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探讨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国式英语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们出现的英语语言错误———中国式英语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文中进一步提出了纠正中国式英语的方略及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中国式英语Chinglish;负向迁移negative transfer;

错误分析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根源可追溯到Lado在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他(1957)认为,“人们倾向于把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形式、意义以及它们的分布迁移到外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去。”这一说法揭示了语言学习者在外语/二语学习中错误的起因在于语言的“迁移”( language transfer)。“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指的是人们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环境中发挥作用。Lado 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母语相关联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产生正向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向迁移( negative transfer)。所谓正向迁移是指母语和目标语的相同之处对学习目标语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帮助,而负向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对目标语学习所引起的干扰。语言迁移这种现象虽然受到了Dulay和Burt的批评(Keller man, 1984) ,他们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一样,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的步骤和顺序是带有普遍性的,和第一语言习得一样具有相同的规律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同意Dulay和Burt把母语的作用估计得如此之小。当时,Dulay和Burt调查对象为儿童,反映的是儿童习得二语的规律。但是,其他的研究人员所调查的对象则是成年人,因此,调查结果自然与他们的不同( Ellis, 1985)。据此,我们至少可以认为,Dulay和Burt等人的结论不适合于成年学习者。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迁移问题后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他们从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语言类型学、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进一步研究迁移,在广度、深度、理论以及方法的多样性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我们知道汉语和英语有很大的差异,分别属于两大不同的语系,即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语言上的巨大差异就会造成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面临众多的困难,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照搬汉语的语法和语言习惯,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说、所写的不是地道的英语;也许有些句子从语法角度来讲是正确的,但遣词造句及表达方式却不符合标准英语的习惯,从而出现错误,形成中国式英语(Chinglish)。

1中国式英语的基本概念

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由于对英语掌握不够充分,或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够,无意识地将中文的习惯和交际模式带到交际中的现象。李文中(1993)认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这种英语往往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长期在我国工作的美国专家SolAdler (1980)指出,我们国内出版的英语书报存在不少中国式英语,其根源就在于作者往往依照汉语的习惯来打造英语句子。对于中国式英语,学者们持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上述定义不难看出,中国式英语深受汉语影响并且有损于交际的有效性。

一般说来,中国式英语是一种语际间的错误( interlingual err or)。它反映了说话人或写作人受母语影响(即负向迁移)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长期用母语思维,而并非直接用所学的目标语进行思维活动,就很容易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学习和使用英

语时,生搬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则出现这种不合规范和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因此, “中国式英语实际上就是错误分析问题”(谢之君, 1995)。本文着重从错误分析的角度考察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式英语现象,阐述中国式英语的类型及出现的原因。

2中国式英语在大学生英语习得中的体现

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是由于不能正确选词用词;有些是不注意英语的习惯用语;还有些是由于不能正确选用句式。下面一些例子是从205篇大学生作文中选来的。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南昌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上海交通大学非外语专业一年级,上海市东海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他们按要求在30分钟内以My View on Job - hopp ing为题写一篇长度为150字的作文。这些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反映了写作人的汉语思维痕迹,呈现出明显的中国式英语特色。具体表现在:

2 . 1词汇方面

英汉两种文化的词语存在很大差异, 各自的表达方式当然也无法完全等同。英语与汉语在词汇方面有许多不同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意义相同的词,其词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内涵与引伸也各不相同,搭配、用法也都各异。学生在学习时,把记忆词汇和它的用法割裂开来,只记住词汇的个别意义,而忽视了词的浓厚的文化内涵意义,没有完全掌握某一个词语特定的使用环境。因此,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出现中国式英语就不难想象了,他们会经常习惯性地按母语(汉语)的表达方式, 生搬硬套到英语词汇中去。例如:

(1)But before doing it (the job), I will think over clearly and carefully.

——But before doing it (the job), I will think it over.

(2) It will cut into decrease your credit if your j ob usually be changed.

——It will cut into your credit if your j ob is usually changed.

(3) We may find it difficult t o have the opportunity and capacity t o suit another job.

——We may find it difficult t o have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capacity t o do another job. (4) I think that do different jobs can make me t o t ouch different new things, new friends and

new experiences and so on.

——I think that doing different jobs enables me to get acquainted with new things, new friends and have new experiences and so on.

2. 2硬套汉语的句式

产生这一类中国式英语的心理因素与第一类的相同。所不同的是丝毫不顾英语的句法规则,把汉语的句式硬搬到英语中来。

(1) Because they think change j ob is venture, s o they don’t risk.

——Because they think changing a j ob is a venture, they don’t like t o risk.

(2) I think this societ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think their job.

——I think in this societ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who think their jobs.

(3) I admire many young men like change their j ob, because they have large courage.

——I admire many young men who like changing their jobs, because they have great courage.

(4) I always say t o my friends, it s a pity that only do one thing everyday.

——I al ways say t o my friends, it s a pity that they only do the same thing every day.

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没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脑子里的英语语言材料不多,也就是在他们的大脑中没有足够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Krashen, 1982) ,自然也产生不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出( comprehensible out put) ( Swain, 1985)。他们用英文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汉语转译的过程或者一种语码转换( code - s witch)的过程。而在这种汉语转译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英语语言材料不够,本身的英文表达能力有限,只好求助于母语与英语字面意义都相同的语言材料,就产生了中国式英语。这种假借在本研究所搜集到的作文中词汇方面极为突出,其次是语法句式方面的错误,再次是中英文化差异方面出现的问题。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还体现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采取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由于中国学生是将英语当外语来学,离开了英语使用的真实环境( authentic context) ,长期以来是靠母语来学习英语。在学习英文单词、词组和表达方式时,往往借助于汉语。他们记住了单词的拼写和汉语意思后,自以为掌握了该单词的用法。这样长期下去,就养成了机械式的对应习惯,使他们不能根据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语境来正确遣词造句,选用句型。同时,由于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低,而又想表达丰富的内容,只好求助汉语的语言习惯,逐字逐句翻译成英语,这也就产生了中国式英语。从教学角度来说,如果教师从语法翻译法的角度教授英语,并且只强调英汉词语的对应关系,而不讲解词语的正确使用场合,也容易导致中国式英语的产生。另外,学生所赖以学习英语的各种工具书和电子词典,如果在注释某一英语词语时,采用过于简单的方法进行解释词义,很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在他们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犯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4纠正中国式英语策略

产生中式英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英汉语义上的误解和句法结构的误用。由于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有限,错误地认为汉语和英语的各种因素都是相同的,只要把自己掌握的汉语各种表达方式转换成英语的词语就可以了。中英文化的差异也值得大学生们注意学习领会。中国的大学生学英语,受母语影响而出现中国式英语并不奇怪而是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而这也正是他们从不会英语到掌握英语必经阶段。那么,如何很快缩短这个过程并能熟练而正确地运用英语呢?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纠正中国式英语:

第一,强调词汇基本功的训练。英语基本词汇是构建英语句子,形成话语的基石( block)。要掌握英语,首先要有英语词汇做准备,是学生学会英语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一点要给以充分重视。在学习英语单词时,除知道基本词意外,还要学会在语境中正确使用单词,遇有一词多义或同义词的情况时,应注意其用法异同。通过查阅词典,学习例句,加深理解,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词组、短语之间的差异,弄清其意思后,进行反反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掌握,并达到准确、灵活运用。

第二,强调语法学习。语法是组词造句的基本规则。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有很大的差异。英语的句子中,各句子成分摆放位置较汉语灵活,特别是状语和定语的位置更是如此,中国学生面对很多困难。语法概念模糊不清,或虽知道但不能熟练地运用,就很容易在使用英语时出差错,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学习英语出现语法错误,一方面是语法知识不够,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到了基本语法知识而不会运用或不能熟练运用,写出来的句子错误很多。这说明学生并不是不懂语法规则,而是练得少。俗话说,熟能生巧。一些语法知识,必须经过反复练习,得到消化,以至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输入转化为可理解的输出。事实证明,只有这样做,才能加深对已学语法知识的理解,举一反三,灵活

第三,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语言是交际工具(Widows on, 1978: Little wood, 1981)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学习者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容易,但正确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就显得更加困难。因为我国英语教学是在非自然的外语情境中进行的,学生学习英语时受母语及中国文化的影响很重。因此,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不仅要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还要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交际的场合和对象的具体身份、社会和心理的因素(Kaplan, 1988)。为了克服或满足上述要求,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用语能力。在语言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情景,进行模仿对话,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表达能力和语感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乃至人情风俗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深入理解其文化的内涵意义,真正认识并掌握英语自身的语言规律及其表达习惯,从而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发生。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必经的一段,这种英语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语言学习者英语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知识不够,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知之甚少。对于学生所用的中国式英语,教师不应该绝对地加以禁止,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积极引导,否则就会严重挫伤学生英语学习和交流的积极性。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可把学生的中国式英语看成是学生敢于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表现,是一种积极求学的表现。因此,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教师不应立即对学生的中国式英语进行纠正,应多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Adler, S. 1980. A talk on the translation of volume V of Chairman Mao’s work [J]. 翻译通讯, 2001: 11 - 18 .

[ 2 ] Ellis, R. 1985 .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3 ]Kaplan, R. 1988 .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Towards Multiculturalism: A Read in Multiculturalism Education, 207 - 222. Intercultural Press, Inc.

[ 4 ]Keller man, E. 1979. Transfer and non - transfer: where are we now?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 37 - 57 .

[ 5 ]Krashen, S . D. 1985 . The input hypothesis. London: Longman .

[ 6 ]Lado, R. 1957 .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 App 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 7 ]Little wood, W. T . 1981 .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8 ]Oldlin, T . 1989 . Language Transfer : Cross - 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9 ] Swain, M. 1985 .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 put in its development . In Gas, S . and Madden, C. (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Newbury House .

[ 10 ]Widows on, H. G . 1978 .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 [ 11 ]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

[ 12 ]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变体[ J ].现代外语, 1995 . 4 .

Chinglis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 : This paper puts for ward some basic ideas on Chinglish and discusse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s of

Chinglish sentences and their causes . Besides, the paper proposes ways t o overcome Chinglish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our EFL teaching. Keywords: err or analysis, Chinglish, negative transfer

最常见的10种中国式英语错误

最常见的10种中国式英语错误 成龙的“Long time no see.”戏剧性地将中国式英语带上了世界的舞台;后起之秀“no zuo no die.”光荣地被美国在线俚语词典收录。越来越多的中国式英语慢慢被世界人民所接受,但这却并不代表所有的中国式英语都将成为一种潮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10个最典型的中国式英语错误吧~ 1. 我没有经验。 误:I have no experience. 正: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at. 提示:I have no experience这句话听起来古里古怪,因为您只需要说那方面我懂得不多,或者这方面我不在行,就行了:I am not really an expert in this area. 2. 现在几点钟了? 误:What time is it now? 正:What time is it, please? 提示:What time is it now是一个直接从汉语翻译过的句子,讲英语的时候没有必要说now,因为您不可能问what time was it yesterday, 或者what time is it tommorow?所以符合英语习惯的说法是:请问现在几点了?还有一种说法是:How are we doing for time?这句话在有时间限制的时候特别合适。 3.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误: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正: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提示: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来表示您很忙,这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说

国内英语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述评

[导读] 近五年来,英语教学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对多层面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 杨晓霖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从英语课程改革、英语教学论英语学习策略、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来论述国内英语教学五年来的趋势与热点,以期给读者展示英语教学研究发展前沿,并为国内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8-0001-04 【Abstract】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ublished key papers during 5 years(2005-2010)on the research field of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to reveal the trends and problems of domestic research,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Hot topics Tendency 近五年来,英语教学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对多层面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若干有代表性的阶段性成果。国内的英语教学研究在前期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集中关注以下几大问题: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法论;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谐课程、课堂与教学的构建;教学、教材评价与测试;英语教学的跨学科发展;新的学习方式及其教学策略等。下面,笔者就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总结述评。 一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随着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学理论研究重心的不断下移,越来越多的研究着手英语课程的改革研究。近年来,我国英语课程论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宏观层面上探索课程领域的理论发展走向,对课程统整、评价、校本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等课题进行探究;(2)立足于英语学科课程层面,探索课程改革的基本动向;(3)国际经验的反思与借鉴,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英语课程政策与课程改革展开跨文化的研究,探讨前沿性的课程理论与课题的研究。 1.基础英语课程的改革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如果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则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中尤其重要。 一、活动教学中的误区 1、重活动形式,轻活动目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如果教学活动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重个体活动,轻全体参与。 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能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只有能力强或水平高的学生才能完成。而在许多课堂上,一些看似热闹的活动,细看才知只有部分学生参加,而其他学生则成了观众。 比如《How are you?》,如果设计了一个情景对话让三位同学操练所学的交际用语,即使教师要求其他学生必须listen carefully,但仍会有一部分学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看了热闹。 3、重机械操练,轻真实交际。 机械化操练是巩固新授句子的方法之一,但也应该意识到它是否带给学生真正意思上的理解,是否操练得有实效。 二、提高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 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也是有效的。因此,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有一位教育家说:“如果学生学习没有兴趣,那就如同苦役在身;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学生。”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着力点,更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机会的重要保证。 (1)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特征。因此,为其设计的活动难度既不能超越其发展阶段,又不能太幼稚或太容易,如果设计的活动太浅显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

中国英语教学的十大神话

中国英语教学的十大神话 包天仁 2006.10.28 很高兴今天和大家见面。江苏省的学术会议我参加过多次,江苏是教育大省,英语教学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众所周知,中国的英语教学类型是英语外语教学(TEFL),与英语母语国家和英语作为二语的国家有很大的区别,还有很多人对此认识不清。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外语界空前活跃,但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倾向。我要讲的中国英语教学的十大神话,是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学情和教情的错误理念。何谓十大神话?就是那些在中国不可能实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第一个神话是交际能力是中国基础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the aim of China’s basic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首先我们做一点考证,即交际能力的说法对不对。我们经常提起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在翻译这个术语时就出现了错误。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指的是交流能力或沟通能力,大家查阅一下牛津辞典,看看它的定义,查到最后也没有“交际”这个含义。我感到很奇怪的是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教授、硕导、博导,怎么连这个定义都搞错了?有人狭义地认为交际能力就是听说能力,听、说能力比读、写能力重要,而我认为读、写也是交际能力,而且是重要的交际能力。英语各项技能是互相关联的,不能说某一技能比其他技能更重要,而是要看能否获得这个能力。中国的英语外语教学中,翻译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在中国没有英语语言环境,尽管有人认为听、说比读、写容易,也是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国人以学校正规形式学习英语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至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强调听说领先,却一直没有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学习英语要达到的目标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才是好目标,我认为读写技能相对比较容易能够达到,因为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像听说能力那样过多依赖语言环境,所以读写能力应该确立为我们的主要学习目的。大家可以参考国外一些国家的外语教学大纲,还有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课程标准。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也研究了这方面的材料,最近陆续翻译了英国《国家课程标准(英语)》,分六期刊登在今年的《语文教学研究》(3-8期)杂志上。近期将研究和翻译英国语文课程标准下的读写框架文件及相关教材和课程。我们研究了一些国家的课程标准,绝对没有哪个国家把读写两项技能忽略掉。刚才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就提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要求孩子到八岁的时候能够阅读英文文章,而我们的外语教学为什么要忽视阅读和写作哪?这不是舍本求末吗?英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专门设有一个读写框架文件,要求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完成扫盲任务。我们在反对聋哑英语的同时,进行的是一种文盲教育。读写不重视,听说达不到,等于是外语教学的完全失败。这是帝国主义的阴谋,还是我们上了当,还是我们无知? 有人说An authentic English environment can be created in China,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活动,布置一些任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尽可能地用英语交

大学英语课文原文

1]?The joy of laughing at a funny story is universal, probably as old as language itself.?But, what is it that makes a story or a j o k e f u n n y? [2]?As one who has enjoyed humor since I first recognized it, I've?made an attempt to?explain and discuss humor with students in such diverse cultures as Latin America and China.?I've done some serious thinking about funny stories. It has been a labor of love[N]![3]?Why is it that several students in a class will fall out of their chairs laughing after I tell a joke while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look as if I've just read the weather report?[N]?Obviously some people are more sensitive to humor than others.?And, we recognize that some people tell jokes very well while others struggle to say something funny.?We've all heard people say, "I like jokes, but I can't tell one well, and I can never remember them."?Some people have a better sense of humor than others just as some people have more musical talent, mathematical talent, etc. than others.?A truly funny person has a joke for every occasion, and when one is told, that triggers an entire?string?of jokes from that person's memory bank.[N]?A?humorless?person is not likely to be the most popular person in a group.?It is reasonable to say that the truly?humorous?individual is not only well liked, but is oft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any gathering.[4]?Even some animals have a sense of humor.?My wife's mother often visited us for extended stays.[N]?She normally didn't like dogs, but she?fell in love with Blitzen[N]—a female Lab[N]?we had, and the relationship was?mutual.?Even when young, Blitzen would?tease?Grandma?by very?selectively?carrying one of her bedroom slippers into the living room where Grandma sat in her favorite, comfortable chair.?Blitzen?pranced?just?beyond the reach of?Grandma until Grandma was?tempted?to leave her chair to get the slipper from Blitzen.?When Grandma left her chair, Blitzen would quickly jump into the chair,?flashing?her Lab smile?from?sparkling?brown eyes which clearly said, "Aha, I fooled you again." [5]?Typical jokes or humorous stories have a three-part?anatomy?that is easily recognized.?First is the SETUP (or?setting), next is the BODY (or story line), and these are followed by the PUNCH LINE[N]?(an unexpected or surprise ending) which will make the joke funny if it contains some humor.?Usually all three parts are present, and each must be clearly presented[N].?It helps if the story/joke teller uses gestures and language which are well known to the audience. [6]?Humor, as a form of entertainment, can be analyzed in order to discover what makes a funny story or joke seem funny.?Here, for example, are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humor. They range from the most obvious humor to the more subtle types. [7]?"SLAP-STICK" is the most obvious humor.?Its language is simple, direct, and often makes fun of another person or group.?Slap-stick was and is the technique of the stand-up comedian[N]?and the?clown.?It appeals to all ages and all cultures.?Nearly every English-speaking?comedian?in this century has used the following joke in one form or another.?One man asks another, "Who was that lady I saw you with last night?"?The other replies, "That was no lady, that was my wife."The humor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second man is saying that his wife is not a lady.In other words, she is not a refined woman.?The joke is no less funny because it is so often used.?The audience knows in advance what will be said, because it is classic humor, and any audience values it even more because of its?familiarity. [8]?Chinese "cross-talk" is a special type of slap-stick in which two Chinese comedians humorously discuss topics such as?bureaucrats, family problems, or other personal topics.?Cross-talk can be heard anywhere from small village stages to the largest Beijing theatres, and to radio and television.?It is clearly a traditional form of humor well understood by Chinese people. [9]?A PLAY ON WORDS is not so obvious as slap-stick, but it is funny because of?misused?or misunderstood language.?My favorite example is the story of three elderly gentlemen traveling by train in England.?As the train slowed for a

一个老外总结的中国式英语及正确的说法

一个老外总结的中国式英语及正确的说法 其中每行第一部分是汉语说法,第二部分是Chinglish说法,第三部分则是英语的标准说法。 ①欢迎你到... ②welcome you to ... ③welcome to ... ①永远记住你②remember you forever ③always remember you(没有人能活到forever)①祝你有个... ②wish you have a ... ③I wish you a ... ①给你②give you ③here you are ①很喜欢... ②very like ... ③like ... very much ①黄头发②yellow hair ③blond/blonde(西方人没有yellow hair的说法) ①厕所②WC ③men's room/women's room/restroom ①真遗憾②it's a pity ③t hat's too bad/it's a shame(it's a pity说法太老) ①裤子②trousers ③pants/slacks/jeans ①修理②mend ③fix/repair ①入口②way in ③entrance ①出口②way out ③exit(way out在口语中是crazy的意思) ①勤奋②diligent ③hardworking/studious/conscientious ①应该②should ③must/shall ①火锅②chafing dish ③hot pot ①大厦②mansion ③center/plaza ①马马虎虎②so-so ③average/fair/all right/not too bad/OK(西方人很少使用so-so) ①好吃②delicious ③good/nice/tasty/appetizing(delici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尽我最大努力②try my best ③try/strive(try的本意就是try my best) ①有名②famous ③well-known/renowned/legendary/popular(fam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滑稽②humorous ③funny/witty/amusing/entertaining ①欺骗②to cheat ③to trick/to play a joke on/to con/to deceive/to rip off ①车门②the door of the car ③the car's door ①怎么拼? ②how to spell? ③how do you spell? ①再见②bye-bye ③bye/see you/see you later/later(bye-bye有些孩子气) ①玩②play ③go to/do(play在中国被滥用) ①面条②noodles ③pasta(noodles有些孩子气) ①据说②it is said ③I heard/I read/I was told ①等等②and so on ③etc. ①直到现在②till now ③recently/lately/thus far ①农民②peasant ③farmer ①宣传②propaganda ③information

中国英语教育现状:困境与出路(克拉根福讲稿)

中国英语教育现状:困境与出路(克拉根福讲稿) 2005年9月 目录: 1.中国英语教育的规模与社会需求 2.中国英语教育的困境 2.1 周期长,效果差 2.2 地区发展差距悬殊 2.3 大学、中小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 2.4 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2.5 应试教学主导英语教育 3.中国英语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3.1 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吗?——关于外语学习中的“关键期假设”(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3.2 外语学习周期越长越好吗?——“水箱阀门原理假设”(Water tank valve principle hypothesis) 4.结论:怎样走出困境 1.中国英语教育的规模与社会需求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事业,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近20年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尤为显著。自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学校已连续7年扩大招生,到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人数已经达到16,250,000人,是1999年在校生人数的4倍(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4年,中国全国普通初中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已达到114,788,000人,其中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为13,335,000人(表2)。

表 由于所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外语课,其中90%为英语课,所以中国在校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就有100,000,000多;如果再加上学习英语课程的小学生和成人,以及在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中学习英语的人,其总人数估计将大大超过 200,000,000人。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拥有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人口的国家。 一般来说,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这一层次的外语人才需求可分为两类:对专门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对一般外语人才的需求。由于历史的原因,针对这两种社会需求,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被分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由于近几年一些涉外单位和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从英语专业毕业生中招聘员工。人才市场的这一趋向更促使中国的许多原来没有英语专业大学纷纷开办英语专业,招生规模也连年扩大。根据教育部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2003年招收本科生87808人,2004年招收102388人,排在所有专业中第一位。2004

中国英语教学历史

中国英语教学历史 1·英语何时出现在中国? 有人说,英语是明朝时随着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但我认为应当是清朝传入中国的。 众说周知,现代英语是1500年以后形成的,在那之前是古英语且在欧洲并不流行(英语流行是大英帝国形成以后的事),所以那些传教士不大可能会说英语,像中国很有名的利玛窦就会拉丁文和希腊语,而且也会使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但是并不会英语,另外,明末一些比较开明的士大夫主要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感兴趣,而当时的科学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写的,所以他们学习的应该是拉丁文,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人会英语应该是在清朝以后,比较有名的马葛尔尼访华没有查到当时中国官员会不会讲英语,不过可能出于需要或者好奇应该会学一点。 2·中国何时开始大规模学习英语的? 中国最早感知应当通过学习英语进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人,是被中国称作“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中国清朝著名大臣林则徐。他被皇帝派到广东查禁鸦片,从中外商人处了解到西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于是组织澳门等地会英语的中国人,翻译外国书报,并将之编译成册。 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则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坚船利炮面前,发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学习英语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术的必要条件,并

提出了一系列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主张,林则徐的这些建议没有被清政府所接纳,但却在清醒的、爱国的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的共识正在形成。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再次惨败,清政府才有了较大的震动。因而,当深受林则徐思想主张影响的中国清朝另一有名的大臣左宗棠将林则徐曾提出的这些建议进一步具体化上奏时,同治皇帝很快予以批准,并把它称之为“实系当今应办急务”。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 林则徐是中国第一个提出要造“坚船利炮”的中国人。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从在广东主持禁烟和抗英斗争中,清楚地意识到,必须学习西方国家的长处以抗击外来武装侵略,形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认为没有先进功能的大炮和舰船,就无法与西方强敌在海上抗衡。 3·英语何时进入中国学校? 英语最先进入的是由包括英国在内的外国传教士的教会学校、书院。 在鸦片战争之后,由教会创办的学校层出不穷。以我的家乡——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为例: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仓山中洲建立第一座教堂,次年又在中洲开办第一所教会学校。到1911年教会已创办8所学校、书院。 4·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创办于何时? 1862年创办的同文学堂,专门培养外语人才。 5·中国何时开始出现纯外语教学学校?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1课文翻译

为自己而写 从孩提时代,我还住在贝尔维尔时,我的脑子里就断断续续地转着当作家的念头,但直等到我高中三年级,这—一想法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在这之前,我对所有跟英文课沾边的事都感到腻味。我觉得英文语法枯燥难懂。我痛恨那些长而乏味的段落写作,老师读着受累,我写着痛苦。 弗利格尔先生接我们的高三英文课时,我就准备着在这门最最单调乏味的课上再熬上沉闷的一年。弗利格尔先生在学生中以其说话干巴和激励学生无术而出名。据说他拘谨刻板,完全落后于时代。我看他有六七十岁了,古板之极。他戴着古板的毫无装饰的眼镜,微微卷曲的头发剪得笔齐,梳得纹丝不乱。他身穿古板的套装,白衬衣领扣外的领带打得——丝不苟。他救着古板的尖下巴,古板的直鼻梁,说起话来—·本正经,字斟句酌,彬彬有礼,活脱脱一个橱稽的老古董。 我作好准备,打算在弗利格尔先生的班上一无所获地混上—·年,不少日子过去了,还真率出所料。后半学期我们学写随笔小品文。弗利格尔先生发下一张家庭作业纸,出了不少题供我们选择。像“暑假二三事”那样傻乎乎的题目倒是一个也没有,但绝大多数—样乏味。我把作文题带回家,——直没写,直到要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我躺在沙发上,最终不得不面对这一讨厌的功课,便从笔记本里抽出作文题目单粗粗—看。我的目光落在“吃意大利细面条的艺术”这个题目上。… 这个题目在我脑海里唤起了一连串不同寻常的图像。贝尔维尔之夜的清晰的回忆如潮水一般涌来,当时,我们大家——起围坐在晚餐桌旁——艾伦舅舅、我母亲、查理舅舅、多丽丝、哈尔舅舅——帕特舅妈晚饭做的是意大利细面条。那时意大利细面条还是很少听说的异国食品。多丽丝和我都还从来没吃过,在座的大人也是经验不足,没有—个吃起来得心应手的。艾伦舅舅家诙谐有趣的场景全都重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回想起来,当晚我们笑作—团,争论着该如何地把面条从盘子上送到嘴里才算合乎礼仪。 突然我就想描述那…切,描述当时那种温馨美好的气氛,但我把它写下来仅仅是想白得其乐,而不是为弗利格尔先生而写。那是我想重新捕捉并珍藏在心中的一个时刻。我想重温那个夜晚的愉快。然而,照我希望的那样去写,就会违反我在学校里学的正式作文的种种法则弗利格尔先生也肯定会打它—个不及格。没关系。等我为自己写好了之后,我可以再为弗利格尔先生写点什么别的东西。 等我写完时已是半夜时分,再没时间为弗利格尔先生写——篇循规蹈矩、像模像样的文章了。第二天上午,我别无选择,只好把我为自己而写的贝尔维尔晚餐的故事交了上去。两天后弗利格尔先生发还批改过的作文,他把别人的都发了,·就是没有我的。我正准备着遵命—放学就去弗利格尔先生那儿挨训,却看见他从桌上拿起我的作文,敲了敲桌子让大家注意听。 “好了,孩子们,”他说。“我要给你们念一篇小品文。文章的题目是:吃意大利细面条的艺术。” 于是他开始念了。是我写的!他给全班大声念我写的文章。更不可思议的是,全班同学都在听着他念,而且听得很专心。有人笑出声来,接着全班都笑了,不是轻蔑嘲弄,而是乐乎乎地开怀大笑。就连弗利格尔先生也停顿了两三次,好抑制他那丝拘谨的微笑。我尽力不流露出得意的心情,但是看到我写的文章竟然能使别人大笑,我真是心花怒放。就在十——年级,可谓是最后的时刻,我找到了一个今生想做的事。这是我整个求学生涯中最幸福的——刻。弗利格尔先生念完后说道:“瞧,孩子们,这就是小品文,懂了没有。这才是一知道吗——这才是小品文的精髓,知道了没有。祝贺你,贝克先生。”他这番话使我沉浸 在十全十美的幸福之中

典型中国式英语

老外眼里的中式英语 在各个英语学习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关Chinglish(中式英语)的文章,但一般都是中国人写的。不过我看到过一篇长文,也是有关Chinglish的,但却是美国人写的,很有意思。这篇长文的标题是Ching lish 2 English(从中式英语到标准英语),作者是浙江大学的美国外教Chuck Allanson,内容则是Chuck 在中国五年任教期间所听到、所看到的各种Chinglish说法。 比如Chuck第一次来中国,下飞机后,负责接待他的东北某大学英语系陈老师说:您刚到,我们吃点饭吧。我们要点Chinese dumpling(饺子)和Chinese beancurd(豆腐),您看可以吗?Chuck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两种东西,但出于好奇,就说可以,结果饭菜端上来一看,原来就是ravioli(饺子,来自意大利语)和tofu(豆腐,来自日语)。Chuck当时心里暗想,这两种东西,国际上早已经有通用的说法(raviol i和tofu),他们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那种生僻的说法呢?以后Chuck跟陈先生混熟了,就问他,当初你为什么不说ravio li和tofu呢?陈先生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解释说,我真的不知道这两个词,而且我们的《英汉词典》上也没有这两个词。于是Chuck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英语教师、英语课本、甚至英语词典肯定存在问题,否则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在中国五年的任教期间,Chuck收集了大量的Chinglish说法,从中挑选出一组最常见的,编写了上面提到的那篇长文。下面就是这些Chinglish说法,其中每行第一部分是汉语说法,第二部分是Chinglish说法,第三部分则是英语的标准说法。 ①欢迎你到... ② welcome you to ... ③ welcome to ... ①永远记住你② remember you forever ③ always remember you(没有人能活到forever) ①祝你有个... ② wish you have a ... ③ I wish you a ... ①给你② give you ③here you are ①很喜欢... ② very like ... ③like ... very much ①黄头发② yellow hair ③ blond/blonde(西方人没有yellow hair的说法) ①厕所② WC ③ men's room/women's room/restroom ①真遗憾② it's a pity ③ that's too bad/it's a shame(it's a pity说法太老) ①裤子② trousers ③pants/slacks/jeans ①修理② mend ③fix/repair ①入口② way in ③entrance ①出口② way out ③ exit(way out在口语中是crazy的意思) ①勤奋② diligent ③hardworking/studious/conscientious ①应该② should ③ must/shall ①火锅② chafing dish ③hot pot ①大厦② mansion ③ center/plaza ①马马虎虎② so-so ③ average/fair/all right/not too bad/OK(西方人很少使用so-so) ①好吃② delicious ③ good/nice/tasty/appetizing(delici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尽我最大努力② try my best ③ try/strive(try的本意就是try my best) ①有名② famous ③well-known/renowned/legendary/popular(fam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滑稽② humorous ③ funny/witty/amusing/entertaining ①欺骗② to cheat ③to trick/to play a joke on/to con/to deceive/to rip off ①车门② the door of the car ③the car's door ①怎么拼? ② how to spell? ③how do you spell?

浅析中国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 浅析中国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杨瑞明青岛科技大学 摘要:本文从英语专业师资,教师业务能力及教学方法,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误区等方面,对中国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的描述及分析,并通过进一步的探讨,得出了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初步的对策,以促进中国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专业;现状;教师业务水平;学生学习状态 英语教学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更是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形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罕见的“英语学习热”现象。然而,正是这个曾经最热的专业,现在被连年评为“最难就业专业”。究其根本,是中国英语教学存在不当之处。为改善这一现状,对中国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讨论目前国内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并提出改善建议。 一、中国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中国英语专业教学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就中国英语专业教学现状来看,想要跟上发展的需求,中国英语专业教学仍任重而道远。 (一)英语专业教学的师资现状 高校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无疑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但是,随着90年代中国“英语学习热”的持续发展,以及全国范围内英语专业的扩招,中国英语专业教学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具有英语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是200多所;在2004年变成了598所;到2011年有959所(何其莘)。然而,在这些大学中,以英语专业为核心专业的院校又是屈指可数,因其不是重点学科而在学校建设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全国范围内,因高校盲目扩招学生,英语专业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满足数量上的需求,一部分专业水平不达标的教师进入了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队伍当中。在教学中,存在部分老师只顾教学任务量而非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不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 (二)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由于英语专业不是一门技术性的专业,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同时,随着就业形势的进一步严峻,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成果不抱有期望,甚至放弃学习,通过选修第二专业,来继续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将所学专业学深、学精,学以致用。 同时,英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诸如腼腆、不敢张嘴说的问题,无法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吸收课堂教学成果。由于认识不足,很多同学本身选择英语专业只是因为中学时期英语成绩较好,到了大学阶段,轻视专业学习,不少同学都是在“吃老本”,而没有真正地提高。部分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匮乏,口语能力不足,未达到英语专业教学目标要求的问题,从而造成中国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高分录取,低能毕业”的现象。 二、浅析产生该现状的原因 造成中国英语专业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课程设置僵化,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专业闭门教学,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多院校的培养计划没有进行过实质性的改变,没有相关部门组织应有的人力物力,进行调研和仔细的分析,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要,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课本也存在落伍不实用的问题。有些课本,固然有其经典性和知识性,但已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二)师资配备不足,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要求 高校扩招导致教师资源的不足,师生比例与教育部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样,教师的精力有限,因而不能很好地照顾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高校增加了教师录取数量。这就使得部分自身英语水平低、发音不准、专业知识欠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差的教师进入教学队伍。相关业务能力培训不足,课堂教学毫无新意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教师只是将课本知识生硬地重复给了学生,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毫无兴趣,进而导致学习质量低下。在课程考查中,部分老师未能严肃认真地对待,存在应付现象,考查的内容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毫无用处。 (三)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不能从自身出发解决问题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身问题是不可回避的。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差,自视过高等问题。 学生缺乏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味地强调学校和学院以及教师的过错。他们很少从自身出发找出问题的根源。这部分学生以高分进入大学,在大学初期阶段,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不能从“高分者”过度到“初学者”的角色。学习时间投入不足,也是英语专业学生不能把英语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关于解决该问题的几点建议 从学校学院方面来看,应充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对英语专业进行更大的专业投入,例如引进高水平的英语教师,配置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如语音设备等。 从英语专业教师方面来看,应多从自身寻找问题的原因所在,而不是一味地认为是学生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将知识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同时,能够做到自身的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熟悉行业需求,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和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应以更加认真和谦虚的态度投入英语专业的学习中。不能“恃才放旷”,成为一事无成的毕业生。学生应调整心态,适应大学教学,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因入学前的高分或是入学后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根据社会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努力提高自己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莹.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英语教学,2009,03. [2]文旭,张绍全.当前我国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中国大学教育,2007,7. [3]谢亚军.高校英语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1. [4]于洋.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回顾与思考.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7. [5]张晓娟英语专业现状及其改革方案考试周刊,, [6]《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19 ..201040. 199808. >才智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郭勤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属于在第一语言环境中的习得与学习,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的重要性比起其它学科更甚。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与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对于部分学生,有可能是唯一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知识、在活动运用语言、在活动中感受和领悟语言。教师通过活动呈现知识、通过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活动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以英语课堂活动的质量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关于活动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把活动定以为让学生唱唱跳跳活跃起来的各种形式。把活动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输入输出,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知识的教和学,甚至把活动和学习对立起来,认为活动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但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这些都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必要性所致。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课堂活动的表面现象,而是从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课堂活动的本质。

下面是我在近几年英语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概念界定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具体环节及有关曾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和设计。 1 、明确什么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即设计和组织英语课堂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语言交际场合及情景,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在活动中学会运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际。 2 、基于新基础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要重视新基础实验的重要理念的解读、渗透、融合和运用。其重要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人与计算机互动的“动态生存”方式进行外语教学,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指导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探究。 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原则 1 、活动应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 以下五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相互渗透 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 情感态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