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池特性曲线

电池特性曲线

电池特性曲线
电池特性曲线

电池的放电特性是一族曲线(见图1)。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图中为25℃),随放电电流的不同,电池端电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称为放电曲线。由放电曲线可以看出如下特性:

(1)放电时间最长的曲线,放电时间为10小时,电流恒定,我们称之为10小时放电率曲线,由此测定的电池容量用C10表示

C10=6A×10h=60Ah

如果用1小时恒流放电来测定这同一只电池,则

C1=41.9A×1h=41.9Ah

由此可见电池的容量是在标定了放电制式之后才是一个可比的确定值。

(2)无论放电电流大小,在放电的初始阶段都会使端电压下降较多,然后略有回升的现象,这是因为电池从充电状态转变为放电状态的瞬间,电池极板附近的电荷快速释放出来,而离极板较远的电荷需要逐渐运送到极板附近,然后才能释放出来,这个过程形成了电池端电压有较大的低谷。

(3)无论放电电流大小,电池端电压最终将出现急剧下降的拐点,以这些曲线的拐点连接得到的曲线就称为安全工作时的终止电压曲线,UPS的电池电压工作终点都是设计在这条拐点曲线附近的。拐点之后的曲线具有电压急剧下降的趋势,直到放电曲线的终点,这些终点连接得到的曲线称为最小终止电压曲线,它表示放电电压低于此曲线后将造成电池的永久性失效,即电池不能再恢复储电能力。由此可见UPS中设计有防止电池深度放电的保护功能是极为必要的。

2 UPS电池的充电特性

电池的充电特性曲线也是在25℃温度下测量和标度的(见图2)。充电曲线通常有三条:

(1)充电电流曲线:在充电开始阶段,充电电流是一个恒定值,随着充电时间的推移,充电电流逐渐下降,并最终趋于0。这是由于在放电过程中,电池内的电荷大量流失,由放电转变为充电时,电荷的增长速度较快,化学反应将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对于密封电池来说,即使通过安全阀可以将气体和热量排放掉,但氢离子和水将同时损失掉,使电池的储能下降,因此必须限定充电的电流值,随着电池容量的恢复,充电电流将自动下降。充电电流下降10mA/Ah以下时即认为电池已基本充满,转入浮充电状态。电池放电越深,则恒流充电的时间越长,反之则较短。

(2)充电电压曲线:在电池恒流充电阶段,电池的电压始终是上升的,因此有时又称为升压充电。当恒流充电结束时,电池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称为恒压充电。在恒压充电阶段,电池的电流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0,结束恒压充电阶段,转入浮充电,以保持电池的储能,防止电池的自放电。

(3)充电容量曲线:在恒流充电阶段,电池的容量基本呈线性增长;在恒压充电阶段,容量增长的速度减慢;恒压充电结束后,容量基本恢复到100%大约需要24小时左右;转入浮充电后,容量基本不再明显增长。由充电曲线还可以看到一组虚线,是电池放电50%后的充电特性,与100%放电后的充电特性相比,恒流充电时间明显缩短,恒压充电9小时左右,容量基本恢复到100%。由以上可知:

①恒流充电是为了恢复电池的电压;

②恒压充电是为了恢复电池的储能;

③浮充电是为了抑制电池的自放电或保持储能。

UPS设计的电池放电容量通常为50%~70%额定容量,一般放电后最好连续充电24小时。无论50%放电还是100%放电,恒流充电都是0.1C10(6A),恒压充电都是

6.75V(2.25V/cell),这是在25℃环境温度下进行的。如果温度上升,则充电电压必须下降;否则电池内的化学反应会加强,产生大量的气体,使电池内的压力增加,并经减压阀将气体释放,使电池内的电解液减少,将造成电池的提早老化,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许多品牌UPS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了浮充电压随温度而变化的功能,以优化电池的使用寿命。

市电停电后,UPS是依靠电池储能供电给负载的。标准型UPS本身机内自带电池,在停电后一般可以继续供电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而长效型UPS配有外置电池组,可以满足用户长时间停电时继续供电的需要,一般长效型UPS满载配置时间可达数小时以上。

一般长效型UPS备用时间主要受电池成成本、安装空间大小以及电池回充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一般在电力环境较差、停电较为频繁的地区采用UPS与发电机配合供电的方式。当停电时,UPS先由电池供电一段时间,如停电时间较长,可以起动备用发电机对UPS继续供电,当市电恢复时再切换到市电供电。

电池供电时意主要受负载大小、电池容量、环境温度、电池放电截止电压等因数影响。一般计算机UPS电池供电时间,可以先计算出电池放电电流,然后根据电池放电曲线查处放电时间。电池放电电流可以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放电电流=UPS容量(VA)×功率因数/(电池放电平均电压×效率)

如果计算实际负载下的电池放电时间,只需将UPS容量换为实际负载容量即可

燃料电池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燃料电池实验报告 篇一: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报告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 【实验背景】燃料电池以氢和氧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力,能量转换效率高于燃烧燃料的热机。燃料电池的反应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单位体积氢的储能密度远高于现有的其它电池。因此它的应用从最早的宇航等特殊领域,到现在人们积极研究将其应用到电动汽车,手机电池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国都投入巨资进行研发。按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或燃料类型,可将现在和近期可行的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种主要类型,本实验研究其中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能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动力,长期依赖矿物能源使我们面临环境污染之害,资源枯竭之困。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能源。未来的能源系

统中,太阳能将作为主要的一次能源替代目前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而燃料电池将成为取代汽油,柴油和化学电池的清洁能源。 【摘要】燃料电池尤其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以其高功率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可低温启动、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而受到瞩目。本实验包含太阳能电池发电(光能—电能转换),电解水制取氢气(电能—氢能转换),燃料电池发电(氢能—电能转换)几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能量转换,储存,使用的链条。本实验通过研究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测量其输出特性,计算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及效率并验证法拉第电解定律。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做出所测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池输出功率随输出电压的变化曲线。获取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输出功率等。 【关键词】燃料电池,电解池,太阳能电池 【正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2、观察仪器的能量转换过程: 光能→太阳能电池→电能→电解池→氢能(能量储存)→燃料电池→电能 3、测量燃料电池输出特性,做出所测燃料电池的伏安

硅光电池伏安特性

实验 项目: 硅光电池伏安特性(综合设计 2-1) 实验 目的: 了解硅光电池的基本特性,测出它的伏安特性曲线和光照特性曲线。 实验 仪器: DH-CGOP 型光敏传感器实验仪(包括灯泡盒,硅光电池 PHC,直流恒压源 DH-VC3,九孔板实验箱,电阻箱,导线) 实验 原理: 硅光电池的工作原理 光电转换器件主要是利用物质的光电效应,即当物质在一定频率的照射下,释放出光电子的现象。当光照射金属、 金属氧化物或半导体材料的表面时,会被这些材料内的电子所吸收,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够大,吸收光子后的电子可 挣脱原子的束缚而溢出材料表面,这种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光电子发射,又称为外光电效应。有些物质 受到光照射时,其内部原子释放电子,但电子仍留在物体内部,使物体的导电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 光电二极管是典型的光电效应探测器,具有量子噪声低、响应快、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用于激光探测器。外加反 偏电压与结内电场方向一致,当 PN 结及其附近被光照射时,就会产生载流子(即电子-空穴对)。结区内的电子-空 穴对在势垒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被拉向 N 区,空穴被拉向 P 区而形成光电流。同时势垒区一侧一个扩展长度内的 光生载流子先向势垒区扩散,然后在势垒区电场的作用下也参与导电。当入射光强度变化时,光生载流子的浓度及 通过外回路的光电流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入射光强度很大的动态范围内仍能保持线性关系。 硅光电池是一个大面积的光电二极管,它被设计用于把入射到它表面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因此,可用作光电探测器 和光电池,被广泛用于太空和野外便携式仪器等的能源。 光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 1 所示,当半导体 PN 结处于零偏或负偏时,在它们的结合面耗尽区存在一内电场。
图 1 光 电池结 构示意 图
图1
光电池结构示意图

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曲线和循环曲线

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曲线和循环曲线我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以其无毒、无污染,高安全性,循环寿命长,充放电平台稳定等优点受到锂电池专家的关注。我公司所生产的LiFePO4动力电池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外大功率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空白,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10C充放电1000次循环容量衰减在25%以内,充放电平台稳定,安全性能优良,可大电流充放电,完全解决了钴酸锂,锰酸锂等材料做动力型电池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使用寿命问题。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将取代铅酸、镍氢电池、钴酸锂和锰酸锂锂电池,引领汽车工业走进绿色时代。我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18650-1200mAh的电池充放电曲线和大电流循环曲线如下:

我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CR123A-500mAh的电池大电流循环曲线如下

新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中心议题: ?磷酸铁锂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特性及寿命 ?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特点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应用状况 自锂离子电池问世以来,围绕它的研究、开发工作一直不断地进行着,上世纪90年代末又开发出锂聚合物电池,2002年后则推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内部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组成。正、负极及电解质材料不同及工艺上的差异使电池有不同的性能,并且有不同的名称。目前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氧化钴锂(LiCoO2),另外还有少数采用氧化锰锂(LiMn2O4)及氧化镍锂(LiNiO2)作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一般将后两种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称为“锂锰电池”及“锂镍电池”。新开发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是用磷酸铁锂(LiFePO4)材料作电池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它是锂离子电池家族的新成员。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定实验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定实验 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可以解决人类日趋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目前,太阳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热能和发电两方面。利用太阳能发电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热能产生蒸气驱动发电机发电,二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是21 世纪的热门课题,许多发达国家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太阳能接收器进行研究。 为此,我们尝试在普通物理实验中开设了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实验,介绍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并对两种性质进行测量。该实验作为一个综合设计性的普通物理实验,联系科技开发实际,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目的】 1. 无光照时,测量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 2. 有光照时,测量电池在不同负载电阻下,I 对U 变化关系,画出U I -曲线图;并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SC I 、开路电压OC U 、最大输出功率max P 及填充因子FF 3.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SC I 与相对光强0J J 的关系,求出它们的近似函数关系。 【实验仪器】 光具座、滑块、白炽灯、太阳能电池、光功率计、遮光罩、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 【实验原理】 太阳能电池能够吸收光的能量,并将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在没有光照时, 可将太阳能电池视为一个二极管,其正向偏压U 与通过的电流I 的关系为 ? ?? ? ??-=10nKT qU e I I (1) 其中0I 是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n 是理想二极管参数,理论值为1。K 是玻尔兹曼常量,q 为电子的电荷量,T 为热力学温度。(可令nKT q =β ) 由半导体理论知,二极管主要是由如图所示的能隙为V C E E -的半导体所构成。C E 为半导体导电带,V E 为半导体价电带。 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能隙时,光子被半导体所吸收,并产生电子-空穴对。 电子-空穴对受到二极管内电场的影响而产生光生电动势,这一现象称为光伏效应。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定试验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定实验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由于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是一个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当太阳光照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产生电流。当许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就可以成为有比较大的输出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方阵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新型电源,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太阳能电池寿命长,只要太阳存在,太阳能电池就可以一次投资而长期使用;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相比,太阳能电池不会引起环境污染。 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四大类,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3%,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15%。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单晶硅成本价格高,大幅度降低其成本很困难,为了节省硅材料,发展了多晶硅薄膜和非晶硅薄膜做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替代产品。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单晶硅比较,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其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为18%,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10%。因此,多晶硅薄膜电池不久将会在太阳能电地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有极大的潜力。但受制于其材料引发的光电效率衰退效应,稳定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 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是21 世纪的热门课题,许多发达国家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太阳能接收器进行研究。我们开设此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并对两种性质进行测量。该实验作为一个综合设计性的物理实验,联系科技开发实际,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价值。 【实验目的】 1. 无光照时,测量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 UI U I曲线图;并测量太阳能变化关系,画出2. 有光照时,测量电池在不同负载电阻下,对IUP FF;及填充因子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最大输出功率SCaxOCm IU L的关系,求出它们的近似函数关系。与光照度 3.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SCOC 【实验仪器】 白炽灯源、太阳能电池板、光照度计、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稳压电源、单刀开关 连接导线若干 供参考. 】【实验原理 区,pn区流向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太阳光照在半导体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报告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 验论文 作者:宋东辉 学号:03482015010 单位:二十二连二区队A组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2.观察仪器的能量转换过程:电能→电解池→氢能(能量储存)→燃料电池→电 能 3.测量燃料电池输出特性,作出所测燃料电池的伏安特性(极化)曲线,电池 输出功率随输出电压的变化曲线。计算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及效率 4.测量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的特性,验证法拉第电解定律 二、实验原理: 1、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如上图)在常温下工作,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目前广泛采用的全氟璜酸质子交换膜为固体聚合物薄膜,厚度0.05~0.1mm,它提供氢离子(质子)从阳极到达阴极的通道,而电子或气体不能通过。

膜两边的阳极和阴极由石墨化的碳纸或碳布做成,厚度0.2~0.5mm,导电性能良好,其上的微孔提供气体进入催化层的通道,又称为扩散层。 进入阳极的氢气通过电极上的扩散层到达质子交换膜。氢分子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为2个氢离子,即质子,并释放出2个电子, 阳极反应为:H2 = 2H++2e (1) 氢离子以水合质子H+(nH2O)的形式,在质子交换膜中从一个璜酸基转移到另一个璜酸基,最后到达阴极,实现质子导电,质子的这种转移导致阳极带负电。 在电池的另一端,氧气或空气通过阴极扩散层到达阴极催化层,在阴极催化层的作用下,氧与氢离子和电子反应生成水, 阴极反应为:O2+4H++4e = 2H2O (2) 阴极反应使阴极缺少电子而带正电,结果在阴阳极间产生电压,在阴阳极间接通外电路,就可以向负载输出电能。 总的化学反应如下:2H2+O2 = 2H2O (3) 2、水的电解 将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与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互为逆过程。水电解装置同样因电解质的不同而各异,碱性溶液和质子交换膜是最好的电解质。若以质子交换膜为电解质,可在图1右边电极接电源正极形成电解的阳极,在其上产生氧化反应2H2O = O2+4H++4e。左边电极接电源负极形成电解的阴极,阳极产生的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后,产生还原反应2H++2e = H2。即在右边电极析出氧,左边电极析出氢。 作燃料电池或作电解器的电极在制造上通常有些差别,燃料电池的电极应利

电池充放电曲线概要

那么应怎样进行自我调节呢?《内经》说得好,应“夜卧早起(大意是:稍晚一点睡觉,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睡眠不足可适当午睡,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大意是:切勿因厌恶长日而心情烦躁,滥发脾气),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大意是:要精神饱满,成就夏季应有的秀美,并充分宣泄,若所爱在外(大意是:就像你面对你所心仪的对象,情志应充分外露而不需内藏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大意是:这才是适应夏天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内经》这段文字之妙,在于通篇讲的是“气”。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乱”。心情烦躁就是“乱”,就是“逆”,就会使“神志”受伤。所以,“夜卧早起”,跟着夏季的规律养生,有助于人的阳气向外生发,“心火”便会降下来。 到了夏天,不妨有意进行一些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适当地晨练,适当地娱乐,适当地避暑休养……总之,入夏之时,养“心”为上,养“心”为先。谨记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名言:“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编辑:郭子东) 木头可以长蘑菇,……(但)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它才能长出一个蘑菇来。如果这个环境不变,你摘掉这个蘑菇,这个蘑菇肯定还会再长出来……干燥的木头即使有蘑菇菌种也不会长出来。——环境决 定 治疗咳嗽、发烧的误区

我们一得病发烧了,咳嗽了,就要到医院去。你到医院里,我们现在医院做的什么检查呢?它的一切检查都要紧紧地围绕着这个致病因子是什么?找到致病因子并杀死它,病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是我们现代医学里的思维,这种思维对不对呢?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因为这件坏事是他做的,你把他处理了,这事件就平息下来了。但是从根本上讲,它的弱点是什么?这个致病因子,它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存在,是因为它有在自然界存在的理由。你想要杀死它,它就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大自然没有让它死。于是它就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它就要产生变异,它变异的速度可能远远比人类研制药物的速度要快得多。 四大中医药方,医治甲型流感 正如当年的SARS一样,本次猪流感又引起了全球性恐慌。其实猪流感这种病症古已有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猪瘟”。但是以前猪瘟的爆发,只是对猪产生危害,并不会影响到人。这次居然还有人因为猪瘟而死,自然就造成了民众的担忧。西医对此的解释是病毒变异,但是从中医角度来看,无论是对猪还是对人来说,猪流感致病的机理大同小异,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而且猪流感完全是可以防治的,没有必要惊慌。 从中医方面来看,猪流感还是风寒导致的。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本来春天就是生发的季节,寒气容易入侵人体。今年又是湿寒主令,入春以来,气温时而高达近30度,时而又低至0度。这种冷热交替过于频繁必然容易患上风寒感冒。尤其是年轻人,不大注意随气温增减衣物,尤其容易感染。

氢燃料电池的特点及应用

氢燃料电池的特点及应用 2009-04-08 16:06出处:比特网论坛作者:lijing【我要评论】[导读]燃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取代蓄电池和发电机作为通信行业后备电源的最有前景的技术。美国瑞莱昂(RELION)公司生产的燃料电池作为通信用后备电源进行了详尽的现场测试和数据整理。文中介绍了该测试组的试验情况,这些试验点都是以RELION公司提供的燃料电池作为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进行了历时6个月的现场测试。 企业数据中心每周热点文章 下载数据中心白皮书赢取指纹U盘下载刀片服务器解决方案赢取ThinkPad笔记本灵活多变的数据中心机柜解决方案(视频) IT管理人员眼中的动态架构 Gartner 电源管理的节能展望云运算开放宣言各方看法不一 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取代蓄电池和发电机作为通信行业后备电源的最有前景的技术。美国瑞莱昂(RELION)公司生产的燃料电池作为通信用后备电源进行了详尽的现场测试和数据整理。文中介绍了该测试组的试验情况,这些试验点都是以RELION公司提供的燃料电池作为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进行了历时6个月的现场测试。 1 现在通信站后备电源的解决方案 现在的通信站通常都是由市电供电,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主要的后备电源,其初次投资比较低。但蓄电池的维护及管理成本较高,特别是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成本更高;并且蓄电池使用寿命短;如不能有效监控其工作状况,常常导致蓄电池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不能有效供电,造成通信中断。 2 燃料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是电化学装置,能够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并且没有污染,无有害物质排放。PEM型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两个电极(阴极和阳极)组成,通过聚合膜联系起来。 气态氢被送到膜的阳极,空气被送到阴极,氢原子在阳极侧被剥离电子,带正电荷的质子穿过膜到达阴极。为使该反应发生,须使用铂金催化剂。氢的电子通过外部回路从阳极到达阴极,产生了电流,在阴极,电子、质子和空气中的氧结合产生水,是燃料电池的主要副产品,如图1所示。 图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图 3 燃料电池的优势 (1)无污染。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它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而不是采用燃烧(汽、柴油)或储能(蓄电池)方式——最典型的传统后备电源方案。燃烧会释放象COx、NOx、SOx气体

OUC燃料电池综合实验

燃料电池综合实验 王忠成,宋鹏,吴宝兰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山东省青岛市 26610 摘要:燃料电池以氢和氧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力,能量转换效率高于燃烧燃料的电机。燃料电池的反应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单位体积氢的储能密度远高于现有的其他电池。燃料电池的燃料氢(反应所需的氧可从空气中获得)可电解水获得,也可由矿物或生物原料转化制成。本实验包含太阳能电池发电(光能-电能转换),电解水制取氢气(电能-氢能转换),燃料电池发电(氢能-电能转换)几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能量转换,储存,使用的链条。实验内含物理内容丰富,实验内容紧密结合科技发展热点与实际应用,实验过程清洁环保。 关键词:空气热机;卡诺定理;实际效率 中图法分类号: xxx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5174(xxxx)xx-xxx-xx 1 实验原理 (1)燃料电池 在电池的两极一端通入氢气另一端通入氧气,通入氢气的一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为两个氢离子,即质子,并释放出两个电子,阳极反应为: O 2 =2H++2e (1) 在电池的另一端,氧气或空气通过阴极扩散层到达阴极催化层,在阴极催化层的作用下,氧与氢离子和电子反应生成水,阴极反应为: O 2+4H++4e=2H 2 O (2) 阴极反应使阴极缺少电子而带正电,结果在阴阳极间产生电压,在阴阳极间接通外电路,就可以向负载输出电能。 (2)2水的电解 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与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的反应生成水互为逆过程。电源正极形成电解的阳极,在其上产生的反应为2H2O=O2+4H++4e。电源负极形成点解的阴极,阳极产生的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后,产生还原反应2H++2e=H2。 (3)太阳能电池 P型半导体中有相当数量的空穴,几乎没有自由电子。N型半导体中有相当数量的自由电子,几乎没有空穴。当两种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形成P-N结时,N区的电子(带负电)向P区扩散, P区的空穴(带正电)向N 区扩散,在P-N结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区与势垒电场。势垒电场会使载流子向扩散的反方向作漂移运动,最终扩 散与漂移达到平衡,使流过P-N结的净电流为零。在空间电荷区内,P区的空穴被来自N区的电子复合,N 区 的电子被来自P区的空穴复合,使该区内几乎没有能导电的载流子,又称为结区或耗尽区。 当光电池受光照射时,部分电子被激发而产生电子-空穴对,在结区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分别被势垒电场推向N 区和P区,使N区有过量的电子而带负电,P区有过量的空穴而带正电,P-N结两端形成电压,这就是光 伏效应,若将P-N结两端接入外电路,就可向负载输出电能。 2、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的特性测量 确认水塔水位在水位上限和下限之间,将测试仪的电压输出端串联电流表后接入电解池,将电压表并连接 入电解池两端。 将气水塔输气管止水夹关闭,调解恒流源输出到最大(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底),让电解池迅速的产生气体。当气水塔下层的气体低于最低刻度线的时候,打开气水塔输气管止水夹,排除气水塔下层的空气。如此反复 2~3次后,气水塔下层的空气基本排尽,剩下的就是纯净的氢气和氧气了。根据表1中的电解池输入电流的大小,调解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待电解池输出气体稳定后(约1分钟),关闭气水塔输气管。测量输入电流,电 压及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的时间,记入表1中。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研究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研究

————————————————————————————————作者:————————————————————————————————日期: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研究 2014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李盼园摘要 燃料电池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能源产生装置,包括基于质子交换膜的水电解过程和燃料电池反应。本实验利用电解、气水塔等试验装置对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特性及燃料电池输出特性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2.测量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特性,验证法拉第电解定律; 3.测量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 实验原理: 1.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在原理上相当于电解水的逆装置,其单电池由阳极、阴极和质子交换膜组成,阳极为氢燃料发生氧化的场所,阴极为氧化剂还原的场所,两级都含有加速电极电化学反应的

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工作时相当于直流电源,其阳极为电源正极,阴极为电源负极。基本结构如图1-1. 阳极的化学反应:进入阳极的氢气通过电极上的扩散层到达质子交换膜。氢分子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成两个氢离子,即质子,并释放出两个电子,阳极反应式为:+=-H H 2e 22 (1-1) 氢离子以水合质子+H (nH 2O)的形式,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实现质子导电,质子的转移使阳极带负电。 阴极化学反应:氧气或者空气通过阴极扩散层到达阴极催化层,在阴极催化层的作用下,氧和氢离子和电子反应生成水,阴极反应式为:O H e H O 22244=+++ (1-2). 阴极反应使氧气得到氢离子和电子变成水,由于阴极上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在阴极和阳极之间产生电压,如果阴阳极接通外电路,就可以向负载输出电能。 总的化学反应式为:O H O H 22222=+ (1-3)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定实验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定实验 目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可以解决人类日趋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 一是利利用太阳能发电目前有两种方法,前,太阳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热能和发电两方面。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二是太阳能电池。用热能产生蒸气驱动发电机发电,为此,许多发达国家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太阳能接收器进行研究。是21 世纪的热门课题,介绍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质我们尝试在普通物理实验中开设了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实验,联系科并对两种性质进行测量。该实验作为一个综合设计性的普通物理实验,和光学性质,技开发实际,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目的【无光照时,测量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1. IPU FF、开路电压及填充因子、最大输出功率2.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SCaxmOC IJJU的关系,求出它与相对光强3.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SC0OC们的近似函数关系。【实验仪器】 光具座、滑块、白炽灯、太阳能电池、光功率计、遮光罩、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

】【实验原理, 在没有光照时太阳能电池能够吸收光的能量,并将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UI的关系为可将太阳能电池视为一个二极管,其正向偏压与通过的电流qU???? 1?I?Ie nKT (1) ??0??In qK,1。是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是玻尔兹曼常量是理想二极管参数,理论值为其中0q T为热力学温度。(可令)为电子的电荷量,??nKT EEE?由半导体理论知,二极管主要是由如图所示的能隙为的半导体所构成。CVC E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能隙时,光子被半导体所吸为半导体价电带。为半导体导电带,V空穴对受到二极管内电场的影响而产生光生电动势,这一电子-收,并产生电子-空穴对。 现象称为光伏效应。 光电流示意图 IPU, 和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技术参数除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还有最大输出功率 SCaxOCm P IUFFFF。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定义为的最大值。填充因子填充因子axm P?FF max (2) UI OCSC FFFF,说明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利用值越大是代表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率越高。 】【实验内容及步骤U?I特性(直流偏压从1.在没有光源(全黑)的条件下,测量太阳能电池正向偏压时的V00?3.))设计测量电路图,并连接。(1 1 图q I UI?I?U的值。和曲线并求出常数关系数据,利用测得的正向偏压时(2)画出??0nKT 注意此时光源到太阳能电池距在不加偏压时,用白色光照射,测量太阳能电池一些特性。2.cm20

蓄电池充电曲线的研究

引言 铅酸蓄电池由于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若使用不当,其寿命将大大缩短。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而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研究发现:电池充电过程对电池寿命影响最大,放电过程的影响较少。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蓄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充电器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马斯对开口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曲线,如图1所示。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这条曲线变化,就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原则上把这条曲线称为最佳充电曲线,从而奠定了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方向[1,2]。 图1最佳充电曲线 由图1可以看出: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衰减很快。主要原因是充电过程中产生了极化现象。在密封式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内部产生氧气和氢气,当氧气不能被及时吸收时,便堆积在正极板(正极板产生氧气),使电池内部压力加大,电池温度上升,同时缩小了正极板的面积,表现为内阻上升,出现所谓的极化现象。 蓄电池是可逆的。其放电及充电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很显然,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互为逆反应。可逆过程就是热力学的平衡过程,为保障电池能够始终维持在平衡状态之下充电,必须尽量使通过电池的电流小一些。理想条件是外加电压等于电池本身的电动势。但是,实践表明,蓄电池充电时,外加电压必须增大到一定数值才行,而这个数值又因为电极材料,溶液浓度等各种因素的差别而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蓄电池的平衡电动势值。在化学反应中,这种电动势超过热力学平衡值的现象,就是极化现象。 一般来说,产生极化现象有3个方面的原因。 1)欧姆极化充电过程中,正负离子向两极迁移。在离子迁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阻力,称为欧姆内阻。为了克服这个内阻,外加电压就必须额外施加一定的电压,以克服阻力推动离子迁移。该电压以热的方式转化给环境,出现所谓的欧姆极化。随着充电电流急剧加大,欧姆极化将造成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高温。 2)浓度极化电流流过蓄电池时,为维持正常的反应,最理想的情况是电极表面的反应物能及时得到补充,生成物能及时离去。实际上,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扩散速度远远比不上化学反应速度,从而造成极板附近电解质溶液浓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从电极表面到中部溶液,电解液浓度分布不均匀。这种现象称为浓度极化。 3)电化学极化这种极化是由于电极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的速度,落后于电极上电子运动的速度造成的。例如:电池的负极放电前,电极表面带有负电荷,其附近溶液带有正电荷,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放电时,立即有电子释放给外电路。电极表面负电荷减少,而金属溶解的氧化反应进行缓慢Me-e→Me+,不能及时补充电极表面电子的减少,电极表面带电状态发生变化。这种表面负电荷减少的状态促进金属中电子离开电极,金属离子Me+转入溶液,加速Me-e→Me+反应进行。总有一个时刻,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但与放电前相比,电极表面所带负电荷数目减少了,与此对应的电极电势变正。也就是电化学极化电压变高,从而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充电电流。同理,电池正极放电时,电极表面所带正电荷数目减少,电极电势变负。 这3种极化现象都是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大而严重。 2充电方法的研究 常规充电法

燃料电池原理及习题解答

燃料电池原理及习题解答 在中学阶段,掌握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也同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先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第二步,再写出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第三步,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用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到负极反应式。下面对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三步法”具体作一下解释。 1、燃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因为燃料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料燃烧的产物相同,可根据燃料燃烧反应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但要注意燃料的种类。若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不随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而变化,即2H2+O2=2H2O。若燃料是含碳元素的可燃物,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就与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甲烷燃料电池在酸性电解质中生成CO2和H2O,即CH4+2O2=CO2+2H2O;在碱性电解质中生成CO32-离子和H2O,即CH4+2OH-+2O2=CO32-+3H2O。 2、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的书写 因为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一律是氧气,正极都是氧化剂氧气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可先写出正极反应式,正极反应的本质都是O2得电子生成O2-离子,故正极反应式的基础都是O2+4e-=2O2-。正极产生O2-离子的存在形式与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将与电解质有关的五种情况归纳如下。 ⑴电解质为酸性电解质溶液(如稀硫酸) 在酸性环境中,O2-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可供O2-离子结合的微粒有H+离子和H2O,O2-离子优先结合H+离子生成H2O。这样,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⑵电解质为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O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2-离子只能结合H2O生成OH-离子,故在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2+2H2O +4e-=4OH-。 ⑶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盐(如LiCO3和Na2CO3熔融盐混和物) 在熔融的碳酸盐环境中,O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2-离子可结合CO2生成CO32-离子,则其正极反应式为O2+2CO2 +4e-=2CO32-。 ⑷电解质为固体电解质(如固体氧化锆—氧化钇) 该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可允许O2-离子在其间通过,故其正极反应式应为O2+4e-=2O2-。 综上所述,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本质都是O2+4e-=2O2-,在不同电解质环境中,其正极反应式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在书写正极反应式时,要特别注意所给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3、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 燃料电池负极反应物种类比较繁多,可为氢气、水煤气、甲烷、丁烷、甲醇、乙醇等可燃性物质。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书写方式,要想先写出负极反应式相当困难。一般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都是采用间接方法书写,即按上述要求先正确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负极反应式。

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报告概要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 实验项目: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曲线 专业年级: 201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学号: 146711000 指导老师: 成绩: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系 2017年 6月 18日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要求 (1) 三、实验仪器设备 (1) 四、实验原理 (1) 1、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2) 2、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图 (2) 3、伏安特性曲线 (2)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4) 1、实验内容 (4) 2、实验步骤 (4) 最大输出功率与入射角的关系测试 (7) 六、实验分析与实验总结 (1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 2、了解并掌握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学习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装配 3、了解并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实验要求 1、熟悉光伏发电系统的功能。 2、测量太阳能电池板的不同距离下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并算出填充因子及绘出功率曲线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太阳能电池板 2、光源 3、可调电阻 4、2台万用表 四、实验原理 太阳能电池结构图

1、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光照下,P-N结将产生光生伏特效应。当入射光能量大于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时,光子在表面一定深度的范围内被吸收,并在结区及其附近的空间激发电子空穴对。此时,空间电荷区内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P-N结附近扩散长度范围内的光生载流子扩散到空间电荷区。P区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漂移到N区,N区的空穴漂移到P区,产生光生电流。光生载流子的漂移并堆积形成与结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及正向结电流。当光生电流和正向结电流相等时,P-N结建立稳定的电势差,即光生电压。 2、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图 为了进一步分析太阳能电池的特点,可以使用一个等效电路来表现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情况,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电路由一个理想恒流源IL,一个串联电阻Rs,一个并联电阻Rsn,以及理想因子分别为1和2的两个二极管D1和D2组成。 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图 3、伏安特性曲线 根据伏安特性曲线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输出功率、最佳输出电压、最佳输出电流、填充因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串联电阻以及并联电阻。下面对这些参数进行具体的解释。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测量

实验目的 1. 测量不同照度下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开路电压U 0和短路电流I s 。 2. 在不同照度下,测定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P 和负载电阻R 的函数关系。 3. 确定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P max 以及相应的负载电阻R max 和填充因数。 原理 当光照射在距太阳电池表面很近的pn 结时,只要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E g ,则在p 区、n 区和结区光子被吸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如图1)。那些在 pn 结附近n 区中产生的少数载流子由于浓度梯度而要扩散。只要少数载流子离pn 结的距离小于它的扩散长度,总有一定几率扩散到结界面处。在p 区与n 区交界面的两侧即结区,存在一空间电流区,也称为耗尽区。在耗尽区中,正负电荷间形成一电场,电场方向由n 区指向p 区,这个电场称为内建电场。只有p 区的光生电子和n 区的光生空穴和结区的电子空穴对(少子)扩散到结电场附近时能在内建电场作用下漂移过结。光生电子被拉向n 区,光生空穴被拉向p 区,即电子空穴对被内建电场分离。这导致在n 区边界附近有光生电子积累,在p 区边界附近有光生空穴积累。它们产生一个与热平衡pn 结的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其方向由p 区指向n 区。这一现象称为光伏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 )。 图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伏效应的。当光照射太阳电池时,将产生一个由n 区到p 区的光生电流I s 。同时,由于pn 结二极管的特性,存在正向二级管电流I D ,此电流方向从p 区到n 区,与光生电流相反。因此,实际获得的电流I 为两个电流之差: )()(D S U I ΦI I -= (1) 如果连接一个负载电阻R ,电流I 可以被认为是两个电流之差,即取决于辐照度Φ的 负方向电流I s ,以及取决于端电压U 的正方向电流I D 。 由此可以得到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的典型曲线(见图2)。在负载电阻小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可以看成一个恒流源,因为正向电流I D 可以被忽略。在负载电阻大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相当于一个恒压源,因为如果电压变化略有下降那么电流I D (U )迅速增加。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仪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仪 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本世纪初进行的世界能源储量调查显示,全球剩余煤炭只能维持约216年,石油只能维持45年,天然气只能维持61年,用于核发电的铀也只能维持71年。另一方面,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的CO2、SO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暴风雨和酸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烦恼。根据计算,现在全球每年排放的CO2已经超过500亿吨。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CO2的排放量占世界的15%,仅次于美国,所以减少排放CO2、SO2等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推广使用太阳辐射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广义地说,太阳光的辐射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都属于太阳能,它们随着太阳和地球的活动,周而复始地循环,几十亿年内不会枯竭,因此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再生能源。太阳的光辐射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亿5千万公里。在地球大气圈外,太阳辐射的功率密度为1.353kW /m2,称为太阳常数。到达地球表面时,部分太阳光被大气层吸收,光辐射的强度降低。在地球海平面上,正午垂直入射时,太阳辐射的功率密度约为1kW /m2,通常被作为测试太阳电池性能的标准光辐射强度。太阳光辐射的能量非常巨大,从太阳到地球的总辐射功率比目前全世界的平均消费电力还要大数十万倍。每年到达地球的辐射能相当于49000亿吨标准煤的燃烧能。太阳能不但数量巨大,用之不竭,而且是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绿色能源,所以大力推广太阳能的应用是世界性的趋势。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蒸气,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的缺点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光—电直接转换方式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 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太阳能发电目前成本较高,所以通常用于远离传统电源的偏远地区,2002年,国家有关部委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通过太阳能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无电乡的用电问题。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与生产规模的扩大,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下降很快,而资源枯竭与环境保护导致传统电源成本上升。太阳能发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价格上可以与传统电源竞争,太阳能应用具有光明的前景。 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本实验研究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3种太阳能电池的特性。 实验内容 1.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测量 2.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光强之间的关系 3.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光强之间的关系 4.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测量

燃料电池的综合特性测量11011079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测量实验 燃料电池以氢和氧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力,能量转换效率高于燃烧燃料的热机。燃料电池的反应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单位体积氢的储能密度远高于现有的其它电池。因此它的应用从最早的宇航等特殊领域,到现在人们积极研究将其应用到电动汽车,手机电池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国都投入巨资进行研发。 1839年,英国人格罗夫(W. R . Grove)发明了燃料电池,历经近两百年,在材料,结构,工艺不断改进之后,进入了实用阶段。按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或燃料类型,可将现在和近期可行的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种主要类型,本实验研究其中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的燃料氢(反应所需的氧可从空气中获得)可电解水获得,也可由矿物或生物原料转化制成。本实验包含太阳能电池发电(光能-电能转换),电解水制取氢气(电能-氢能转换),燃料电池发电(氢能-电能转换)几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能量转换,储存,使用的链条。实验内含物理内容丰富,实验内容紧密结合科技发展热点与实际应用,实验过程环保清洁。 能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动力,长期依赖矿物能源使我们面临环境污染之害,资源枯竭之困。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能源。未来的能源系统中,太阳能将作为主要的一次能源替代目前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而燃料电池将成为取代汽油,柴油和化学电池的清洁能源。 一、实验要求 1、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2、观察仪器的能量转换过程: 光能→太阳能电池→电能→电解池→氢能(能量储存)→燃料电池→电能 3、测量燃料电池输出特性,作出所测燃料电池的伏安特性(极化)曲线,电池输出功率随输出电 压的变化曲线。计算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及效率 4、测量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的特性,验证法拉第电解定律 5、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特性,作出所测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池输出功率随输出电压的变 化曲线。获取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输出功率,填充因子等特性参数 二、实验原理 1、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PEM,Proton Exchange Membrane)燃料电池在常温下工作,具有启动快速,结构紧凑的优点,最适宜作汽车或其它可移动设备的电源,近年来发展很快,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目前广泛采用的全氟璜酸质子交换膜为固体聚合物薄膜,厚度0.05~0.1mm,它提供氢离子(质子)从阳极到达阴极的通道,而电子或气体不能通过。 催化层是将纳米量级的的铂粒子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附着在质子交换膜表面,厚度约0.03mm,对阳极氢的氧化和阴极氧的还原起催化作用。 膜两边的阳极和阴极由石墨化的碳纸或碳布做成,厚度0.2~0.5mm,导电性能良好,其上的微孔提供气体进入催化层的通道,又称为扩散层。 商品燃料电池为了提供足够的输出电压和功率,需将若干单体电池串连或并联在一起,流场板一般由导电良好的石墨或金属做成,与单体电池的阳极和阴极形成良好的电接触,称为双极板,其上加工有供气体流通的通道。教学用燃料电池为直观起见,采用有机玻璃做流场板。

(整理)太阳能电池各电性能参数-草稿.

太阳能电池各电性能参数的本质及工艺意义 ?武宇涛 ? 电性能参数主要有:V oc,Isc,Rs,Rsh,FF,Eff,Irev1,… 电性能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实时的生产控制现场,非常及时地反映了整个生产线生产工艺尤其是后道工序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我们对产线的控制及生产设备工艺参数的实时调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从可控性难易角度来说,V oc,Rs,Rsh,主要和原材料及生产工艺的本身特征相关,与工艺现场的调控波动性关系不是特别紧密,可称之为长程可控参数。而Isc,FF, Irev1与工艺现场的调控联系紧密,对各调控参数比较敏感,可称之为短程可控参数。 当然我们最关心的是效率Eff。而Eff则是以上所有参数的综合表现。 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以下几个经典公式之上: Voc=(KT/q)×ln(Isc/Io+1) Voc=(KT/q)×ln(N aNd/ni2) 1 2 FF=Pm/(Voc×Isc)=Vm×Im/ (Voc×Isc) 3 4

Eff=Pm/(APin)=FF×Voc×Isc/APin=FF×Voc×Jsc/Pin 5 图-1太阳能电池的I-V曲线 图-2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 从上面5式我们可以看到,与效率直接相关的电性能参数主要有:FF,Voc, Isc。在生产中我们还比较关心暗电流情况:Irev1,由1式可以看出,它与Voc有比较紧密地联系(实际也是这样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各参数间的联系,这里先录用几组数据如下:

表-1 线别Uoc Isc FF Rs Rsh EFF Irev>6>16%Isc>8.2Voc>620FF>78 P156(71)0.6188.2177.20.00381816.11%0.17%78.73%56.2%33.1% 1.3% P156(62)0.6168.2176.60.00413315.92%0.53%56.06%55.2%18.1%0.4% E-CELL(LY)0.6277.2978.10.00312914.68% 1.23%40.03%20.3%69.8%65.8% 以上P156均系LDK片源。 1,Voc 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在内建场的作用下分别被收集到耗尽层的两端,从而形成电势。所以我们认为Voc是内建电场即PN 结扫集电流的能力的直观表现。 由上面公式1所反映,Voc主要与电池片的参杂浓度(Nd)相关。对于宽△Eg的电池材料,相对会有比较高的Voc;但△Eg过高,又会导致光吸收效率的迅速下降(主要是长波段响应降低),使Isc是降低,所以需要找到一个最佳掺杂深度值。另一方面,高参杂又会引入更多的复合中心,使复合电流增加,同样也降低了Voc。所以在没有引起复合电流增加或者其增量比较小的前提下,参杂浓度的提高对Voc总是有益的。 在上表所示的三种成品电池片中,P156的片子与E-CELL 片子Voc有着显著的不同,这显然是由于冶金级硅的杂质浓度过大导致的。而对于62栅线和71栅线的电池片,由于其总体参杂浓度并没有显著的改变,所以其开压并没有显著差别。从上表还可以看出,E-CELL电池的Isc已经比比另两者有显著降低,我们可以认为对于P156的正常多晶硅电池片其Voc在620mv左右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