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广州、上海三地会展经济发展情况

深圳、广州、上海三地会展经济发展情况

深圳、广州、上海三地会展经济发展情况
顺义区会展经济调研组

随着2008年奥运会日益临近和2005年12月28日新国展在顺义区奠基,首都会展经济发展又将掀起新高潮。为了加快会展经济发展,顺义区会展经济调研组一行10人,于7月9日至14日,赴深圳、广州、上海三地(以下简称三地)调研学习当地发展会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在当地召开专题座谈会,参观会展中心和会展企业,并与当地同志就发展会展经济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一、三地发展会展经济的主要做法
三地在发展会展业方面做法各有不同,已初步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一是深圳模式。该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在市中心区建设展馆,由当地政府主导展馆的建设运营及周边配套。深圳会展中心投资31亿元,占地22万平方米,2004年投入使用。会展中心筹建办与高交会展览中心、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三家事业单位主导展馆建设运营和大型会展筹办。目前,深圳市正准备对三家事业单位进行改组,成立主导场馆建设运营并兼管会展经营的国有企业。
二是广州模式。该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在发展新区建设展馆,由当地政府招商建设展馆周边配套设施,商务部主导展馆的建设与运营。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建于2002年,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的琶洲岛,紧邻珠江,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用地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首期工程占地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二、三期工程已经启动。广州市在琶洲展馆周边规划了89.2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用地,各类服务设施目前正在建设中。
三是上海模式。该模式的典型特点是以会展带动新区开发,由中外合资公司负责展馆建设运营,地方政府进行商业配套。2002年,上海市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与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杜塞尔多夫展览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上海新国际博览有限公司,建设并负责运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博览中心位于浦东开发区,一期工程投资8.2亿元,总规划占地1平方公里。目前拥有9个无柱展厅,面积10.35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为将来扩建到17个展厅预留了13万平方米的建筑用地。
二、三地发展会展经济的主要经验
尽管三地在发展会展经济方面有不同的模式,但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汲取,主要是:
一是加强展馆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前提。展馆及周边设施是举办展会的基础,各地政府一般都会对展馆及周边设施规划用地给予前瞻性的考虑。比如,广州市政府、浦东新区政府都在新建

设的会展中心周边,预留了将来展馆扩充
建设的用地。深圳市政府则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规划,面临着新会展中心启用不久就不得不在机场周边重新择地建设会展中心的问题。另外,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以展馆为中心枢纽,构建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比如,深圳会展中心南邻滨河快速干道,与口岸、港口及高速公路相连,驾车驱往深圳火车站仅需15分钟、深圳机场仅需30分钟。地铁1号、4号线在会展中心站接驳,通过市政地下通道可从馆内直达地铁站。10多条公交线路经达会展中心。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坐落在繁华热闹、交通便捷的新港路上,毗邻广州地铁二号线、公共汽车赤岗总站,有多条公交线路在这里交汇。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东距浦东国际机场35公里,西距虹桥国际机场32公里。中国首条磁悬浮列车和地铁2号线在中心附近汇聚,与多条公交线路编织起的交通网络拉近了会展中心与城市的各个角落的距离。
二是精心打造会展品牌、培育会展企业是发展会展经济的龙头。会展品牌是会展经济链中最富创意、最具价值的环节,会展企业是打造会展品牌最重要的主体。因此,三地政府都把打造会展品牌、培育会展企业作为发展会展经济的龙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设立了2000万元“深圳会展业专项经费”,并实施“重要展会排期保护”政策。目前,深圳市已经形成了“高交会”等一系列著名会展品牌,“文博会”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已成为国家级会展品牌。在会展品牌方面,广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秋季是“广交会”的五十华诞、百届庆典,国家、广东省以及广州市都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这进一步强化了“广交会”这一享誉全球的会展品牌。上海浦东新区制定了“十一五”期间促进会展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上海展览业初步形成了中国国际包装和加工科技展览、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三是加快吸引展览策划、展装等文化创意企业集聚是发展会展经济的载体。展装等文化创意企业是会展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地的经验表明,在大型会展中心周边,会形成为会展服务的文化创意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的聚集区。比如,深圳会展中心附近的写字楼聚集了华博、中诗等知名展览公司,距离深圳会展中心一街之隔的黄岗村则聚集了100-200家小型展装企业;广州市政府在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周围规划了充足的商务办公和商业配套用地;上海也在新建成的会展中心周边规划了写字楼建设用地,用以建设高档写字楼,吸引为

会展业服务的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发展。在吸引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发展的同时,三地
政府还对与这些企业相配套的功能性用地进行了规划,比如针对展装企业在仓储、加工、物流等方面的功能需求,在距离展馆稍远的周边地区规划了产业用地。
四是完善展馆周边地区的商务环境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应有之义。会展是一项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层次的商务活动,因此,会展业聚集的人群具有流动性强、素质较高、消费力较强的特点,对展馆周边的商务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三地都在展馆周围建设了大量高层次的商务配套设施。比如,深圳会展中心周边步行5-20分钟范围内云集了五洲宾馆、景轩酒店、投资大厦等星级酒店,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祈年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喜来登酒店等,毗邻的购物公司园及华强北商业圈,可享受惬意的休闲、购物、美食;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周边已经规划建设6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2座,公寓式酒店4座,总面积20.3万平方米,规划还包括商务展示、餐饮、娱乐、文化、商业、金融、邮政等服务设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周围聚集了希尔顿大酒店等十几家高档商务酒店,并有麦德龙、百安居、汤臣高尔夫等高档购物及娱乐设施。这些设施方便了参展客商,推动了会展经济发展,也在交通高峰期起到了分流出入人员、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五是加强对会展业的科学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发展会展经济的保障。会展是一项需要在瞬间聚集大量人流的产业,必将对当地政府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三地的实践来看,既有做好展会期间公共服务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一般来看,展会期间会大量增加的公共服务需求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疏导、餐饮卫生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公共医疗、社会治安等。为了有效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为展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专门设立了旅游会展局,并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设立了其派出机构浦东新区会展办公室。尽管如此,在与上海新国际博览公司管理人员的座谈中,我们仍然能强烈感受到他们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面临的困难。深圳市会展中心坐落在市中心区,主要依靠市中心的密集资源提供公共服务,但受到公共交通方面的强大压力。广州市非常重视对会展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2005年2月,广州市成立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2005年4月,广州市成立会展行业协会,制定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章程》。这两个机构分别以两个文件为准绳,全

面负责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组织、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广州的会展市场秩序,营造出会展市场和谐发展的
环境与机制。
三、发展首都会展经济的对策建议
根据三地发展会展业的经验教训,结合北京市和顺义区实际,初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调动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高度重视会展经济的发展。北京市历来高度重视发展会展经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提出:充分发挥首都优势,以及在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城市。2004年,市发改委出台了《北京会展业发展规划(2004-2008)》。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会展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一是会展经济是各类产业发展的高端,通过展示交易、投融资等功能的发挥,可以推动各类产业上规模、上层次。二是会展经济是关联产业发展的引擎,可以带动餐饮、旅游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有专家研究指出,其带动系数甚至可以达到1∶10。三是会展经济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创意理念贯穿策展、布展等各个产业环节,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链。四是会展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品牌,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市相关部门进一步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会展经济加快发展。
第二,抓紧搞好新国展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新国展总占地面积270公顷,一期用地116公顷,二期用地84公顷,三期预留用地70公顷,场馆自身用地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新国展周边地区要考虑到会展业发展迅速的特点,本着“齐全、适应、满足”的原则,为会展业发展留足产业及基础设施配套的发展空间。市有关部门要和顺义区一道,加强协调配合,支持督促中展集团搞好新国展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及时了解其对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同时,要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与新国展的衔接配套问题。另外,一定时段内,人流、物流高密度聚集,是会展交通的特点。因此,交通是会展业发展的决定性外在条件之一,必须超前配置交通资源,形成出入便捷的交通网络。据了解,2006年北京汽车展将吸引50余万参展商和参观者,展会每天的人员出入量将在10万左右。由此推算,今后大展期间新国展每天的人流量都将在10万左右。从目前新国展周边交通情况看,通行能力尚显单薄。市发改委、市交通委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完善新国展周边交通设施和交通网络,构建良好的交通环境。
第三,加快制定促进

会展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贸促会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不断完善培育会展企业、打造会展品牌的政策措施。比如,对新引
进的大型专业会展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市和区地方财力部分,给予一定补贴;制定对会展服务公司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其从事会展服务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地方财力部分,给予一定补贴;对重要会展首届启动及培育期,或因扩大规模不能达到收支平衡的,适当给予财政资助;对连续在新国展中心举办3次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规模的品牌展会,给予一定额度的专项补贴。另外,要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加强会展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四,合理布局新国展周边的相关产业和商业配套。在会展产业链上,既有策划、设计、广告等具有创意性的高端部分,也有展装制作、拆展、展品仓储等低端部分。市有关部门要支持、指导顺义区吸引相关产业在新国展周边集聚,根据会展配套企业不同特点和需求,细化类别、分区集聚,对号入座、一步到位地进行招商工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比如:在新国展附近地区,建设高档次的写字楼、公寓,集聚策划、设计、广告等高端的基础性服务企业;在相对较远的地区,集聚仓储、物流、制作、装配等低端的服务企业。同时,加强审核与管理,限制小、散、低、劣会展企业的生存,确保为展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另外,会展业对商业发展拉动强劲、需求旺盛。市有关部门要支持、指导顺义区围绕新国展建设配套齐全的酒店、餐饮业以及购物、休闲、旅游等商业设施,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全面、快捷、足量的配套商业服务。一是要打好服务设施基础,建设为不同人群服务的高、中、低档商业设施。二是要提高应急服务能力,提前谋划,早作准备,提高迅速统筹服务资源的能力,届时为展会提供完善的商业配套服务,在满足会展需要的同时促进会展经济发展。
第五,做好加强对新国展及周边地区公共服务的准备。市有关部门和顺义区可成立“会展业公共服务协调小组”,配合海关、商检以及有关部门,协调公安、安全生产、卫生、城管等部门,搞好大型会展活动期间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要引导驻区会展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会展活动涉及的各个管理、服务环节。根据三地的经验教训,安全问题和社会管理是会展公共服务的两大重点。首先,安全是重中之重,必须从交通疏导、治安消防、安全生产、

卫生防疫、医疗急救、灾害预警等方面入手,建立市区两级相关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抓好细节,确保会展安全。另外,会展带来的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市场管理、环境治理等社会管理工作任务相当繁
重,需要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和新国展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多方参与,综合施治,为会展业创造良好的展览环境,保障会展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市有关部门和顺义区要围绕新国展建设,把支持、推动、服务会展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同步推进,使会展经济成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和新亮点。

执笔:石明磊 王振刚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