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体受力分析优秀教案

物体受力分析优秀教案

物体受力分析优秀教案
物体受力分析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提问:如何分析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新课教学:

分析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 一、受力分析

分析所选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并画出研究对象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叫受力分析。

二、受力分析的依据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没有脱离开物体单独存在的力。在研究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时,一定要明确每个力的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施不存在的。

例1:如图,物体A 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水平面上,画出其所受力的

课题 专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会对分析简单物体的受力。 2.知道隔离体法,并能在受力分析中正确运用。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1课时

重点 运用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难点 正确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

教具

示意图。

解析:以A 为研究对象,题目要求画出A 所受的所有力的示意图,由以得知,A 受水平向右的推力;A 一定受地球的作用力——重力;A 放在地面上,一定受地

面的支持力作用;A 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故受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例2:斜面B 静止在水平面上,分析在静止的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的物体A 的受力情况。

解析:以A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作用和B 对它的支持力作用,由于斜面光滑,A 、B 间没有摩擦力。

讨论与练习:

1.物体受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吗? 2.物体A 的受力分析要画出它对斜面的压力吗?

3.请画出斜面B 的受力示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出摩擦力——若地面光滑,斜

A

F

A

F G

N

f

A

F f

N

G

A

B

A

B

N

G

G B N 2

N 1 f

面一定向右滑动,则说明斜面有向右滑动的趋势,受向左的摩擦力。)

说明:

(1)隔离法:在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时,要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哪些物体对它施了力,各是什么力,力的大小、方向怎样,并将每个力画在受力分析图上,既不能遗漏,也不能臆断出不存在的力。

(2)能看成点的物体,其所受力的作用点都画在重心处(或就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不能看成点的物体,所受力要画在其作用点上。

2.了解力的分类

(1)力的种类,力的种类很多,但其作用方式有两种: 直接接触——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通过场作用——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先画主动力,既题目中已知的推力、拉力、压力等作用力; 再画场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最后画接触力,要逐一考查各接触处有无弹力、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例3:如图,A 、B 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A 、B 间接触面水平且不光滑,A 、B 两物体各受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的作用力F 。求:

(1)B 对A 的摩擦力? (2)B 对水平面的摩擦力?

解析:把A 隔离出来,A 处于平衡状态,分析受力。A 处于平衡状态,故受到B

A B

F

F

N

G B

N A '

F

F

B F

f

N A

G A

A

对它的摩擦力f,其大小等于F,方向水平向左。

把B隔离出来,B处于平衡状态,分析受力。B受向左的水平拉力,重力,由力的相互性可知,B受到A对它的压力和摩擦力,由于A对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B受到的水平向左的拉力,而B处于平衡状态,所以B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

在分析B与地面间有无摩擦力时,也可将A、B看成整体进行受力分析,要更方便些。

三、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暗示条件,如:轻绳、轻杆、轻弹簧等表示不考虑其重力;有如:光滑面表示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的多样性,弹力表现出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浮力、张力等。

3.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反之不然。

4.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如上例中关于B与地面间的摩擦问题。

课堂小结:强调受力分析的依据和步骤。

受力分析歌

受力分析有顺序,

重力、弹力、摩擦力,

弹分支(支持力)、压(压力)、推(推力)、拉(拉力)、浮(浮力),

摩擦动静分清晰,

最后考虑加场力,

各位学子牢牢记。

巩固练习:

1.下列A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其受力情况并画出示意图。

2.物体A在匀速转动的传送带上随带匀速上升,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分析A的受力情况。

A

A B

3.如图,A、B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放在水平面上,A、B中间夹一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分析A、B的受力情况。(A物体的受力可以讨论多中情况)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齿轮受力分析教案

教学对象12机械2班班级人数49授课教师王栋授课时间12月18号课程类型新授课授课学时1教学内容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态度 1.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受 力分析; 2.掌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受 力分析 3.掌握直齿锥齿轮传动受力 分析; 1.能分析圆柱直齿齿 轮传动的受力,能判定 受力方向及转向; 2.能分析斜齿轮传动 的受力,能判定受力方 向及转向; 3.能分析直齿锥齿轮 传动的受力,能判定受 力方向及转向;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 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的 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直齿锥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难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直齿锥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式、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具、学案讲义 教学设计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历年的单招考试中都是必考的内容,分值在10分~20分之间,结合考纲的要求,考试考题主要以问答和综合体的形式出现,有的以判断,选择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本部分内容必须让学生掌握。 表二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含教师、学生活动以及评价等的描述) 一、复习导入(时间分配:3min ) 复习内容:蜗杆旋向蜗轮旋转方向判断,蜗杆传动几何尺寸计算。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种齿轮传动的传动情况,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四种齿轮传动时的受力情况。 复习前面学习的蜗杆传动的内容,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到本课程上来。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二、明确学习目标(时间分配:2 mi n ) 1.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2.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3.直齿锥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教师抛出任务;学生明确任务,提高学习目的性。 三、知识学习(时间分配:30min ) (一)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主、从动轮分别受到来自对方施与的法相正压力F n1、、F n2 。。 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可以分解成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圆周分力(F t1、F t2)、径向分力(F r1、F r2) 1、圆周分力(F t1、F t2) 圆周分力对于主动轮来说是阻力,方向在啮合点处与啮合点处的运动方向相反;对于从动轮来讲是动力,其方向在啮合点处于运动方向相同。大小关系为: 1 1 212d T F F t t =-= 1T —主动轮理论转矩,1T =9.55×10?6 1 1n P d 1=主动轮的分度圆直径。 1、能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进行受力分析 2、能分析出直齿 圆柱齿轮所受力为径向力与圆周力 3、重点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图的画法。 通过例题的练习,使85%学生真正掌握受力分析图 的画法,15%的学 生基本掌握。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示意图,学生认识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图的画法采用讲授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画法,通过对应练习使学生掌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受力种类、受力方向)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生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3: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1)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Letters and sounds 时间:40 分钟学生:三年级 教材分析: 修订后教材中的字母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听、说、读、写,辨析字母本身的音和形,还要求学生掌握26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本节课教学容是e f g h i ,在掌握字母的音形后帮助学生了解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教学目标:能听、说、读、写所学字母:e f g h i,并在学习字母音、形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和三个辅音字母作为单词首字母时的发音。 教学重点:能认读e f g hi 的音和形。 教学难点:两个元音字母e和i 的发音。 教学过程: 1 Warm-up 1)复习26个Letter name 【设计意图】:按顺序认读26个字母并且可以把字母表作为学习phonics的学习地图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iss Lu. T: First let’s review the letters. Can you read? (指着黑板上贴着的字母表) Ss: A, a [?][? ]; b,b [b ] [b ];c,c [k ][k ];d,d [d ][d ]

T: OK, it’s an easy job for you. Can you remember the letter sounds what we had learned?(通过课件圈出已学字母,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示回忆已学字母的发音) T: All of you have a good remember. 2)复习部分CVC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渐渐学会拼读。 T:Let’s blend the words. ?Ss: c-at cat ?t-an tan ?s-ap sap ?b-ag bag ?d-ad dad 2 Presentation 1) Know about which letters sound we learn today.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T: Today we will learn 5 letters. They are…(呈现五个目标字母) Ss: e f g h i T: Great! Activity: Action Phonics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大都好动,给每个音配上一个动作,把语音学习与TPR相结合,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住这个发音,也使phonics学习生动有趣,而且还

物体受力分析教案

*§2.6物体受力分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对隔离法和整体法的运用,学会辩证地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受力分析的步骤 教学难点:隔离法与整体法受力分析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受力分析的顺序: 一般遵循由易到难(重力、弹力、摩擦力)或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2.受力分析的方法: (1)隔离法 (2)整体法 3.受力分析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 (2)把研究对象与其它物体隔离; (3)按一定的顺序把外界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力画出示意图。 4.注意事项: (1)不能总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即在画力时要明确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 (2)受力分析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外界物体施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 (3)判断弹力的有无可假设把外界物体移走,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来判断接触面处有没有弹力。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可假设接触面光滑,通过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4)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时,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任一物体的作用力都认为是系统受到的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内力)不需要画出来。 (5)在本书范围内,我们只研究共点力的情况,所以不管是单个物体还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对他们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应把他们当作一个点(质点)来处理,所有力的作用点都是同一点。 例1.分析图中的小球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 评析: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 甲 乙

例2.分析图中物体受到的力。图中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 评析:此例主要说明受力分析的顺序和用假设法确定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例3.课本P40页例2(补充:设A 重50N ,B 重20N ,且A 、B 都匀速运动,则A 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评析:此例主要说明隔离法的应用和从平衡条件出发求摩擦力的大小。 课堂练习:P41页 1、2、3、4、5、6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练习册P22页 四.作图题 甲 乙

48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

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探索竞赛教学的音乐课堂模式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音乐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主题容: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纪律难控制及发生意外事件等一些问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不知道各同行是否遇到过。 案例描述一: 有的同学在大家听音乐的时候窃窃私语,还有的写别学科的作业等。我都会采用“目光暗示”的方法提醒他们,效果往往也很好,孩子们有时会不好意思,有时会和我开心的一笑,赶紧收起自己的“作业”,专心听课。我还时常会为自己的这种方法暗自得意。可是今天…… 当我走进这个教室,学生就沸腾了。“音乐课是我们放松的一节课。”学生是这么想的。我站在讲台上默不做声的看着他们,直到5分钟后,才有少部分同学知道发生什么事情,都端正的坐好;可是大部分还是自顾自的翻看着音乐书,唱着“自创”的歌曲。我有些急了,怎样才能让处在兴奋状态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呢?我知道这是一个纪律有些“活“的班级,便在心里叮嘱自己要注意学生的情况。我打开了录音机,把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出来,学生们也自觉的跟唱起来,一曲唱罢,我抓住这个时机,说:“今天我们的音乐课要进行一个比赛!”学生们都安静的看着我,等着我说下去,我心中有些得意,总算是安静下来了。我继续到:“每个小组为一组,回答对一个问题或者坐得比其他组好的就奖励一个五角星,课后那组获得星星多就是冠军组,反之纪律等不好的就要扣除你组得来的星星。”很快,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回答着问题,有次序的进行着律动,如果真有不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出现的话,同组的同学马上就警告他。我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给他们加上象征他们劳动成果的星星即可。一节课相当顺利的结束。 案例分析: 这个班级是学校有名的调皮捣蛋的班级,学生的自觉性都相当差,然而让他们在课堂上井然有序的良药竟是一颗小小的五角星,竟是我这节课要比其他组的小朋友坐得要好,不让自己组输给他们组的集体荣誉感。看来竞赛的力量不可小窥。 我意识到,这样组织课堂教学,不但教师本身能省下许多组织纪律等闲杂的时间,学生也能在这种氛围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养成自觉的行为规。 案例描述二: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听”应作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在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时,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以外部活动和游戏为兴趣的特点,在上课前,我把学生分成蜗牛队和黄鹂鸟队来展开听音视唱的音乐游戏竞赛,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力》教学案例

《重力》教学案例 岗南中学李树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 《重力》是人教版八级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所任教的岗南中学,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农村,纯朴上进,但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列举身边的实例启发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 4、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其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操作、分析论证”的能力。 2、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G=mg。 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锤线的应用。 教具准备: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皮球、质量相等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教案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 学习重点: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a.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b.有重力先画重力。 c.看被研究对象于哪几个物体相互接触,其中哪几个物体对它有拉力或压力或支持力等其他力。 d.看被研究对象与哪几个面接触,相互接触的表面处有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来确定是否存在摩擦力。 e.最后检查所画力是否漏画、多画和重复画等,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学习难点: 1.建立"隔离"的思想方法,受力分析时将受力物体和其它物体隔离 2.在受力分析时防止"漏力"和"添力" 3.受力分析时,一般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典型例题解析 【1】如图,一根细线拴着一只氢气球A,试画出A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2】试画出下图中斜面上木块A的受力示意图。 【3】如图所示,物体A、B各重10N、20N ,水平拉力F1 = 2N,F2=4N,物体保持静止,则A、B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4 】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小铁片不会掉下来,这是为什么?请画出小铁片的受力示意图。 分析:物体静止,则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重力 和铁片与黑板间的静摩擦力平衡,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那么静摩擦力方向 竖直向上。水平方向也受力平衡,及磁体吸引紧压黑板的力和黑板对其向 外的压力,水平方向的两个力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5】如图甲所示,重量为4N的正方形铁块,被水平吸引力吸附在 足够大的竖直磁性平板上处于静止状态,这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为 N;若对铁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9N的作用, 铁块将沿着该平板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此时铁块受到的摩 擦力大小为 N。 【6】一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将小车放在光滑的 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重物A、B相连,小车两边的细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水平桌面平行,如图所示。当小车静止在桌面上时,A、B的物重G A和G B的关系为()A、G A>G B B、G A<G B C、G A=G B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

教育案例分析题

教育案例分析题 案例1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王老师走出了教室。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王老师的主要错误有:(ABCD) A.他推卸了教师管理学生的应尽之责; B.他缺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将赶学生出教室; C.他违反了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的原则而对学生呵斥; D.他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 E.他重智育轻德育,只教书不育人。 案例2: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取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兼职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让学生“兼职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ABCD) A.信任学生 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C.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 D.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工作的积极性 E.工作具有开拓精神 案例3:某初中学生马超,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好好遵守学校纪律,是学校出名的“双差生”。一天,他在玩足球时,故意将学校一盏价值800多元的吊灯打坏。学校在查明情况后,根据学校的纪律管理条例,对马超进行了处理。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给与纪律警告处分; B.照价赔偿损坏的吊灯; C.罚款300元; D.通知家长到校写保证书,保证马超今后不犯类似的错误; 案例4: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 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下面对吴老师的做法评析正确的是:(BC)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运输小学:方丽君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教学案例——《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常见的力》教学设计《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2、能独立设计记录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到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 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知识性目标: 1、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 2、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4、能举出各种力在生活中应用的更多实例。 二、教学重点:自主、合作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认识地球引力这种直接作用物体上的力。 四、教法:谈话、讨论、合作、引导、评价 五、学法:讨论、合作、探究、自学、交流 六、教学准备:师()水槽 纸船 磁铁 生(组:毛巾、皮筋或松紧带、曲别针、塑料梳子、纸船、

海棉、乒乓球、磁铁、透明塑料盆、纸片、碎纸屑或泡沫、羽毛、表格、橘子) 七、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人任务,谁来说一说你负责什么?(组长、记录员、试验员)祝愿你们这节课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推和拉,知道推和拉都是力。板书,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力,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力? 出示:《常见的力》 (二)探究新知 1、 师:前两天老师新学了一个小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变魔术,吸铁石吸纸船,“磁力”板书 师:哎呀,老师桌子上有点水,谁来帮忙擦一下?(用湿抹布)擦完学生拧毛巾,引出“扭力”。板书桌子上还有点水,我就用手擦一擦吧!“擦力”板书 2、 师:刚才认识的力,你们想不想自己感受一下?今天,同学们从家里带了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自己玩一玩?我们先利用手里的东西把刚才认识的力感受一下,再玩一玩,看

受力分析报告共点力的平衡教案设计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上节课学习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了合力和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学习了共点力的特性和力的合成法则。力的分解方法有哪些?合理的围怎么计算? 本节课我们将以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基础探讨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思考: 1.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那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 2.当这些力中存在变力时,其他的力怎么改变? 3.怎么通过其他的力来确定其中的某个力? 我们将带着这几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受力分析 1.概念 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先分析重力,然后按接触面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再分析其他力(电磁力、浮力、已知力等). 3.受力分析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的集合. ②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③画出受力示意图,标明各力的符号. ④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防止发生漏力、添力或错力现象.

受力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1)养成按“一重力、二弹力、三摩擦、四其他”的顺序分析受力的习惯. (2)明确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点、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等). (3)分析弹力、摩擦力这些接触力时,按一定的绕向围绕研究对象一周,对接触面逐一分析,在弹力和摩擦力不确定时,可结合产生条件和受力分析的结果与题中物体状态是否相符来判断. (4)区分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

让“实验”与“理论”相映生辉 ——以《力的合成》教学为例 (江苏省启东中学,江苏,启东黄利华226200)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和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同样重要,但平时很多物理老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常出现重视理论的教学而淡化实验的教学。这种看似高效的做法却并不高效,实验与理论相互辉映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本文以《力的合成》一节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实验理论高效课堂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一节有很丰富的实验资源和理论内容。很多情况下教师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实验资源的开发,这并不是一种高效的做法。如果能将实验也搬上黑板,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的过程,让“实验”与“理论”相映生辉,则物理之美浑然天成。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供“学习支架”,从而使学生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实际操作时可以在复习完初中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以后,提出“互成角度的力如何求合力?”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设计实验去探究真相,当得到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就要给出数学上的精确表述,最后通过习题得以强化。本节的主线是四个“一”,也即“一些概念、一个实验、一条理论、一道例题”,一环紧扣一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紧凑而高效。下面的思维导图便体现了这样的主线。 1.基本概念图形化 本节的新概念比较多,用文字来板书这些内容比较花时间,笔者为了给后面的教学内容腾出时间,课前事先绘制图2于黑板上,然后结合图2讲解这几个基本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1和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2是等价的,那么这一个力就叫几个力的合力,这几个力就叫一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过程就是力的合成,反之就是力的分解。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互为逆运算。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受力分析.doc

WORD格式 高中物理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年级:高一课时数: 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授课内容力的种类受力分力的合成与分解 析 星级★★★★★★★★★ ★ 1、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作用点、大小、方向等性质 教学重难点2、掌握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教学内容 T——力的种类 专题导入 6 20 日,骑士队战胜勇士队拿NBA冠军,完成了骑士冠军 的突破。在篮球运动中,球从队员手中 月队NBA 下 抛出,到进篮球,它的运行状态一直在改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的改变呢? 力的概念: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我们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知识典例

力的种类: 一、重力 定义: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由于地球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大小: G=mg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方向:竖直向下 说明:①方向指向地心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力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3、作用点:重心 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 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 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这个点叫做质点。 例 1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重力大,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小。B.重力的方向跟支承面垂直 C.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教学案例分析题

教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分析]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分析]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经验。 [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

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学生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逆,男14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余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或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还不时不进课堂,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故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二、家庭情况 造成小逆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逆的家庭情况来分析。小逆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寡言少语,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母亲在外做生意,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很晚回家。基本是由爷爷奶奶带,全家人中,他的父亲是独子,只有就此一个孙子,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小逆,于是小逆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在家庭里孩子心目中毫无父亲的尊严地位,母亲对他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有时也比较护短,为其找理由开脱。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从容下他学会说谎,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真相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 三、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案例反思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案例反思 本文是关于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案例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摩擦产生的条件。 ②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③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和实验设计、验证,以及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从实验中总结规律的能力。 ②理解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②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难点: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②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中是接触面之间压力而不是重力和质量大小。 五、教具: 弹簧测力计、长方形木块、长木板、砝码、毛巾等 六、教学程序: ㈠引入新课: 1、播放汽车陷入泥中,车轮打滑;渔民用手捉鱼捉不住;学生想和杯里的水,却拧不开杯盖这三段录象。问:假如你遇到了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吗?

2、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做一做:你能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制造出一种摩擦吗?你能交流一下在摩擦实验过程中你的感受吗?学生两手互相搓动,感受摩擦。 你们想了解摩擦力一些秘密吗?就一起来学习本节课吧! (点评:)课堂一开始,就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此时的角色就成了教师的帮助者,他们热情而又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各种方案.接着让他们自己做实验来产生出摩擦并初步感知一下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力,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分地调动,内部教育基因被激活,这对学生的发展也就更加有利。 ㈡进行新课: 1、摩擦力的概念: (点评:)对摩擦现象,学生一般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并不困难,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回忆生活现象,如用橡皮檫檫字;或亲身的体验,如用手旋开瓶盖.但无论采取那种方法都难以表述抽象的概念。例如: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突出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突出压力和重力的区别,更不能让学生意识到摩擦还存在静摩擦、滑动摩擦及滚动摩擦三种情况。为此,我是这样设计引入摩擦的: 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①水平桌面放置一个重物,物体受到了几个力?(重力与支持力) 问:此时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吗?(学生思考) ②用螺旋弹簧水平拉物体,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为什么?(分析:弹簧伸长了,证明了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而物体却并没有移动,说明在重物与桌面间有一个“隐身的力”在与我“拔河”,不让我拉着重物走,这个调皮的的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就叫静摩擦力。) ③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吗?这种摩擦力就是滑

受力分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示意图的画法。 2.如何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静止在桌面的水杯受几个力的作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受力分析。考点/易错点1受力分析 一、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

若干个物体(整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 把研究对象从实际情景中分离出来,按先已知力,再重力,再弹力,然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最后其它力的顺序逐一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并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二、受力分析的几点注意 1.牢记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每一个力都有一个明确的施力者,如指不出施力者,意味着这个力不存在. 2.区分力的性质和力的命名,通常受力分析是根据力的性质确定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不能根据力的性质指出某个力后又从力的命名重复这个力. 3.结合物理规律的应用,受力分析不能孤立地进行,在许多情况下要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才能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如图,一根细线拴着一只氢气球A,试画出A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①绳对小球的拉力作用点在重心,方向沿绳斜向下,符号为F拉; ②小球受到的重力,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符号为G; ③小球受到的浮力,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上,符号为F浮; ④墙对小球的支持力,作用点可画在重心,方向垂直墙面向外,符号为F支。【例题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