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妇科协定处方

中医妇科协定处方

中医妇科协定处方
中医妇科协定处方

中医妇科协定处方

调经祛痰汤

白术 15g 苍术 15g 当归 12g 法半夏 12g 茯苓10g 香附 10g 川芎 10g 海藻 8g 陈皮 8g 炮姜 8g 附片 6g 肉桂 6g 丹参25g 莪术 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 30g 白术30g 当归 15g 白芍 9g 生枣仁 9g 沙参 9g 丹皮 6g

山药 15g 人参6g 杜仲 3g 柴胡 3g 菟丝子 12g 龙眼肉 9g

紫河车粉 12g 鹿角粉 6g

闭经Ⅱ号

党参 15g 黄芪 15g 金银花 12g 黄柏 15g 黄岑 15g 玄参 15g

天花粉 15g 益母草 15g 红花 12g 桃仁 15g 香附 12g 陈皮 12g

旱莲草 15g 柏子仁 12g 甘草 6g 杜仲 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 15g 仙鹤草 12g 阿胶 10g 血余炭 10g 白芨 12g

党参 15g 三七粉 5g 炒蒲黄 10g 茜草 12g 甘草 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 15g 煅龙骨 30g 煅牡蛎 30g

生地榆 30g 芡实 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 10g 赤芍 10g 川芎 6g 丹参 10g 泽兰叶 10g 益母草 30g 香附 10g 小荷香 10g 茯苓 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 10g 赤芍 10g 香附 10g 广木香 10g 乌药 10g 元胡 10g 刘寄奴 10g 王不留行 10g 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 20g 山萸肉 15g 桑寄生 12g 杜仲 12g 海螵蛸 25g 白芍 25g 生牡蛎 25g (另) 怀牛膝 12g 地榆炭 30g 侧柏叶 30g 地骨皮 15g 仙鹤草 15g 旱莲草 15g 甘草 10g

功血方Ⅱ号

党参 30g 黄芪 30g 白术 30g 乌贼骨 20g 麦冬 15g 茜草12g

女贞子 15g 炒贯众 15g 益母草 15g 生蒲黄 10g 五味子 10g 枳壳 10g 败酱草 15g 大小蓟各15g 甘草 8g 旱莲草 25g

不孕不育专科

排卵不孕1号

当归 12g 白芍 10g 熟地 15g 山萸肉 10g 枸杞子 12g 菟丝子 10g

女贞子 15g

排卵不孕2号

茯苓 15g 半夏 10g 陈皮10g 甘草 10g 苍术 12g 香附 10g

胆南星 10g 枳壳 15g 生姜 3片神曲 15g

输卵管疏通1号

当归 9g 川芎 9g 白术 9g 生地 9g 熟地 9g 桃红 9g 红花 9g 石菖蒲 9g 路路通 10g 败酱草 30g 皂角刺 10g 生茜草 9g 海螵蛸 10g 红藤 15g

输卵管疏通2号

当归 9g 川芎 9g 生地 9g 熟地 9g 桃红 9g 红花 9g 石菖蒲 9g 路路通 10g 败酱草 30g 生茜草9g 海螵蛸 10g 肉丛蓉 9g 菟丝子 12g

输卵管疏通3号

柴胡 9g 当归 9g 白术 9g 白芍 9g 黄岑 9g 制香 12g 生茜草 9g

败酱草 15g 石菖蒲 9g 路路通 9g

输卵管疏通4号(外用)

透骨草 30g 丹参 30g 肉桂 10g 红花 10g 川芎 10g

威灵仙 20g 乳香 20g 没药 20g 当归 20g 赤芍 15g

不孕1号(促卵泡汤)

熟地15g 当归10g 炒白芍10g 枸杞子15g 兔丝子 30g 制首乌15g 山芋肉10g 太子参15g 山药 15g 鹿角胶 10g 砂仁 6g

不孕2号(促排卵汤)

仙灵牌 15g 仙茅 10g 兔丝子 30g 肉苁蓉 15g 枸杞子 15g 熟地 15g 当归 10g 山药 15g 丹参30g 鸡血藤 15g 川断 10g 泽兰叶10g 桂枝 10g

不孕3号(促黄体汤)

仙灵牌15g 巴吉肉10g 兔丝子30g 枸杞子15g 杜仲1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 10g 莲子10g 当归 10g 党参 15g 山药 15g

注: 不孕1~3号用法.月经来第5天开始. 1号6付. 2号4付. 3号10付.

子宫发育不全1号(幼稚子宫)促子宫发育1号

当归 15g 玄参 15g 白芍 15g 白术 15g 川芎 15g 茯苓 12g 熟地 15g 黄芪 20g 肉桂 12g 党参15g 太子参 15g 菟丝子 12g 杜仲 9g

紫不英 12g 山茱萸 12g 甘草 6g 紫河车粉 15g 鹿角胶 12g

子宫发育不全2号

菟丝子20g 巴戟天10g 仙茅10g 淫羊霍10g 熟地30g 何首乌20g 阿胶10g 鹿角霜10g 枸杞子 10g 益母草 30g 桃仁 10g 红花 10g

促卵泡1号

当归 15g 川芎 15g 赤芍 15g 川牛膝 15g 熟地 15g 小茴香 15g

香附 15g 桃仁 12g 红花 12g 甘草 8g

促卵泡2号

熟地 15g 当归 15g 白术 15g 淫羊霍 15g 仙茅 15g 鹿角粉 15g

制首乌 15g 枸杞子 15g 继断 15g 甘草 6g

生精1号

仙灵脾 9g 车前子 9g 当归 12g 黄芪 25g 菟丝子15g 何首乌 15g 枸杞子 15g 陈皮 9g 党参 30g 续断 25g 桑椹 15g 覆盆子 15g

五味子 6g

种玉汤2号

当归 12g 白术 12g 大云 15g 枸杞子 15g 茺蔚子12g 杜仲 12g 女贞子 10g 五味子 12g 熟地 20g 鹿角霜 12g 茯苓 12g 甘草 8g

种玉汤3号

紫河车16g 党参12g 当归15g 白芍15g 赤芍15g 黄芪15g 茯苓15g 熟地20g 桃仁12g 没药10g 益母草 30g 炮姜 10g 元胡 12g 何首乌15g 枣仁 15g 菟丝子 12g 枸杞子 15g

补宫汤1号

熟地 15g 山萸肉 15g 沙苑子15g 枸杞子 15g 益母草15g 鹿角霜 15g 鸡血藤 15g 菟丝子 15g 巴戟天 12g 淫羊藿 10g 杜仲 12g 故子 12g 桑寄生 12g 菟丝子 10g 附片6g 川芎 15g

补宫汤2号

枸杞子 20g 太子参 20g 菟丝子 20g 淫羊藿 20g 仙茅 20g 巴戟天 15g

香附 12g 路路通 12g 丹参 12g 赤芍 15g 当归 12g 川芎 12g

桑寄生 12g 怀牛膝 12g 熟地 20g

通管1号

川芎 15g 穿山甲 12g 路路通12g 细辛6g 通草 6g 皂刺15g 三棱 15g

莪术 15g 丹参 15g 葛根 15g 王不留行 10g 枳实 10g 桂枝 30g

通管2号

赤芍 12g 川芎12g 三棱 12g 莪术 12g 乳香 12g 没药12g 皂刺 12g

穿山甲 12g 夏枯草 12g 桃仁 10g 泽兰 12g 猪苓 12g 路路通 10g

薏仁 12g 益母草 20g

通管3号

蒲公英 30g 地丁 15g 茯苓 12g 桂枝 12g 旱莲草 22g 半支莲 20g

桔核 12g 鳖甲 12g 泽兰 12g 皂角刺 15g 王不留行 12g

路路通 12g 昆布 15g 牵牛子 10g 露蜂房 12g

多囊卵巢方(暖宫汤)

鹿角霜 25g 鸡内金 12g 香附 10g 苍术 15g 白术 15g 地鳖虫 12g

三棱 15g 莪术 15g 刘寄奴 15g 黄芪 30g 附片 6g 肉桂 6g

蛇床子 12g 川芎 12g

内异汤

益母草 25g 丹参 25g 泽兰 15g 小茴香 12g 当归 12g 香附 12g

桃仁 9g 元胡 12g 乳香 12g 没药 12g 柴胡 9g 白芍 9g 炙甘草 6g

免疫1号

生地黄15g 蒲公英10g 紫花地丁10g 金银花15g 赤芍15g 浙贝母10g 桔核12g 连召15g 当归10g 枝子 12g 表皮 10g 枳壳 10g

免疫2号

当归 15g 生浦黄 10g 炒灵脂 12g 赤芍 15g 川芎 10g 官桂 10g

延胡索 10g 干姜 6g 小茴香 6g

免疫3号

鸡血藤 20g 山药 15g 天花粉 15g 三棱 10g 莪术 10g 知母 12g 鸡内金 9g

免疫4号

白花蛇舌草 15g 紫河车粉 15g 茯苓 12g 玉灵脂 15g 苍术 15g

小茴香 6g 桂枝 6g 川芎 15g 赤芍 20g 鹿角霜 10g 没药 6g

生蒲黄 15g 木香 6g

子宫肌瘤专科

化瘤汤

党参 20g 当归 20g 川芎 15g 桃仁 15g 石见穿 25g 黄药子 15g

三棱 15g 牵牛子 12g 海藻 20g 蛇床子 15g 丹皮 12g 半枝莲 35g

天葵子 20g 生山楂 12g 青皮 12g 陈皮 10g 败酱草 20g

子宫肌瘤1号

桂枝 6g 茯苓 15g 丹皮 12g 赤芍 10g 桃红 10g 三棱 6g 莪术 6g

子宫肌瘤2号

陈皮 12g 茯苓 10g 香附 6g 川芎 10g 木香 6g 三棱 10g 莪术 10g

甘草 6g 槟榔 20g 清半夏 10g

子宫肌瘤3号

黑杜仲 15g 桑寄生 10g 续断 10g 茜草 10g 地榆炭 15g 三七参 10g

阿胶 10g 大蓟 15g 小蓟 15g 白茅根 30g 炙甘草6g 仙鹤草30g 元胡 10g

子宫肌瘤4号

元胡 10g 黄柏 10g 黄芪10g 白芍 10g 牛夕 15g 泽泻 5g 当归 5g

白术 10g 昆布 10g 木香 10g 山药 10g 益母草 20g 三棱 5g 赤芍 10g

独活 5g 丹参 10g

妇科炎症专科

输卵管阻塞灌肠方(妇炎1号)

丹参 30g 赤芍 30g 透骨草 15g 三棱 15g 莪术 15g 枳实 15g

皂角刺 15g 当归 15g 乳香 10g 没药 10g

盆腔炎灌肠方(妇炎2号)

红花 30g 败酱草 30g 紫花地丁 30g 蒲公英 30g 鸭跖草 30g

路路通 10g 三棱 10g 莪术 10g 桃红 10g (加水煎至100ml)

中药灌肠方(妇炎3号)

红藤 20g 鸡血藤 30g 桃红 10g 紫花地丁 15g 蒲公英 30g

黄柏 10g 野菊花 10g 瓦楞子 10g (加水煎至200ml) (保留灌肠3)

除痒汤(妇炎4号)

皂刺 30g 黄芪30g 苦参 15g 黄柏 15g 蛇床子 15g 当归 20g

金银花 15g 地肤子 15g 野菊花 15g 败酱草 15g 甘草 6g

慢炎汤1号

虎杖 30g 红藤 30g 败酱草 30g 生牡蛎30g(先下) 石见穿 30g

白术 30g 苍术 30g 三棱 30g 莪术 20g 薏苡仁 20g 海藻 15g

香附 15g 桃仁 10g 乌药 10g 水蛭 10g

治疗输卵管炎方

败莴草 30g 乳香 12g 蒲公英 30g 炒延胡索 20g 红藤 30g

地丁 30g 双花 12g 黄柏 15g 黄岑 15g 玄参 15g

慢炎汤2号

穿山甲 10g 桃仁 15g 当归 10g 郁金 15g 王不留行 15g 泽兰 15g

莪术 15g 益母草 12g 虎杖 12g 丹参 30g 马鞭草 12g赤芍 15g 蹩甲 10g

香附 12g 甘草 10g

抗炎1号 (急性盆腔炎)

龙胆草 20g 山栀 10g 香附 15g 鳖甲 10g 柴胡 10g 黄岑10g 生地 10g

川栋子 10g 荔核 12g 天丁 15g 黄莲 6g 丹参 15g 茯苓 15g 黄柏 15g

甘草 6g 败酱草 15g 蒲公英 30g 制首乌 6g泽泻 10g 当归 20g

慢性盆腔炎方1号(消炎为主,炎症重者易用)

丹参 18g 赤芍 15g 木香 12g 桃红 9g 金银花 30g 蒲公英 30g 茯苓 12g 丹皮 9g 生地 9g 延胡索6g

慢性盆腔炎方2号(体虚者伴盆腔炎者-补气为主)

桂枝 6g 茯苓 15g 丹皮 12g 赤芍 10g 桃红 10g 三棱 6g 莪术 6g

党参 15g 白术 6g 黄芪15g

慢性盆腔炎方3号(活血为主,经量多者禁用.量少者可用)

丹参 20g 益母草 20g 黄柏 20g 苦参 20g 金银花 20g 当归10g

土鳖虫 10g 柴胡 10g 醋香附 10g 牛夕 12g 泽夕 12g 川芎 12g

三棱 6g 莪术 6g 甘草 6g

人流术后康复1号(用于气血两虚,贫血)

党参 12g 熟地 15g 当归 4.5g 阿胶 9g (烊冲) 艾叶炭 3g 黄芪12g

川芎 3g 白术 9g (每日一付,水煎服,七天一个疗程)

人流术康复2号----用于气滞血疗(子宫复旧不良,组织残留)

当归9g 川芎9g 桃仁9g 炮姜 4.5g 益母草30g 艾叶 4.5g 炙甘草3g 黄芪3g 党参9g (每日一付,5~7天一个疗程)

助孕法 (用于输卵管不通)

巨麦 10g 萹蓄10g 萆 10g 通草 3g 败酱草 10g 木香 9g 紫河车 10g

元胡 5g 川楝子6g 香附 10g 路路通 10g 车前子 10g(另包) 皂刺 10g 柴胡 10g 白芍 10g 茯苓12g 佛手 10g (水煎服,五天一个疗程)

HPV病毒感染

抗病毒1号

灵磁石 30g(先煎) 黄柏 15g 生牡蛎 30g 黄苓 15g 露蜂房 30g(年老者1/2量)

连翘 15g 百合15g 车前子15g 大青叶15g 土茯苓 20g 苦参 15g 马齿苋 30g

丹参 15g 苍术 15g 甘草 6g ( 水煎服,15剂为1个疗程) 价格:40元/付

生殖器疱疹

抗病毒2号

党参 15g 生黄芪15g 白术 15g 海螵蛸 15g 春根皮 15g 鸡冠花 15g

夏枯草 15g 茯苓 15g 淫羊霍 15g 柴胡 10g 车前子 10g 陈皮 10g

荆芥 6g 甘草 6g (每日1剂,水煎服,15天1个疗程) 价格:30元/付

*乳腺增生方

当归15 白芍10 柴胡10 茯苓10 炒白术10 香附10 川楝子10

别甲10 鸡内金10 郁金10 甘草3

*3号灌肠中药

(病毒感染)

大青叶10 夏枯草10 紫草15 蒲公英15 川芎10 丹皮10 黄连10

栀子10 柴胡10 仓术10 黄柏10 板蓝根15 青黛5

*4号灌肠中药

(慢性盆腔炎、结肠炎、精囊炎)

红藤20 败酱草20 当归10 川芎12 柴胡12 元胡12

香附15 白芍12 丹皮10 黄连15

*输卵管通利汤

当归12 赤勺12 熟地12 薏仁12 红藤20 菟丝子20 丹皮15

山甲15 红花12 茯苓10 皂角刺10 路路通10 桃仁10

元胡10 桂枝10 甘草3

经前10天开始连服10剂,为一疗程。连服三个月经期,治疗输卵管不通畅。输卵管通液后,注射胎盘组织液4ml 肌肉注射 1/隔日一次

*囊肿1号汤

荆芥10 别甲10 白芷10 乳香10 没药10 车前子10 (包)

海藻10 山慈姑10 昆布10 赤勺10 黄芪30 连翘20

双花20 党参30

*肌瘤1号汤

荆芥10 别甲10 白芷10 乳香10 没药10

车前子10 海藻10 山慈姑10 昆布10 赤芍10

中药颗粒协定处方

中药颗粒协定处方 1. 感冒 (1)风寒型柴胡1袋葛根1袋荆芥1袋羌活1袋白芷1袋川芎1袋防风1袋生姜1袋 功效:祛风散寒,解肌 适应症:恶寒发热,周身关节疼痛头痛鼻塞乏力。 (2)风热型:大青叶1袋桑叶1袋菊花1袋荆芥1袋桔梗1袋连翘1袋前胡1袋甘草1袋 功效:辛凉解表。 适应症:发热,微恶风,咽疼,咳嗽,咯黄痰。 2. 慢性扁桃体炎 桔梗1袋甘草1袋玄参2袋枇杷叶1袋 3. 慢性支气管炎 党参1袋炒白术1袋茯苓1袋陈皮1袋紫苏仔1袋丹参1袋补骨脂1袋山药1袋黄芩1袋 功效:健脾,化痰,补肾。 适应症: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气短。 4.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蜜麻黄1袋射干1袋紫苏1袋细辛1袋陈皮1袋补骨脂1袋山药1袋法半夏1袋丹参1袋五味子1袋 功效: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适应症:咳嗽,气喘,喉间痰鸣,胸间痰鸣,胸中满闷如塞,痰白清晰且有泡沫。 5. 流行性腮腺炎 荆芥1袋连翘1袋牛蒡子1袋桔梗1袋板蓝根1袋柴胡1袋夏枯草1袋薄荷1袋甘草2袋 功效: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适应症:发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弥漫肿痛,咀嚼不便,咽红肿痛。 6. 高血压 栀子1袋龙胆草1袋夏枯草1袋生地黄1袋车前草1袋 功效:清肝平肝 适应症:血压升高,眩晕头疼,急躁易怒,心悸心烦,面红耳赤,口苦口干。 7. 尿路感染 车前子1袋白茅根1袋萹蓄1袋柴胡1袋生地黄1袋瞿卖1袋滑石1袋甘草1袋双花1袋白花蛇草1袋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 适应症:尿路感染之小便短赤,灼热刺痛,尿黄,发热。 8慢性前列腺炎 败酱草1袋山萸肉1袋知母1袋黄柏1袋丹参1袋蒲公英1袋白茅根1袋牛膝1袋甘草1袋王不留行1袋 功效:清热化湿,活血解毒。 适应症:小腹、会阴刺痛,小便频数灼痛或有血尿、血精。 9.神经性失眠 1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2g 法半夏12g 茯苓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海藻8g 陈皮8g 炮姜8g 附片6g 肉桂6g 丹参25g 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30g 白术30g 当归15g 白芍9g 生枣仁9g 沙参9g 丹皮6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3g 柴胡3g 菟丝子12g 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 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 黄芪15g 金银花12g 黄柏15g 黄岑15g 玄参15g 天花粉15g 益母草15g 红花12g 桃仁15g 香附12g 陈皮12g 旱莲草15g 柏子仁12g 甘草6g 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15g 仙鹤草12g 阿胶10g 血余炭10g 白芨12g 党参15g 三七粉5g 炒蒲黄10g 茜草12g 甘草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生地榆30g 芡实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丹参10g 泽兰叶10g 益母草30g 香附10g 小荷香10g 茯苓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广木香10g 乌药10g 元胡10g 刘寄奴10g 王不留行10g 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20g 山萸肉15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海螵蛸25g 白芍25g 生牡蛎25g (另) 怀牛膝12g 地榆炭30g 侧柏叶30g 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院方)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 医院方) 1 前言 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是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院各科室广大医护人员,为方便工农兵患者提高医疗质量,在总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协定处方。几年来经临床使用,效果一般都比较满意。为了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的方便,经药房同志汇集和各科室同志的再次修改,编写了选本小册子,仅供内部参考,因时间短促和水平有限,一定有很多错谬之处,请批评指证。 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医务处 一九七五年元旦 2 目录 一、内科 (3) 健中合剂 (3) 夏枯草合剂 (4) 肝炎I号 (4) 肝炎Ⅱ号 (4) 补肾降压丸 (5) 大感冒合剂 (5) 胃溃疡粉 (5) 复方十味地黄丸 (5) 十味地黄丸 (5) 肾炎丸 (5) 关节炎丸 (5) 调肝丸 (6)

健胃消胀丸 (6) 强肝丸 (6) 平肝降压丸 (7) 二、妇科 (7) 调经I号 (7) 调经Ⅱ号 (7) 闭经丸 (7) 痛经丸 (8) 清热热调经丸 (8) 盆腔炎丸 (8) 枯矾I号 (8) 枯矾Ⅱ号 (8) 外阴洗剂 (9) 三、儿科 (9) 解热合剂Ⅱ导 (9) 解热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台剂Ⅱ号 (9) 腮腺炎合剂I号 (9) 腮腺炎台剂Ⅱ号 (10) 小儿康复散 (10)

和脾散 (10) 加味异功散 (10) 温中定痛散 (11) 四、耳鼻喉科 (11) 鼻净丸 (11) 鼻炎丸I号 (11) 鼻炎丸Ⅱ号 (11) 鼻炎丸Ⅲ号 (12) 鼻炎丸IV号 (12) 养阴丸 (12) 通咽丸 (12) 金鸣丸 (12) 健咽丸 (13) 定鹅丸 (13) 清心散 (13) 利咽散 (13) 咽痛散 (14) 健耳丸 (14) 止晕丸 (14) 眩晕丸……… 鼻萎灵 (14)

中药常用协定处方

协议处方 眩晕一号(美尼氏症) 丹参10 川芎10 半夏10 天麻10 白术10 陈皮10 茯苓10 泽泻10 葛根10 甘草3 石菖蒲10 眩晕二号(颈性眩晕) 丹参10 赤芍10 钩藤10 葛根10 淮牛膝10 半夏10 地龙10 枸杞10 骨碎补10 女贞子10 桃仁10 红花lO 冠心方 丹参30 降香10 三七片9 红花10 瓜蒌皮15 降压方 天麻15 罗布麻20 钩藤20 桑寄生20 牛膝20 安神方(定神安眠) 酸枣仁30 炙远志10 茯神30 合欢皮15 珍珠母40 龙齿30 夜交藤30 五味子6 法半夏10厚朴10 陈皮6

调胃方 木香6 砂仁6(后下)黄芪20 茯苓20 陈皮10清半夏10 盗汗方 炙黄芪40 炒白术15 防风15 桂枝10 浮小麦30柴胡12 生龙骨20 生牡蛎20 秦艽15 银柴胡12五味子15 敛汗固表汤(自汗体虚): 黄芪30 白术10 防风10 山药20 茯苓10 浮小麦30麻黄根5 甘草3 治尿感2方 生地20 克丹皮10 泽泻12 茯苓15 山萸肉12 山药15知母10 黄柏10 蒲公英30 白头翁30 消石方: 金钱草60 海金沙15(包)石韦15 鸡内金15 王不留行15枳壳15 制三棱10 地龙15 瞿麦15 甘草6

腹泻1号方: 党参12 炒白术12 干姜10 炙甘草6 防风15 诃子25车前子30 苏叶6 煨木香10 六曲15 桔梗10 仙鹤草45吴萸6 木瓜15 石榴皮15 山药30 莲子肉30 炒薏仁30生姜10 大枣10 开胃进食方: 玄参12 生山药30 芦根30 石斛15 谷麦芽各15佛手15 百合30 乌药12 大贝母30 鸡内金6白蒺藜15 木瓜15 熟大黄3 前列腺炎方 炮山甲10 路路通15 蛇舌草40 仙茅15 仙灵脾20鱼腥草25 土茯苓25 淫羊藿15 山萸肉15 猪苓25泽泻15 益母草25 牛膝15 面瘫方: 全虫6 僵蚕6 白附子9 川貝母9 羌活9 银花10 板蓝根15炙甘草6 养颜祛痘方: 炒白芍17 当归18 炒白术18 赤芍14 牡丹皮14柴胡15 泽泻22 浙贝母18 蒲公英16 金银花20茵陈32 生薏苡仁32 丹参18 白癣皮18 炒栀子7白蔹12 白蒺藜18 紫花地丁14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一 常用西药协定处方

一常用西药协定处方 上感佳 速效伤风胶囊0.3gX6粒 严迪片75mgX4片 病毒灵片0.1gX6片 维生素C片0.1gX6片 潘生丁片25mgX3片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为了较快消除患者的感冒症状可加入地塞米松片3片) 腹泻停(止泻停) 思密达3gx3袋维生素B1片10mgX6片 强的松片5mgX3片654—2片5mgX3片 吡哌酸片0.25gx3片鞣酸蛋白片0.3gX12片上感合剂1号 +复方氨基比林针2ml(发热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上感合剂3号 上感合剂1号 +复方氨基比林针2ml +柴胡针2ml(流感发热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上感合剂4号 上感合剂1号+头孢拉定针0.5g 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上感合剂5号 上感合剂1号+头孢噻肟钠针1.0g 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上感合剂6号 上感合剂1号+头孢曲松针1.0g 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三、肠炎灵合剂适用于各种噎因引起的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盆腔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注意:对环丙沙星针过敏者,可用0.9%N.S代替) 肠炎灵合剂1号 0.2%环丙沙星注射液100ml 丁胺卡那针0.4g 地塞米松针mg 654—2针mg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肠炎灵合剂2号 肠炎灵合剂1号 +爱茂尔针2—4ml +或胃复安针5---10mg (伴恶心呕吐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肠炎灵合剂3号 肠炎灵合剂1号 +复方氨基比林针2ml (伴发热热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四、风疹灵合剂 扑尔敏针10mg 维生素C针2.0g 10%葡萄糖酸钙针10---20ml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迎症:各种噎因引起的急慢性寻麻疹、湿疹、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五、佝偻灵合剂1号 维丁胶性钙针1ml 维生素C针0.5---1.0g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六、佝偻灵合剂2号 佝偻灵合剂1号(贫血者) +维生素B12针1—2ml +叶酸片5---10mg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巨幼红细胞缺乏性贫血。 在基层卫生所,临时没有中药制剂的情况下,可选用下列药液作为直肠滴入或注入的辅助药液,加入配制好的药物中(如:上感佳、止喘散等其它药物)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1.双黄连口服液或注射液 2.复方大青叶合剂 3.清开林注射液 4.银黄口服液 5.穿琥宁注射液 6. 0.9%N.S 白头翁加味止痢散 白头翁15黄连10黄柏10秦皮10砂仁10山楂15木香10米壳10金银花15连翘10甘草10 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 用法;取药物二包加水600ml---8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 至250—26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适迎症: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1. 急性细菌性痢疾(取上述药液100ml+吡哌酸片0.75g+呋喃坐酮片0.2g+654—2片10mg 共研细末)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2. 溃疡性结肠炎(取上述药液100ml+吡哌酸片0.75g+呋喃坐酮片0.2g+654—2片10mg+思密达6g 3. +锡类散0.6g+丁胺卡那针0.4g共研细末)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注意:对愉氨腹症患者疑有肠坏死、穿孔者禁用! 可腹消炎灵1号方 红藤15 金银花15 蒲公英15 连翘10 丹皮10 赤芍10 桃仁10 川楝子10 大黄10 甘草10 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 用法;取药物二包加水600ml---8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 至250—26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伤科常用协定处方14种

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伤科常用协定处方14种 1、内服汤10种: (1)上肢一号: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创伤初期。 方药组成: 鸡血藤15 桑枝12 羌活12 桃仁9 红花12 当归18 川芎12 赤芍12 陈皮10 茯苓9 坤草15 枳壳12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伤肢肿胀较甚者,加地龙9g、防风9g;若疼痛较甚者,加元胡9g、白芷9g、制乳没各6g。若患者损伤局部皮温高、红肿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局部暗红、皮温高、青紫瘀斑加丹皮、生地;局部疼痛较甚加元胡、制乳香、没药;若患者纳差加焦三仙。 (2)上肢二号: 功效与适用症:和营止痛、舒筋接骨。用于骨折创伤中期。 羌活9 防风9 荆芥9 当归15 枳壳6 续断12 青皮5 怀牛膝9 五加皮9 杜仲9 红花6 白芍15 土元6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2g、砂仁6g;夜眠差者加合欢皮12g、酸枣仁9g;伤肢酸困者加桂枝10g。 (3)上肢三号:

功效与适用症:补养气血、健脾开胃、温经通络。用于骨折创伤后期。方药组成: 黄芪30 当归15 白术9 茯苓12 骨碎补15 焦三仙15 陈皮12 川断 12 杜仲12 桂枝12 羌活12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加减:合并贫血者加黄芪15g、桂元肉12g;骨折端骨痂生长量少,加锻自然铜10g、甜瓜子12g。 (4)下肢一号: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创伤初期。 方药组成: 鸡血藤15 川牛膝12 独活12 桃仁9 红花12 当归18 川芎12 赤芍12 陈皮10 茯苓9 坤草15 枳壳12 地龙9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加减:若患者损伤局部皮温高、红肿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局部暗红、皮温高、青紫瘀斑加丹皮、生地;局部疼痛较甚加元胡、制乳香、没药、泽兰、苏木、穿山甲、全虫;局部肿胀甚加车前子、瞿麦;若患者纳差加焦三仙。 (5)下肢二号: 功效与适用症:和营止痛、舒筋接骨,用于骨折创伤中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定处方集成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定处方集成 痔瘘外洗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6 【别名】zlwxtj、alwxtj 【药品名称】痔瘘外洗汤剂 【处方组成】大黄30g、红花10g、桃仁10g、芒硝30g 【功能与主治】内外痔疮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3次,外用。 伸筋透骨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14 【别名】sjtgtj、ujtgtj 【药品名称】伸筋透骨汤剂 【处方组成】生艾叶20g、当归20g、川椒20g、灵仙20g、牛膝20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海桐皮20g、红花20g、川芎20g、白芷20g、元胡20g、 【功能与主治】消肿止痛、活血通络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3次,外用。 排石止痛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7 【别名】pszttj、puattj、pstj 【药品名称】排石止痛汤剂 【处方组成】白茅根30g、冬葵子15g、车前子12g、牛膝9g、川楝子9g、

香附9g、炒蒲黄9g、木通6g、乳香6g、没药6g、甘草6g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排石止痛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止咳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5 【别名】zktj、aktj 【药品名称】止咳汤剂 【处方组成】炙麻黄10g、元参10g、桔梗10g、杏仁15g、炙杷叶15g、黄芩15g、炒枳壳15g、鱼腥草30g、生石膏30g、厚朴30g、甘草6g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脂肝消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4 【别名】zgxtj、agxtj 【药品名称】脂肝消汤剂 【处方组成】丹参15g、大黄5g、炒白术10g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降脂保肝,主治痰湿阻络之脂肪肝、腹满纳差、肝区疼痛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益气养阴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3 【别名】yqyytj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协定处方

1.消毒饮(痤疮饮)银花308公英30地丁15黄芩9黄柏9栀子9生地15丹皮15 丹参15 紫草15 皂刺9 白芷9 ’ 2.双土饮(土苓饮)银花30土苓30炒槐米15生地21 丹皮15赤芍2l紫草15 连翘15板蓝根21 蛇舌草21 黄芩15 3.湿热清(清热利湿饮)龙胆草9黄芩9栀子9 柴胡9 生地15 丹皮15 当归9 银花30土茯苓30 泽泻9 车前子15 甘草6 4.消风饮(加味消风散)荆芥9防风9牛蒡子9生地15丹皮15当归9连翘15 苦参9生石膏21 大胡麻9 地肤子21 蝉衣9 苍术9 甘草6 5.祛风饮(养血祛风散)荆芥9防风9当归15白芍15生地15川芎15 刺蒺黎9 黄芪15首乌21 蝉衣9僵蚕9 地肤子21 6.化斑饮(消斑汤)柴胡15 当归9 川芎9 赤芍15 桃仁9 红花9 坤草9 姜黄9 白术9茯苓9 香附9僵蚕9桑叶15 ? 7、补发饮(生发饮)熟地2l 首乌21 山萸肉15茯苓15泽泻9当归9川芎9 丹参21菟丝子15 女贞子15 旱莲草9 枸杞子9 侧柏叶9 8.白癜饮:热地15首乌15沙苑子15补骨脂10旱莲草10枸杞子10白蒺藜15 浮萍10 苍耳子10 当归10 川芎10 白芷10 甘草6 稀莶草15 9、退疣饮:麻黄6 薏米30 大青叶15 板蓝根15 紫草15 马齿苋30 蛇舌草20 黄芪20 芥穗10 红花15 香附15三棱10连翘15 双花15 甘草6 10、黑豆方:黑豆60 大风子30 白及30 大胡麻15桃仁15 地骨皮15红花15 马齿苋30 黄柏30 甘草15 硼砂15 白鲜皮30 11、凉血消风汤(清热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l半枝莲21山豆根15 苦参10紫草12茜草12 旱莲草12槐米15乌梢蛇10白鲜皮21 蝉蜕10甘草10 12、化瘀消风汤(破瘀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1半枝莲21山豆根15 紫草12茜草12旱莲草12槐米15桃仁10红花10三棱12莪术12白鲜皮21 乌梢蛇10蝉蜕10甘草6 13、1号消风汤(清热疏风汤)双花21连翘15黄芩15山栀10生地15丹皮15 赤芍15紫草10生石膏15苦参10浮萍12菊花15白鲜皮18白蒺藜12苦参10 薄荷10甘草6 14、2号消风汤(活血消风汤)双花15连翘15黄芩15生地15丹皮15赤芍15 丹参15当归15川芎12苦参10白芷15白鲜皮18浮萍12荆芥10防风10 白蒺藜12蝉蜕10甘草6

中医协定处方

中医协定处方 前言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曾使用过经方、时方,以及单方、成方、秘方、验方、便方等等;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许多医疗单位为满足日益扩大的中医临床实际需要,又有了协商而定的处方, 协定处方; 这类协定处方,是广大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积累起来而行之有效的方剂,是医务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组成部分。然而长期来,它却一直散在于各医疗单位而未能总结、交流推广。 有鉴于此.我们不揣荒陋,广泛搜集了散见于全国120 多个医疗单位的中医协定处方,从中筛选出包括汤、散、丸、片等剂型的处方1 00 余首,分门别类,汇编成册,名之曰《中医协定处方手册》。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处方疗效确切,可作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临床参考书,也可供广大群众作为家庭实用的医疗保健用书。医者据之,可辨证选方;病者持之,可对症服药。本书中处方的来源单位名称,部分有所变动,凡能查到的已作了改动;尚有少数因情况不详,未作核改,待修订再版时更正。中医协定处方的内容宏富,非本书所能包容。编辑是书,仅为一种尝试,因资料有限,时间仓促,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指误补正,敬侯同

道贤达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用方 1 .流行性感冒 方1 流感I 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组成〕贯仲30 克,大青叶9 克,甘草3 克,板蓝根9 克,菊花6 克,桑叶6 克,薄荷(后 下)4 , 5 克,芦根9 克。 〔制法〕按煎剂制法煎煮,每剂煎取药液200 -300 。毫升,均分两份即得。 〔用法〕口服。每日2 次,每次100 ? 150 毫升。〔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预防流感,治疗流感初期及普通感冒。方2 流感2 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组成〕金银花15 克,板蓝根9 克,菊花9 克,芦根9 克,甘草6 克。 〔制法与用法〕同流感1 号。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同流感I 号。方3 流感3 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组成〕荆芥穗(后下)6 克,淡豆豉12 克,板蓝根9 克,淡竹叶9 克,菊花9 克,知母6 克,金银花9 克,黄芩, 9 克,芦根9 克。 〔制法与用法〕同流感I 号。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院方)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 院方) 1 前言 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是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院各科室广大医护人员,为方便工农兵患者提高医疗质量,在总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协定处方。儿年来经临床使用,效果一般都比较满意。为了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的方便,经药房同志汇集和各科室同志的再次修改,编写了选本小册子,仅供内部参考,因时间短促和水平有限,一定有很多错谬之处,请批评指证。 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医务处 一九七五年元旦 2目录 一、内科 (3) l-?i. I I / I J 夏枯草合剂...... (4) 肝炎I号........ .4 肝炎II号....... ..4 补肾降压丸 (5) 大感冒合剂...... (5) 胃溃疡粉........ ..5 复方十味地黃丸?????? 十味地黄丸...... (5) 肾炎丸.......... .5关节炎丸........ ..5调肝丸.......... I 6

痹痛丸 (6) 健胃消胀丸 (6) 强肝丸 (6) 平肝降压丸 (7) 二、妇科 (7) 调经I号 (7) 调经JI号 (7) 闭经丸 (7) 痛经丸 (8) 清热热调经丸 (8) 盆腔炎丸 (8) 枯矶I号 (8) 枯矶II号 (8) 外阴洗剂 (9) 三、儿科 (9) 解热合剂II导 (9) 解热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合剂I号???9 小儿止咳台剂II号???9 腮腺炎合剂I号??????9 腮腺炎台剂II号……10 小儿康复散10

清肺散........ . (10) 和脾散..... . (10) 加味异功散 (10) 温中定痛散 (11) 四、耳鼻喉科?, 鼻净丸..... . (11) 鼻炎丸I号, (11) 鼻炎丸II号 (11) 鼻炎丸III号??????12 鼻炎丸IV号?? ??..12养阴丸..... .12 通咽丸..... .12 金鸣丸..... .12 健咽丸..... (13) 定鹅丸..... , (13) 清心散..... .13 利咽散..... ,13 咽痛散..... . (14) 健耳丸..... ,14 I上晕丸 ... ,14 眩晕丸..... 鼻萎灵..... ,14

常用中草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中医协定处方下

中医协定处方下 十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妇科协定方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苍术15g当归12g法半夏12g茯苓10g香附10g川芎10g海藻8g陈皮8g炮姜8g附片6g肉桂6g丹参25g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补气血) 熟地30g白术30g当归15g白芍9g生枣仁9g沙参9g丹皮6g 山药15g人参6g杜仲3g柴胡3g菟丝子12g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黄芪15g金银花12g黄柏15g黄岑15g玄参15g 天花粉15g益母草15g红花12g桃仁15g香附12g陈皮12g 旱莲草15g柏子仁12g甘草6g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15g仙鹤草12g阿胶10g血余炭10g白芨12g 党参15g三七粉5g炒蒲黄10g茜草12g甘草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白术15g阿胶18g荆芥花10g益母草15g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三七粉30g血余炭1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生地榆30g芡实12g 调经1方:(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赤芍10g川芎6g丹参10g泽兰叶10g益母草30g 香附10g小荷香10g茯苓10g 调经2方:(主治痛经) 当归10g赤芍10g香附10g广木香10g乌药10g元胡10g刘寄奴10g王不留行10g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20g山萸肉15g桑寄生12g杜仲12g海螵蛸25g白芍25g 生牡蛎25g(另)怀牛膝12g地榆炭30g侧柏叶30g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旱莲草15g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党参30g黄芪30g白术30g乌贼骨20g麦冬15g茜草12g 女贞子15g炒贯众15g益母草15g生蒲黄10g五味子10g枳壳10g败酱草15g大小蓟各15g甘草8g旱莲草25g 不孕不育专科 排卵不孕1号 当归12g白芍10g熟地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2g菟丝子10g 女贞子15g 排卵不孕2号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与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早泄协定处方

早泄协定处方 15.阳萎早泄方 【组成】黄连6g、淫羊藿10g、玄参10g、枳壳5g、炒白术12g、怀山药15g、芡实15g、桂枝5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丹参20g、山楂10g、桔梗6g、甘草6g、山萸肉10g。【功用】清心火,补肾阳,敛冲脉,调胃气。 【主治】阳痿、早泄。 16.早泄系列方(徐福松方)①早泄1号 【组成】怀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泽泻、桑椹、太子参、黄精、黄芪、沙苑子、金樱子石莲子、糯稻根、川断。 【加减】菟丝子、酸枣仁、莲须、生地、丹皮、白芍、益智仁双向调节小便等。 【功用】养阴固精。 【主治】阴虚型早泄。 ②早泄2号 【组成】生黄芪、马鞭草、花粉、丹皮、鬼箭羽、白术、赤芍、制黄精、陈皮、茯苓、银花、公英。 【功用】清化瘀热。 【主治】瘀热内蕴型早泄。 17.清热洁腑汤(华良才方) 【组成】知母10g、黄柏15g、瞿麦10g、扁蓄10g、银花15g、连翘15g、泽兰10g、佩兰10g、白花蛇舌草15g、薏米15g、滑石(包)10g、生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洁腑化湿。 【主治】湿热下注型早泄。 前列腺炎协定处方 18.五草汤(王琦方) 【组成】车前草15g、马鞭草15g、白花蛇舌草15g、鹿含草15g、茜草15g。 【加减】急性期体温升高者加柴胡10g、黄芩10g;尿镜检白细胞>5个/HP者加鹿衔草10g、公英15g;尿镜检红细胞>3个/HP者加白茅根15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 19.癃清【组成】泽泻、车前子、败酱草、野菊花、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赤芍、黄芩、 黄连、黄柏。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通淋。 【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 20.五淋丸 【组成】海金沙、木通、栀子(姜制)、黄连、茯苓皮、琥珀、地黄、白芍、川芎、当归、甘草。 【功用】清热利湿,分清止淋。 【主治】下焦湿热引起的尿频尿急,小便涩痛,混浊不清。 21.前列腺炎方 【组成】知母10g、黄柏10g、海金沙20g、茯苓10g、紫地丁15g、丹皮10g、当归10g、柴胡10g、赤芍15g、滑石20g、车前子15g、萹蓄15g、马鞭草15g、生黄芪15g、甘草10g。【功用】清热解毒,活血通淋。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22.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王琦方) 【组成】当归6g、贝母10g、苦参12g、薏苡仁15g、马齿苋15g、瞿麦10g、蒲黄l0g、天花粉12g、冬瓜仁15g。 【加减】如伴大便不畅可加大黄6g,荆芥6 g;如尿道口有滴白者加海金沙12g;湿热较盛者酌加败酱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蒲黄10 g。

膏方常用协定处方

滋养肝肾膏方 【适应证】精神萎软,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健忘,心烦,手足心发热,夜寐不安,盗汗,潮热,颧红升火,口干,干咳,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女子月经不调,经水量少,经色红,周期短,质稠,舌质红而干,舌苔薄白或少苔,甚或舌质中有裂纹,舌体萎缩,脉象沉细带弦或数。 【选用药物】熟地黄300克,怀山药300克,吴茱萸250克,枸杞子200克,炙龟版250克,炙鳖甲250克,麦门冬200克,菟丝子200克,牛膝200克,杜仲200克,沙参200克,女贞子200克,旱莲草200克,川石斛200克,何首乌200克,白芍药200克,五味子120克,酸枣仁150克,当归200克,桑椹子200克,骨碎补200克,狗脊200克,紫河车120克,金樱子200克,芡实200克,陈皮200克,佛手片150克,合欢花90克,桃仁200克,桂圆肉200克,茯苓200克,夜交藤200克,甘菊花120克,泽泻200克,知母200克,黄柏200克,灵磁石400克,石菖蒲200克。 【制备】将以上药物用清水浸泡一昼夜,其中灵磁石一味为矿物类药物,应先煎30分钟左右,然后将其他药物放入同煎,以快火连煎三汁后,用细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再放到文火上慢慢煎煮浓缩。另外用阿胶300毫升,浸于500毫升黄酒中烊化以备用,用冰糖或蔗糖400克,趁热一同冲入药汁之中收膏,待冷却后便可服用。 【分析】本方所适应的症状,属于肝肾之阴精亏虚的类型。人体内的精与血是同出一源的,因此,在肝肾阴精亏虚的同时,必然会影响到体内的阴血,用药组方时在考虑到肝肾之精亏虚,又兼顾到阴血,以加强全方的效果。分析具体的组方原则,全部药物可分成下面几个方面:一组为针对肝肾阴亏而设,以滋养阴精为主的药物,如熟地黄、怀山药、吴茱萸、枸杞子、龟版、鳖甲、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桑椹子等,这一组药物,具有较强的滋补肝肾之阴的作用,相互配伍后效果更佳,因肝肾之阴为全身阴液之根本,及时补益肝肾阴精,是本方的重要环节;另外,考虑肝肾之阴一亏,必然影响到全身其他各脏腑器官的阴液,见到全身阴精俱亏的症状,因而设立了对其他脏器具有补养阴液作用的药物,如麦门冬、石斛、沙参等,起到标本同治,双管齐下的作用;一组为补精血的药物,如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子、桂圆肉、当归等,主要协同补肝肾药物,以提高疗效;一组为补阳药物,其用意取决于“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的道理,如杜仲、狗脊、骨碎补等;一组为对症而下的药物,如见到腰膝酸软用牛膝、狗脊、骨碎补;见到遗精滑精用金樱子、芡实;见到心烦,手足心发热用知母、黄柏;见到夜寐不安用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见有眼花耳聋用甘菊花、枸杞子、灵磁石、石菖蒲;见月经不调用桃仁、当归、阿胶;此外,全方中还设立了一组药性比较轻灵,具有理气作用,走而不守以防止滋阴药物过于黏腻作用的药物,如陈皮、佛手片、合欢花、茯苓、泽泻等。方中还用了五味子、白芍药酸甘化阴,具有不断生成阴液的作用。 一般来说,患者服用膏方以后能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滋补肝肾之阴短期内较难获得全功,单凭一料膏方恐怕难以完全解决问题,停药后还须用一段时间成药以巩固疗效,如六味

心内科协定处方

心内科协定处方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1)气虚血瘀 主证:胸痛胸闷常因劳累而诱发或加重,乏力,自汗,舌暗淡,舌胖有齿痕,脉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益气活血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15g 黄精10g 赤芍15g 郁金10g 红花10g 桃仁10g 若痰浊壅盛,痰瘀内阻,胸闷,苔腻者,加茯苓、白术、陈皮、半夏曲、藿佩。 (2)气阴两虚,瘀血痹阻 主证:胸痛隐隐,或呈烧灼样痛,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口干,舌暗红,舌胖有齿痕,苔少或剥脱,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加味 太子参15g 五味子10g 麦冬10g 黄芪10g 丹参20g 红花10g 鸡血藤30g 赤芍15g (3)心阳不振,瘀血痹阻 主证:胸痛彻背,遇寒加重或诱发,伴背部畏寒,乏力自汗,气短心悸,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阳宣痹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瓜蒌10g 薤白10g 党参15g 黄芪15g 川芎10g 红花10g 半夏10g 陈皮6g 荜茇6g (4)气滞血瘀 主证:情志变化诱发胸痛,以胀痛为主,部位不固定,伴胸闷不舒,喜叹息,舌暗或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紫胀,脉沉弦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柴胡10g 枳壳10g 桃仁10g 红花6g 蒲黄10g 当归尾12g 赤芍15g 川芎10g 鬼箭羽12g 姜黄10g 元胡10g 郁金10g 琥珀粉2g(分冲)

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 (1)气虚血瘀 主证:心痛甚,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发作间隔短,神疲乏力,胸部刺痛,汗出气短,舌质暗或有瘀斑,脉象细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养心安神 方药:益气活血汤加减 党参30g 生黄芪30g 丹参20g 黄精10g 赤芍15g 郁金10g 陈皮10g 桃仁10g 红花10g (2)气阴两虚,瘀血痹阻 主证:胸痛而闷,气短,乏力,心烦少寐,心悸,自汗,盗汗,舌红苔白少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加味 太子参l5g 麦冬12g 五味子10g 黄芪12g 丹参30g 鸡血藤30g 红花10g 赤芍15g 若胸痛严重,加三七粉3g分冲 (3)痰瘀互阻 主证:胸闷且痛,倦怠身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或腑气不通,苔腻,脉弦滑。治法:化痰通络 方药: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 全瓜蒌20~30g 薤白15g 半夏10g 枳实10g 郁金10g 茯苓15g 陈皮10g 丹参20g 竹茹10g 红花10g 桃仁10g 川芎10g (4)心阳欲脱 主证:突然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胸中闷痛,气短喘促,精神萎靡,舌淡苔薄白,脉微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敛阴固脱 方药:四逆汤合生脉饮加味。 熟附子15g 干姜10g 炙甘草6g 人参10g(另煎兑服), 麦冬6g 五味子10g 丹参20g 紧急予参附注射液和/或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或点滴。

常用中药处方的正名和别名

常用中药处方的正名和别名 正名别名 三七田三七参三七旱三七大黄川军生军锦纹山豆根广豆根南豆根 山药怀山药淮山药 天冬天门冬 天花粉栝楼根 丹参紫丹参 升麻绿升麻 牛膝怀牛膝 乌药台乌药 北沙参辽沙参东沙参 甘草粉甘草皮草国老 白芍杭白芍白芍药芍药白芷杭白芷香白芷 延胡索元胡玄胡索 当归全当归秦当归 百部百部草 苍术茅苍术 土鳖虫地鳖虫 牡蛎左牡蛎 艾叶蕲艾祁艾 西红花藏红花番红花 红花草红花红蓝花 辛夷木笔花 金银花二花双花忍冬花桑叶霜桑叶冬桑叶 淫羊藿仙灵脾 橘叶南橘叶青橘叶 肉苁蓉淡大芸 佩兰佩兰草醒头草 细辛北细辛辽细辛 青蒿嫩青蒿 茵陈绵茵陈 浮萍紫背浮萍浮萍草 益母草坤草 墨旱莲旱莲草 山茱萸山萸肉杭山萸 千金子续随子 马钱子番木鳖 五味子了五味子北五味子 木瓜宣木瓜

木蝴蝶玉蝴蝶千张纸 王不留行王不留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牛子 龙眼肉桂圆肉 瓜蒌全瓜蒌栝楼 白果银杏 赤小豆红小豆 佛手川佛手广佛手佛手柑诃子诃子肉诃黎勒 补骨脂破故纸 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 青果干青果 枸杞子枸杞甘枸杞 栀子山栀子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砂仁缩砂仁 草决明决明子马蹄决明 茺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 莱菔子萝卜子 娑罗子梭罗子 蒺藜白蒺藜刺蒺藜 槟榔花槟榔大腹子海南子罂粟壳米壳御米壳 广防己木防己 防己粉防己汉防己 羌活川羌活西羌活 麦冬麦门冬杭寸冬杭麦冬附子川附片淡附片炮附片郁金黄郁金黑郁金 泽泻建泽泻福泽泻 前胡信前胡 南沙参泡沙参空沙参 干姜炭炮姜炭姜炭 独活川独活香独活 茜草红茜草茜草根 党参台党参 香附香附子莎草根 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 柴胡北柴胡南柴胡软柴胡桔梗苦桔梗 浙贝母象贝母 秦艽左秦艽 黄芩条黄芩枯黄芩子黄芩黄连川黄连雅连云连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中药知识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 “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 总结常用药对于后, 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 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1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2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3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 通—竹叶、生地。 4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5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6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7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 黄散。 8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如四逆汤。 3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4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5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1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2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3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4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5益气止汗药物配对: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6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7和营补血药物配对: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熟地,如胶艾汤。8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