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

2019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5G+金融”应用发展白皮书(2019年)

前言 5G 作为当前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引领技术,对于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打造智慧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5G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注重点和竞争焦点。当前,国内5G商用处于关键起步期,作为与信息技术结合最紧密的行业之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同样需要5G技术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5G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助力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特组织编制了本次白皮书,希望为金融与技术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 本次白皮书第一章总结了不同阶段的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特征,突出1G到4G时代、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金融行业影响的变化。第二章重点解析了“5G+金融”应用发展路径、作用模式,分析5G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作用、路径、业务模式变化等。第三章结合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领域,剖析5G 将对不同的金融机构经营体系带来哪些实际变化,并详细解析可落地的应用场景。第四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5G在金融领域应用面临的挑战。第五章对未来5G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并提出后续落地推动相关的策略建议。

目录 一、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概述 (1) (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简介 (1) (二)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进程 (3) 二、“5G+金融”应用发展模式分析 (6) (一)5G对金融领域影响路径分析 (6) (二)“5G+金融”融合发展模式变化 (9) 三、“5G+金融”典型应用场景 (10) (一)“5G+银行”应用场景 (10) (二)“5G+证券”应用场景 (18) (三)“5G+保险”应用场景 (24) 四、5G在金融领域应用面临的挑战 (29) (一)行业监管挑战 (29) (二)网络技术挑战 (29) (三)技术支撑挑战 (31) (四)标准规范挑战 (33) (五)安全防范挑战 (34) 五、策略建议 (35)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Internet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高歌猛进的 同时,物联网背后隐藏的安全危机正日渐显现。同TCP/IP网络一样,物联网同样面临网络的可管、可控以及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或者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因为网络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更何况分布随机的传感网络、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更是为各种网络攻击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安全隐患更加严峻,如果处理不好,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都将面临威胁。 物联网的“网” 物联网是TCP/IP网络的延续和扩展,将网络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和交换形态,物联网时代又称为后IP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大规模信息系统”,其核心结构主要包括:感知层,如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等,其主要作用是采集各种信息;网络层,如三网融合的计算机、Internet、无线网络、固网等,其主要作用是负责信息交换和通信;应用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分析处理、控制决策,以便实现用户定制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从而最 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相联,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传感网技术等,这些技术是智能信息传感设备的技术基础。网络及管理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4G技术、SOA等。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智能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传送信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成为可能。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体现的是融合,而不论它的基础架构是采用无线传感网络还是什么别的网络基础设施。 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因为在于网,所以复杂。目前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各行各业已有比较成功的应用,但是如果感知的信息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对它们进行管理和整合,就谈不上深入的应用,这样的网络就没有意义。要构建一个这样的堪称复杂巨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业务的综合管理、信息的融合析取及分门别类、数据的有指导性的传输和交互等等,它的复杂性、艰难性是可想而知的。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面临哪些重要的安全威胁?与传统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以感知层是传感网、RFID为例进行展开。 首先,传感网络是一个存在严重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广泛存在的传感智能节点本质上就是监测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设备,它们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来表征网络系统当前的状态。然而,这些传感智能节点又是一个外来入侵的最佳场所。从这个角度而言,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非常复杂,数据间存在着频繁的冲突与合作,具有很强的冗余性和互补性,且是海量数据。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特征,同时又是多源异构型数据。因此,相对于传统的TCP/IP 网络技术而言,所有的网络监控措施、防御技术不仅面临更复杂结构的网络数据,同时又有更高的实时性要求,在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面前都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其次,当物联网感知层主要采用RFID技术时,嵌入了RFID芯片的物品不仅能方便地被物品主人所感知,同时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特别是当这种被感知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平台进行传输时,信息的安全性相当脆弱。如何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提供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作保障,是一个难题。

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基本概况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良好发展成就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车产销量整体扩大,新车配套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增长。 同时,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在汽车维修和汽车改装等后市场中对零部件的需求也逐步扩大,对零部件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发展成就。 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链分析:覆盖范围广,产品种类多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是指其相关的供应和需求产业。上游主要是汽车零部件的原材料的供应产业,而下游则是对汽车零部件有需求的产业,包括汽车前装市场和汽车后市场。 上游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主要在成本方面,原材料(包括钢材、铝材、塑料、橡胶等)的价格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制造成本。下游对汽车零部件的影响主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就要

求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快技术创新,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否则就会面临着供给需求脱节困境,造成结构失衡和产品积压。。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市场,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木材、玻璃、陶瓷、皮革等。其中,原材料需求量较大的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玻璃。 政策推动:政策频频落地,助推行业健康成长 ——政策频发,行业要求逐步提高 由于每辆汽车需要的汽车零部件达到1万个左右,而这些零部件又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还缺少统一的法律规范以及相关政策,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关的政策主要分布于汽车产业的相关国家政策当中。 从整体来看,国家正在促进我国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对新能源汽车保持着较大的扶持力度。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布,无疑对零部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产业规划指引行业健康发展方向

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917695317.html, 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分析 作者:刘伟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2期 【摘要】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为全球商品供应链提供服务而建立的平台,互联网的 安全性对物联网的开发和使用至关重要,它影响着使用者本身的安全以及他们自身隐私信息的安全。因此加强物联网网络安全,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措施,提高自身抗攻击能力,采用数据安全认证、建立客户的隐私保护机制、健全法律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保证,从技术和法制上对物联网加强安全。 【关键词】物联网;数据安全;隐私权;网络安全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应用,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根据指定的协议,把客户、商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平台,实现网络对商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它是互联网基础上的业务拓展和网络应用。[1] 2 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为人和人、物和物以及人和物之间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相互联系的网络,这样就可能存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被泄露问题。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型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它的发展和建设都要涉及到海量的隐私信息和数据保护,然而当前还是缺乏认可的统一的技术的手段以及基于安全隐私保护监管法规,导致对物联网应用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只有在隐私信息受到安全保护,在提供完善的信息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以及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保障的前提下,物联网才能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使用。因此互联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汇聚、融合以及传输和控制等进程,这其中每个环节都决定了物联网安全的特性与要求。[2] (1)信息采集传输中的安全。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可能对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加密保护,导致在广播或多播等方式的传输过程中特别无线模式下,传输的信息可能会遭到诸如恶意节点中断、中途拦截、篡改路由协议以及伪造虚假的路由信息等方式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窃取和破坏。另外,网络中节点多源异构性、多样性,网络节点中电池的续航能力,耐高温、高寒的能力以及道路导航的自动控制能力,数据传输和消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也关系到网络安全。这些对物联网的发展的安全保护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物联网业务安全。物联网运行中存在着不同的与业务相关的安全平台,像云计算、海量信息处理以及分布式计算系统等,这些支撑物联网业务平台必须为它们相应的上层服务管

物联网系统技术方案

物联网系统技术方案 南京绛门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

目录 一.前言 (4) 1.1.建设背景 (4) 1.2.设计原则 (4) 1.3.系统分析 (5) 系统说明 (5) 运行环境与开发模式的选择 (5) 可行性分析 (7) 四大特点 (8) 二.解决方案 (8) 2.1.总体方案设计 (8) 系统框架结构 (8) 总体系统架构 (10) 系统组网图 (11) 物理组网图 (12) 系统总体功能构架 (12) 2.2.应用层功能需求详细设计 (12) 登陆 (12) 采集设备管理 (13) 监控管理 (14)

告警管理 (15) 统计分析 (15) 系统管理 (16) 2.3.基础层功能设计 (16) 身份认证 (16) 账户管理 (17) 权限管理 (17) 提醒机制 (17) 日志管理 (17) 三.关键性技术 (18) 3.1.系统技术架构方面的技术路线 (18) 3.2.Mysql集群部署 (19) 3.3.Nginx负载均衡 (20) 3.4.地图接口/工作流引擎集成/报表工具 (21) 四.性能配置 (21) 4.1.业务指标 (21) 4.2.性能指标 (22) 五.软硬件配置清单 (22) 5.1.软件方案 (22) 5.2.硬件方案 (23)

六.项目资金预估 (24) 七.项目实际计划 (24) 一. 前言 1.1.建设背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其在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1.2.设计原则 1、基础性和整体性 整个系统的各种软件应符合国际、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 2、技术的先进、实用性 目前技术发展迅速,本系统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性,在采用的技术方面应体现先进、实用,才能确保本项目建设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技术不落后。 由于此项目是工程建设项目,不是科研项目,所以使用先进技术并不能使用未经验证的、不成熟的技术和概念,而是以先进的、成功的理念为核心的成熟技术的组合。 3、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开放的结构意味着通信协议的开放和数据与数据结构的开放和共享。通信协议开放,系统接口透明,便于与其它系统组网,实现系统的集成与资源共享;数据与数据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摘要:物联网,通俗的来说就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等作为感知元器件,通过一些基础的网络(互联网、个人区域网、无线传感网等)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互联沟通,进而形成一种“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的诞生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科技的发展总是会出现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物联网中,一个最大的、最困难、最艰巨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如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人们一个更可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服务[1]。本文分析了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讨论了物联网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六大关系,分析物联网安全中的重要技术,最后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以期对物联网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言作用。 关键字物联网、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技术中心,构想了基于REID的物联网的概念, 提出了产品电子码(EPC)概念。在我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战略后“物联网”一时成为国内热点,迅速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物联网”时代,道路、房屋、车辆、家用电器等各类物品,甚至是动物、人类,将与芯片、宽带等连接起来,这个巨大的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人与物的通信和感知,而且还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感知、通信和相互控制。由于在物联网建设当中,设计到未来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掌控与利用,并且建设物联网还能够带动我国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张,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需求。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互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在物联网中都会存在,只是在危害程度和表现形式上有些不同。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上传输的是大量有关企业经营的金融、生产、物流、销售数据,我们保护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数据的安全比保护互联网上视屏、游戏数据的安全要重要的多,困难的多。从构成物联网的端系统的角度来看,大量的数据是由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产生的,并且通过无线的信道进行传输,然而无线信道比较容易受到外部恶意节点的攻击。从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作为一个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不仅仅存在与传感网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因特网同样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有其特殊性,如隐私保护问题、异构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等。文献[3]认为数据与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之一。因此,物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会比互联网更多,我们必须在研究物联网应用的同时,从道德教育、技术保障和法制环境三个角度出发,为我们的物联网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物联网互联网和安全

物联网互联网和安全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Internet)、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因此互联网安全问题,应该象每家每户的防火防盗问题一样,做到防范于未然。甚至不会想到你自己也会成为目标的时候,威胁就已经出现了,一旦发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极大的损失 网络攻击 (1)主动攻击:包含攻击者访问所需要信息的故意行为。 (2)被动攻击。主要是收集信息而不是进行访问,数据的合法用户对这种活动一点也不会觉察到。 被动攻击包括: 1、窃听。包括键击记录、网络监听、非法访问数据、获取密码文件。 2、欺骗。包括获取口令、恶意代码、网络欺骗。 3、拒绝服务。包括导致异常型、资源耗尽型、欺骗型。 4、数据驱动攻击:包括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攻击、输入验证攻击、同步漏洞攻击、信任漏洞攻击。 病毒木马 木马病毒一般都是在下载安装一些不安全的软件和浏览一些不安全的网站的时候侵入到电脑中的,建议您不要浏览不安全的网网站和不要安装不安全的软件。 伪基站

伪基站”即假基站。设备是一种高科技仪器,一般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任意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5] APT攻击 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级持续性威胁。利用先进的攻击手段对特定目标进行长期持续性网络攻击的攻击形式。APT攻击的原理相对于其他攻击形式更为高级和先进,其高级性主要体现在APT在发动攻击之前需要对攻击对象的业务流程和目标系统进行精确的收集。在此收集的过程中,此攻击会主动挖掘被攻击对象受信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利用这些漏洞组建攻击者所需的网络,并利用0day漏洞进行攻击。[6] 无线网络 随着移动设备的爆炸式增长,2011年各种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将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例如咖啡厅、宾馆等公共场所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安全问题,也会成为关注焦点。黑客可以很轻易的通过公共无线网络侵入个人移动设备,获取隐私信息等。技术手段 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 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从而保护网络资源。其他安全技术包括密钥管理、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智能卡技术和访问控制等等。 [8]

物联网与网络安全技术调研分析方案

宁波大红鹰学院 物联网与网络安全技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名称:物联网与网络安全技术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名称:大红鹰学院软件学院 调研成员名单:夏梦丝 调研日期:2018.6.27 二○一一年 6 月 27 日 摘要:物联网是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等相关技术的演进和延伸,其核心共性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以及关键应用是物联网的主要研究内容。物联网感知节点大都部署在无人监控环境,并且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扩展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传统网络安全措施不足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物联网技术已经引起国内学术界、工业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当前物联网的定义、内在原理、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型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物联网技术文献和应用实例的分析,探讨了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网络化物理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系。提出了物联网的服务类型和结点分类,设计了基于无源、有源和互联网结点的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型。在总结物联网特征基础上,对物联网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网络安全、应用案例

一、物联网相关概念 1、基本定义 基本内涵 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智能停车系统解决方案

物联网智能停车系统 第一章前言(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调整,大批人口将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加。同时,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商业活动将更加活跃,机动车的数量和使用频率也将大大增加,对中心城市的交通带来沉重的压力;交通“停车难”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传统停车场管理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滞后于社会的需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随着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等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与之配套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与国外智能化停车场系统日新月异的使用情形相比,国内对于智能化停车场的使用、特别是对基于先进的无线传感网技术的智能化停车场系统的使用,还处于一片空白。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停车场系统,可利用传感器节点的感知能力来监控和管理每个停车位,提供特殊的引导服务,实现停车场的车位管理和车位发布等功能,彻底改变智能化停车场的发展方向,同时依托移动M2M平台与3G 网络覆盖的优势,使城域级综合停车管理成为了现实,填补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停车场这一领域的空白,必将引领一场停车场智能化的新革命。 第二章设计概述 一、需求分析 现阶段我市的停车场可以分为封闭式停车场和开放式停车场两大类,封闭式停车场又包括室内停车场和室外停车场,其的特点是有明确的出入口,如建筑物内的地下停车场;开放式停车场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出入口,如道路两侧的停车位,建筑物周围的区域等。 封闭式停车场由于其封闭性及易管理性被大量的使用,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信息管理、发布的手段,造成许多的停车场的使用率并不理想。同时,由于缺少准确的信息指引,许多驾驶员在寻找车位时常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中国汽研

A.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4 B.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14 C.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发展启示38

执行摘要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正在经历从“政策监管驱动”向“市场需求驱动”逐步转型,未来受关键技术发展、下游行业需求、各类玩家参与驱动将保持快速发展 –商用车利润来源将不断向后市场转移,相比乘用车,商用车车联网盈利模式更为清晰;从商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来看,车联网对TCO潜在成本优化空间巨大,潜在市场价值可达万亿 –预计2025年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硬件及服务市场规模达~806亿元(CAGR ≈ 28%),从产业链角度看来,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行业降本增效增值服务的运营服务是未来的行业核心价值所在 –快递快运、汽车物流、电商、危化运输等下游应用行业受不同行业特征驱动,在成本、安全、货物管理和增值服务等领域呈现出不同需求和发展趋势 >从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在单车价值等方面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在数据深入挖掘利用、上下游合作分工等领域有借鉴发展意义 –形成针对行业痛点和核心需求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带来增值服务是制胜关键 –主机厂和第三方玩家可通过安全的协议和技术通道实现数据共享,方便用户并最大化数据价值 >“提升协作整合能力”和“赋能下游行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商用车车联网行业两大关键趋势 –形成安全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丰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方式,并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制定行业大数据指数等方式赋能行业精细管理和效率提升需求

A.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

云端 云端 管理端 智慧交通 自动驾驶智慧家居 以收集、记录数据为主数据收集和反馈 特征 1.0 基础连接 2.0 人车交互 3.0 车车交互/万物互联 车联网:基于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商用车车辆运行和使用提供服务,以“云-管-端”三部分作为核心组成 云端 数据计算、分析 提供主机厂支持、车队管理、司机用车等服务 数据搜集/处理/运算预测 导航和车辆状态监控为主搭载简单的车载联网硬件终端,以数据收集为主,配套服务较少 终端硬件功能提升,并针对各类需求服务搭载相关功能模块 数据深度挖掘带来全行业价值, 并实现自动驾驶、万物互联 >OEM 自有平台 >2G/3G 、GPS/北斗、车内网… >车机、OBD 、TBOX … >OEM 自建平台/第三方独立平台>4G/5G 、GPS/北斗、LTE-V… >传感器、ADAS 硬件、路侧终端…>第三方独立平台/企业联盟平台>方式多元、标准统一的通讯… >车载导航、通讯模块 云管端目前商用车车联网所在主要阶段 管理端 数据传输 商用车车联网定义:车联网从1.0阶段的"基础连接",到目前2.0阶段以"人车交互"为核心,并逐渐向3.0阶段的"车车交互/万物互联"发展 商用车车联网概念定义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商用车车联网定义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 性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

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深圳车联网解决方案公司《酷点网络》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开发,app开发,汽车协议解码、汽车电子开发、汽车电控系统改装专用模块。 模块将汽车CAN总线数据解析后通过UART输出,供用户二次开发。模块体积小巧,易集成于用户系统,同时使用UART输出极易于二次开发。 功能描述I 可采集汽车OBD接口CAN总线上的所有原始数据,并将数据解析出其具体意义(汽车内部电控系统的各项传感器数值)后通过串口输出,供用户读取、解析、开发等使用。用户可以通过串口指令或模块自动发送的方式,将读取到的汽车内部运行数据通过串口直观的输出。功能描述II 用户无需深入了解汽车CAN总线或CAN数据,只需将模块集成到用户开发设备的硬件系统中,就能将用户自身的产品(各种单片机、PC串口、GPS、DVD、PND等设备)与汽车CAN 总线快速连接,可以非常方便、快速的实现自身产品二次开发及功能扩展。 功能描述III 模块目前可支持标准的ISO15765协议、OBD II汽车故障诊断功能,支持DTC诊断请求、故障码输出、故障码清除。 模块集成自动打火启动、熄火休眠功能,系统休眠时消耗电流为微安级,满足低功耗标准。还可自动识别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即使汽车在怠速状态发动机自动停止也不会误认为汽车熄火而停止工作。 性能特点 ●标准OBD II接口支持 ●覆盖所有主流汽车CAN协议 ●CAN总线信息主动转换到串口发出(可定制发送命令读取参数) ●车辆点火自动唤醒,车辆熄火自动休眠 ●自动匹配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 ●支持瞬时油耗、平均油耗及耗油量数据 ●支持车辆故障码诊断,两条指令即可完成故障码的读取和清除 ●支持实时故障码扫描 ●支持急加速、急减速等驾驶习惯统计 ●模块化设计,高集成度 ●车辆级抗干扰设计 ●车联网定制“解决方案” ●接口协议数据简单易用●孔型焊盘设计,超小尺寸16mm*10mm

车联网解决方案 - 华为解决方案

车联网解决方案 早期的功能型车联网,无法满足车企在全球不同区域的用户使用场景和个性化出行服务的需求,以至于造成客户续约率低、建设/运营成本高、装配率低下等问题。最典型的问题为:没有统一平台,不同车型接入不同的业务平台,割裂的烟囱式系统,维护复杂,管理成本高;平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并发、高频率接入需求,20万车辆就已经出现严重性能瓶颈;系统已经运行了多年,系统老旧,难以叠加新的业务,扩展困难。 同时,在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对汽车制造及无人驾驶技术的探索,大众对共享经济的接受度以及国家监管政策颁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汽车行业开始制定新四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自动化)的战略,并通过实现自身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与多样化市场需求接轨。

车企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一大关键是构建一个生态型数字云平台,通过平台聚合生态开发者、行业应用合作伙伴,在全球市场环境下满足跨国销售其产品和服务,共同向车主及车辆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需求,并满足当地政府强制性监管的要求。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主要基于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并依托华为全球公有云、或者和运营商的合营云,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的定位是:帮助车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车内的信息以安全、可靠、高效的方式传递到云端,形成以车为核心的数字化资产,再开放给丰富的上层应用,同时具备C-V2X/AI等未来演进能力。

解决方案亮点 面向上层应用(车联网应用平台和第三方应用),提供丰富的业务使能套件,比如出行服务、保养服务、车队管理、分时租赁、UBI等;面向未来,提供预测性维护,ADAS 分析、AI(比如个人助理)、车路网协同服务、故障定界等能力的支持。 提供丰富的开发API,帮助应用开发者降低开发成本,满足业务灵活定制及个性化,实现新业务快速上线;提供全球一体化的车辆接入和管理能力,比如车辆的安全接入和鉴权、双方通信的双向证书加密、设备管理、远程控制、FOTA/SOTA等能力;支持千万级别的终端接入,200万消息并发处理;通道端到端加密,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车厂通过控制基础平台来掌握核心技术资产和数据资产;同时,提供IoT大数据分析能力,将应用数据的价值最大化,包括车辆运行状况、位置追踪和驾驶行为分析等等。

2020年车联网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车联网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1 车联网产业趋于成熟2020 年是重要政策窗口 1.1 定义:从标准和应用的角度审视车联网的内涵 从不同的主体出发,车联网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包括车联网、V2X、车路协同、 智能网联汽车等。我们认为不同定义背后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无线通信为 主的方式,实现车内、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平台的网络连接,从而实 现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交通效率提升、自动驾驶等目标。 图1:C-V2X 通信示意图 资料来源:《C-V2X白皮书》IMT-2020(5G)推进组、XXX市场研究部 车联网的演变经历了从CAN 总线到车载以太网、从有线网络到蜂窝、从4G 到5G、 从集中到边缘的过程。通信方式上,我们认为技术延展性更好的C-V2X 路线涵盖了 车辆与交通参与方的所有通信方式,包括:车与车之间的直接通信(V2V)、车与行 人之间的通信(V2P)、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V2I)、以及车辆通过移动网 络与云端进行通信(V2N)。 图2:奇瑞自动驾驶暨智慧交通总体技术方案示例 资料来源:奇瑞汽车、XXX市场研究部 C-V2X 蜂窝通信技术衍生的行业应用。相关组织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即做出了对

应用的规划。3GPP 规划了 25 种应用场景,我国汽车标准委员会规划了 17 种应用场景,2019 年信通院四跨测试安排了 11 个场景。 3GPP 标准:功能从基础到高级,包括了传感器延伸、自动驾驶、遥控驾驶和车辆编队,落地难度有较大的区别。 T/CSAE 53-2017 标准:定义了 17 个 C-V2X 基础业务场景,基础业务场景大部分应用的实现都是通过车辆、道路设施等参与者之间的实时状态共享。 表1:3GPP TR 22.886 的 25 种应用场景 应用类型Platooning 序号5.1应用名称 eV2X support for Vehicle Platoon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in platoon (车辆编队) 5.25.5Automated Cooperative Driving for Short distance Group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limited automated platoon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full automated platooning Changing Driving-Mode 5.125.135.175.9Cooperative Collision Avoidance(CoCA)Information sharing for limited automated driv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full automated driving Emergency Trajectory Alignment 5.15.115.25.22 5.235.255.4Intersection Safety Information Provisioning for Urban Driving Cooperative lane change(CLC)of automated vehicles 3D video composition for V2X scenario eV2X support for Remote Driving Advanced Driving (高级驾驶)Remote driving (远程驾驶) 5.215.3Teleoperated Support (TeSo) Automotive: Sensor and State Map Sharing Collective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 Video data sharing for automated Dri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of different 3GPP RATs Multi-PLMN environment Extended Sensor 5.6(扩展传感器) 5.165.75.85.15 5.195.145.185.24 Use case on Multi-RAT General Use case out of 5G coverage (基础功能) Dynamic Ride Sharing Tethering via Vehicle Proposal for secure software update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资料来源:3GPP 、XXX 市场研究部 我们认为,3GPP 仅从通信角度规划功能,与车辆的实际驾驶要求存在距离,信通院“四跨”测试场景更贴近实际。在未来的 1-3 年的短期规划中,落地基于 LTE-V2X 安全类和效率类业务、5G Uu 大带宽业务、5G NR-V2X 自动驾驶类业务组合将是车联网产业落地的核心方向。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编号:AQ-Lw-02554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Internet of things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security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

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感知层的信息经由网关转化为网络能够识别的信息后就传到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