘旋村落…… ②如今,炊烟已越来越难以见到,渐渐成为人们梦里的幻境,成为诗文中的追忆。但是,炊烟的千古缭绕,已使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投射出被长期熏烤的底色,散发着特有的草木味儿,表现出火热的乡土情结。 ③炊烟里,升腾着生活的希望。无论是寒露沾衣还是落霞照脸,辛勤耕作的农民每当看到升起的炊烟,对获得好收成就会增添一份期望。饥肠辘辘的孩子,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往家赶的脚步就会加快,马上就联想到诱人的饭菜香,对生活的希望也像炊烟一般上升! ④炊烟里,缠绕着游子的乡情。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庄稼人出远门时,总喜欢抓一把烟囱下边的泥土带上,让“家”这个气场始终笼罩并护佑着自己,紧紧地牵系着飘荡的灵魂。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言语不通,水土不服,天涯孤旅也会借助于无处不在的炊烟,抚摸到祖先的根脉,寻找到族群的亲和。我一直在想,所谓“在外游子,纵然化作一缕轻烟,也要魂归故里”,这华夏儿女独具的故土情结,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乡情文化,世世代代又有几人给出了权威的诠释呢? ⑤炊烟中,绵延出时光的推移。清晨,冲破浓雾的炊烟跃过房顶,撑起乡村的天空,然后又紧贴着地平线扑向东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平原,并挨个儿挠醒生命万物,让他们抖擞精神迎接太阳。中午,炊烟用妙曼的舞姿,嬉戏得太阳陶醉迷离、频频眨眼,她用花瓣一样的碎片,由太阳抛出缕缕银线,串连成莽莽云海,衬托得阳光绚丽多彩。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顶梁柱一般托举住天幕,要为赶时节的农民再争一会儿光阴,紧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让劳累的农民借一点余光洗洗脸,摸黑儿吃晚饭。 ⑥炊烟中,氤氲着诗情画意。炊烟和诗歌有相近的本性,文人“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才情,有时也需借助炊烟的带挈;《诗经》曾长期飘荡在万家炊烟当中;陶渊明守望过的“依依墟里烟”,绵延出多少代人的悠然情思;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我们从一些诗文中确能品读到炊烟鼓荡出的气韵。炊烟所蕴含的那种人间情、烟火味儿,与我们灵魂的脐带紧密交结。那种灵动美、幻化感,令人心如炊烟,意如流水,往往是不期而至的震颤酿成不期而然的灵感,诗情便喷涌而出了。当今难得一见的炊烟,偶尔出现在村头田野,让人蓦然看到时骤然之间就会激情澎湃,守神凝眸间,质感十足的水墨画就那么传神地写在长天,任谁都情不自禁地想高唱一曲挽留的歌。如果刚好站在某个角度,看到古树枝头系挂几缕或浓或淡、时动时静的炊烟,在夕阳西下的微风中,远望如梳了长发辫的村姑在学舞,又像宫殿垂挂的烟霞帐,一幅多么美妙古拙的风情画,一种多么使人陶醉的景象! ⑦先祖以炊烟为衣,以水为镜,开启千秋万代的脉脉情思,传承着农耕社会悠久的合唱,灌制出劳动者群体的美声,熔铸成华夏民族的集体人格,引发了广泛的共鸣,积淀为厚重的文化彩页,以至于中原民间把宗族延续说成烟火传承。我们俯仰在这亘古飘溢的炊烟中,品味先民苦乐,遥想先哲情怀,探究其文化影响,条分缕析其文化内涵,应当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啊!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来看,第①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说,“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第⑥段又说,“炊烟所蕴含的那种人间情、烟火味儿,与我们灵魂的脐带紧密交结。”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5考点11 文言文阅读 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 ....,为礼部员外郎。时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 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 ..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 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 ..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2015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买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物品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病句1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病句1 高三 2015-10-09 21:35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病句1 病句专题之主观题 病句专题学案(1)——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辨析并修改下列病句: ①布拉泽维奇是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执教经验的南斯拉夫足球教练。 语 病: 修 改: ②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语 病: 修 改: ③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后,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语 病:

改: ④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语 病: 修 改: 搭配不当 辨析并修改下列病句: 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和发展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 病: 修 改: ②在异国的赛场上,在万众瞩目的时刻,当看到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语 病: 修 改: ③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西藏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减少,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西藏总人口已由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70万人。

病: 修 改: ④电视连续剧《潜伏》开播当晚便在南京地区创下了8.01%的超高收视,且在全国同 时段电视剧收视排名中名列第一。 语 病: 修 改: 成分残缺或赘余 辨析并修改下列病句: ①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加剧,使各国政府不得不出台各种干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 语 病: 修 改: ②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语 病: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解析(江苏专版)[小说阅读一]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苏专版)12A 课时作业(十二)A[小说阅读一] [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分) 狗鼻子 [苏]左琴科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有件貂皮大衣被人偷走了。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嚎了起来,他很心疼那件貂皮大衣。他说:“诸位,我那件皮大衣可是好货啊,太可惜了。钱我舍得花,我非把那个贼抓到不可,我要啐他一脸唾沫。” 于是,叶列麦伊·巴勃金叫来警犬搜查。来了一个戴鸭舌帽、打裹腿的便衣,领着一只狗。狗是个大个头,毛是褐色的,嘴脸尖尖的,一副尊容很不雅观。便衣把那条狗推到门旁去闻脚印,自己“嘘”了一声就退到一边。警犬嗅了嗅,朝人群扫了一眼(四周有许多围观的人),突然跑到住在五号的一个叫费奥克拉的女人跟前,一个劲儿地闻她的裙子下摆。女人往人群里躲,狗一口咬住裙子。女人往一旁跑,它也跟着,咬住女人的裙角就是不放。女人“扑通”一声跪倒在便衣面前。 “完了,我犯案啦,我不抵赖。”她说,“有五桶酒曲,这不假,还有酿酒用的全套家什,这也是真的,都藏在浴室里,把我送警察局好了。” 人们自然惊得叫出了声。 “那件皮大衣呢?”有人问。她说:“皮大衣我可不知道,听都没听说,别的都是实话。抓走我好了,随你们罚吧。” 这女人就给带走了。便衣牵过那只大狗,又推它去闻脚印,“嘘”了一声又退到一旁。 狗转了转眼珠,鼻子嗅了嗅,忽地冲着房产管理员跑过去。管理员吓得脸色煞白,摔了个仰面朝天。他说:“诸位好人呀,你们的觉悟高,把我捆了吧。我收了大伙儿的水费,全让我给乱花了。” 住户们当然一拥而上,把管理员捆绑起来。这当儿警犬又转到七号房客的跟前,一口咬住他的裤腿。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们面前。他说:“我有罪,我有罪。是我涂改了劳动履历表,瞒了一年。照理,我身强力壮,该去服兵役,保卫国家。可我反倒躲在七号房里,用着电,享受各种公共福利。你们把我逮起来吧!”人们发慌了,心想:“这是条什么狗,这么吓人呀?”那个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朝四周看了看,掏出钱递给便衣。 “快把这只狗牵走吧,真见它的鬼。丢了貂皮大衣,我认倒霉了。丢就丢了吧……”他正说着,狗已经过来了,站到商人面前不停地摇尾巴。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慌了手脚,掉头就走,狗追着不放,跑到他跟前就闻他那双鞋。商人吓得脸色刷地就白了。他说:“老天有眼,我实说了吧,我自己就是个混账小偷。那件皮大衣,说实话也不是我的,是我哥哥的,我赖着没还。我真该死,我真后悔啊!”这下子人群“哄”地四散而逃。狗也顾不得闻了,就近咬住了两三个人,咬住就不放。这几位也一一坦白了:一个打牌把公款给输了;一个抄起熨斗砸了自己的太太;还有一个,说的那事简直叫人没法言传。人一跑光,院子便空空如也,只剩下那条狗和便衣。这时警犬忽然走到便衣跟前,摇着尾巴。便衣脸色陡地变了,一下子跪倒在狗跟前。他说:“老弟,要咬你就咬吧。你的狗食费,我领的是三十卢布,可自己私吞了二十卢布……”后来怎样,我就不得而知了。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我便赶紧溜之大吉。 1.这篇小说以“狗鼻子”为题,有何深刻含义和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