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课内诗歌鉴赏和课内文言文翻译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课内诗歌鉴赏和课内文言文翻译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课内诗歌鉴赏和课内文言文翻译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课内诗歌鉴赏和课内文言文翻译练习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B.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由来

C.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3.D

A.首句“涉扛采荚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故乡远地,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锲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操用

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查看答案1.C

2.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

意思。

B.三、四节在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d)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诗是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

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c)

阅读操《短歌行》,回答后面问题。

【小题1】下列句中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慨当以慷(没有实际意义。以:而。) B.唯有杜康(这里指代酒。)

C.鼓瑟吹笙 (弹奏)

D.枉用相存(白白地)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譬如”两句是说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整理 (31~60) 3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32.管鲍之交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3蜀贾卖药 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其中一人专门进优质药材,按照进价确定卖出价,不虚报价格,更不过多地取得赢利。(其中)一人优质不优质的都进货,他售价的高低,只看买者的需求(程度来定),然后用优质品或次品来应对他们。(其中)一人不进优质品,只求多,卖的价钱也便宜,要求多就多一点,不计较。于是(人们)争着到他那(买药),他店铺的门坎每个月换一次。过了一年就非常富了。那兼顾优质品和次品的商人,前往他那买药的稍微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那专门进优质品的商人,中午时的店铺就如同在晚上,早晨有吃晚餐不足。 郁离子见了叹道:“当今为官的,也如此啊!从前楚国边远的三个县的三个县官。其中一个廉洁却不能得到上司的提拔,他离任的时候,没有钱租赁坐船,人们都笑话他认为他蠢。其中一个选择方便获取的利益就取,人们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 九、孔子困陈蔡 翻译: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十四、次非刺蛟 翻译: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趋,尚及之。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十、澄子亡缁衣 翻译: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黑色的衣服,(便)在路上找,看见一个妇女穿黑色衣服,拉住她不放,说:“今天我掉了黑色的衣服。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人了。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十二、亡戟得矛 齐晋相与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课本诗歌鉴赏练习(一)

高中语文课本诗歌鉴赏练习(一)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的“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义进行简要分析。 3.上片“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片“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能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4.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雨巷 戴望舒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 了________ 的天气特点。 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 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 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 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 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2.《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第二册 《诗经》两首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2011.10 一、及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二、岁不我与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三、是己非人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四、齐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疆(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五、和氏献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六、少负志气 (刘)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晋书·祖逊传》 七、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八、太祖马鞍在库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日:“世欲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谓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谓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文言文小阅读翻译及练习答案

25.★和尚敬茶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参考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 1.解释: (1)以:凭借,因为;(2)及:以及;(3)进:进献;(4)待:等待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热:热情

答案:C (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 (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 A.愉快、满意B.厌恶、不满 C.失望、沮丧D.仇恨、恼怒 答:C 31.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 (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 (7)好:喜欢,喜好。 (8)阳:阳光。 (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014届高三文言文翻译训练及答案

文言翻译专项训练 一、(年江苏卷)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译文: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地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地名士是谁?”那位投降地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地人.”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丰地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当初,李丰地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译文: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地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 二、(年江苏卷)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苏涣)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地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地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地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地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地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君(苏涣)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地官员”)贤能啊! 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地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苏涣)之寡过焉可也. 译文:你们地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地.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三、(年江苏卷)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陈公弼)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jLBHr。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陈公弼)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xHAQX。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陈公弼)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LDAYt。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答案解析(1)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注释】漫:空,徒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表明了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 B. 词人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怕登高望月思人而会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C.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是反衬,用燕归反衬客留,从而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 D. 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案】(1)A (2)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 【解析】【分析】(1)A项,“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错误,原文几个愁的原因中,无法分析出“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根据题目《惜别》可知,最主要是因“亲友相别”。故选A。 (2)“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作者融情于景,写出秋景的凄清;“离人心上秋”,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凄凉萧索,写出离人相别之愁苦;“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融情于景,含蓄写出自己功业无望的愁怨;“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愁情。考生据此容易作答。 故答案为:⑴A; ⑵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1、黄琬巧对翻译: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2、神童庄有恭翻译: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

字也能对。”将军以为他在吹牛,于是就指着厅里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3、植聪慧翻译: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等几十万字的文章及其他诗词歌赋,善于文章写作。太祖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别人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操对他的才华感到十分诧异。植天性随和,不让人敬畏,他使用的车马以及自身的装束打扮也都不追求华丽。每次去见操,操都故意用疑难问题来刁难他,但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颇受操宠爱。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译文: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 (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5分)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三峡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归田园居陶渊明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 使至塞上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像蓬草飘出汉塞, 像飞燕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 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答题: 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目: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词中又是怎样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①。 怀旧空吟闻笛赋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刘禹锡被贬官前后二十三年。巴山楚水:指贬谪之地。②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篇《思旧赋》。③烂柯人:相传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棋到终局,王质发现手里的斧柄已烂掉。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问题:A、用诗中词语填空:首联说自己谪居在____________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____________了。 B、简答:颔联说自己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掉念而已。接下去用王质烂柯的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颈联两句诗,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们以何种新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一)宰相的车夫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二)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三)禁外必先禁内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可以不使内而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四)猩猩贪酒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矣。 (五)上常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读如“否” ),各有差(读如“疵”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六)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注:“常”通“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七)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非终然也,规有济焉尔。王莽拜侯,让印不受,假僭皇命,得玺而喜,以廉济贫者也。晋王广求这冢嗣,管弦遏密,尘埃被之,陪扆未几,而声色丧邦,以洁济淫者也。郑注开陈治道,激昂颜辞,君民翕然,倚以致平,卒用奸败,以值济佞者也。呜呼“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 ,古今一也。(王安石《知人》) (八)择吏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得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而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节自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九)李离伏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 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①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③这首诗写作者途经金谷园故地,因见眼前的景象而引起的怀古之思。 (1).请赏析诗句“流水无情草自春”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4分) (2)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作者住宅以西。 (1)结合全诗,说说诗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1)填空:(6分)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从体裁看属于诗。诗的韵脚是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

出了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__ 的心情。 (2)请赏析划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6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五.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其描写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一种心情?(3分)(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3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简析第三联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2分) (2)试简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分)

最新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 译文: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 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 对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

文言文翻译与训练

文言文翻译与训练 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翻译由第一卷的选择题改成了第二卷的笔答题,赋分8分,据说今年还可能增加到9分。要正确地解答,就应了解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1.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1)译文要做到信、达、雅。“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为标准,我们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有文采,文义贯通。 (2)译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2.文言翻译的具体方法。 (1)保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照原文抄录。 例1.燕使乐毅伐破齐。(1999年)其中的“燕”“齐”“乐毅”是国名和人名。 例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其中的“永元”“孝廉”是年号和科举名。 (2)解释。即联系上下文组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词语,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例3.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2003年)其中的“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 例4.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年)其中的“能”“廷”“面”“从”分别组成“能够”“朝廷”“当面”“顺从”。 (3)更换。即结合上下文换成现代汉语惯用的词语,有些特称词语和修辞格还要采用意译。 例5.食毕,复随旅进道。(2000年)其中的“食”“复”“进道”就可以更换为“吃”“又”“上路”。 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例6.履至尊而制六合。其中的“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整个天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