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浅析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浅析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浅析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浅析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发表时间:2019-12-09T10:18:46.9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作者:陈怀刚[导读] 我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区域之间的地形区域地理特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需要掌握地域之间的差异性,为人地协调观的养成奠定基础。地理是中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地理知识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知识。因此, 高中地理教学要适应变化, 必须改变教学方法, 使学生喜欢地理课。学习产生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潜在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成分。只

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

陈怀刚西藏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西藏日喀则 857000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区域之间的地形区域地理特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需要掌握地域之间的差异性,为人地协调观的养成奠定基础。地理是中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地理知识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知识。因此, 高中地理教学要适应变化, 必须改变教学方法, 使学生喜欢地理课。学习产生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潜在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成分。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才能令其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际生活;西藏地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278-01

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和环境的关系”。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所关心的关于生活和地理的关系进行讲解和分析,使他们觉得地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是与生活联系十分广泛的,认为地理学习不仅有趣而且有用。学习和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还可以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一、衣着服饰和地理的关系

首先,人们服饰材料主要来源于地理环境,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们最初使用的衣服是树叶以及动物的毛皮等,之后人们开始利用这些植物纤维来打造衣物,将其当作原材料,制成各类的服饰,但是这种原始性的服装配饰已经开始无法满足人们的身心发展需求,进而逐渐出现了丝、麻等材料。我国西藏地区的环境条件较为恶劣,气候始终呈现出一定干燥的特征,这使得蚕丝的织制开始朝向南方进行迁移,目前,我国的杭嘉湖等地区已经成为了我国核心的蚕丝产地;其次,服饰的样式会和其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相关,其所处的地区,气候条件也各不相同,西藏地区的天气较为寒冷,昼夜的温差也比较大,这些藏区的人们会经常穿藏袍;最后,其服饰会和季节的更替相连接,当其季节产生更替时,人们所需要的准备一些和其季节形式应的服饰,保障其自身的舒适感。

二、饮食习惯和地理的关系

首先,在菜肴方面,我国的烹饪流派众多,最为出名的就是八大菜系,这八大菜系拥有着极为特殊的烹饪特色,其特色的形成更是离不开其所地理区域的影响;其次,在主食方面,各个地区的降水程度大小不一,西藏地区的雨量比较大,且其气候始终呈现出一种耐寒的特性,所以,在西藏地区,人们会以面食为主,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饮食格局;最后,在茶酒等方面,我国的茶叶样式具有多样化的特性,受到其茶叶品种的影响,各个地区对于品茶层面的认知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茶酒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制酒行业的发展会间接性的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实际运营状况。在西藏地区,其受到气候等的影响,会将饮酒当作其日常的生活习惯。

三、生活住房和地理的关系

住房和地理息息相关,其住房的样式会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其房屋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等会直接决定该建筑设施的特色。西藏地区的放牧的牧民长时间参与游牧活动,其经常搭建蒙古包等设施,为了方便其居住。我国地貌广阔,其气候的变化始终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人们需要不断的适应该气候,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设施,综合性的考量各类地理层面上的因素特征,加大二者之间的联系程度。西藏地区在开发商品房时,必须要以地理因素为基准,居住地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的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出行与地理的关系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茫茫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驰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此外,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四、在生活中感悟人文地理

在对生活现象的合作探究中,基本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大脑里逐步建构起来了。由具体生活现象上升到理论知识,是一种总结归纳的过程。如果我们让理论知识再“回归”具体的生产、生活中,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生活情感的体验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境界。通过各自的独立思考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很快就知道其中的缘由了。带着一双“慧眼”去发现教材中蕴藏的生活化资源,将其与学生的地理知识、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有机联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新知,学习、理解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生活世界是生动的、变化的,任何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其价值,也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享用终生。

五、结语

总之,我们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素养的探讨[J]. 卿敏.吉林教育,2011,(2):65-67.

[2]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J]. 冯亮.中学教学参考,2010,(24):146-148.

[3]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D].王海蓉.四川师范大学2015

[4]中学地理结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钱芳.华中师范大学20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