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敏捷测试感悟(转)

敏捷测试感悟(转)

敏捷测试感悟(转)
敏捷测试感悟(转)

敏捷测试感悟

发布时间: 2009-11-16 17:34 作者: 关河来源: 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注: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7917739743.html,/html/47/n-186647.html

Agile testing(敏捷测试)基本上是伴随着敏捷开发的概念成长起来的,但在受关注程度上,远远不及敏捷开发本身。自然,开发队伍从数量和活跃度上来讲大于测试队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敏捷测试究竟如何在项目中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导致敏捷测试概念的流行度远远不如敏捷开发的原因之一。

关于敏捷测试,我能找到的较早的比较系统化的描述文档应该是2002年的这份PPT,这份PPT定义了敏捷测试的两个主要特点:“遵循敏捷宣言的测试实践,将开发当成是测试的客户”(Testing practice that follows the agile manifesto, treating development as the customer of testing),以及“在使用敏捷技术的项目中的测试实践”(Testing practice for projects using agile methodologies)。敏捷开发宣言中提到了敏捷开发的四个核心价值观:简明(Simplicity)、沟通(Communication)、反馈(Feedback)、勇气/决断(Courage)─ 如果我的翻译有错,请指正─毫无疑问,从开发的角度来说,很容易理解这四个核心价值观对应的行为(敏捷开发的best practice),但从测试的角度来说,“简明”和“勇气”就很难对应到具体的测试行为中。

既然难以清楚的寻找敏捷测试的实践行为,我们先尝试来寻找另一个问题的答案:“敏捷开发究竟会给测试带来哪些改变(相对于传统的测试)?”如果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可以顺藤摸瓜的找到敏捷测试中对应的best practice。这里有一段有趣的视频,是在某个敏捷开发大会上对许多嘉宾的采访,采访的主题就是“How does Agile affect testing”,从回答中你会发现,似乎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从采访片段中我听到的观点有:

1. 敏捷开发有不同模型,不同的模型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测试(废话─我的comment)

2. 敏捷测试需要工具的支持…(貌似卖工具的厂商喜欢隐晦的这么表达)

3. TDD方法要求测试优先,其实除了测试优先外,我认为测试也可以和开发同时进行;

4. 敏捷过程中的测试是一个integration的任务,在不同层面(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验收测试)均需要按照敏捷的方式组织测试,目的是符合敏捷方法的价值观。

在这些观点中,我最喜欢的是第4个观点,这也是一直以来我的认识,其实敏捷本质上并非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理念。至于敏捷测试这个敏捷开发的同源产物,自然也会继承其中的“目标驱动”而不是“过程驱动”的特性。

个人认为,敏捷测试和传统测试观点最大的不同在这几个地方:

* 敏捷测试并不倾向于严格区分开发和测试角色,全体工程师对于质量具有同等的责任,测试任务由开发和测试工程师共同完成;

* 敏捷测试的迭代周期很短,为了在很短的迭代周期中完成测试任务,要求建立“足够好”的验收测试,建立足够的自动化测试;

* 敏捷测试不严格依赖于文档(需求,设计等),测试角色必须和其他成员以及客户有良好的沟通,以保证建立的质量标准符合用户的需求,以及能够使用项目中的相关知识建立合理的测试框架;

* 关于底层测试和关于代码质量是敏捷测试中的一个非常好的实践。

其中,对传统测试观点最大的冲击是第1和第3点,打破测试角色和开发角色之间的严格限定,用沟通而不是文档作为建立测试的基础,这些的确会让一个熟悉传统测试环境的测试工程师骤然间不知所措。拿我来说,N年前我自认为对敏捷测试有一定的了解,结果真正进入到一个敏捷测试项目的时候才发现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习惯。不过一旦习惯了这种方式,我转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敏捷测试的鼓吹者─ 毕竟,敏捷测试为产品质量产生的价值,让团队成员得到的成就感和喜悦是实实在在能够看得到的。

在本系列的第一部分中,(敏捷测试感悟之一)我们简要回顾了敏捷开发,以及敏捷测试与传统测试的不同。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特别提到,敏捷测试的要点之一就是,不依据于角色而是依据于任务来考虑整个开发过程中的测试。

但是,对一个开发组织来说,组织中一定存在开发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的角色划分,作为一个敏捷团队中的测试工程师,他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呢?或者说,他可以在哪些工作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敏捷过程中与测试相关的任务很多,概括说来有如下一些:

1. 建立不同级别的测试验收标准(也就是test suite),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各个层面的验收标准;

2. 推动整个组织的质量文化,保证整个组织的成员在质量责任与目标方面达成一致;

3. 通过技术或是管理的手段,保证产品、代码具有良好的可测试性;

4. 通过自动化测试手段缩短每个产品发布周期中测试所需的时间;

5. 与客户沟通确认客户可接受的软件质量标准,并建立针对此标准的验收测试;

6. 深入了解应用系统和业务需求,通过探索性测试方法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发现产品中的缺陷;

7. 建立对整个团队可见的质量度量体系,保证整个团队能够随时看到产品的质量度量值。

这些工作都可以是敏捷团队中测试工程师角色的工作任务,但显然,在现实中,不太可能要求所有这些工作都由测试工程师来承担─同时,让测试工程师承担全部这些工作任务也并不合理,某些工作由开发工程师角色,或是由开发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共同承担更为合理。

接下来,我更详细的把列出的这7项工作中非常成“测试工程师必须完成的工作”,“测试工程师需要去推进的工作”,以及“能为项目带来巨大价值的工作”。

1. 测试工程师必须完成的工作:

* 与客户沟通确认客户可接受的软件质量标准,并建立针对此标准的验收测试;

* 深入了解应用系统和业务需求,通过探索性测试方法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发现产品中的缺陷;

* 建立系统和用户验收级别的测试验收标准;

* 通过自动化测试手段缩短每个产品发布周期中测试所需的时间;

2. 测试工程师需要去推进的工作:

* 推动低层次测试(单元测试和接口级别的测试)的进行。低层次是测试对于需要快速发布的敏捷开发来说至关重要,但在大部分国内的软件组织中,开发测试都需要经过不断的推动才能被最终执行下去,测试工程师具有相关的测试技巧,并且能够用翔实的统计数据表明低层次测试的必要性,是最好的推动低层次测试的人选;

* 推动整个组织的质量文化,保证整个组织的成员在质量责任与目标方面达成一致。这一点对于敏捷组织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许多传统的软件开发组织中,经常能看到开发和测试之间的扯皮,针对一个遗漏的缺陷,大家考虑第一件事不是如何去修复,如何去防止,而是首先“追究责任”─在敏捷过程中,需要一个非常不同的环境:也即,质量责任是由所有工程师共同承担的,对于出现的问题,重要的是解决和预防。

3. 能为项目带来巨大价值的工作

* 建立对整个团队可见的质量度量体系,保证整个团队能够随时看到产品的质量度量值。保证产品质量度量的可见可以让整个团队清楚的看到我们现在正在工作的产品与我们期望交付的产品在质量上还有多大的差距,这样整个团队可以以质量度量作为指示,集中精力工作在这些差距上,从而可以尽快的发布“可工作”的产品。“验收测试的通过度”,“单元测试的通过率”,“功能完成情况”等等项目都可以是质量度量中的度量项。

* 通过技术或是管理的手段,保证产品、代码具有良好的可测试性。良好的可测试性对于产品的维护,自动化测试的进行都是非常有利的─我觉得,甚至可以武断的说,如果一个应用系统没有良好的可测试性,就很难期望可以在该项目上设置良好的测试框架。测试工程师一般不参与具体的设计工作和代码实施工作,但测试工程师可以推动开发工程师在设计和实现时尽可能的考虑可测试性设计,另一方面,测试工程师也可以通过测试覆盖率这个质量及时发现应用中可测试性不强的地方,推动开发工程师的改进。

综上,就是我个人认为的敏捷过程中的测试角色必须,应该和可以进行的工作。当然,要完成这些工作,和传统的QA工程师相比,敏捷过程对测试工程师提出了更好的技能上的要求。在我看来,一个敏捷项目中的测试工程师应该具有这样一些技能:

1. 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2. 良好的设计和代码能力,至少可以和开发工程师在同一水平上讨论具体的设计和代码实现;

3. 快速学习和总结的能力(运用探索性测试发现缺陷);

4. 对自动化测试有深刻的理解(至少要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动化测试不等于UI自动化测试,也不等于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录制和回放);

5. 快速的风险分析和判断能力(在许多情况下都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开展full regression,如何判断风险和决定相应的对策至关重要)。

敏捷开发管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下列关于敏捷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与传统方法相比,敏捷方法比较适合需求变化大或者开发前期对需求不是很清晰的项目 B.敏捷方法尤其适合于开发团队比较庞大的项目 C.敏捷方法的思想是适应性,而不是预设性 D.敏捷方法以原型开发思想为基础,采用迭代式增量开发 答案:B 2、XP是一种轻量级(敏捷)、高效、低风险、柔性、可预测的、科学的软件开发方式,其四大价值观包括沟通、简单、()。 A. 隐喻和反馈 B. 重构和勇气 C. 隐喻和重构 D. 反馈和勇气 答案:D 3、()是PSP A. 潜在可交付的产品增量 B. 可交付的产品增量 C. 潜在不可交付的产品增量 D. 不可交付的产品增量 答案:A 4、()不属于DOD A. 写代码 B. 单元测试 C. 集成测试 D. 投产文档 答案:D 5、()是Product backlog A. 产品负责人 B. 产品代办事项列表 C. 迭代 D. 燃尽图 答案:B 6、()是用户故事的标准模板 A. 作为一个<用户类型>,我<想\需要\可以\等等>,所以<原因> B. 作为一个<产品类型>,我<想\需要\可以\等等>,所以<原因> C. 作为一个<用户类型>,我<想\需要\可以\等等> D. 作为一个<产品类型>,我<想\需要\可以\等等> 答案:A 7、以下()不是SCRUM MASTER职责 A. 保护团队不受外来无端影响 B. 尽可能提高团队影响力 C. 负责SCRUM价值观与过程的实现 D. SCRUM MASTER是牧羊犬、公仆 答案:B 8、迭代计划会议的主要议程是() A. 讨论系统物理架构 B. 研讨系统逻辑架构 C. 讨论产品代办事项列表最需优先完成的事项 D. 讨论系统数据架构 答案:C

软件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软件测试质量分析报告1编写目的 为了发现程序的错误和缺陷,通过测试,检查该程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发现其中的缺陷,确保程序可以正确执行。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每一件工作产品都满足对它的需求而应用于整个开发周期中的一系列审查、评审和测试,质量控制在创建工作产品的过程中包含一个反馈循环,通过对质量的反馈,使得我们能够在得到的工作产品不能满足其规约时调整开发过程。所有工作产品都应该具有定义好的和可度量的规约,这样就可以将每个过程的产品与这一规约进行比较。质量保证由管理层的审计和报告构成,目标是为管理层提供获知产品质量信息所需的数据,从而获得产品质量是否符合预定目标的认识和信心。 2 测试项目及说明 测试对象为一段计算基本运算加减乘除的代码,通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方法来检测该程序的缺陷。软件质量保证是为了保证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满足用户要求的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其目的是生产高质量的软件。在软件质量方面必须强调三个要点:?软件必须满足用户规定的要求,与用户需求不一致的软件,就无质量可言。软件应遵循软件标准所定义的一系列开发标准,不遵循这些标准的软件,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软件还应满足某些隐含的要求,例如希望有良好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等,而这些隐含的要求可能未被写在用户规定的需求中,满足它的显性需求而不满足其

隐含需求,那么该软件的质量是令人怀疑的。 4:测试工具及方法 (1)单元测试 测试工具:Eclipse Eclipse简介: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幸运的是,Eclipse 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包括Java开发工具(Java Development Kit,JDK)。 虽然大多数用户很乐于将Eclipse 当作Java 集成开发环境(IDE)来使用,但Eclipse 的目标却不仅限于此。Eclipse 还包括插件开发环境(Plug-i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PDE),这个组件主要针对希望扩展Eclipse 的软件开发人员,因为它允许他们构建与Eclipse 环境无缝集成的工具。由于Eclipse 中的每样东西都是插件,对于给Eclipse 提供插件,以及给用户提供一致和统一的集成开发环境而言,所有工具开发人员都具有同等的发挥场所。这种平等和一致性并不仅限于Java 开发工具。尽管Eclipse 是使用Java 语言开发的,但它的用途并不限于Java 语言;例如,支持诸如C/C++ 和COBOL 等编程语言的插件已经可用,或预计将会推出。Eclipse 框架还可用来作为与软件开发无关的其他应用程序类型的基础,比如内容管理系统。 测试方法:白盒测试

华软敏捷开发与测试复习提纲

(一)简答 1.敏捷软件测试的关键成功要素。 2.敏捷宣言。 3.常用的敏捷方法。 4.敏捷测试象限。

5.敏捷测试中,自动化的原因有哪些?

6.敏捷测试与传统测试的区别。 7.高效敏捷测试自动化工具的特征。 (二)有关敏捷开发与测试重要知识点:(填空)

(三)教材每章最后的小结。 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测试人员和他们的团队成功的转变到敏捷开发。 1 在做出任何变化之前都应该考虑组织文化。 2 当整个组织重视质量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容易地融入敏捷团队,但是具有“质量警察”思想的测试人员很难融入敏捷团队。 3 有些测试人员可能会在适应“整个团队”对质量负责的时候有困难,但是团队方式可以帮助克服文化差异。 1 要考虑团队结构的重要性 2 测试人员需要接触更大的测试人员社区来学习和实践新的想法。 3 整个团队在一个地点很重要。 4 在招聘时关注态度。 5 没有正确的测试人员-开发人员比例。 6 团队需要自组织,应确认并确认他们自己的问题,并寻找进步的方法。 7 如果团队在努力,管理层应该奖励促进团队交付业务价值的业绩,但不要惩罚个人。 8 测试人员可以使用敏捷原则来改进自己的技能并增加他们带给团队的价值。 正确的度量标准能够帮助团队运转正常以实现特定目标,并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 度量标准应该是可见的,应提供必要的里程碑以供我们做出决定。 使用缺陷跟踪系统的原因包括便捷、用作知识库、用于跟踪。 缺陷跟踪系统被滥用作沟通工具,记录和跟踪不必要的缺陷是一种浪费。 所有工具,包括缺陷跟踪工具,需要整个团队使用,所以在选择工具时应考虑所有人的看法。测试策略是长期的总体测试方法,可以记录在静态文档中。测试计划应该对每个项目都是唯一的。 在简单地接受文档之前应考虑替代方案。例如,敏捷方法提倡小的增量开发、紧密协作,可

软件测试缺陷报告

测软件名称XX测试缺陷报告书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测试环境 (4) 2.1硬件环境 (4) 2.2软件环境 (4) 3冒烟测试 (4) 3.1被测软件 (4) 3.2测试策略 (4) 3.3执行步骤 (4) 3.4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4) 3.4.1 管理员 (4) 3.4.2 匿名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 教师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4 学生用户(待补充)............................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5 交叉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结果分析和结论 (9) 4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被测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测试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执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测试用例执行情况(自行补充).........................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管理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 匿名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 教师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 学生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 交叉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结果分析和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测试Bug之“缺陷分析“篇

软件测试Bug之“缺陷分析“篇 提到Bug,软件缺陷,除了记录一个问题出现的现象和原因以外,对于一个或者多个Bug的分析也非常重要,本文讲述了Bug分析的目的,介绍了IBM的ODC缺陷分析法,已提供给需要进行缺陷分析的测试小伙伴们参考。 Bug记录平台介绍 Bug记录平台,用比较文绉绉的话说是软件缺陷跟踪系统(DefectTrackingSystem,DTS)是软件测试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这里拿华为的缺陷管理系统来举例,网易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大部分会使用比较轻量级的开源平台比如Jira平台等。共同之处是对软件缺陷处理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个处理过程应该是闭合的,即确保每一个被发现的问题在过程中都能得到解决,在整个过程中追踪缺陷的状态,问题记录在整个周期内都得到维护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Bug的状态流转,例如创建、进行中、已解决、关闭等2)每一个被发现的软件缺陷都应该按类别和优先级进行分类 3)对软件缺陷的改正应该进行验证,以确保问题确实被解决、不利的影响已经被消除,并且解决该问题所引起的变化不会带来新的问题 软件项目团队的全体成员就以软件缺陷跟踪系统(DTS)为工作的参照物,形成良好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构建如下所示的软件测试管理体系:1)测试人员向缺陷跟踪系统报告新bug,在新版本上执行回归测试验证bug 是否正确修改

2)开发人员每天浏览属于自己需要修改的bug,修正bug后及时更新bug 的状态 3)项目经理及部门经理根据缺陷跟踪系统的bug分布信息,跟踪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 4)技术支持人员根据缺陷跟踪系统的bug状况,估计软件的发布期限 BUG生命周期全流程: 测试人员提交BUG->开发人员处理->测试回归->关闭 问题单提交必填属性有:Bug主题、描述、重要性、测试类型、是否线上bug、影响的版本、经办人、回归人等 Bug分析目的 一、对测试执行过程进行度量和评估,给出版本质量评估及开发测试改进建议。 1)通过分析特定模块的缺陷发展趋势来给出模块的质量情况。包括缺陷数量增长趋势和关闭缺陷数量的增长趋势。原则上同一个模块的缺陷数量增长趋势是下降的,即缺陷收敛 2)通过分析缺陷所在的模块分布、缺陷引入的阶段点对开发活动及后续的测试活动加以调整和改进,例如模块缺陷多、且大多数是因为设计原因导致的需要考虑该模块是否需要重构,并且测试活动需要加大投入,缺陷少的模块需要综合评估测试覆盖情况,如果覆盖度高说明质量较好,如果覆盖度低需要加大测试投入力度 二、漏测分析及改进措施

缺陷报告组成 缺陷测试报告的组成_测试报告.doc

缺陷报告组成缺陷测试报告的组成_测试 报告.doc 缺陷测试报告的组成_测试报告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 关键字测试报告缺陷正文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 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报告编号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部门经理 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 xxxx单位(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0.2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 0.3版本控制: 版本作者时间变更摘要新建/变更/审核 partⅱ引言部分 1.1编写目的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 1.2项目背景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系统简介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术语和缩写词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

敏捷开发测试要求规范V0.1

敏捷开发测试规范(试行)

2012年9月 版本记录 目录 1 概述 (4) 1.1 编写目的 (4) 1.2 读者对象 (4) 1.3 术语定义 (5) 2 敏捷测试流程 (5) 2.1 需求验证 (6) 2.2 用例设计 (6) 2.3 用例审核与维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测试实施运行 (7) 2.6 版本控制 (8) 2.7 需求变更 (9) 2.8 迭代末期“bug大扫除” (9) 3 敏捷测试方法与策略 (10) 3.1 持续测试、持续反馈 (10) 3.2 单元测试方法策略 (10) 3.3 功能测试方法策略 (11) 3.4 性能测试方法 (12) 3.5 系统测试策略 (12) 3.6 测试驱动研发 (13) 3.7 持续集成测试 (14) 4 终端移动互联网测试 (15) 4.1 用户体验测试 (15) 4.2 平台兼容性测试 (16) 4.3 不同网络环境下测试 (16) 4.4 多事务并发测试 (17) 4.5 安装、卸载测试 (17) 5 测试工具和环境 (18) 5.1 单元测试工具 (18) 5.2 功能回归测试工具 (19)

5.4 持续集成测试环境 (19) 6 测试人员要求 (19) 6.1 人力需求 (19) 6.2 测试人员能力要求 (20) 7 附录 (21)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ICT自主开发产品拟采用敏捷开发模式,为规范ICT支撑中心项目敏捷测试流程,明确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术语定义,明确敏捷测试方法与策略,明确移动互联网测试特有的测试内容,确定敏捷开发模式下用到的测试工具以及测试环境,以及初步确定敏捷测试人力需求计算方式与对人员能力要求,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所有自主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 1.2 读者对象 本规范读者对象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项目经理、测试经理、开发经理、开发组、测

软件测试质量分析分析报告

软件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1编写目的 为了发现程序的错误和缺陷,通过测试,检查该程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2 这些标准的软件,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软件还应满足某些隐含的要求,例如希望有良好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等,而这些隐含的要求可能未被写在用户规定的需求中,满足它的显性需求而不满足其隐含需求,那么该软件的质量是令人怀疑的。4:测试工具及方法 (1)单元测试 测试工具:Eclipse

Eclipse简介: Eclips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幸运的是,Eclipse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包括Java开发工具(JavaDevelopmentKit,JDK)。 虽然大多数用户很乐于将Eclipse当作Java集成开发环境(IDE)来使用,但 ( Eclipse 于 (structuraltesting)等,软件测试的主要方法之一,也称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本身的测试。 白盒测试法的覆盖标准有逻辑覆盖、循环覆盖和基本路径测试。其中逻辑覆盖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优点和缺点 1.优点

·昂贵 ·迫使测试人员去仔细思考软件的实现 ·可以检测代码中的每条分支和路径 ·揭示隐藏在代码中的错误 ·对代码的测试比较彻底 2. 划分了等价类后,就可以说,如果对该集合中某个元素所进行的测试没有发现错误的话,那么对该集合中其他元素所进行的测试也不大可能会发现错误。 使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有两个步骤:(1)确定等价类;(2)生成测试用例 黑盒测试的优缺点 优点:

实例详解敏捷测试实践

实例详解敏捷测试 第一部分:敏捷软件开发简介 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初起于九十年代中期。最早是为了与传统的瀑布软件开发模式(waterfall model)相比较,所以当时的方法叫做轻量级方法(Lightweight methods)。二十世纪初,17 位该方法的倡导者建立了敏捷联盟(Agile Alliance),并将该软件开发方法命名为敏捷软件开发过程。 敏捷联盟在成立之初总结了四条基本的价值原则: 1.人员交流重于过程与工具(Individuals and interactions over processes and tools) 2.软件产品重于长篇大论(Working software over comprehensive documentation) 3.客户协作重于合同谈判(Customer collaboration over contract negotiation) 4.随机应变重于循规蹈矩(Responding to change over following a plan) 基于这四点原则,敏捷软件开发有着自己独特的流程(参见图1)。 图 1. 敏捷软件开发流程 整个过程中夹杂了很多在敏捷开发前己经出现的软件开发方法,包括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1996)、Scrum(1986)、特征驱动开发(Feature Driven Development),测试驱动开发(Test Driven Development)等。这些方法在敏捷软件开发流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充分的体现和应用。 例如,Scrum 主要着重于项目管理,团队中的项目经理(Scrum master)需要在每个客户需求到来的时候制定Sprint 的周期,定义每个Sprint 的目标、分派任务、进行监督、最后总结得失并开始计划新的Sprint。

测试缺陷分析

测试缺陷分析 摘要: 测试活动作为IT项目和产品开发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发现产品或组件的缺陷,并反馈给开发组修复验证这些缺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外发产品的质量。对这些测试活动发现的缺陷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进行质量预测、进行过程改进、量化的衡量产品质量。 关键词: 测试分析、过程改进、质量预测、过程能力、缺陷 正文: 项目研发过程中,我们通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发现了大量的缺陷。我们把这些Bug输入到Excel或者其他测试管理系统中,跟踪其解决。一旦 Bug fix完成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就把这份bug list束之高阁,偶尔能想到的用途就是拿出来衡量测试组的绩效,或者用来评估开发组的质量表现。 一般来说质量分析有以下集中情况 利用缺陷引入-发现矩阵分析 缺陷有发现阶段和引入阶段两个重要指标,发现阶段和引入阶段可以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根据这两个阶段可以绘制出一个矩阵,从而分析出软件开发各个环节的开展质量,找到最需要改进的环节。 开始例子分析之前先解释一下缺陷引入-发现矩阵的一些概念。 矩阵的每行表示该阶段或活动发现的各阶段产生的缺陷数;矩阵的每列表示该阶段或活动引入的缺陷泄露到后续各环节的缺陷数。 缺陷移除率定义为:缺陷移除率=(本阶段发现的缺陷数/本阶段引入的缺陷数)*100%。如需求阶段一共引入了15个缺陷,需求评审时候只发现了2个,设计过程中发现了10个,编码和单元测试阶段发现了两个,还有一个直到系统测试阶段才被发现。这样,需求阶段的缺陷移除率=2/15*100%=13%。它反映的是该活动阶段的缺陷清除能力。 反过来还有一个概念,缺陷泄露率,就是有多少本阶段引入的缺陷没有在本阶段发现而是被泄露到后阶段环节才被发现。其计算公式为:缺陷泄漏率=(下游发现的本阶段的缺陷数/本阶段注入的缺陷总数)*100%。显然,它等于[1-缺陷移除率]。它反映的是本阶段质量控制措施落实的成效。 下面是一个分析例子:

敏捷开发测试规范V0.1

敏捷开发测试规范(试行) 2012年9月

目录 1 概述 (3) 1.1 编写目的 (3) 1.2 读者对象 (3) 1.3 术语定义 (3) 2 敏捷测试流程 (3) 2.1 需求验证 (4) 2.2 用例设计 (4) 2.3 用例审核与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测试计划 (4) 2.5 测试实施运行 (4) 2.6 版本控制 (5) 2.7 需求变更 (6) 2.8 迭代末期“bug大扫除” (6) 3 敏捷测试方法与策略 (7) 3.1 持续测试、持续反馈 (7) 3.2 单元测试方法策略 (7) 3.3 功能测试方法策略 (7) 3.4 性能测试方法 (8) 3.5 系统测试策略 (9) 3.6 测试驱动研发 (9) 3.7 持续集成测试 (10) 4 终端移动互联网测试 (11) 4.1 用户体验测试 (11) 4.2 平台兼容性测试 (12) 4.3 不同网络环境下测试 (12) 4.4 多事务并发测试 (12) 4.5 安装、卸载测试 (13) 5 测试工具和环境 (13) 5.1 单元测试工具 (13) 5.2 功能回归测试工具 (14) 5.3 性能测试工具 (14) 5.4 持续集成测试环境 (14) 6 测试人员要求 (14) 6.1 人力需求 (14) 6.2 测试人员能力要求 (14) 7 附录 (16)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ICT自主开发产品拟采用敏捷开发模式,为规范ICT支撑中心项目敏捷测试流程,明确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术语定义,明确敏捷测试方法与策略,明确移动互联网测试特有的测试内容,确定敏捷开发模式下用到的测试工具以及测试环境,以及初步确定敏捷测试人力需求计算方式与对人员能力要求,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所有自主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 1.2 读者对象 本规范读者对象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项目经理、测试经理、开发经理、开发组、测试组所有人员。 1.3 术语定义 敏捷开发模式下的几种重要角色、产品文档及过程会议术语如表1-1: 表1-1 2 敏捷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之缺陷管理

软件测试之缺陷管理 也许你觉得作为测试提一个缺陷很简单,但是要提一个好的缺陷其实是非常难的。在 这里其实还有个隐藏的属性,叫做缺陷的概念,也就是说什么是缺陷? 一般来说缺陷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违反了所谓的规则,还有一种是我们无法接受这样 的情况。比如对于美来说,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种对美的定义,你会觉得她很美,但是 换个人来看待就未必。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应该是指个人需求下的狭义定义。而大众情 人就是那种所谓的约定俗成的广义规则。 我们做一个软件面向的对象是不同的,甚至我们需要超出用户需求来做一点东西的, 所以对于缺陷的判断成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里只能说对于缺陷这种东西,不要用 肉眼去看要用心眼去看。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是最开始也是最基础的测试必备技能。在工作了很多年后仍然会发现大量的 测试人员没有办法合理的做好缺陷管理。 在我眼中的缺陷管理包含以下几层概念: 1:缺陷的描述 2:缺陷的定义 3:缺陷的跟踪 4:缺陷的度量分析 缺陷的描述 关于缺陷的描述,无非就是当别人看到你写了一堆关于这个缺陷的巴拉巴拉后,是不 是明白了5w1h,然后能够根据你的建议开始进行缺陷的修改。本质上有一点就是缺陷的 描述就像议论文,一定要有说服力。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都不能让别人觉得有道理,你又 怎么让别人愿意按照你的逻辑去修改这个缺陷呢。 为了方便把缺陷写的更容易理解,所以现在无论是Excel的记录方式还是使用系统的 记录方式,我们都会将一个缺陷分割为很多个属性,来便于管理和理解,常见的属性包括:标题,详细说明,版本,环境,发现人,发现时间,修复人,修复时间,修复说明, 状态,严重级别,优先级别等。 本着不浪费笔墨和浪费阅读者理解的前提下,缺陷应该是写的越简单越说明问题是最 好的。但是在我遇到的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小白写出来的缺陷往往是无法阅读和理解的, 因为小白总会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别人肯定看得懂,而忽略了很多背景或者参考的说明,常见的问题无非是: 我的xx功能出错了;点击某个按钮无效果;无法启动软件等。 包括在各个QQ群的提问,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无头无脑,毫无内涵的提问,让别人完全无法回答。甚至常常让我想当你在工作几年后开始学习自动化或者性能测试的时候, 连一个问题或者缺陷都无法合理明确的描述出来,你做自动化和性能测试能靠谱么?能解 决问题么?

如何做上线系统的漏测试缺陷分析(转)

上线之前的缺陷,每个公司都有缺陷分析的参考和相关标准, 常用的一个分析参数应该有"缺陷所属模块(子项)",那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引申 步骤: 1,上线后缺陷所属模块--》缺陷定位--》快速进行复测试,找到原因--》解决该缺陷,用户满意。OK 先解决完了用户使用的问题,然后开始内部分析 2,既然叫成了缺陷,我们就不纠结这东东到底是不是缺陷,一般用户用的很不爽时,反鐀给客服或维护部门的,一般都能当成缺陷,不同的是这个缺陷是在哪个阶段产生的,最后流入了市场。 针对这些上线后的缺陷,这次提取基本可以分析缺陷的所有关键指标: 指标1:上线后缺陷数量, 指标2:缺陷分布模块, 指标3:缺陷产生原因, 指标4:缺陷发生周期(上线后多长时间发现的) 指标5:缺陷解决周期(问题多长时间解决) 指标6:缺陷后果记录 指标7:缺陷解决情况(临时解决?彻底解决?持续改进?) 3,有了第2步一些指标,可以各个指标分别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一个综合分析了,分析的原则是: 实事求是,不扯皮;分析的目的是:改进,后绪各部门工作指导,不再犯 分析过程记录: A,缺陷遗漏率:通过【上线后缺陷数/(上线后缺陷+过程缺陷)】得出,确定这个是否满足测试中的遗漏标准,如果这个比率超过测试部门接受的区间,该测试过程中,注定有败笔,进一步深入分析;如果遗漏率极低,在标准控制之内,那就不用太过惊慌了,但也要正常的把各指标分析完成。 B,缺陷分步区域:这块儿就细化到开发,测试范围中去了,可以分析缺陷所在的模块的用例的覆盖情况,如果有10个用例执行,发现了5个缺陷,上线后遗漏1个,那这个用例执行的覆盖率应该是【10/(10*(5+1)/5)】*100%=83.3%;这个数值是这样理解的,有17.7%工作,应该是需求开发测试没有执行到位的,或者是用例遗漏的,这两个面进行再分析,如果是用例设计有遗漏,那从部门内部,进一步强化用例设计执行和管理,把用例再审一下,确定遗漏的用例,以后设计时尽量不再犯;如果是工作没有执行到位,把需要补充的工作列出来,协调几个相关部门,把工作给补上,并且可以写入一个意外记录参照表,以希望以后的工作中不再出现类似的工作疏忽或遗漏。 C,缺陷产生原因,这块儿可以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同类原因的缺陷放一起,这样,会加重某些原因产生的缺陷的占比,使缺陷产生原因的占比数据更精确,便于把产生原因较集中的缺陷拿出来,共同讨论下一步的工作方式,怎样可以降低这个产生的原因。 D,缺陷发生周期,主要分析缺陷为什么会短期发生,或长时间后才发生,用户使用是否频繁,系统是否有过更新或优化,系统是否进行了重构等,这些,都会造成一个上线后的缺陷的发生周期有长有短,通过对缺陷的周期长短进行分析,得出系统的稳定性方面的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E,缺陷解决周期,要分析这个问题的成本,用了多少人力,多长时间等。 F,缺陷后果记录,这个主要是做为我们的工作的“黑榜”,列到相关的共享版块,提醒着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檅的上线缺陷,造成了多大的错误或损失。 G,缺陷解决情况,把上线后产生的问题,统计一下,看哪些问题是不会再现的,哪些是临

敏捷开发测试要求规范V0.1

敏捷开发测试规(试行) 2012年9月

目录 1 概述 (3) 1.1 编写目的 (3) 1.2 读者对象 (3) 1.3 术语定义 (3) 2 敏捷测试流程 (3) 2.1 需求验证 (3) 2.2 用例设计 (3) 2.3 用例审核与维护 (3) 2.4 测试计划 (3) 2.5 测试实施运行 (4) 2.6 版本控制 (4) 2.7 需求变更 (5) 2.8 迭代末期“bug大扫除” (5) 3 敏捷测试方法与策略 (5) 3.1 持续测试、持续反馈 (5) 3.2 单元测试方法策略 (5) 3.3 功能测试方法策略 (5) 3.4 性能测试方法 (6) 3.5 系统测试策略 (6) 3.6 测试驱动研发 (7) 3.7 持续集成测试 (7) 4 终端移动互联网测试 (7) 4.1 用户体验测试 (7) 4.2 平台兼容性测试 (7) 4.3 不同网络环境下测试 (8) 4.4 多事务并发测试 (8) 4.5 安装、卸载测试 (8) 5 测试工具和环境 (8) 5.1 单元测试工具 (8) 5.2 功能回归测试工具 (8) 5.3 性能测试工具 (9) 5.4 持续集成测试环境 (9) 6 测试人员要求 (9) 6.1 人力需求 (9) 6.2 测试人员能力要求 (9) 7 附录 (11)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ICT自主开发产品拟采用敏捷开发模式,为规ICT支撑中心项目敏捷测试流程,明确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术语定义,明确敏捷测试方法与策略,明确移动互联网测试特有的测试容,确定敏捷开发模式下用到的测试工具以及测试环境,以及初步确定敏捷测试人力需求计算方式与对人员能力要求,特制定本规。本规适用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所有自主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 1.2 读者对象 本规读者对象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项目经理、测试经理、开发经理、开发组、测试组所有人员。 1.3 术语定义 敏捷开发模式下的几种重要角色、产品文档及过程会议术语如表1-1: 表1-1 2 敏捷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缺陷(Bug)写作注意点

软件测试缺陷(Bug)写作注意点 提供准确、完整、简洁、一致的缺陷报告是体现软件测试的专业性、高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遗憾的是,一些缺陷报告经常包含过少或过多信息,而且组织混乱,难以理解。由此导致缺陷被退回,从而延误及时修正,最坏的情况是由于没有清楚地说明缺陷的影响,开发人员忽略了这些缺陷,使这些缺陷随软件版本一起发布出去。 因此,软件测试工程师必须认识到书写软件缺陷报告是测试执行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理解缺陷报告读者的期望,遵照缺陷报告的写作准则,书写内容完备的软件缺陷报告。本文将阐述软件测试缺陷报告的读者,描述软件缺陷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书写要求,指出某些常见错误和实用改进方法,最后总结了缺陷报告的写作要点。 1. 缺陷报告的读者对象 在书写软件缺陷报告之前,需要明白谁是缺陷报告的读者对象,知道读者最希望从缺陷报告中获得什么信息。通常,缺陷报告的直接读者是软件开发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除此之外,来自市场和技术支持等部门的人也可能需要查看缺陷情况。每个阅读缺陷报告的人都需要理解缺陷针对的产品和使用的技术。另外,他们不是软件测试人员,可能对于具体软件测试的细节了解不多。 概括起来,缺陷报告的读者最希望获得的信息包括: ?易于搜索软件测试报告的缺陷; ?报告的软件缺陷进行了必要的隔离,报告的缺陷信息更具体、准确; ?软件开发人员希望获得缺陷的本质特征和复现步骤; ?市场和技术支持等部门希望获得缺陷类型分布以及对市场和用户的影响程度。 软件测试人员的任务之一就是需要针对读者的上述要求,书写良好的软件缺陷报告。 2. 缺陷报告的写作准则 书写清晰、完整的缺陷报告是对保证缺陷正确处理的最佳手段。它也减少了工程师以及其它质量保证人员的后续工作。 为了书写更优良的缺陷报告,需要遵守“5C”准则: ?Correct(准确):每个组成部分的描述准确,不会引起误解; ?Clear(清晰):每个组成部分的描述清晰,易于理解; ?Concise(简洁):只包含必不可少的信息,不包括任何多余的内容; ?Complete(完整):包含复现该缺陷的完整步骤和其他本质信息; ?Consistent(一致):按照一致的格式书写全部缺陷报告。 3. 缺陷报告的组织结构 尽管不同的软件测试项目对于缺陷报告的具体组成部分不尽相同,但是基本组织结构都是大同小异的。一个完整的软件缺陷报告通常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缺陷的标题; ?缺陷的基本信息;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找出软件的缺陷

判断题: 1、软件测试得目得就是尽可能多得找出软件得缺陷。(Y) 2.Beta 测试就是验收测试得一种。(Y) 3.验收测试就是由最终用户来实施得。(N) 4.项目立项前测试人员不需要提交任何工件。(Y) 5.单元测试能发现约80%得软件缺陷。(Y) 6.代码评审就是检查源代码就是否达到模块设计得要求。(N) 7.自底向上集成需要测试员编写驱动程序。(Y) 8.负载测试就是验证要检验得系统得能力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N) 9.测试人员要坚持原则,缺陷未修复完坚决不予通过。(N) 10.代码评审员一般由测试员担任。(N) 11.我们可以人为得使得软件不存在配置问题。(N) 12.集成测试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末提交。(N) 二、选折 1.软件验收测试得合格通过准则就是:(ABCD) A.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定义得所有功能已全部实现,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要求。 B.所有测试项没有残余一级、二级与三级错误。 C.立项审批表、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与编码实现一致。 D.验收测试工件齐全。 2.软件测试计划评审会需要哪些人员参加?(ABCD) A.项目经理 B.SQA 负责人C.配置负责人D.测试组 3.下列关于alpha测试得描述中正确得就是:(AD) A.alpha测试需要用户代表参加 B.alpha测试不需要用户代表参加 C.alpha测试就是系统测试得一种D.alpha 测试就是验收测试得一种 4.测试设计员得职责有:(BC) A.制定测试计划 B.设计测试用例C.设计测试过程、脚本D.评估测试活动 5.软件实施活动得进入准则就是:(ABC) A.需求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B.详细设计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C.构架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D.项目阶段成果已经被基线化 三、添空 1、软件验收测试包括:正式验收测试,alpha测试,beta测试。 2、系统测试得策略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负载测试,易用性测试,强度测试,安全测试,配置测试,安装测试,卸载测试,文挡测试,故障恢复测试,界面测试,容量测试,兼容性测试,分布测试,可用性测试,(有得可以合在一起,分开写只要写出15就满分哦) 3、设计系统测试计划需要参考得项目文挡有:软件测试计划,软件需求工件与迭代计划。 4、对面向过程得系统采用得集成策略有: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两种。 5、(这题出得有问题哦,详细得5步骤为~~)通过画因果图来写测试用例得步骤为: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哪些就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得等价类),哪些就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与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得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得就是什么关系? 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得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5)把判定表得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最新软件测试报告模板分析

(OA号:OA号/无)XXX产品名称XX版本(提测日期:YYYY.MM.dd) 第XX轮 功能/性能/稳定性/兼容性测试报告

修订历史记录 A - 增加 M - 修订 D - 删除

1.概述 (4) 1.1 测试目的 (4) 1.2 测试背景 (4) 1.3 测试资源投入 (4) 1.4 测试功能 (5) 1.5 术语和缩略词 (5) 1.6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环境 (6) 2.1 测试软件环境 (6) 2.2 测试硬件资源 (7) 2.3 测试组网图 (6) 3.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7) 4.测试结果分析(大项目) (8) 4.1 Bug趋势图 (8) 4.2 Bug严重程度 (9) 4.3 Bug模块分布 (9) 4.4 Bug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测试结果与建议 (10) 5.1 测试结果 (10) 5.2 建议 (11) 5.3 测试差异分析 (11) 6.测试缺陷分析 (11) 7.未实现需求列表 (11) 8.测试风险 (12) 9.缺陷列表 (12)

1.概述 1.1 测试目的 本报告编写目的,指出预期读者范围。 1.2 测试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该项目历史做一些简介。 1.3 测试资源投入 //针对本轮测试的一个分析 //测试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敏捷开发的实战经验总结

敏捷开发的6个实战经验 作者Ulf Eriksson 摘要:Ulf Eriksson根据自己多年的敏捷开发经历,总结了6个实施敏捷开发的技巧:快速迭代、让测试人员和开发者参与需求讨论、编写可测试的需求 文档、多沟通&尽量减少文档、做好产品原型、及早考虑测试等。 在大型企业中经常是各种软件开发模式混用,一些采用敏捷开发,一些则是采用传统的瀑布式或RUP(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敏捷开发,相对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它主要是针对快速变化的需求,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最终推出优质软件。 作者是一家在线问题跟踪软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敏捷开发的忠实粉丝,已经进行了多年敏捷开发的实践。下面内容主要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经历进行的经验总结。 1. 快速迭代 相对那种半年一次的大版本发布来说,小版本的需求、开发和测试更加简单快速。一些公司,一年仅发布仅2~3个版本,发布流程缓慢,它们仍采用瀑布开发模式,更严重的是对敏捷开发模式存在误解。 由一年发布2个版本转到一个月发布2个版本,这也不太可能。但是现在来看,快速迭代已经成为事实标准,关键是要比目前的版本发布速度更快一些。 快速迭代,可以逼迫团队不断优化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不要在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如果离deadline还有6个月,那么整个工作节奏必然悠哉。如果每月发布一个版本,那么较以前效率必然会更高。如果发布周期过长,导致无法尽快发现用户需求,进而无法及时改进产品。 2. 让测试人员和开发者参与需求讨论 需求讨论以研讨组的形式展开最有效率。研讨组,需要包括测试人员和开发者,这样可以更加轻松定义可测试的需求,将需求分组并确定优先级。 同时,该种方式也可以充分利用团队成员间的互补特性。如此确定的需求往往比开需求讨论大会的形式效率更高,大家更活跃,参与感更强。 确定需求时,不要过度盯在细节上。需求报告过于详细,就是一种不敏捷的习惯,还浪费大家的时间。当然,不能错过好点子,但就是不要太细,因为项目真正实施起来时需求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动。 3. 编写可测试的需求文档 开始就要用“用户故事”(User Story)的方法来编写需求文档。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需求上,而不是解决方法和实施技术上。过早的提及技术实施方案,会降低对需求的注意力。

缺陷报告编写规范

缺陷报告编写规范 变更历史

引言 软件缺陷定义 软件缺陷(Defect):又叫做Bug。即为计算机软件、程序、web应用中存在的某种不符合正常运行的功能问题。也是错误、隐藏,让用户不满意的功能缺陷。 从产品内部看,缺陷是软件产品开发或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毛病等各种问题; 从产品外部看,缺陷是系统所需要实现的某种功能的失效或违背。 缺陷报告定义 缺陷报告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 协同公司在项目中采用的缺陷处理过程如下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缺陷报告起到了一个交接单的作用,它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之间更有效的交流,提高了缺陷的解决速度和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统计bug数来对被测的软件进行质量评估,比如根据以往项目中每千行bug数的平均值来制定测试计划,同类的产品,尤其是同一个开发流程的产品,这些数值不应该相差太多,如果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我们几乎可以说,要么是QA出问题了,要么是开发出问题了。另外,降级bug的多少对于软件质量评估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标准,降级bug也就是由于修正一个bug,又产生了一个新bug,降级bug数目过多意味着现在的产品在越修越坏。 缺陷报告是测试过程中可以提交的最重要的东西。编写缺陷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程序员找到程序出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定位错误,修改问题。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测试计划,并且比其他的在测试过程中的产出文档对产品的质量的影响更大。因此,缺陷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是简洁、准确、完整、规范。有效的缺陷报告将能够:减少开发部门的二次缺陷率、提高开发修改缺陷的速度、提高测试部门的信用度、增强测试和开发部门的协作。那么在提交缺陷报告时,我们需要提交的就是一份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和查找问题的缺陷报告。 各个测试阶段中的测试点 单元测试:针对每个单元的测试,以确保每个模块能正常工作为目标。 集成测试:对已测试过的模块进行组装,进行集成测试。目的在于检验与软件设计相关的程序结构问题。 系统测试:检验软件产品能否与系统的其他部分(比如,硬件、数据库及操作人员)协调工作。 验收测试:检验软件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突出用户的作用,同时软件开发人员也应有一定程度的参与,验收测试可以分成Alpha测试和Beta测试。 Alpha测试:由用户在开发环境下完成的测试 Beta测试:由用户在用户环境下完成的测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