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题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题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题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度???学校4月月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对环境无影响

B.工业社会科技的进步削弱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大于对迁出地

2.产业革命时期形成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低—高—低”模式

B.“高—高—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3.“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征为()

A、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读下图,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的人口年龄系数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代表发达国家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年龄系数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超过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时间依次是( ) A.1998年和2045年B.2020年和2045年

C.1998年和2020年D.2030年和2045年

读1996 - 2011年南非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6.北开普省人口密度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气候湿热 B.气候干旱

C.雨林广布 D.河网稀密

7.西南沿海沙滩游玩人数最多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由图示可反映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 B.环境质量

C.科技发展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10.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右图是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读图回答题。

1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B.23%C.13%D.60%

1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我国当前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13.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①“十五”期间,我国人口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下降②总体上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③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社会步入老龄化,劳动力不足④青壮年负担加重,社会福利投入增大,制约经济增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下列现象与人口迁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华人餐馆遍布全球

B.巴西几乎拥有世界所有种族

C.中东石油生产国的崛起

D.道教的起源

15.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①人口数量②人口构成③人口合理容量④城市化水平⑤消费水平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图中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 D处

17.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

A.资源减少

B. 政策改变

C.劳动力增加

D. 科技进步

18.读2010年我国各省老年人口比例图,分析2010年西藏和广东老年人比例低的原因

5

0 10 15

全国均值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2010年我国各省老年人口比例(%)

(台港澳数据暂缺)

8.87 8.71 8.52 8.24 7.58

7.56 10.31 8.38

8.32

10.12 10.89

9.34 10.18 7.89

7.60

9.84 8.36

9.09 9.78 6.57

9.24 7.80 11.56 10.95

8.57 7.63 5.09 8.53 8.23 6.30 6.41

6.19

A.广东和西藏迁入人口多

B.西藏和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西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广东有大量的年轻人口流入

D.西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广东城市化水平高

19.关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 A .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B .历史时期,气候的优劣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C .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竭进行的人口迁移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

D .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20.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资源丰富程度

B .科技水平

C .对外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下图是1980—2007年福建省人口自然变动曲线图(单位‰), 读图完成各题。

21.1990年至1999年间,福建省人口出生率为迅速下降,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无关的是

A .战争因素

B .制度因素

C .计划生育因素

D .社会经济因素

2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反映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已由传统型过度为现代型

B .由于自然增长率变动不大,因此福建省人口数量保持不变

C .1980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D.1982年以来,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

23.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读图1“某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问题。

24.关于该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 B.青壮年人口比重过低

C.老年人口比重过大 D.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低

25.目前,人口年龄构成与该国相类似的是

A.欧洲 B.北美 C.亚洲南部 D.澳大利亚

我国正在实行的“单独二孩”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中有一人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第二个子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此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人口总量减少 B.人口出生率升高

C.人口死亡率大幅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27.2014年1月初,浙江省成为我国首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原因是该省A.人口数量减少 B.人口性别比失调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环境人口容量低

图2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一年龄构成。读图2.完成3~4题。

28.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9.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30.关于环境人口容量(A)和人口合理容量(B)的数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

B.A

C.A>B

D.A可能大于B,也可能小于B

读图“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问题。

31.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2.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读下列三个国家人口金字塔图,回答题。

33.同属发展中国家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34.有关国家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①国近几年来劳动力严重短缺,需要从国外引入大量劳动力

B.②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的负担不重

C.③可能因战争原因,致使15-35岁的男性人口比例不正常

D.一个国家的男女性别比例变化对社会影响不大

35.下列措施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

..的是

A.倡导适龄妇女生育 B.鼓励外来移民

C .推迟退休年龄

D .增加儿童抚养补贴 根据材料,完成8-9题。 材料一:截至2003年,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67万,占总人口的18.98%。2004年4月15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可申请生育二胎的标准有所松动。

材料二:新条例推行以来,上海市并没有出现申请“生二胎”的热潮。相反,绝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夫妻甚至有暂时不考虑生育的计划。 36.《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申请生育二胎的标准放松,其原因可能是 ( ) A .上海为中国的“生育特区” B .可根本解决人口老龄化现象

C .上海人口文化素质高,多生孩子可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D .有利于调节人口年龄结构

37.材料二说明 ( ) A .上海市民的育儿功利观念强化

B .上海市民无经济能力抚养更多孩子

C .上海市进入生育年龄的独生子女社会责任感不强

D .上海市进入生育年龄的独生子女追求事业进步,把生育计划推迟

3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 B .对外开放程度 C .生活消费水平 D .资源

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3(

0.51.52.5

3.5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39.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④→③ C .④→①→②→③ D .④→①→③→②

40.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生育政策 B .国内移民 C .经济水平 D .医疗条件 下表为世界、中国、印度、德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008年)统计表。抚养比指0一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1.世界、中国、印度、德国依次与表中代号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①④

42.②国抚养比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老年人口比重大B.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C.儿童人口比重大D.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43.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读图完成19~20题。

19.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

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

20.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读“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44.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A.甲B.乙 C.丙 D.丁

45.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D.丁→甲→乙→丙

46.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容量 B.国际移民 C.国内迁移 D.社会经济

47.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4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构成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镇人口比例上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推进

B. 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下降——郊区城市化和生育成本提高

C. 劳动人口比例增大——人口出生率低和人口流动加快

D.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不足和社会负担重

49.下列中,不能通过人口普查弄清的是()

A. 人口数量

B. 人口年龄构成

C. 城市化水平

D. 人口合理容量

50.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该地区的矿产资源状况决定的

B.工业越发达,该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C.消费水平会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D.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据2009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我国总人口数已达13 802万人,据此回答题。

51.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估计最科学的是()

A.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约是16亿人B.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为100亿人C.我国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D.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52.据专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其原因是() A.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必然后果B.重大自然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

C.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回升D.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53.下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箭头表示人口的空间移动,回答题。

行政区域界线常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发生人口迁移的是

①a1→b1 ② a1→a2 ③ b1→b2 ④ c1→a2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该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

54.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55.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

56.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估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变量,无法估算

B.环境人口容量固定不变或变化很小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D.可以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据图回答题。

57.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D. 现代型

58.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B.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0.读表,影响农民外出打工的因子,排序正确的是()

A. 地形>交通>经济水平

B. 经济水平>地形>交通

C. 交通>经济水平>地形

D. 经济水平>交通>地形

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1.2007年至2050年期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

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

62.据图可知()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

B.1950—2050年期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D.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

下图为我国五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的统计图(不计人口的机械增长),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63.根据统计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北京年净增加人口最多

B.宁夏死亡率最高

C. 上海死亡率比北京高

D.宁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

64.从图中可以看出()

A.西藏、宁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

B.北京的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呈正相关

D.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死亡率小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65.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因为( )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66.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

读甲、乙两图,完成题。

部分西欧国家外来人口所占比例(单位:%)

甲图

67.读甲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1990年相比,2000年图示国家人口均大幅增加

B.1999~2000年间,图示国家中人口增幅最大的是挪威

C.1990~2000年间,比利时外来人口呈下降趋势

D.与1990年相比,2000年图示国家外来人口均大幅增加

68.乙图中各点数据与大部分西欧国家人口增长特点最接近的是

A.ⅠB.ⅡC.ⅢD.Ⅳ

69.下列有关西欧国家外来人口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外来人口的迁入会缓解部分国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B.外来人口的迁入只会加大迁入国就业和教育压力

C.面对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西欧国家应迅速采取措施遏制

D.资源开发是造成西欧国家外来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70.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

A.某同学到浙江大学文学院攻读学士学位

B.青岛市张先生周末到银座商厦购买西装

C.武汉大学某教授赴南极参加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

D.云南白族青年们随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剧团进行海外巡回演出我国准备有条件放开二胎生育,某大学生根据调查数据(政策改变后生育率为原生育率

的1.4倍左右)设计了人口政策变化前后的人口增长数学模型图。完成下列各题

71.上图中正确表达了政策改变后劳动力(15---60岁)增长(比重或人口数)的是A.模型1 B.模型2 C.模型3 D. 模型4

下图模型一、模型二分别是政策改变前、后的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力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变化模型

72.说明人口政策改变后

A.劳动力数量变化最快

B.劳动力负担一直增加

C.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

D.劳动力人数增加,抚养比立即减小

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项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图中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73.安徽省人口、CDP分布的状况是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B.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

C.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D.人口集中度与CDP集中度完全背离

74.图示安徽省人口与C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

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

③安橄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

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

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

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75.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D.丁、乙、丙、甲

76.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教育压力大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D.死亡率高

二、双选题(题型注释)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四、判断题(题型注释)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77.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上午7点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而是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

什么好事。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有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和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

(3)近年来,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向地区迁移,请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78.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来看,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大多属于该类型。

(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___________型”,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长期坚持____________工作取得的。

(4)由A模式转向B模式,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转变引起的,

由B模式转向C模式,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转变引起的。

(5)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阶段(填字母)。

79.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广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主要影响有那些?

(3)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人口迁移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及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80.下图代表我国建国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实线代表已经过去的时间,虚线代表未来的时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要分析①——②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的原因。(6分)

(2)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时间点是(2分);人口规模最大的时间点是(2分)。

8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7分)

(1)图中表示的人口迁移是国家历史上和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

(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而言,人口迁移缓解了当地的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有积极作用。

(3)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的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82.下图中甲国以山地、高原为主,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磷矿储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人口约3000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业、渔业和磷酸矿的出口是其三大经济支柱。近年来,该国拦坝蓄水,兴修水利;引进外资,创办免税工业园。 10分

(1)比较A、M两城市冬季均温的高低,并分析原因。(3分)

(2)概括甲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2+2分)

(3)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甲国为合理利用水资源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因。(3分)

83.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图甲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口(单位:万人2000年)

图乙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相互关系模式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地区与_______地区向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人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84.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及一些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状况数据表,回答问题。(10分)

(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中。

(2)A国的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____________。

(3)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尼加拉瓜、德国、韩国,据数字所示人口增长模式判断,B国是____________

(4)按照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判断C国的名称,并填入下图相应位置的括号中。

85.(1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 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图甲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4分)

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图乙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 ②>③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假如你正置身于这样拥挤不堪的人群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 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 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想一想?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二)、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1、全球人口现状及前景 目前,全球平均每秒钟便有4.4个婴儿降生,不仅出生率令人震惊,而且分布也相当不平衡,不到57%的新生人口集中在亚洲,26%在非洲,9%在南美,5%在欧洲,3%在北美,不到1%在大洋洲。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每天增加大约20万人,相当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的人口。 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中国(13亿)、印度(11亿)、美国(2.97亿)、印尼(2.23亿)、巴西(1.81亿) 预计到2050年,印度将拥有16亿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中国以14亿人口居第二位。 2、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讨论: a、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人口基数过大。 b、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6.01亿。 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23亿。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卷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①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 A卡斯特尔斯B廖什C克里斯泰勒D戈特曼②城市近域推进演化模型中第四时期首位城市体系的表现是() A绝对集中B相对集中C相对分散D绝对分散③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有() A区域差异变大B大都市化趋势明显C经济发展不平衡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④霍伊特提出的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是()A普查法B残差法C区位商法D 正常城市法⑤城市基本活动引起的一种放大机制称作()A加数效应B除数效应C乘数效应D减数效应⑥以下不是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特色的是() A理论基础B资料矩阵C方法论D多变量分析法⑦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中K=4体系依据()原则A行政原则B市场原则C交通原则D最优原则 ⑧以下不属于城市空间分布类型阶段的是()A离散阶段B极化阶段C扩散阶段D聚合阶段⑨下列不属于城市土地特征的是() A自然特征B经济特征C法律特征D社会特征⑩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不包括() A多层次商业中心B带状商业网点C市场化商业区D专门化商业区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

?廖什的需求圆锥理论提出()越远,()越高,货物的实际价格(),结果对该货物的需求也就();?城市空间分布发展与演变的阶段性是()、()、()、(); ?学术界一般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 ⒈大都市带⒉城市群⒊城市职能⒋首位城市⒌城镇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空间相互作用的分类; 五、论述题(14分) 阐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完整版)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当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展开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差别 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 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A.0.2亿 B.0.7亿 C.1.0亿 D.1.3亿 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 解析第1题,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水准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所以C准确。第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

政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所以B准确。第3题,“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但不 能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利于扩大 内需,所以D准确。 答案1.C2.B3.D (2015~2016学年济南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 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准确的是() 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 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 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 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 5.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 A.生育意愿低 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C.人均寿命长 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 解析第4题,据图计算可知,全国老年人口数量未超过2亿,故 A项错误;据图B项准确;上海市老龄化水准高于山东,但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低于山东,故C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准最低,故平 均年龄最低,D项错误。第5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改善生活的条件,增加收入,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故B项准确,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人口与环境 1.人口再生产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 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 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 已进人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2.人口数量与环境 (l)人口数量的变化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原始社会:人口少,影响小 农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

的破坏 工业社会:人口激增,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环境;生产扩大、污染扩大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 主要是由于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原因造成 3.环境人口容量 (l)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首要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4.人口素质与环境 (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 影响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 资源规和发展观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 响 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 同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a.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b.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c.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d.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e.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均可以找到城乡之间的差异。2、我国城市按其所在区域地形分类有10中类型 地形类型例子 滨海城市 三角洲平原城市长三角、珠三角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华北平原外侧沿燕山南麓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城市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 平原中腹的城市 高原上的城市蒙古高原上 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 中山谷地城市南平、十堰、攀枝花 高山谷地城市拉萨 4、城市化含义: a.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b.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c.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d.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5、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以及以此为依据,城市化类型划分。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第一种是正统的城市化类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第二种是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称之为假城市化。 第三种是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也称为逆城市化。 6、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城市是人类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即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期,而这一前提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前提:第一产业生产力是否有余力; 第二前提:农业提供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即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7、城市化的机制 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革命造成了城市的大量发展;韦伯认为,人口在城市中的日益集中是经济增长和差异化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农业生产中的机器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被替换下来的农业工人为寻求就业而流向城市;“经济发展,或孤立的社会与经济团体的结合,需要一部分人口在商业城市中集中。同样地,作为乡村经济向世界经济转变的工业社会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市场的扩大促使制造业集中”。因此,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所生产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日本地理学家国松久弥认为,现代城市化过程就是第二和第三产业集聚行为所进行的过程。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阶段,因此城市化水平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 8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为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高中湘教版本地理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图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1.城市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 地租与劳动力资源 B . 市场与租金 C . 市场与环境 D . 地租与环境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以下两题。 2.该城市2000年与2015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①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①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①城市规模扩大 A . ①① B . ①① C . ①① D . ①①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 . 土地资源浪费 B .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 城乡协调发展 D .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4.上图所示,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B.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C.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 D.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系 上海世博园位于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带,规划用地 5.28km2,其中浦西 1.35km2,这里原有大片厂房及部分民居。结合地图,回答以下两题。 5.园区内场馆林立,建筑风格迥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B.经济C.文化D.政策 读“京津冀都市圈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6.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①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①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①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

高考地理 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答案】13.B 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答案】14.C 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答案】15.A 【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6~18题。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16.D 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17.D 18.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C.德 国 D.泰国 【答案】18.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完成33、34题。 表1 3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33.B 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答案】34.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13,回答35、36题。

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学案》word教案

立发中学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一、预学案 【预学目标】 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3.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4.地球及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5.人口迁移的判别 6.了解近现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 【预学重难点】 1.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3.了解近现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什么? 参考答案: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观等。 生产力发展水平。 2.“高—高—低”模式______________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两种类型。两种的异同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工业革命以前原始型传统型相同点:出生率都很高不同点:传统型的死亡率有所下降。 3.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什么趋势? 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越来越多,对资源利用的深度不断提高。 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 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资源的有限之间存在着矛盾。事实上,5.人口迁移有哪几种类型?其中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又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你留意到身边发生过哪些人口迁移现象?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将其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前者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后者通常包括省际迁移和县际迁移;根据人口迁移方向的不同将其分为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的城市、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其中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人口迁移现象:外出上大学或出国留学;毕业后到外地工作;有同学随父母工作调动去了外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到城市;三峡移民等等。 二、启学案 【启学目标】 1.人口问题 2.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合理容量及其特点。 【启学重难点】 1.有关人口图表的判读。。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p2)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㈠城市化研究 ㈡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 ㈢城市分类研究 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2.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p21) 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①城市的行政地域概念 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②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 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 ③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 城市建成区后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得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城市社会越来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就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一些具体的城市功能概念: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 3.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 市带?(p25) ①有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②必备的条件: ㈠多核心 ㈡交通走廊 ㈢密集的交互作用 ㈣规模特别庞大 ㈤国家的核心区域 ③6大都市带: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答案章节检测章节测验.

1 【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A、1911 ?B、1917 ?C、1925 ?D、1929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A、地理、人口、环境 ?B、经济、人口、环境 ?C、地理、人口、文化 ?D、经济、人口、文化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不涵盖自然生态的部分。()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A、城市规模的扩大 ?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2 【单选题】城市是一种以()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A、人类 ?B、环境 ?C、经济 ?D、文化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A、太阳 ?B、资源 ?C、人口 ?D、经济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2 【单选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系统 ?B、城市环境系统 ?C、城市循环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3 【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社会环境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主备教师:顾素芳 教学过程: 一、明理提高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内蒙古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 二、政府举措 1.从1996—2010年,中国政府将采取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对污染排放实行总量控制;二是要出台《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宣战。 2.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设立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三、自觉倡议 1、随手关闭水龙头,因为一个滴水龙头每天流掉20升水,每年流掉7000多升水。一吨水可以发电100度,可供三口之家用二个月。一吨水可以织布200米,能做80套校服。一吨水可炼150公斤钢。 2、少吃品香糖。因为口香糖的残迹十分难消除,对环境污染大。 3、买菜购物多用布袋。因为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 4、不乱扔废弃物。 5、每年为我们的家园种植3—5棵树。 6、庭院室内养花种草。 7、节约纸张,回收废纸。因为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纸,减少35%的水污染。 8、不吃野生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9、参加一次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2019版浙江高考地理(选考1)复习专题检测5人口与环境

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我国已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并进行全面的评估。下面是“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金字塔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上面4幅人口金字塔图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不断缩小,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 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导致我国家庭户人口规模越来越少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 B.迁移流动人口增加 C.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D.人口的快速增长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结合不同时期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比重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图①中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最大,时期最早,然后依次判断并排列出早晚顺序。第2题,结合题干要求及选项判断,人口的快速 增长会导致家庭规模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少。 (2018·浙江温州高三适应考试)读某地2000年和2013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该地人口结构变化会( ) A.影响产业结构 B.延长平均寿命 C.加重社会负担 D.缓解就业压力 4.适应该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B.扩大基础教育规模 C.适度调整人口政策 D.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被称为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图中显示2000年和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社会处于“人口红利期”,因此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减轻,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会影响产业结构。故A项正确,C、D两项错误。延长平均寿命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相关,与人口结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第4题,图中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当地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逐渐明显,为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当适当地调整人口政策,比如我国的二孩政策。故C项正确。针对老龄化问题,应适度推迟退休年龄,故A项错误。因当地出生率下降,未来适龄入学人口数可能减少,因此不适于扩大基础教育规模,故B项错误。当地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故D项错误。 5.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环境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第6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2018·浙江11月选考,4~5)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第7~8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Unit 1 teaching plan of population and enviro nment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人文地理知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方面的 作用,了解人口地理主要内容,理解主要概念和原理。 2.学会阅读相关图表,分析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树立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观念。 1.了解人口再生产概念、类型及其转变 2.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1.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读图、表,分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要求,这一单元内容属于“人 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大纲中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内容,实 际指的就是“人口再生产”。严格地说,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 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两者的内涵并 不完全相同。 人口发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 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 变化:人口素质反映的是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口 结构可包括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等,在社会发展 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单元我们从人口再生产谈起。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1.人口再生产概念:狭义的概念,即教材中提出的:人口内 部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 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延续下去。实际上,人口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集合体,其构成是错综复杂的。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水平、职业、宗教信仰等等 方面并不完全相同。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不仅人口数量在变化,总人口中的年龄、性别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及人口的 素质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意义上的人口再生产是广义的人 口再生产。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高考地理-人口、城市与环境-专题练习(七)(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七) 人口、城市与环境 一、选择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完成1~2题。 1.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2.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2016·郑州二模)下图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对数变化图,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密度越大。读图回答3~4题。 3.从1990~2010年北京市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北京市人口迁移的原因合理的是( ) A.郊区经济较城市中心发达 B.城市中心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且环境污染严重

C.郊区就业机会比城市中心多 D.城市中心就业机会多 4.有关北京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城市中心人口压力 B.阻碍城市中心的发展 C.增加城市中心公共设施负担 D.增强城市中心人口压力 下图为新加坡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该城市及其各功能区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中心地带布局大片绿地,不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B.城市西南部工业区靠近海峡,交通便利 C.因地价便宜,城市中心区位置靠近东南边缘 D.城市交通落后,人们出行不便 6.决定该国公共住房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质量、历史文化B.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C.功能分区、基础设施D.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2016·太原一模)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7~8题。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9

题组二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 (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回答1-2题。 年龄 0?14 15?60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死亡率(%) 0.6 0.6 2.5 3.7 乙 人口数 3 500 6 000 500 10 000 死亡率(% 0.75 0.7 2.2 3.65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② 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 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 ④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① 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 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 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④ 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①② B. 答案 1.C 2.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福建省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2010 届咼三适应性测试) 读“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 图”回答3-4题. 答案 3.B 4.A 1- 1 ~1 1 1 ----------- 1 1 1 1 1 II 1 3 ?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 ) A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 4.预测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立 60岁 女 I 2D31年 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