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688检定规程(正文)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688检定规程(正文)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型式评价试验的相关项目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引用文献

[1] 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2] 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ISO 3930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vehicle exhaust emissions

[4] GB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3 术语

3.1示值允许误差的模

示值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2零位漂移

测试仪通入清洁空气时各通道在规定的时间内的零位变化。

3.3示值漂移

测试仪通入规定的标准气体时各通道在规定的时间内的示值变化。

4 概述

测试仪采用不分光红外法测量HC、CO和CO2,采用电化学法或其它等效方法测量O2和NO。

测试仪通常包括取样探头、水分离器、过滤器、检测器、资料系统、显示器件和控制调节装置。

5 计量性能要求

5.1 测试仪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及示值允许误差:

测试仪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及示值允许误差见表1、表2、表3和表4。

表1 00级测试仪测量范围及示值允许误差

表3 Ⅰ级测试仪量程及示值允许误差

5.2 测试仪分辨力:

测试仪分辨力见表5。

5.3 零位漂移

测量仪1 h的零位漂移应不超过测量仪示值允许误差。

5.4 示值漂移

测量仪1 h的示值漂移应不超过测量仪示值允许误差。

5.5 重复性

00级测试仪和0级测试仪的NO、O2通道示值重复性应不大于其示值允许误差的模的1/2;0级测试仪的其他通道和Ⅰ级、Ⅱ级测试仪示值重复性应不大于示值允许误差的模的1/3。

5.6响应时间

CO、HC和CO2通道:不大于8 s(00级和0级)、不大于12 s(Ⅰ级和Ⅱ级);O2通道:不大于12 s;NO通道:不大于15 s。

6 通用技术要求

6.1 外观

6.1.1 测试仪应有下列标志:测试仪名称、型号、编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和电源电压、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号,丙烷/正己烷当量系数(P.E.F)。

6.1.2 外观不应有明显的机械损伤,通电后测试仪显示屏应显示清晰,各调节旋钮、按键和开关均能正常工作,无松动现象。电缆线的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6.2 绝缘电阻

对于使用交流电源供电的测试仪,电源线的相、中线与机壳间绝缘电阻在试验电压为500 V时应大于20 MΩ。

7 计量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7.1 检定环境条件

7.1.1 环境温度:5℃~40℃。

7.1.2 环境相对湿度:≤85%。

7.1.3 供电电源:额定电压220 V±22 V;频率50 Hz±1Hz。

7.1.4 环境大气压:86 kPa~106 kPa 。

7.2 检定用设备

7.2.1 检定用标准物质和设备通用要求

标准气体应具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标准物质证书,并具备有效证书。

测量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具备有效证书。

7.2.2 标准气体: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7.2.3 秒表:分辨力不大于0.1 s。

7.2.4 绝缘电阻测试仪:输出电压500V,准确度10级。

7.2.5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数据采集,用时间——数值曲线进行分析得到响应时间数据。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不大于1 s。

8.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表6 检定项目一览表

8.1 外观及通电检查:通过目测和功能操作进行。 8.2 示值允许误差:

8.2.1 接通电源,按测试仪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测试仪。 8.2.2 预热完成后启动气泵,调好测试仪的零位后将气泵关闭。

8.2.3 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 表1中规定4号标准气体,调整测试仪的示值,使其与标准气体的标称值相符。

8.2.4 依次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 表1中规定的1号、2号、3号和4号标准气体,待示值稳定后,记录测试仪相应示值。共测量三次。 8.2.5 按公式(1)和(2)计算示值误差。

i di s C C ∆=- (1)

100%

di s

i s

C C C δ-=

(2) 式中:

i ∆ —— 第i 检定点的绝对示值误差;

di C —— 第i 检定点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s C —— 标准气体的标称值;

i δ—— 第i 检定点的相对示值误差。

8.3 零位漂移和示值漂移:

8.3.1 测试仪完成预热后启动气泵,通入清洁的空气。对测试仪进行零位调整后,记录测试仪相应示值。

8.3.2 关闭气泵,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 表1中规定3号标准气体。待示值稳定后,记录测试仪相应示值。

8.3.3 重新启动气泵,使测试仪继续运行。每隔15 min 记录一次零位示值和通入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示值。零位示值应在开泵时读取,通入标准气体时应先关闭气泵。

8.3.4 按公式(3)计算HC 、CO 、CO 2、NO 零位漂移的绝对误差,按公式(4)计算O 2零位漂移的相对误差。按公式(5)和(6)计算各通道示值漂移的绝对误差和示值漂移的相对误差。

0j j Z Z Z ∆=- (3)

式中:

j Z ∆—— 第j 次零位漂移的绝对误差;

j Z —— 第j 次的零位示值; 0Z —— 检定开始时的零位示值。

100%j j Z Z Z Z δ-=

⨯ (4)

式中:

j Z δ —— 第j 次的零位漂移的相对误差。

00()()j j j S M Z M Z ∆=--- (5)

式中:

j S ∆—— 第j 次示值漂移的绝对误差;

j M —— 第j 次通入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的示值; 0M —— 检定开始时,通入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的示值。

0000()()

()

j j j M Z M Z S M Z δ---=

-

(6)

式中:

j S δ —— 第j 次示值漂移的相对误差。

8.4 重复性

8.4.1 启动气泵,通入清洁的空气,对测试仪进行零位调节。

8.4.2 关闭气泵。通入按附录A 规定的1号标准气体,待示值稳定后,记录测量仪相应示值。重复上述操作六次。

8.4.3 按公式(7)和(8)计算重复性。

A s =100% (7) 式中:A s —— 重复性(以实验标准偏差表示); i C —— 第i 次通入标准气体时的示值; C —— 6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n —— 检定的次数,n = 6 。

100%A

a s s C

=

⨯ (8) 式中:a s —— 重复性(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8.5响应时间

8.5.1接通电源,按测试仪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测试仪,对测试仪进行调零和示值调整。将测试仪的取样口与流量计的出口相连,流量计的入口与空气相通。启动气泵,用流量计测量测试仪的流量。 8.5.2 如图1所示,连接标准气体钢瓶、减压阀、节流阀、流量计、三通接头、气袋及5米采样管等。开启标准气体钢瓶的阀门,先给电磁阀通电,再启动气泵。调节流量计的节流阀,使通入测试仪的标准气体的流量不小于测量仪的采样流量。待测试仪示值稳定后,记下各通道的示值。断开电磁阀电源,使零值空气通入测试仪,调零。 重新打开钢瓶阀门,然后给电磁阀通电,使标准气体进入测试仪。同时,用秒表分别测量从电磁阀接通至测试仪各通道的示值达到其稳定值的90%时的时间间隔。记录秒表的读数。

8.5.3 重复8.5.2的操作二次,并计算三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1—标准气体钢瓶;2—减压阀;3—节流阀;4—流量计;5—气囊; 6—三通接头;7—二位三通电磁阀;8—五米采样管;9—测试仪。

图1 响应时间检定

8.6 绝缘电阻测定

对于直接使用交流电供电的测试仪,使测试仪处于非工作状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用绝缘电阻表在测试仪电源插头的相、中线端与机壳或保护接地端之间施加500 V 直流电压,稳定5 s 后测量测试仪的绝缘电阻值。 8.7 检定结果的处理

经检定合格的测试仪,发给检定证书;检定不合格的测试仪,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 8.8 检定周期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的检定周期不超过一年。在此期间内,测试仪经修理后按首次检定规定进行。

附录A

标准气体及其浓度要求

A1. 标准气体应具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标准物质证书,并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A2.标准气体含量采用摩尔分数表示。标准气体中某一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标准气体中各组分物质的量的总和之比即为标准气体中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其量纲为1,通常用“%或×10-2 ”、“×10-6”表示。

标准气体配制的标称值应不超过表A1所规定标准值的±15%。

A3.标准气体的标称值的扩展不确定度应不大于1%。对于NO标准气体,其扩展不确定度应不大于2% 。

A4.示值允许误差、重复性和示值漂移检定用标准气体的标准值见表A1,按照实际需要可以配制成单组分标准气体或多组分标准气体,但不允许气体之间发生反应。

表A1 示值允许误差、重复性和示值漂移检定标准气体的标准值

A5 仪器响应时间检定用标准气体见表A2。

表A2 响应时间检定用标准气体的标准值

A7进行丙烷/正己烷当量系数(P.E.F)试验时采用的标准气体见表A3

表A3 丙烷/正己烷当量系数(P.E.F)试验用标准气体的标准值

A6 检定过程中对测试仪调零应按照实际需要采用纯度不低于99.99%的高纯氮气、含氧量为(20.9%±0.1%)的配制空气或清洁的空气。

附录B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记录

送检单位: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制造厂:

出厂编号: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测试仪的丙烷/正己烷当量系数(P.E.F):

检定结论:

1.外观

2.示值误差

5

6绝缘电阻:MΩ

----------------------------------------------------------------------------------------------------------- 检定员:核验员:检定日期:

附录C

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附录D

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

不合格项目:

附录E

型式评价参考项目的试验方法

E1 非被测气体的干扰影响试验

E1.1接通电源,按测试仪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测试仪。启动气泵,通入清洁的空气进行调零。

E1.2 关闭气泵,从测试仪标准气体入口通入非被测干扰标准气体,测试仪测量标准气体的时间不少于1 min,记录测试仪各通道的示值。

E1.3 用导管将含饱和水蒸汽的热空气发生器的出口和测试仪进气口连接起来,然后开泵,抽入含饱和水蒸汽的热空气,测试仪测量热空气的时间不少于1 min,记录测试仪各通道的示值。

E2 测量仪取样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E2.1 按图E1所示连接好测量系统,启动气泵,并使电磁阀处于导通状态,待压力表的示值大于-11.768 kPa时再关闭气泵和电磁阀。压力表的示值稳定后,记录示值。5min后再读取压力表的示值。计算压力表两次示值之差。

图E1 排气取样系统的气密性检定

E3 流量敏感性试验

E3.1接通电源,按测试仪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测试仪,对测试仪进行调零和示值调整。

E3.2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选择标准气体。如图E3所示,连接标准气体钢瓶、减压阀、节流阀、三通接头、气囊和流量计,并用导管将流量计的出口与测试仪取样口连接起来。

E3.3 打开钢瓶的阀门,关闭测试仪气泵,使标准气体流入气囊。待气囊内有标准气体但不充满时重新开泵。

E3.4 调节流量计上的节流阀,使标准气体的流量为4 L/min,并注意调节标准气体进入气囊的流量,使气囊始终保持有标准气体但不充满的状态。待测试仪示值稳定后,记录其示值。

E3.5调节流量计上的节流阀,使标准气体的流量为2 L/min,并注意调节标准气体进入气囊的流量,使气囊始终保持有标准气体但不充满的状态。待测试仪的示值稳定后,记录其示值。

E3.6 重复E3.4和E3.5的操作二次。记录三次数据。 E3.7按下式计算测试仪示值变化量。

42f l l C C ∆=- (E1)

244100%l

l f l

C C C δ-=

⨯ (E2)

式中:

f ∆ ——流量敏感性的绝对变化量; f δ——流量敏感性的相对变化量;

4l C —— 4 L 流量时的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l C ——2 L 流量时的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1— 标准气体钢瓶;2—减压阀;3—节流阀;4—气囊;

5—三通接头;6—流量计;7—被测测试仪。 图E2 流量敏感性检定和样气低流量警告指示检定

E4 样气低流量警告指示试验

E4.1接通电源,按测试仪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测试仪。

E4.2使用图E2中的检定装置,将流量计上的节流阀都开到最大,并注意使气囊始终保持有标准气体但不充满的状态,以及测试仪处于开泵状态。待测试仪示值稳定后,记录测试仪示值。 E4.3调节流量计上的节流阀,逐渐减小标准气体进入测试仪的流量,直到测试仪各通道的示值与E4.2相应示值之差等于该通道的示值允许误差的模的1/2 时,停止调节。检查样气低流量警告指示是否出现。

E4.4 使标准气体的流量恢复到E5.2时的大小,然后再调节流量计上的节流阀,逐渐减小标准气体的流量,同时按E1进行响应时间检定,直到测试仪各通道的响应时间大于测试仪产品标准的规定

值时停止调节。检查样气低流量警告指示是否出现。 E5 HC 气体的残留物

E5.1.接通电源,按测试仪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测试仪,调节测试仪零位。

E5.2 使测试仪对车辆的排气取样,取样时间不少于5 min ,车辆的排气应含有约5×10-2 的CO 和600×10-6~700×10-6 的HC 。

E5.3 取样后立即将取样探头放置在清洁的空气中,HC 示值尚未回落到20×10-6 时,检查测试仪是否能自动锁定,终止测量,并观察测试仪的HC 示值最终是否能回落到20×10-6 以下。对00级测试仪,记录HE 示值回落到20×10-6所需时间。

E5.4 HC 的示值回落到20×10-6 以下后,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 表A1中规定的标准气体,记录测试仪示值。

E5.5按下式计算测试仪示值误差。

i di s C C ∆=- (E3)

100%

di s

i s

C C C δ-=

(E4) 式中:

i ∆ —— 第i 检定点的绝对示值误差;

i δ—— 第i 检定点的相对示值误差;

di C —— 第i 检定点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s C —— HE 标准气体的标准值。 E6 丙烷/正己烷当量系数(P.E.F )试验

E6.1接通电源,按测试仪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测试仪,对测试仪进行调零和示值调整。 E6.2分别向测试仪通入附录A 中规定的高低浓度的两种丙烷标准气体,记录测试仪的相应示值。 E6.3 按公式(E5)计算这两种丙烷标准气体在被测测试仪上的正己烷当量名义值。

(..)i spi I C P E F =⨯ (E5)

式中:i I —— 丙烷标准气体的正己烷当量名义值,×10-6,i = 1,2 ;

spi

C —— 丙烷标准气体的标称值,×10-6,i = 1,2 ;

P.E.F —— 测试仪上标明的丙烷/正己烷当量系数。

E6.4 按公式(E6)计算通入两种丙烷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的绝对示值误差。

pi pi i C I ∆=- (E6)

式中:pi ∆—— 通入丙烷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的绝对示值误差,×10-6 ,i = 1,2 ;

pi

C —— 通入丙烷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的示值,×10-6 ,i = 1,2 。

E6.5 分别向测试仪通入附录A 中规定的高低浓度的两种正己烷标准气体,记录测试仪的相应示值。 E6.6 按公式(E7)计算通入正己烷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的绝对示值误差。

hi hi shi C C ∆=- (E7)

式中:

hi ∆—— 通入正己烷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的绝对示值误差,×10-6 ,i = 1,2 ;

hi C —— 通入正己烷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的示值,×10-6 ,i = 1,2 。 shi C —— 正己烷标准气体的标称值,×10-6 ,i = 1,2 。

E6.7 按公式(E8)计算测试仪通入丙烷标准气体时的绝对示值误差与通入相应正己烷标准气体时的绝对示值误差之差。

pi hi ∆∆=∆-∆ (E8)

式中:

∆∆—— 测试仪通入丙烷标准气体时的绝对示值误差与通入相应正己烷标准气体时的绝对示值误差之差,i = 1,2 。 E7 预热时间试验

E7.1 测试仪保持不通电的状态,在试验条件下放置2 h 以上,直到测试仪达到热平衡为止。 E7.2 按测试仪产品标准的规定,对测试仪进行预热、调零和示值调整。然后至少再断电6 h 。 E7.3 接通测试仪电源,记录从电源接通到测试仪预热完成后可以开始测量的时间间隔。预热完成后检查测试仪是否有不能进入测量状态或不能显示示值的情况。在尚未完成预热时,检查00级、0级和Ⅰ级测试仪是否能锁定测量功能并且不显示示值。

E7.4 预热完成后,立即记录测试仪的零位示值。然后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 表1中的1号标准气体,记录测试仪各通道的相应示值。

E7.5 预热完成后2 min 、5 min 、15 min 时重复上述操作各一次。 E7.6 记录上述四次试验中各通道的零位示值和通入标准气体时的示值。

E7.7按公式(E9)和(E10)计算各通道零位漂移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公式(E11)和(E12)计算各通道的示值漂移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0j j Z Z Z ∆=- (E9)

式中:

j Z ∆—— 第j 次零位漂移的绝对误差;

j Z —— 第j 次的零位示值; 0Z —— 检定开始时的零位示值。

100%j j Z Z Z Z δ-=

⨯ (E10)

式中:

j Z δ —— 第j 次的零位漂移的相对误差。

00()()

j j j S M Z M Z ∆=---

(E11)

式中:

j S ∆—— 第j 次示值漂移的绝对误差;

j M —— 第j 次通入规定的各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的示值; 0M —— 检定开始时,通入规定的各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的示值。

0000()()

()

j j j M Z M Z S M Z δ---=

-

(E12)

式中:

j S δ —— 第j 次示值漂移的相对误差。

E8 电源电压变动试验

E8.1 将测试仪置于50Hz ,220V±2V 的电源下,按测试仪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测试仪,对测试仪进行调零和示值调整。

E8.2 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 中规定3号的标准气体,记录测试仪的相应示值。

E8.3 在继续通入标准气体的情况下将电源电压调节到198V±2V ,记录测试仪的相应示值。

E8.4 在继续通入标准气体的情况下将电源电压调节到242V±2V ,记录测试仪的相应示值。 E8.5按下式计算测试仪示值误差。

220V

C C '∆=-

(E13)

220220100%V

V

C C C δ'-=

⨯ (E14)

式中:

∆ —— 电压变动后示值变化的绝对变化量;

C '—— 电压变动后测试仪示值;

220V C —— 电源电压为220V 时测试仪示值;

δ——电压变动后示值变化的相对变化量

E9 温度试验

E9.1将测试仪分别置于5℃和40℃环境下4 h 后,按测试仪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测试仪,对测试仪进行预热、调零。

E9.2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 表1中规定4号标准气体,调整测试仪的示值,使其与标准气体的标称值相符。

E9.3依次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 表1中规定的1号、2号、3号和4号标准气体,并记录测试仪相应示值。共测量三次。

E9.4按公式(E3)和(E4)计算测试仪示值误差。 E10 湿热试验

E10.1将测试仪分别置于40℃、85%RH 的环境下4 h 后,按测试仪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测试仪,对测试仪进行预热、调零。

E10.2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 表1中规定4号标准气体,调整测试仪的示值,使其与标准气体的标称值相符。

E10.3依次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 表1中规定的1号、2号、3号和4号标准气体,并记录测试仪相应示值,共测量三次。

E10.4按公式(E3)和(E4)计算测试仪示值误差。

机动车检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课后复习指导书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本检测站主要仪器设备保持正常状态,确保提供给检测结果的质量,本站对所有主要仪器设备实行运行中检查(期间核查),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侧滑检验台、车速表检验台、轴(轮)重仪、制动检验台、不透光烟度计、排气分析仪、测功机等主要仪器设备的运行中检查。规定了每一台仪器核查的技术依据、项目及要求、标准仪器设备、方法、周期。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修理、调整后,必须依照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核查。

3 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3.1 侧滑检验台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1) 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8-2009滑板式汽车侧滑检验台检定规程。 (2) 核查项目及要求: 零值误差:不大于±0.2m/km。 零点漂移:每隔5min观察1次,15min内不大于0.2m/km。 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示值重复性误差:不超过0.1m/km。 (3) 核查用仪器设备: 百分表0~10mm,2级(±2%) (4)核查方法: 在左台(或右台)安装好百分表和挡板,计算机进入标定界面,选(点)标定状态,点清零键,用微动工具缓缓推动滑板,当侧滑台示值为3m/km、5m/km、7m/km时,分别读取百分表示值。向内、向外各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示值误差: △i=x i-S i/L 式中:△i——第i测量点的示值误差(m/km); x i——第i测量点的侧滑台示值(m/km); S i——第i测量点百分表3次示值的平均值(mm); L——滑板沿机动车辆行进方向的纵向长度(m)。 以上各测量点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左(右)台分别标定。 选(点)停止状态,结束核查工作。 (5)核查周期 侧滑台的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

汽车检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

汽车检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 操作规程 编制: 实施:

目录 1 目的 (4) 2 范围 (4) 3 期间核查 (4) 侧滑试验台期间核查 (4) 车速表试验台期间核查 (5) 轴(轮)重仪期间核查 (6) 制动试验台期间核查 (8) 不透光烟度计期间核查 (12) 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 (12) 前照灯测试仪期间核查 (17) 声级计期间核查 (18) 汽车底盘测功机期间核查 (19)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底盘测功机期间核查 (22) 简易瞬态工况排气检测系统测功机期间核查 (25) 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不透光烟度检测测功机期间核查......流量分析仪期间核查 (32) 4 实施 (34) 附:期间核查记录表 (35) 附录 1 侧滑检验台核查记录 (35) 附录 2 车速表检验台核查记录 (36) 附录 3 轴(轮)重仪核查记录 (37) 附录4制动检验台核查记录 (39) 附录 5 不透光度计标定核查记录 (39) 附录 6 废气分析仪核查核查记录(稳态工况法) (40) 废气分析仪核查记录(双怠速法) (41) H C/C O气体测试仪 (42) 附录7 前照灯检测仪核查记录 (43) 附录8声计级核查记录 (45) 附录9不透光度计核查记录 (46) 滤纸烟度计校准A (47) 滤纸式烟度计B (48) 附录10扭力传感器核查记录A (49)

扭力传感器核查记录B (50) 附件11温湿度、大气压校准 (51) 附件12期间核查记录(核查标准法) (52) 附件13期间核查记录(设备比对法) (53) 汽车检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1 目的 为了本检测站主要仪器设备保持正常状态,确保提供给检测结果的质量,本站对所有主要仪器设备实行运行中检查(期间核查),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侧滑检验台、车速表检验台、轴(轮)重仪、制动检验台、不透光烟度计、排气分析仪、测功机等主要仪器设备的运行中检查。规定了每一台仪器核查的技术依据、项目及要求、标准仪器设备、方法、周期。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修理、调整后,

(南华)NHA-509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操作规程24页

NHA-509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操作规程文件页码:共24页第丄页 颁布日期:2019年05月01日修订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2029年05月01日 NHA-509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操作规程 一、检测基本原理 NHA-509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采用不分光红外吸收法原理,测量机动车排放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二氧化碳(C02)和氮氧化合物(NO)的成分,VMAS简易瞬态工况包含测量二氧化氮(N02),用电化学电池原理测量排气中的氧气(02)的成分,并可根据测得的CO、CO2、HC和O2的成分计算出过量空气系数入。 本仪器是可以配备ASM稳态工况测试或配备VMAS简易瞬态工况测试,符合国家标准GB18285-2018 版要求和计量检定规程J J G688最新修订版00级仪器的规定,二、主要技术参数 使用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5C 〜MOT? 相对湿度妄90%(非冷凝) 大气压80 kPa 〜110 kPa 电源 电压AC220V110H 50Hz ±1Hz 测量范围 HC (止己烷肖园)(0 ・ 9999) X10-6 vol CO (0 * 14) x10'2 vol CO2(0*18) x10 2 voi 02(0 * 25) x10 2 vol NO (0*5000) X10-6 vol NO2 (VMAS 版) (0*1000) xIO^6 vol 分新率厂 HO (正己烷当量* 2 xlO^vok CO- 0 01 x102 VOk | C6" ] 0.2 x102 VOb | 6卩 ] 0.02 X10"2 vd^ NO 2 x10^vok NO2 (VMAS 版* 2 XlO^VOk 入2 0.002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688检定规程(正文)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型式评价试验的相关项目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引用文献 [1] 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2] 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ISO 3930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vehicle exhaust emissions [4] GB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3 术语 3.1示值允许误差的模 示值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2零位漂移 测试仪通入清洁空气时各通道在规定的时间内的零位变化。 3.3示值漂移 测试仪通入规定的标准气体时各通道在规定的时间内的示值变化。 4 概述 测试仪采用不分光红外法测量HC、CO和CO2,采用电化学法或其它等效方法测量O2和NO。 测试仪通常包括取样探头、水分离器、过滤器、检测器、资料系统、显示器件和控制调节装置。 5 计量性能要求 5.1 测试仪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及示值允许误差: 测试仪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及示值允许误差见表1、表2、表3和表4。

表1 00级测试仪测量范围及示值允许误差 表3 Ⅰ级测试仪量程及示值允许误差

5.2 测试仪分辨力: 测试仪分辨力见表5。 5.3 零位漂移 测量仪1 h的零位漂移应不超过测量仪示值允许误差。 5.4 示值漂移 测量仪1 h的示值漂移应不超过测量仪示值允许误差。 5.5 重复性 00级测试仪和0级测试仪的NO、O2通道示值重复性应不大于其示值允许误差的模的1/2;0级测试仪的其他通道和Ⅰ级、Ⅱ级测试仪示值重复性应不大于示值允许误差的模的1/3。 5.6响应时间 CO、HC和CO2通道:不大于8 s(00级和0级)、不大于12 s(Ⅰ级和Ⅱ级);O2通道:不大于12 s;NO通道:不大于15 s。 6 通用技术要求 6.1 外观 6.1.1 测试仪应有下列标志:测试仪名称、型号、编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和电源电压、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号,丙烷/正己烷当量系数(P.E.F)。

关于汽车检测配置问题

关于汽车检测配置问题 一、汽车检测 机动车的检测主要有三种:一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为交通部门要求的营运车辆强制检测;二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为交警部门要求的机动车安全强制检测;三是汽车尾气检测,为环保部门要求的机动车排放强制检测。 二、关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机构的设备配置 根据国家颁布的汽车检测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从事汽车尾气检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检测机构必须满足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国家和交通、公安、环保部门颁布的技术标准,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承担不同检测任务的检测机构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三类不同检测线应该配备的设备标准详见附表)。 从附件“安全技术检测线设备标准配置表”和“综合性能检测线设备配置表”可以看到——安全技术检测线配备设备为15项;综合性能检测线配备设备为38项,完全覆盖安全技术检测线设备配置标准,而且还具备环保部门规定的双怠速法和稳态工况法的汽车尾气检测能力。 三、关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06年第86号令)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管理规定》(2006年第87号令),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的机构必须通过计量认证,取得CMA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联合发文,要求所有从事汽车检测的一律参加计量认证,取得CMA证书,确保具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附件 1、汽车尾气检测线设备标准配置表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 测量方法 按照检定规程,在检定过程中利用与被检仪器测量气体相同种类的一系列标准气体对仪器的计量性能进行检定,其中示值误差是仪器的一个重要指标,按检定规程规定计算示值误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绝对误差,另一种是相对误差。现根据规程的要求分别对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2 数学模型 2.1 示值绝对误差计算公式 △=s x x - 式中:△――仪器示值误差; x ――仪器3次读数的平均值; x s ――标准气体的标准值。 2.2 示值相对误差计算公式: s s i x x x -= δ 式中:i δ――仪器示值相对误差; x ――仪器3次读数的平均值; x s ――标准气体的标准值。 3 示值误差的方差公式及灵敏系数 u c 2 (△) = c 2 (x )×u 2 (x )+ c 2 (x s )×u 2 (x s ) c(x )=1 c 2 (x s )=-1 u c 2 (△) =u 2 (x )+ u 2 (x s ) 4 计算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 4.1仪器测量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x )的分析及计算 用氮中丙烷标准气体、氮中一氧化碳标准气体、氮中二氧化碳标准气体、氮中氧气标准气体和氮中一氧化氮标准气体检定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的示值误差,按规程要求需要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为方便计算,现以氮中丙烷标准气体、氮中一氧化碳标准气体、氮中二氧化碳标准气体、氮中氧气标准气体和氮中一氧化氮标准气体检定仪器为例。 仪器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分量包括测量重复性的标准偏差和读数分辨力的量化误差。 4.1.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1(x ) 用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测量氮中丙烷标准气体、氮中一氧化碳标准气体、氮中二氧化碳标准气体、氮中氧气标准气体和氮中一氧化氮标准气体,测得数据见下表1:

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准及法规

我国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准及法规 2009年3月14日 编者说明: <1)目前机动车检测相关法规标准数量众多,编者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汇编,供同行参考.望有关掌握最新动向地朋友积极提供信息与建议,以便不断更新完善此文,与广大同行们共享. <2)本文为阅读与理解方便,对法规标准作了分类: 法规文件:收集机动车检测有关部门法规、文件. 技术方法:收集机动车检测有关方法、合格性评价标准. 产品制造:对检测设备制造制定地产品制造标准. 计量检定:技术监督部门对检测设备定期检验用标准.它应该是根据产品制造标准中对设备检测精度地相关要求,专门制订地定期检验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其它:本文所列GB/T 11798.<1-9)-2001系列标准为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归口地设备检定技术条件,在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设备检定时首先是执行计量标准JJG、JJF ,无JJG及JJF标准规程地设备,参考部门标准执行. <3)检测方法与标准: 目前我国主分安全检测、综合性能检测、环保检测三大类,分属公安部、交通部、环保局监管. a、安全检测:属公安监管,对所有社会车辆实施年检、事故检等,检测工程有: 安全工程:速度表检验、制动检验、侧滑检验、前照灯检验; 环保工程:机动车尾气排放、喇叭噪音 外检工程:车身、底盘、动态检验. 检测工程与方法:执行GA468-2004《机动车安全检测工程和方法》(过渡到2009.6.1被GB 21861-2008代替> 检测标准:执行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b、综合性能检测:属交通监管,对所有营运车辆实施二级维护、技术等级评定等检测,检测工程有: 外检、安全、环保、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 检测工程、方法、标准:执行GB 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部分引用GB 7258-2004 . 联网标准:JT/T 478-2002 《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技术等级评定:JT/T 198-2004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建站能力要求: GB/T 17993-2005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地通用要求》C、环保检测:属环保局监管,用工况法或尾气双怠速法等检测机动车排放. 执行标准见本文引用地各有关机动车排放地标准. 一)法规文件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2005.8.1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5.1执行>

机动车检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本检测站主要仪器设备保持正常状态,确保提供给检测结果的质量,本站对 所有主要仪器设备实行运行中检查期间核查,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侧滑检验台、车速表检验台、轴轮重仪、制动检验台、不透光烟度计、排气分析仪、测功机等主要仪器设备的运行中检查;规定了每一台仪器核查的技术依据、项目及要求、标准仪器设备、方法、周期;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修理、调整后,必须依照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核查; 3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侧滑检验台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8-2009滑板式汽车侧滑检验台检定规程; 2核查项目及要求: 零值误差:不大于±km; 零点漂移:每隔5min观察1次,15min内不大于km; 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示值重复性误差:不超过km; 3核查用仪器设备: 百分表0~10mm,2级±2% 4核查方法: 在左台或右台安装好百分表和挡板,计算机进入标定界面,选点标定状态,点清零键,用微动工具缓缓推动滑板,当侧滑台示值为3m/km、5m/km、7m/km时,分别读取百分表示值;向内、向外各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示值误差: △i=x i-S i/L 式中:△i——第i测量点的示值误差m/km; x i——第i测量点的侧滑台示值m/km; S i——第i测量点百分表3次示值的平均值mm;

L——滑板沿机动车辆行进方向的纵向长度m; 以上各测量点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左右台分别标定; 选点停止状态,结束核查工作; 5核查周期 侧滑台的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 车速表检验台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9-2009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检定规程; 2核查项目及要求: 零值误差:不大于±h; 零点漂移:15min内不大于±h; 车速台示值误差不超过±3%; 3核查用仪器设备: 测转速仪60km/h以上±%2000r/min以上;电子计数 4核查方法: 将汽车驱动轮安置在车速台滚筒上,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计算机进入软件标定界面,选中“车速”,点击“标定”,就进入车速标定界面;选中“标定状态”,点击“清零”,由汽车驱动车速台滚筒稳步加速旋转,在车速台示值分别约为40km/h时用测转速仪测量实际速度转速;重复测量3次,按下面公式计算各点每次示值误差 δ=V/V -1100% o 式中:δ——车速台示值误差; V——车速台示值km/h; V ——测速仪测量速度值km/h; o δ=V·105/6πDn-1100% 式中:n——转速仪测量转速值r/min; D——车速台主滚筒标称外径mm; 将各点3次测量计算出的示值误差取以平均值作为该点核查值,应符合不超过±3%的要求;

15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开展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工作应具备的服务功能、管理、技术能力以及场地和设施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认定、委托检测和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11798.9平板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 GB/T 12480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 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3563 滚筒式汽车车速表检验台 GB/T 13564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验台 GB/T 1548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15746.1~15746.3 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GB/T 18344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 18565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T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5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施规范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A 468 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 JT/T 198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JT/T 386 汽车排气分析仪 JT/T 445 汽车底盘测功机 JT/T 448 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 JT/T 478 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JT/T 503 汽车发动机综合检测仪 JT/T 504 前轮定位仪 JT/T 505 四轮定位仪 JT/T 506 不透光烟度计

15.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开展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工作应具备的服务功能、管理、技术能力以及场地和设施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认定、委托检测和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589?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11798.9平板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 GB/T12480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 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13563?滚筒式汽车车速表检验台 GB/T13564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验台 GB/T1548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15746.1~15746.3?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18565?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T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施规范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A468?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 JT/T198?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JT/T386?汽车排气分析仪 JT/T445?汽车底盘测功机 JT/T448?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 JT/T478?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JT/T503?汽车发动机综合检测仪 JT/T504?前轮定位仪 JT/T505?四轮定位仪 JT/T506?不透光烟度计 JT/T507?汽车侧滑检验台 JT/T508?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