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互联网新闻传播管理

第十三章 互联网新闻传播管理

第十三章  互联网新闻传播管理
第十三章  互联网新闻传播管理

第十三章互联网新闻传播管理

目前规范互联网的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电信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一、电信业务

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工信部)监督管理全国电信业,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在工信部的领导下,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电信业。

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按照电信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经营电信业务,必须取得工信部或省级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未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基础电信业务是指提供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话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

基础电信业务包括:固定网络国内长途及本地电话业务;移动网络电话和数据业务;卫星通信及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互联网及其它公共数据传送业务;带宽、波长、光纤、光缆、管道及其它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业务;网络承载、接入及网络外包等业务;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国际电信业务;无线寻呼业务;转售的基础电信业务。

增值电信业务包括:电子邮件;语音信箱;在线信息库存储和检索;电子数据交换;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增值传真;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可视电话会议服务。

二、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应具备下列条件: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公司;有与开展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能力;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根据《电信条例》的规定,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业务范围覆盖两个以上省级行政区,须经工信部审查批准,取得《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业务范围覆盖一个省级行政区,须经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三、互联网信息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工信部和省级电信管理机构依法监督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国家安全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监督管理互联网信息内容。(一)互联网信息服务分类

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二)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条件和程序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除应符合《电信条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服务项目属于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

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向省级电信管理机构或工信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取得经营许可证后,申请人应持经营许可证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向省级电信管理机构或工信部办理备案手续;对备案材料齐全的,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应予以备案并编号。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经营许可证编号或备案编号。

(三)网站安全保障措施

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网站安全保障措施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履行下列安全保护职责:负责本网络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保护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负责对本网络用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登记委托发布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并审核信息内容;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电子公告系统的用户登记和信息管理制度;发现单位和个人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发现单位和个人利用国际联网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发现单位和个人利用国际联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发现单位和个人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禁止传播的信息,发现单位和个人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应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删除本网络中含有禁止传播内容的地址、目录或关闭服务器。

(四)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的规定,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泄露国家秘密。第一,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包括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经审查、批准与境外特定对象合法交换的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第二,凡向国际联网的站点提供或发布信息,必须经过保密审查批准;有关单位应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审批领导责任制;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健全信息保密审批制度;凡以提供网上信息服务为目的而采集的信息,除在其它新闻媒体上已公开发表的,组织者在上网发布前,应征得提供信息单位的同意;扩充或更新网上信息,应认真执行信息保密审核制度。第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上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面向社会开放的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开办人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发现有涉密信息,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当地保密部门。第四,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对其管理的邮件服务器的用户,应明确保密要求,完善管理制度;互联单位和接入单位,应把保密教育作为国际联网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互联单位与接入单位、接入单位与用户所签定的协议和用户守则中,应明确规定遵守国家保密法律,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信息。

四、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

电子公告服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以电子布告牌、电子白板、电子论坛、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

根据《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的规定,开展电子公告服务,除应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有确定的电子公告服务类别和栏目;有完善的电子公告服务规则;有电子公告服务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上网用户登记程序、上网

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保障设施;有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有效监督管理电子公告服务。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的显著位置刊载经营许可证编号或备案编号、电子公告服务规则,并提示上网用户发布信息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按照经批准或备案的类别和栏目提供服务,不得超出类别或另设栏目提供服务。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对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密,未经上网用户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出现明显属于禁止传播的内容,应立即删除,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五、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通过互联网登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规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新办)主管全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省级政府新闻办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一)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分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第二类是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第三类是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新闻单位是指依法设立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其中,中央新闻单位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设立的新闻单位。新闻单位与非新闻单位合作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不低于51%,视为新闻单位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低于51%,视为非新闻单位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设立的条件和程序

设立第一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有健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章制度;有5名以上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3年以上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有必要的场所、设备和资金,资金来源应当合法。

可申请设立第一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机构,应是中央新闻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

设立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有健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章制度;有10名以上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其中,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3年以上的新闻编辑人员不少于5名;有必要的场所、设备和资金,资金来源应当合法。

可申请设立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组织,应是依法设立2年以上的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法人,并在最近2年内没有因违反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申请组织为企业法人,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设立第一类、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经国新办审批。设立第三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向国新办或省级政府新闻办备案。

任何组织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管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按照核定的服务项目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第一类、第

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转载新闻信息或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应转载、发送中央新闻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并注明新闻信息来源,不得歪曲原新闻信息的内容。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

第一类、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转载新闻信息,应与中央新闻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签订书面协议。

中央新闻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签订转载新闻信息协议,应核验对方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不得向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提供新闻信息。

中央新闻单位或其他新闻单位与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开展除供稿之外的互联网新闻业务合作,应在开展合作业务10日前向国新办或所在地省级政府新闻办报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与境内外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企业进行涉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合作,应报经国新办进行安全评估。

(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内容管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或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不得含有禁止内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建立新闻信息内容管理责任制度。不得登载、发送含有禁止内容的新闻信息;发现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中含有禁止内容,应立即删除,保存有关记录,并在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六、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是指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以及为他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活动。

关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广电总局、工信部(信息产业部)先后单独或联合颁布了《网上播出前端的设立审批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11月)、《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视类节目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4月)、《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2003年3月总局,15号令)、《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2004年10月,总局39号令)、《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2007年12月,总局56号令)。

(一)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权限划分

作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统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内容建设和安全监管。作为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依据电信行业管理职责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地方广电部门和地方电信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及接入服务。

(二)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条件和程序

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取得广电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申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有健全的节目安全传播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有与其业务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听节目资源;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能力、网络资源和资金,且资金来源合法;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且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技术方案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符合国务院广电部门确定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总体规划、布局和业务指导目录;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条件。

从事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服务和时政类视听新闻服务,还应持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其中,以自办频道方式播放视听节目,由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中央新闻单位提出申请。

从事主持、访谈、报道类视听服务,还应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从事自办网络剧(片)类服务,还应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未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转播类服务,到省级以上广电部门履行备案手续。中央新闻单位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转播类服务,到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按照《许可证》载明或备案的事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并在播出界面显著位置标注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播出标识、名称、《许可证》或备案编号。任何单位不得向未持有《许可证》或备案的单位提供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有关的代收费及信号传输、服务器托管等金融和技术服务。

(三)互联网视听节目来源限制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遵守著作权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版权保护措施,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完善节目版权保护制度,所播节目应具有相应版权,取得著作权人的相关授权。

用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电影电视剧类节目和其它节目,应符合国家有关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的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播出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应是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节目和中央新闻单位网站登载的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

未持有《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为个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允许个人上载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在提供播客、视频分享等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时,应提示上载者不得上载违反规定的视听节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播、链接、聚合、集成非法的广播电视频道、视听节目网站的节目。

(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经营管理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选择依法取得互联网接入服务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网络运营单位提供服务;应依法维护用户权利,履行对用户的承诺,对用户信息保密,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用户、做出对用户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偿服务时,应以显著方式公布所提供服务的视听节目种类、范围、资费标准和时限,并告知用户中止或者取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条件和方式。

网络运营单位应查验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材料,按照《许可证》载明事项或备案范围提供接入服务,不得擅自插播、截留视听节目信号。

(五)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

2009年3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内容管理的通知》,重申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禁止内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对有下列情节的视听节目要及时进行剪节、删除:恶意曲解中华文明、中国历史和历史史实的;恶意曲解他国历史,不尊重人类文明、他国文明和风俗习惯;蓄意贬损、恶搞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重要历史人物、中外名著及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恶意贬损人民军队、武装警察、公安和司法形象;有虐待俘虏、刑讯逼供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等情节;表现违法犯罪嚣张气焰,具体展示犯罪行为细节,暴露特殊侦查手段,暴露应当受到保护的举报人、证人等形象、声音;鼓吹宗教极端主义,挑起各宗教、教派之间,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伤害群众感情;宣扬看相、算命、看风水、占卜、驱鬼治病等封建迷信活动;以恶搞方式描绘重大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恐怖事件、战争等灾难场面;具体展现淫乱、强奸、乱伦、恋尸、卖淫、嫖娼、性变态、自慰等情节;表现或隐晦表现性行为、性过程、性方式及与此关联的过多肉体接触等细节;故意展

现、仅用肢体掩盖或用很小的遮盖物掩盖人体隐私部位;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宣扬婚外恋、多角恋、一夜情、性虐待和换妻等不健康内容;以成人电影、情色电影、三级片、偷拍、走光、露点及各种挑逗性文字或图片作为视频节目标题或分类;有强烈刺激性的凶杀、血腥、暴力、自杀、绑架、吸毒、赌博、灵异等情节;有过度惊吓恐怖的画面、字幕、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具体展示虐杀动物,捕杀、食用国家保护类动物;带有侵犯个人隐私内容;以肯定、赞许的基调或引人模仿的方式表现打架斗殴、羞辱他人、污言秽语;宣扬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刻意渲染、夸大民族愚昧落后或社会阴暗面;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禁止传播的影视节目以及电影、电视剧的删减片段;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精神。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对网络音乐视频MV、综艺、影视短剧、动漫等节目以及“自拍”、“热舞”、“美女”、“搞笑”、“原创”、“拍客”等题材要重点把关。

(六)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

2007年广电总局颁布《加强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的通知》,2009年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都有关于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的内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传播的影视剧,必须取得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或《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传播的理论文献影视片必须取得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理论文献影视片播映许可证》。

(七)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

2009年8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通过互联网连接电视机或机顶盒等向电视机终端用户提供视听节目服务,应取得“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后又相继颁布《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和《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管理规范》,对互联网电视进行管理和规范。

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负责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建有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互联网电视集成系统,包括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和互联网电视机客户端,能有效管理互联网电视的节目源和客户端;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应拥有互联网电视集成系统的资产控制权和运营权、管理权,并负责投资、组织互联网电视集成系统的设计、开发。

互联网电视机客户端应选择具有信誉和生产能力的电视机厂家植入电视机,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应与电视机厂家签订委托植入协议,每台电视机中只能植入一个互联网电视机客户端,只能嵌入一个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地址。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电视机只能植入一个集成平台的客户端,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电视机可植入不同平台的客户端。

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与客户端必须是完全绑定的关系,平台对客户端的控制与管理要具有唯一性。互联网电视客户端应按照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则实行统一编号,数量应与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分配给互联网电视集成机构的客户端号码保持一致。

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应建有用户管理认证系统、EPG管理系统和计费系统。互联网电视集成系统必须具有为各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平台向电视机终端播放节目提供路径和其他必要的技术支持的能力。

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要审核与其集成平台所连接的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平台的合法性,并为合法的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平台相连接。

持有“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的机构必须建立、健全节目内容管理制度、审核制度,节目内容必须符合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的各项要求,并取得著作权人的相关授权。

持有“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的机构必须建有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平台,节目服务平台只能与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所建设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相连接,不能与未经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相连接,不能采取开放式链接。

持有“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的机构播放节目的播出方式、节目内容,不得超出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开展广播电视节目转播业务,可转播的频道范围仅限于经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可在全国覆盖的广播电视节目频道。

持有“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的机构要求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为其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平台向电视机终端播放节目提供路径和其他必要的技术支持,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不得予以拒绝。

(八)互联网视听节目聚合服务

2009年8月31日,广电总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互联网证券期货讯息、广告宣传等专业性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的通知》规定,互联网站利用搜索引擎技术,编辑、集成其他网站上的视音频节目信息并向公众提供互联网视听节目聚合服务,应按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互联网视听节目聚合服务网站聚合节目信息,限于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网站上的实时节目信息。(九)互联网广告类视听节目服务

2009年8月31日,广电总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互联网证券期货讯息、广告宣传等专业性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的通知》规定,互联网站登载、播放产品介绍、服务推介、企业形象宣传等视听节目(如视频看房、汽车实拍、菜肴烹调、游戏视频、景区展示等),按国家关于广告管理的相关法规、规范实施管理。网站在登载、播放广告类视听节目时,播放行业讯息、咨询及其他各类视听节目,或为其他网站或个人提供视听节目上传服务,须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办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十)网络广播电视台

2010年,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开办网络电视台的条件和程序作了明确规定。

网络广播电视台是指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电台、电视台,是新形态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广播电视台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申请开办,经当地广电行政部门同意后,逐级上报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任何机构与个人不得使用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台等作为机构名称、网站名称(包括频道名称)、呼号等开展业务。

申请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申请主体为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二)网络广播电视台应在已有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基础上升级扩建而成,拟升级扩建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网站,应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三年以上,且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在本地区综合排名前五位、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排名前三位;(三)有必要的资金保障,专门用于网络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台升级扩建的新增资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专门用于网络电台升级扩建的新增资金投入不低于500万元;(四)有丰富的节目内容,网络广播电视台传播的节目内容应涵盖时政新闻、文艺、娱乐、科技、财经、体育、教育等各种题材;(五)有创新节目业态的实践和继续创新的能力,能积极利用新技术,开发互动、时移、多媒体等各类新型视听节目服务业态,集各种视听新媒体的功能于一身;(六)有能够支持大规模用户点播和跨区域传播音视频节目信号的保障体系,网络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播出系统至少应支持10万户以上的点播信号并发流,网络电视台的出口总带宽应不低于30G以上,网络电台的出口总带宽应不低于3G。

鼓励同一地区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整合各自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联合建设网络

广播电视台,同一地区原则上不分设网络电台、电视台。

网络广播电视台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产业属性,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确保广播电视机构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吸纳国有资本组建股份制公司负责网络广播电视台日常运营。

2006年12月28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依法查处非法“网络电视台”有关情况的通报》。并曝光了七家在北京发现的擅自进行视听节目传播活动的非法“网络电视台”。

这七家非法“网络电视台”分别是:“中国国际网络电视台”“中国国际传媒网络电视台”“中国国际经济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央网络电视台”(1)“中央网络电视台”(2)“中亚网络电视台”等。

七、互联网出版管理

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主要包括: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内容或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互联网出版机构,是指经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根据《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除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有确定的出版范围;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有必要的编辑出版机构和专业人员;有适应出版业务需要的资金、设备和场所。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经过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出版活动。互联网出版机构依法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止和破坏。

申请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应由主办者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互联网出版业务经批准后,主办者应当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文号。互联网出版机构改变名称、主办者,合并或分立,应办理变更手续,并应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应的手续。

互联网出版机构出版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选题,应依照重大选题备案的规定,报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互联网出版不得载有禁止内容。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互联网出版内容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互联网出版机构发现所登载或发送的作品含有禁载或影响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应立即停止登载或发送,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抄报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互联网出版的内容不真实或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实行编辑责任制度,必须有专门的编辑人员审查出版内容,保障互联网出版内容的合法性。互联网出版机构的编辑人员应接受上岗前的培训。

互联网出版机构应记录备份所登载或发送的作品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或域名,记

录备份应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应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的法律、法规,应标明与所登载或发送作品相关的著作权记录。

企业危机管理

论企业危机管理 摘要: 关键字: 摘要:危机管理,即对突发性危机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它是专门的管理科学,企业管理必须增加危机管理这一新的管理元素,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应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危机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处理。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管理创新 一个企业难免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遭遇各种类型的危机。对于企业来说,危机是无所不在的。对于不同类别的危机,企业应该实施的管理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危机的类别的前提下,“把危机转化为获取成功的机会”。按照不同标准,我们可以对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做不同的划分。 企业危机的产生原因是指某类危机为何会出现,其成因是什么。根据企业危机产生原因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危机分为以下几类: 1、直线式危机 所谓的直线式危机就是某种危机事件的出现是可以找到直接原因的。比如:某个广告诉求和宣传不合适,某些商业和决策行为的不恰当以及某些产品服务的不合格或者因为前一个危机事件而引发连锁反应等等。 此类危机的特征是:能够找到危机出现的显著根源。通常,这种根源来自于一至两个原因;根源与危机的出现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对于此类危机的处理最关键的是剔除或解决根源,危机会自然消除;危机的波及面小,产生根源不具有普遍性,故不易引起公众群体的重视和共鸣;危机的改善有针对性,改善难度较低。 2、传媒式危机 传媒式危机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某些事件的报道而导致企业出现危机情景。如:宣传产品中某原料的不安全,宣传某公司的某些负面新闻(财务巨亏,高管被捕,虚假广告等),大型卫生检查有关不达标产品高比例的新闻报道等。 关于传媒式危机的特征是: 危机的突发和难以预料性。由于传媒是根据自己的调查进行相关报道的。所以在信息公布以前,被涉及的公司毫不知情;有直接的原因导致危机出现。但是此原因是企业在事发前无法控制和改善的;该直接原因在事发后的可改变性不确定。有的传媒式危机成因事发后可以改变,还有的传媒式危机成因事发后也无法改变其存在;危机的波及面较大、波及速度快,产生根源具有普遍性,故较易引起公众群体的重视和恐慌;危机的改善难度高、速度慢,对知名品牌的破坏性更强;危机涉及到的企业可能不止一家 3、矩阵式危机 所谓的矩阵式危机就是某种危机事件的产生由多方面共同因素所致。这种危机比较难寻找到准确根源,也是企业所面对的最为复杂的一种危机。比如:环境某些突发因素(包括媒体)和企业管理策略同时出现问题。 对于矩阵式危机的特征总结为: 危机的根源来自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共同作用导致危机出现,因而很难界定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分别是什

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考试满分)

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考试题满分)单选题(45) 1. 企业的文化和工作环境包含在薪酬的哪个体系中?(3分)(正确答案:C) 丁A:基本体系 B:完整体系 ‘ C:广义体系 D:狭义体系 2. 战略管理一般分为几个阶段?(3分)(正确答案:B) A:两个 ‘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 在对目标进行分解时,第一步要(3分)(正确答案:A) * A:主管向下属说明团队和自身的工作目标 B:下属拟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与主管一起讨论 r C:确定工作目标协议 D:明确目标考核标准 4. 对晋升理解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C) A:晋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常途径

B:广义的晋升包括职位轮换、工作责任加重、工作任务扩大、降职或离职C:晋升必须采用定期方式 D:晋升不能论资排辈 5. 对考核指标体系说法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D) A:考核要以绩效考核为主,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考核为辅 B:绩效考核指标分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部门指标和否决指标 C:部门指标是对中层干部的考核 * D:财务指标又叫评议指标 6. 企业的发展能力状况用下面哪个指标衡量?(3分)(正确答案:A) * A:财务指标 广B:非财务指标 C:部门指标 D:否决指标 7. 平衡记分法与传统考核指标体系比较,错误的是:(3分)(正确答案:C) A:平衡记分法注重学习与创新,而传统考核指标体系对此不重视 B:平衡记分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 * C:平衡记分法的着重点在企业内部 D:对财务进行衡量时,平衡记分法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衡量的 8. 晋升和考核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哪项职能(3分)(正确答案:B)

危机理论概述

危机理论概述 (1)危机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危机的概念是由凯普兰最先提出来的。[2] 凯普兰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即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也就是危机状态。简言之,危机意味着稳态的破坏。危机形成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期:危机前状态、易感期、重整期。 (2)危机的定义 什么是危机?迄今为止,对于危机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危机管理研究专家和实践者都基于危机的实例来阐述危机和危机管理的不同方面。[3] 1. 福特斯(Foster,1980)发现“危机有四个显著特征:急需快速作出决策,并且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物质资源和时间”,并将此作为危机的定义。“紧急决策”、“人员严重缺乏”、“物质严重缺乏”、“时间严重缺乏”是危机情境的几个基本要点。 2. 罗森塔尔和皮内伯格(Rosenthal and Pijnenburg,1991)勾勒出更广泛的危机概念:“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 3. 巴顿(Barton,1993)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危机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巴顿还将危机影响的范围扩大到人和组织的名声,并由此认为沟通形象管理是必要的。 4. 格林(Green,1992)注意到危机管理的一个特征是“事态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他声称:“一旦发生危机,时间因素非常关键,减小损失将是主要任务。”格林认为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事件中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 5. 米托夫和皮尔逊(Mitroff and Pearson,1993)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危机发生的最初几个小时(或危机持续时间很长时的最初几天),管理者应同步采取一系列关键的行动。这些行动包括“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 以上关于危机与危机管理的阐述基本涵盖了危机的情境和危机管理的基本任务。我们可以将危机的定义为危及企业形象和生存的突发性、灾难性的事故或事件,这些事故或事件将给企业和公众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破坏企业形象,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难以生存。他的特点是:突发性、严重危害性和舆论的关注性。 (3)危机的类型 1. 人力资源危机 企业最经常面临的,而且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首要危机均是人力资源危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

企业危机管理分析

企业危机管理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任何一个企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危机,所谓“突然”发生,那是因为企业对危机缺乏必要的认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危机处理不当,就会使企业多年辛苦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化为乌有。树立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是现代企业应该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对企业发展中的若干环节,着重阐述可能出现的危机及其防范对策。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业务经营规模或行业类别为何,每天都面临各种不同危机发生的可能,一旦发生危机,倘若无法妥善的处理,不仅将为企业带来财务损失,进一步影响社会大众及消费者的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连带的将破坏企业的形象,甚至撼动企业经营的基础。 一、危机管理概述 (一)危机管理的涵义危机管理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管理活动。 危机管理所涉及的主要有五个方面: 1.危机管理者对危机情境防患于未然,并将危机影响最小化。 2.危机管理者未雨绸缪,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出响应和恢复计划,对员工进行危机处理培训,并为组织或社区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及其冲击。 3.在危机情境出现时,危机管理者需要及时出击,在尽可能短的时限内遏制危机。

4.当危机威胁紧逼,冲击在即时,危机管理者需要面面俱到,不能小视任一方面。这意味着此事要运用与危机初始期不尽相同的资源、人力和管理方法。 5.危机过后,管理者需要对恢复和重建进行管理。这也意味着此时运用的资源、人力和管理方法会与危机初期和中期有所不同。 危机管理的本质是危机管理需要一个既使用权威又使用民主的决策程序,在此环境中激发出一个富有弹性但又极具力度的决定。在危机发生时,能否临危不乱保持冷静的头脑,是衡量企业领导人素质的一条重要标准。企业领导人的执行是对其下属工作的最好担保,而这种执行源自平时的准备。 危机管理的关键是捕捉先机,在危机危害组织前对其进行控制。制定危机处理计划有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二)危机管理的特性 1.阶段性。企业面临的危机包含了灾难、意外的发生,或是与产品有关的失败等。若没有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一旦发生危机,将对企业造成莫大的伤害。许多企业危机在浮上台面之前,几乎都有些许的征兆出现,让企业经营者有迹可循。危机的爆发一般都是会呈现阶段性的发展。 2.不确定性。危机出现与否与出现的时机是无法完全掌控的。因此,管理阶层的应变能力与组织的平日危机处理计划与演练,可以降低危机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内其它人员积极面对危机的出现。

危机事件处理制度

危机事件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各类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提高危机处理效率,明确危机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在生产、销售及运营管理中遇到的一切可能危及企业品牌形象,影响公司声誉和信誉的事件,此制度将作为处理原则存在。 第三条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事件形式多种多样,因此需要全体员工以高度的敏感性和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可能出现的危机,参照本制度的相关要求,高效处理,务必使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章危机事件概述 第四条公司可能面对的危机事件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类别,此类别仅作为公司员工判别是否存在危机的参考依据: (一)网络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微博、论坛、网站、邮件等各种网络平台传播企业的负面信息、谣言、诋毁信息等,进而造成无法控制的网络扩散,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二)媒体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等途径传播企业的负面信息、谣言、诋毁信息等,进而造成大范围主流舆论误导或错误认知,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三)口碑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某些影响力较大的个人或群体,向公司目标客户群体及合作伙伴群体传播企业不良信息,进而造成范围性人群的错误认知,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四)司法危机事件:即有可能因个别事件为诱因,造成个人或组织通过司法程序向公司提起诉讼,进而造成公司被动面对诉讼,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甚至影响公司市场拓展的事件; (五)政策危机事件:即有可能因为区域或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的修改,造成公司的市场行为无法在当地区域合法开展下去,影响公司及合作伙伴正常经营的事件。 第五条任何危机事件均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常见的诱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全体员工均应熟知并不断提高敏感性和责任感,将诱发危机的原因抑制在可控范围:(一)产品质量 偶发的产品质量问题,有可能因消费者个人影响力的大小,致使其升级为公司危机事件;频发或大面积的产品质量问题,有可能因其频率和发生的范围等因素,致使其升级为企业危机事件; (二)服务质量 服务作为公司品牌支撑的重要要素,一旦发生服务质量的不达标,或者二次服务质量的不达标,将非常有可能使小范围事件升级为公司危机事件; (三)承诺兑现

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的区别

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的区别 标准化管理更多地是强调把为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以具体的标准加以界定,并用所界定的行为过程标准来约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行为,其内涵接近制度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除了强调要贯彻体现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念体系,使所制定的目标和行为标准不再是孤立的只零破碎的制度规范之外,重点强调的是,对管理行为和标准进行统一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人性理论基础上,要求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上,来实施被管理者具有一定价值选择自由的管理。它不是简单地对企业组织运行的活动和过程制定具体的行为标准。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本质要求-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都不等于规范化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作者以此为题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时,还是一个多少有些生僻的概念,现在它也已开始成为一个最时髦的概念了。 可惜人们更多的是把它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或叫标准化管理。尽管规范化管理最终也要落到制度层面上,通过规章制度来实施,但制度化管理仍远不等于规范化管理。制度仅仅是一种形式,任何一种形式的管理都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贯彻。所以,人们所说的制度化管理仅仅是强调要把企业老板或上司主管的稳定意志——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它仅仅是相对于由情感主导的上司老板的随意性管理行为而言的,是与能人强权管理相对立的一种管理,强调的是事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则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几乎都是从欧美国家照搬过来的。但在英文中却没有规范化管理的概念,与之对应的是标准化管理(StandardManagement or Criterion Management)。尽管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二者远非完全相同。标准化管理更多地是强调把为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以具体的标准加以界定,并用所界定的行为过程标准来约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行为,其内涵接近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除了

危机管理4R模式

(Response)、恢复力(Recovery)四个阶段组成。 企业管理者需要主动将危机工作任务按4R模式划分为四类——减少危机情境的攻击力和影响力, 缩减力 危机缩减管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任何有效的危机管理而言,危机缩减管理是其核心内容。因为降低风险,避免浪费时间,摊薄不善的资源管理,可以大大缩减危机的发生及冲击力。就缩减危机管理策略,主要从环境、结构、系统和人员几个方面去着手。 环境 准备就绪状态意味着人们都要做好应对危机的预备工作,因而缩减危机策略能够建立和保证与环境相适宜的报警信号,这些策略也可能会重视改进对环境的管理。 结构 缩减危机的策略包括保证物归原处,保证人员会操作一些设备。在某些时候,还要根据环境需要进行改进。同时,也要保证设备的标签无误,说明书正确易读易懂。符合ISO条款是再好不过了。 系统 在保证系统位置正确或者有所富余的情况下,管理者能够运用缩减危机策略确定哪些防险系统可能失效,并相应修正和强化。

人员 当反应和恢复的人员能力强,能够有效控制局面的时候,人员就成为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缩减其冲击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些能力是通过有效的培训和演习得到的。这些培训提高人的预见性,让人们熟悉各种危机情况,提高他们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缩减策略还包括建设性的听取汇报,这些汇报是决定如何改进反应和恢复措施,甚至试图找到消除或者降低危机之道,这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决策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找到贯穿于危机管理的一条主线,即好的管理,尤其是有效的危机管理,是从组织的产生时开始的。这些好的管理包括评估其面临的危机及其可能造成的冲击,这需要: ?危机缩减管理要内置于环境、结构、系统和人员中,与其浑然一体; ?一旦环境、结构、系统、人员这个不断更新和变化的过程存在,危机缩减就应该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危机管理和缩减要成为组织的核心作业。 将以上这些管理活动作为组织持续运转和管理的一部分,有利于组织降低风险和威胁,降低危机冲击所致的成本,并提高永续经营、不断繁荣的概率。 这是许多企业没有重视的工作,却能够极大地减少危机的成本与损失。它包括企业对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进行风险评估,一旦发现某一方面存在风险,就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同时,企业也要努力提高领导和员工的素质,使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危机管理的意识,使企业即使面对危机,也能把它压制在最小范围内。 预备力 预警和监视系统在危机管理中是一个整体。它们监视一个特定的环境,从而对每个细节的不良变化都会有所反应,并发出信号给其他系统或者负责人。 预警系统的功能有: ?危机始发时能更快反应(不良变化被注意到并传递出去); ?保护人和财产(通过发布撤离信号和开通收容系统); ?激活积极反应系统(如抑制系统)。 完善的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可以很直观地评估和模拟出事故可能造成的灾难,以警示相关者做出快速和必要的反应。劳伦斯·巴顿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危机预防和反应:计划模型”。该模型显示出,小组是怎样从评估各种可能影响人员安全和运作的危机开始,继而运用各种技能和资源来降低此类危机发生的概率的。 预警系统能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成五类。系统可以分为动态的或静态的、移动的或固定的。第五类是包含以上四类因素的一个集合系统。 对于预警的接受和反应,是因人而异的,这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的经验和信念以及预警中的内容变化程度,主要参考因素包括信息的清晰度、连贯性、权威性,以及过去预警的权威性、危机或灾难发生的频率。当接受者发现信息清楚明了,多个来源支撑该信息、多次重复、来源可靠等时,他们会反应比较快,否则可能会忽视预警或者处于等待和进一步观望状态,这样就有可能失去选择或者执行反应的最佳时机。 而且,危机管理经验也告诉我们,被预警的受众人群中,有20%的人会做出与预警相背的选择和反应。这样的人包括:

危机管理

什么是危机管理? [编辑本段] 在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通常把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称之为危机沟通管理(Crisis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原因在于,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通常可将危机管理分为两大部分:危机爆发前的预计,预防管理和危机爆发后的应急善后管理。 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对一个企业而言,可以称之为企业危机的事项是指当企业面临与社会大众或顾客有密切关系且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而为了应付危机的出现在企业内预先建立防范和处理这些重大事故的体制和措施,则称为企业的危机管理。 根据美国《危机管理》一书的作者菲克普曾对《财富》杂志排名前500强的大企业董事长和CEO所作的专项调查表明,80%的被调查者认为,现代企业面对危机,就如同人们必然面对死亡一样,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其中有14%的人承认,曾经受到严重危机的挑战。 普林斯顿大学的诺曼·R·奥古斯丁教授认为,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的危机管理的典型。简言之,如果处理得当,危机完全可以演变为“契机”。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 [编辑本段] 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总结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机处理科学化、系统化的一种新型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的要素有: 1、危机监测。危机管理的首要一环是对危机进行监测,在企业顺利发展时期,企业就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变的心理准备,建立一套危机管理机制,对危机进行检测。企业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刻越应该重视危机监测,在平静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杀机。 2、危机预警。许多危机在爆发之前都会出现某些征兆,危机管理关注的不仅是危机爆发后各种危害的处理,而且要建立危机警戒线。企业在危机到来之前,把一些可以避免的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对于另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机通过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这样,企业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把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3、危机决策。企业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危机决策。决策要根据危机产生的来龙去脉,对几种可行方案进行对比较优缺点后,选择出最佳方案。方案定位要准、推行要迅速。 4、危机处理。首先,企业确认危机。确认危机包括将危机归类、收集与危机相关信息确认危机程度以及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辨认危机影响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及后果。第二,控制危机。控制危机需要根据确认的某种危机后,遏止危机的扩散使其不影响其他事物,紧急控制如同救火兵刻不容缓。第三,处理危机。在处理危机中,关键的是速度。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危机决策运用到实际中化解危机,可以避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编辑本段] 1.制度化原则

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体系实务全书

《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体系实务全书》 本书作者:编委会 图书册数:1280 出版社:北京电子出版物出版中心 定价:1280元 现价:640元 《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体系实务全书》本店是实体店,坚决抵制各类盗版、劣质图书及附件,严格控制图书进货渠道,遵守国家新闻出版、发行的相关规定,直接从经过国家出版发行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出版社进货,与国图、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上海古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国社科、社科文献、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科学、法律、上海外教、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武大、南大、广西师大、北京出版集团、浙江少儿、江苏少儿、21世纪、作家、春风文艺、长江文艺、接力、漓江等全国知名的300余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采购的图书均经所在地图书市场审读办公室审读合格后,方上市发行,100%正版、优质,订购速度快,数据提供及时,加工全方位,能全面符合客户的需求。公司经营的图书科目品种齐全,涉及学科面广,涵盖文学、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历史、工具图书、艺术、哲学、语言、

政治、经济、学术专著、工具书及其它社科综合类图书等。经营风格全方位,适合各文化层次读者学习和阅读需要。 内容介绍:商品简介 商品编码:pdf49324 出版社:北京电子出版物出版中心 册   数: 作者:编委会 出版时间:2013年2月 印刷时间2013年2月 isbn:

版次:第二版 装帧:精装 纸张:胶版纸 印次:第二次 页数: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目录 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体系实务全书 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体系实务全书 详细目录 第一篇标准与企业标准化总论 第一章标准与标准化概述 第二章标准化形式与方法 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 第四章企业标准化管理 第五章标准化管理体制 第二篇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化系及其运行 第一章现代企业标准体系概述 第二章现代企业标准化运行系统图示 第三章现代企业标准化部门权责系统与运行

弟子规考试试题及答案,可用于企业管理

公共系统中高层《弟子规》阶段性考试 一、请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每小题2分共10分) 1、《弟子规》作者。 2、《弟子规》中主要阐述的是学派的中心思想。 3、带婢仆,身贵端,虽贵端,。 4、,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5、亲所好,,亲所恶,谨为去。 二、请给下列各句经文选择正确的理解。(每小题2分共30分) 1、“弟子规,圣人训”中提到的“圣人”指的()?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李毓秀 2、是当身边的同事抱怨食堂的饭菜不可口时,你会用()来劝说他。 A、恩欲报,怨欲忘。 B、报怨短,报恩长。 C、对饮食,勿拣择。 D、食适可,勿过则。 3、请选出与“非圣书,屏勿视”相吻合的名句。() A、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4、父母交待我们去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做到()。 A、事虽小,勿擅为。 B、事非宜,勿轻诺。 C、父母命,行勿懒。 5、有的人认为自己的父母对他不好,所以对待父母既不尊敬,也不孝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用那句话劝戒他?() A、父母教,须静听。 B、亲憎我,孝方贤。 C、亲有过,谏使更。 6、《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生活、工作中,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身体不受伤害、不生病,是因为() A、亲有疾,药先尝。 B、身有伤,贻亲忧。 C、居有常,业无变。 7、当我们学习有疑问时,我们应该()。 A、昧理真。 B、勿慕彼。 C、就人问。 8、圣贤品德高尚,我们一般很难达到他们的精神、学识上的高度,但我们的心态应是()。 A、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公司日常管理制度-危机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危机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危机,减少危机对集团公司的危害,维护公司在政府、社会公众及员工中的信誉与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危机是指: (一)自然灾害:天灾;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工厂伤亡或人身安全事故、化学品泄漏; (三)公关危机:主要包括公司出现了违法行为或可疑行为被曝光、工作场所所有暴力伤害行为、员工违法被捕、突然被客户或竞争对手起诉、大客户退订或重大产品质量事故; (四)内部危机:主要包括员工集体罢工或上访活动、内部毁誉及/或贪污事件、机密信息被窃、关键骨干突然离职。 第三条危机应对的原则 (一)全集团公司必须对危机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特别是对危机管理要有清醒的认识,树立“危机是危也是机”的意识,并提高戒备性; (二)必须秉承救人胜于救物的原则,把公众利益置于首位; (三)确保公司在处理危机时有一系列对社会负责的行为,以增强社会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度。

第四条危机发生后,由集团公司、二级公司、危机发生企业及各相关企业负责人组成危机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危机的处理工作。 危机发生后,公司的最高层负责人在第一时间组建危机管理小组,负责对发生的危机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危机产生后,要求当事企业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危机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危机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六条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危机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保证危机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章预防及应急准备 第七条集团公司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应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针对不同的危机类型编制危机应急预案。 第八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危机管理小组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危机的监测与预警; (三)危机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四)危机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五)危机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危机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浅析标准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标准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张武宁) 摘要: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当前,随着国际市场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迫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国企业对标准化更加重视。但是,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活动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才能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很多企业对此并不十分清楚。我国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标准化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不断强化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标准标准化企业管理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创新层出不穷,标准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日益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标准化工作不仅是企业实现现代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和基础工作。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企业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标准体系,用标准化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人员素质,全面提升企业 一、标准及标准化定义管理水平。 所谓标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的、相关性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若按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 所谓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的前世今生 我国古代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传统名言 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 在没有危机管理之前危机管理叫什么 我们又是怎样定义那些被称为危机的东西 企业中危机和风险还要区别开来 危机究竟研究什么危机管理又是以研究哪一方面为重点呢 研究重点是决策 危机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主要分析的是政治危机,包括政治制度变迁、政权与政府的变更、政治冲突和战争等,危机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政治危机的根源、寻找处理和应对政治危机、维护政治稳定或促进政治变革的方法,研究方式主要是学院式研究和经验性研究,研究方法则是定性或思辨性的。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危机管理的研究出现了一次高潮,研究领域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领域扩展,从自然灾害领域向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扩展,危机管理成为一门学科,形成了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两个既独立发展又相互融合的学科分支,前者的代表人物如巴顿、福斯特、格林、米卓夫等,后者的代表人物是罗森塔尔、罗伯特·吉尔、科塞等,大量的研究著作出版,危机管理成为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也成为一种社会职业。 关于危机管理的概念,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提出的。他认为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日本学者龙泽正雄也认为危机管理是发现、确认、分析、评估和处理的过程,但是他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始终保持“如何以最少费用取得最大效果。笔者认为,所谓的危机管理是指对危机事件整体性的监测、预防或处理的动态过程。它用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法,非程序化的决策模式,有效的预控或者处理危机事件,其目标是尽可能使危机的损害最小化和机遇最大化。危机管理可以说是一种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早在美苏“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纳就曾经断言“今后的战略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危机管理” [3]胡平.国际冲突分析与危机管理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3. 危机管理理论的产生

企业危机分析及管理

一、前言 近几年台湾应用材料公司随着营业规模、员工人数及在客户端之装机台数之持续增加,以及1996年6月在园区落成启用技术研发中心等因素,使我们意识到务必对外界环境、自我营运型态及管理制度作定期检查,以期早日发觉企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拟订具体且积极的因应计画。特别是,员工人数增加代表参与公司营运的家庭增加;在客户端装机台数增加,代表对下游半导体产业的供应能力增加;技术研发中心的启用,代表对台湾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上的角色更形重要。这些因素加总起来,使我们更有必要对潜在的企业危机,建立预应式的管理制度(Proactive Management System)。 本公司从1996年6月到1999年9月建立了企业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的完整机制,分别为紧急应变小组、危机处理小组与营运持续方案,其间关系如图1。以下就建置时间先后次序,分别说明此三者在危机管理体制中的关系。 第一阶段 本公司从1996年6月建置紧急应变小组(Emergency Response Team,简称ERT),作为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应变人员。公司内部成立紧急应变小组的目的,系在公司营运规模与人员持续成长的情况下,避免因意外之突发状况,造成

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期望经由此一任务编组型的应变人员,提供急救、疏散与除污,并控制灾情不至于扩及周围厂家或社区环境。 第二阶段 在1998年3月建置危机处理小组(Crisis Management Team, 简称CMT)与危机管理手册(Crisis Management Manual, 简称CMM),手册内容定义本公司可能遭遇的危机类型、各项危机处理流程及紧急联络人员与联络方式,以便处理冲击程度大到足以形成企业危机之意外事故。 在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后,ERT仍然定位为避免灾情扩大之第一时间处理人员。如果ERT能有效控制意外事故的后续发展,则由ERT全权处理该项事故,无需进行后续危机管理。反之,若意外事故超出ERT之掌握能力或有持续扩大之可能时,则待灾情被有效控制之后,即由危机处理小组接管后续情境的发展与灾后复原任务。

危机管理的概述

危机管理的概述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矿业公司危机管理问题与解决措施 【第一章】:矿业企业危机管理优化研究绪论 【2.1】:危机的概念、类型及处理原则 【2.2】:危机管理的概述 【2.3】:危机管理理论的概述 【第三章】:新常态下矿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新要求 【第四章】:新常态下A钨企危机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五章】:新常态下矿业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矿业公司危机处理机制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2.2危机管理的概述 2.2.1危机管理的涵义 20世纪60年代初,危机管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最初是被运用于外交、政治及军事领域,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决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企业的危机越来越复杂多样,危机管理问题处理不当致使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现实情况日益严峻,这使得国外学者对危机管理学科有了浓厚兴趣。Dave Hall指出,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业务层开展客观、系统的研究,以确定企业发生危机的类型[[59].在欧美发达国家,关于危机的

论着中,危机管理一般被称为危机沟通管理,这是因为由于加强信息流通和大众的信赖,寻求大众的理解和原谅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方法。 国外对这一课题研究比较早,所以大部分的企业有形成一定的危机管理意识。考虑危机本身的复杂多样性等特点,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反复验证,才能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所以学者或管理学者们不会停止对这一热点课题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历史悠远的中国古代就己有非常丰富的危机思想。“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危机观念和意识。居安思危,要保持平时的高警惕性,这是一个有效的国家治理方法,古代中国人是古代祖先留下的智慧。 特别是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危机感与时刻保持警惕性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们必须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而不是束手无策的去应对,道理说明了危机管理的必要性。虽然当时没有提出形成专门的学术名称,但古人的智慧己经告诉我们,危机管理是很重要并且十分必要的。树立好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不至于面临危机时而不知所措,这样也能把危机带来的危害程度降到更低,更好的使企业渡过危机。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析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析 学号:031B10129xx 摘要: 在分析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论述了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流程,包括公共关系预警、积极处理和公共关系危机的事后管理和重塑形象以及总结借鉴。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将帮助企业将面临的降到最低,并在危机管理中发掘危机中蕴涵的“商机”,化企业危机事件为转机的机会。 关键词: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危机;危机管理 Research of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Number: 031B10129 Qian Ting Abstract : In 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si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process, including public relations, active treatment and early warning of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afterwards and reshaping the image and to summarize. Public relation cris management will help enterprises will face to a minimum, and in cris management cris in excavation of im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cris for the better chance. Key words: public relation; public relation cris; cris management 0引言:

弟子规现代企业应用

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 一、首孝弟 孝就是孝敬父母的意思,百善孝当先。入则孝应用到企业当众,表现为员工忠于企业,尊敬企业中的前辈,是下级对上级的尊重。孝也是道德的根本,是忠的前提,古代忠诚都出自孝子之门。也就是说忠诚的员工首先应会孝顺父母,在公司才必然会尊重领导,努力工作,所以我们企业招聘员工应该以德为先。 孝就是仁,而且是仁的根本,入则孝就是要老者安之,在企业里就是员工要使领导人安心。悌就是兄弟的意思。在企业中表现为企业对员工,老员工对新员工,上级对下级应该关心帮助,带动提高,培养激励,充分信任,团结礼让,让企业形成和谐的上下、同事、长幼关系。悌也是仁,也是仁的根本,是仁的又一种体现。 二、次谨信 谨是礼的行为体现。有句话说得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说企业高层对老总要认真负责,不搞小派系,时刻有危机感,应该温、良、恭、俭、让,先修己再达安人。中层要中庸变达承上启下谨用变通之度。在基层可体现为在工作中说话、办事应该谨慎,求本务实。信就是五常之一,是坦诚之心,也是儒家的道德。员工在企业工作中,企业在对外交往中,应该忠于职责,诚实守信,尊重事实反映真相,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履行义务,能做到让朋友信之。员工处事与企业经营要以“信”为原则。 三、泛爱众 就是博爱,爱就是用心去感受对方。在企业里,员工之间在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平等博爱,友爱互助。一个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兼济天下的责任观,泛爱众是后劲,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要我们企业要有“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美好愿景。泛爱众是仁的完美体现。

四、而亲仁 仁,形二人,意为恻隐之心。就是指在企业中应该亲近有品德、专业知识丰富的前辈和同事,员工和同事应该仁爱、合作。我们要树立以仁为 本的理念,亲仁就是“仁”,仁是义、理、智、信的核心。义、礼、智、信、忠、孝是仁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不同体现。温、良、恭、俭、让是仁、义、礼、智、信这些大义中遵行的小节。 五、有余力,则学文 余力学文就是“智”,也是仁的体现。我们工作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其他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企业中体现员工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培养,两者相辅相成,天道合一。 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之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运用在公司里,就是领导叫员工、上级叫下级、长辈叫晚辈时,员工或者晚辈下级都要立刻答应,不要太迟缓。领导可能有几种方式呼员工,直接呼员工或者托人代言让员工去交办事情,或有可能打电话直接叫员工去。如果是打电话的话就要求我们每位员工手机不离身,以便于及时联系,发短信应该尽快回复,同时还应该保证自己的手机不停机,不关机,停机及时交费,电池没电提前晚上充电或者多准备几块电池,办公室的固定电话要经常看看接线口是否接好。 应勿缓当让是有什么事找你不要迟缓不前,答应要干脆果断。回答避免说:干什么嘛。因为领导当然是有事才找你,还有的回答:马上、快了、一会儿之类的含糊不定表意不明的语言。同时避免用打马虎眼回答领导与长辈的话,如:哦,呵~~~等,还有种情况就是我们和长辈朋友通话,如果对方一直在和我们说话,我们就要随时回答:是、对、嗯等语句对答,目的是让对方知道你还在听说话,避免长辈和你通话说半天我们一声不吭。

企业如何做到标准化管理工作

企业如何做到标准化管理工作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企业标准化就是以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为目标。它将生 产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规范具体的规程和准则,从而使工作 变得更为规范化、常规化和程序化。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支柱,是企业基本的管 理职能、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它具有四个明显的特性:一是功能 上的监控性;二是状态上的稳定性;三是时间上的先行性;四是空间上的基础性。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卓有成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于提 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 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和科学 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 基础手段和基础工作。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科学分 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任何一个流程、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无 论是企业新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再造,还是生产工艺创新,从研制 到鉴定都需要标准把关,只有符合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 才能正常生产,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和应用,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 经营业绩和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企业联系各职能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企 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和质量等各职能部门、各环节之间关系错综 复杂,既存在内在的联系又有不同分工,只有通过各种标准来制衡、 约束彼此,才能使企业整个运营过程按照客观科学的规律运行,从

而在管理中防止权利不明、责任不清、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提高 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消耗,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提高和稳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离不开标准,如果没有先进的、合理的、科学的标 准,那么就谈不上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全面质量管理所强调的 是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它是以标准化为基础。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两张皮”。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ISO14001环境保护、SA8000社会责任等体系认证。与此同时企业也建立健全了数量众多、内容 齐全的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与 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管理上,体 现在实践中”,只是每年在汇报总结或者外部审核时才抛头露面, 平时基本束之高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