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

机抽选2016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血常规检验标本850个,对所选

取的850个血常规检验标本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对比分析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与形态学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报警提示阴性率为69.18%(588/850),报警提示阳性率为30.82%(262/850);镜检结果阴性率为86.71%(737/850),阳性率为13.39%(113/850)。两种检查方式结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

学检查各具优点,二者结合应用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检查质量。

【关键词】血常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细胞形态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259-02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当下已成为血常规检验的常规检查方式,该技术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血常规检查效率,解放了劳动力[1]。但对于部分异常检查,全自动血

细胞分析仪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为探讨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式在血常规检

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以我院近期采集的850个血常规检查标本作为研究

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所收集的850个血常规检验标本均来自我院门诊血常规检验。

1.2 方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在检测前,先对仪器进行校对,确定仪器为最

佳测定状态。同时测定标准品、质控品,待仪器标准化后,按照使用流程进行相

关操作。形态学检验方法,通过真空采血方式,抽取静脉血2ml,充分混匀后,

进行检查。检测时间为采血后的1小时内。先将血液标本在瑞氏染色体中染色处理,完成后染色处理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形态、数量、分类情等。WBC、RBC、PLT计数方法均为显微镜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照相关质控规定进行。并确认以上标本的检测、复检时间均在5天内完成,以避免标本变异影响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

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报警提示阴性率为69.18%(588/850),报警提

示阳性率为30.82%(262/850)。血细胞涂片镜检阴性率为86.71%(737/850),阳

性率为13.39%(113/850)。两种检查方式结果差异显著χ2=8.9380,P=0.0028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幼稚粒细胞检查中,仪器报警48次,镜检

阳性19次,其符合率为39.58%;对杆状粒细胞的检测中,仪器报警57次,镜检

阳性28次,其符合率为49.12%;对红细胞形态异常检查中,仪器报警74次,镜

检阳性31次,其符合率为41.89%;对单核粒细胞的检查中,仪器报警31次,镜

检阳性11次,其符合率为35.48%;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中,仪器报警27次,

镜检阳性15次,其符合率为15.27%;对原始细胞的检测中,仪器报警24次,镜

检阳性9次,其符合率为37.5%。

3.讨论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对比分析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常常会影响到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比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方法挑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的血液,利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同采血部位采血检测发现末梢WBC、RBC、HGB的值小于静脉血,而PLT的值相反,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采血检查发现≥6h检测结果中的PLT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认识和掌握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积极避免,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和检验质量。 标签:血常规;检验精准度;分析 血常规检查也叫做血细胞检查,检查项目有血细胞检查、红细胞检查、血红蛋白检查、血小板检查等,检测其数量及其相关数据的计数分析[1]。血常规是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临床的基本检验程序。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的精准度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患关系方面起到了缓解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挑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与病例。发现在患者平均分布在各个年龄段(1~80岁),男女比例为102:98。其他病例已经统计完整。做好抽血前后的护理准备。 1.2检验方法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抽取患者的血液,利用EDTA-K3抗凝剂制作血液标本待检。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目的的进行采血,观察患者采血前后的生理状况及变化。在抽血完毕后实用SYSMEX XE-2100对患者进行集中分析,并与患者病历进行对照分析。 1.3统计方法将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学处理,均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的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同,表1可见末梢雪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值均小于静脉血,而血小板的值确相反。 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也有影响。由表2可知≥6h检测结果中的血小板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此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血常规临床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例,评价分析120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标本采集、仪器、生理因素以及人为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对于患者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相当重要,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控制具体的检测过程,保证采集标本质量,严格控制采集剂量、采血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方法;末梢采血;静脉采血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研究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男60例,女6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5.3)岁。 1.2检验仪器 血常规三分类分析仪,与之配套的稀释液,溶血剂,全血质控物,一次性20μl采血吸管,血细胞分析专用的真空采血管。 1.3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例行血常规检验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分析检验结果,并概括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1.4检验方法 待受检者休息15min后,取肘部2ml静脉血存储于采血吸管中,颠倒几次均匀混合后,留作备用;采集末梢血时,应采用针刺左手无名指深约2~3mm,将20μl全血与0.5ml稀释液进行均匀混合,之后对吸管进行反复冲洗,均匀混合,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的WD和PD膜进行分析,末梢血需放置3min后才可进行检测,所有的标本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1.5检测标准 检测时,必须保证保仪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室内质控参数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检测标准,以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为标准。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比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指标中的RBC、HCT、PLT、MCHC等与静脉血检测结果,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MCV值明显高于静脉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血常规临床检查,为之后的临床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分别为采集因素、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比较静脉血以及末梢血检测结果,具体见表1。 表1比较末梢血以及静脉血检测结果 三、讨论 临床中血常规检验就是对血液中WBC、RBC及PCT等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三

教你5分钟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教你5分钟看懂血惯例陈述单 令狐采学 血惯例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惯例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数量变更及形态散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经常使用帮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惯例陈述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如果准妈妈想自己血惯例陈述,只需要好好学学怎样看血惯例陈述单,就可以了。如果遇到不正常。准妈妈该怎么办呢? 血惯例陈述单怎么看? 在孕期血惯例检查中呈现的经常是一些数据,准妈妈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知晓准妈妈的健康状况,下边是孕期血惯例检查中的一些正常的参考数据。

血惯例各指标参考规模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坏增多:急性年夜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罕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卵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卵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卵白增多罕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合,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别,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

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

尿钠测定正常人体钠40%存在于骨骼中,其余分布于体液中。每天人体钠摄入量与排出量相当,钠可由消化道、皮肤及肾脏排出。肾脏排钠受醛固酮及身体对钠需要的调解,并伴随着氯化物一起排泄。 【参考值】 130~260mmol/24h尿(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临床意义】 1.临床检测尿钠浓度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原发性醛固酮症的评价。 2.尿钠增高见于酮症酸中毒、失盐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多囊肾等肾小管功能缺陷、尿崩症、使用利尿药及输注大量盐液等。 3.尿钠降低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症、肾前性少尿、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长期低盐饮食、腹泻、严重呕吐、大面积烧伤等。 【注意事项】 测定标本为24小时尿。 二尿钾测定 人体内总钾量为50mmol/kg,完全从食物中供给,经肠道吸收,主要由肾脏排泄。钾由肾小球滤过后,大部分由近曲小管及髓襻重吸收,仅有10%的滤过量经肾远曲小管在此处受醛固酮调节钾的排泄量。体液酸碱平衡的改变也影响肾脏对钾的排泄。血钾无肾阈,不能阻止钾的排泄,即使不进含钾食物或低血钾时,机体每天仍要排钾1.5g。 【参考值】 25~100mmol/24h尿(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临床意义】 1.尿钾增加见于①内分泌紊乱,如原发性醛固酮症、肾素瘤、长期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②糖尿病酮症、代谢性碱中毒、使用排钾利尿药、含高钾的食物等;③肾小管功能不全,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2.尿钾减少见于艾迪生病、肾衰竭、酸中毒、选择性醛固酮缺乏症、使用保钾利尿药等。 【注意事项】 同尿Na测定。 三尿氯化物测定 氯离子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构成盐酸作为胃酸基本成分。氯化物以氯化钠形式存在,由食物和食盐供给,80%随尿排出,5%随粪便排出,其余经皮肤排出。氯可自由地经肾小球滤过,99%被肾小管重吸收,1%从尿中排出。

血常规检查报告解读

2、什么是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NEU)是抵抗感染最关键的细胞,所以计算它的绝对值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机体抗感染的情况。在化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数量需要维持在1000/ul左右,这样才能保持机体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又不能过高,否则化疗药物起不到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现在很多医院的化验单已经帮家长计算出了中性粒细胞数量,如果化验单上只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已按下列方式计算: 中性粒细胞(NEU)=白细胞数 X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如果有S,也要一起加上) 例如:血常规化验单报告为:WBC 2.0X109/L,NEU 25%,S5%。 中性粒细胞(NEU)= 2.0 X 30% = 0.6X109/L(即600个/ul)即是我们口头语上说的:中性粒细胞是600个。 接下来有更全面的 1.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HGB)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临床意义

增多: (1)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 (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代偿性增多:缺氧。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2. 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3. 血沉正常值男性0~15 mm/h 女性0~20 mm/h 临床意义 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减少: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 4. 白细胞(WBC)正常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 5.0~20.0)×109/L,6 月~2 岁(11.0~12.0)×109/L,4~14 岁约8.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5.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 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 儿童0.30~0.65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1 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 儿童0.3~0.56 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 儿童0.02~0.08 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嗜酸性粒细胞(E): (1)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检验报告单 模板

仅对本标本负责,7天内备查(体液、凝血除外)XXXX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报告单【血常规】 姓名:吴XX 病历号:5 床号:科别:样本号:20150705-9107 性别:男样本:抗凝血医师:诊断: 19 年龄:51岁采样:XX 2015.07.05 08:57 其他:体检 项目结果参考区间项目结果参考区间 白细胞计数↓3.7 (4.0-10)x10^9/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4 310-360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59.0 (50.0-70.0)% 红细胞分布宽度11.7 (10.0-16.0)% 淋巴细胞百分数31.9 (20.0-40.0)% 血小板计数139 (100-300)x10^9/L 单核细胞百分数↑8.6 (3.0-8.0)% 平均血小板体积10.8 6.5-11.0fl 嗜酸粒细胞百分数0.5 (0.0-5.0)% 血小板压积0.15 (0.10-0.50)% 嗜碱粒细胞百分数0.0 (0.0-2.0)% 血小板分布宽度12.3 (10.0-18.0)%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2.18 (1.20-7.00)x10^9/L 淋巴细胞绝对数 1.18 (0.80-4.00)x10^9/L 单核细胞绝对数0.32 (0.12-0.80)x10^9/L 嗜酸粒细胞绝对数0.02 (0.05-0.50)x10^9/L 嗜碱粒细胞绝对数0.00 (0.01-0.10)x10^9/L 红细胞计数 4.57 M(4.00-5.50)x10^12/L 血红蛋白147 M120-160g/L 红细胞压积45.4 M(40.0-50.0)% 平均红细胞体积99.3 80.0-97.0fl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32.2 26.0-32.0pg 仅对本标本负责,7天内备查(体液、凝血除外)XXXX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报告单【生化】 姓名:吴XX 病历号:5 床号:科别:样本号:20150705-9107 性别:男样本:抗凝血医师:诊断: 6 年龄:51岁采样:XX 2015.07.05 08:57 其他:体检 项目结果参考区间项目结果参考区间 谷丙转氨酶28.00 0.00-40.00U/L 谷草转氨酶22.00 0.00-40.00U/L 总胆红素13.45 5.10-17.10μmol/L 葡萄糖↑6.21 3.80-6.20mmol/L 接收:XX 2015.07.05 09:09 报告:XX 2015.07.05 09:15审核:XX 2015.07.05 09:20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应用比较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917612498.html,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应用比较观察 作者:朱宁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9期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临床血常规检查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 样本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样本,所有患者均进行新型溶血素血常规检验和传统溶血素血常规检验。对照组体检者给予传统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给予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高于对照组,且(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新型溶血素,可以提高检查安全性检验更佳灵敏,值得临床检验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血常规检验;新型溶血素;传统溶血素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148-01 前言 血常规检验是基本的血液检查,医生可以通过分析血液细胞数目的变化和分布形态变化,对疾病进行判断是临床诊断的常用辅助手段。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新型的溶血素出现。新型的溶血素具有环保不含毒性等特点。本次探究分析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比较,详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作 为本次探究的主要样本,经过临床医学检查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健康人群。其中男性体检这43例,女性体检者45例,年龄在3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2.5)岁,体重在51~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张永芳 血常规是一项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要看懂血常规报告单其实很简单,下面向大家介绍如何看懂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不同年龄的人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范围也不太相同,成年男性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50万个/mm3);成年女性一般为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儿童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30万个/mm3)。 一些精神因素也可使红细胞生理性增多,比如说冲动、兴奋、恐惧等行为可使红细胞升高。红细胞病理性增高可见于患者频繁呕吐、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等症状或者患者患有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时可导致红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病理性减少可见于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者患者出现大出血或血细胞破坏等情况。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可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并且将二氧化碳运出体外。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20~160g/L(12~16g/d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10~

150g/L(11~15g/dL);儿童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20~140g/L (12~14g/dL)。 血紅蛋白的增减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大体相同,但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生理性增多见于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高原居民等。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临床上贫血症状最为多见,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度贫血、重度贫血以及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31~60g/L 之间时为重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61~90g/L之间时为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大于90g/L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时为轻度贫血。 三、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后所测出的红细胞数量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血细胞比容的参考范围根据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男性血细胞比容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0%~50%;女性血细胞比容的正常参考范围为35%~45%。 女性生理期可导致血细胞比容数生理性减少。血细胞比容数病理性增大时,患者可能发生大面积烧伤、连续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血细胞比容数病理性减少时,患者则可能发生失血并进行大量补液或者贫血。四、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在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化验单模板

血常规:WBC 14.23×10^9/L,RBC 4.47×10^12/L,HGB 133g/L,Neu 88.1%,Lymph 23%,肾功能:Urea 5.96mmol/l,Cre 84.65umol/L,UA 470.3umol/L,GFR 59.84ml/min/1.73M2 电解质:K 3.98mmol/l,Na 137.0mmol/l,Cl 13.0mmol/l,Ca 1.08mmol/l 肝功能:TP 66g/L,ALB 38g/L,AST 20.3U/L,ALT 18U/L,TB 5.4umol/L, DBIL 1.4umol/L,IBIL 4.0umol/L,CHE 5214.0U/L 血糖:GLU 5.29mmol/l,HbA1c 10.1% 血脂:TG 0.83mmol/L,CHO 3.41mmol/L,HDL 0.78mmol/L,LDL-C 2.25mmol/L, 心肌酶CK 60.9U/L,LDH 176U/L,CKMB 1.30ng/ml,TNT0.018ng/ml,TnI 阴性MYOGLOBIN(肌红蛋白)27.77ng/ml 风湿:ASO 56IU/mL,RF 8IU/mL,Hcy 18.6umol/L,HSCRP 19.78mg/L 甲状腺功能:TSH 2.59mU/L,FT3 4.04pmol/L,FT4 17.13pmol/L,T3 1.81nmol/l, T4 129.7nmol/l 肿瘤标志物:AFP 2.91ng/ml,CA125 16.85U/ml,CA199 4.53U/ml,CA153 13.20U/ml,CEA 1.17ng/ml 凝血常规:PT-T11.9sec,PT-INR 1.03,APTT 33.2sec,TT-T 16.0sec,D-Dimer 0.95mg/L,FDP 4.3ug/ml,Fbg 3.541g/L

血常规报告解读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1)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检查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2)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3)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 升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4)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表示: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表示:病毒性感染 (5)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表示: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表示:免疫缺陷 (7)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表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9)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表示: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 减慢表示: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10)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表示: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化验单申请单模板

XX医院检验申请单口急诊口初诊口复诊 申请时间: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病历号:_________ 病区:_________ 床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性别:口男口女年龄:_______岁 诊断:___________ 标本类型:口血口尿口粪便口分泌物口其它: 检验项目: 口1 尿常规口2 尿微量蛋白测定口3 尿HCG 口4 尿淀粉酶口5 便常规口6(粪便)隐血试验口7 分泌物检查 口8 其它: 申请医师:实验室标本编号: 检验结果 检验者:审核者: 报告日期:年月日 备注:临床医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组合或某一单项检测,在该检测项目之前划“√”。 ※不同标本类型要分别开检验申请单。 XX医院检验申请单口急诊口初诊口复诊 申请时间: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病历号:_________ 病区:_________ 床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性别:口男口女年龄:_______岁诊断:___________ 标本类型:口血清口其它: 检验项目: 口1肝功口2肾功口3血糖口4血脂口5离子 口6两对半口7丙肝抗体口8梅毒螺旋体(RPR) 口9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口10肺炎支原体抗体 口11心肌酶口12血淀粉酶口13抗“O”口14类风湿因子口15其它: 申请医师:实验室标本编号: 检验结果 检验者:审核者: 报告日期:年月日 备注:临床医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组合或某一单项检测,在该检测项目之前划“√” XX医院检验申请单口急诊口初诊口复诊 申请时间: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病历号:_________ 病区:_________ 床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性别:口男口女年龄:_______岁诊断:___________ 标本类型:口血口其它: 检验项目: 口1 血常规口2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口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口4 ABO血型口5 Rh血型口6 血沉口7凝血四项口8葡萄糖测定 口9 其它: 申请医师:实验室标本编号: 检验结果 检验者:审核者: 报告日期:年月日 备注:临床医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组合或某一单项检测,在该检测项目之前划“√”。※不同标本类型要分别开检验申请单。◆凝血四项-----枸橼酸钠抗凝(蓝管)。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彭小霞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彭小霞 发表时间:2017-09-12T13:42:42.1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3期作者:彭小霞 [导读] 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广东省乐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乐昌 512229)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74例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结果,总结影响因素。结果: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WBC、RBC、H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Hct、MCV、MCHC、PLT水平低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水平与静脉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更稳定,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07-02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全身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块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通过观察其形态分布、数量变化判断疾病,进一步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1]。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采血方法不同,会对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本文作者结合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74例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总结影响因素,为临床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有利的保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74例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38.11±3.05)岁;其中感染性疾病15例,糖尿病20例,恶性血液病10例,心血管疾病16例,妇科疾病13例。 1.2 方法 1.2.1仪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配套的稀释液、溶血剂、全血质控物,采血吸管以及真空才血管。 1.2.2准备采血前2d禁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空腹保持15h,并避免剧烈运动;采血前4h禁止喝茶或喝咖啡、吸烟、喝酒。 1.2.3检验方法检验者同时进行末梢无名指和肘静脉采血,具体方法如下:(1)取肘部静脉血2mL存储于吸血管,立即颠倒几次充分混合后备用,且在2h内完成检验。(2)采集检验者无名指末梢血,采血针刺深度保持在2~3mm,将20μL全血于0.5mL稀释液混合,放置5min后进行检测,且在2h内完成检验[2]。 1.3 检测标准 检测时必需保证检验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室内质控参数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检测以WBC、RBC、Hb、PLT结果为标准[3]。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采血方法检验结果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WBC、RBC、H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Hct、MCV、MCHC、PLT水平低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CH水平与静脉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血液检验的最基本方法,通常是静脉血和末梢血。在实际检测中人们更容易接受末梢血检测方法,但是相关研究显示,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不佳,切可能导致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减少。由于小动脉应急反应强,加之末梢血管狭窄,循环与静脉血对比不是很畅通,且存在局部温度偏低现象,血液可能存在部分沉积,从而导致细胞计数升高[4]。同时末梢血针刺深度如果不够,可能导致血小板受到挤压刺激出现不可避免的损害,导致血小板检测结果下降现象。或者穿刺速度较慢,出现微血块,或为了取足够的血标本挤压,会挤出较多的组织液,使血标本稀释,影响检验结果[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WBC、RBC、H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Hct、MCV、MCHC、PLT水平低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与血标本采集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难以进行质量控制。所以,临床进行血常规检测应选择静脉血。同时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日常应做好相关检验仪器的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对仪器温度、湿度的控制,温度过高会造成仪器管径变形,湿度过大会导致机器生锈,影响正常运行。同时灰尘会对红白细胞计数产生影响,甚至阻塞细胞计数管道。所以,顶起保养/冲洗仪器,进行防锈除尘处理很重要。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检测操作过程中,静脉血取量应准确,防止血标本发生溶血。同时作为检验人员应熟悉仪器的特性、局限性。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具体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严格规范血液采集方法,确保血标本的均匀度,并且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合适的采集部位。检测结果如果存在误差,有必要进行多次检测,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一个规范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明确操作原来、注意事项等。

分析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效果

分析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6-07-19T13:24:26.2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周建明 [导读] 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认识和掌握分析。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妇幼保健院 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的血液,利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同采血部位采血检测发现末梢WBC、RBC、HGB的值小于静脉血,而PLT的值相反,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采血检查发现≥6h检测结果中的PLT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认识和掌握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积极避免,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和检验质量。关键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分析 血常规检查也叫做血细胞检查,检查项目有血细胞检查、红细胞检查、血红蛋白检查、血小板检查等,检测其数量及其相关数据的计数分析[1]。血常规是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临床的基本检验程序。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的精准度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患关系方面起到了缓解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挑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与病例。发现在患者平均分布在各个年龄段(1~80岁),男女比例为102:98。其他病例已经统计完整。做好抽血前后的护理准备。 1.2检验方法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抽取患者的血液,利用EDTA-K3抗凝剂制作血液标本待检。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目的的进行采血,观察患者采血前后的生理状况及变化。在抽血完毕后实用SYSMEX XE-2100对患者进行集中分析,并与患者病历进行对照分析。 1.3统计方法将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学处理,均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的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同,可见末梢雪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值均小于静脉血,而血小板的值确相反。 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也有影响。由表2可知≥6h检测结果中的血小板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此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常规的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常见的检查项目,是临床散打检查项目之一[2]。血常规的正确检测能够为临床提供快速的准确的疾病诊断,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救治医疗时间,提高了医疗水平。 3.1患者因素由患者自身因素引起:患者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状况以及采血时间、用药情况等均可以影响结果。正常人体血液的理化性质以及细胞数量在一天之内都有波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发生炎症的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有所增加;孕妇在妊娠期间白细胞数量也高于正常值;机体在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出现显著变化。 3.2药物因素患者在采血前服用药物常常会引起血液的理化性质和细胞数量异于平时水平,因此如果采血时不注意问题就会引起血液检测标本值出现误差,甚至使医生误诊和漏诊,增加医患的紧张关系。在采血前,应减少或停止对血液检测有影响的药物的实用。 3.3采血部位目前,临床检验采血一般选取静脉血或者是末梢血,多用静脉血。研究发现静脉血标本更符合检验要求,因为末梢血在采样过程中常常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温度,运动,血量等,使得检测结果不稳定。例如在采集末梢过程中有可能会刺破小动脉使得小动脉血混合,样本中白细胞数量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3],临床血常规采血还是静脉血比较可靠。 3.4血液采集时间因素正常人在一天之中血液的梨花性质以及细胞数量都存在波动,另外在采血前患者的情绪,所处环境以及进食与否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在临床检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恰当选择采血时间。 3.5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一般出现在采血和血液运输贮存方面。在采血过程中动作太慢会使得部分血液在针管中凝固,选择的针管太细则会刺穿红细胞从而发生溶血。 4结论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采血部位因素、采血时间因素、抗凝剂因素以及认为因素等。医院在提高医疗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需要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操作进行培训,使得更加专业化标准,加强检验质量从而提高疗效。参考文献: [1]董莉.常见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探析[J].甘肃医药,2015,34(5):357-358. [2]刘雄婧.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变笨质量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8):2511-2513. [3]李海波.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德尔相关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9):1212-1213.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 血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血常规检查项目 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做为常规检查项目的一种,就说明一般检查都会涉及到这个项目。那么你知道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血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的疾病非常多,常见有贫血、白血病、败血症、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各种血液疾病,还能对造血功能进行有效评估。 如果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异常,并不能单凭一项检查就确诊,如果白血病的确诊还要结合骨髓检查才能下定论,血常规多为辅助检查,能发现一些疾病早期病变,意义重大,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体检都有血常规的原因。无论你身体健康还是有不适,都要检查每年做一次体检,这样才能对身体健康做科学有效的管理。 专家介绍说,血常规检查既然是和血液有关,当然重点检查的是血液方面的疾病。血液是由大量的有形细胞和液体组成的,血常规检查的就是血液里的细胞这个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中细胞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种。要判断是否患病,就要通过这些细胞的指数是否正常。 血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

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是(9~30)×109/L,平均是20×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109/L,平均为10×109/L;7~12岁为(4.5~13.5)×109/L,平均为8×109/L。 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以上是指白细胞总数而言,还应进一步了解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各有自己的功能,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第二种是淋巴细胞(代表符号为L),约占20%~40%,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生存。

2020血常规报告单(超全版)

2020血常规报告单(超全版) 先看下报告单: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百分数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百分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百分数0%-1%。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百分数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109/L,百分数3%-8%。 ■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计数可>10.0×109/L;重度感染计数可>20.0 ×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关于血常规临床检验的研究

关于血常规临床检验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4-08-08T16:40:01.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杨勇 [导读] 我国的临床血液检验医学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展,血液检验对于诊断患者的病情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杨勇 (大连市妇产医院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 116033) 【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不合格标本进行常规临床检验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 2013年6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住院55例患者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55例不合格的患者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其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时间不恰当、采集标本量不够、溶血、标本有凝块、其他原因等。其中采集标本的时间不恰当占23.6%,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8.1%,溶血占9%,标本有凝块占16.3%,其他原因占12.7%。结论: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需 要严谨的做好其中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够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常规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032-02 近几年来,我国的临床血液检验医学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展,血液检验对于诊断患者的病情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本文中将主要论述了对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分析,并重点详尽的阐述了产生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希望以此来保证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 2013年6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住院55例患者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抽取血液样本之后全部都由临床护士送血液检验室。 1.2 检验设备血液分析仪,又称血液自动分析仪、血细胞自动计数仪。血液分析仪这类血液临床检验常用仪器的最显著特点是将需要在显微镜下辨认的细胞,根据其大小和表明结构,加入细胞化学试剂、溶血素等,用光学、电学方法直接计数、区分,由于具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因此血液分析仪在目前的血液临床检验运用中具有提高了临床检验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标本人为造成的误差、提高了检验的质量和准确度的特点。 1.3 血液标本的采集技术临床体检血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用于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正确的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 1.3.1 采集方法 (1)皮肤采血法。皮肤采血即毛细血管采血法,是血液临床检验中常用的采血方式,是采集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混合血。采血的部位以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为最佳。采血前备齐用物、严格查对,皮肤采血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一人一针。轻按采血部位,禁用碘消毒,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挥发后采集,右手持针,垂直进针2~3mm,拭去第一滴血,因混有组织液,采血完后按压至不出血为止。(2)静脉采血法。静脉采血多选用体表的浅静脉,通常以肘前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为首选,分开放式和真空采血两种。采血前让患者仰卧或采用坐姿,心态平和、情绪放松,解除患者紧张的心理。操作前备齐用物,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才进行穿刺。穿刺前通过看、摸、拍等方式找到容易固定、明显可见的充盈血管,但最好不要从静脉留置导管采血,因标本中可能混有小凝块,防止产生小凝块的肝素抗凝剂也会污染血液标本,造成血磷结果偏高。静脉采血必须仔细检查针筒内是否有空气,采血完成后,严格按照程序消毒、密封。 2 结果 在55例患者临床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中,产生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因素有以下几点:时间不恰当、采集标本量不够、溶血、标本有凝块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还有就是将患者的血液标本弄混淆或者是标本采集好后没有马上送检等,其中采集血液标本时间不恰当有23.6%(13例),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8.1% (21例),溶血占总数的9.1%(5例),标本有凝块占总数的16.3%(9例),其他原因占总数的12.7%(7例)。 3 讨论 在血液标采集过程中,按照规范的采集步骤不仅是检验质量的保证,更是获取准确检验数据的根本所在。因此,这就需要护士、患者、医生以及检验人员的通力协作,如何在那个环节出现了失误,这都会给血液检测结果造成很大的失误。在本组患者的血液采集过程中出现不合格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血液标本的采集量不够用于血液采集的试管内是含有一定数量的抗凝剂,试管内的抗凝剂只有与一定量的血液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起到抗凝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采集的血液标本量过少,那样就会在无形中稀释了血液成分,而血液采集过多就会因为抗凝物质太少而不能充分的抗凝,这样不仅推延了凝血酶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会导致血小板的计值数目减少,最终将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的质量和效果。 3.2 时间不恰当护士在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时,在听取医生的嘱咐之后马上对患者采血,而没有弄清楚患者当天是否注射抗生素或者是服用过抗生素,这样就让血液标本“无菌生长”。还有就是对刚吃完饭的患者采集血液样本,此时的患者血液标本中的钠、胆固醇、胆红素、钙、甘油三酯以及天门冬氨基转移酶的含量都已增加,这样也会影响血液检验效果。另外对于刚做完运动的患者也是不宜立刻采集血液标本,其原因就是患者刚做完运动,其尿酸、血糖、胆红素、白蛋白、钾、钠和钙的值于运动前上升了一倍,这也不适合立刻采集血液样本。 3.3 标本有凝块护士将血液注入到试管以后,血液并没有及时与抗凝剂进行均匀混合,抗凝剂与血液直接不能达到抗凝作用,这样就导致凝血。另外,护士在对患者进行采集血液时速度太慢,同样也会引起凝血现象。 3.4 溶血护士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可能出现将血液打进试管时没有及时拔下针头便用力推血或者是晃动过于猛烈,这样就导致红细胞在经过针头时被挤压以至破碎,这样便引起了溶血;还有就是在静脉穿刺时,没有做到一针见血,这样同样也会引起血样血肿和溶血;如果患者的静脉处带有外伤或者其静脉非常细,其采血针在极细小和脆弱的静脉里游走时也会引起溶血。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以及血液采集相关的工作规程,同时还应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执行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的规范步骤,在血液采集过程中认真细致的处理好每一个环节,以此来确保送检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