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质检验规程

水质检验规程

水质检验规程

1. 概述

本规程旨在建立一套清晰的水质检验流程,用于确保水质安全和卫生。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水质检验的场所和活动。

2. 检验项目

2.1 检验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水质外观检验:包括水的颜色、透明度、浑浊度等。

- pH值检测:测量水体的酸碱度。

- 溶解氧含量检测:测量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

- 细菌总数检测:测量水体中细菌的数量。

- 重金属含量检测:检测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 农药残留检测:检测水体中农药的残留情况。

2.2 具体的检验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扩展,但必须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检验方法

3.1 检验方法应采用科学可靠的标准方法,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可信。

3.2 检验设备和试剂应保持良好状态,并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

控制。

3.3 检验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和

合格考核。

4. 检验记录和报告

4.1 检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每次水质检验的检测结果、检测方法、检测日期等相关信息。

4.2 检验报告应根据检测结果及时编制,包括检测项目、检测

结果、评价和建议。

5. 质量控制

5.1 每批次水样应设置质量控制样品,用于检验流程的准确性

和稳定性的评估。

5.2 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结果的应及时进行复检,并进行记录

和分析。

5.3 检验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

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6. 管理措施

6.1 建立科学规范的水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

6.2 定期进行水质检验,并按照检验结果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6.3 检验结果异常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调查

和治理措施。

7. 监督与责任

7.1 水质检验应受到相应的监督,确保检验结果的客观和可信度。

7.2 检验人员和检验机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检验过程的

合法性和公正性。

7.3 检验结果应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8. 执法与处罚

8.1 对于违反水质检验规程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8.2 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场所,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要求整改。

9. 附则

9.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9.2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水质检验规程

水质检验规程 1. 概述 本规程旨在建立一套清晰的水质检验流程,用于确保水质安全和卫生。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水质检验的场所和活动。 2. 检验项目 2.1 检验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水质外观检验:包括水的颜色、透明度、浑浊度等。 - pH值检测:测量水体的酸碱度。 - 溶解氧含量检测:测量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 - 细菌总数检测:测量水体中细菌的数量。 - 重金属含量检测:检测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 农药残留检测:检测水体中农药的残留情况。 2.2 具体的检验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扩展,但必须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检验方法

3.1 检验方法应采用科学可靠的标准方法,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可信。 3.2 检验设备和试剂应保持良好状态,并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 控制。 3.3 检验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和 合格考核。 4. 检验记录和报告 4.1 检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每次水质检验的检测结果、检测方法、检测日期等相关信息。 4.2 检验报告应根据检测结果及时编制,包括检测项目、检测 结果、评价和建议。 5. 质量控制 5.1 每批次水样应设置质量控制样品,用于检验流程的准确性 和稳定性的评估。

5.2 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结果的应及时进行复检,并进行记录 和分析。 5.3 检验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 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6. 管理措施 6.1 建立科学规范的水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 6.2 定期进行水质检验,并按照检验结果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6.3 检验结果异常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调查 和治理措施。 7. 监督与责任 7.1 水质检验应受到相应的监督,确保检验结果的客观和可信度。 7.2 检验人员和检验机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检验过程的 合法性和公正性。

水质检测操作规程

水质检测操作规程 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检测目的和检测参数:在进行水质检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 检测的目的和所需的检测参数。例如,是为了确认水质是否符合某项 标准,还是为了研究水质的变化趋势等。 2. 准备实验室设备和试剂:根据检测参数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实 验室设备和试剂。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并校准好仪器仪表。 3. 清洁工作台和实验用具:使用洁净的水和适当的清洁剂清洗工作 台和实验用具,以确保不会产生任何干扰因素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 二、取样 1. 定义取样点:根据检测目的,在被测水源的不同位置确定取样点。确保取样点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反映被测水源的水质情况。 2. 取样工具和容器:使用专门的取样工具和容器采集水样。取样工 具和容器应该干净无菌,并且不会对水质产生污染。 3. 取样方法:选择适当的取样方法,如自来水直接取样、河流水表 面取样、井水打井取样等。根据取样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确 保取样过程符合规范。 三、样品处理与保存 1. 样品编号:为每个样品分配独特的编号,以便后续的实验和数据 整理。

2. 样品处理: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例如,对于含有悬浮物的水样,可以进行过滤处理,以去除杂质。 3. 样品保存:在进行实验室检测之前,需要将样品进行保存。根据 检测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如低温保存、添加保存剂等。 四、实验室检测 1. 检测流程:按照检测参数的要求,进行实验室检测。严格按照操 作规程和实验室操作规范操作,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和污染。 2.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和观察结果。 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备后续数据分析和验证。 3. 质控措施: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需要进行质控措施的执行。例如,使用质控样品进行系统的校准和验证,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 1.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使用合 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得出水质检测的结论和评价。 2. 结果报告:将数据分析的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包括文字描述、 图表展示等。报告要以清晰简洁的方式表达结果,确保读者能够准确 理解和阅读报告内容。 3. 结论和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对 于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检测结果,要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一、实验室卫生 1、保持实验室整洁,有序,不允许乱堆乱放; 2、实验室物品应分类摆放,所有试剂都应标识有名字和有效期,标有毒性符号的试剂应单独储存; 3、化学品应妥善管理,防止泄露、蒸发,避免火源、烟火等直 接作用; 4、实验室空气应清新,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吸烟和吃东西; 5、实验后需清理并消毒使用的实验器材,避免交叉感染; 6、实验室应保持充足的通风和良好的照明,以便于实验操作和 检测。 二、基本操作规范 1、实验者应穿戴实验室服,并配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 护目镜等); 2、实验操作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方法和相关资料,做好实验计划; 3、应根据实验方法所需量,精确称取、混合试剂,注意计量精度; 4、使用试剂前先检查并确认其正确性,杜绝错误使用试剂; 5、所有试剂和试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都应当被认真标注,避免 混淆和交叉感染; 6、不允许将剩余的试液、试剂从原试管或容器取出,置于其它 无标记的试管或容器中保存;

7、避免进食、饮水和咀嚼口香糖等操作,以避免实验过程中试 剂误入口内引起损伤。 三、仪器操作规程 1、实验前需要认真检查设备的操作状态,不得私自改变仪器设 备的工作状态或调整; 2、仪器设备的使用需要符合相关的操作规程,不得使用超过其 规定的范围; 3、仪器设备使用后应当认真清理,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四、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1、对一切试剂和仪器设备要做到防止它们对人和实验环境的污 染和危害; 2、使用化学试剂时,应当注重其毒性和易燃程度等安全因素, 必要时适当采取安全措施; 3、禁止任何不符合安全操作规定的行为,如频繁重复操作、过 度搅拌等; 4、如有紧急情况,如液体溢出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排除隐患。 五、实验记录的规范 1、实验者需要认真保留每个实验的记录,包括实验条件、方法、测试数据和结论等相关信息; 2、实验记录领导人应定期复查审核,确保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和 准确性; 3、实验记录需保留在设备和试剂使用的记录中,以便管理人员 查看。 六、总结和评估

水质检验操作规程

水质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 有效控制生产、实验室用水制定本规范。 2 范围 质量部 3 内容 本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适用于纯化水的检验。 纯化水的检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的纯化水检验法。纯化水应为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1、标准控制指标 检验项目标准要求 1、性状无色透明、无臭、无味 2、酸碱度加指示剂应不显红或蓝 3、氯化物不得发生浑浊 4、硫酸盐不得发生浑浊 5、钙盐不得发生浑浊 6、硝酸盐≤0。000006% 7、亚硝酸盐≤0。000002% 8、氨≤0。00003% 9、二氧化碳一小时内不得发生浑浊 10、易氧化物应不褪色 11、不挥发物≤1mg/100ml 12、重金属≤0.00005% 2、检验 2。1性状 将水置入干净透明的玻璃瓶中,静置后仔细观察,应为无色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2。2酸碱度 取待测水样10ml于比色管中,加0。05%甲基红指示剂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 待测水样于比色管中,加0.05%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5滴,不得显蓝色。 2。3氯化物、硫酸盐、钙盐 取本样品分装于三支100ml比色管中,每支比色管各加50ml。第一管中用滴管和1ml 吸管分别加浓硝酸5滴与0.1mol/l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用2ml吸管加5%氯化钡试液2ml,第三管中用2ml吸管加入3。5%草酸铵试液2 ml ,均不得发生浑浊。 2.4硝酸盐 2.4。1标准硝酸盐溶液的制备:在万分之一天平上称取分析纯硝酸钾0.163克,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用1ml吸管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至1000ml,此标准溶液每ml相当于1μg的NO3。。用1ml吸管精密量取0.3 ml该标准液于100 ml比色管中,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于冰浴中冷却,用1ml吸管加10%氯化钾0.4ml和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用5ml吸管缓缓滴加5ml浓硫酸,摇匀,将比色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将变成蓝色.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前言 水质化验是对水污染控制和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水质化验操作规程能够保证水质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针对水质化验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有助于提高水质测试的精度和效率,为水质监测、治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与试剂 实验仪器 水质化验通常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酸碱度计、电导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色度计、离子色谱仪等。 试剂 根据测试需要的参数不同,所需要的试剂也有区别。主要有下面几类: •酸碱试剂:普通硝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比色试剂:酚酞、二氯苯酚、3,5-二硝基水杨酸等。 •指示剂:酚酞、溴甲酚、甲基橙、甲基红等。 •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等。

操作规程 1. 样品采集 采集水样应选择水体中心位置,并且距离岸边不应过近。采集前应清洗容器,并用被测物清洗3次,使采样器材无残留。水样容器应该尽量避免有死角,以免造成污染。 2. 样品处理 将采集到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通常会进行过滤和预处理。 •过滤:使用0.45μm或0.22μm滤膜过滤水样,以去除颗粒物。 •预处理:一般会用酸或碱调整样品的pH值,使其处于测试范围内。 3. 确定样品参数 根据不同的测试项目,选择相应的方法。比如: •pH值:用酚酞指示剂,用酸或碱调整至中性范围,使用酸碱度计来测定pH值。 •DO(溶解氧):使用电解法和间断采样法来测定溶解氧浓度。 •COD(化学需氧量):用色差计或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来测定溶液中氧化剂的消耗量,从而计算COD。

4. 记录样品参数 在化验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样品参数、测试方法、实验数据等等,以便后续分析、比对。 5. 报告撰写 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水质测试报告。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有:样品名、测试方法、测试参数、测试结果、分析等。 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应戴好防护手套和口罩,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避免污染。 2.实验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以免有害气体的累积。 3.操作前应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正常运行,试剂的保存是否正确等。 4.所有试剂都应标明标签,以防混淆。 5.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实验操作安全。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事故,需要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实验室主管人员进行处理。 结论 水质化验是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操作规程和规范的实验流程可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介绍了水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水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其质量问题直接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存。因此,水质化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非常重要。本文将从水质化验的定义、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水质化验的定义 水质化验指的是对水样进行分析、检测、评价等一系列操作,以获取水体中各种成分的数量和质量信息,以评价水质是否达标,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存。水质化验的结果可以用于水源地保护、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和运行、水环境监测等方面。 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 1.水质化验操作规程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准确:制定操作规程应基于科学理论和正式的操作规范。 (2)规范严谨:制定操作规程应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制度和要求,确保操作规程规范、严谨、可操作。 (3)实用可行:制定操作规程应真实反映实验过程,考虑设备、试剂等使用条件,避免浪费资源和时间等问题,提高水质检测工作效率。 2.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样:水样的静态采集、动态取样应达国家标准、 要求,并记录在册。 (2)制备: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如过滤、盐酸抽提、萃取等,确保试剂在合适的检测条件下使用,有效地降低误差。 (3)检测: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按照国家规范、要求 进行分析测定,试验过程中应保证环境干净、无污染,操作规范、严谨。 (4)数据处理及报告:对于检测数据应按照规定方法进 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的有效性。数据报告应遵循国家及部门规定的报告格式和要求,附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等。 3. 操作规程的实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流程标准化、严谨、可操作。 (2)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存在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标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验收检查:针对不同的操作规程,应有专门的验收 检查,如检测方法的验证和标准曲线的检测等。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化验室操作规程严格执行的前提和保障。实验室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 . 实验室实用手册 目录 实验员守那么1 药品、试液管理规那么1 玻璃器皿的洗涤3 一般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4 PH值的测定6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8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11 溶解氧的测定15 悬浮物〔SS〕的测定19 氨氮(NH3-N)的测定20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26 硝酸盐氮的测定30 总氮〔TN〕的测定35 磷(总磷、磷酸盐)的测定37 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测定40 碱度的测定42 总固体、挥发性固体测定44 总悬浮物、挥发性悬浮物和灰分的测定44 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的测定45 污泥粒径分布、沉降速度的测定48

附录一:回归方程(y=bx+a)的计算公式:48 附录二:实验监测数据记录常用图表50 实验员守那么 1、实验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按照试验程序进展操作。 2、详细的记录试验数据,注重试验的科学性,不得随意涂改与编造数据。 3、在试验中保持慎重的态度,明确试验目的、容与要求,做好实验记录。 4、注意实验室平安。防火、防水及实验药品的保管,在离开实验室之前检查水电设施是否平安。在做试验时不做与试验无关的事情。 5、节约水、电及实验药品,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6、保持实验室环境卫生。 药品、试液管理规那么 1、将药品根据实验工程或同种盐类〔如钾盐、钠盐、铵盐等〕进展分分类整理,做好记录。 2、药品最好放在阴面通风的房间里,属于一般要求避光的,装在载棕色瓶里即可;属于必须避光的,外层黑纸不要去掉。 3、剧毒或致癌物质〔如汞盐、氰化钾、氧化砷、叠氮化合物等〕及腐蚀性药品要放在保险柜,非实验人员不得取用。 4、易燃或易挥发的溶剂不准用明火加热,可用水浴加热;不准

水质检测安全操作规程

水质检测安全操作规程 一、引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水质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质检测是评定水源安 全及水体污染状况的重要手段。然而,水质检测操作涉及一些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如果不按照规程操作,可能会引发危险。因此,为了保障水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将介绍水质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 二、实验前的准备 1. 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在进行水质检测之前,需对实验目的和方法进行充分 的了解。只有明确实验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措施。 2. 检查仪器设备:检测前应事先检查所需的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PH计,温度计,离心机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 3. 收集必备试剂:根据实验所需,提前收集好所需的试剂,并按照规定储存和 管理。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的试剂,应存放在专用柜中,严禁将其与其他试剂混存。 三、实验中的个人防护 1. 穿戴防护服:在水质检测实验中,保持个人卫生和防护是非常重要的。实施 任何实验操作之前,必须穿戴好防护服,包括实验服、实验手套、安全镜和防护鞋等。 2. 戴好防护面具和手套:在使用一些有毒、易腐蚀、刺激性化学试剂时,必须 戴好防护面具和手套。尽量避免化学试剂与皮肤接触,以免引起伤害。 3. 保持实验场地通风:有些化学试剂会产生有害的气体,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 须保持实验室的良好通风,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四、操作规程 1. 严格按照实验方法操作:在进行水质检测实验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方法进 行操作。任何违背实验程序的操作都可能导致不准确的结果或意外的危险情况发生。 2. 注意实验室卫生: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垃圾、清洗实验仪器设备,并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处理容器中。 3. 避免试剂的误用:水质检测中常用的试剂有很多,需要仔细辨认并注意正确 的使用。在取用试剂时,要使用干净的工具,以免造成误用。 4. 控制实验条件: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实验条件,包括温度、PH值等。这些参数的变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认真监控和调整实验条件。 5. 注意试剂的储存和处理:实验结束后,要将试剂储存在指定的地方,并注意 试剂的有效期。过期试剂严禁使用或混入其他试剂中。实验废液需要集中存放,并按照相关环保要求进行处理。 五、实验结束后的处理 1. 清理仪器设备: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使用过的仪器设备,以确保 下次使用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贮存和处理化学废液:实验中产生的化学废液需要专门收集,并按照环保要 求进行处理。严禁将废液随意倒入水源或下水道。 六、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 1. 接受安全培训:参与水质检测工作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学习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2. 实验室安全监督: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 人员,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巡视和检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水质检测方法规程

水质检测方法规程 引言: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之一,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障水质安全,需要进行水质检测工作。本文将介绍水质检测的方法规程,包括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一、采样方法 采样是水质检测的第一步,正确的采样方法可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水质采样方法。 1. 静态采样法 静态采样法适用于稳定的水体环境,如湖泊、江河等。采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将采样瓶完全浸入水中,然后缓慢翻转瓶口向下,待瓶内水满时,再将瓶口翻转向上,尽量避免气泡的进入。 2. 动态采样法 动态采样法适用于水流量大、水体变动较大的环境,如河流、溪流等。采样时,应将采样瓶固定在流域的绳索上,并将瓶口直接暴露在水流中,以保证采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自动采样法

自动采样法适用于需要连续监测的水质环境,如自来水管道等。自动采样器可以根据预设的参数和时间间隔进行自动采样,提高采样效率和减少人工误差。 二、分析方法 分析是水质检测的核心环节,合适的分析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水中各种指标的含量。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 1. 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水质分析方法,可以测定水中的pH值、溶解氧、浑浊度、氨氮、总磷等指标。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 2. 生物分析法 生物分析法主要用于测定水中的微生物指标,如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等。常用的生物分析方法包括培养法、显微镜观察法、快速检测技术等。 3. 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水质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各类物质的含量。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三、评价标准

水质检测操作规程

水质检测操作规程 一、引言 水质检测是为了评估水的质量,并确定是否符合特定标准的过程。水 质检测的目的是确保水源的安全和卫生,以及保护公众健康。本操作规程 旨在提供水质检测的标准化指导,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 1.确保所有实验设备、仪器和器材都经过正确的校准和验证。 2.所有设备都需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保持干净并具备正常运行状态。 3.所有试剂都需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并确保在使用前检查其有效期限。 三、采样方法 1.根据标准操作程序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器具。 2.使用适当的容器和方法收集水样,避免污染。 四、样品保存和运输 1.样品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样品中的化学和微生物变质。 2.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到极端温度变化和阳光直射。 3.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封闭,以防止交叉污染。 五、分析方法

1.根据所需测试项目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 进行分析。 2.准确记录所有实验数据、仪器读数和计算结果。 3.如果有需要,可使用对照样进行校准和验证。 六、质量控制 1.每个批次的样品需进行质量控制测试,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适当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对照样品应随着每个测试批次一同进行。 3.根据需要,定期验证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 七、结果解释和报告 1.通过比较测试结果与适用法规、标准和指南,对结果进行解释并判 断水质是否符合标准。 2.所有测试结果需及时、准确地报告,并进行适当的文档记录和存档。 3.如果测试结果显示水质不合格,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重新 采样和再次测试。 八、安全操作 1.引用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和危险化学 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 2.在进行任何实验前,确保对可能的危险性和安全风险进行了正确的 评估。

水质检验规程

水质检验规程 1. 引言 本规程旨在规范水质检验的流程和方法,以确保水质的安全可靠。本规程适用于各类水源的检验,包括自来水、地下水、河水等。 2. 检验标准 水质检验应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水质标准,如《自来水 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标准》等。 3. 检验项目 水质检验项目应涵盖以下方面: - 外观和气味:通过目视观察和嗅觉判断水的外观和气味是否 正常; - pH值:测量水的酸碱度; - 浊度:测量水中悬浮物的浓度;

- 溶解氧:测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 细菌总数:测量水中细菌的数量; - 重金属含量:测量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如铅、汞等; - 养分含量:测量水中养分的含量,如氮、磷等。 4. 检验流程 水质检验的流程如下: 1. 采样:根据不同水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确保采 样过程中不会被外界污染。 2. 样品处理: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要求,对采样的水样进行处理,如过滤、稀释等。 3. 仪器校准:确保使用的仪器设备准确可靠,进行校准工作。 4. 测试操作: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各项检验项目的测试, 记录结果。 5. 数据处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水质状况评价。 6. 报告撰写:根据检验结果,撰写水质检验报告,包括检验项目、结果和评价等。

5. 检验频率 水质检验的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常见的检验频率为每季 度一次,或根据当地政府监管要求执行。 6. 质量控制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进行质量控制工作,包 括定期校准仪器设备、参加外部质量考核等。 7. 文件管理 水质检验相关文件应进行完整和规范的管理,包括样品记录、 测试数据、校准记录和检验报告等。 8. 安全事项 在进行水质检验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防止事故发生。如遇到有害物质或危险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1 确认实验室条件是否适宜进行水质化验。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温度适宜且通风良好。 1.2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试管、烧杯、滤纸、离心机等。 1.3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试剂应保持封存,标准溶液应根据需要进行稀释。 2. 实验操作步骤 2.1 取样。根据需要,从水源中采集适量的水样,要保证样本代表性。 2.2 样品保存。取样后,应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如无法及时送达,应将样品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避免污染和水质变化。 2.3 样品预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沉淀、稀释等。 2.4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法的要求,逐步进行实验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技巧,避免污染和误差。 2.5 仪器检测。使用适当的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检测,如pH 计、离子色谱仪等。在操作仪器前应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6 数据记录和分析。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如样品标识、测量数值、计算结果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3.1 在进行实验前,必须戴上实验手套、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防化学品溅入眼睛或皮肤。 3.2 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接触有毒物质,如有必要应在通风橱下进行操作。 3.3 严禁将实验室用品用于食品或饮用水的准备,以免造成交叉污染。 3.4 实验后,将实验室用品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4. 废物处理 4.1 废液处理。将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倒入指定废液容器中,不得倒入下水道或自然环境中。 4.2 废溶液处理。根据实验室规定的废溶液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3 废固体处理。将实验中产生的废固体放入指定废固体容器中,不得随意丢弃。 5. 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 5.1 实验记录。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实验日期、样品信息和实验操作步骤等。 5.2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所得数据判断水质的好坏,并做相应的结论。 6. 验证和校准

水质检测安全操作规程

水质检测安全操作规程 1. 介绍 本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水质检测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 护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所有参与水质检测工作的人员都应严格 遵守本规程,确保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应急处置能力。 2. 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 2.1 使用前检查设备和仪器的完好性和可靠性,如有问题应及 时维修或更换。 2.2 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应按照相关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 进行。 2.3 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熟悉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方法。 3. 样品采集 3.1 样品采集过程中,应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实验服。 3.2 样品采集应干净无污染,避免任何外部污染对样品质量的 影响。

3.3 采集样品的过程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样品,使用适当的采样工具。 4. 样品保存和运输 4.1 样品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样品的原样性和完整性,避免任何外部因素对样品产生影响。 4.2 样品的保存温度和时间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防止样品变质。 4.3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密封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样品泄漏和污染。 5. 检测操作规程 5.1 在进行水质检测之前,检测设备和仪器应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质量控制操作。 5.2 检测操作应按照操作手册和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和流程。 5.3 操作人员应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和污染的发生。 6. 紧急事态处理

6.1 实验室应制定相关的紧急事态处理程序,包括事故报告、应急演练和紧急处置措施等。 6.2 操作人员应熟悉紧急事态处理程序,并在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3 如发生紧急事态,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7. 培训和考核 7.1 实验室应定期组织水质检测操作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 7.2 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参加培训和考核,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 8. 监督检查和整改 8.1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8.2 操作人员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和内部审核工作,并按要求进行整改。 9. 法律责任

水质检测操作规程

水质检测操作规程 1. 引言 水质检测是保障水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健康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水质检测工作的准确、可靠和有效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2. 目的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在于规范水质检测工作的操作流程,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水质检测工作的效率。 3. 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执行水质检测工作的人员。 4. 操作规程 4.1 检测准备 - 确定检测的水源和检测项目。 - 验证水质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清洗和校准水质检测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2 采样 - 根据水源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位置。 - 使用干净的采样进行水样采集,避免污染和损坏。 - 在采样过程中,注意遵守卫生和安全规定,确保人员和现场的安全。 4.3 样品保存和输送 - 采样完成后,立即将样品密封并标记清楚相关信息。 -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需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和温度。 - 在输送过程中,确保样品不泄漏、不受污染,并保持适当的温度。 4.4 检测操作 - 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和检测操作。 - 操作前,熟悉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严格按照检测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避免操作错误和交叉污染。 -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防止干扰和污染。 4.5 结果分析和报告

- 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和可靠的分析和判读。 - 编制检测结果报告,包括测试项目、检测方法和结果等信息。 - 结果分析和报告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准确性要求。 5. 附则 - 执行本操作规程的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和理解本规程 的要求。 - 本操作规程的内容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确保与最新的 检测技术和要求保持一致。 - 本操作规程应与其他相关文件和标准保持一致,如有冲突, 以本规程为准。 以上为《水质检测操作规程》的内容,执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 程要求进行操作。

水质项目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水处理车间水质项目检测实验室的操作程序,确保正确、安全地进行各项化验操作使用设备、仪器、药剂、器皿。 2.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公司水质化验的操作. 3.职责 3。1水处理车间主管负责检查本规程的执行。 3.2水质化验员依照本规程负责进行化验的操作。 4.程序要点 4.1、造纸废水的采集 4.1.1 对于连续排放水质较稳定的废水,可采用间歇式取样,即隔一定时间 取等体积的水样混合均匀后装瓶备用。 4.1.2大型纸厂,设有两处以上排水口,若废水性质相同,则分别采集等体积 的水样,混匀装瓶,若性质不同的废水,则先测定各出口处流量。 然后根据流量的不同按比例采样,混合后装瓶备用。 4.1。3大型废水储存池的纸厂,其废水经过一段时间沉淀、消化后,性质较 稳定,可采取一次采样。 4。2 水样的保存及初步处理 废水采样后应尽快检验,变化较快的成分,需在现场进行分析,如余氯、PH 等。 常采用的转化方法:

(1)硫化物:于250-500ml采样瓶中,加入1ml250g/L醋酸锌溶液,使硫化物沉淀。 (2)酚类物质:于每升水样中加0.5g氢氧化钠和1g硫酸铜。 (3)溶解氧:按后述的测定方法在所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4)氮化合物:于每升水样中加0。8ml浓硫酸,保持氮的平衡.分析前,在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之。 4。3造纸废水的检测 检测项目:悬浮物(SS)、PH及水温、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五 日生物需氧量(BOD 5)、总磷(TP)、氨氮(NH 3 —N)、SV30、生物相观察 4.3。1 悬浮物(SS)测定操作规程 4.3。1。1 将滤纸放入称量瓶中,于(105±2)℃温度下在烘箱内烘干至恒重. 4。3。1.2 迅速取经搅动混匀的水样100ml于滤纸上过滤(悬浮物太少,可增加取样量)。4。3。1。30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将滤纸烘干再称滤纸重量,然后将滤纸和残渣置于称量瓶中,在烘箱中于(105±2)℃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所增加之质量即为悬浮物重。 4。3.1.4结果计算 废水悬浮物含量X(㎎/L)按以下公式计算 X=(m2—m1)÷v*1000 m1——称量瓶及滤纸的质量(单位㎎) m2 --称量瓶及滤纸和悬浮物的质量(单位㎎) v-—水样体积(单位ml) 同时进行两次测定,取平均值作为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应小于0。4㎎。 4.3。2 PH 及水温测定操作规程 测定仪器:上海雷磁PHBJ—26便携式PH计 1.打开电源,将电极保护瓶盖旋开。 2.电极球泡测量端向下,捏住电极帽部分空甩数次,使球泡内充满溶液没有气泡。 3.用蒸馏水清洗球泡测量端数次,用滤纸轻轻擦拭球泡表面的水渍. 4.开始测量样品PH值;电极浸入被测溶液时,晃动电极数次,使溶液均匀与球泡接 触,读取PH值及水温测量结果。 4.3。3 溶解氧(DO)

水质分析化验规程

目次 1 范围 (173) 2 水质分析概述 (173) 2.1水质分析的表示方法 (173) 2.2水样采取地点 (173) 2.3水样采取方法及处理 (173) 2.4水质分析项目(见表1) (173) 3 水温的测定 (173) 3.1仪器 (173) 3.2测定方法: (174) 4 水质PH值的测定 (174) 4.1原理 (174) 4.2仪器和试剂 (174) 4.3操作方法 (174) 4.4注意事项 (174) 5 水质溶解固形物的测定法 (175) 5.1重量法 (175) 5.2仪器测定法 (175) 6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 (176) 6.1原理: (176) 6.2仪器: (176) 6.3分析方法: (176) 6.4计算 (176) 6.5注意事项 (177) 7 水质耗氧量的测定 (177) 7.1原理: (177) 7.2仪器 (177) 7.3试剂 (177) 7.4分析方法: (177) 7.5计算: (177) 7.6注意事项: (177) 8 水质重碳酸根含量测定 (178) 8.1原理: (178) 8.2仪器 (178) 8.3试剂 (178) 8.4分析方法: (178) 8.5计算 (178) 9 水质总硬度的测定 (178) 9.1原理 (178) 9.2仪器 (178) 9.3试剂 (178)

9.4分析方法 (178) 9.5计算 (179) 9.6注意事项 (179)

水质分析化验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质分析的试验方法及检测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分析化验岗位。 2 水质分析概述 2.1 水质分析的表示方法 按杂质的名称,标志符号用mg/L表示其含量(mg/L表示一升水中含杂质本身的毫克数)。 例如:总硬度(以CaO计)mg/L=2.804,表示1升水样中含有2.804毫克。 2.2 水样采取地点 江水:江水泵排水口。 新大井水:在江边大井取样口 软化水:在软水站排水管口 2.3 水样采取方法及处理 采水量:用玻璃瓶或塑料瓶盛装,一次取水样2─3升。 2.4 水质分析项目(见表1) 表1 (+代表做的项目) 3 水温的测定 3.1 仪器

锅炉水质化验工规程7篇

锅炉水质化验工规程7篇 【第1篇】锅炉水质化验工的操作规程 一、普通规定第1条本规程适用于固定式低压锅炉水质化验工作。第2条锅炉水质化验人员必需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取得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机构颁发的操作证,持证上岗。第3条水质化验人员应仔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矩和标准,严格遵守各项规则制度和操作规程。第4条锅炉水质化验人员应认识本地水源状况及锅炉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装备的技术性能;应协作有关人员对水举行定期检验,检查与评价水处理效果。第5条按规定妥当保管各类化学药品和试剂。第6条化验工作所需的量具,仪器等应按规定定期校验。 二、操作前的预备工作第7条按照化验项目的详细要求,备好适用的器具,使用前应仔细洗涤,保证其清洁无污染。第8条按照化验项目的详细要求,备齐所需的化学药品和试剂,并仔细检查其成份、浓度、纯度等级、有效期等,品质参数应符合规定。第9条备齐并检查化验所需的各种仪器、量具等,应标定合格,保证其精确牢靠性。 三、操作第10条采集水样用的容器应是玻璃、陶瓷器皿,采水样时应先用水样水冲洗三次后才干采集水样,采后快速将瓶盖盖好。第11条采集原水水样时,对城市自来水,应先冲洗管道5--10分钟后再取样;对井水,应在水面下500毫米处取样;对江、河、湖及泉的地表水,应将采样瓶浸入水面下500毫米处并在不同地点分离采集,

保证所采水样的代表性。第12条采集锅炉给水的水样时,应在水泵的出口处或给水的流淌部位取样。第13条采集炉水水样时,接有水样冷却器者,应调整冷却水量及取样阀门,使水样温度在30--40℃范围内,流速稳定并控制在500--700毫升/分范围内;没有水样冷却器者,取样时应使用耐热器,并注重缓开取水阀门,取样人员应避免水流方向正面,防止烫伤。第14条采集水样的数量应能满足实验和复核的要求。第15条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等不稳定成份时,按规定的办法在现场化验。第16条各项水质化验分析的办法,应按gb1576―85《低压锅炉水质标准》附录a“水质分析办法”执行。第17条原水至少每月化验一次,化验的项目包括:硬度、碱度、ph 值、溶解固形物或氯根等,有条件时,可做水质全分析及相应增强化验次数。经过混凝、沉淀、过滤的原水,每日做一次化验,化验项目有:ph值、悬浮物等。第18条离子交换器输出的软水普通每2小时化验一次硬度;每8小时化验一次氯根。h-na系统离子交换器的软水还应增强对ph值、碱度、电导率的测定。除氧器的出水,每班做一次溶解氧的化验,当除氧器的负荷波动时,相应增强化验次数。向给水投加na2so2举行化学除氧时,还应化验炉水中的so2-2含量。第19条炉水应每两小时化验一次。化验项目包括:碱度、ph值。第20条按照炉水化验结果,由化验人员监督锅炉排污。 四、收尾工作第21条正确填写水质化验记录并准时向有关人员通报化验结果,提出实行相应措施的建议。第22条清洗化验用的器具,收拾并妥当保管化验药品及仪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