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广安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广安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广安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广安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新高考与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新高考与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陈老师介绍了西南教育学院特别有创意的一些行动,如课程设置的变化, 不再拘泥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而是根据学科特点,将原有国家课程中的各个学科分类整合,形成四大门类,即“品德与健康、语 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各个学科不再泾渭分明,而是主题教 学整合,每个门类当中,既要开好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又要办好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分设必修和选修,以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 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课程 从2017年开始,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 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部分省市可能还有技术科目,即“7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 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 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 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 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 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 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 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 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 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 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

(完整word版)地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们要在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造特色的地理课堂,每一节地理课堂都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例如关于水资源问题。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注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探究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运城市城市水荒与内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让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分析方法正确对待水资源的丰富与不足;让学生深入社区去了解人们对待水的态度及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人地协调发展)。联系生活中的地理,从实际案例分析出发,从有利和不利方面探究发现问题;走进课堂,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归生活,处理问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地理实践力。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培养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传统“学业质量”,主要是对学科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教学关注学习过程,评 价关注学习结果。新的学业质量标准则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考查运用领域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综合性品质。它不仅包括中高考所能考查的学业成就,也包括课堂提问、日常观察、小组讨论、作业、期中或期末考试所指向的学业表现,还包括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新型测评方式下所能涵盖的学习结果。在素养导向的学习和教学观下,学习是个体在与各种情境持续的社会性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设意义的过程。教育或教学的功能就在于选择或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适当活动以促进学习的发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渗透在这种学习过程的每个活动始终。这就需要教师随时评估和了解每个学生的认识或理解、疑虑或困惑等,根据所得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或任务。这样一来,评价就不再是教学过程结束后的事情,而是贯彻整个学习或教学过程。按照这种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日常评价是泛指伴随着学习和教学过程,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各种评价活动。 地理学科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建立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不限于传统上理解的学业成绩或考试分数。2、基于核心素养的日常评价,关 注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关注对他人知识 的理解或应用,更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和主动创生知识;不仅关注学生学什么,更关注如何学 习和学会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个体的自我学习,更关注学生能否进行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 与交流。它不仅包括中高考所能考查的学业成就,也包括课堂提问、日常观察、小组讨论、 作业、期中或期末考试所指向的学业表现,还包括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新型测评 方式下所能涵盖的学习结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陈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陈爽 摘要:随着新生考试改革的进展和地理学科核心识字概念的不断深化,四川省 地理学科考试的准备战略也需要调整。根据对一线高等学校师生的调查和采访, 分析了高考改革后地理选拔的准备战略问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育实践 指导。 关键词:新高考;学科核心素养;备考;策略 1了解现状知方向 在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中,四川省新的高考制度也在跟进。继教育规律和人才 培养之后,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个别发展为改革焦点,推进高质量教育, 是浙江高考全面改革的目标。根据《四川省深化高考报名系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新高考系统将实施候选人确定自己选择的对象。在高中生考试的7个科目中,加上化学、生物学、技术(包括一般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提问,作为大学入 学考试的对象,独立选择3个科目,有2个检查机会。满族家庭考上大学的成绩 也是可以选择的。大学和大学将根据专家分类的开发需求,对所选考试对象的应 对类型和数量进行安排,与其他选择条件、综合评价、高质量入场选择相结合。 结果学生们进行了独立的选择,加重了分散测试的负担。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西生试验宣布破产。大学入学考试改革深化后,不仅集中调查内容和评价方法, 还集中讨论和教育方法。传统的考试准备战略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日臻完善。纪 律以新的地理战略为基础,通过高考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综合性,更好 地发展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知识、物理和精神。大学入学考试的地理研究通 过论文泄露。这篇论文的一个特点是候选人在地理上集中。本高中以几个普通高 中为对象,选择了无作为。第一排老师通过调查和面试为学生们准备了地理考试 和考试,现在对一般的方法和考试准备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高考地理教育的现 状与课题。 2解读变化明趋势 2.1 选考试题变化概况 在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后,四川省地理考试包括:一些学术考试问题的困难相对 较低;最大的变化是对新大学试题的难易度,具有基本的地理品质功能,对方法、 基本的地理、地理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呈现出试题的地理优势。为了强调脊 椎的重要性,我选择了基础知识和改革,浙江大学入学地理考试论文,学生能力 测评与教学能力日立,以及有才的期中考试。…靠近地理知识和地理思考的标准 答案对这道试题的影响,即所谓的答案反映了人类与地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重点是新入学考试学院的地理问题是个人关系、尊重自然概念、生活和谐和建立 学生指南的主要方面,它将与候选人的实际和实践能力密切相关,并将研究和讨 论一般的理想主义。 2.2 选考考试标准解读 考试指示显示,除了知识评价要求外,还有对受试者能力和品质的评价要求。地理学提案主要以候选人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问素养为目的。在实现这些内容点 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感情态度和价值”的结尾。同时,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地区开发等课题,积累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地 球和地球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珍惜地球,处理好环境。这些都强调了 地理学核心识字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生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开发: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

借力新课标新高考,培养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国旗下演讲稿范文_1

借力新课标新高考,培养英语核心素养的高 中国旗下演讲稿范文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借力新课标新高考,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了促进英语的高效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核心素养的先进理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就其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表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四大核心素养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基础性综合素养。 为了更好提高落实新课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结

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一、探究课程内容,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丰富思维方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跨文化交流。 教师要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研读语篇就是读者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做深入的解读。教师要积极研究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提炼重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发掘优秀文化思想,培养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文化品格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品格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选题依据: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公布,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在旭东、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围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的过程,即校长、

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出现,现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与明确目标。由于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较典型的有锡山中学、七宝中学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力推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自此,全国各地各学校出现了大力发展校本课程的热潮,我校在顺应潮流的影响下,也开发适合学校、适合学生的化学校本课程,期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有所提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新高考高中地理(课件 讲义,含地理核心素养) (3)

3波长、频率和波速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及其关系.2.理解波的周期、频率与质点振动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科学思维:1.能从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2.会进行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计算.3.会处理由波的双向性和周期性引起的多解问题. 一、波长、周期和频率 1.波长λ (1)定义: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特征 ①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两个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②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两个相邻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周期T、频率f (1)周期(频率):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或频率)叫波的周期(或频率). (2)周期T和频率f的关系:互为倒数,即f=1 T. (3)波长与周期的关系:经过一个周期T,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二、波速 1.定义: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决定因素: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 3.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λ T=λf.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移始终相同的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振动速度始终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3)波的频率由介质决定.(×) (4)根据v=λ T可知,机械波的波长越长,波速越大.(×) 2.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由该图象可知该波的振幅为________ cm,波长为________ m;若该波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0.2 s,则该波的频率f=________ Hz,波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97178608.html,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伍建龙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07期 【摘要】 ;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不断的进行着教育改革。我国的高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采取新的教学措施,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简述了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新高考背景高中教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7-028-01 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数学学科是主要的学习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学科。在高考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生数学学科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现阶段教师高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是能够促进学生成绩提高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新高考的背景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改变以分数论学生的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数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全面的看待学生。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认真的学习新高考的相关政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参加学校举行的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树立学习的观念,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不断的学习,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日常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队伍建设对学生有着重

周京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高考及其教学

周京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高考及其教学 作者:周京昱,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中学高级教师。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7年第8期。摘要:面对“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高考语文学科要实现“必备 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应遵循学科固有规律,体现其特色。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项内容,其中,语言的建构与思维的发展将成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与基本抓手。无论是阅读测试还是写作测试,对语言的辨识力、感受力与表达力,以及由此生成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与思维创新,将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显学”。如何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基于语言挖掘与逻辑梳理来提升思维水平,如何通过揣摩语言、探求规律、以读促写、文体互通来提升语文素养,将成为具有建设意义和实操价值的探索。关键词:高考;高考改革;高考语文;核心素养;考试与教学 2017 年是中国高考发展史上不寻常的一年。随着国家 各项事业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考试改革的号角已然吹响。建立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时代强音。在“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是核心立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考”的问题;“必备

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即四层考查目标,它回答的是“考什么”的问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即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它回答的是“怎么考”的问题。在“一体四层四翼”这个体系中,“一体”是领导者的终极理想,“四翼”是命题者的眼光智慧,而“四层”则是广大师生的现实任务。就语文学科而言,“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这四层目标中,知识是基础,能力体现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素养体现为多种能力的稳定、贯通与创造性发挥,价值则体现在素养形成与作用过程中所持有的观念态度、所承担的责任义务。说得再简明一些,那就是“知识能力须形成素养,须由素养来实现价值”。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素养”是当下考查的重点立意,也是当前一线教学的明确方向。 面对2017年甚至未来更长阶段的语文高考,我们应该有一些比较客观的认识:第一,语文考试为现代高校选拔服务,它必须满足国家需求,同时也必须具备世界眼光;第二,语文命题理应遵循学科固有规律,体现其特色,在“责无旁贷”的使命上呈现出应有的担当;第三,考试具有天然的时空限制,所有语文试题都必须系于一支笔一张纸和150分钟,它们只能对某些内容、从某个侧面、在某种程度上作出恰当呈现、有效审视与合理区分;第四,现代语文考试,并非完全是“纸上谈兵”,它必要由做题导向做事与做人,从而实现高考的综合育人功能。

2021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核心素养测评 十三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核心素养测评十三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建议用时:45分钟 密歇根湖东南岸多有沙丘,沙丘的沙子是黄白色且柔软的,且因为人走在上面会让沙子发出嘎吱声,所以又被称为“歌唱的沙子”。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密歇根湖畔东南岸多沙丘的原因( ) A.沙丘的形成是流水沉积而形成的 B.盛行东风搬运沉积而形成的 C.沙丘的沙源来自湖泊和西部内陆地区 D.沙丘西坡陡东坡缓 2.密歇根湖东部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 A.极地冷气团越过湖面增温增湿明显 B.湖区东部暖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相遇 C.冬季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 D.湖区气候温暖,盛行上升气流,对流运动显著 【解析】1选C,2选A。第1题,密歇根湖的西岸与东岸的北端是岩石构成的,而南岸与东岸的大部分地区则是由沙滩与沙丘所组成,沙丘的沙源来自湖泊和西部内陆地区,部分的原因是西风从西向东吹拂而来;东南岸沙丘西坡为迎风坡,坡缓,东坡为背风坡,坡陡。第2题,五大湖地区冬季盛行西风和西北风,极地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

湖面后,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冬季暖气团已经退出北美大陆,夏季暖气团才北上;冬季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不利于降雪形成;如果湖区气候温暖,盛行上升气流,对流运动显著,会导致整个湖区多降雪,而不是东部多。 (2019·福建联考)谷坊是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据此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谷坊的修建可使( )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 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 ④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修建谷坊的地区( ) A.蒸发量普遍大于降水量 B.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解析】3选C,4选A。第3题,谷坊是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谷坊的

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

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 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新洲二中:宋文胜一、地理核心素养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 ⑴人地协调观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系统、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⑵综合思维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

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⑶区域认知: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⑷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高考试题全国卷(一)与核心素养:三、20161-3 佛山市与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区解释,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区策的得失域差异 域运用区域比较的方法归纳(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36区域特征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认运用区域分析综合的方 法36(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2)剖析地理事象的成因的原因知采用区域比较的方法分析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 1(37)区域内地理事象差异异的影响 地理野外考察信息的表达渤海沿岸地区贝壳堤的分布状况分地7-9 分析与应用理析实地理考察时观察点的合理3() 37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选践选择与分析择甲地的理由

15 风化与风力地貌—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

15风化与风力地貌 一、选择题(共44分)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剖面示意图,该河流上游基岩裸露,河谷中④地多球状花岗岩沉积地貌,①③两地形成壮观的二叠瀑布,②地、④地都位于瀑布下游,但②地没有球状花岗岩堆积地貌。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流上游基岩裸露的主要成因是 A.物理风化B.流水侵蚀C.冰川搬运D.风力侵蚀 2. 图中二叠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地壳抬升引起断层B.地壳下沉引起断层 C.内、外力共同作用D.外力侵蚀引起崩塌 3.与④地相比,②地没有球状花岗岩堆积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流速较慢B.河流流量较小C.河谷狭窄D.地势较陡 【答案】1.B 2.C 3.D 【解析】1.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河流上游地势较高,长期的流水侵蚀造成基岩裸露。 2.地壳上升形成断层;当地流水侵蚀强烈,易形成陡坡或陡坎,在外力作用下易崩塌,从而形成瀑布。3.②地坡度大,水流急,花岗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到④地沉积,导致②地几乎没有球状花岗岩堆积地貌。 下图为四地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景观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选项中,与形成图④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 A.岩性的软硬B.风力大小和风向C.地表松散碎屑的多少D.河流的水量大小 【答案】4.D 5.D 【解析】4.④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5.风蚀蘑菇是在干旱地区,由于风力强劲,风力不断吹扬地表的沙尘对岩石进行打磨而成,其形态也可能与岩石的上硬下软有关。 拉斯曼丘陵区位于南极圈以内的大陆边缘,处于大冰盖的前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当地虽然风力大,但却难以形成大中型风力地貌,下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图a)和该地区各月与每小时的强风频率的分布图(图b,南极中山站数据)。据此完成6~8题。 图a 图b 6.推测拉斯曼丘陵地区外力作用较弱的应是 A.风力侵蚀B.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 7.拉斯曼丘陵地区的强风 A.春至夏频率变多,夏至秋频率变少B.春至夏频率变少,夏至秋频率变多 C.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D.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 8.拉斯曼丘陵区虽然风力大,但却难以形成大中型风力地貌的原因可能是 ①当地气温低②风力不稳定③地面缺乏碎屑物④地表被积雪覆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重视人地协调观导向——人地和谐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该题以剑麻为载体,以区域发展为主线进行设问,层层探究,意在引导考生认识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渗透爱国情怀和国际主义观念。本题前两个小题仅仅围绕“剑麻生活习性”“剑麻运输”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地协调观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在中国剑麻产量不足,去更适合剑麻生长的塔桑尼亚寻找种植基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考察综合思维习惯——因果逻辑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指出“基于青少年自身的经验,帮助他们提出问题,发展他们

2020高考备考策略-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三备考策略 ——以考纲为基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地理高级教师,中国民盟盟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市地理教学改革基地主持人。 一、例谈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在2017年9月进行试用,但是在2017年的高考题中已经有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下面以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新课标I卷第36题为例,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考题中的体现。 【例题1】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新高考高中地理(课件 讲义,含地理核心素养) (45)

课时2等势面及其应用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知道等势面,理解等势面的特点.2.知道典型电场的等势面特点. 科学思维:1.能通过类比等高线理解等势面.2.会根据电场线和等势面的规律分析带电体的运动轨迹问题. 等势面 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1)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即跟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 (3)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电荷在等势面上移动时不受电场力作用,所以不做功.(×) (2)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相等.(×) (3)点电荷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面.(√) (4)匀强电场中的等势面是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电场线的一簇平面.(√) 一、等势面 (1)类比地图上的等高线,简述什么是等势面? (2)当电荷从同一等势面上的A点移到B点时,电荷的电势能是否变化?电场力做功情况如何? 答案(1)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不发生变化电场力不做功 1.等势面的特点及应用 (1)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电荷的电势能不变.

(2)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由此可以绘制电场线,从而可以确定电场的大体分布. (3)等差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较强;等差等势面疏的地方,电场强度较弱,由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可以定性确定场强大小. (4)任意两个等势面都不相交. 2.几种常见电场的等势面(如图1所示) 图1 (1)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面. (2)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等势面:点电荷的连线上,从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越来越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是一条等势线. (3)等量同号点电荷的等势面 ①等量正点电荷连线的中点电势最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该点的电势最高,从中点沿中垂线向两侧,电势越来越低. ②等量负点电荷连线的中点电势最高,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该点的电势最低.从中点沿中垂线向两侧,电势越来越高. (4)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是垂直于电场线的一簇平行等间距的平面. 例1(多选)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一簇关于x轴对称的等势面,在x轴上有A、B两点,则() 图2 A.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 B.A点场强方向指向x轴负方向

(完整word版)地理核心素养-2019年文档

地理核心素养 一次教研活动中,关于“太阳视运动轨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引起了备课组老师的争议。有人认为高考未必会考,讲了学生也不一定能懂,课堂上一带而过就可以,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也有人觉得,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观念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重要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 二、高考题中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体现 全国卷的高考地理试题是如何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 试题中的呢?笔者以2016年全国文综卷第37题为例进行分析。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图略)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1.区域认知能力的渗透为:第(1)小题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解答本题时,学生必须通过文字材料(陕西南部秦岭地区)及区域定位(?^对定位、相对定位)的知识来认识该区域。考生需能够从时空角度,运用图表等工具与适当的认知方式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与相互关系,比较区域差异并能够解释其原因。试题明确要求考生“描述栖息地范围的变化”,这是对区域时空发展变化认知的一种考查,看似简单的“看图说话”,实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考生对区域变化的规律做出恰当描述,即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2.综合思维:第(2)小题本质上要求考生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个区域中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该设问要求考生运用综合思维,从整体性角度,分析问题、了解成因,熟知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会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现象,并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 3.人地观念:第(3)小题考查考生结合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分析人地关系失协的内在原因,针对区域开发中存在的人地关系问题,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必备内涵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

最新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

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 新洲二中:宋文胜 一、地理核心素养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 ⑴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⑵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⑶区域认知: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⑷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三、2016高考试题全国卷(一)与核心素养:

2021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核心素养测评 十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核心素养测评十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建议用时:45分钟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9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温尼伯的自然带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冰原带 2.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 ( ) 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3.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基础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洋流 【解析】1选B,2选C,3选C。第1题,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显示温尼伯为较高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第2题,北美洲落基山以东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因此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第3题,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4.2019年3月,我国南方某校地理社团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地区开展地理野外实践话动,如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在考察途中道路两侧树木苍翠,风景宜人。当社团成员行至甲处时,忽然清风袭来,落叶缤纷。甲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落叶与针叶混交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选D。3月我国南方地区为春季,树木出现落叶,应是常绿阔叶林季节性换叶。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都是秋季落叶。 天山雪莲生长在海拔2 400~4 000米、雪线以下的高寒山区,因为过度采挖,现已濒临灭绝,可喜的是人工种植技术取得了突破。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 5.人工种植天山雪莲最需要克服的是 ( ) ①光照强烈②气温高 ③土壤肥力差④病虫害过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甲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硬叶林 D.雨林 7.博格达峰雪线南北坡海拔高度不同,体现的是 ( ) A.垂直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差异 D.纬度地带性 【解析】5选D,6选A,7选C。第5题,天山雪莲生长在海拔2 400~4 000

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全国卷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与全国卷高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改为“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核心素养”,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词语的改动,必备的地理素养即:1、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和综合反映;2、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与高考文综地理 (1)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这是公民必须具备的重要价值观。 近两年人地协调观题目: 4-6 (2016全国卷1)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合理规划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判断,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判断与评价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4 (2016全国卷1)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6-8(2017全国卷1)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盐湖环境与变化,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36(4)(2017全国卷1)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效益,辩证的看待区域发展的影响。44 (2017全国卷1)利用怪柳生长习性和东北地区天然林怪柳的入侵,辩证的分析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2)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分析、理解的重要思维方法。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近两年综合思维题目: 10-11 (2016全国卷1)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差异分析,从空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分布及原因。 36(2016全国卷1)(2)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别与茉莉种植的原因,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 37(2016全国卷1)(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是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从空间和地理要素的综合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2-3(2017全国卷1)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性分析,和4-5题海德堡印刷机公司集聚,从材料信息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