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学案-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学案-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必备知识·夯基固源]主干知识历史认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3页

一、历史背景

经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文化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文化专制,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思想主张

(1)否定儒学权威,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斥责理学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李贽以童心论为基础,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抨击君主专制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他反对男尊女卑,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赞扬改革;主张人人平等,尊重生命;肯定农民起义;批判“重农抑商”,主张理财,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2.历史评价

(1)李贽是我国反专制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异端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带有民主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2)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作反孔的先驱。

三、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1)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思想,认为君臣之间应该是协力合作关系;主张限制君权,把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认为天下之人应该是国家的主人,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

②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影响

①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近代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②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对未来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开明君主理想化的追求中,保留着传统的印记。

2.顾炎武

(1)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亡国指某姓王朝的灭亡;亡天下指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严重破坏,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②思想上:主张经世致用。批判宋明理学,力倡务实作风;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③学术上:注重实学,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

(2)影响

①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3.王夫之

(1)思想主张

①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

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②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评价

(1)反传统,反教条,冲击了君主专制和儒家纲常伦理道德,有利于思想解放,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3)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在新形势下获得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4)在本质上并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有限。

【教材拓展补遗】

[知识关联]明清之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相似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是都出现了新思潮反对禁欲主义。

[易错辨析]黄宗羲思想的实质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统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思维点击]黄宗羲“工商皆本”思想

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迁移运用:上述材料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提示:工商皆本。社会现实: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政府坚持重农抑商。

[易混辨析]“亡国”与“亡天下”

“亡国”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事,而“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

[构图解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信息提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理学的僵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他们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史论要语]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变的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不变的是在君主专制强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影响下,未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可见,任何思想文化不可能脱离特定的政治经济。

[归纳总结]儒学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信息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核心素养·重点深化]主题突破提升素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4页

主题(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2.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一般很少被人谈起:一是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针对练】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

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

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

D.提高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解析:“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指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他是指顾炎武。“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与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联系密切,故C项正确。

答案:C

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史料一]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顾炎武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史料二]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思考](1)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顾炎武言论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史料二分析这位清代女性的主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教你读史]史料一中“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之善”是核心;史料二中“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是核心,抓住这些核心内容是答题的关键。

[提示](1)社会问题: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主张: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

(2)主张:女性也应该德才兼备。说明:清代出现了反对传统伦理的思想。

主题(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

(1)进步

①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

①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③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④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史料]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是教会神学,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①。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管辖世俗界,教权管辖精神界②……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是罕见的③。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④……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⑤。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思考]依据史料,简要解释“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原因。

[教你读史]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得出西方神学的束缚易打破

②得出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

③得出儒学影响根深蒂固

④得出中国君神合一,君权强大

⑤得出中国启蒙运动困难重重

(2)答题用什么——

史料中①②说明了西方启蒙运动困难少的原因,③④说明了中国启蒙运动阻力大的原因,综合对比分析中国“困难大得多”的原因。

[提示]西方神学的束缚易打破,中国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君神合一,君权强大。

[关键能力·定向突破]史料考法能力提升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6页

材料受到“作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影响的西方传教士,远涉重洋,揭开了中西文化交汇激荡的历史篇章。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天儒冲突”。天儒礼仪之争,最初只是一个译名之争。基督教中的造物主Deus音译为“徒斯”,但这两个字的中文含义不明,利玛窦强调耶儒相通,采取“多与孔、孟合”的路线,将其译为“天主”或“上帝”。除此之外,礼仪之争更主要的是祭孔和祭祖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宗教”单位,宗教信仰的发生、传授,宗教仪式的举行多以家庭为中心。中国传统的宗教仪式主要是对祖先的拜祭。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教师在伦理关系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孔夫子作为“万世师表”,被中国人当作圣人一样受到供奉祭祀。祭孔因而也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基督教是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为第一教义,这是其十戒中的第一条。礼仪之争由一个理论问题演变成清王朝与教廷之间的直接冲突。清朝雍正年间,终于全面禁止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据刘海鸥《天儒冲突:中西方家庭

伦理的初次冲撞》整理要求: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伴随着“天儒冲突”,根据材料概括“天儒冲突”的表

现。

信息:

答案:①在造物主译名上,中国音译为“徒斯”,含义不明,后将其译为“天主”或“上帝”,突出其地位。

②在祭拜对象上,中国祭拜自己的祖先和万世师表的孔圣人,而西方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为第一教义。

③在政治上,清王朝与西方教廷之间发生了直接冲突,雍正皇帝全面禁止基督教在中国传播。

材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要求:阅读材料,论证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论证:

答案: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缺陷。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发现问题:黄宗羲曾经参加反清斗争,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思考: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有什么现实意义?

试答:

答案:变化:由武装反抗、著书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辞、派子替之,再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

原因: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

意义: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真题感悟·模拟演练]真题研模决胜高考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6页

[考情分析]明清之际,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本讲在近几年全国卷中命题较少,但是地方卷则考查较多,如江苏卷对李贽思想的考查、海南卷对清代女性地位变化的考查,都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特点。这种考查主要体现了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今后高考重点关注的内容。

1.命题点:明代文化的发展

(2018·高考全国卷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解析:D对: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印刷自己的作品成为时尚,并且士大夫间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赠送,说明当时社会具有浓厚的崇尚文化的氛围。

答案:D

2.命题点:清代出现反传统思想

(2016·高考海南卷)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解析: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 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答案:C

1.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解析:题干中提及明清之际到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由出现到愈演愈甚,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轻利重义思想在发生变化,故选C项;A项中“加速”一词不妥,因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且士商相混现象只是在江南存在,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一个经济问题,而B项是一个政治问题,且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对地方控制加强,排除B 项;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代表人物有明太祖、雍正帝,排除D项。

答案:C

2.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运动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解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统一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不同的时代对李贽的评价是不同的,对历

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故B项正确;还原历史人物要根据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史料来进行,而不是根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故C项错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信性的程度要根据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所处时代的远近,故D项错误。

答案:B

3.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

A.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

B.考证相关史料真伪

C.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

D.搜集整理相关史料

解析: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进行考证之前首先要搜集整理(占有)相关史料,在考证相关史料真伪之后,再通过研究分析比较史料的异同,依据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认识,因此D 项是第一步,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的“首先需要”的要求,排除A、B、C 三项。

答案:D

4.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与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

A.提倡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

C.挑战宋明理学D.弘扬唯物思想

解析:经世致用并没有涉及郡县与分封之争,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个主要思想就是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并不涉及对宋明理学的挑战,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唯物思想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答案:B

5.顾炎武认为“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可知他主张()

A.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

C.回归孔孟D.民贵君轻

解析:根据材料“‘《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强调回归圣人(孔孟)的儒学本源,故选C项;知行合一强调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密不可分,排除A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排除B项;民贵君轻是孟子对民本思想的具体阐述,排除D项。

答案:C

6.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解析:材料反映的思想是唯物思想,符合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的是李贽,故A项错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是黄宗羲,故B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概括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说明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故D项正确。

答案:D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5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解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湖南衡阳二模)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解析:选C。据题干中明清之际到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由“出现”到“愈演愈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轻利重义思想在发生变化,故选C项;A项中“加速”一词不妥,因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且“士商相混”现象只是在江南存在,排除A项;明清时期对地方控制加强,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2.(2020·湖北黄冈质检)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解析:选C。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贽的主张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C项。 3.(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中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他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选C项。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由君、臣构成,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D项错误。 4.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必须“崇本抑末”。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这说明他主张() A.格物致知,提倡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C.限制君权,提倡君臣平等 D.儒礼民本,反对鬼神享乐 解析:选D。“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即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即反对鬼神享乐,故选D项。 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并主张“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该思想()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提倡良法并追求公平正义 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 解析:选B。材料中黄宗羲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强调法治和公平,故选B项;市民阶层兴起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 项;当时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程朱理学,故排除C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故排除D项。 6.顾炎武认为:“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可知他主张() A.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 C.回归孔孟D.民贵君轻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学案-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必备知识·夯基固源]主干知识历史认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3页 一、历史背景 经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文化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文化专制,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思想主张 (1)否定儒学权威,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斥责理学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李贽以童心论为基础,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抨击君主专制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他反对男尊女卑,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赞扬改革;主张人人平等,尊重生命;肯定农民起义;批判“重农抑商”,主张理财,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2.历史评价 (1)李贽是我国反专制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异端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带有民主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2)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作反孔的先驱。 三、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目标导航]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特点:离经叛道,自称异端。 3.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4.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1.思想主张 2.历史影响: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易错提醒](1)道学家不同于道家。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2)李贽虽然否定孔子权威,斥责礼教虚伪,但他对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抛弃,而是扬弃。李贽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只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3)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概念阐释]“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轻巧识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可概括为“三大背景、四大思想家” 主题一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进步性及评价 史料一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的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①“民主意识”…… ——肖国华《李贽的“儒学情结”》史料二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②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李贽《藏书》 ◆①指:汲取儒家的民本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成分,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②指:是非的价值标准具有时代性。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 (2)据史料二总结李贽的思想主张。 提示:(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的日益僵化。 (2)李贽勇敢地向孔子和儒学的神圣权威提出了挑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进步性的表现及评价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训练点1李贽的离经叛道 1.冯元仲称赞李贽“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B ) A.民为贵,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解析:A项是孟子的主张,C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所以选B。 2.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 A ) 解析:李贽是我国古代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反对迷信孔子为“天生圣人”,反对封建道义,主张寡妇再嫁,肯定妇女的地位。可见他的思想和程颐的思想明显对立。 3.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C ) A.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B.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D.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解析:根据材料“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可知,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并不反对科举考试,故B项错误;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表明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科举的内容,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并不仅仅希望得到后人的认可,故D 项错误。 4.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B )

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 4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版含解析

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JI CHU PAI CHA 基础排查) 理一理 一、历史背景 1.政治: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阶级: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李贽 (1)思想主张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①主要思想: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 ②评价: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 ①主要思想: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②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

①主要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②评价: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评价 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JING WEI DIAN BO 精微点拨) 想一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道”是指什么? 提示: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道”指道学,即理学的伦理、教条。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经济上提出了哪些进步的主张? 提示: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经济:提出工商皆本。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为什么没有发展为西方式的启蒙思想? 提示:(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3)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不可能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4.概括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 提示:(1)政治: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者队伍壮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文化:理学僵化、进步思想出现、明清小说盛行。 总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封建统治者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使中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31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考点训练31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题组一基础小题] 1.(2018·中原名校质检)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可知《太极图说》( ) A.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答案 C 解析材料把“阳变阴合”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唯物色彩,故A项错误。《太极图说》讲的是万物发展的变化,不能体现迷信色彩,故B项错误。从材料“阴阳……生死”等一系列用语可知,汲取了佛、道思想,故C项正确。心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家信仰重建任务完成,故D项错误。 2.(2018·河北唐山期末)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知( )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答案 B 解析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排除A项;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认为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成就圣人,说明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2019·山东宁阳阶段检测)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 ) A.否定传统经学 B.重申儒家义利观 C.强调主体意识 D.批判周孔之道 答案 C 解析材料“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直接探求圣人“本文”和“本义”,可知宋儒并非否定传统经学,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由“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可知,宋代儒学强调主体意识,C项正确。宋儒探求“本文”和“本义”,可见并非批判周孔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三、知识要点归纳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社会背景 政治: 经济: 阶级: 思想: (二)概况: 1、离经叛道的李贽 (1)主张: (2)评价: 2、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1)著作: (2)主张: (3)影响: 3、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1)著作: (2)主张: (3)影响: 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1)主张: (2)影响: (三)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

四、思维拓展 比较明清之际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见《高考解密》P233) 五、课堂运用 1、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明清儒学活跃的社会背景: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顾应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2、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李贽《藏书》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3、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4、根据材料概括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夫《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三》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5、根据材料概括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的】 1.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根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泼场面。 2.学习通过列表的方法整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3.认识明清之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开展。 【学习重点】 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 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本质。 【自主先学】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背景: 〔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锋利。 〔2〕江南一带的成为社会上不可无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道学家把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4〕正直清廉的李贽,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自称异端。 2. 代表作:?焚书??藏书?。 3.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否认孔子的权威:认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进犯的理论。认为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程朱理学及道学家的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不能脱离根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鞭挞封建社会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开展:主张男女平等,改革等。 4、特点:反封建思想的先驱,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5.影响和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鞭挞 1.历史地位:的进步思想家。 2.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3.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展猛烈鞭挞,锋利地揭露君主专制是。 〔2〕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保证人民的根本权利。 〔3〕经济主张:工商皆本 4.影响:鞭挞了封建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历史地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2、背景: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3. 代表作:?日知录?? ?。 4.思想主张: 〔1〕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理解,形成了的思想。主张走出家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后作业-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处于正统地位的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很大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异质”指的是黄宗羲等人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这一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与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 答案:A 2.黄宗羲指出,“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这表明黄宗羲主张() A.经世致用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D.古今贯通 解析:根据材料“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得出黄宗羲主张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观点,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古今贯通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 答案:A 3.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精神的学者掀起了中国思想界的活跃局面。其中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著名思想家是() A.王阳明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解析: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的“独治”,主张吸收更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的“众治”,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清儒学案·亭林学案》),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C 4.唐甄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谓之贼乎?”可见,唐甄() A.提倡君臣共治天下B.反对传统君臣之道 C.否定君主专制统治D.肯定社会平等观念 解析:据材料“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离经叛道”的李贽李贽进步的 思想主张 李贽进步 思想形成 的原因 对李贽的 思想主张 进行简要 评价 回放资 料、问 题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明 清进步思想家们 站在时代前列, 不畏强权、勇于 斗争、敢于承担 历史重任的优秀 品质 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 步的思想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 步思想形成的原因 对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进行简要评价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 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

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花两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本课原始材料较多,建议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弄清历史概念和有关引文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 本课引言由一幅插图和一段文字两部分内容组成。插图展现的是李贽故居,位于福建泉州。文字内容则是配合插图,重点指出李贽的做人原则和性格特征。正直清廉,“离经叛道”是他的真实写照。建议教师可以以讲解员的身份介绍李贽故居及其生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离经叛道’的李贽”。教材首先介绍了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随后重点叙述了李贽的进步思想。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建议教师在讲解这一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将李贽的生活经历概括为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教材通过插图来提示李贽的代表作及书名由来。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建议教师在处理这一问题时,让学生自己阅读。 (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原始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分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叙述,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思想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主张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得出: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第二目“三大进步思想家”。教材叙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生活背景、共同的思想主张。学生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特征理解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1)共同的生活背景。建议教师按教材讲,不要过分展开。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2)各自的思想代表作。学生自行阅读,然后在教材中找出答案。黄宗羲的代表作为《明夷待访录》,顾炎武的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代表作则是《读通鉴论》。 (3)进步思想主张。教材着重讲述了三位进步思想家共同的主张,学生学习时有一定难度,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弄清教材意思,然后结合相关原始资料,师生合作,归纳出他们的进步思想主张。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是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内刻于明朝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正面看乃佛祖释迦牟尼,左侧看乃儒圣孔子,右侧看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我国最早出现类似现象是在 A.西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2.★2022·深圳调研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3.2022·潮州模拟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 C.李贽D.王夫之 4.2022·广东百校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 5.2022·银川一中四模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现象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这种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

【高考必备】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 1.与明清Z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冇关的是1、() ①资木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屮央集权的衰落③八股取士的因循守I 口④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白由白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Z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2、( ) A、追求个性自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H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3.朱易安在《汉学研究屮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中说:“反思我们的研究便会发现,对于 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体系,我们并没冇好好地梳理;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脱离了社会现实的研究,本质上是丢弃了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和神。〃朱易安所说的"最根木的精神〃是指3、( ) A、天人合一学说 B、经世致用学说 C、知行合一学说 D、格物致知学说 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 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界质" 4、(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小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5.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倫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 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冇一定Z学术,各各冇必至之事功。举而措Z,如印印泥, 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5、( )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 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 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 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6.明清时期出现资木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 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6、( ) A、"民为贵,社稷次Z,君为轻〃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Z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7、() A、1937年的七七事变 B、1912年的清朝建立 C、1927年,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 D、1644年的明朝灭亡 8•顾炎武在《H知录》屮说:“孰知今H之清谈,有其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Z空言,代修己治人Z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8、(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9•干-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进步性在于 9、( )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 跃的儒家思想 选择题 清史专家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学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明末清初时期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指的转变是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而这种转变与明末清初政治环境的变化有关,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在这样背景下出现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故选A项。明清儒家是对先秦的儒家学说批判继承,B项表述不合史实,不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

出理学的弊端,不选C项。清代传统经学不是近代民主思想,不选D 项。 选择题 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姓名 时期 历史评价 生卒年 1527~1602 “发挥天真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然通民” “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A.黄宗羲B.李贽C.王夫之D.顾炎武 【答案】B 【解析】材料“务反宋儒道学之说”“狂悖乖谬,非圣无法”说

明该思想家挑战儒学权威,否定孔子是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此思想是李贽的思想,故选B项。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王夫之主张唯物论,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不选ACD 三项。 选择题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主要原因是该书 A.宣扬西方的启蒙思想主张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答案】B 【解析】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早期民主思想家,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因此遭到统治者查禁,故选B项。17世纪西方启蒙思想还没有传入中国,不选A 项。D项是李贽的思想,不选D项。C项是隋唐时期儒家学者主张,不选C项。 选择题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 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 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习题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基础达标 1.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以“异端”自居,以反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是指 (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 答案:C 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黄宗羲( ) A.痛恨君主专制 B.反对儒家学说 C.鼓吹君主集权 D.倡导君主立宪 答案:A 3.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 A.经世致用 B.为政以德 C.心即理也 D.独尊儒术 答案:A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答案:A 5.(2014·滨州模拟)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解析:据材料可知,李贽将天理和人欲统一,二者并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享乐要求,故D项正确;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是王夫之,故A项错误;李贽只是儒学的自我调整,故B、C项错误。 答案:D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研究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晚明——明清鼎革,那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思考了哪些重大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观点? (3)说明“晚明——明清鼎革”之际,“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产生的时代背景。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相关内容。

2021高考江苏专用历史一轮点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三)宋明理学及明清之 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0·江苏百校大联考)许多宋代思想家倾向于以超越时空阈限的纯理念模式对历史作符合形而上意义的理本阐释。《河南程氏遗书》载:“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朱熹更是反对“今人读书未多,义理未至融会处”“便去看史书”。这些主张反映出() A.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 B.重史传统利于儒学创新 C.程朱理学思想渗入史学 D.传统史学趋向经世致用 C[由材料“纯理念模式”“理本”“读史……须要识其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可知正确选项是C项;此段材料,无法证明理学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2.(2019·南通二模)在外来印度文化哲学与本土道教文化哲学挑战下,儒学家通过诠释伦理与天道的连接,使心性为核心的传统儒学获得了新的生命,从而构建起不同于佛老的新儒学的理论形态。“新儒学”兴起于() A.先秦B.西汉C.两宋D.明清 C[根据材料中“印度文化”“本土道教文化”哲学挑战,“伦理与天道连接”可以判断是理学的形成,理学形成的背景就是佛道思想的挑战,理学的核心主张是“天理”,即“伦理与天道”的连接,故选C项。] 3.(2019·无锡一模)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映了()

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 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 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 D[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而另一方面,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都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所以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故选D项。] 4.(2019·苏州二模)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 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 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 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B[根据题干中“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可知,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故B项正确;理学并不是中外文明融合的结果,故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问题,故排除C项;题干中的现象有利于维护传统道德观念,故排除D项。] 5.(2019·苏州一模)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34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Word版含解析

第34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备考指导素养目标 把握一个范畴对传统儒家思想的 批判和继承 (1)通过对李贽思想观点的学习,认识到其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时期的要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2)运用史料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观点进行历史解释,认识到明清 之际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前代优良传统,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 学思想更趋务实,更靠近国计民生,是儒学的新发展 注意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理解三个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 “工商皆本”,提倡经 世致用 知识排查教材深化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主张 (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在诗文写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代表作及影响 (1)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2)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 情境体验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1)思想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②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③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④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2)评价 ①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②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1)思想 ①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②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③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人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评价 ①进步: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②局限: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