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风燃比在线自寻优控制方案设计

锅炉风燃比在线自寻优控制方案设计

锅炉风燃比在线自寻优控制方案设计
锅炉风燃比在线自寻优控制方案设计

过程控制(锅炉汽包温度控制设计)

红河学院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目:水塔温度控制系统

目录 第1章水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0 1. 1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0 1.2 水塔温度串级控制系统仿真 (2) 第2章水塔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 2.1系统对象特性设计 (3) 2.2系统检测回路设计 (3) 2.3控制器设计 (5) 2.4执行器选择 (7) 2.5参数整定 (9) 第3章水塔温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0) 3.1 程序设计 (11) 3.2 温度控制算法程序设计 (9) 第4章设计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第1章水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1. 1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本次设计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对水塔温度进行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由过程检测、变送和控制仪表、执行装置等组成,通过各种类型地仪表 完成对过程变量地检测、变送和控制,并经执行装置作用于生产过程.

串级控制系统是两只调节器串联起来工作,其中一个调节器地输出作为另一个调节器地给定值地系统.此系统改善了过程地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控制质量,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地二次扰动,提高了系统地工作频率,对负荷变化地适应性较强. 串级控制系统工程应用场合如下: (1)应用于容量滞后较大地过程. (2)应用于纯时延较大地过程. (3)应用于扰动变化激烈而且幅度大地过程. (4)应用于参数互相关联地过程. (5)应用于非线性过程. 正因为串级控制系统具有上述特点,所以本次设计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对锅炉汽包温度进行控制. 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水塔温度为主被控对象,上水地流量为副被控对象,电磁阀为执行器,利用AD590传感器检测水塔温度,利用流量传感器检测上水流量.水塔温度串级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1所示,系统原理图如图1.2所示. 图1.1水塔温度串级控制系统框图

锅炉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

;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 毕业设计指导书 课题名称: 锅炉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0831 姓名 cmy ~ 设计日期至 指导教师 ly ? 2010、11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毕业设计指导书 2010、11 一、设计课题: ! 锅炉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 锅炉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典型的控制对象,而组态控制技术是当今自动化系统应用广泛的技术之一。本课题采用组态王组态软件设计上位机监控画面,实时监控液位参数,并采用实时趋势曲线显示液位的实时变化。由此组成一个简单的液位控制系统。 二、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利用组态软件、PLC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理解、掌握工业中最常用的PID控制算法,有利于进一步加深《自动控制原理》、《组态软件》和《过程控制》等课程的理解,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三、设计内容: 掌握锅炉生产工艺,实现锅炉自动控制的手段,利用“组态王”软件做出上位机监控程序,具体有主监控画面、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掌握PID参数调整方法。 — 四、设计要求及方法步骤: 1.设计要求: (1)监控系统要有主监控画面和各分系统的控制画面,包括实时曲线、历史曲线和报表等。 (2)各控制画面要有手/自动切换。

(3)掌握PID控制算法。 2.运用的相关知识 (1)组态控制技术。 (2)过程控制技术。 ~ 3.设计步骤: (1)熟悉、掌握锅炉的生产工艺。 (2)设计各分系统的控制方案。 (3)构思系统主监控画面和分画面,包括实时曲线、历史曲线和报表等。 (4)编写设计论文。 五、设计时间的安排: 熟悉题目、准备资料 1周 @ 锅炉控制系统的工艺了解 1周 监控画面的设计 2周 控制算法的编制和系统调试 3周 论文的编写 2周 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1周 六、成绩的考核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全部的设计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整理,然后提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审阅学生设计的全部资料并初步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毕业答辩环节,若不符合设计要求,指导教师有权要求学生重做。 … 答辩时,设计者首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10分钟左右的讲解,然后进行答辩,时间一般为30分钟。 成绩根据学生平时的理论基础、设计水平、论文质量和答辩的情况综合考虑而定。 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评定。

燃气热水锅炉控制方案要求

燃气热水锅炉控制 方案要求

基于PLC的锅炉供热控制系统及节能管理平台的设计需求 一、需求目的: 一个锅炉监控系统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各种设备状态和系统状态的采集; (2)锅炉和各种执行机构的控制。 设备状态的采集主要是锅炉输出的状态点,循环泵和补水泵给出的状态点,以及水箱等设备的状态点。锅炉的状态点主要包括锅炉的运行状态点、水箱的液位状态点、锅炉故障状态点、锅炉出水温度、锅炉回水温度、锅炉排烟温度;循环泵、补水泵以及电动调节阀等辅助其工作的变频设备的状态点。 系统状态的采集主要分为一次侧和二次侧。一次侧是锅炉到换热器之间的水循环系统,二次侧是到末端的水循环系统主要是指换热器循环系统。一次侧采集的状态包括一次侧供水温度、一次侧回水温度、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烟温及燃烧机的工作状态及水箱水位、;二次侧采集的状态包括二次侧供水温度、二次侧回水温度、二次侧供水压力、二次侧回水压力;还有室外温度的采集,即可根据室外温度实现锅炉监控系统的自动控制。 锅炉和各种执行机构的控制主要是对锅炉本体的启停控制和

各种电动阀门的控制。将锅炉房内各个设备、仪器仪表、传感器、执行机构及通讯模块组成在线监控系统,经过完成对锅炉房和其它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从而实现锅炉房的全自动控制,能够安全启停机组,达到无人值守。 供热管网经过控制系统的在线监测应实现以下目的: (1)监控各管网节点的实时数据,为系统管理和科学管理进行调度提供参数数据; (2)系统平衡功能计算,供热管网内的热水流动需要一定的水泵做功来完成,不合理的管网设计和建造将带来极大的能源浪费,经过对管网的相关部位的压力检测、增设压力调节阀,对管网的各部分压力进行合理的平衡分配(水平衡、热平衡等),能够大大地降低管网水泵的能源消耗; (3)异常报警,做到对管网异常及时准确响应; (4)能够监测各个主、支线管网,重要客户的实时用气量、对水、电、气实时采集,以便监管和控制。 二、燃气锅炉供热控制系统硬件部分: 1、PLC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采用西门子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2、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由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燃气报警器、火焰监视器、水位传感器等组成;

分解炉温度的控制目的在于控制分解率

分解炉温度的控制目的在于控制分解率 分解炉温度的控制目的在于控制分解率。 C1出口温度主要受入窑生料量的影响,其次是预热器排风量及尾煤燃烧情况。对于前者,控制入窑生料量的稳定是控制热工制度稳定的关键。我们常说“五稳保一稳”,“五稳”指“入窑生料量、生料成分稳,给煤量、燃煤成分稳,设备运转稳定”,“一稳”指“热工制度稳定”。在“五稳”中烧成操作可控制的只有入窑生料量和给煤量两个,而给煤量是由入窑生料量的大小来决定。所以说控制入窑生料量的稳定是控制热工制度稳定的关键。对于后者,预热器出口CO%与预热器排风量及尾煤燃烧情况的好坏密切相关。 二、压力与气氛制度:压力与气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例如我们要求窑尾 O2%0.7-1.0%,CO%无或者很少,亦即保持窑内的还原或氧化气氛。在窑头给煤量一定的情况下,要达到上述要求就必须通过调节喷煤管的风量匹配及窑炉风量匹配来达到。对于分解炉出口要求O2%3.0-4.0%,预热器出口一般要求3.0%左右.根据我在操作和生产调试的经验认为,预热器出口O2%偏下限控制在2.5-3.0%时在烧成上比较易于控制,电耗煤耗方面也比较经济。前提条件是分解炉炉容合适,尾煤能在分解炉内完全燃烧或只有少量在五级旋风筒内燃烬。 预热器出口O2%2.5-3.0%与3.0-3.5%的区别在于,相同投料量的情况下拉风量不一样,亦即 C1出口负压比3.0-3.5%时要小一些。产生的后果是分解炉内风速降低物料滞留时间延长,炉内煤粉燃烬度提高,旋风筒收尘效率增加。明显的区别是O2%2.5-3.0%时C1出口温度要比3.0-3.5%时要低5-10度。 三、热平衡制度:“热平衡”比较容易理解,“热量收入=热量支出”,热量收入包括煤粉燃烧产生热、物料化学反应热、熟料回收热等,热量支出包括生料分解吸热、加热空气和物料耗热、胴体散热、熟料和空气带走的热量等。热平衡牵涉到物料与气流的平衡。稳定的热工制度反映在热平衡上,收入与支出的各子项也相对稳定。如果某子项发生变化就必须采取措施以维持收入与支出的总平衡。这是一个被大多数窑中控容易忽视的问题。例如大量垮窑皮时要降窑速加头煤、点火投料初期头煤比例大、头煤跟着尾煤动等操作方法或现象用热平衡都可以解释。同理,用热平衡可以总结一些实用的操作方法。 四、窑速:热工制度包含温度制度、压力与气氛制度、热平衡,窑转速不包含在热工制度之中。热工制度越稳窑速越稳,所以认为窑速是热工制度是否稳定的一种标志,是调节热工制度的一种手段。 五、稳定的热工制度:稳定的热工制度即我们常说的风、煤、料配合适宜而稳定。我对稳定的热工制度的理解是窑内各反应带长度相对稳定。虽然不是很全面,在操作中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在不同的工况下,只有各反应带的长度是常量而其它如风、煤、料、窑速都是变量,各变量的调节都必须围绕前者的稳定来进行。 综上所述,热工制度就是风、煤、料的匹配,细分为温度制度、压力制度、气氛制度、热平衡,可以通过各监控点的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含量等参数得到反映。各参数的数值可以通过改变拉风、给煤、给料量得到调整。各参数的合理数值取决于生料的性质。 操作规范交流稿 这份文字不是以文件的形式下发,页面右侧给大家留有空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操作有关的的问题。但是在操作上,请先按以下内容规范操作,综合我厂实际和大家的意见后再做修改。 一、中控工的职责 接入中控的参数分为两大类:操作参数类如磨机出口负压、出磨温度、给煤量、风机进口阀

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仿真

锅炉燃烧过程控制系统仿真 目的:通过该项目的训练,掌握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前馈控制在锅炉燃烧过程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 原理简述: 燃烧过程控制系统:燃油锅炉的燃烧过程控制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构成: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燃料空气比值控制系统以及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1 、蒸汽压力控制和燃料空气比值控制系统 锅炉燃烧的目的是生产蒸汽供其他生产环节使用。一般生产过程中蒸汽的控制是通过压力实现的,后续环节对蒸汽的生产用量不同,反映在蒸汽锅炉环节就是蒸汽压力的波动。维持蒸汽压力恒定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 保证蒸汽压力恒定的主要手段是随着蒸汽压力波动及时调节燃烧产生的热量,而燃烧产生热量的调节是通过控制所供应的燃料量以及适当比例的助燃空气的控制实现的。 因此,蒸汽压力是最终被控制量,可以根据生成情况确定; 燃料量是根据蒸汽压力确定的;空气供应量根据空气量与燃料量的合理比值确定。 2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锅炉炉膛负压过小时,炉膛内的热烟、热气会外溢,造成热量损失,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甚至会危及工作人员安全;当炉膛负压太大时,会增加燃料损失、热量损失和降低热效率。 使外部大量冷空气进入炉膛,改变燃料和空气比值,

控制方案: 某锅炉燃烧系统要求对系统进行蒸汽压力控制。本项目采用燃烧炉蒸汽压力控制和燃料空气比值控制系统,并辅以炉膛负压控制的方案,控制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已知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燃料流量系统的数学模型:G(s)=s e s 31 122-+

空气流量模型:G(s)=s e s 21102-+ 引风量与负压关系模型:G(s)=s e s -+156 送风量对负压的干扰模型:G(s)=122 +s 并取: 燃料流量至蒸汽压力关系约为:G(s)=4 蒸汽压力至燃料流量关系约为:G(s)=1/4 燃料流量与控制流量比值:G(s)=2 空气流量与燃料流量比值:G(s)=1 实现步骤: 1、系统稳定性分析 作出伯德图,如果相角裕度Pm>0°或幅值裕度Gm>1,表示系统稳定。 (1) 燃料流量系统数学模型:G(s)=s e s 31122-+的伯德图: 空气流量数学模型G(s)=s e s 21102 -+的伯德图:

基于DCS的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DCS控制系统设计 一.被控对象: 图1 锅炉设备工艺 二.工艺要求 燃料和热空气按一定比例送入燃烧室燃烧,生成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生系统,产生饱和蒸汽Ds,然后经过热器,形成一定气温的过热蒸汽D,汇集至蒸汽母管。压力为Ph的过热蒸汽经负荷设备调节阀供给生产设备负荷用。与此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除将饱和蒸汽变成过热蒸汽外,还经省煤器预热锅炉给水和空气预热器预热空气,最后经引风机送往烟囱,排入大气。 三.DCS选型 本控制系统选择浙大中控Webfield JX-300XP系统。 四.硬件 ①控制站硬件 1.机柜:SP202 结构:拼装 尺寸:2100*800*600 ESD:防静电手腕 散热:两风扇散热 接地:工作接地,安全接地 2.机笼 电源机笼:四个电源模块,型号:XP521 I/O机笼:20个槽位,用于固定卡件 3.接线端子板 冗余端子板:XP520R 4.端子转接板 5.主控卡:XP243X 地址范围:2到127。 后备锂电池模块:JP2,保持参数不丢失。 6.数据转发卡:XP233

地址范围:0到15 7.I/O卡件 (a)I/O点数计算 Ⅰ.锅炉控制系统中数字量输入点数: 启动;停止;点火;手动关闭蒸汽阀 以上共计四个数字量输入。 Ⅱ.锅炉控制系统中数字量输出点数: 给风;1号风机;给燃料;2号风机;蒸汽阀 以上共计五个数字量输出。 Ⅲ.锅炉控制系统中模拟量输入点数: 汽包液位、温度、压力。 以上共有三个模拟量输入(为了使模拟信号可以远传,变送器均选择电压式)。 (b)卡件选择 Ⅰ.XP363:触点型开关量输入卡。8路输入,统一隔离。 Ⅱ.XP362:触点型开关量输出卡。8路输出,统一隔离。 Ⅲ.SP314X:电压信号输入卡。4 路输入,点点隔离,可冗余 Ⅳ.XP221:电源指示灯。 ②操作员站硬件 1.PC机: 显示器;主机;操作员键盘,鼠标;操作员站狗; 2.Windows XP操作系统 3.安装Advan 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 ③工程师站硬件 1.PC机 显示器;主机;工程师键盘,鼠标;工程师站狗 2.工程师站硬件可以取代操作员站硬件 3.Windows XP操作系统 4.安装Advan 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 5.安装组态软件包 ④通信网络 (a)信息管理网 通讯介质:双绞线(星形连接),50Ω细同轴电缆、50Ω粗同轴电缆(总线形连接,带终端匹配器),光纤等; 通讯距离:最大 10km; 传输方式:曼彻斯特编码方式; (b)过程控制网络(SCnet Ⅱ网) 传输方式:曼彻斯特编码方式; 通讯控制:符合 TCP/IP 和 IEEE802.3 标准协议; 通讯速率:10Mbps; 节点容量:最多 15个控制站,32个操作站、工程师站或多功能站; 通讯介质:双绞线,50Ω细同轴电缆、50Ω粗同轴电缆、光缆;

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的设计方案

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的设 计方案 1.1 锅炉系统概述 锅炉是化工、炼油、发电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动力设备,它所产生的高压蒸汽,既可作为风机、压缩机、大型泵类的驱动的动力源,又可作为蒸馏、化学反应、干燥和蒸发等过程的热源。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设备的不断革新,作为动力和热源的锅炉,亦向着大容量、高效率发展。为了确保安全、稳定生产,锅炉设备的控制系统就显得更加重要。 输煤系统是整个系统的第一关。燃料是工厂安全经济生产,全面完成任务的物质基础,没有了燃料,一切将无从谈起。燃料费用占成本的75%左右,这就奠定了输煤系统是工厂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环节。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发展变化,输煤系统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1.2 锅炉输煤研究意义 所谓锅炉输煤系统,是指从送煤开始,一直到将合格的煤块送到原煤仓的整个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给煤生产线、选煤、皮带运输系统[2]、破碎与提升、回收系统以及一些辅助生产环节。本设计中主要研究的是其中的输煤系统部分,即煤块从给煤机传输到原煤仓的过程。 传统的输煤系统是一种基于继电接触器和人工手动方式的半自动化系统。由于输煤系统现场环境十分恶劣,不仅极大损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由于输煤系统范围大,经常有皮带跑偏、皮带撕裂及落煤管堵塞等等麻烦,大大降低了发电厂的生产效率。随着发电厂规模的扩大,对煤量的需求大大提高,传统的输煤系统已无法满足发电厂的需要。 随着生产过程的控制规模不断增大,运行参数越来越高,生产设备及其相应的热力设备和系统更加复杂。输煤系统是热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锅炉车间燃料供应的有力保证。输煤机组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整个工艺过程的关键因素,而整个输煤过程往往采用远程控制,这就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方法不能得到满意的测控效果。因此,在输煤系统中往往选择比较有优势的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使整个控制过程具有正常运行、事故处理、参数监测、故

锅炉燃烧控制系统_毕业设计

锅炉燃烧控制系统 摘要 锅炉的燃烧控制对于锅炉的安全、高效运行和节能降耗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控制和管理随之要求也越来越高。本设计主要针对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控制要求,设计了一套基于PLC的锅炉燃烧控制系统。 在控制算法上,综合运用了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前馈控制等控制方式,实现了燃料量控制调节蒸汽压力、送风量控制调节烟气含氧量、引风量控制炉膛负压,并有效地克服了彼此的扰动,使整个系统稳定的运行。 在可编程控制器的选择上,采用了AB公司Logix5000系列PLC,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图、I/O模块接线图,并用其编程软件编写了实现控制算法的梯形图。同时,采用RSView32设计监控界面,使得在上位机上能够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可以设置系统的工作参数,使对系统的控制简单易行。 关键词:锅炉燃烧控制系统,控制方式,PLC,监控

ABSTRACT The control of the boiler combustion which is for boilers safe, efficient operation and energy saving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its subsequen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we design a system of a PLC based on the boiler combustion control system. In the control algorithm, we integratedly applied the single-loop control, cascade control, ratio control, feed-forward control and so on which is moded the control to achieve a fuel vapor pressure control regulator, air-conditioning of flue gas oxygen content control, citing the negative air volume control of the furnace pressure.It also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disturbance of each other, so that the operation of the entire system is stable. Choice in th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we choose AB, Logix5000 series PLC, and applied it to the design of the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configuration diagram and I / O module wiring diagram. Then we use the preparation of its programming software control algorithm to achieve the ladder.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RSView32 interface to design monitor makes PC can run real-time monitoring of system status and can set the system parameters, so that the system is easy to control. Keywords: boiler combustion control system, control, PLC ,supervisory control

锅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锅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锅炉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能量转换设备之一,它通过转化燃料中的化学能或利用电能转化为能,成为人们广为依赖的采暖工具。在电锅炉中,利用电阻在通电流状态下发热的原理,通过对电流的大小的控制对温度的控制。由于电流易控制的特点,电锅炉在小型锅炉和精密控温的到使用者的青睐。但是,在大部分城市中,由于国家实行“西气东输”计划,燃气价格为普通人家所接受,经数据统计和计算,燃气锅炉更便宜,比电锅炉应用更受欢迎。 锅炉温度的稳定是锅炉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温度过高和温度过低都会给锅炉的稳定运行和生产造成重大的的影响,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温度过高,导致锅炉金属材料和相关部件的超温过热,加速管材金属氧化,降低锅炉和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温度过低,假定在保持锅炉蒸发量不变的情况下,锅炉的损耗将大幅上升,能源利用率因此下降,而且负荷也将受到限制。所以,限定锅炉在安全温度成为每一个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采暖方式和热水方式渐渐发生变化,家用燃气锅炉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是国燃气锅炉的开发与应用还处于较落后的阶段,市场上的大多数此类商品还是以国外为主,所以燃气锅炉依然有广大市场与研究价值。 本设计以家用燃气锅炉为研究目标,使用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组成温度控制系统,采用热电阻感应温度的变化,单片机实现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发送控制命令的功能,从各方面详细的说明单片机在温度控制的应用。 1.2 温度传感技术 自工业时代以来,随着大型机械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温度对机械工作性能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温度的未知可能造成机械损坏或发生重大事故。于是温度传感器便应运而生。温度传感器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冶金行业到每一个人身边中的一部分,它已经随着时代的步伐在进步。 目前使用的较为先进的温度传感器是数字传感器。数字传感器的优点是不需要像传统方式一样加入转换部分,利用当今成熟的集成技术,在其部已经集成了感应温度系统和温度转换系统,尤其是它单端数据输出的功能,极大减少对主控

燃气热水锅炉控制方案要求

基于PLC的锅炉供热控制系统及节能管理平台的设计需求 一、需求目的: 一个锅炉监控系统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各种设备状态和系统状态的采集; (2)锅炉和各种执行机构的控制。 设备状态的采集主要是锅炉输出的状态点,循环泵和补水泵给出的状态点,以及水箱等设备的状态点。锅炉的状态点主要包括锅炉的运行状态点、水箱的液位状态点、锅炉故障状态点、锅炉出水温度、锅炉回水温度、锅炉排烟温度;循环泵、补水泵以及电动调节阀等辅助其工作的变频设备的状态点。 系统状态的采集主要分为一次侧和二次侧。一次侧是锅炉到换热器之间的水循环系统,二次侧是到末端的水循环系统主要是指换热器循环系统。一次侧采集的状态包括一次侧供水温度、一次侧回水温度、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烟温及燃烧机的工作状态及水箱水位、;二次侧采集的状态包括二次侧供水温度、二次侧回水温度、二次侧供水压力、二次侧回水压力;还有室外温度的采集,即可根据室外温度实现锅炉监控系统的自动控制。 锅炉和各种执行机构的控制主要是对锅炉本体的启停控制和各种电动阀门的控制。将锅炉房内各个设备、仪器仪表、传感器、执行机构及通讯模块组成在线监控系统,通过完成对锅炉房和其它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从而实现锅炉房的全自动控制,能够安全启停机组,达到无人值守。 供热管网通过控制系统的在线监测应实现以下目的: (1)监控各管网节点的实时数据,为系统管理和科学管理进行调度提供参数数据;(2)系统平衡功能计算,供热管网内的热水流动需要一定的水泵做功来完成,不合理的管网设计和建造将带来极大的能源浪费,通过对管网的相关部位的压力检测、增设压力调节阀,对管网的各部分压力进行合理的平衡分配(水平衡、热平衡等),可以大大地降低管网水泵的能源消耗; (3)异常报警,做到对管网异常及时准确响应; (4)可以监测各个主、支线管网,重要客户的实时用气量、对水、电、气实时采集,以便监管和控制。

辅锅炉燃烧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学校 毕业论文 题目:辅锅炉燃烧模拟控制系统设计Auxiliary boiler combustion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月日

目录 前言 (3) 摘要 (3) 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特点 (4) 2系统设计要求 (5) 2.1水位控制 (5) 2.2燃烧程序自动控制 (5) 2.3蒸汽压力控制 (7) 2.4自动保护和报警 (7) 3控制部分的设计 (7) 3.1硬件设计 (8) 3.2控制部分的软件设计 (9) 一、控制系统流程图 (10) 二、时序图 (11) 三、控制程序 (12) 四、控制程序的说明 (15) 4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6)

前言 在内燃机动力装置的船舶上,锅炉是船舶的重要辅机设备,主要产生蒸汽用于加热燃油、主机暖缸、驱动辅助机械及生活杂用。当前船舶机舱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锅炉的自动控制在实现无人机舱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我国船舶(特别在远洋渔船)上,虽有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控制,但控制系统基本上是采用接触器—继电器系统, 系统线路复杂、可靠性差、维护工作量大。为改造船舶设备,改善船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来实现锅炉的自动控制, 可以使线路简单、可靠性提高、维护方便且容易实现现场调试等。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经济性能比高于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系统。 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船舶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而PLC因其可靠性高、运用灵活,在自动控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船舶自动化设备中,船舶电站自动化、分油机自动控制、锅炉自动控制等领域,都已成功地应用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相信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PLC技术在船上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船舶辅锅炉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且相互关联的复杂的控制对象,其实际操作必须遵循严格的步骤,在实习和教学环节中,实现每个人都进行实际操作有难度。因燃油运行成本且可能出现操作失误,会给实习和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和不安全因素。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以下将会用PLC设计一个辅锅炉模拟控制系统。 摘要 目前我国船舶自动化控制程度较低,控制系统基本上是采用接触器—继电器系统, 系统线路复杂、可靠性差、维护工作量大。为改造船舶设备,改善船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来实现锅炉的自动控制, 可以使线路简单、可靠性提高、维护方便且容易实现现场调试等。随着船舶自动化的发展,PLC技术越来越多的在船舶中得到应用。本文分析了PLC的特点以及在船用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主要应用在船用辅锅炉锅炉水位自动控制、蒸汽压力自动控制、燃烧程序的自动控制、保护与报警,使锅炉实现自动控制,逐渐达到无人机舱的目的。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特点,使人了解PLC工作原理及方式;二、说明该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也就是本文用S7—200 PLC实现自动锅炉控制要达到的目的;三、是本文最重要的一环,系统自动控制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题目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指导教师高飞燕 班级自动化071 学号 20074460107 学生姓名丁滔滔 2011年1月5号

附录:仪表配接图 (20)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1.系统简介: 控制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图1 自动控制系统简易图 锅炉水位系统如下图:

其单位阶跃响应图如下:

图3 蒸汽流量干扰下水位阶跃曲线 通过电容式液位计将检测来的液位信号变送给成标准信号,再输送给控制器,调节器再通过执行机构和阀来控制进水量,从而达到自动控制锅炉水位。 2.锅炉控制系统: 2.1锅炉: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中主要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使燃料在炉膛中燃烧放热,井将热量传给工质,以产生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供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电厂锅炉与其他行业所用锅炉相比,具有容量大、参数高、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2.2过热器和再热器: 蒸汽过热器是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饱和蒸汽加热成为具有一定温度的过热蒸汽,并要求在锅炉负荷或其他工况变动时,保证过

热气温的波动处在允许范围内。 提高蒸汽初压和初温可提高电厂循环热效率,但蒸汽初温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金属材料耐热性能的限制。蒸汽初压的提高随可提高循环热效率,但过热蒸汽压力的进一步提高受到汽轮机排气湿度的限制,因此为了提高循环热效率及降低排气湿度,可采用再热器。通常,再热蒸汽压力为过热蒸汽压力的20%左右,再热蒸汽温度与过热蒸汽温度相近。 过热器和再热器内流动的为高温蒸汽,其传热性能差,而且过热器和再热器又位于高烟温区,所以管壁温度较高。如何使过热器和再热器管能长期安全工作是过热器和再热器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在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设计及运行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⑴运行中应保持汽温的稳定,汽温波动不应超过±(5~10)℃。 ⑵过热器和再热器要有可靠的调温手段,使运行工况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能维持额定的汽温。 ⑶尽量防止和减少平行管子之间的偏差。 2.3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 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通常布置在锅炉对流烟道的尾部,进入这些受热面的烟气温度已较低,因此常把这两个受热面称为尾部受热面或低温受热面。 省煤器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热量来加热给水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它可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节省燃料。在现代大型锅炉中,一般都利用汽轮机抽汽来加热给水,而且随着工质参数的提高,常采用多级给水加热器。 空气预热器不仅能吸收排烟中的热量,降低排烟温度,从而提高锅炉效率;而且由于空气中的预热,改善了燃料的着火条件,强化了燃烧过程,减少了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这对于燃用难着火的无烟煤及劣质煤尤为重要。使用预热空气,可使炉膛温度提高,强化炉膛辐射热交换,使吸收同样辐射热的水冷壁受热面可以减少。较高温度的预热空气送到制粉系统作为干燥剂,在磨制高水分的劣质煤时更为重要。因此空气预热器也成为现

附录-氨分解炉操作手册

附录:AQ/FC系列液氨制氢炉/纯化装置操作指导手册 1、液氨制氢炉概述 氨分解总流程: 液氨瓶→液氨汇流排→双回路液氨减压装置→液氨分气缸→液氨制氢炉/纯化装置→氢气分气缸→氢气氮气配比器→烧结炉 高纯度的氢氮混合气是一种良好的还原性保护气体,可用于零件退火,脱碳处理及铜基、铁基粉末冶金烧结。 液氨制氢炉工作原理: 液氨气化后(氨气压力:<0.1MPa)在750℃-850℃情况下,经催化剂(镍催化剂)作用,分解为氢气和氮气,并吸收热量。 2NH3→3H2+N2 液氨制氢炉需注意的安全事项: ⑴、液氨进入液氨制氢炉必须是气态的!为达到此目的,有以下3个措施: 液氨储罐出口须装有减压阀,经有效减压后氨气压力小于0.2MPa;液氨 储罐和液氨制氢炉连接管路距离大于5m;液氨制氢炉设备装有汽化器, 并能有效工作。 ⑵、氨气是一种对人体粘膜有刺激性的化学气体,分解后的氮气是一种使 人窒息的气体,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还原性极强的气体,因此,设备 现场必须良好通风,5m范围内不得有明火,所有氨源处必须配置水源, 作为氨泄露的应急措施。 ⑶、液氨制氢炉必须安全可靠接地,接地电阻<0.5欧姆。 2、液氨制氢炉设备基本参数 AQ/FC系列液氨制氢炉/纯化装置设备基本参数: 工作压力:<0.1Mpa; 工作温度:800℃-850℃ 液氨消耗:12kg/h 原料氨气: 符合《液体合成氨》规定一级品要求; 含水量:≤2000PPm 纯化后氨分解混合气: 露点:≤-10℃

残氨:≤5PPm 出口压力:<0.1Mpa; 3、液氨制氢炉/纯化装置设备工作原理: AQ液氨制氢炉采用镍催化剂加热分解液氨;FC纯化装置采用专用干燥剂物理吸附混合气中水分和残氨。 其工作流程如下图: AQ 液氨制氢炉为单式流程: 液氨→汽化器→减压阀→热交换器→制氢炉炉胆(镍催化剂加热分解液氨)→热交换器→冷却器→分解氨 其中:冷却器后设放空阀旁路,方便停炉时分解氨排放。 为实现热交换,设备配置冷却水。水冷却流程: 冷却水→冷却器进水口→冷却器→冷却器出水口→汽化器进水口→汽化器→汽化器进水口→室外(液氨瓶水池) FC纯化装置为复式流程:Ⅰ组工作,Ⅱ组再生,通过阀门操作可进行工作再生切换。 FC纯化装置Ⅰ组工作流程: 冷却器分解氨→Ⅰ组进工作阀→干燥器(专用干燥剂物理吸附混合气中水分和残氨)→Ⅰ组出工作阀→纯气出口阀→纯气流量计→纯化后氨分解混合气其中:纯气出口阀前设取样阀,用于检测纯化后氨分解混合气的露点及残氨含量。 FC纯化装置Ⅱ组再生流程:

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1锅炉工艺简介 (1) 1.1锅炉的基本结构 (1) 1.2工艺流程 (2) 1.2煤粉制备常用系统 (3) 2 锅炉燃烧控制 (4) 2.1燃烧控制系统简介 (4) 2.2燃料控制 (4) 2.2.1燃料燃烧的调整 (4) 2.2.2燃烧调节的目的 (5) 2.2.3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的燃料量的调节 (5) 2.2.4影响炉内燃烧的因素 (6) 2.3锅炉燃烧的控制要求 (11) 2.3.1 锅炉汽压的调整 (11) 3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 (14) 3.1锅炉燃烧系统蒸汽压力控制 (14) 3.1.1该方案采用串级控制来完成对锅炉蒸汽压力的控制 (14) 3.2燃烧过程中烟气氧含量闭环控制 (17) 3.2.1 锅炉的热效率 (18) 3.2.2反作用及控制阀的开闭形式选择 (20) 3.2.3 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20) 3.3炉膛的负压控制与有关安全保护保护系统 (21) 3.3.1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22) 3.3.2防止回火的连锁控制系统 (23) 3.3.3防止脱火的选择控制系统 (24) 3.4控制系统单元元件的选择(选型) (24) 3.4.1蒸汽压力变送器选择 (24) 3.4.2 燃料流量变送器的选用 (24) 4 DCS控制系统控制锅炉燃烧 (26) 4.1DCS集散控制系统 (26) 4.2基本构成 (27)

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 4.3锅炉自动燃烧控制系统 (31) 总结 (33)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1锅炉工艺简介 1.1锅炉的基本结构 锅炉整体的结构包括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 1、锅炉本体 锅炉中的炉膛、锅筒、燃烧器、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构架和炉墙等主要部件构成生产蒸汽的核心部分,称为锅炉本体。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部件是炉膛和锅筒。 炉膛又称燃烧室,是供燃料燃烧的空间。将固体燃料放在炉排上进行火床燃烧的炉膛称为层燃炉,又称火床炉;将液体、气体或磨成粉状的固体燃料喷入火室燃烧的炉膛称为室燃炉,又称火室炉;空气将煤粒托起使其呈沸腾状态燃烧、适于燃烧劣质燃料的炉膛称为沸腾炉,又称流化床炉;利用空气流使煤粒高速旋转并强烈火烧的圆筒形炉膛称为旋风炉。炉膛的横截面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燃料在炉膛内燃烧形成火焰和高温烟气,所以炉膛四周的炉墙由耐高温材料和保温材料构成。在炉墙的内表面上常敷设水冷壁管,它既保护炉墙不致烧坏,又吸收火焰和高温烟气的大量辐射热。炉膛的结构、形状、容积和高度都要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并使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降低到熔渣开始凝结的温度以下。当炉内的温度超过灰熔点时,灰便呈熔融状态。熔融的灰渣颗粒在触及炉内水冷壁管或其他构件时会粘在上面。粘结的灰粒逐渐增多,遂形成渣块,称为结渣。结渣会降低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效果。严重时会堵塞烟气流动的通道,影响锅炉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一般用炉膛容积热负荷和炉膛截面热负荷或炉排热负荷表示其燃烧强烈程度。炉膛容积热负荷是单位炉膛容积中每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在锅炉技术中常用炉膛容积热负荷来衡量炉膛大小是否恰当。容积热负荷过大,则表示炉膛容积过小,燃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过短,不能保证燃料完全燃烧,使燃烧效率下降;同时这还表示炉墙面积过小,难以敷设足够的水冷壁管,结果炉内和炉膛出口处烟气温度过高,受热面容易发生结渣。室燃炉的炉膛截面热负荷是单位时间内单位炉膛横截面上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在炉膛容积确定以后,炉膛截面热负荷过大会使局部区域的壁面温度过高而引起结渣。层燃炉的炉排热负荷是单位时间内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量与炉排面积的比值。炉排热负荷过高会使飞灰大大增加。炉膛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使用燃料的特性。每台锅炉应尽量燃用原设计的燃料。燃用特性差别较大的燃料时,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都可能降低。 锅筒它是自然循环和多次强制循环锅炉中接受省煤器来的给水、联接循环回路,并向过热器输送饱和蒸汽的圆筒形容器。锅筒筒体由优质厚钢板制成,是锅炉中最重的部件之一。锅筒的主要功能是储水,进行汽水分离,在运行中排除锅水中的盐水和泥渣,

锅炉控制方案设计

锅炉过程控制方案设计 班级:自1201 学号: 1501120121 学生姓名:向朋 指导教师:薄翠梅 2015年7月9日 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

第一章自然循环锅炉分析 1被控对象工艺流程 1. 1 工艺流程 赛题的被控对象是流程工业领域常见的自然循环锅炉。锅炉是用于生产蒸汽的装置,生产的蒸汽用于发电和提供热能。 软化水经给水泵P1101泵出,分成两路,一路给水去减温器E1101,与过热蒸汽换热,然后与另一路给水混合进入省煤器E1102。去减温器E1101的锅炉给水用于调整过热蒸汽的温度,同时也对锅炉给水进行预热。正常工况时,大部分锅炉给水直接流向省煤器,小部分锅炉给水流向减温器。省煤器E1102由多段盘

管组成,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自上而下通过管间,与管内的锅炉给水换热,回收烟气中的余热,并使锅炉给水进一步预热。 被烟气加热成饱和水的锅炉给水全部进入汽包V1102,再经过对流管束和下降管进入锅炉水冷壁,吸收炉膛辐射热在水冷壁里变成汽水混合物,然后返回汽包V1102进行汽水分离。锅炉汽包为卧式圆筒形承压容器,内部装有给水分布槽、汽水分离器等。汽水分离是汽包的重要作用之一,汽包V1102顶部设放空阀XV1104,分离出的饱和蒸汽再次进入炉膛F1101进行汽相升温,成为过热蒸汽。出炉膛的过热蒸汽进入减温器E1101壳程,进行温度微调并为锅炉给水预热,最后以工艺所要求的过热蒸汽压力、过热蒸汽温度输送给下游生产过程。过热蒸汽出口管线上设开关阀XV1105。 燃料经由燃料泵P1102泵入炉膛F1101的燃烧器,空气经变频鼓风机K1101送入燃烧器。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器混合燃烧,产生热量使锅炉水汽化。燃烧产生的烟气带有大量余热,对省煤器E1102中的锅炉给水进行预热。烟气经由烟道,靠烟囱的抽力抽出,通入大气。 1.2 仪表及操作设备说明 系统中用到的检测仪表及执行机构具体说明见下表。

简述各设计院的分解炉

分解炉在窑外分解系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自1971年第一台窑外分解系统投产,从而开始水泥工业大规模生产开始,分解炉的形式有很多。从分解炉内的气流运动来看,可归纳为四种基本型式,即:涡旋式、喷腾式、悬浮式和流化床式。早期开发的分解炉,多以上述四种运动型式之一为基础,使生料和燃料分别依靠“涡旋效应”、“喷腾效应”、“悬浮效应”和“流态化效应”分散于热气流中,利用物料颗料之间在炉内流场中的相对运动,实现高度分散、均匀混合和分布、迅速换热,以达到提高燃烧效率,传热效率和入窑生料碳酸盐分解率的目的。 分解炉按照设计单位国内有以下常见几种:RSP 来源与日本小野田 T DF、TSD、TD、TSD、TWD、TTF、TFD天津院 CDC成都院 NST-I NC-SST南京院 具体形式和特点如下:TDF型分解炉 TDF分解炉是天津水泥院在引进日本DD炉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燃料特点,研制开发的一种双喷腾分解炉(Dual Spout Furnace),如下图1-1所示。 TDF炉技术特点如下:

①分解炉坐落窑尾烟室之上,炉与烟室之间缩口在尺寸优化后可不设调节阀板,结构简单; ②炉中部设有缩口,保证炉内气固流产生第二次“喷腾效 应”; ①三次风切线入口设于炉下锥的上部,使三次风涡旋入炉;炉的两个三通道燃烧器分别设于三次风入口上部或侧部,以便入炉燃料斜喷入三次风气流之中迅速起风燃烧; ②在炉的下部圆筒体内不同的高度设置四个喂料管入口,以利物料分散均布及炉温控制。 ⑤炉的下锥体部位的适当位置设置有脱氮燃料喷嘴,以还原窑气中的氮,满足环保要求; ⑥炉的顶部设有气固流反弹室,使气固流产生碰撞反弹效应,延长物料在炉内滞留时间; ⑦气固流出口设置在炉上椎体顶部的反弹室下部; ⑧由于炉容较DD炉增大,气流、物料在炉内滞留时间增加,有利于燃料完全燃烧和碳酸盐分解。 TSD分解炉 TSD型炉是带旁置旋流预燃室的组合式分解炉(Combination Furnace with spin pre-burning Chamber)见图1-2炉 TSD炉技术特点如下: ①设置了类似RSP型炉的预燃室; ②将DD型炉改造为类似MFC型炉的上升烟道或RSP型窑的MC室(混合室),作为TSD型炉炉区的组成部分,并扩大了DD炉型的上升烟道容积,使TSD炉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③该炉可用于低挥发分煤及质量较差的燃料。 TFD分解炉 TFD型炉是带有旁置流态化悬浮炉的组合型分解炉(Combination Furnace with

锅炉控制方案

锅炉控制方案 一、工艺过程介绍 本控制对象是流程工业领域常见的自然循环锅炉,锅炉是用于生产蒸汽的装置,生产的蒸汽用于发电和提供热能,其工艺流程下图所示: 自然循环锅炉工艺流程图

锅炉上水流量为F1101,锅炉上水管线上设有上水泵出口阀XV1101,上水管线调节阀V1101,以及旁路阀HV1101。锅炉上水被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减温器E1101预热,预热后与另外一路混合进入省煤器E1102。两路锅炉上水管道上分别设有调节阀V1102和V1103。正常工况时,大部分锅炉上水直接流向省煤器,少部分锅炉上水流向减温器,其流量为F1102。汽包V1102顶部设放空阀XV1104,汽包压力为P1103。汽包中部设水位检测点L1102。在汽包中通过汽水分离得到的饱和蒸汽温度为T1102,经过炉膛汽相升温得到的过热蒸汽温度为T1103。 过热蒸汽进入减温器E1101,进行温度的微调。最终过热蒸汽压力为P1104,温度为T1104,流量为F1105。过热蒸汽出口管道上设调节阀V1105。 燃料经由燃料泵P1102泵入炉膛F1101的燃烧器,燃料流量为F1103,燃料压力为P1101,燃料流量管线设调节阀V1104,燃料泵出口阀XV1102。空气经由变频风机K1101送入燃烧器,变频器频率为S1101(被归一化到0—100%之间),空气量为F1104。 省煤器烟气出口处的烟气流量为F1107,温度为T1105。烟气含氧量A1101设有在线分析检测仪表。烟道内设有挡板DO1101。 炉膛压力为P1102,炉膛中心火焰温度为T1101,为红外非接触式测量,仅提供大致温度的参考。

二、锅炉汽包水位控制 1. 控制汽包水位的目的及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