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方向研究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方向研究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方向研究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方向研究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方向研究

摘要:铁路运输业是一种网络型基础产业,对铁路业的规制改革是一个世界难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铁路业的规制改革面临的内外部条件更加复杂。近20年来,我国已开始了对电信、电力和民航等自然垄断产业实施了一系列规制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铁路业的规制改革却迟迟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铁路业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借鉴美、日、英三国铁路产业改革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铁路业规制的现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探索中国铁路业规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关键词:铁路业;自然垄断;规制改革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前,铁路业被认为是自然垄断产业,各国都采取了非常严厉的规制措施。70年代以后,随着航空、公路等交通运输工具崛起,铁路在运输市场的份额逐步下降。根据可竞争性理论,潜在竞争会促使自然垄断企业采取有效地市场运作方式(张红凤,2007)。为此,美国、日本、欧洲发达国家采取各种对铁路与放松规制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中国铁路运输业一直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对铁路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改革。但我国的铁路业仍凸现了很多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铁路业运输效率不高、内部缺乏自我发展的活力等现象。

中国八大行业垄断状况报告

中国八大行业垄断状况报告 石油天然气行业:垄断专权与不完全经营权并存 1998年4月,中国石化工业体制改革按照上下游结合的原则,分别组建两个特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天然气集团和石油化工集团,同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保持原有功能和地位不变。从此,中国油气行业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南北分治、海陆分割三足鼎立的局面。 虽然从国家的宏观管理上将石油产业划分为三家大型公司,但其下属的诸多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和石油加工企业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总体而言,产业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垄断程度较高,属于寡占型市场结构;下游的石油加工业竞争程度较高,属于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但因为长期以来部门封闭、区域分割的石油产业管理体制,加上企业并不享有充分的定价权,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际上要比集中度指标所反映的程度更弱。同时由于政策法律制度、资金和技术上的壁垒,外部企业想要进入石油产业也极为困难。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分别于2000年3月、10月和2001年4月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确保上市成功,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均与国外公司签订了战略联盟协议。2007年11月,中石油又在A股市场上市。三大石油公司顺利上市以后,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加快了公司业务的进一步重组和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强化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加紧向其产业链薄弱环节和非主营区扩张。尤其是后者,真实体现了打破行业垄断,促进行业竞争的效果。 1998年的重组整合,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府打破油气行业垄断格局的首次尝试。但是,由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始终是长期受政府传统管制的行业,所以一方面三大油气公司被赋予了一定领域的垄断专权,同时仍缺乏作为一个企业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由于其垄断地位,三大企业在市场中有可能滥用垄断势力,致使当初重组初衷的实现举步维艰。

正交易成本框架下的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研究(一)

正交易成本框架下的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研究(一) 研究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零交易成本框架存在片面性,需要引入正交易成本方法作补充。本文在正交易成本框架下考察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 一、规制制度与规制改革 企业是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的统一。交易成本的变化影响企业总成本曲线,进而影响企业的供给决策。在自然垄断产业领域,由于存在网络外部性、资产专用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性,在位企业与新进入者相比,可以通过先动优势、掠夺性定价等策略手段取得竞争优势。在以民营化与市场化为特征的规制改革中,新进入者在与在位优势企业的竞争中,担负更大的谈判、信息、合作等交易成本。所有企业都担负预期规制政策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的增加,增大了企业提供服务的交易困难,影响了产业绩效。在规制改革中,建立适宜的规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规制制度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制机构通过设置进入、价格等项规制措施,降低企业之间进行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作为行政部门的规制机构通过设置可置信承诺(crediblecom-mitment),降低企业与行政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促进规制改革顺利进行,提高产业绩效。 列维和斯彼勒(Levy&Spiller,1994)用交易成本方法考察了制度安排如何与规制程序相互作用,影响电信产业绩效。由于自然垄断产业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专用性耐用资产投资,而政府势力强大,因而民营化企业容易遭受对其准租金实施行政征用(expropriation)的损害。不确定性增加了规制改革的交易成本,影响投资决策。在此情况下,政府设置可置信的承诺对国有制成功转换至关重要。他们认为三项制度变量:独立司法、民主立法及强行政能力,能够影响政府设置可置信承诺的状况。首先,独立司法能够约束行政性相机抉择,这样可置信的规制承诺更易做出。其次,建立特殊法律及议会对约束行政性相机抉择进行监督的立法,能够做出可置信承诺。最后,具有很强行政能力的国家能够形成具有灵活性的特殊规则,建立好规制体系;能够限制行政武断行为以吸引投资、促进效率。 在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国家的行政能力与其规制制度水平应该相适应。具独立司法、立法及强行政能力的国家最有可能对民营化规制改革提供可置信承诺。具有弱行政能力的国家,复杂的政策制定由于高规制成本而无效率,而简单的规则却能提高效率。在缺乏民主立法与议会监督的国家,政府与潜在购买者签订契约,限制行政性相机抉择,保护私有化。对那些不具有独立司法的国家,政府可通过与私人企业联合来提供可置信承诺。 设置规制制度受特定国家制度禀赋的限制。按照诺思等人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制度禀赋有五个要素:立法和行政制度、司法制度、习俗和其他非正式的但被广泛公认的规范、社会中标志竞争的社会利益和它们之间平衡的符号、国家行政能力。当国家制度禀赋同其规制制度之间相适应时,受规制产业的绩效将得到提升。 对于自然垄断产业的产权改革,政府做出可置信的规制承诺至关重要。关于如何做出可置信的承诺,威廉姆森(2002)在讨论经济代理人之间的“双边治理”(bilateralgovernance)时,强调“抵押品”(hostages)对确保可置信承诺的必要性。由于契约不完全,诸如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双边契约关系在不可预期的偶然事件中难以维持,抵押品的交换因而可以提高双方实施契约的激励。当双方彼此向对方交出抵押品,认识到抵押品可能被征用的风险,他们就不太可能在不测事件中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当以抵押品作为担保时,关系就变成自我实施的了。 政府与公民或企业间的双边治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双边契约关系。可置信规制承诺的做出,对于这种契约的良好实施十分重要。戈德堡(Goldberg,1976)将规制看做一种“被规制企业(可能不止一个)与规制者之间隐性的集体契约”,他强调了这种契约对企业投资长期专业化资本设备从而提供特殊服务的权力以及消费者被服务的权力的保护。因此,对沉淀性投资的保护为这些规制目标提供了合理性。不仅如此,对契约效果的监督和防止契约的中断,导

2016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发展历程及规模应用现状

2016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发展历程及规模应用现状 一、大数据的来源 数据来自于一切客观存在,包括宏观到微观的物理世界,各种生物体、人类社会活动、感知、认识和思维的结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通常所说的数据是指经过数字化转换后的信息,是可以被量化、分析和再利用的信息,包含数值、文字、符号、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 对数据的分析都并非新鲜事,如交通规划、宏观经济分析、电力系统规划、气象预测、高能物理、航天航空、基因工程等大规模数据分析和计算早已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早在1970年哈佛大学关于资源三角形的论述中,将材料、能源、信息看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资源,因此传统的商业智能和数据库厂商得以出现并快速发展。 数据规模和类型的剧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据的规模和种类急剧增长。数据类型也不仅仅包含关系型数据,还出现了大量的日志、文本、图片、音频和传感器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2020年所产生的数据量是2009年的44倍。 数据存储成本下降:单位信息存储成本的下降,使得对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技术难度降低。30年前,1TB存储的成本为16亿美金,如今通过云存储服务所需不到100美金。 大规模数据处理成为可能:随着计算机技术能发展,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式组建成熟,MapReduce模型以及云计算模式的出现,是大规模数据处理的成本和技术门槛大大降低。 数据采集更为密集和广泛: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采集更加方便。 数据分析应用的发展:Google、百度、淘宝等数据分析的经典案例给业界带来很强的冲击。 二、行业术语 Spark Spark是UC Berkeley AMP lab所开源的类Hadoop MapReduce的通用并行框架,拥有Hadoop MapReduce所具有的优点;但不同于MapReduce的是Job中间输出结果可以保存在内存中,从而不再需要读写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System),因此Spark能更好地适用于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等需要迭代的MapReduce的算法。 Spark 是一种与Hadoop 相似的开源集群计算环境,但是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同之

国内自然垄断产业革新.pdf

一、自然垄断产业概念及特征 传统的自然垄断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独家垄断经营小于多家分散经营的成本之和;二是有大量的“沉淀成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很难改作他用;三是这些产业中的多数服务和产业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提供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依赖性。一个国家的电力、煤气、电信、邮政、铁路、航空等产业,一般是传统意义上较为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和改革的深入,自然垄断产业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注重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在实行政企分离、政资分离、业务分拆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对国有经济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必要性 自然垄断产业容易产生的问题和固有的弊病基本有以下三种:第一,经营目标双重性导致利益难以协调。自然垄断产业的经营者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他的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经营者他要追求经济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垄断的公益性,他又要追求公共目标。公共目标要求以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质量服务于公众,让利、施惠于公众,自然导致其经营性亏损,这样使其处于两难的境地。第二,垄断地位的滥用。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的特殊性,经营者往往会利用其独有地位,收取垄断高价,服务质量低下,甚至附加种种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第三,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不足。自然垄断产业大多数是国有国营的,由于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其内在的经济扩张与私人企业相比,明显显得不足。另外,由于没有实际和潜在的竞争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往往不注意加强管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垄断产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我国垄断产业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不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性垄断,而是行政体制与行政权力造成的垄断。我国产业的行政垄断,就其根源而言,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但主要是在转轨过程中形成的。从产业关联的视角看,垄断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基本投入,垄断产业向全社会转嫁其低效率运营的结果,必然降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效率,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垄断产业能否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平台,事关国民经济的总体竞争力。 三、中国电信改革实证分析 在1988年和1994年国务院两次确定了原邮电部政企分离和邮电分营的改革目标,但是直到1998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特征仍然是政府部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电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投资等都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投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1998年以后,我国电信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做法是在邮电部、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成为了我国电信业新的政府管制机构,对电信实行宏观管理,而不再直接从事电信经营。随后又进行了邮政和电信分家,中国电信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电信运营商。改革前,1949年~1993年管制部门是邮电部,经营部门是国家级电信总局(中国电信);1994年~1998年管制部门是邮电部,经营部门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1998年~2001年管制部门是信息产业部,经营部门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 在电信市场开放的过程中,由于电信自身的特点,我国基本上采取逐步开放的原则,即先开放增值电信业务,然后开放数据和移动通信业务,最后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和基础通信设施。目前,我国电信市场主要有6家基础电信企业和4400多家增值电信、无线寻呼企业相竞争,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十年以前,以联通公司进入电信市场为标志,我国拉开了自然垄断产业从垄断走向竞争的改革序幕。改革提高了电信业的效率,也使社会福利明显增加。 四、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政策建议 1、放宽市场准入,引进新的竞争者。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价格和市场准入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而开放条件下的市场竞争机制是有效率。那么,解决行政垄断问题就必须开放政府垄断的行业和市场,扩大市场竞争范围,在垄断产业取消政府依据市场容量测试设置的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意味着允许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垄断产业,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只限于分拆之后的原有企业之间开展竞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解决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些难题,而且对于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竞争秩序和廉洁高效的政府,有长远的意义。加快垄断产业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彻底剥离企业的政府职能。随着市场化改革实施,把政府管制的理念、职能,由保护生产者利益调整到兼顾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强化公众利益上来。形成企业在同一市场上进行有效竞争的格局。目前,对垄断产业最大的改革措施就是进行市场拆分,但是拆分的结果只是使市场有过去的独家垄断转变成区域垄断。实践表明,建立在区域垄断基础上的竞争没有触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基础电信服务的垄断结构,不能等同于同一市场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发展直接竞争,打破区域垄断结构,是我国垄断产业改革的根本出路。 2、实施市场重组,推进产权改革。行政拆分重组应当与以资本为纽带的市场重组和投资体制改革结合进行,注重产权结构的优化,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垄断产业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

中国垄断性行业分析

中国垄断性行业分析 按资源的根本属性的不同,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等。这类行业主要包括有色、煤炭、石化、电力等拥有能源,资源储备的行业,以及种植,林业,房地产、旅游景点、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从长期来看,中国乃至世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非常巨大,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矿石、土地、水、煤炭、电力等资源都将面临着很大的缺口。而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资源类股票业绩近年一直呈现整体增长,在行业排名中名列前茅,吸引了众多机构资金,成为领跑行情的佼佼者。 资源类行业一般具有某种资源垄断优势,自然资源优势,行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而其中贵州茅台就是以其品牌优势得到资金青睐走出了独立的长牛行情。各类资源的稀缺性赋予了资源类行业及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上市公司层 出不穷的题材。而有色和煤炭板块中拥有矿山资源的各股更具长期投资价值。 按自然资源的增值性能,可分为: 1)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

2)可更新资源。这类资源可生长繁殖,其更新速度受自身繁殖能力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如生物资源。 3)不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形成周期漫长,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其中尤以拥有矿产资源最具长期投资价值。 2007年11月,国家对高耗能行业调控力度加大,产能过剩逐渐改善,电力和矿石资源开始成为生产的制约因素。结构性调整将使拥有资源的企业显现优势。 资源类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通常跟随现货价格的上涨。我国磷矿石富矿少,价格长期上涨趋势基本形成,其中拥有丰富磷矿石储量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兴发集团、六国化工值得重点关注。全球钾肥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钾矿贫乏,仅占世界总储量1.63%,上市公司中拥有国内最大的察尔汗盐湖资源的盐湖钾肥的产量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机构云集集中,高度控盘,股价长牛格局明显。由于下游玻璃、日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纯碱国内需求旺盛,价格持续走强,估值较低的三友化工、山东海化、双环科技近期表现另人刮目相看。由于石油价格高涨,各地煤改油的加快实施,近期签订的08年重点合同煤价格大幅度上涨,产地和消费地的市场煤价持续上涨,煤炭板块仍然是机构青睐的价值投资板块。中国神华作为国内最大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性能源公司,资源量和可售储量,位居世界第二,未来资产注入实现整体上市,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了更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企

我国典型垄断行业高收入状况的分析

我国典型垄断行业高收入状况的分析 摘要: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尤其是部分典型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令社会公众非常反感,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关键。为解决典型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应破除行政垄断,创建行业公平竞争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政策;健全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大对垄断暴利的整治力度。 关键词:行政垄断;垄断行业;典型垄断行业;收入差距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这样的一句话:“银行加证保,两电加一草,石油加石化,看门的也拿不少。”这句话表达了当前我国老百姓对垄断性行业高收入的不满。本文引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应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近年来典型垄断行业(主要指存在国家垄断的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与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以及与非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之间的差距状况,以证实本人如下的理论假设:典型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高于全国总体水平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全国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与非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典型垄断行业高工资的引致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行业分类依据以及典型垄断行业的界定 本文研究的内容首先涉及到行业的分类,本文所研究所依据的行业分类主要是《中国统计年鉴》的分类标准。《中国统计年鉴(2007)》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将国民经济行业分为19大类: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但从这19大类行业中,我们难以将它们区分为垄断与非垄断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大类中,其包含30个细分行业,30个细分行业中,包含有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等典型的垄断性行业。为了更严格地区分垄断与非垄断行业,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细分行业分类标准来研究相关问题。 《中国统计年鉴(2007)》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在将国民经济行业分19大类的基础上,将每大类进一步细分,总计分为97个细分行业,其中制造业大类包含30个细分行业。具体情况见表1。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改革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改革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自然垄断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即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环境的限制,使行业中只需一个或几个生产者就能满足市场需求并达到最佳经济状态。许多基础设施的产业,如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等都存在自然垄断特征。自然垄断产业的存在体现了垄断的两面性,决定了垄断并不能一概而论地反对,某种程度上竞争的消极方面正是垄断的积极方面。因此自然垄断体现为反垄断法的豁免条款,只能通过政府管制。 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特征 对自然垄断产业经济特征的认识体现了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过程。 (一)规模经济性 传统理论认为,自然垄断是市场经济中不应当竞争的领域,该领域的竞争会导致浪费性或破坏性竞争,而如果把某种产品的全部

生产交给一家企业进行垄断生产,对全社会来说,总成本最小,独家垄断能产生最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维护社会公益,政府必须对自然垄断进行管制,即政府运用行政权力,以一定条件选择一家或几家企业生产而限制其他厂商进入,这就是市场准入限制。 (二)范围经济性 在这种管制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传统的观点对自然垄断的认识不全面,由此导致了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管制的不正确做法,因为原来的一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非常普遍。针对这种观点进行研究,导致了对自然垄断的重新认识。如夏基和鲍莫尔提出,自然垄断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成本函数的弱增性,即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产业的产量成本低于这家企业与另外的企业共同提供相同产量的成本,按这一观点来解释自然垄断,即使在某一产量上企业发生了规模不经济,但只要成本弱增,就是自然垄断。 因此,规模经济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的是成本弱增性,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表现为范围经济性。在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情况下,多产品的总成本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各个产品的规模经济,而主要取决于各种产品成本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用范围经济来描述,即在某一多产品的产业中,只要一家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家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因此,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并非像

中国垄断行业的低效率问题

中国垄断行业的低效率问题 中国垄断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生产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而言,垄断行业的生产效率还较低,这必然导致较高的生产成本。同时,在以成本加成为主导的价格机制下,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普遍较高,消费者要支付较高的价格。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垄断行业或垄断性业务凭借其垄断力量,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以中国电信行业的手机漫游费为例,手机用户在外地拨打或接听电话就会产生漫游费。[6]电信移动公司收取漫游费的主要依据是,手机异地漫游导致运营商增加对手机用户的管理费用;同时,手机漫游后造成运营商之间复杂的网间费用结算。有关电信专家认为,手机漫游的全过程,事实上只是网络传送几个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数据信息,其边际成本几乎接近于零。从国际比较看,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早已取消了漫游费;日本电信企业虽然收取漫游费,但收费标准很低;欧洲国家普遍较小,不但从未收过国内漫游费,连国际漫游结算费也正在被强制性取消。众所周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务是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经营的,在这两家移动运营商的各项业务收入中,漫游费一直是利润最为丰厚的一块,与极低的漫游成本相比简直是暴利,而暴利源于垄断,由于这两家移动运营商具有垄断力量(特别是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它们不会自动降低、更不会取消漫游费。 中国垄断行业的低效率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分配的低效率,表现为垄断行业的收入偏高。 [7]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收入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相关数据,2005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18364元,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职工平均工资为25073元,超出平均水平37%。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职工平均工资高达36941元,超出平均水平101%。这里,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并不取决于其经营管理的高效率,而是由其行政垄断地位所产生。一个明显的例子便是,全行业亏损的邮政业,其职工平均工资也有22321元,超出平均水平22%。 从根本上说,中国垄断行业低效率问题的根源是管理体制问题,这表现为:由于长期以来对垄断企业缺乏激励约束机制,致使垄断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力;政府按照实际成本制定垄断行业价格,缺乏促使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激励性价格形成机制,造成部分垄断行业的成本价格居高不下;一些垄断行业运用其垄断力量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这些都致使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同时,由于对国有垄断企业缺乏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企业的垄断利润被不合理私分,垄断行业的收入水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特别是一些国有垄断企业管理层收入偏高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所有这些造成垄断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分配效率低下。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低效率问题,必须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以促进竞争和民营化为主要内容,提高垄断行业的生产效率;特别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使垄断行业的广大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因改革和科学技术发展而带来的成果,不断扩大垄断行业普遍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普遍服务的水平,以提高社会分配效率。 垄断行业又分为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为实现有效竞争,对于竞争性业务,政府应放松进入壁垒,允许多家新企业进入,以较充分地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但政府仍然要控制进入竞争性业务领域的企业数量,并要求这些企业必须达到最小的经济规模,以避免低水平的过度竞争现象。而对于自然垄断性业务,由于这些业务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其中相当部分是沉淀成本,如果由多家企业进行重复投资,不仅会浪费资源,而且会使每家企业的网络系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政府的基本政策是严格控制新企业进入这些业务领域。其次政府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垄断企业,在进入方式上,民营企业既可以通过与公有制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也可以独立进入垄断行业。因此,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后,政府就不能沿用传统的管制国有企业的体制,实行“一竿子到底”的行政手段管制不同所有制企业,而应当对垄断行业管理体制作重大改革,更多地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制垄断

我国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和路径 (1)

我国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和路径 目录 绪论 (4) 一. 国家垄断行业概念的简介 (5) 二.国家垄断行业发展现状及其导致其问题的原因 (6) (一)国家垄断行业的发展现状 (6) 1、分析我国垄断行业的发展现状 (6) 2、分析我国国家垄断行业的分布 (8) 3、分析我国政府对国家垄断行业的态度 (8) (二)国家垄断行业面临的问题 (9) (三)国家垄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的原因 (9) 1、“线条式”的领导关系是产生问题的体制根源。 (9) 2、信息公开严重缺失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9) 3、社会监督乏力是产生问题的客观因素。 (10) 三、针对国家垄断行业带来的问题所作出的对策 (10) (一)我国政府针对垄断行为的政策方针 (10) 1、市场结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构筑规模型竞争格局 (10) 2、产权制度改革:引入非公有资本,实现公私资本相机参与 (11) (二)国外针对国家垄断的措施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摘要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已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焦点。其中,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电力、金融、电信、石油、烟草等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引起了公众的极为不满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说明:资源配置失调问题的深刻化与利益分配失当问题的尖锐化,要求客观公正的学术聚焦和省察。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选取典型的市场集中度标准或结构标准的电力行业为实例,分析了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现象、成因、后果及其对策,探讨政府在对垄断行业及其收入水平实行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使命,力求析出适用可能的解决方法,填补制度的空白。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各界强烈呼吁我国加快对垄改革。然而垄断行业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垄断产业改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评价。本文根据垄断的成因将国家垄断行业划分为自然垄断行业和行政性垄断行业,立足于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现状,指出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并针对自然垄断行业和行政性垄断行业的不同性质提出具体策略,最后总结出改革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竞争。

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探讨

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探讨 黄江疆*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 210098 摘要:在自然垄断产业中,放松规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对于其中的自然垄断性业务环节的价格规制仍然必要。文章对以美国为代表的投资回报率和以英国为代表的最高上限两种主要价格规制模型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确立了成本约束、有利于促进投资等构建原则并构造了相应的价格规制模型。 关键词: 自然垄断;价格规制;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电力、有线通信、铁路运输、管道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具有固定网络的基础设施产业被公认为属于自然垄断产业。传统的理论认为,自然垄断产业内的竞争会导致浪费性或破坏性竞争,故而必须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规制。卡恩(Kahn,1970)曾在其经典教科书中将自然垄断产业视为“竞争性市场模型明显不能描述或甚至无从描述”的经济[1]。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一系列原因①,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放松规制运动,竞争之风席卷了电信、航空、铁路、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我国的自然垄断产业在国家规制下同样普遍而严重地存在无效率等问题,也应象国外一样,放松规制、引入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地放弃规制,毕竟自然垄断行业多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从对自然垄断型企业改革的国际实践来看,这场改革侧重点在于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环节引入竞争的同时对自然垄断性业务(主要是固定性网络环节)的价格规制方式进行变革。可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特点对传统的价格规制方式进行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两种主要价格规制模型的比较 从国外价格规制的实践来看,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形式主要有两种:投资回报率价格规制、最高价格上限价格规制.现分述如下: (一)、英国的最高限价规制(Price Cap Regulation) 英国采取的零售价格指数与企业生产效率挂钩的最高限价规制模型,在激励性规制方式中应用最广。这一规制方式的确定原则是,行业价格上涨不能高于通货膨胀率,同时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要使行业的价格下降。其公式是: P=RPI-X 其中,RPI表示零售价格指数(Retail Price Index),X是由规制者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一般3-5年核定一次。显然,在该模型中,规制者与被规制者谈判的焦点是X值的选择.X值的大小由各自然垄断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所决定,一般来说,技术进步潜力越大的行业,X值也就越大[2]。 最高限价规制起源于李特查尔德(Stephen Littlechild)1983年的一份报告—《对英国BT私有化后利润的规制》。李特查尔德在报告中指出“规制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他认为RPI-X规制将会给企业带来繁荣。因此,建议实行RPI-X,即他所称的“地方话费降低计划”(local tariff reduction scheme)。这种规制方法规制的是企业的价格而不是企业的利润,它有利于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创新,因为任何成本降低可能 *作者简介:黄江疆(1982-)男,浙江义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9国内外大数据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 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 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 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 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 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 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 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 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 万欧元用于支持7 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 年6 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 战略——“创建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概念 自然垄断理论是现代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理论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演进导致了2 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Dereg ulation),许多过去被认为必须加以规制的产业部门都取消或放松了规制。在这一规制改革的背后,实质上隐含着自然垄断理论的革新与进步。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 一、规模经济与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经济学文献中著名的例子就是古诺矿泉水垄断的例子。 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自然垄断能否存在的决定性判断标准是,市场需求必须小得只要有一家成本不断降低的公司就能满足。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 & Miller,1982)认为自然

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然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乔治?施蒂格勒(1989)对“规模经济成为新企业进入的壁垒”不以为然。他认为,自然垄断的产生是因为在既定的产业需求条件下,只能存在一家厂商。如果按照“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能解释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厂商进入”的逻辑,同样可以说需求不足是进入障碍。 同时由于企业处于自然垄断的地位,如果政府对价格放手不管,垄断企业必然会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交点上,获得垄断利润。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总福利才最大。而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必然亏损。因为平均成本

行业垄断及其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行业垄断及其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都有了普遍的提高。但是,就像一直超过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显示的那样,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不公平的感觉也日趋强烈。这种现象在行业收入差距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也日益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依次研究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 力求分别找出对行业间以及行业内部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因素,并且探讨了垄断性行业高收入的合理性等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行业收入差距的几个经典理论。然后,对行业间收入差距和行业内部收入差距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同时介绍了行业工资外收入和隐性收入。在接下来的实证研究中,本文利用 2010-2011年样本工业行业的数据估算出行业明瑟(Mincer)工资收入方程,进而 用费景汉-拉尼斯分解方法分析了选定的行业特征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度。 在此基础上,利用奥希卡-布林德(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垄断性行业 与竞争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利用菲尔兹(Fields)分解方法分析了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本文的研究结果表 明,2008年以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是行业收入不平等的现状依 然十分严峻。与此同时,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都是各自总收入差距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行业内部收入不平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行业间收入差距贡献度较大的行业特征依次是行业垄断程度、行业人均利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其中行业垄断程度的影响最大,贡献度高达60%。另外,行 业就业规模对行业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而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比例有利于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对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行业特征仍然是行业垄断因素,而行业职工受教育程度对此几乎没有解释力。因此,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合理的。 行业职工受教育程度对垄断性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几乎没有影响,而对竞争性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形成机制是不合理的。本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有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改革垄断性行业职工收入机制,降低其溢价程度;深化税制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

目录 1自然垄断的定义............................................................. . . 1 2自然垄断的理论基础....................................................... . . 2 2.1规模经济................................................................... (2) 2.2范围经济................................................................... (2) 2.3成本次可加性 (2) 3自然垄断的特征............................................................. . . 3 3.1效率主导型.. (3) 3.2呈网络经济特征......................................................... . . (3) 3.3资产具有沉淀性与专用性................................................... . 3 3.4产品的日常性............................................................... ..4 4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分析.. (4) 参考文献..…………………………………………………………….. . . 5

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由于各种因素,国家产生了垄断企业。垄断企业在控制产品价格、避免由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方面产生一定作用。然而垄断对国家的经济是有一定危害的。由于垄断的特点与性质,垄断企业易造成由随意控制价格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现象,同时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且垄断由于缺乏积极性而易致使国家相关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垄断企业的高收入易导致拉大国家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公平、损害政府威信等等一系列不利影响。。。总之,垄断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企业是普遍存在于现实经济中的企业结构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探究垄断企业对经济的影响,首先要明确垄断产生的原因。很多因素如生产发展的趋势,规模经济的要求,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保护专利的需要,对进入的自然限制,对进入的法律限制等等,一定程度上都会导致垄断。从根本上讲,垄断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过渡的产物。主要原因主要可概括为三个: a.自然垄断:即由市场竞争导致的垄断。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成本使一个生 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这是最常见的垄断形式。 b.政府创造垄断:出于公共利益考虑或其他原因,政府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 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如石油、烟草、食盐等。 c.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如早期的美国铝业公司,就是由于垄 断了铝冶炼的原料——铝矾土,而享有独家垄断铝供应的地位。 某些行业,如石油、通信、铁路、航运、电网、煤炭、军工等等行业,由于技术、资金、政治、经济、安全、避免竞争等原因,垄断是必要的。这些行业纯粹靠市场竞争维系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所以产生了相关的垄断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垄断是必然的。 然而垄断对社会经济是有一定危害的。垄断容易带来随意提高产品价格、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阻碍社会技术进步等等弊端。原则上,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竞争是必要的,而垄断企业缺乏竞争。由于缺少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垄断性行业经常会违背市场法则、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并且缺乏积极性。 首先,垄断的最大弊端是是消费群体利益受损。没有竞争,缺少压力和进取之心的直接后果是影响消费者消费水平。目前受政府保护的垄断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组成,作为全民财产的国有企业本应把一般消费者福利放在首位,但实际上并非都如此。据资料,中石油每升五块钱的汽油甚至比美国加了资源税和燃油税的价格都高。垄断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其大部分与居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价格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的大小。石油、电网、通信等行业高利润的背后,是通过价格机制达成的。由于企业垄断,没有其他企业与之竞争,于是其定价没有市场份额减少的后顾之忧,于是近年来相关产业价格不断升高。而垄断迫使消费者缺乏选择权,为了获得产品和服务,不得不被动接受垄断企业提供的高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日常生活支出加大,进而影响其他部分的消费,特别是加重了低收入消费群体的生活负担。最终使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影响国家经济水平。 再者,垄断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收入不平等、拉大收入差距重要成因之一。一方面,垄断企业的提供的价格加大了消费者的支出,另一方面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加大群体收入差距。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