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模与数值仿真课程设计论文(样本)

建模与数值仿真课程设计论文(样本)

建模与数值仿真课程设计论文(样本)
建模与数值仿真课程设计论文(样本)

学号

武汉理工大学

建模与数值仿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年月日

附件2: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初始条件:填写完成课程设计具备了什么条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禽流感的地区扩散模型及应急方案

【摘要】

我们把全部家禽分为易感者()

Infectious和

Exposed、传染者()

Susceptible、潜伏者()

死亡者()

Died 4种类型,分析了它们之间疫病传播的关系,建立了对应的微分方程模型,即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机理的SEID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得出了参数在防治禽流感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考虑到在SEID模型的假设情况下,最终几乎所有的家禽都死光了,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对此模型做了改进,补充考虑了健康家禽的繁殖率和政府干预致使感染家禽死亡率增加这两个因素。在改进后的模型假设情况下,最终家禽死亡者比例有所降低,健康者趋于一定值,这是比较符合禽流感在实际生活中的传播。

以上两个模型均是禽与禽之间的传播,为了说明禽流感对人类的影响,我们

进一步建立了禽与人之间病毒传播的SIR模型。在此模型中,为了描述禽流感疫情对人类的影响,我们引入了疫情总指标函数()

f t函数的引入,我们简化了

f t的概念,通过()

诸多因素,建立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微分方程模型。并利用差分的思想进行了连续函数离散化。由于人类感染禽流感主要是直接接触带病毒的禽类,而人与人之间是不传播的,我们直接用()

f t来代替感染者家禽的规模。考虑到已发病的禽类,潜伏期的禽类和死亡的禽类对于人的威胁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对此给定不同的权值。以此得到疫情总指标函数.在SIR模型中,我们用t时刻的疫情总指标来代替t时刻致病家禽的规模,对建立的SIR模型进行定性的分析,我们得到随着禽流感的传播,大部分人都经历了一个由易感者到感染者最后又到移除者转变,最后都变为有免疫的移除者。

借助上述模型的建立,我们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对疫病扩散的影响,旨在探索遏止疫病蔓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微分方程、SEID模型、禽人传播SIR模型

1 问题重述与分析

最近的甲型流感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它的爆发具有全球性。相对的,另一种流感:禽流感更具有威胁性。这种流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列为重点监控对象。WHO 认为亚洲的东南亚地区,包括我国的广东会成为下次潜在的爆发点。请以广东(或者全球)为考虑的区域,结合禽流感51H N 病毒的特性以及人口学等,建立一个禽流感扩散模型,并制定有效应急方案。

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1它呈世界性地存在和发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 类动物疾病,我国政府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按照病毒的致病能力,A 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可以分为2个不同的类型,即高致病性禽流感( influenza,HPAI)Highpathogenic avian 和低致病性禽流感

( avain influenza,LPAI)Lowpathogenic 。高致病性禽流感通常是由5H 或7H 亚型流感病

毒所引起的、禽群死亡率大于70%的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常可以导致100%的死亡率。具有发病急、传播快、致死率高的特点。许多家禽如鸡、火鸡、珍珠鸡、鹌鹑、鸭、鹅等都可感染发病,其中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见的几种家禽中,鸡的发病率为58. 8% ,但如果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整个鸡群会在2 d 内覆灭1鸭的发病率为35. 25% ,可能出现感染病毒后不发病,但一直排毒的情况。禽流感的爆发对养殖业是致命性的打击。

2 模型假设

根据2004年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及相关的统计数据,做出以下简化假设: Ⅰ、本模型主要考虑鸡、鸭、鹅3种最常见的家禽,在模型中对这3类家禽不区别看待。不考虑疫病对上面3种家禽以外的动物的传染。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的发生几率很小,已知的发病病例表明感染禽流感的大部分为儿童或老人,还有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且有与病禽密切接触史的,因此也不考虑疫病对人类的传染。

Ⅱ、疫点是指病禽所在的禽场(户)或其他的屠宰、经营单位,散养的将病禽所在的自然村作为疫点;疫区是指以疫点为中心,半径 3 km 范围内的区域;受威胁区是指疫区周边5 km 内的区域。除此之外为非疫区。本模型只考虑疫点和疫区。

Ⅲ、在疫病流行期间,疫点和疫区的家禽总数保持不变,既不考虑新出生和自然死亡,也不考虑迁移(输入和输出)的情况。

Ⅳ、全部家禽分为易感者()Susceptible 、潜伏者()Exposed 、传染者()Infectious 和死亡者()Died 4类。易感者是指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健康家禽;潜伏者是指已经感染病毒,但尚未发病的家禽;传染者是指已经感染病毒,且已经

发病的家禽;死亡者是指发病死亡的家禽。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 因而假定不存在治愈者()removed 。t 时刻 4 类家禽的数量占家禽总数的比例分别记作

()s t 、()e t 、()i t 和()d t 。再记初始时刻( t = 0)易感者、潜伏者、传染者和死亡者的数量

分别为0s 、0e 、0i 和0d 。

Ⅴ、疫病的传播主要通过3个途径:

①、传染者有效接触易感者,这里的“有效接触”是指足以致病的接触,例如传染者的排泄物对周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以及传染者通过空气传媒对周围易感者的传染;假设每个传染者每天有效接触家禽的平均数量为α。

②、潜伏者有效接触易感者,例如潜伏者的排泄物对周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以及潜伏者通过空气传媒对周围易感者的传染;假设每个潜伏者每天有效接触家禽的平均数量为β。

③、死亡者有效接触易感者,例如死亡者的尸体对周围环境和水源的污染;假设每个死亡者每天有效接触家禽的平均数量为γ。

Ⅵ、易感者有效接触传染者、潜伏者和死亡者,就有可能转化为传染者或潜伏者, 转化为传染者与潜伏者的数量占被有效接触的易感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λ和1λ-。

Ⅶ、潜伏者在经过潜伏期后会发病,转化为传染者。每天发病的潜伏者的数量占潜伏者总数的比例为μ,称为转化率。

Ⅷ、传染者会在一段时间内死亡。每天死亡的传染者占传染者总数的比例为v ,v 称为死亡率。

综上所述, 4类家禽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一所示。[1] 图一:四类家禽之间的转化关系

3 模型的符号说明

()i s t :表示区域i 在t 时刻易感的家禽占该区域家禽总数的比例。 ()i e t :表示区域i 在t 时刻潜伏者的家禽占该区域家禽总数的比例。 ()i I t :表示区域i 在t 时刻感染的家禽占该区域家禽总数的比例。 ()i d t :表示区域i 在t 时刻移除的家禽占该区域家禽总数的比例。

()

i

N t:表示区域i在时刻家禽的总数。

α:表示每个感染者每天有效接触家禽的数量。

β:表示每个潜伏者每天平均有效接触家禽的数量。

γ:表示每个死亡者每天平均有效接触家禽的数量。

μ:表示每天发病的个体占总潜伏者的比例。

v:表示每天死亡的个体占总感染者的比例,即为死亡率。

λ:表示在有效接触的过程中转化为感染的家禽占总的有效接触的家禽的比例。则转化为潜伏者的概率为1λ

-。

σ:表示经人工免疫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

4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2005年至2007年全球疫情分析。

表一:全球主要疫情感染国家的禽流感疫情统计图

国家柬埔寨中国吉布提埃及印尼伊拉克泰国土耳其越南阿塞拜疆合计

2005感染病例48002005061098死亡病例45001302019043

2006感染病例21311855331208115死亡病例28010452340579

2007感染病例15025420008081死亡病例1309370005055

合计感染人数7261431173812698294

合计死亡人数71601995254245177死亡率100.00%61.54%0.00%44.19%81.20%66.67%62.50%33.33%34.78%62.50%60.20%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这三年中禽流感在世界局部地区传播,虽然在人群中发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但主要禽流感的感染对象为禽类。

对于禽流感的发病,相应的地区的死亡率会有很大的差别,从上面可以看出吉布提、越南、土耳其的死亡率都在35%以内。相反例如柬埔寨、印尼的死亡率很高,在80%以上。这主要和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政府干预措施是相关的。从上面我们可以定性的得出结论,在一定的医疗水平和政府的干预措施下,该疫情是可以得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的。[2]

从全球总的疫情来看06年疫情是高峰期,全球平均死亡率为60.20%,该表格大致反映了当前的全球面对疫情所表现出来的总体形势。总体的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呈现出了先增长,然后下降的态势。说明人们随着对疫情的了解,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疫情初步得到了控制。

4.2、禽流感在禽类中流行传播的微分方程模型。

在该模型中,我们考虑模型中有易感者、感染者、移出者、潜伏者四部分组成,即由假设(4)显然有:

()()()()1i i i i S t e t I t d t +++= t ? (1)

由于该种病毒的传染性极高,我们考虑,对于每次的有效接触,使得其转化为致病者的比例为有效接触数的λ倍,转化为潜伏者的比例为其总数的(1)λ-。其中每个感染者每天有效接触数为α,每个潜伏者每天的有效接触数为β。故满足如下微分方程:

()

()(()()())i i i i i dS t N

S t N I t e t d t dt

αβγ=-++ (2) 对于潜伏者其一部分转化为感染者,其中每天发病的个体占潜伏者的比例为μ;同时也会有易感者转化而来,易感者每天转化而来的量,由(2)可知为(1)()(()()i

i i i N S t I t e t d t λαβγ-++,故可得: ()

((1)()(()()())())i i i i i i de t N

N S t I t e t d t e t dt

λαβγμ=-++- (3) 对于感染者可由潜伏者和易感者转化而来,由上面的内容可知易感者转化为感染者的数量为()(()()())i i i i N S t I t e t d t λαβγ++,潜伏者转化为感染者的数量为()i Ne t μ,感染者转化为移除者,即表示致死的数量为()i vNI t ,故可有如下微分方程:

()

()(()()())()()i i i i i i i dI t N

NS t I t e t d t Ne t vNI t dt

λαβγμ=+++- (4) 对于那些感染致死的个体有如下微分方程:

(())

()i i d d t N vNI t t

= (5) 由于不能获得一次禽流感爆发中不同时期家禽感染数量的确切统计数字,这里只能依照现有对疫情的了解,假设数据进行数值计算。设初始状态易感者、感染者、潜伏者、

死亡者的比例分别为:

(0)0.90i S = (0)0.10i I = (0)0.00i e = (0)0.00i d = 初始的总群体数量为50000N =。

设感染者、潜伏者、死亡者的有效接触数量分别为:2α=,2β=,2γ=

设有效接触的过程中转化为感染的家禽占总的有效接触的家禽的比例为:0.5λ=。

该模型可化为如下:

()()()()1()

()(()()())()

((1)()(()()())())

()

()(()()())()()(())

() (0)

0.9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S t e t I t d t dS t N S t N I t e t d t dt de t N N S t I t e t d t e t dt dI t N S t I t e t d t Ne t vNI t dt d d t N vNI t t

S αβγλαβγμλαβγμ++

+==-++=-++-=+++-==(0)0.10,(0)0.00,(0)0.002,2,2i i i I e d αβγ???????????

???===??===???

(6)

4.3、模型求解及参数分析。

4.3.1、模型的求解

根据上述假定的参数值,我们运用matlab 编程对模型求解,画出各个变量随时间的

变化图如下:

图二:模型中各变量随时间变化情况

从图二可以看出:

(1)()s t 由初值单调减少,至t = 3时已经接近于零。事实上,从方程( 2)可以看出,0ds

dt

≤, 因此s ( t)单调减少, 又s ( t) ≥0有界,于是lim ()t s s t ∞→+∞

=存在,由图三可以看

出s ∞=0.

(2)()e t 由初值增长至t = 2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少趋向于零。由方程(3),当

0de

dt

=,即λαβγμ(1-)*s*(i+e+d)=e 时, e ( t)达到最大值。

也就是说,当新增潜伏者的数量等于转化成传染者的潜伏者的数量时, 潜伏者的数量最多。

(3)i ( t)由初值增长至t = 2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少趋向于零。i ( t)的情况与e ( t)相似,由方程( 4)可知,当λαβγν*s*(i+e+d)=i 时, i ( t)达到最大值。

(4)d ( t)由初值单调增长,开始时增长速度加快,至t ≈4~6时有一拐点, 此后增长速度

减慢, 趋向于1。由方程(5) ,0dd dt ≥,并且由前面分析, i ( t)先增加后减少, 因此dd dt

也先增加后减少,即d ( t)先上凸而后下凸, 拐点满足等式

λαβγν*s*(i+e+d)=i 。

上面的分析说明,在模型假设的情况下,易感者的数量持续下降,到第3 d 已经接近于零,潜伏者和传染者的数量都是先增加再减少,在第2 d 达到峰值,此后逐渐递减到零,而死亡者的数量一直增加,增加速度先加快后减慢,最终几乎所有的家禽都死亡了。

4.3.2、参数分析

由于模型缺少实际数据,参数0000, , , s e i d αβγλμν,,,,,,的值无法估计,因此只能定性地分析参数的作用。

4.3.2.1、对参数αβγ的讨论

当α从2时,增大为4时matlab求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画出以下的图三:

图三

α是传染者每天有效接触家禽的平均数量,家禽饲养的规模、密度、管理水平、卫生条件、消毒措施都会对该参数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饲养规模越大,密度越高,α就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到,α越大,曲线()

s t变化加快。也就是说,每一个传染者每天的有效接触数越多,病毒传染地越快。α越大,潜伏者和感染者数量增加地越快,这进一步说明流感的传播强度加大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当α增加时,感染病毒的家禽数更快的达到峰值,病毒传播地更快,这无疑加大了病毒的防治力度。

β是每一个在潜伏期的家禽每天有效接触易感家禽的平均数量。γ是每一个死亡的家禽有效接触易感家禽的平均数量。这两个参数与α对传染效果的影响是一样的。当β,γ的值增大时,病毒传播的更快,波及范围更广。

当将α,β,γ的值分别减小至0.1时,这可以理解为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将与患病的家禽以及与患病家禽接触过的家禽全部捕杀,通过matlab求解可以得到以下的图四:

2468

101214161820

-0.20

0.2

0.4

0.6

0.8

1

time

s (t ) e (t ) i (t ) d (t )

s(t)e(t)i(t)d(t)

图四

分析曲线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曲线()s t 的变化明显变慢,这表明感染速度变慢,()e t 与()i t 的变化也减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因此为了更好地防治流感,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处在潜伏期的家禽,同时,由于禽流感的高致病率,对于那些与感染家禽接触的易感家禽,应该及时捕杀。对于那些感染病毒致死的家禽的尸体要及时掩埋,从而隔断传染源。理论分析表明,隔离速度越快越好,隔离范围越广越好。另一方面,对于家禽养殖者来说,应该时常给养殖场通风,减小养殖密度。

对于疑似病例,应该及时报告,从而减少禽流感大面积爆发的可能。 4.3.2.2、对参数μλν的讨论

λ是易感者接触病毒之后转化成传染者的比例,相应的1λ-是易感者转化成潜伏者的比例。在没有采取措施的情况下,λ只与病毒本身的特性有关。当λ从0.5减小到0.1时,通过matlab 求解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图五

分析图中曲线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当λ增加时,潜伏期家禽的比例增加变快,感染家禽的数量增加变慢。这对于流感防治是有积极意义的。

因此,为了有效地减慢禽流感的病毒,我们可以加入人为的干预力量。例如对家禽注射疫苗,一方面对于未染病的家禽进行疫苗注射,加强免疫力,使其转化成潜伏者但是不发病。尤其禽流感爆发初期,对家禽注射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治流感大规模爆发。但是注射疫苗最好在禽流感爆发初期,否则潜伏者数量过大,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促使其发病。

μ是每一天潜伏者转化成传染者的比例,它与λ相同,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条件下,它与传染病本身的特性有关。当μ减少时,利用matlab得到图六如下:

图六

观察曲线可以发现,当μ减小时,()

i t增加变慢,潜伏期的

e t增加变快,而()

家禽比例增加,患病的家禽比例减小。实际上,μ值的减小也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实现。

v是死亡率,在模型假设中,我们假设禽流感病毒的死亡率是100%,因此这个参数无法通过采取人为的措施来降低。

4.3.2.3、对初值s 0、e 0、i 0和d 0的讨论

0s 表示初始时刻易感家禽占家禽总数的比例,0i 表示发病的家禽占家禽总数的比例,0e 表示潜伏期的家禽占家禽总数的比例,0d 表示已死亡的家禽占家禽总数的比例。很明显,不同比例体现的是发现疫情的早晚。改变初始时刻的值,通过matlab 求解得到图七如下:

5

101520

-0.200.20.40.60.81

time

s (t ) e (t ) i (t ) d (t )

s(t)e(t)i(t)d(t)

5

101520

-0.20

0.2

0.4

0.6

0.8

1

time

s (t ) e (t ) i (t ) d (t )

s(t)e(t)i(t)d(t)

图七

通过两个图形的对比我们发现,疫情发现的越晚,病毒传播地越快,对禽流感的控制来说越不利,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治传染病,政府要切实加强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工作,加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密度和概率,准确做出疫病风险的预测,及时采取防范性措施,维持信息透明度,防止地方和个人隐瞒疫情。争取在流感爆发初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4.4、模型改进

通过以上对参数的讨论我们看到所有的通过参数讨论所得到的结果中总的趋势是大致相同,即最终易感者、感染者、潜伏者的比例都趋于零,并且趋于零的趋势很快,

而死亡者所占的比例迅速的趋于1。这在实际的情形中是与现实不符的。

考虑到如上的传染模式,这个系统中只有出口,没有入口,所以无论那一种情况最终都会导致收敛于如上情形,只是由于其中参数的不同收敛速度会有所差异。因此我们考虑对模型的改进。

我们这里引入了产生新生个体的模式,同时考虑了繁殖率所引起的系统数量的增加。因此我们只需要对上述(2)式做如下改进。

我们认为潜伏者和易感者会产生新的个体并且繁殖率是相当的。均为h 。则有改进后的(2)式如下:

()

(()())()(()()())i i i i i i i dS t N

Nh S t e t S t N I t e t d t dt

αβγ=+-++ (7) 考虑到政府的干预措施,对于一个疫区已经发现为感染者的会采取焚烧,埋 杀等措施,导致死亡率会升高,我们假设由于每次政府的干预措施导致死亡的感染者比例为定值w ,则我们仅对上述(5)式改进如下:

(())

()()i i i d d t N

vNI t wNI t t

=+ (8) 我们设如上的参数分别为:0.1h =、0.2w =,对上述改进后的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如下:

图八:改进后模型中各变量随时间变化情况

0123

4567

0.2

0.4

0.6

0.8

1

1.2

1.4

time

s(t)e(t)i(t)d(t)

由上图可以看出来,改进后的模型较原来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新模型中易感者在最开始出现了一个小波峰,这是因为最初健康群占多数,只有很小一部分感染者,病毒传播速度较慢,而在最开始繁殖者率的影响更占优势。在模拟的最后阶段内易感的比例还是很小的,这是此模型的不足之处,我们觉得这是因为改进后的模型考虑因素仍然不够彻底,部分因素导致的易感者比例增加也会使随后的潜伏者

和感染者比例增大,因此又更多的传染给易感者。死亡率尽管仍然一直在上升,但是它的上升速度已较第一个模型平缓了很多;潜伏者和感染者的比例也有明显的上升。该模型较第一个模型已有所改进。

4.5、禽类和人之间的传播模型。

由于51H N 该病毒的特性,我们不考虑人和人之间的病毒的传播,即我们仅仅考虑禽传染给人的扩散模型。[3]

图九:人类所受到的禽流感的威胁示意图

但由于该题目的特殊性,人来自禽流感的威胁主要来自感染者、潜伏者和致死者,但这三者对人类的威胁是不同的,例如,我们考虑到潜伏者所产生的威胁对人类来说是最大的,而感染者和致死者由于人们会提高警惕,因此所产生的威胁会小一些。不妨我们设它们的权值分别为:1230.6,0.2,0.2w w w ===。

为了更好的表示该综合影响对人类产生的威胁,我们引入疫情总指标函数[4]()f t ,来表示其对总体情况对人类的影响。定义如下:

3

1()

()(*

)max(())

i i i i p t f t w p t ==∑ (9)

其中1()()p t e t =、2()()p t I t =、3()()p t d t =

综合以上的模型所产生的结果,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如下()f t 的变化趋势 为:

图十:疫情总指标值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5

10

15

20

2530

35

40

45

50

0.1

0.2

0.30.4

0.5

0.6

0.70.80.9time

f (x )

A1

A2

A3

A4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这条曲线较好的放映了我们当前疫情的总体情况,通过图形我们发现疫情总体上是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发展,后来又稳固下降的趋势,该趋势使符合我们日常的生活规律的。该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到四个时期,如上图所标的1A 、2A 、3A 、4A 四个区,在1A 区疫情处于初始的发展期;2A 区,疫情处于迅速的发展期,从图上可以看到该发展趋势是很快的。3A 区由于人们对与疫情认识的加深,增加了防范措施,使得疫情迅速下降。4A 区表示疫情得到平息,人们生活恢复平静。

4.5.1、禽与人之间疾病传播的微分方程SIR 模型。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建立了疫情综合指标,为此我们减少了变量的数模,简化了模型,下面考虑人禽疾病传播的机理。 Ⅰ、模型假设 (1)、设总人数不变,恒为N 。人群分为健康者,病人,和病愈免疫的移出者,记这三个量在N 中的比例分别为:()s t 、()i t 、()r t 。

(2)、每个致病家禽导致人致病每天有效接触数为λ,日治愈率为μ。 (3)、我们用()f t 来表示t 时刻疫情总指标值来代替致病家禽的规模。 Ⅱ、模型建立

由假设(1)显然可知:

()()()1s t i t r t ++= (10)

对于病愈免疫的移除者应该有: dr

N Ni dt

μ= (11) 则改进后的微分方程为:

00() ()(0)(0)di

sf t i dt ds

sf t dt i i s s

λμλ?=-???=-??

=??=?

(12)

我们设:1,0.3,(0)0.02,(0)0.98i s λμ==== ,我们将连续的模型离散化进行求解得到,i s 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十一:感染者和易感者随时间变化图:

5

10

15

20

25

00.10.20.30.40.50.60.70.80.91时间

易感者和感染者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susceptible

infective

从图上我们看到随着禽流感的传播,大部分人都经历了一个由易感者到感染者最后又到移除者转变,最后都变为有免疫的移除者。

4.6、有效防治禽流感的根本措施:

Ⅰ、封锁、隔离。凡有疫情出现的农村及饲养场,当地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立即划定疫区,并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发布封锁令,并禁止疫区内所有村(场)的禽类流动。隔离带的范围可确定周围三至五公里,在这个范围内免疫足够安全。隔离带范围内限制禽类流动。

Ⅱ、捕杀病禽。以村、场为单位,捕杀所有禽流感阳性反应的禽类和同群饲养的其他禽类。

Ⅲ、无害化处理。对捕杀的禽尸妖集中烧毁或深埋地下1.5米以下,并撒上石灰覆盖。 Ⅳ、消毒。应对养殖场所的厩舍、场地、用具等设施进行彻底消毒。

Ⅴ、疫情控制住以后,村(场)、户要从外省、外地引种饲养的,应主动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做好引种检疫工作,严格把好引种关。平时饲养场、户要建立兽医卫生管理制度,加强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5 模型的意义和推广

进入2007年以来,禽流感在亚洲、欧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卷土重来之势。这也验证了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判断,即禽流感病毒已在很多地区的禽类中扎根,短期

内根除十分困难。而有不少国家在禽流感防控方面还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难以把公众的防疫工作与动物的防疫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有效地执行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的禽流感防控战略,不能积极地配合中央政府进行防控等等。因此,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模型,并应用于地方政府的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找出禽流感传播感染禽类数的一般规律,分析它蔓延的程度,预报其高潮的到来,以便社会有关部门能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当实际问题需要对所研究的现实对象提供分析、预报、决策和控制方面的定性结果时,往往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而建立数学模型则是这个过程的关键环节.[5]

6 参考文献

[1]梁瑞华.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机理的SEID模型构建及应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0卷第3期,2007年7月

[2] Guilan Huang.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5N1 events. Washington,D.C.September28-Octomber 1,2008

[3] R. Soares Magalhaes, D. Pfeiffer, B. Wieland, D. Dung, J. https://www.doczj.com/doc/796420728.html,mune-level Simulation Model of HPAI H5N1 Poultry Infection and Control in Viet Nam. Research Report. RR Nr. 06-07; September 2006

[4] 韩中庚、宋明武、邵广纪,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科学出版社,2007

[5] 徐付霞,董永权,李电申.SARS的传播模型.大学数学,第21卷第4期

2005年8月

附件6: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名性别

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答辩或质疑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评定项目评分成绩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分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系统仿真示例

Flexsim应用案例示例 示例一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 (根据:肖锋,基于Flexsim集装箱码头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改编) 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概述与仿真目的 1.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概述 1.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的目的 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的作业流程 2.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描述 2.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作业流程 2.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离散模型分析 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模型 3.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布局模型设计 3.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设备建模 3.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 4、仿真运行及数据分析 4.1仿真运行及数据处理 4.2仿真数据的结果分析 小结与讨论 示例二物流配送中心仿真 (根据:XXX改编) 1、物流配送中心概述与仿真目的 1.1物流配送中心简介 1.2仿真目的 2、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描述 2.1配送中心的功能 2.2配送中心的系统流程

3、配送中心的仿真模型 3.1配送中心的仿真布局模型设计 3.2配送中心的设备建模 3.3配送中心的仿真 4、仿真运行及数据分析 4.1仿真运行及数据处理 4.2仿真数据结果分析 4.3系统优化 小结与讨论 “我也来编书”示例 示例一第X章排队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要点 1、排队系统概述 2、排队系统问题描述 3、排队系统建模 4、排队系统仿真 5、模型运行与结果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3-5题) 参考文献 1、李文锋,袁兵,张煜.2010.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第6章) 北京:科学出版社 2、王红卫,谢勇,王小平,祁超.2009.物流系统仿真(第6章)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马向国,刘同娟.2012.现代物流系统建模、仿真及应用案例(第5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浅谈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为针对四篇论文做的一个评述性论文,主要围绕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这一主旨进行分析,针对论文的实验目标及假设、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数据汇报方法、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等方面指出了作者在设计实验和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合理与不足之处,并为今后在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时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评述 Discussion o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applications Abstract:This is mainly for a critical review of four papers, mainly around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of this subject for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targets for paper and assumptions,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data reporting methods, analyt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author in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data analysi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ational, and for the future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learn. Keywords: experimental design;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a critical review 1 引言(Introduction) 实验设计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严密性和代表性,是实验数据的前提,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成败。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往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所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研究达到各种实用的目的,比如提高产量、降低消耗等,特别是对新产品的实验,未知的东两很多,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摸索工艺条件和配方;另外,随着实验的进行,必然会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要想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实验和用科学的手段分析处

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论文

华北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计算B092 姓名: 赵礼阳(200909014201) 设计题目: 小样个人理财 设计时间: 2011.1.2 至2011.1.13 指导教师: 谭立云 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_____

设计任务和技术要求: 设计个人理财管理系统,并实现前台C++和后台SQL数据库的链接,可以从前台的MFC 界面访问数据库中的每个表,在前台的界面中实现个人理财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个人理财信息的查询。并把增删改后的数据放在后台的数据库中。实现以个人或者时间为单位,按时间或者姓名查找后的财务信息,在前台访问后台数据库的信息,输出访问数据库后符合要求的财务信息在前台MFC界面输出。 内容摘要: 为了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首先是对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整个系统要完成的工作如上所述,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需要完成三个部分的工作,首先是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需要分析数据库的功能需求分析,画出E-R图,编写数据字典,完成数据库的表的设计,为数据库添加对象。其次是MFC的界面设计,界面设计需要分析所要完成的用户功能,设计相应的界面,实现各个界面之间额链接和视图。最后需要链接数据库和MFC,使所要查询的数据来自数据库,并且对数据所做的增删改工作保存在数据库中。并演示所有的功能。

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摘要 移动通信最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无线信道的研究也成了当前通信行业的主题,特别是对无线信道的建模与仿真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果。无线信道模型分为自由空间模型、无线视距模型和经验模型,本文首先研究了无线信道模型的特点,建立了无线信道的的模型,对自由空间模型和经验模型Okumura-Hata 模型、COST-231 Hata模型以及COST231-WI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将其用Matlab软件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无线信道、Hata模型、COST231-WI模型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 several years obtained the development recently which progresses by leaps and bounds, The people have also become the current correspondence profession subject to the wireless channel research. Specially has also received many scholars' attention to the wireless channe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Has also yielded the very big result in this domain research. Wireless channel model is divided into free space model, the wireless line of sight and empirical model,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channel model is established radio channel model, on the free space model and empirical model Okumura-Hata model, COST-231 Hata model and COST231-WI model were compared, using Matlab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 Keywords: Wireless channel, Hata model, COST231-WI model

(完整版)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毕业论文

创新实践报告
报 告 题 目: 学 院 名 称: 姓 名:
基于 matlab 的通信系统仿真 信息工程学院 余盛泽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老 师: 温 靖

二 O 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目录
一、引言........................................................................................................................ 3 二、仿真分析与测试 ................................................................................................... 4
2.1 随机信号的生成 ............................................................................................................... 4 2.2 信道编译码 ........................................................................................................................ 4 2.2.1 卷积码的原理 ........................................................................................................ 4 2.2.2 译码原理 ................................................................................................................ 5 2.3 调制与解调 ....................................................................................................................... 5 2.3.1 BPSK 的调制原理 .................................................................................................. 5 2.3.2 BPSK 解调原理 ...................................................................................................... 6 2.3.3 QPSK 调制与解调 ................................................................................................. 7 2.4 信道 .................................................................................................................................... 8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四川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浅析 班级: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 学号:20091615310028 姓名:张雪梅 指导老师:张燕 时间:2012年6月19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在日益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四川农村人们服务,更快的发展农村建设,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此,有必要研究农村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是基于四川统计年鉴中1995年—2010年中的14年的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运用sa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该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情况。结论表明, 四川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大多数人解决了住房、温饱等生活问题,对生活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更多的开始关注文化教育和精神娱乐方面,最后给农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小小的建议。 【关键字】 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分析 sas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目录 (3) 一、消费简介 (6) 1.消费结构概念 (6) 2 研究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必要性 (6) 二、因子分析概述 (7) 1、因子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7) 2、因子分析的的数学模型 (7) 3、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8) 4、因子的命名 (10) 5、计算因子得分 (10) 6、具体实施步骤 (10) 三、实证分析过程 (10) 1、数据的收集整理 (10) 2、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 (11) 3、因子载荷矩阵的计算 (12)

4、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及变量的共同度计算及分析 (14) 5、计算因子得分 (14) 四、结论与建议 (16) 1、结果分析 (16) 2、对于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16) 五、参考文献 (18)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客房管理系统的设计 姓名 成绩评定 目 一、 二、 1 2 3 4、系统流程图 5、数据库设计 6、E—R图设计 7、程序源代码及说明 三、课程设计总结 四、参考文献 一、设计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段提高,宾馆酒店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在经营管理、产品服务等方面提高服务管理意识。 而对客房的经营起决定作用的是客房的管理。为提高客房的管理水平,做到最细微让顾客体会到客房服务的高标准,高质量。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设计内容 1、题目简介 本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宾馆酒店旅馆管理水平,主要是管理其日常业务。使用本系统能够可大幅度提高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2、需求分析 某宾馆(酒店、旅馆)设有:豪华套间、标准间、普间等各种设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段发展,随着宾馆酒店业的竞争激励加剧,该宾馆(酒店、旅馆)的管理人员已意识到使用计算机网络和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决定着现在客房管理上采用计算机管理。 本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其管理水平,主要管理宾馆的日常业务。希望通过本系统的开发,对宾馆的客房、客 人及各种收费进行系统管理。客房管理要实现客房登记、追加押金、客人调放、房态设置等功能。客人管理要实现宿费提醒(提示前台要求客人补交押金)、客人挂帐、客人结帐等功能,满足多种需求。使用本系统可大幅度提高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根据其具体情况,系统重要功能包括: (1)住宿管理:包括住宿登记、调房登记、追加押金、退房结帐。 (2)客房管理:包括客房设置、客房查询、房态查询。

武汉理工大学数学建模与仿真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数学建模课程论文题目:金属板的切割问题 姓名:李冬波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 学号:012121136329 选课老师:何朗 2014年6月22日

摘要 金属板的切割问题要求对金属板的切割方式进行构思,希望通过数学可以达到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可能性。应该先通过穷举的方法找到所有可能性,在所有可能性中保留最优的可能性。所谓最优即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可能。 在确立了6种切割模式的基础上,再建立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以模式为基点,将题中订单需求转化为求解金属原料此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在通过LINGO软件的数学规划模型求解功能求解出目标函数值,并通过检验证明,该模型求解出的最少原料使用量与具体切割模式是完全满足题目要求的。 关键词:切割模式、非线性规划、 LINGO

目录 一、问题重述 ------------------------------4 二、问题假设 ------------------------------4 三、模型建立----------------------------------------------5 符号说明------------------------------------------------5 建立模型------------------------------------------------5 四、模型求解----------------------------------------------6 五、求解结果---------------------------------------------7 六、结果检验分析---------------------------------------7 七丶结论-----------------------------------------------8 八、参考文献---------------------------------------------8

MATLAB仿真论文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MATLAB仿真论文 题目:基于matlab的系统仿真 班级: 13级电信三班谢丽娟 姓名:谢丽娟 学号: 14132200845

目录 摘要 (2) 一、关于MATLAB的基本知识 (2) 1.1 MATLAB的介绍 (2) 1.2 SIMULINK的介绍 (2) 二、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2) 2.1 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简介 (2) 2.2逻辑无环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图 (3) 三、主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主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四、仿真系统的设计 (3) 4.1电流环结构图的简化 (3) 4.2 电流调节器结构的选择 (3) 4.3转速调节器设计转速环结构图的简化 (4) 4.4 转速调节器设计 (5) 4.4 转速调节器设计 (5) 4.5 转速调节器的参数计算 (5) 4.6 逻辑控制器设计 (5) 4.7逻辑控制器的组成 (6) 五、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仿真的建模 (6) 5.1逻辑控制直流可逆调速原理和仿真模型 (6) 5.2逻辑控制器模块 (7) 5.3电平检测 (7) 5.4延时电路 (8) 5.5连锁保护 (8) 六、仿真结果 (8) 摘要

许多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既能正传,又能反转,而且常常还需要快速的启动和制动,这就需要电力拖动系统具有四象限运行的特性,也就是需要可逆的调速系统,采用两组晶闸管反并联的可逆调速系统解决了电动机的正、反转运行和回馈制动问题,但是,如果两组装置的整流电压同时出现,便会产生不流过负载而直接在两项晶闸管之间流通的短路电流,称作环流。 又环流可逆系统虽然具有反响快,过渡平滑等优点,但设置几个环流电抗器终究是个累赘。因此,当工艺过程对系统过度特性的平滑性要求不高时,特别是对于大容量的系统,常采用既没有直流平均环流又没有瞬时脉动环流的无环流可逆系统。 本文介绍了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构成,并对其控制电 路进行了计算和设计。 运用了一种基于 Matlab 的 Simulink 和 Power System 工具箱、 面向系统电气原理结构图的仿真新方法,实现了逻辑控制电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仿真。 关键词: 直流电机;环流;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Matlab 仿真 一、关于MATLAB 的基本知识 1.1 MATLAB 的介绍 MATLAB 是矩阵实验室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 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 和Simulink 两大部分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 、Fortran )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1.2 SIMULINK 的介绍 Simulink 是MATLAB 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Simulink 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 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于Simulink 。 。Simulink 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 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 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 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 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 ,这个 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 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 二、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2.1 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简介 许多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既能正传,又能反转,而且常常还需要快速的启动和制动,这就需要电力拖动系统具有四象限运行的特性,也就是需要可逆的调速系统,采用两组晶闸管反并联的可逆调速系统解决了电动机的正、反转运行和回馈制动问题,但是,如果两组装置的整流电压同时出现,便会产生不流过负载而直接在两项晶闸管之间流通的短路电流,称作环流。这样的环流对负载无益,因此应该予以抑制或消除。 逻辑无环流系统目前生产中应用最为广 泛的可逆系统,当一组晶闸管工作时,用逻辑电路封锁另一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使他完全处于阻断状态,确保两组晶闸管不同时工作,从根本上切断了环流的通路,这就是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系统。 逻辑无环流调速系统主电路和系统控制电路的系统组成 主电路采用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线路;由于没有环流,不用设置环流电抗器;仍保留平波电抗器Ld ,以保证稳定与运行时电流波形连续;控制系统采用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方案;电流环为内环,转速环为外环。为了实现 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

《海量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思路,及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完整数据分析的理念与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数据挖掘》等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学生从事大数据应用技术相关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依据“任务引领”为课程内容设计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后续发展需要,选取符合数据分析职场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2)遵循能力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核心,围绕能力的形成学习相关知识。 1.3 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数据分析工作是一个有序开展的工作,顺序性和过程性很强,课程设计的思路正是依据工作任务的顺序和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也就是五个工作项目,构成了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框架。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并提升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上遵循“理论够用、适度,重在应用”的原则,弱化理论,剔除抽象的公式推导和复杂计算分析,把数据资料的收集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收集数据资料及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和训练,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给市场信息分析与预测带来的发展。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到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整个工作流程,学会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离心泵特性曲线特性研究 吕秋芸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2011级环境科学二班) 摘要:泵是输送液体常用的机械。在选用一台离心泵时,既要满足一定工艺要求的流量、压头,还要有较高的效率。要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离心泵,就必须掌握离心泵送液能力(q)变化时,泵的压头(H)、有效功率(P)、效率(η)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要查明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关键词:扬程,转速,功率,最高效率 一、概述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取决于泵的结构、尺寸和转速。对于一定的离心泵,在一定的转速下,泵的扬程H与流量q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离心泵的轴功率和效率亦随泵的流量而改变。因此H-q,P-q 和η-q三条关系曲线反应了离心泵的特性,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二、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测定一定条件(一定大气压、一定水温、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实验指标:当转速一定时 H、N、P与Q的关系曲线,最高效率点为工作点。 3、实验流程: 循环槽进口阀真空表离心泵压力表出口阀孔板流量计上弯摆管计量槽循环槽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装置流程图 三.实验结果 1、按实验设计方案实施后,所得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2、实验结果图 表1 离心泵性能测定 水箱面积A=0.1718 管内径d1=48 孔内经d0=30.36 β=0.4 水温t ρ μ[CP] A d1[mm] d0[mm] 18 998.5 1.0510416 0.1718 48.0 30.36 流量测量 扬程测量 转速 功率 压差 中间 泵性能曲线 No h1[mm] h2[mm] t[s] P1[-MPa] P2[MPa] n[r/min] P[Kw] ΔP[Pa] q'[l/s] q [l/s] H[m] P[Kw] η 1 53.0 53.0 1.0 0.0100 0.2050 2957 0.880 0 0.000 0.000 21.11 0.830 0.000 2 53.0 108.0 20.0 0.0100 0.2050 2949 0.940 70 0.472 0.465 21.23 0.894 0.108 3 112.0 220.0 19.8 0.0120 0.2000 2945 1.010 180 0.937 0.923 20.99 0.964 0.197 4 218.0 400.0 20.0 0.0180 0.1950 2935 1.140 480 1.563 1.545 21.23 1.100 0.292 5 62.0 314.0 20.0 0.0238 0.1850 2925 1.260 950 2.165 2.146 20.95 1.228 0.359 6 69.0 442.0 20.0 0.0380 0.1650 2910 1.440 2000 3.204 3.193 20.58 1.425 0.452 7 47.0 386.0 14.5 0.0500 0.1450 2898 1.580 3040 4.017 4.019 19.93 1.583 0.496 8 82.0 376.0 11.0 0.0640 0.1250 2885 1.690 4170 4.592 4.616 19.50 1.716 0.514 9 63.0 382.0 11.0 0.0760 0.1050 2875 1.770 4990 4.982 5.026 18.80 1.817 0.509 10 63.0 366.0 10.1 0.0900 0.0700 2869 1.780 5300 5.154 5.210 16.69 1.838 0.463 14-真空表 15-压力表 16-泵出口阀 17-转速传感器 18-转速表 20-支架8-摆头式出水管口 9-孔板流量计 10-U型管压差计 11-计量槽 12-排水阀 13-液位计1,3-40CQ-32型离心泵 2-压差计平衡阀 4-进口闸阀 5-水槽 6-功率表 7-回水管 20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例+论文)

[运网物流管理系统] 开发文档 [版本:2.0] 班级: 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开发小组组长: 邓彬(20034043180) 开发组成员:汪庆春(20034043179)、 邹奇(20034043181)、 黄键(20034043107)指导老师:何迎生 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摘要 《运网物流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https://www.doczj.com/doc/796420728.html,开发的Web物流管理管理系统。作为B/S结构的web数据库管理系统,本系统具有所有B/S结果系统的优点,同时又具有https://www.doczj.com/doc/796420728.html,的高效的优势。 从技术上说,本系统采用了C#编写,充分利用https://www.doczj.com/doc/796420728.html,强大的组件DATAGRID,结合https://www.doczj.com/doc/796420728.html, 对任务书中的物流管理的SQL Server2000数据库进行管理。通过本系统可以对数据库执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全面的操作。系统支持分页功能,能支持大量数据的存储。我利用具有高安全性的Cookie作为安全校验的依据,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审核,提供系统的安全保障。 从功能上说,本系统主要分为2大模块:用户登陆模块和数据操作模块。通过用户登陆模块能对用户身份进行核实和验证,通过数据操作模块能对物流系统的相关信息进行操作,添加删除修改在一个页面内完成,直观简洁。 作为课程设计,本系统达到了设计任务的基本要求,并在其上才用了更先进的语言,提供了更强大的扩展能力和更好的执行效率,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的雏形,本系统只要进入软件开发的螺旋法则,不久之后就可以进化为一个成熟的,能让最终用户所接受的系统。 此次课程设计内容则是以c# 作为开发语言,编写https://www.doczj.com/doc/796420728.html, 程序,c#是一门全新的语言,具有更强大的编辑和操作能力,在此过程中,我又开始了认真的从无到有的学习,通过锲而不舍的实践操作和对各种相关书籍的钻研,终于理解了c#的语言,并迅速开发出了本系统。 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了c#和.Net技术的强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几个来自Microsoft 社区的MVP,在通过和他们交流和认真学习他们编写的经验文章后,我已经能更好的理解 .Net 平台的运行机制,从内核这个层次认识到了Microsoft 给作为程序员的我们带来了什么。 本文关于运网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是在何迎生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经过一个学期的设计,我们基本完成了任务。设计过程中,何迎生老师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与鼓励,在此,我们对他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键字:运网物流管理,C#,https://www.doczj.com/doc/796420728.html,, B/S, Web 第一章绪论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

实验项目名称: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实验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2018.4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 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MATLAB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线性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相关函数; 2.熟悉SIMULINK 模块库,能够使用SIMULINK 进行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PC 机1台并安装MATLAB7.0以上版本。 三、实验过程 1. 熟悉线性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相关函数。 (1)tf ( )函数可用来输入系统的传递函数 该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G = tf ( num, den ); 其中num, den 分别为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返回的G 为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 但如果分子或分母多项式给出的不是完全的展开的形式,而是若干个因式的 乘积,则事先需要将其变换为完全展开的形式,两个多项式的乘积在MATLAB 下借 用卷积求取函数conv( )得出,其调用格式为: p=conv(p1,p2) MATLAB 还支持一种特殊的传递函数的输入格式,在这样的输入方式下,应该 先用s=tf(’s ’)定义传递函数算子,然后用数学表达式直接输入系统的传递函 数。 请自己通过下面两个例子来演示和掌握tf ()和s=tf(’s ’)算子这两种输 入方式。 例1 设系统传递函数 134223523423+++++++=s s s s s s s G 输入方式一:num = [1, 5, 3, 2]; den = [1, 2, 4, 3, 1]; %分子多项 式和分母多项式 G = tf ( num, den ) %这样就获得系统的数学模型G 输入方式二:s=tf(’s ’); G=( s^3 + 5* s^2 + 3* s + 2)/( s^4 + 2*s^3 + 4* s^2 + 3* s + 1) 任务一:将下列传递函数分别采用上面两种输入方式进行输入,并截图记录。 ① 432534++++=s s s s G

基于simulink的通信系统仿真本科毕设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呈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活力,它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在当今教学、科研、生产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用MATLAB和SIMULINK作为辅助教学软件,一方面可以摆脱繁杂的大规模计算;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构建模型,所花费的代价要远小于实际建模。Simulink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基于Matlab平台的著名仿真环境Simulink作为一种专业和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的仿真工具,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所青睐,它搭建积木式的建模仿真方式既简单又直观,而且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探究数字频带通信系统的各种传输方式的优良特性,分别为ASK、FSK、PSK、QPSK几种基本但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并通过使用MATLAB中SIMULINK功能对各种方式进行仿真,展示数字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最后通过数字信号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数字通信方式的误码率,并且分析得出QPSK为最佳的传输方式。主要由于QPSK信号的相位是四个正交的点,这样相对别的方式拥有最好的欧氏距离,也就是说抗干扰能力最强,而且QPSK信号产生非常简单,所以QPSK在日常数字传输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字:数字通信系统,Matlab,ASK,FSK,PSK,仿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werful vitality, it saves the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and time ,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on and other fields. MATLAB with its powerful function in simulation software in man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lent showing itself, it becomes the most popular international computing software tools. MATLAB not only has strong function and easy operation, the user can concentrates on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nd it doesn't nee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on programming. MATLAB and SIMULINK are used as the auxiliary teaching software, one can get rid of the large-scale complicated compu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lso can make the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o-it-yourself model construction, the cost to be far less than the actual modeling. Simulink is Mathworks's famous Simulink simul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Matlab platform as a professional and functional simulation tool with powerful and simple operation, it has been favored by more and mor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t builds the modeling method building is simple and intuitive, and has been in various field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various transmission methods 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 on digital 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ASK, FSK, PSK, QPSK several basic but very important, and by using the SIMULINK function in MATLAB of various simulation, to show the reader the work proces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igital signal can be obtained. Rate of various digital communication mode, and analysis of the transmission mode of QPSK the best. Mainly due to the phase of the QPSK signal is four orthogonal, so relative to other ways to have the best Euclidean distance, that is to say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is the strongest, and the QPSK signal generation is very simple, so

数据分析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分析方法》 课程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 (1)掌握回归分析的思想和计算步骤; (2)编写程序完成回归分析的计算,包括后续的显著性检验、残差分析、Box-Cox 变换等内容。 2.模型建立与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 3.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 解: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中输入程序(程序见附录)得到以下结果:(1)回归方程为: 说明该化妆品的消量和该城市人群收入情况关系不大,轻微影响,与使用该化妆品的人数有关。 的无偏估计: (2)方差分析表如下表: 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值 回归() 2 5384526922 56795 2.28

误差()12 56.883 4.703 总和()14 53902 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值远大于的值。所以回归关系显著。 复相关,所以回归效果显著。 解: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中输入程序(程序见附录)得到如下结果:(1)回归方程为: 在MTLAB中计算学生化残差(见程序清单二),所得到的学生化残差r的值由残差可知得到的r的值在(-1,1)的概率为0.645,在(-1.5,1.5)的概率为0.871,在(-2,2)之间的概率为0.968. 而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取值在(-1,1)之间的概率为0.68,在(-1.5,1.5)之间的概率为0.87,在(-2.2)之间的概率为0.95,所以相差较大,所以残差分析不合理,需要对数据变换。 取=0.6进行Box-Cox变换 在MATLAB中输入程序(见程序代码清单二) 取,所以得到r的值(r的值见附录二)其值在(-1,1)之间的个数大约为20/31=0.65,大致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重新拟合为: 拟合函数为: 通过F值,R值可以检验到,回归效果显著 (3)某医院为了了解病人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和病人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忧虑程度之间的关系,随机调查了该医院的23位病人,得数据如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