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麻杏石甘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麻杏石甘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麻杏石甘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麻杏石甘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麻杏石甘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擅长,主治风热咳喘证,辛凉宣泄效力彰。

组成:麻黄6 克、杏仁9 克、生石膏24克、甘草6 克。

简称为麻杏石甘汤,出于《伤寒论》。这个方从它的病机来看,它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全面地说是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现在我们使用邪热壅肺是主要的了,所以主症现在作为肺热咳喘,是主要的了,应该是主症。原来这个方出在《伤寒论》,它是用于外伤寒邪,由表入里,由太阳到阳明。由表入里过程当中,要化热,邪正斗争化热。就造成了伤寒由表入里,由太阳到阳明,郁而化热,导致邪热壅肺。这个导致的邪热壅肺,从温病来讲也用麻杏石甘汤。温病的原因,温热病邪侵犯,它由卫分到气分也是由表入里,也可以郁而化热,形成邪热壅肺。但这个时候表邪未尽,就是说在这样的阶段邪热壅肺已经形成了,但是病邪没有完全入里。表邪,表证的尾巴还有,所以叫未尽。应该说不重,但运用这个方要针对表邪,有没有?有多少?还是要灵活运用的。所以说麻杏石甘汤,虽然出在《伤寒论》,那实际上伤寒学派、温病学派都使用。不管是寒邪,还是温邪侵犯人

体,最后由表入里,殊途同归,都可以导致邪热壅肺。当然来的,起源的这个伤寒啦,寒邪也好,温邪也好, 它们程度和后来的病情影响、变化速度可以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从这种基本病机的形成,都是殊途同归的,由表入里的,郁而化热,造成以内热为主了,兼有表证。但整方的用药,因为表里同治,所以辛散、寒凉清里相结合。辛和凉,辛凉透表,意义是麻黄是辛散,石膏是寒凉,相结合辛凉。同时从病机,完整病机是表里同病,还是外寒内热,尽管以内热为主。所以还是辛和凉的结合,所以把它归在这个辛凉解表剂里面。从这个证的形成这两种可能最后都是郁而化热,形成邪热壅肺了。所以它最后内热形成了,表邪未尽,是这样一个特点。表邪未尽可以看得出浮脉了。那总体上里热为主了,脉数了,所以浮数的脉。邪热壅肺是这个方证主要的临床表现。身热不解,发热明显,甚至于有的发热较重。咳逆气急咳喘,咳喘严重的甚则鼻煽,鼻翼煽动。热邪伤津产生口渴。所以表里同病突出在里热,突出在肺热,突出在里热和肺热。当然由于表可以有表邪未尽,里邪热壅肺形成,所以这里有个动态症状,而反映出由表入里不同的阶段,一些标志。有汗阶段是入里了,无汗表还明显,或者是表寒还很清楚,很显著。有汗汗越多就入里程度越重,热邪迫津外泄了。苔薄白或者黄苔,也反映了邪在表的程度,和入里的程度,这个作为一种动态症状。

从功用来讲,这个方啊,辛凉疏表,清肺平喘。清肺平喘这个方它是以此为主的,主要的应该说。辛凉疏表是指的表证还比较明显的阶段。这个

一定要了解实际运用当中,辛凉疏表当中,解表方面占的成分,重视程度越来越少,主要是清肺平喘四大特点。

作为方义分析,这个方麻杏石甘四个药简单来讲,主要是掌握它的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反映出了对后世很有指导意义的基本组合,很多基本组合,基本配伍的技巧。这个君药,麻黄和石膏联合为君比较恰当。麻黄之辛,石膏之寒,这种体现既合作,辛凉,有表邪,可以透表,又可以清肺热,宣肺气。所以麻黄在这里疏散表邪有散的力量,同时宣肺平喘。石膏清热生津,解肌透邪,解肌透邪,透热。石膏有散热、透热作用,解肌透热,同时清肺热,又能生津,生津是和甘草相配了。杏仁这味药是降逆肺气,平喘咳的,这是多次碰到的。

甘草是既能益气和中,保护胃气不受大剂量的石膏影响。避免寒凉伤胃了,又能够调和寒热,调和宣降,说它调和于寒温宣降之中了,调和诸药。这个方里虽然四个药,基础配伍的关系很多,首先石膏、麻黄相配,既有相辅相成,又有相制相成。原方石膏、麻黄用量比例二比一,相辅相成指的是它的分工,一个宣肺散表;一个清热,就是解肌透热了。麻黄又能宣肺,有表邪那透表,这是相辅相成。相制相成啊,麻黄得到石膏使全方不至于过分温散,不会散之太过了。得到石膏也不会助热了。石膏得到麻黄不会过分凉遏,凉遏气机啊,这是它相制相成。这种配伍在前面的我们说到,大青龙汤已经出现,麻黄二、石膏一这种配伍了。这里麻黄一、石膏二,所以清宣当

中以清为主,大青龙汤里又有清宣又有散表,但是以散表,治疗风寒表实为主。麻黄、杏仁相配,很多方里遇到了,基础方代表是三拗汤,这里也包括麻、甘、杏了,一宣一降也反映一个基本组合。石膏、杏仁相配何时常用它?肺热的咳喘当中,一清一肃,一清一降,清肃肺气,热证的咳喘,肺热咳喘常用了。石膏和甘草相配,说它甘寒生津,所以后来对石膏的功用,认为也能够清热生津啊,那石膏是一个矿物药,弄得出什么津液来,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生津。人体津液的化生是在胃,饮入于胃嘛,胃为水谷之海。胃中,肺胃有热,伤津很快。这个津是后天以化生津液那个津了,伤津很快。石膏清胃热可以保护津液,保护胃化生津液这个功能,所以这是一种间接生津。历来就把这个作用从临床反映出来的结果归纳到石膏头上,说它既能清热,又能生津。那石膏和甘草同用,那能够既养胃气,又能帮助胃恢复功能化生津液。所以这个都是后世常用的一种基本组合了。

麻杏石甘汤和麻黄汤共同的药物相当于一个三拗汤,但我们不能说它是三拗汤这个基础方的加味,或者麻杏石甘汤是麻黄汤的一种随证加减方,不能这样讲。因为作为两个方的主证来说,变化了,侧重点变化了,君药变化了,因为这个是麻黄、石膏联合为君,跟麻黄为君这个不一样。从临床使用的一个基本根据来讲,麻黄汤是以比较典型的外感风寒表实证为使用基本依据的,而且它的系列方剂,大青龙汤、三

拗汤、华盖散这一系列的,都是以基础的外感风寒表实证为根据,其他方面

侧重不同,随证加减组成一个方子。而这麻杏石甘汤在临床使用的基本依据,应该以发热咳喘为主的,即使没有表证它也可以用的,所以它不是以外感风寒表实为使用基本依据的。所以这两个方的比较,就不能看它作为一个方是另一个方的相当于随证加减方一样,尽管就一味药之差,它是一种另组新方。而且就拿像麻黄这样的药,在这两个方里的作用侧重点也不同,在麻黄汤里麻黄是以发散风寒为它的主要功效发挥方向的,在麻杏石甘汤里和石膏联用之后,用量是一比二,石膏二,麻黄一,所以这个方从整方来看,清肺卫之热,特别是肺热,这是它的突出功效,同时麻黄在石膏的制约下以宣肺为主,那就以宣肺为主了,它就不是以发散为主,所以麻黄的使用它功效发挥方向的侧重点也不同,这是这两个方从主治证候,整方这个功

效和用药特点上的一个区别

在运用方面来看,目前这个麻杏石甘汤主要使用基本依据是发热

咳喘,苔薄黄,脉数。那这里注意这个苔薄黄反映了它不是强调黄而厚,或者黄腻,反映了以咳喘为主,痰的因素不是使用这个方的基本根据了。一般来讲如果痰多,咳喘痰多,黄痰,甚至于难以咳出,像这个方,它清化痰热,作用非常小,即使有石膏和杏仁同用,一清一肃,但清化痰热还必须要配其他的药,或者另择新方了。在使用当中有汗,或无汗这两种阶段,调整方中的药量,有汗无汗都可以用。那么有汗无汗根据肺热的程度多少调整麻

黄石膏的用量比例,同时现代

使用应该说是多数情况下,不是以有没有表证作为依据了,发热咳喘是作为主要依据了。因为一些方子经过从伤寒到现代,一千八百年运用,大家习惯了,运用它的侧重点上可以有发展,有变化。我们方剂学它既要讲到原方的当时的治疗情况,也更要反映后来,后世直到现在普遍运用的情况。在使用当中,当然这个风寒咳嗽,从整体这个证候来说风寒比较突出,热象不明显这个方是不适合用的,因为石膏量大,另一个方面痰热明显的,甚至痰热多的这个方都不适合。

在随证加减方面,麻杏石甘汤应该看作是一种基础方,它反映出来一种基本的治法,一宣一清一降,所以虽然四个药体现了很多基础的组合,运用当中很多要进行加味。肺热如果重,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同时咳喘,热重,加石膏,而且肺热本身,咳喘比较厉害,咳喘反映得厉害,舌红,苔黄,脉数,桑皮、黄芩、知母这一类可以使用,直接清肺脏之热,石膏是清肺卫之热,但特别它侧重于清经热,解散经热。如果外来的寒邪,外寒很明显,麻杏石甘汤,麻黄量增大,石膏量减少,比例上来讲。但应该知道整个方来说还是以辛凉为主的,仅仅是外寒证明显一点,降低一点麻黄用量,不可能这个方里麻黄用量里超过石膏,那就不对了,那应该另外找方子了,不是属于这个肺热壅盛,外寒入里化热,肺热壅盛,这就不适合了。咳喘兼有痰多,痰阻滞气机,气急,加葶苈子泄肺,同枇杷叶也能够降肺气,还

能,这肺热,它还有一定润肺作用。痰稠阻滞气机造成胸闷,那就用一些可以宽胸理气又能清化痰热的药,结合起来,这是常用随证加减的一些方法。

后面附方有个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金匮要略越婢汤,麻黄石甘与枣姜;发汗解表与利水,善治身肿风水伤。

组成:麻黄6两,石膏半斤,生姜3两,大枣15枚,甘草2两

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当然从主治来说,和麻杏石甘汤相差还挺大,一个肺热咳喘,一个治疗风水,风水发生,或者发作都和一定外邪有关,但它这个风水挟热,从病机来说都和这种肺气失于宣降有关。这个是肺气失于宣降,水道不通,泛滥体表,这是风水证。而麻杏石甘汤,它是属于肺失肃降而上逆,肺热咳喘证,所以在这个里边就体会这两个方麻黄石膏用量,主要了解麻黄石膏用量。麻黄石膏用量,越婢汤和麻杏石甘汤不同。越婢汤,六两和八两的差别,四分之三;麻杏石甘汤一比二,那它只有二分之一,麻黄只有石膏量的二分之一。前面大青龙汤往往麻黄是石膏的两倍,所以这三种配搭,比较完整的反映出来,麻杏石甘汤这麻黄杏仁相配不同比例以后,麻黄主要作用

麻杏石甘汤方药组成及功效(借鉴材料)

麻杏石甘汤方药组成及功效 《伤寒论》中的治水剂,基本上都是温热药组成。《伤寒论》里也有很多由寒凉药组成的治火方剂,如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石甘汤方药组成及功效《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是张仲景专为清肺热而设的,是治疗肺热“汗出而喘”的。这个方子的药物组成只有4味药物,全写在方子的名称中了。药物组成: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麻黄具有强大的辛散作用,入肺经,可以用来散肺中的病邪,又是平喘的良药,但因性温,在治肺热病证时要注意用量不要太大,而且一定要配伍石膏。石膏是辛寒之品,入肺经。寒能清热,辛能散热,所以石膏是治疗肺热的佳品,且石膏的寒凉可以抑制麻黄的温燥之性。麻黄配石膏治疗肺热堪称最佳组合,但石膏的用量要大于麻黄一倍以上,这样才能使麻黄专于宣肺平喘而不助肺热。杏仁配合麻黄宣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麻杏石甘汤以清肺、宣肺为功能核心,可以用于外感发热和肺热引起的诸多病症。肺热咳喘的表现肺主呼吸,若肺中有热,最常见的就是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利,喉中有痰,色黄而稠。咳喘多伴有痰,中医治喘病,辨痰很重要。一般而言,痰黄粘稠的属于热证,

可用本方;痰稀白有白泡沫的属寒饮,用小青龙汤;而介于两者之间者,用苓桂术甘汤。麻杏石甘汤治肺热,所以病人吐出的痰是黏稠的,同时会伴有高烧、口渴、出汗、小便短赤,甚至大便秘结,望诊可见病人的嘴唇很红,舌红苔黄。肺热咳喘多见于小儿肺炎、老年人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部感染常是由感冒引起,因肺主皮毛,所以外界的邪气由皮毛侵入可直接犯肺。如果是肺热咳喘,麻杏石甘汤是首选方剂。麻黄与石膏为最佳配伍需要强调的是,麻杏石甘汤的核心药物组合是麻黄与石膏,二者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治肺炎咳喘时,更是缺一不可。麻黄辛温,发汗力较强,许多人不敢使用,特别是治疗肺热咳喘时,更是谈虎色变。有一次我到外地某医院义诊,一个病房的大夫请我会诊一高龄男病人。这个病人78岁,几天前得了感冒,后转为肺部感染,气喘不能平卧,我到病房的时候,见病人半卧在病床上,背下垫了两床棉被,张口呼呼作喘,且痰多色黄,出汗,病人家属不断为其擦拭额头,舌苔黄,脉象滑数有力,小便短赤,大便虽量少但不硬,体温前天37.5℃,经输液现在体温已降至正常,只是喘没有减轻。我说这应该是一个肺热咳喘,属于麻杏石甘汤所治的“汗出而喘”。主治大夫讲他用的正是麻杏石甘汤加减,已用3日,取效不甚明显。我接过病历看,却没有发现麻黄,主治大夫讲,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运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并与阳性药物组进行对照,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味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分为麻杏石甘汤加味组(30例)和鼻炎舒口服液阳性对照组(30例)。定期观察患者局部症状、体征变化的影响。结果治疗2w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1%、86.67%,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3,P=0.042<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能改善患者体征、控制患者症状。 标签:麻杏石甘汤加味;慢性鼻窦炎;临床研究 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显著的药物治疗作用,且毒副作用小,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本研究即是通过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近期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鼻炎舒口服液组)相比,对鼻腔症状、体征等指标进行评分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为鼻科疾病的中医经方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非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所有60例病例从2012年3月~2013年1月均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其中治疗组(麻杏石甘汤加味组)30例与对照组(鼻炎舒口服液组)30例。 2研究方法 根据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计划收集到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试验组30例,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杏仁、石膏、地龙、法半夏、黄芪、甘草)药物组成。餐后30min口服,200ml/次,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鼻炎舒口服液餐后30min服,1支(10ml)/次,3 次/d。疗程:14d。 3结果 本次观察共纳入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试验组脱失1例,对照组无脱失。本次试验共收集有效病例59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30例。经2检验,即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1两组病例治疗前主症积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各项指标的积分两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病例治疗前在主要症状、体征上均具有可比性,见表1。

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咳喘之我见

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咳喘之我见摘要:目的笔者从事中医临床门诊工作32年,在学习《伤寒论》太阳病篇基础上,刻意把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系咳喘疾病方面,总结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自拟了系列加味麻杏石甘汤应用于临床,现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自己自2011年4月,2015年3月门诊治疗的1086例咳喘患者使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临床经验总结。结果 1086例咳喘患者经过治疗,疗效为治愈的患者占526例,疗效为显效的患者占379例,疗效为有效的患者占114例,疗效为无效的患者占67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肺系咳喘疾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关键词: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咳喘 咳喘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以咳嗽为主,伴有咽痒、咯痰、或清或稠、轻度胸闷、胸痛,更有甚者出现鼻翼扇动、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喘脱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咳喘病的西医西药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生素、茶碱类药物、激素药物以及抗组胺类药物为主,但是停药后容易反复作用,达不到远期治疗最佳效果。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麻杏石甘汤应用颇为得心应手,尤其是针对不同的症型进行加味,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药的独特疗效。现在对我院2011年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