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专题九:评价古代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9专题九:评价古代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9专题九:评价古代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9专题九:评价古代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九评价古代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主备教师:邓以志蒋朝强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节内容主要是评价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的诗歌鉴赏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建立规范的答题模式。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也学习了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节内容的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加以规范训练。由于本节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所以本节内容有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作用。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评价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建立规范的答题模式。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目标定位

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思想主题和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评价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建立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答题模式,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美。

(二)目标解析

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明白诗歌形象的涵盖范围,便于理解古代诗歌形象的内涵。握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概念,便于分析诗歌的形象。掌握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含义,便于在答题时采用规范的术语。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明白诗歌的形象是作者寄托思想感情的依托物。建立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解答模式,规范答题结构。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用规范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须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建立规范的答题模式。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教学《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运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因为运用PPT可以将相关的文言知识更更便捷、更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课前检测

例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

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

①家鹦鹉洲

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解析】考查考生辨析形象的能力。鉴赏的范围界定在前四句,而且指明是“自然图景”中的意象及其特征,不难找到答案。

【参考答案】流水白云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解析】考查考生对小令的意境、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的把握能力。答题前要注意题面中“结合全曲”这个举足轻重的限制语。“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是曲子最末一句,单凭这个“中性”的句子并不能品味出它蕴含了什么思想感情。命题人教我们回过头去看,看什么呢?看这“鹦鹉洲边”的住地有着怎样的风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抒情主人公(侬)对这风光、这独特处是喜爱还是厌恶。结合上面我们对小曲的整体认知,不难答出这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①点明渔父(隐土)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例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州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归。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品评下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解析】此题侧重对古诗文思想内容的考查分析。诗人在诗作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内容是诗人长期生活情感积淀的结果,所以要把握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首先要了解诗的外部环境,即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阅历等等,然后再深入到诗的内部环境,从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入手,进而分析整个诗的意境,从而上升到诗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整首诗写了汴桥南北的人民“年年等驾回”的深情,这里的“年年”既写出了百姓对南宋政府北收失地的殷殷期盼,也写出了对南宋朝政府如此日复一日辜负人民期待的愤慨。最后一句“真有”更是传神的写出了父老们盼宋军的迫切心情。

例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

,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

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例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山水诗向来多是对自然美的歌咏,但本诗的归趣却并不在山水,而是别有寄意,这寄意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此诗前两句写稚川山水,给人以美感;后两句进一步写出稚川山水给人一种特殊的感受,第三句的“秋风思”应指乡情归思,它唤起人们对故乡一切熟悉事物的深切怀念,而引发这种情思的就是“隔水青山似故乡”,从眼前景诱发了自己的乡情归思,这就是寄意所在。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试析下面这首词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任凭政治风云变幻,屡遭挫折也无所畏惧的倔强性格。

问题2:明确考纲要求。

设计意图:明确考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师生活动:关于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有何要求?

【明确】关于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的要求是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问题3:评价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

设计意图:掌握理论知识,为建立规范的答题模式做铺垫。

师生活动:(1)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主题有哪些?

【明确】①咏物寄兴,自喻自况。咏物诗的特点是“别有兴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咏”之物,是作者“兴寄”的“寄托物”。如罗隐《柳》“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就寄托了诗人与所有“天涯沦落人”共同的遭际以及对人生况味的深沉体验。

②借古讽今,咏史述怀。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伤今,抒发或盛衰无常,或物是人非,或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喟叹。如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就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③状物抒怀,“述”感言“志”。这种诗有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有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也有的倾诉其漂泊无定天涯游子的绵绵乡愁等。如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作者借助“大雁”形象,表达了客子乡愁。

④边塞征战,借“物”逞“情”。这种诗作或高歌征战四方、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或抒发思远怀人、厌恶战争、报国无门的痛切感受,同时也展示了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同艰苦生活的矛盾等。前者如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后者如李益的“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⑤羁旅行役,思“远”怀“亲”。主要指宦游在外的官员、浪迹天涯的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他们或表达旅途艰辛、孤寂落寞,或抒发对家国故乡的思念,或宣泄对于世道的不满,或倾诉对亲人、朋友、家庭的渴望。如岑参《逢入京使》。

⑥隐逸田园,寄情山水。这类诗歌或表现仕途失意、纵情山水的情怀,或传达洁身自好、远祸避灾的愿望。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2)评价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高考设问的方式有哪些?

【明确】①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评价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的题目,一般要遵循怎样的答题步骤?

【明确】第一步,确定题材。诗歌题材分为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诗、怀远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闺怨诗等,在阅读鉴赏诗歌时,首先确定诗歌题材,这对把握诗歌主题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具体分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主要内容。

第三步,点明主旨。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4)规范建模实训。

例6:阅读下面的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

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

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

【常见错解】村民们看着庄稼,欢快热闹。欣赏美丽的山村风光。

【我来评卷】得分:1分。误因:对内容的评述不当,没有理解这首散曲的内容。

【解题思路】“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句,是说社祭过后,社坛上的香火之烟渐渐变淡,大群争食祭肉的乌鸦,果腹后亦纷纷离去。此时轮到社祭的人们自己来饮酒作乐。“多稼”一词原指广种,后世常指丰收。据此总结出社祭之日,丰收之时,村民举杯,欢庆丰收。“霹雳弦声斗高下……山如画”句,是说欢乐的村民抱着良琴弹唱,那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于是琴声、歌声、笑语喧哗响成一片。

【标准答案】(第一步)这是一首田园诗。(第二步)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第三步)描绘出一片欢腾的场面。

问题4:评价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掌握理论知识,为建立规范的答题模式做铺垫。

师生活动:(1)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类型?

【明确】①身世之感。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抒写怀才不遇,感发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借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

表达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如孟浩然《宿建德江》,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诗句,寄寓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叙说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如骆宾王《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达了作者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心境。

抒写个人际遇、宣泄伤时伤乱之情。如贾岛《题李凝幽居》“草径入荒园”的寂寥与冷寂,“鸟宿池边树”的空寂和“僧敲月下门”的静寂,无不寄托了作者对品行高洁的隐士的倾慕。

②披沥报国之志、忠君之诚。体察君国之忧的忧患风骨。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就抒写了作者伤怀国事、思念家人而不得见的英雄末路之悲。

③倾诉怀古之情,“黍离之悲”。作者往往借咏史述怀,寄寓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④表现恋友之情、惜别之意。这类诗作均以歌咏亲情、友情、爱情为主。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等。

⑤表达羁旅之思,客心之愁。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作者借“秋风”意象,寄托了自己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2)评价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题目,高考设问的方式有哪些?

【明确】①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③××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评价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题目,一般要遵循怎样的答题步骤?

【明确】第一步,点明情感。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寂寞、伤感、孤独、闲适等),并点明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漂泊天涯、思念家乡、政治失意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4)规范建模实训。

例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常见错解】表达了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的感慨。如“花不看开人易老”句能表现出来。

【我来评卷】得分:2分。误因:思想感情概括不够全面。

【解题思路】这首词上阕重在写景。词人集中描写了初春的景象。春天来临,黄莺婉转啼鸣;微雨润滑如酥,给人轻柔舒适的感觉;最惹人喜爱的是初生的青草,远远望去一层淡淡的嫩绿,走近去看,却几乎看不到春草的踪影。这些景物给人以生机和活力。上阕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运用贴切自然,不露痕迹。下阕重在抒情。词人触景生情,感慨“花不看开人易老”,美景易逝,年华易老。但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沉,反而更加萌生了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标准答案】(第一步)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第二步)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

问题5:评价鉴赏作者的观点态度。

设计意图:掌握理论知识,为建立规范的答题模式做铺垫。

师生活动:(1)一般而言,诗文作者表达观点态度的方式有哪些?

【明确】一般而言,诗文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有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表达,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一诗先写景后抒情,语言直白畅达,对秋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表露无遗,观点态度很鲜明。这类诗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与诗歌内容的鉴赏处于同一能力层面,有了正确的鉴赏,也就有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准确评价。

二是间接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间接表达也有两种方式。

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对眼前“残阳”“露”和“月”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九月初三夜”的喜悦之情。诗人当时外调离京,脱离官场的排挤倾

轧,不由觉得一身轻松。其观点态度已渗透在对自然之景的描写之中了。

②侧身诗外,暗寄褒贬。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中,作者与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并不同一,诗人侧身诗外,将其褒贬之情暗寄于“妾”这一形象上。由于这个独立的、富有个性的形象的存在,作者情感与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就一致了。诗人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思妇”的相思之苦,巧妙地借思妇的形象婉转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2)评价鉴赏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高考设问的方式有哪些?

【明确】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②诗人对××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③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3)评价鉴赏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一般要遵循怎样的答题步骤?

【明确】第一步,整体把握。任何一首诗的观点态度都离不开每个句子,每个句子又是诗歌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不能断章取义,即使分析相关句子的观点态度也要结合全诗分析。

第二步,观点客观。观点应客观不能绝对化。回答“观点是非型”题目时,往往是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步,因诗论诗。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诗的评价内容,出现言不及义的现象,也不能用诗人某一首诗的内容来套用另一首诗。

(4)规范建模实训。

例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①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常见错解】表现出了诗人希望自己平步青云,俯视凡尘。如“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即能表现出来了。

【我来评卷】得分:0分。误因:对诗意把握不准,思路不清晰,没有联系全词进行深入分析。

【解题思路】这首词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风筝来写诗人个人的志向、意愿和理想。未遇行藏谁肯信?是自问亦是自答,自己其貌不扬,又年长无所成就,谁又能了解自己呢?世上的人有谁不以貌、以权、以钱取人呢?人们看到的都是外在的东西,内在的修养才学

志向抱负谁又能看到呢?不为人理解相信当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诗人的名声却一下子显扬起来,原来不知是哪个画家把他的形象绘制于风筝上,他也就随着风筝飞上了天空。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写风筝也是写诗人的志向。诗人明明白白的正告我们,风筝只有在有风的时候才能飞上天空,如果没风,任谁风筝也飞不起来。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成或者无成何尝不是如此呢?才能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机遇也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机遇,没有可以借力的风,即使一个人再有才华,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世上的人们,你们只知道我在地上的样子,和你们似乎一样;但你们要知道,一旦风起,那临风飘举的就是我!诗人借风筝却写出了“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的志向。

“才得吹嘘身渐稳”,是写风筝已飞上天空迎风飘举的样子;“只疑远赴蟾宫”,是诗人借风筝来表明自己的志向,那就是去“蟾宫”折桂,成就自己的功名事业。“雨余时候夕阳红”,是写雨过天晴,傍晚时分夕阳无限红。风雨是自然界的风雨,同时也是诗人所遭受的人生的风雨。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属于自己的阳光终究会到来,哪怕来得晚一点,但诗人始终坚定的相信,他终将会大器晚成。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表面是写绘有诗人形象的风筝飞翔于碧空之中,平地上人们都在观看;其实是借风筝飞翔碧空来表达自己的不凡志向。正如《红楼梦》中贾雨村借月亮来表达的自己志向的诗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一样,诗人要表达的也是同样的志向。

【标准答案】

(1)(第一、二步)侯蒙幽默诙谐。(第三步)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2)(第一、二步)侯蒙乐观自信。(第三步)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3)(第一、二步)侯蒙志向高远。(第三步)结局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问题6:怎样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1)研究题目,挖掘信息。

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这些信息,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阅读唐朝诗人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不抓住诗题中的“近试”,就不得诗歌的要领,还以为真的是说洞房之事。

(2)利用注解,获得帮助。

从高考诗歌鉴赏的试题来看,后面加注解的少,不加注解的多。为什么要加注解呢?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难懂的词语,不加注释,容易形成理解的障碍;②生僻的字,加注解便于识别;③典故标明出处或内涵,便于理解;④交代写作背景,帮助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⑤对前人有争议的诗歌列出双方的理解,以供参考。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诗歌的理解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

(3)抓关键词句,理解情感。

关键词句指诗歌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反映诗人思想情感的词句。

①直接抒情的词句。分析诗歌,善于抓直接抒情的词句,有助于快速而又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②表现诗歌意象特征的词语。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而体味意象主要应抓描绘意象特征的词语。

如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客情”就是直接抒发的情感;“萧萧”“寒声”“秋风”等词就属于表现诗歌意象特征的词语。抓住这些词语,诗人作客他乡的孤寂凄凉和对故乡思念之情便很容易把握了。

(4)牢记表述思想情感的常用词语,以便作答时准确表达。

表述思想情感的常用词语有: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寂寞、孤独、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等。

六、目标检测。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答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求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子)遭妒。

(1)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中诗句含义的理解能力。由于作者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所以应分析出该句的比喻含义。这就要求联系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及本人心态、抱负,方可正确答题。这些背景材料,在高中课文中学习过,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其要点是:时金兵入侵,南宋王朝主和派占上风,以割地妥协为求取一时之安的方式。辛弃疾坚决主张抗金,但壮志未得实现。

【参考答案】

词中,辛弃疾把杨、赵比拟为皇帝身边受重用的奸臣小人,即那些主和派,作者用“皆尘土”来预示这些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因此,全句的寓意就是奸臣小人(或求和派)决不会

有好下场。

(2)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全词思想内容的理解。从“长门事”、从“蛾眉曾有人妒”等典故可以看出,辛弃疾是满怀报国之志,对南宋王朝是忠心耿耿的,自比为“陈皇后”、“屈原”,但是“玉环飞燕”之类的奸臣小人却把皇上的眼睛迷住了,自己的正确主张——抗金,未被采纳,满腔报国之情无处抒发,这就是“愁”的内容,简言之,“愁”就是指抗金主张未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

【参考答案】满腔的激情受冷落,一身的才华被埋没,想抗金却又无法出力,时光、岁月这样空空地耗去,这就是“空闲”,这种“空闲之愁”是最痛苦的,所以作者说“闲愁最苦”。

2.阅读下面的小令,然后答题。

[正宫]醉太平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赏析这首小令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这是元人小令精品之一,以极度夸张的漫画式手法,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到处伸手、无孔不入的苍蝇式的逐利者形象。对孜孜以求、寸利必得的贪鄙小人给以尖刻的嘲讽,并揭露、谴责了鱼肉百姓,不择手段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笔锋所向,甚至包括了当时整个贪残的统治集团。作品的深刻意义正在于此。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

阮籍

明月,清风吹我襟。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①阮籍:魏晋易代之际的诗人,“竹林七贤”之一。②鉴:照。

请从表达技巧角度说说诗中为什么要写“孤鸿”、“翔鸟”,诗人借此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寄情于物的表达技巧。抒写他在夜深人静之际的不平静的苦闷心情。诗中写“孤鸿”号,“翔鸟”鸣,想象它们为所见而“忧思”、“伤心”。其实,鸿、鸟何知?诗人不过是借物以抒发个人之情,鸿、鸟的忧伤就是不寐的诗人的忧伤。

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昊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森,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

惊残

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

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的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

①,刘兴本蜀

,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

③,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注】①项废东吴:指的是项梁与项羽叔侄二人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杀会稽郡大守而起兵的事。会稽郡治在吴(今江苏吴县),历史上泛称东吴,故有此说。②刘兴西蜀:指的是刘邦项羽共同推翻秦朝后,刘邦受封为汉王,凭借所占巴蜀、汉中之地,与项羽展开了为期五年的楚汉之争,最终战胜了项羽,兴立了汉朝。③证果:应验、结果。④蒯通:韩信幕下谋士,曾劝韩信起兵叛汉,韩不从。

(1)“咸阳百二山河”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咸阳,当时泰朝的都城。百二山河,意谓山河地势极为险要。百二,可

理解为凭借险要地势,二万人足当百万人;也理解为百万抵得二百万,皆言天险可以凭借之意。因此,“百二”也就成了山河险固的同义语。

(2)“梦说南柯”的典故在曲中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梦说南柯”典出唐代传奇小说《南柯大守传》,在曲中的含义是作者把刘项所成就的事业看成是瞬息幻灭的南柯一梦,于世无补。

(3)这首元曲的主题是什么?请用20字左右加以概括。作者表达主题的技巧是极高明的,请用100字左右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题:否定追求功名,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发牢骚。

②表达技巧:此曲表达主题技巧极高,终其篇无一字针砭当世,而只是罗列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使读者借助对历史的联想来体味作者的意图;通过“咏史”达到“叹”。

七、课堂小结。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词鉴赏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学习,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注意平时积累,提升自己对词语的感悟能力;

2.分类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3.联系背景,知人论世,但忌“硬套”;

4.注意诗歌内容上的多向性和具体性。

八、配餐练习。

A组

1.阅读下面一首近代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注】①秋瑾,清末民主主义女革命家。②化碧涛:用“苌化化碧”的典故。苌弘,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美玉。碧,青绿色的美玉。血常用来形容烈士的血。

(1)秋瑾人称“鉴湖女侠”,这首诗中哪些词语表现出她的豪侠之气?

【参考答案】千金买刀貂裘换酒愿洒热血

(2)“一腔热血勤珍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试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诗人目睹许多爱国志士,因为缺乏警惕而惨遭满清政府杀害,所以她告诫自己:愿为革命付出一腔热血,但必须对生命多加珍惜,要牺牲得有价值。表现了她对豪迈激情的推崇,对敌人的凶残的理智思考,为实现革命目标而矢志不移的决心。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③前。

【注】①辋川,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裴迪,作者好友。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这里喻裴迪。③五柳,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王维以“五柳先生”自况。

诗的结句,诗人为什么要以陶潜自况?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尾联与颔联相接,诗人以陶潜自况,以楚狂接舆(裴迪)为友。因为他们心迹相通、志趣相投。以此作结充分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水、远离功名利禄的淡泊心志。同时也是借此抒发知音相聚、旷放不羁的逸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昨夜寒蛩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注】①小重山,词牌名。②寒蛩:深秋的蟋蟀。③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故乡的松竹老了,我的回乡路程却受到阻碍。此句明写山高路远,难以归还故园,暗在谴责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的行径。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词《满江红》气壮山河,世代为人传诵。他的这首《小重山》风格迥异,主题也不相同。

B.词的上片寓情于景。“千里梦”表现了词人忧虑国事的爱国情怀。

C.“绕阶行”三句借景物以烘托词人内心的孤寂,在平静的叙述之中,让读者感受到岳飞此时内心澎湃、壮志难酬的忧愤。

D.词的下片侧重抒情。抒写收复失地的抗金事业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参考答案】A 解析:两首词风格不同但主题一致。“白首为功名”的“功名”指的就是抗金收复失地的事业。《小重山》曲折婉转地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读之令人感慨万端。它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岳飞隐忧国事的爱国主义情怀。

(2)结尾三句用的是什么典故?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参考答案】结尾三句典出《吕氏春秋》俞伯牙碎琴。“知音少”深沉地道出英雄忧国忧时之情和欲报效国家而阻力重重之恨。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解析】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

【解析】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B组

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②。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使,因上书言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②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试分析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借咏蝉,抒发了自己虽有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参考答案】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①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概括能力和考生对诗文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评价的能力。解答作者情感类问题应依据诗歌题目并结合相关注释分析出诗歌中心,而后分析作者情感。本诗属于边塞诗,一般要扣“反映将士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将士与妻儿之间相思之情”等方面的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下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①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前四句借若干画面,写出浓浓的辛酸和悲哀,后四句虽写外弟来见宿时的喜,却隐约透露出了悲,悲凉的心情表露得较为明显。

【参考答案】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解析】此两句诗比兴兼用,以物喻人,情语蕴含在景语之中,用落叶飘零之树比喻衰老之人,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和人在风尘中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诗人虽不言悲,但悲情四溢。

【参考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10.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参考答案】《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春夜闻笛》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

(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春夜闻笛》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愁。

C组

11.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1)这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李诗通过________抒情,孔诗通过________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抒情方式,作答时需要明确点明是何种抒情方式,例如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达到抒情的目的,还是通过描写达到抒情的目的;是叙事抒情,还是借景抒情等。分析时必须结合有关诗句,李诗最后两句是议论句,孔诗最后两句为描写句。

【参考答案】议论(“直接”)描写(“间接”)

(2)这两首诗显示了两“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

【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需要找出诗中描绘形象的诗句,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其特点。李诗一问一答,已经将病牛的形象展现于纸上;孔诗通过“禾黍香”“谷登场”“粗了耕耘债”写出了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老牛形象。

【参考答案】“病牛”心有不平但无怨无悔。

“老牛”在完成耕耘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淡泊的生活情趣。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北宋人,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解析】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要从关键词入手,结合诗句本身的意思,描绘诗句的意境特点,点出诗句的思想意蕴即可。

【参考答案】“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语意相近即可)(2)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解析】题目选择的句子是一个情景交融、意蕴丰厚的句子。要理解这个饱含情思的句子,必须结合全词,结合注释中给出的背景,结合词句中的景色和事件,才能体味出词中“孤寂之感”“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怅惘之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词人倚在高楼的栏杆上,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词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

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

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这首词上片的结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就此句而言,一般可以从修辞手法上作答。就本词而言,除了比喻(博喻)外,答“用典”也可以。

【参考答案】上片的结句连用三个比喻(博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像“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转瞬即逝,因此对名利的追求也是徒然劳神费力的。(答用典也可以。“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石中火”见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石火光中寄此身”;“梦中身”语出《庄子·齐物论》)

(2)有人认为,这首词流露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你是怎么认为的呢?结合全词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以赞同“消极”之说,也可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都应结合词作本身,联系其写作背景来分析。关键是要能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这首词的确流露了词人在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一种不被知遇的感慨,名利在作者眼里如过眼云烟,建功立业的抱负难以实现,于是想到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几时归去”表明作者并不厌弃人生,只想像范蠡、张良等人那样功成身退,从全词中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旷达。

1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

本词主要用何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何种心态、情绪?试简述之。词中哪个字最能传达出这种心态、可称“词眼”?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题时应抓住诗歌意象,从“情与景”、“动与静”、“虚与实”三个层面逐一分析,看哪个方面特点最为突出,就着重谈哪个方面。如秦词以虚写实,虚实相生。至于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从形象语言和情感语言中进行把握。另外,秦词突出一个“醉”字,这便是“词眼”。当然,对于“醉”字,还不能简单看待,因为,它可以是陶醉,也可以是“借酒消愁”。这就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判断了。秦观写此词时正遭贬谪,心中充满着惆怅与痛苦,这个“醉”就有“借酒消愁”的意思了。

【参考答案】该词以渲染梦中的春雨春花、溪流黄鹂、春色的烂漫反衬词人在现实生活中心境的忧郁、消沉。词作表现了词人借酒解愁,忘却世事,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

“醉”字是词眼。

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①曹组:字元庞,北宋后期词人。早年屡试不中,至宜和三年中进士。

(1)这首咏物词勾勒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兰花形象?寄寓了词人的什么情怀?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第一问时,既要分析兰花的外在形象,又要分析兰花的内在品格。解答第二问时,既要分析作者对兰花的态度,又要分析作者借兰花表达的自身感情。

【参考答案】幽兰的形象——生于幽径,淡雅清绝,因芳馨无人领略而寂寞自守,其幽香可以让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寄寓了词人对其高洁芬芳节操的崇敬,抒写出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2)全词咏幽兰,却无一“兰”字,词人是怎样写出兰的神韵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既要分析各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又要分析各句与表现兰花神韵的关系和作用。

【参考答案】一、二句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分别从地点、时间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托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三、四句写兰花的幽香,更用拟人手法写其寂寞;五、六句想象脉脉的幽兰似只能与梅花共语,加上前面的松、竹,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的坚芳节操。结句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香不可有意强求的特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 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梳理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考点阐释】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课前自习室】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 术语解释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义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言在意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常用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鉴赏重点景物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 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 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 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 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第12课时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识记诗歌的四大类题材,能从四个方面去解读诗歌。 2、通过对江苏近四年真题的演练,总结关于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设题特点、解题思路、答题表述的规范及语言特点等规律。 3、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总结反思,提高鉴赏和答题能力。 学习重点:能运用积累的知识与方法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学习难点:能运用积累的知识与方法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知识与方法 阅读一轮资料 P121 P125 补充: 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如果说以上三点是鉴赏诗歌的“形”,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探究事物的一般规律。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的发展轨迹,围绕具体诗作的字词句篇中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在鉴赏过程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诗歌题材,把握思想内容 1.儿女情长。 写这类内容的诗多为爱情诗、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如《静女》、《氓》、《孔雀东南飞》。 评价这类诗的内容,首先要整体把握作品体现的情感倾向是积极的、褒扬的,还是消极的、贬斥的;其次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通过不同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去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内容。 2.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书愤》里的“早岁那知世事艰”等。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种内容多在怀古诗词中表现。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但又无人问津的悲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怀古,寄托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流露宦途失意之情。 (3)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奋起抗敌的英雄气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描写戍边将士平定边患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边塞诗尽管内容异彩纷呈,但都体现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善于把握这一主旨。同时应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盛唐时期,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惋伤渐增;到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之中苟且偷安,诗歌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3.离愁别绪 写这类题材的多为惜别、送别诗。有的表达依依不舍的感情,如柳永《雨霖铃》描写了长亭送别的情景,表达了离人对情人的离情别绪无限留恋;有的是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陈述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这类诗,首先要注意人物的主客关系,弄清楚究竟谁送谁;其次要注意送别环境,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 4.归隐自然。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灌云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案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容 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艳玲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容的术语; 2、熟练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 3、提高鉴赏思想容题型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容的术语,并记忆。 2、熟练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并能够在实际解题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 互动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考点阐释】 2012年高考卷考试说明指出诗歌鉴赏考查要点包括: ⑴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诗歌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的思想容,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所蕴含的意义,所创造的意境,所表现的主题,所流露的感情等。评价思想容,就是理解诗词所表现的生活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考查形式: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所谓"评价"实际上主要是指理解. 2.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 3.所选诗词抒发的一般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2009年至今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大部分都直接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全都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全篇。有的直接要求回答作者情感或观点的容,如2009年卷;有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常州期末 三、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 苏轼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注: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 9.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构思脉络。(6 分) 10.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涵。(5 分) 镇江期末(一模)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绝句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9. 《绝句》中写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10.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无锡期末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九日蓝耕会饮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润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莱萸仔细看。 9. 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特色。(5 分) 10. 整首诗是如何写“悲"的?请简要概括。(6分) 苏州期末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9.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6分) 徐州期末(一检)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 马戴 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讲析]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张伟明语)自1994年起,考查诗歌鉴赏。起初只考一首古代诗歌鉴赏,3分,后来又增加现代诗歌鉴赏,题量也从一题增至三题,9分。2002年,2003年,只考古诗鉴赏,题型也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6分。主观性命题是“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张伟明语)。命题形式不断变化,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逐步提高,试题难度逐步加大。 古代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依据试题鉴赏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其思想内容,从近两年来看,重点考查了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要读懂并且会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抓标题,了解写作重点,“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其次要抓形象,以理解作品的内容自然形象还是人物形象,自然形象常常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谁在吹笛,谁在闻笛,“何人”看似设问,其实是融入了诗人自己;再次,还要寻求中心词句,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玉笛之声,闻折柳之音,起故园之情。另外,还要积累一

些古代诗歌的知识,适当注意答题的方法。 关于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 1、1、思想内容 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是作者精选出来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和暗示性,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它们是诗人情意的载体,是其情感的物化。 意境是沟通作者思想情感与鉴赏者思想情感的桥梁,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就易使鉴赏者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领会诗歌的意境,要以语言为媒介,发挥想象和联想,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中去。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有助于深刻体会诗歌的主旨。 对诗歌主旨把握的正误浅深,不仅在于是否读懂,还在于能否在广义语境中充分挖掘。应充分利用诗题中的关键字眼或小序的提示,联系诗人的际遇、补充的注释及有关的时代背景等等,综合驾驭,忌讳割裂时代,架空分析,人为拔高。 2、艺术风格 古代诗歌风格纷呈:雄浑、细腻、淡雅、宁静、朴素、平实、华妙、庄严等。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苏辛豪放,柳李婉约,诗作个性鲜明。鉴赏时要反复诵读,仔细玩味。 3、3、创作手法 情景交融是古人写景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或寓情于景,或寓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考情分析 1.解读《考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对诗词的鉴赏做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2.考点分析

三、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者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

“两步四法”解读诗词曲 -----“看一看”“抓一抓”“辨一辨”“思一思”读懂诗词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这四个方面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虽然知道了这些,但还不够。要想做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词。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答案。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词。那么,怎样去读懂诗词呢?可以采用“两步四法”。 第一步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就是从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把握诗词大意,从而揣摩诗词情感。需用“三法”:“看一看,找启示”“抓一抓,寻突破”“辨一辨,明关系”。 方法一:看一看,找启示 看诗词的题目、注释、诗序甚至标点等,从而找到理解诗词的启示点。

【启示一】看题目,思考信息 [讲一讲]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诗歌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主备人:黄艳丽 【学习目标】 1.熟悉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类型及其鉴赏术语; 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 【学习重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准确全面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过程】 一、考点阐释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 ①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五看”:一看标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问题;五看内容(寻诗眼、品意象) (二)古典诗词常见的内容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胜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①送别诗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主要内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②爱情诗 例:《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一剪梅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主要内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 ③哲理诗 例:《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 特征:宋诗议理较多。 主要内容: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主要内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⑤田园山水诗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主要内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⑥行旅诗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主要内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⑦咏史诗(怀古诗) 特征:古迹、古人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 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

第09练古代诗歌鉴赏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解析】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牧人、牛犊、猎马、飞禽,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首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颔联描写秋天山林之静景,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尾联环顾四围,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据此理解作答。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 【答案】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景交融的能力。“昔人”提示了时间已经过去,“空余黄鹤楼”“不复返”“白云悠悠”景中带情,感慨万千。“乡关何处是”“使人愁”,展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愁绪油然而生。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案】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关键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此地空余黄鹤楼”,因为昔人离去,只剩下了黄鹤楼,人去楼空,写景中透露出悲凉的意味。“白云千载空悠悠”面对昔人已去,人去楼空,诗人内心空空荡荡,身处异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内心的孤独、寂寞、惆怅的感情不言自明。 使至塞上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选出对杜甫《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题中的“望”字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诗人观望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

诗歌鉴赏专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 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梳理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考点阐释】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在一起。 【课前自习室】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 术语 解释 言近旨远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义丰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言在意外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主题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知人论世,由表及里现情理 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突破一评价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试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路导引】 1.抓住诗题 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诗题中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表现的是什么思想情感? 答: 答案“送”字表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由“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请对其思想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答: 答案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整合答案】 答案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答题建模】 【迁移拓展】 请填写下表,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具体情感经典诗歌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零丁洋》

古代诗歌赏析王安石《李璋下第》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李璋下第 王安石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注]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注】高拱: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宫门大开、皇帝亲选人才的场景,表明朝廷能够给人才提供机遇。B.诗人认可李璋的学问,劝他不必为落第忧心,这是因为朝廷也很渴求人才。C.诗人认为人命天定,李璋科举落第是上天的安排,应该心甘情愿认命服输。D.诗人劝诫李璋不要轻易去感慨命运不公,更不要用文章倾诉自己的不如意。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用“______,______”写开凿蜀道的艰难过程。 (2)《赤壁赋》中,从侧面衬托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15.C(诗中“命属天公不可猜”的意思是,考中与否是上天决定的,人只管自己努力就行了。它的意思不是让李璋认命服输) 16.①表层意思:男儿只担心自己功名不成,要懂得没有人天生就是将相。 ②深层意思:诗人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功名,跻身将相。 ③这两句诗是对落第李璋的劝慰、鼓励,表现出诗人对他的关爱之情。 (表层意思、深层意思,作者感情,各2分) 17.(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诗歌鉴赏中思想内容及评价观点试题的相关知识

诗歌鉴赏中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试题的相关知识 尚志中学孟凡娟 从近年高考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了解诗 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的发展轨迹,围绕具体诗作的字词句篇中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一、评价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 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2.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思想感情要注意以下几点:(1).情感类别,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如杨柳—离别、菊花—高洁、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4.把握作品的趣味情调。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刚强,而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时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分不开的,因此作品的格调就有高雅与庸俗、振奋与颓唐、健康与不健康之分。 总之,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的就是判定某一篇文学作品的政治内容、思想倾向,这是任何时候文学鉴赏的首要任务。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7大主题)

古代诗歌鉴赏——思想内容 一、怀古咏史诗 (一)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咏怀”等。 (二)怀古诗的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主题: ①国家——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怀古伤今,劝谏批评当今的统治者 ②统治者——荒淫奢侈,昏庸腐朽 ③名地——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④古人——怀古伤己,悲叹年华消逝,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孤寂失意;建立功业的渴望,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3、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江水、草、鸟、月、烟云/烟雨、楼台、金陵、六朝等 4、手法:用典、对比、反衬、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乐景写哀情 5、语言:含蓄蕴藉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边塞征战诗 (一)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2、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军贪功无能 3、家乡、亲人——思乡念亲,归家无望;批判战争破坏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4、将士——艰苦生活、战争的惨烈、反战情绪;奋勇杀敌、以身许国、报国豪情 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6、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二)边塞诗常用词语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 2、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胡、羌、羯、夷、安西、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高考语文 艺体生专用 专题18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教师版)

1.(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 2. (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

【考点解读】 1、考点要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考点剖析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知识整合】 一、古代诗歌中的感情类型 1.山水田园诗 (1)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 如,《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归纳完整

第一篇:古诗词常识 一.知识梳理 1、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和近体诗。 2、词 3、曲 二、平仄、押韵、对仗 古诗词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一、古诗词语言风格 1、清新语言浅显易懂而富有诗意。比如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结合,语言清新生动。 2、明快语言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如刘禹锡的诗《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散,便引诗情到碧霄。”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3、凝练语言简洁而含义丰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八句皆为工整对仗,全用实词,意象密集,含义丰富。 4、含蓄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含蓄地表达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5、华丽辞藻富丽,文采绚丽,情思奇幻。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通过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薄雾弥漫、愁云惨淡的画面,使读者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6、质朴选用简单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当然,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文字明白如话,情真意切。 7、晦涩指冷僻、难懂。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历来各家见解不一。 二、古诗词常见艺术风格 1、雄浑即雄壮浑厚。 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3、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 4、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被撞慷慨,谓之悲慨。 5、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6、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 三、古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通常包括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两大类。其中,表达方式又包括:记叙、议论、抒情、描写,以及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修辞方法有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1、直接抒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接表达对朋友的关怀。 2、间接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