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水资源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水资源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水资源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水资源管理

作业一

本次作业对应于文字教材1至3章,应按相应教学进度完成。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在世界上居第 6 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200 m3,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4,在世界上排在128 位。

2.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在接触区形成的气象要素不连续变化的交界面称峰面,它与地面的交线称为峰线,以上两者统称为峰。

3.水面蒸发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在工程水文中,又将其作为流域的蒸发能力。

4.土壤上层包含着土、水和空气的三相体,称为包气带,在它的上层可能形成表面径流。

5.随机事件的发生与其条件之间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

6.水文变量属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7.皮尔逊Ⅲ型分布的频率曲线,可由α 、β 和α0三个参数唯一确定。

8.由实测水文资料计算所得的频率,称为径流频率。

9.如果水文变量是非负的,则适线时选用的偏态系数C s和离势系数C v之间的关系应为c s ≥2c r。

10.选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越小,相关系数临界值rα越高。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1.水资源( 1 )。

(1)是指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水、苦咸水等;(2)可以再生,是无限的;(3)是指地表水,不包括地下水;(4)是指地下水。

2.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趋势包括(3 )。

(1)水土流失已得到有效的遏制,避免了土地退化、生态恶化,以及河道、湖泊泥沙淤积;(2)牧区草原沙化已得到有效的遏制;(3)地下水超采严重,部分地区已发生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现象;(4)湖泊萎缩,滩涂消失的状况已得到有效的遏制。

3.降雨量过程线中,直方图的纵坐标是(1 )。

(1)降雨强度;(2)雨量;(3)累积雨量。

4.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是以(2 )为权数,求得各雨量站降雨量的加权平均值,并将其作为流域平均降雨量。

(1)各雨量站之间连线的长度;(2)各雨量站所在多边形的面积;(3)各雨量站的降雨

量。

5.下渗的水分运动,是在(3 )作用下进行的。

(1)分子力;(2)重力;(3)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综合。

6.闭合流域与非闭合流域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2 )。

(1)流域内河流河床下切的深度不同;(2)流域的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平面位置上是否重合;(3)流域径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量。

7.受洪水涨落影响使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一般(3 )时水位流量关系点据偏向右方。

(1)落洪;(2)出现洪峰流量;(3)涨洪。

8.“某河流断面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00 m3/s”,表明按照统计规律,洪峰流量(2 )1000 m3/s的洪水,平均每百年发生一次。

(1)等于;(2)大于或等于;(3)小于。

9.样本的(2 )就是总体相应统计参数的无偏估计。

(1)离势系数C v;(2)均值

x;(3)偏态系数C s。

10.一般认为,计算所得两个水文变量的相关系数(3 ),所求得的回归线才可以实际应用。

(1)r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2)r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t检验法求得的相关系数临界值rα;(3)同时满足(1)、(2)。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并在各题后的括号内进行标注,正确的标注√,错误的标注×。

1.因为自然界中的水不断循环运动,水资源是可以再生的,所以一个区域中的水资源是无限的。(×)

2.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形成,既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又有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能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的人为原因。(√)3.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及诸多问题,水资源已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径流系数是某时段的径流深度与流域面积之比。(×)

5.我国现在统一采用的1985国家高程基面,是以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计算平均海面为零起算的高程系统。(√)6.河流断面水面线以下的部分称为大断面,最高洪水位以下的部分称为过水断面。(×)7.水文变量分布大多数为负偏,其偏态系数C s<0。(√)

8.估算水文变量统计参数时,对于C s一般采用某一假定值。(√)

9.如适线时无法照顾到全部点据,推求设计洪水时,应着重注意曲线中部和下部与点据的配合。(×)

10.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按其形式可分为简相关和复相关。(×)

四、问答题(简要回答,每题4分,共40分)

1.什么是水资源对水资源的含义和重要地位应如何认识

答:水资源是指一个区域中能够逐年恢复和更新的,并能够为人类经济社会所利用的淡水。对于水资源的含义有几点认识。

(1)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水,苦咸水等。

(2)水资源是指可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3)自然界中的水不断运动,在一个区域中,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不断转化,水资源即包括地下水,又包括地表水。

(4)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循环运动,因此水资源是可再生的。

2.如何认识我国的四大水问题

答:我国的四大水问题是;1.频繁的洪涝灾害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2);水资源紧缺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4)水污染严重

3.应当如何理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答:水资源可循环利用的根本在于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人与水和谐共处,其内涵可以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1)以人为本,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为本,合理科学的开发可利用水资源。

(2)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建立水资源配置的合理局面。坚持“以供定需”原则。

(3)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节水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工业节水、城镇节水、农业节水。将社会需水量控制在水资源可利用的限度内。

(4)注重保护水资源,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治理。

(5)依法治水,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4.何谓水的大循环和小循环

答:从海洋蒸发到大气中的水。部分被携带到陆地上空,凝结降落到地面,其中部分重新蒸发,另一部分沿着地表坡面流动,并逐渐汇集到河流中,流入大海。还有的水渗入地表,并以渗流的方式补给河道,最终流入大海,这样一种整体性的海洋和大陆之间的水交换称为水的大循环。

除了大循环以外,还存在着水的局部循环,比如降落到地表的水在没有流到海洋之前又蒸发到空中,并又降落到地面,从海洋蒸发水,在没有到达陆地之前,又凝结降落到海面,这样在陆地范围内或海洋范围内进行的局部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5.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何谓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降水到达地面后,由地面、地下注入河流,最后流域的出口断面,这样的物理过程称为径流。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沿坡面流动,并经过沟涧流入河道,降水渗入土壤表面,沿气带形成表面径流注入河槽。最终流到河流出口断面,形成地面径流,而降水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并以渗流方式补给给河道水体,形成地下径流。

6.流量测验一般包括哪几部分工作简述其主要方法。

答:流量测验一般包括断面测量、流体测量和流量计算三部分工作内容。断面起点距可用钢尺,皮尺等直接丈量,过河测量时,唱用经纬仪,六分仪法或借助索道等测得。河床高程可根据水位深浅求得,水深可用测杆,、测绳或借助超声波回声测深仪测得。

7.何谓水文调查,简述它的意义。

答;通过通过水文站网进行水文测试,是收集水文资料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水文测验的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水文调查是补充水文资料的重要手段。(1)当年暴雨洪水调查。(2)历史洪枯水调查。(3)为资料还原而进行的调查。

8.什么是概率的统计定义,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研究随机事件统计规律的科学称为概率论

按照概率的统计定义,试验的条件是必须不变的,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

即使试验的次数再多,也不能得到随机事件真正的概率。

9.重现期与频率有何关系,水文现象的重现期如何计算

答:重现期和概率相同,均表明随机事件或随机度量的统计规律。

重现期是指水文随机度量小于等于某一数值的这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平均周期,按照概率论理

论,随机量小于等于某一数值,随机事件的概率为1-p,因此T=1/1-p 10.当皮尔逊Ⅲ型分布的3个统计参数分别发生变化时,其频率曲线将如何变化

答:对于皮尔逊III型分布,当均值﹉x、高势系数c v和c s这三个统计参数中,两个参数

不变,仅有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如果均值﹉x增大,相应于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变化频率曲线将沿水平轴向右方向平移,如果离势系数c v增大相应于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变化,频率

曲线将顺时针移动,如果偏态系数c s增大,相应于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变化,频率曲线上端坡度变陡,下端坡度变缓,曲线两端上翘,半段下沉。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流域有6个雨量站,某次降雨各雨量站的实测雨量,以及用相邻雨量站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划分流域所得多边形面积见下表。试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的平均降雨量。

2.某河流断面估算多年平均流量

Q=510 m3/s,年平均流量的离势系数C v=,偏态系数

C s=。设年平均流量服从皮尔逊Ⅲ型分布,试应用附录2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 p值表推求频率P=的年平均流量Q p,并与文字教材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水资源管理

作业二

本次作业对应于文字教材4至5章,应按相应教学进度完成。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流域的下垫面因素主要有地形、植被、土壤岩石和地质构造、流域大小与形状湖泊和沼泽等。

2.以实际年作为设计代表年,主要用于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

3.利用年降雨资料展延径流资料时,一般降雨采用流域的年降雨深,径流采用流域的年径流深。

4.各省(区)的水文手册一般是根据中等流域的资料绘制的,直接用于小流域分析计算会有一定误差。

5.水文此拟法是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到设计流域上的水文计算方法。

6. 防洪标准可分两类,第一类是为确保水工建筑物自身安全安全的防洪标准,第二类为保障下游防护对象免除一定洪水灾害的防洪标准。

7.《防洪标准》GB 50201— 94中,水库工程规模分为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

8.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水资料的选样是采用年最大值法法。

9. 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时,洪水过程线的放大可采用同倍比较大法和分时段同频率极大法。

10.暴雨的点面关系包括定点定面关系和动点动面关系。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1.当流域的下垫面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年径流资料进行修正,是为了满足水文资料(2 )的要求。

(1)可靠性;(2)一致性;(3)代表性。

2.为按照实际发生年份的年内径流过程确定典型年的径流年内分配,在选择实际发生年份时,(3)。

(1)对于中水典型年,应选择对于工程不利的年内径流过程;(2)对于丰水典型年,可选择枯水年的年内径流过程;(3)对于枯水典型年,应选择对于工程不利的年内过程。

3.以经过审查的实测水文年月径流系列,代表规划设计工程未来运行期间的年月径流过程,对其进行水文分析计算,是基于(2 )

(1)认为历史上发生过的径流过程可能重演;(2)认为下垫面条件无明显变化时,水文现象具有稳定的统计规律;(3)长期径流预报计算工作量太大,难以完成。

4.进行年径流资料插补延长时,(1)。

(1)选择的参证变量应与被展延的年径流资料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2)选择参证变量不必考虑成因联系;(3)可以任意延长相关直线,扩大回归方程的使用范围。

5.当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为求得设计流域年径流量的离势系数C v,可以(2 )。

(1)直接移用参证流域的C v;(2)先确定设计流域年径流量的偏态系数C s,再由C s和C v的比值确定C v;(3)采用假定值。

6.净雨深在数量上应该(1)。

(1)等于径流深;(2)大于径流深;(3)小于径流深。

7.一般情况下,洪量系列的C v值比洪峰系列的C v值(2 )。

(1)小;(2)大;(3)相等。

8.净雨深在数量上应该(1 )。

(1)等于径流深;(2)大于径流深;(3)小于径流深。

9.某流域为超渗产流,在以下各因素中,影响径流产生最为明显的因素为(1 )。

(1)降雨强度;(2)前期土壤含水量;(3)降雨量。

10.单位线法是推求(2 )的方法。

(1)设计暴雨;(2)设计洪水过程线;(3)设计洪峰流量。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并在各题后的括号内进行标注,正确的标注√,错误的标注×。

1.水文年或水利年与日历年起止时间相同。(×)

2.年径流分析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作内容。(√)

3.流域的地形、地质、土壤、植被,流域中的湖泊、沼泽、湿地,以及流域大小、形状等因素统称为流域的下垫面因素。(√)4.按照我国现行的《防洪标准》,应首先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模、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确定工程的等级,并根据工程等级、作用和重要性划分水工建筑物级别,然后按照有关规定确定水利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的防洪标准。(×)5.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一般高于该枢纽工程的防洪标准。

(√)

四、问答题(简要回答,每题4分,共40分)

1.什么是年径流,年径流分析计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年径流主要指地面年径流,在一个年度中,通过河流某一个段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泾流量,它可以用年流量总量、年泾流量、以及径流模数表示。年泾流量的多年平均值表面断面以上流域的蕴藏量,是重要的水文特征值。同时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指标。

2.影响年径流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对年径流各有什么影响

答:气候因素、下垫面因素。

影响径流的气候因素主要是降水和蒸发。在不同地区降水和蒸发对径流影响的作用不尽相同,在湿润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相对较小,将雨对年径流起决定性作用,在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降水中的大部分消耗于蒸发,此时,降水与蒸发两项因数均对年径流有相当大的影响。流域的下垫面因素可能直接对径流产生影响,也可能通过影响气候因素间接影响流域的径流。

3.进行年径流分析计算时,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应如何考虑和处理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流域下垫面条件或者改变径流状况,对径流发生重大影响。

(1)农业、林业和牧业活动,大规模开垦荒地、砍伐森林,将草场改种粮食,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加重水土流失,使枯水径流量减少,使径流变化幅度增大,而植树造林,对坡地退垦还林,还草。修建水平梯田,减少过度放牧,将改善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减少水土流失,使枯水径流量增加,洪水减少,使径流变化幅度减小。

(2)修建水利工程,修建水库、塘堰和水利保持工程,在流域内修建引水工程或跨流域引水,可直接改善流域的径流量或径流过程,蓄水工程同时增加了流域的水面面积,改善了流域的水面下垫面条件,对径流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水文分析计标时,必须充分注重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4.在年径流分析计算中,设计代表年有哪些形式如何确定和选取

答:设计代表年有典型年和实际年。典型年的年径流量按照一定的频率选取,如枯水、丰水。水中典型年分别按大于、小于、等于50%的频率选取,其年内分配按照某个实际发生年份确定。农业灌溉用水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来水情况不同时,需水情况

往往也不同,丰水年降水量答,气候较为湿润,土壤含水量大,同时蒸发量小,灌溉需水量较小,而枯水年情况则与此相反,进行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时,因灌溉用水过程不便于用放大的方式确定,常同时采用实际年的来水年内分配和灌溉用水过程作为设计依据。

5.简述具有长期、短期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年径流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

答:长期年径流分析算方法,掌握设计断面资料的同时年径流分析计算方法不同当

设计断面具有较长期实测径流资料时(一般认为在具有30年以上实测资料为具有较长期径流资料,可以直接对流量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短期年径流分析计算方法在工程设计中,可能遇到设计断面仅有短期实测资料的情况,此时如果直接用这些资料进

行水文分析计算,可能使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为了提高水文分析的可靠性,还当设法展延年用径流系列,缺乏径流实测分析计算方法,可采用等值线图法求得年径流量的均值和离势系数。偏态系数等流计参数或者移用参证流域的流计参数,并可按照

所述确定径流的年内分配。

6.什么是防洪设计标准和设计洪水推求设计洪水有哪些途径

答: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时,为了确保水库枢纽建筑物的安全及保障下游

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必须以某种洪水作为设计的依据,称此标准为防洪标准,相

应的洪水为设计洪水。在进行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之前,要做好洪水资料的选择,审

查展延系列等项工作。

7.什么是特大洪水如何进行特大洪水处理

答:特大洪水是指比一般洪水大得多的洪水,可以是历史调查及考证得到的,也可

以是实测其中测到的。防洪标准高、相应的设计洪水大。水库就规模大,造价高。

但水库安全所承担的风险就小,这是安全与经济的矛盾,我国现行的方法时按照工程规模、重要性,选定不同频率作为防洪标准在推求与此相应的设计洪水,并认为依时进行的防洪规划和工程,设计能达到预期的安全要求。

8.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同频率放大法和同倍比放大法有何区别说明其适用范围。答:同倍比放大法是用一放大系数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以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的方

法称为同倍比放大法,分时段同频率放大法是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洪峰及各种时段洪量利用不同倍比,使放大后的过程线的洪水的洪峰各时段的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值。如果洪水峰量关系较好,而且防洪主要由洪峰或某一时段洪量控制时,可采用同倍比放大法。同频率放大法是对峰量关系不好的河流较为适用。

9.什么是蓄满产流什么是超渗产流两种产流方式有何区别

答:蓄满产流是指土壤湿度满足田间持水量以前不产流,所有降雨都被土壤吸收、用以补充土壤缺水量;而在土壤湿度满足田间持水量以后,所有的降雨都产流。超渗产流是我国干旱地区:如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雨量较少、植被差、包气带缺水量大,几乎没有可能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得到满足,即土层未达到田间持水之间、因降雨强度超过人渗强度而产流,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超渗产流。以上两种基本产流方式对于半干旱

地区和半湿润地区产流方式比较复杂,需根据降雨特性,下垫面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10.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有哪些特点

答: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特点是积水面积小,缺乏实测雨洪资料,要求计算简单。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河流断面按照径流年内变化情况,取每年6月至次年5月为水文年。经水文分析计算,已求得频率为90%的枯水典型年平均流量Q 90%=85m 3/s 。选取1980年~1981年为枯水实际发生年份,其各月平均流量见下表。试推求频率为90%的枯水典型年径流年内分配。

3

解:(1)枯水年修正系数: K=Wp/W=85/=

(2)按修正系数对实际年份,内水进行缩放,求得90%的枯水典型年径流内分配见表

2.经水文分析计算,已求得某河流断面频率为P =1%的设计洪峰流量Q m =1300 m 3/s 。选取典型洪水过程如下表。试用同倍比法(按洪峰倍比)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某河流断面典型洪水过程线

由上表可知典型洪峰流量:

Q mD =900 m 3

/s

K =Q mP /Q mD =1300\900= Q mP 0

= Q mD 0

*K =20*=

Q mP 1

= Q mD 1

*K =150*=216

同理可得:表以上。

水资源管理

作业三

本次作业对应于文字教材6至8章,应按相应教学进度完成。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反映水库地理特性的曲线称为水库特性曲线,主要有水库面积曲线和水库容积曲线。

2.按调节周期长短分,兴利调节可分为日调节、周调节、年调节、多年调节和季调节。

3.库容系数是水利的兴利库容与水库平均年径流总量的比值。

4.推求水库兴利调节流量的公式法,仅适用于年调节水库年内一次蓄放运用情况。

5.当计算时段Δt不固定时,应采用列表试算法进行水库调洪计算。

6.考虑短期洪水预报进行水库防洪调度,能使必需的防洪库容减少,并能提高防洪与防洪补偿调节结合的程度。

7.按集中落差的方式分,水能的基本开发方式可分为坝式、引水式和混合式。

8.无调节、日调节及年调节水电站保证出力的计算时段分别为当日的天然流量、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变化及枯水年的供水期。

9.设置重复容量可增加水电站的季节性发电量,减少火电站的燃料消费,但同时要增加水电站的投资和年运行费。

10.水电站装机容量年利用小时数过小,说明水电站装机容量偏大,机电设备利用率低。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1.水库正常运用时,汛期到来之前库水位应降到(3 )。

(1)死水位;(2)正常蓄水位;(3)防洪限制水位。

2.(3 )时,水库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部分结合。

(1)防洪限制水位与正常蓄水位重合;(2)防洪限制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3)防洪限制水位与死水位重合,防洪高水位与正常蓄水位重合。

3.按照(2 ),水库年调节可分为完全年调节和不完全年调节。

(1)调节周期长短;(2)水量利用程度;(3)库容大小。

4.“(m3/s)·月”为(1 )单位。

(1)水量;(2)时间;(3)流量。

5.兴建水库后,进入水库的洪水经水库拦蓄和阻滞,使得其洪峰流量(1 ),泄流过程(1 )。

(1)削减、延长;(2)增大、延长;(3)削减、缩短;(4)增大、缩短。

6.水库进行防洪补偿调节时,水库的下泄流量(1 )。

(1)与区间洪水在防洪控制河段的总流量应不超过防洪河段的安全泄量q安;(2)不受限制;(3)按不大于下游防洪河段安全泄量q安进行控制。

7.某日调节水电站下游有航运要求,且在系统中起调峰作用,其在日负荷图中的工作位置应为(1 )。

(1)峰荷;(2)基荷;(3)基荷和峰荷。

8.年调节水电站保证出力简化法的计算时段为(3 )。

(1)设计枯水日;(2)设计中水年;(3)设计枯水年的供水期。

9.(2 )不能承担事故备用容量。

(1)日调节水电站;(2)无调节水电站;(3)年调节水电站。

10.日调节水电站在日负荷图上的工作位置若向上移,其最大工作容量(2 )。

(1)变小;(2)变大;(3)不变。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并在各题后的括号内进行标注,正确的标注√,错误的标注×。

1.采用相同比例尺绘制水库容积曲线,水库库区窄深的较库区宽浅的曲线陡峭。

(对)

2.水库防洪限制水位可高于正常蓄水位。(错)

3.水库防洪高水位不应高于设计洪水位。(对)

4.水库调洪计算是根据设计洪水过程、拟定的泄洪设施型式、尺寸及调洪运用方式推求水库下泄流量过程线、最高洪水位及最大下泄流量。(错)5.水电站重复容量年经济利用小时数等于装机容量年利用小时数。(错)

四、问答题(简要回答,第1题16分,其他每题4分,共40分)

1.分别说明以下水库特征水位及库容的含义。

(1)死水位和死库容;(2)正常蓄水位和兴利库容;(3)防洪限制水位和共用库容;(4)防洪高水位和防洪库容;(5)设计洪水位和拦洪库容;(6)校核洪水位和调洪库容;(7)有效库容;(8)总库容。

答:水库在正常情况下,允许消落到的最低水位称为死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库容称

为死库容。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为了满足设计的兴利要求,在设计枯水年开始供水时必须蓄到的水位称为正常蓄水位,正常蓄水位于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为兴利库容或调节库容。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称为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限制水位至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共用库容,遇大坝设计标准洪水时,在坝高蓄到的最高水位称为设计洪水位。设计洪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拦洪水位,校核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调洪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库容称为总库容,总库容是反映水库规模的代表性指

标可作为划分水库等级确定工程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校核洪水未与死水位之间的库容称有效库容。

2.什么是水库的水量损失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水库建成蓄水后,供水位抬高、水面扩大,改变了河流的天然状态,从而引起额外水量损失,即为水库的水量损失,水库的水量损失主要包括蒸发损失和渗漏损失,严寒地区可能还包括结冰损失。

3.简述水库防洪调节计算的主要内容。

答:水库防洪调节计算的主要内容<1>收集基本资料<2>拟定比较方案<3>水库调洪计算<4>方案比较选择

4.简述水库泄洪建筑物有闸门控制,无洪水预报,遇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时,水库防洪运用的方式。说明以上运用过程中的哪些时段应采用列表试算法或半图解法进行调洪计算。

答:当无洪水预报,遇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时,水库防洪应采用半图解法进行调洪计算。

当水库泄洪建筑物有闸门控制时可通调节底孔闸门开度控制下泄流量使泄量等于入库流量,这阶段属控制泄流可采用列表试算无须用半图解法做调洪计算

5.什么是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保证电能

答:相应于水电站设计保证率的枯水时段的平均出力称为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与水电站

保证出力时段相应的发电量为水电站的保证电能。

6.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有哪些项分别由哪些电站承担

答: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有:<1>负荷备用容量<2>事故备用容量<3>检修备用容量。负荷备用容量一般由靠近负荷中心的调节性能较好的水电站承担。

事故备用容量可由水电站和火电站共同承担

检修备用容量一般由火电站承担

7.什么是水电站的重复容量设置重复容量有何作用

答:如果水库调节能力不大,在汛期即使以全部必须容量投入运行仍可能产生大量弃水,此时可考虑在必须容量基础上再加设一部分容量,一边减少弃水增发季节性电能,节省火电燃料费,这部分容量称为重复容量。设置重复容量只是为了增发季节性电能,代替火电站的发电量从而节约燃料。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年调节水库各月来水及用水量见下表。不计水量损失,求水库所需的兴利库容。

2.某地区拟建一日调节水电站,初步方案为装机容量260kw,多年平均发电量102╳104 kW·h ,该地区电网中水电比重较大,试计算水电站装机容量年利用小时数,并分析初步方案装机容量的合理性(可参照教材中提供的年利用小时数合理范围参考值进行分析)。

水资源管理

作业四

本次作业对应于文字教材9至10章,应按相应教学进度完成。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相对于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水库调度的投入很少,但可以获得可观的效益。

2.对于设计枯水年和丰水年,在水库供水期,应使水电站在发电不低于保证出力

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水库蓄水,加大出力发电,并使水库在供水期末泄放至死水位。

3.水库在汛期运行时应首先满足防洪要求。

4.按照性质,水资源规划包括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两种类型。

5.地下水资源数量应当按照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分别进行计算。

6.在我国,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7.水是一种特殊商品,水市场是一种不完全市场。

8.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供水对象分为农业用水价格和非农业用水价格。

9.污染物是指能导致水污染的物质。

10.水功能区划是指水功能区划分工作的成果,其内容应包括水功能区名称、

范围、现状水质、功能及保护目标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1.水库调度图依据(1 )编制,是进行水库调度最为常用的工具。

(1)实测的径流时历过程;(2)枯水年资料;(3)中水年资料;(4)丰水年资料。

2.按照允许的最高蓄水位反推实际的防洪限制水位,(2 )。

(1)可一次算出结果;(2)应采用试算法;(3)应进行兴利调节计算;(4)与水库防

洪调度运用方式无关。

3.水资源规划,(1 )。

(1)专业规划服从综合规划;(2)全国规划服从流域规划;(3)流域规划服从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4)综合规划服从专业规划。

4.水资源调查评价(3 )。

(1)是与水资源规划并行的工作;(2)即为水资源数量调查评价;(3)包括水资源数量调查评价、水资源质量调查评价,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4)即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5.地表水资源数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的地表水量,(4 )。

(1)以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示;(2)以上游来水径流量表示;(3)以出口断面径流量表示;(4)以河川径流量表示。

6.水权(2 )。

(1)即为水资源所有权;(2)是指以水资源所有权为基础的一组权利的总和,包括水资源使用权、水资源占有权、水资源收益权、水资源转让权等;(3)即为水资源使用权;(4)不允许有偿转让。

7.水资源需求(1 )。

(1)可以分为基本需求、生态环境需求和经济需求三种;(2)主要是指经济需求;(3)不包括生态环境需求;(4)属于人权的范畴,应无条件地予以满足。

8.建设节水型社会(1 )。

(1)包括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含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2)主要是加强节水工程建设;(3)不包括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以及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4)不包括开展节水宣传教育。

9.水利工程供水价格(3 )。

(1)是指供水经营者通过拦、蓄、引、提等水利工程设施销售给用户的自来水的价格;(2)采取统一政策、统一管理方式,实行政府定价;(3)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4)不应计入利润。

10.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III类水域主要适用于(3 )。

(1)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2)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3)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4)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并在各题后的括号内进行标注,正确的标注√,错误的标注×。

1.水库调度图以水平横坐标表示水位,以垂直纵坐标示时间。(×)2.当按照水库实际蓄水位在水库调度图中查得位置在正常工作区时,水电站应按保证出力工作。(√)

3.某区域的地表水资源量是指区内降水所形成的河川径流量,不包括区域的入境水量。(√)

4.区域的总水资源数量可按两种途径计算。第一种途径是将地表水资源数量和地下水资源数量相加,再扣除重复水量求得总水资源量。第二种途径是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区,用水资源总表达式直接计算。(√)5.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格局是“三横四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6.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权转换应完全通过市场进行。(×)7.水利工程供水应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基本水价与用户实际上用不用水和用多少水有关。(×)

6、对于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与用水超过用水定额多少无关。(×)

8.有毒污染物是指那些直接或者间接为生物摄入人体后,导致该生物或者其后代发病、行为反常、遗传异变、生理机能失常、机体变形或者死亡的污染物。(√)9.由无机污染物(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等)造成的水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10.植物营养污染物可造成化学性污染。(√)

四、问答题(简要回答,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水库调度水库调度有哪几类方法

答:水库调度就是在来水难以预知的情况下,使已建水库达到安全经济运行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和措施。

水库调度方法可分为常规调度和优化调度两大类

2.水库调度图如何应用

答:运用水库调度图时可按照时间和水库的实际蓄水位查得在调度图中的位置及所在的区间,并按照区间决定水库如何调度运用。

3.水资源综合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工作水资源调查评价有哪些内容

答: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工作包括以下各项:<1>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状况以及区域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2>在节水和水源保护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3>在水资源合理配置指导下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布局和方案论证,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措施。水资源调查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调查评价,水资源质量调查评价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4.什么是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

答: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时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不满足河道内用水(包括水利发电、航运、渔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并顾及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

地下水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且不发生因开采地下水而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水环境问题和已对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允许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最大水量

5.什么是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出发,以高效利用为目标,按照水资源规划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需水控制管理以供定需,优化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通过工程措施和非措施对水资源进行配置,使不同形成的水资源、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水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使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水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1、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2、提出水资源配置方案并进行方案比较,3、确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并进行实施。

6.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是什么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时减少取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利用水资源。

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1制定政策编制规划、组织实施;2总量控制逐级分配,定额管理;3调整产业机构实现更为高效的优化配置;4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5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管理信息系统;6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构;7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制度;8推动节水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相关专题研究;9制定节水指标体系建立监测监督检查系统;10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增强全民节水自觉性。

7.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哪几部分构成什么是两部制水价什么是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答: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利涸和税金构成

两部制水价是指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

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是指对超过定额的用水,按其超过的多少收缴相对高价的税费。

8.水资源保护主要有哪些模式

答:水资源保护主要采取以下模式:

(1)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2)实行水功能区划制度

(3)用水和排水总量控制

(4)污水处理

(5)开展地下水保护,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

(6)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7)加强水资源保护的规律、法规建设,加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8)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工作

9.按照污染物的不同,可将水污染分为哪几大类

答:按照污染物的不同,可将水污染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10.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可将水域划分为哪几类各类水域具有什么样的环境功能

答: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可将水域依次划分为I类至IV类,各类水域分别具有以下环境功能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的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外,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