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马性味归经的相关药理研究

海马性味归经的相关药理研究

海马性味归经的相关药理研究
海马性味归经的相关药理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各种中药材的性味与归经汇总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草药名单如外感初起,或里热炽盛,或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的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症,都应忌用。如体质壮实之火,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再进服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补药,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此外,一般认为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等食物。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 2.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人参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经。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症明)、地骨皮、当归、竹茹、【功能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用法用量】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 3~9克。 【用药宜忌】不宜与黎芦同用。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 【按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语】本品市场所售较为混乱,或以大叶三七的叶、或以竹节三七的叶应用。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 3.人参果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脾、胃二经。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功能主治】号强心补肾、生津止渴、补脾健胃、调经活血。主治神经2002卫法监发[]51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衰弱、失眠头昏、烦躁口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20克;或泡黄酒饮。 4.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三七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功能主治】(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用法用量】多研末服,每次1、草乌、香加皮(杠柳皮)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骆驼蓬、鬼~1.5克;亦可入煎剂,3~10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 【用药宜忌】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孕妇慎用。 可用于保健食品中草药的药性归经5.土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人参1. 【功能主治】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性味归经】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30克;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肝肾阴亏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饮茶。 6.大蓟,15~2.5【用量用法】克,用文火另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经。克,煎50~25或将参汁加入其它药汁内饮服;如用于急救虚

常见食物性味归经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简表-《百病饮食宜与忌》连载更新时间:2010-11-16 16:49:37 来源:web作者:web可选字体【大中小】 三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简表 谷类 食物性味归经 粳米甘,平入脾胃经 籼米甘,微温入脾胃经 糯米甘,温入脾、肺经 小米甘、咸,凉,陈者苦寒入脾、肾经 小麦甘,微寒入心、脾、肾经 大麦甘、咸,凉入脾、胃经 荞麦甘、凉入脾,大肠经 玉米甘,平入脾、肺经 高梁甘、涩,温入脾、胃经 苡仁甘,淡,凉入脾、肺、肾经 青稞咸,平入脾、胃经 豆类 食物性味归经 黄大豆甘,平入脾、大肠经 黑大豆甘,平入心、肝、肾经 赤小豆甘、酸,平入心、小肠经 绿豆甘、寒入心、胃经 蚕豆甘,平入脾、肾经 白扁豆甘、平入脾、胃经 豌豆甘、平入脾,胃、大肠经 豇豆甘,平入脾、胃经 畜产类 食物性味归经 猪肉甘、咸,平入脾、胃、肾经 牛肉甘,平入脾、胃、肾经 羊肉甘、温入脾、肾、心经

马肉甘、酸,寒入脾、肾经 狗肉咸,温入脾、胃、肾经 兔肉甘、凉入胃、大肠经 畜乳甘- 畜内脏和畜肉相似归其同名之经 禽类 食物性味归经 鸡肉甘,平入脾、胃经 鸭肉甘、咸,平入胃、肾经 鹅肉甘,平、偏寒入胃、肺经 雀肉甘,温入肝、肾经 鹌鹑肉甘,平入脾、肺经 禽蛋和禽肉相似 禽血及内脏与畜内脏类似与畜内脏类似 水产动物类 食物性味归经 鲤鱼甘,平入脾、胃、肝、肺经鲥鱼甘,平入脾、胃经 鳝鱼甘,温入肝、脾、肾经 泥鳅甘,平入脾经 鳗鱼甘,平入脾、胃经 黄花鱼甘,平入胃、肾经 带鱼甘,平入脾、胃经 鱼翅甘,平入脾、肾经 蛤、蚌咸、寒入肝、胃经 蛏子咸、寒入脾、胃经 蚬子咸、寒入脾、胃经 蚶子甘,平,微温入心、脾经 田螺甘、咸,寒入膀胱经 牡蛎肉甘、咸,微寒入肝、肾经 贝类咸,平入肝、肾、脾经 鲍鱼甘、咸,平入肝、肾经 虾甘、咸,温入脾、肾经 蟹咸、寒入胃经 海蜇咸,平入肝、肾经

一些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0

以下为七版教材摘录 昆明山海棠 药性:苦、辛、温,有大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应用:1、风湿痹证;2、跌打损伤,骨折;此外能够止血、解毒杀虫。 用量:煎服,根6-15克,茎枝20-30克,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珍珠草 药性:甘、苦、凉。归肝、肺经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应用: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3、目赤肿痛;4、小儿疳积用量:煎服,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 注意: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夏天无 药性:苦、微辛、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应用:1、中风半身不遂,跌扑损伤,肝阳头痛;2、风湿痹痛,关节拘挛 用量:煎服5-15克,研末1-3克,亦可入丸剂。 刺五加 药性: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应用:1、脾肺气虚证;2、肾虚腰膝酸痛;3、心脾不足,失眠、健忘 用量:煎服9-27克。目前多做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液。 绞股蓝 药性:甘、苦、寒,归脾、肺经 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应用:1、脾虚证;2、肥虚咳嗽证;此外本品略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者。用量:煎服10-20克。亦可泡服。 红景天 药性:甘寒,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应用:1、脾气虚证;2、肺阴虚、肺热咳嗽 用量:煎服6-12克。 沙棘(果实) 药性:甘酸温,归脾胃肺心经 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 应用:1、脾虚食少;2、咳嗽痰多;3、瘀血证

用量:煎服3-9克。 灵芝 药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应用: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2、咳喘痰多;3、虚劳证 用量:煎服6-12克,研末吞服1.5-3克。 蟾酥 药性: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应用:1、痈疽疔疮,瘰疠,咽喉肿痛,牙痛;2、痧胀腹痛,神昏吐泻 用量:内服0.015-0.03克,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珍珠草 【拼音】ZHENZHUCAO 【英文名】叶下珠CommonLeafflowerHerb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功效】平肝清热,利水解毒。 【主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 【性味归经】甘苦,凉①《植物名实图考》:"性凉。"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寒。"③《南宁市药物志》:"甘苦。"《泉州本草》:"入肝、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l两(鲜者l-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别名】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草(《纲目拾遗》)、卿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老鸦珠(《福建民间草药》)、夜合珍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油柑、小利柑(《陆川本草》)、HUA草(《南宁市药物志》)、夜合草(《江西民间草药》)、山皂角(《贵州民间药物》)、叶后珠(《四川中药志》)、油柑草(《福建中草药》)、鱼鳞草(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间采收,晒干。

中药的四气五味引药归经精华

中药四气五味引药归经精华 中医学的药物“归经”,是历代医家长期用药实践的经验总结。按学科类别,是中药学的一部分。但是,药物“归经”涉及“经”和脏腑,可以体现“经”和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也可以体现经络学说的作用。通过药物“归经”的具体方法和具体内容,可以充分说明,药物“归经”和脏腑组织器官“归经”都是以“经”为论理工具,经络学说不仅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进行研究的具体科学方法论,也可用于药物学研究。在药物学的研究领域,把药物“归经”,完全是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而不是药物对“经”本身有治疗作用,经络学说纯粹是为药物学研究提供论理工具和方法论。 在经络学说指导下,中医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都归了“经”,每一“经”都有所属的脏腑或组织器官,所以,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可以确定药物的“归经”。其具体方法,是把临床常用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按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确定药物的归“经”,从而更加明确药物作用的定位和趋向,突出药物治疗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便于临床应用。若某种药物对某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具有针对性或选择性,疗效显著,便可依照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确定药物的归“经”。比如,麻黄、杏仁、桔梗善治肺病,都归肺经;苍术、厚朴、砂仁善调脾胃,既归脾经又归胃经。再如,复盆子能治遗尿,病在膀胱,属肾失气化,故归肾经。每一种药物的“归经”,都是根据药物对脏腑或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这说明,必须先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归“经”,

然后,才能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确定药物的归经。并且,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和药物的“归经”,都是以“经”为论理工具。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归经”,主要是为了阐释生理和病理,指导诊断和治疗。把临床常用的药物“归经”,是为了更加明确药物作用的定位和趋向,突出药物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便于临床应用。所以,经络学说对中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和中药学都有指导作用。 一、药物归经的历史概况 中药的发现与应用以及中药学的发展,如同中医学的发展一样,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的实践过程。 药物归经的理论,是《内经》以后逐渐形成的,但在《内经》已有萌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已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的记载。《灵枢·九针论》也有“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的记载。这些记载表明,《内经》虽没明确提出药物归经,但已根据药物的性味总结用药规律,为后世形成药物归经的理论,奠定了基础。\FFrE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用“六经”概括外感伤寒病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六经证”,对每一“经”的证候,都有治疗原则和方药,已经有了药物归经的刍形,为药物归经的形成以及在临床实践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早期的本草著作,如《神农本草经》,论述药物的性能和治疗作用,大多以主治病症为主,如,常山抗疟、黄连治痢、苦楝子驱虫、麻黄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张刚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1.丁香 【性味归经】辛、温,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用量用法】2~5克。 【用药忌宜】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效应用】1.散寒、暖肝、温肾、止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肾虚腰痛。2.理气开胃:脘腹疼痛;呕吐食少。 【用量用法】5克。 3.刀豆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应用】1.降气止呕: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症。2.温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 【用量用法】10~15克。 4.小茴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应用】 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每与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2.行气和胃: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症。可伍温中散寒药。 【用量用法】3~8克。 5.小蓟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凉血、祛瘀、止血。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7.5~15克(鲜者50~100克);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6.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 1.益气养肺:脾胃虚弱症,肺虚症. 2.补脾肺肾:消渴症(,肾阴虚症。 【用量用法】15克。 【用药忌宜】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忌用。 7.山楂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1.消食化积: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或泄泻 .2.活血散瘀:產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睾丸偏坠疼痛。 【用量用法】10~15克,大剂量30克。 【用药忌宜】脾胃虚弱者慎服,山楂与莱菔子均有较好的消食化积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长于消肉积,消积力较好,且长于活血化瘀,莱菔子长于治积滞腹胀痛较重者,攻积力强而兼降气消痰. 8.马齿苋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整理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淡豆豉: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苦、微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栀子: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

止呕,排脓,利尿。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甘、苦、微寒,归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竹叶: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胃经,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解毒。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母肖痈散结,疏散风热。 大青叶:苦,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经。清热解毒,凉血消

中药归经

中药归经 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枸杞——【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胃二经,兼入肺经。【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骨碎补——【性味归经】苦,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何首乌——【性味归经】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功效】解毒,消痈,润肠通便。 黑芝麻——【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大肠经。【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红花——【性味归经】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功效】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红参——【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脾、肺、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红枣——【性味归经】味甘,性温。脾胃经。【功效】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菊花——【性味归经】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麦门冬——【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入肺、心、胃经。【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没药——【性味归经】:苦,辛,平。入肝、脾、心、肾经。【功效】散血去瘀,消肿定痛。 木防己——【性味】苦、辛,寒。【功效】祛风止痛,利尿消肿,解毒,降血压。 木瓜——【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 牛膝——【性味归经】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下行、利尿通淋。 千年健——【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 芡实——【性味归经】甘涩,平。入脾、肾经。【功用主治】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羌活——【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秦艽——【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肉苁蓉——【性味功效】]味甘、咸,性温。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肉桂——【性味归经】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酸枣仁——【性味】甘,平。入心、脾、肝、胆经。【功效】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桑寄生——【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 石斛——【性味归经】微寒,甘。归胃、肾经。【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天门冬——【性味归经】甘苦,寒。入肺、肾经。【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 菟丝子——【性味归经】甘辛平,入肝、肾经。【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 威灵仙——【性味归经】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五加皮——【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微温。归脾、肾、心经。【功效】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 细辛——【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肾经。【功效】发散风寒,温经止痛,温化寒痰,宜通肺窍。 续断——【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血竭——【性味归经】甘咸,平。入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 淫羊藿——【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荆芥Schizonepeta 辛,微温肺、肝 1.祛风解表:外感风寒或风热证(荆防败毒散,银翘散) 2.祛风止痒:产后冒风发痉证(华佗愈风散) 3.祛风透疹: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证(竹叶柳蒡汤) 4.疗疮:疮疡初起兼有表证(牛蒡解肌汤) 5.炒炭止血:吐,衄,尿(小蓟饮子),便(槐花散)诸种出血及崩漏证(胶艾汤) 无汗生用,有汗炒用,止血炒炭,无风邪或表虚有汗者,皆不宜服,并不宜久煎。 防风Siler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1.祛风解表: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风疹瘙痒证 2.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蠲痹汤) 3.解痉:破伤风抽搐痉挛证(玉真散) 发表当生用,止血宜砂炭,凡阴虚火旺,血虚发痉及无风寒湿邪者不宜服。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整理)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解表助阳,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中散寒。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止痒、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香薷:辛、温,归肺、胃、脾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藁本:辛、温,归肝、膀胱经。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辛凉解表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淡豆豉: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苦、微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栀子: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甘、苦、微寒,归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竹叶: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胃经,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清热凉血药

常用五性食物的性味归经++

常用五性食物的性味归经 常见食物的五味分类 谷类饮食 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皮糠(米糠)、番薯(山芋、红薯)、芝麻、黄豆、饭豇豆 (白豆)、豌豆、扁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 性温:糯米、西谷米(西米)、高粱、燕麦、谷芽(稻芽)、刀豆。 性凉:粟米(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 肉类饮食 性平:猪肉、猪心、猪肾、猪肝、鸡蛋、鹅肉、驴肉、野猪肉、刺猬肉、鸽肉、鹌鹑、 乌鸦肉、蛇肉、蝗虫(蚂蚱)、阿胶(驴皮胶)、牛奶、酸牛奶、人奶、甲鱼(微凉)、龟肉(微温)、干贝、泥鳅、鳗鱼、鲫鱼、青鱼、黄鱼、乌贼鱼、鱼翅、鲈鱼、银鱼、鲥鱼、鲤鱼、鲳鱼、鲑鱼、鲨鱼、橡皮鱼。 性温:黄牛肉、牛肚、牛髓、狗肉、猫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鸡肉(微温)、 乌骨鸡、麻雀、野鸡肉、鹿肉、熊掌、蛤蚧(大壁虎)、獐肉(河鹿肉)、蚕蛹、羊奶、海参、海马、海龙、虾、蚶子(毛蚶)、淡菜(水菜)、鲢鱼、带鱼、鳊鱼、鲶鱼、刀鱼、混子鱼、鲦鱼(白条鱼)、鳟鱼、鳝鱼(黄鳝)、大头鱼。 性凉:水牛肉、鸭肉、兔肉、马奶、蛙肉(田鸡)、鮰鱼、鲍鱼。 性寒:鸭蛋(性微寒)、马肉、水獭肉、螃蟹、海螃蟹、蛤蜊(沙蛤、海蛤、文蛤)、牡蛎肉、蜗牛、蚯蚓、田螺(大寒)、螺蛳、蚌肉、蚬肉(河蚬)、乌鱼、章鱼。 果类饮食 性平:子、花红(沙果)、菠萝、葡萄、橄榄、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实(鸡头果)、莲子、椰子汁、柏字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 性温:桃子、杏子、大枣、荔枝、桂圆肉、佛手柑、柠檬(性微温)、金橘、梅、榴、木瓜、槟榔、松子仁、栗子(板栗)、核桃仁、樱桃。 性凉:苹果(性微凉)、梨、芦柑、橙子、草莓(性微凉)、芒果、枇杷、罗汉果、菱、 莲子芯、百合。 性寒:柿子、柿饼、柚子、香蕉、桑葚、洋桃、无花果、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香

各种精选--中药材的性味与归经汇总--精选.doc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草药名单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 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 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 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 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症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 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 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 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 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 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 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 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 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卫法监发[ 2002] 51 号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 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 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 (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 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 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 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 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可用于保健食品中草药的药性归经 1.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 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 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量用法】 2.5 ~ 15 克,用文火另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或将参汁加入其它药汁内饮服;如用于急救虚脱,大剂可用25~ 50 克,煎汁分数次灌服。如研粉或制成片剂,吞服,每次15. ~ 2.5 克,或三片至五片,每天一次至三次。 【用药宜忌】不宜与藜芦同用。本品补气作用较强,一般不用于实症,如外感初起,或里热炽盛,或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的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症,都应忌用。如体质壮实之火,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再进服 补药,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此外,一般认为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等食物。 2. 人参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 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用量】3~9 克。 【用药宜忌】不宜与黎芦同用。 【按语】本品市场所售较为混乱,或以大叶三七的叶、或以竹节 三七的叶应用。 3. 人参果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强心补肾、生津止渴、补脾健胃、调经活血。主治神经 衰弱、失眠头昏、烦躁口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 20 克;或泡黄酒饮。 4. 三七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 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多研末服,每次 1~1.5 克;亦可入煎剂, 3~ 10 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用药宜忌】孕妇慎用。 5. 土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 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 30 克;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肝肾阴亏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饮茶。 6. 大蓟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 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量用法】15~25 克,鲜草可用50~ 100 克,煎服。外用适量。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解表助阳,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中散寒。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止痒、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香薷:辛、温,归肺、胃、脾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藁本:辛、温,归肝、膀胱经。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辛凉解表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淡豆豉: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苦、微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栀子: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甘、苦、微寒,归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竹叶: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中药学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归纳

解表药 ①发散风寒药,多辛温: 麻黄:辛微苦温。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外感风寒表实证)(发汗解表生,止咳平喘炙) 桂枝:辛甘温,心肺膀胱。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宜伤阴动血,孕妇及月经过多忌) 紫苏:辛温,肺脾。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不宜久煎) 荆芥:辛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生用),止血(炒用)。(不宜久煎)荆芥穗长于祛风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辛苦温,膀胱肾。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肺胃大肠。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头痛,寒湿带下,阴虚血热忌) 生姜:辛温。肺脾胃。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助火伤阴,及阴虚内热忌) 细辛:辛温小毒。肺肾心。散寒解表,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阴虚阳亢者,肺燥伤阴者忌不与藜芦) 香薷:辛微温。肺脾胃。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肺胃。发散风寒,通鼻窍。(包煎) 藁本:辛温;膀胱。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者忌) 苍耳子:辛苦温。小毒。肺。发散风寒,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葱白:辛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②发散风热药:多辛苦而偏寒凉 薄荷:辛凉。肝肺。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体虚多汗者忌) 蝉蜕:甘寒。肺肝。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肺胃。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气虚便溏者忌)。 桑叶:甘苦寒。肺肝。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肺燥多蜜制) 菊花:辛甘苦,微寒。肺肝。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甘辛凉。脾胃。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肝胆。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麻疹已透,阴虚火旺,阴虚阳亢忌) 蔓荆子:辛苦微寒。膀胱肝胃。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苦辛凉。肺胃。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木贼:甘苦平。肺肝,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药:寒凉沉降入里 ①清热泻火药:多苦寒或甘寒。清气分药。 石膏:辛甘、大寒,肺胃。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锻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 寒水石:辛咸寒。心胃肾。清热泻火。 知母:苦甘寒。肺胃肾。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泻火中长于清润) 栀子:苦寒,肺三焦。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脾虚便溏者忌) 夏枯草:苦辛寒。肝胆。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脾胃虚弱者慎) 芦根:甘寒,肺胃。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脾胃虚寒者忌)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肺胃。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孕妇忌) 竹叶:甘辛淡寒,心胃小肠。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甘淡寒,胃小肠。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决明子:甘苦咸。肝大肠。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②清热燥湿药:苦寒性大,燥湿力强,过服伐胃伤阴,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津伤虚寒,津伤阴损者忌,必要时与健胃药或养阴药同用 黄芩:苦寒。肺胆脾胃大小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偏去肺火)(苦寒伤胃) 黄连:苦寒。心脾胃胆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泄中焦胃火)(久服伤脾胃,脾胃虚寒,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柏:苦寒,肾膀胱大肠。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偏下焦相火,除骨蒸) 龙胆草:苦寒,肝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脾胃虚寒,阴虚津伤者慎用)秦皮:苦涩寒。肝胆大肠。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脾胃虚寒忌)白鲜皮:苦寒。脾胃膀胱。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苦参:苦寒,心肝胃大肠膀胱。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脾胃虚寒忌,反藜芦) ③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心肝。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忌) 玄参:甘苦咸寒,肺胃肾。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脾胃虚寒忌,反藜芦) 牡丹皮:苦辛微寒,心肝肾。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孕妇忌) 赤芍:苦微寒,肝。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水牛角:苦寒,心肝。清热凉血,解毒定惊。(血热妄行吐血) 紫草:甘咸寒,心肝。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脾虚便溏者忌) ④清热解毒药:寒凉。易伤脾胃 金银花:甘寒,肺心胃。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散表热之效强) 忍冬藤:又名银花藤,甘寒。肺胃。清热疏风,通络止痛。常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连翘:苦微寒,肺心小肠。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脾虚虚寒及气虚脓清者忌) 蒲公英:苦甘寒,肝胃。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过量可导致缓泻) 大青叶:苦寒,心胃。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大血藤: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止痛 鱼腥草:辛微寒,肺。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不宜久煎,虚寒及阴证疮疡者忌) 射干:苦寒,肺。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孕妇忌) 白头翁:苦寒,胃大肠。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外痈适量,虚寒痢疾忌)山豆根:苦寒,有毒。肺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过服用易导致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用量不宜大,脾胃虚寒者慎). 马勃:辛平。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止血。(风寒缚肺咳嗽失音者忌) 板蓝根:苦寒,心胃。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体虚而无实火者忌,脾胃虚寒者肾) 青黛:咸寒,肝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散剂,丸剂,外用适量) 土茯苓:甘淡平,肝胃。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肝肾阴虚者忌,忌茶)贯众:苦微寒,归肝脾经,有小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止血宜炒炭,忌油腻,脾胃虚寒,孕妇忌)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虚寒者忌) 败酱草:辛苦微寒。胃大肠肝。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脾胃虚寒,食少泄泻忌) 野菊花:辛苦微寒。肝心。清热解毒(长与消疮痈肿毒)。 穿心莲:苦寒,归心肺大小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白蔹:苦辛微寒,心胃。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脾胃虚寒者忌,反乌头) 绿豆:甘寒。心胃。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半边莲:辛平,心小肠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虚证水肿者忌) 熊胆:苦寒,肝胆心。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内服控制剂量,容易对胃肠道和肝肾有损害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胃大小肠。清热解毒,利湿通淋。(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 漏芦: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清虚热药:寒凉。用于肝肾阴虚,也可用于实热证 青蒿:苦辛寒,肝胆。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 地骨皮:甘寒,肺肝肾。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外感发热及脾虚便溏者忌)白薇:苦咸寒,胃肝肾。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 银柴胡:甘微寒,肝胃。清虚热,除疳热。(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忌) 胡黄连:苦寒,肝胃大肠。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脾胃虚寒者忌) 泄下药:主归大肠经 ①攻下药:苦寒沉降入胃大肠。胎前产后以及月经期忌 大黄:苦寒,脾胃大肠肝心。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祛瘀通经。(怀孕,月经,哺乳期间忌) 芒硝:咸苦寒。胃大肠。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烊化(孕妇及哺乳其忌) 芦荟:甘寒,肝大肠。泻下通便,清肝,杀虫。(入丸散,外用适量,孕妇食少便溏者忌) 番泻叶:甘苦寒。大肠。泻下通便。(后下) ②润下药:味甘质润。入脾,大肠 火麻仁:甘平,脾胃大肠经。润肠通便。 郁李仁:辛苦甘平,脾大小肠经。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孕妇忌) ③峻下逐水药: 甘逐:苦寒,有毒。肺肾大肠。泄水逐饮,消肿散结。(虚寒及孕妇忌。内服醋制。不与甘草) 牵牛子:苦寒;有毒。肺肾大肠。泻下逐水,祛积杀虫。(不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大戟:苦寒,有毒。肺脾大肠。泄水逐饮,消肿散结。(虚弱及孕妇忌,不于甘草同用) 芫花:辛苦温,有毒。肺脾肾。泄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虚弱及孕妇忌,不与甘草) 巴豆:辛热,有大毒。胃大肠。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不与牵牛子) 祛风湿药:多辛苦,性或温或凉。 ①祛风寒湿药:辛苦温,肝脾肾 独活:辛苦,微温。肾膀胱。祛风湿,止痹痛,解表。(多治头痛属少阴,偏祛下半身湿痹)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A 缬草——【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微毒。入心、肝二经。【功效禁忌】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体弱阴虚者慎用。 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入脾、肝、肾经。【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B 巴戟天——【性味归经】味辛,甘; 性微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白花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白蒺藜——【性昧归经】苦辛乎,入肝经。【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白石英——【性味】甘、微温。【功效】益气、安神、止咳、降逆、除湿痹、补五脏、利尿。 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凉。入肝、脾经。【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白芷——【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归肺经。【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白蔹——【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斑蝥——【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功效】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萆薢——【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胃、膀胱经 扁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胃经。【功效】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 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烃。【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槟榔——【性味归经】气微,味涩而苦。入脾、胃、大肠经。【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薄荷——【性味归经】辛,凉。入肺、肝经。【功效】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柏子仁——【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眠, 心悸怔忡,肠燥使秘等症。 补骨脂——【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肾,心包,脾,胃,肺经。【功效】

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整理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解表助阳,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中散寒。紫:辛、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止痒、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香薷:辛、温,归肺、胃、脾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藁本:辛、温,归肝、膀胱经。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辛凉解表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根:甘、辛、凉,归脾、胃经。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淡豆豉: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苦、微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栀子: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甘、苦、微寒,归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竹叶: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