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教案-参考模板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教案-参考模板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教案-参考模板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教案-参考模板

?????两平行直线的圆弧连接

两相交直线???

??钝角

锐角直角???

?

?????两条直线的圆弧连接圆弧连接一条直线与一圆弧的圆弧连接两圆弧的圆弧连接??

???混合连接

内连接

外连接教学时数:2学时 课 题:圆弧连接

教学目标:1.理解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

2.掌握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能准确找出圆心和作出切点。

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准确地用圆弧光滑地连接相连的已知的线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 具:绘图工具、挂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常用作椭圆的方法有哪几种?

2、让两学生上黑板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作一椭圆。

3、讲评上次作业,强调几个问题。 【引入新课】(出示挂图)

在绘制零件的轮廓形状时,经常遇到从 一条直线(或圆弧)光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直 线(或圆弧)的情况,如图所示的机件的外 部轮廓非常圆滑,那么我们在作图时如何做才 能画得和这张图中所绘制的图样一样呢? 这 种光滑过渡的连接方式,就是圆弧连接。

【讲授新课】

圆弧连接

一、概念

圆弧连接:用一段圆弧光滑地连接另外两条已知线段(直线或圆弧)的作图方法称为圆弧连接。

二、分类:

三、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T 2T 2

图2-14图2-15

1、首先求作连接圆弧的圆心,它应满足到两被连接线段的距离均为连接圆弧的半径的条件。

2、然后找出连接点,即连接圆弧与被连接线段的切点。

3、最后在两连接点之间画连接圆弧。

已知条件:已知连接圆弧的半径。

实质:就是使连接圆弧和被连接的直线或被连接的圆弧相切。 关键: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即切点)。

(一)两直线之间的圆弧连接

【问】和已知直线相切,且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轨迹是什么?切点如何找? 【答】是与已知直线相距为R ,且平行于已知直线的两条平行线。 切点是从连接圆弧的圆心向已知直线作垂线和垂足。 1、用圆弧连接两直线(锐角或钝角)。 作法:如图2-14【演示】

(1)作与已知角两边相距为R 的两条平行线,交点即为连接圆弧圆心。 (2)从O 点分别向角两边作垂线,垂足T 1、T 2为连接点(切点)。 (3)以O 点为圆心,R 为半径,在T 1、T 2之间画连接圆弧即为所求。 2、用圆弧连接直角。 作法:如图2-15(略)

(二)直线与圆弧间的圆弧连接 【问】与半径为R 1的圆相外切,且半径为R 的圆心轨迹是什么?切点如何

找?相内切呢?

【答】(1)外切时:轨迹是与已知圆同心,且半径为R+R 1的同心圆; (2作法:如图2-16所示

图2-18

(三)两圆弧间的圆弧连接

1、外连接:连接圆弧与已知两圆弧相外切的圆弧连接称做外连接。 【例】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R 1、R 2,圆心为O 1、O 2,求作以半径为R 的连接圆弧与两已知圆外连接。

作法:(如图2-17)

(1)分别以O 1、O 2为圆心,R 1+R ,R 2+R 为半径画弧,两圆弧相交于O ,该点即为连 接圆弧的圆心。

(2)连接OO 1、OO 2交已知圆周分别于 T 1、T 2两点,即为连接点。

(3)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在T 1、T 2之间画弧。即完成外连接。 2、内连接: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相内切的圆弧连接叫做内连接。 【例】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R 1、R 2圆弧与两已知圆内连接。

作法:(如图2-18)

(1)分别以O 1、O 2为圆心,R-R 1, R-R 2为半径画弧,两圆弧相交于O ,该 点即为连接圆弧的圆心。

(2)连接OO 1、OO 2并延长交已知圆 周分别于T 1、T 2两点,即为连接点。

(3)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在T 1、 T 2之间画弧。即完成内连接。

3、混合连接:连接圆弧和一已知圆弧外连接,与另一已知圆弧内连接的圆 弧连接叫做混合连接。

【例】已知连接圆弧的半径为R ,求作与半径R 1的圆O 1相外切,与半径为R 圆O 2相切的混合连接。

作法:(如图2-19)

(1)以O 1为圆心,R+R 1为半径画弧, 以O 2为圆心,|R-R 2|为半径画弧,两弧相 交于O ,该点即为连接圆弧的圆心。

(2)连接OO 1及OO 2并延长交已知圆 周分别于T 1、T 2两点,即为连接点。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在T

1、T

2

之间画弧。即完成混合连接。

【课堂小结】

圆弧连接的步骤:

1、求连接圆弧圆心。

2、定连接点(切点)。

3、画连接圆弧。

【巩固练习】

让学生进行连接操作。

【作业布置】

习题集P7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机械制图教案(全).doc

课时授课计划

斜度的简 单计算,强调其格式 锥度的计算稍复杂,请学生要细心计算 思考(2)由上图可知: 斜度=tanα=BC:AC=1:n (3)斜度的作图方法与步骤:(老师即堂演练) 2.锥度(GB/T15754-1995) (1)概念: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与高度之比,锥度也写成1:n 的形式,(见上图可知:) (2)定义式:锥度=D/L=(D-L)/l=2 tanα=1:n (3)作图方法与步骤: A 、求作如右图所示的1:5的锥度; B 、从O点开始任取五单位长度,得点N; C 、在左端面上取OM=0.5单位长度,得点M; D 、连接MN,即得锥度为1:5的圆锥(老师演练,学生即堂练习); E 、过A点作AC∥MN,即完成作图。 (提问:如何作平行线?为什么作了平行线就可完成作图?) 【课堂练习】斜度、锥度练习题 【课堂小结】 1、斜度与锥度的概念及作图方法 【课堂拓展】 椭圆的作图方法 边讲解边提 问(学生回 忆初中的数 学知识) 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教师演练 使用方法, 并要求学生 即堂练习) 巩固练习 (学生动手 作图,要求 独立学生完 成)

课时授课计划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板书,提问) 机械图样中的线有很多种 (老师结合表1-3逐一详细讲 解) 其中重点介绍粗实线、虚线、细点画线、细实线。 三、字体(GB/T 14691-1993) 1.基本要求 标准规定了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结构形式。书写字体的基本要求是: (1)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 字体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 10,14,20mm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3)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字宽一 般为h/根号2。 (4)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 (5) 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 基准线成75°。 四、图线(GB/T 4457.4-2002) 1.线型及图形尺寸 图样中的图形是由多种图线组成的。国标中规定了图线的名称、线型、 宽度以及一般应用见表1-2。(结合表1-2逐一详细讲解) 2、各种图线在实际绘图中的应用(图1-7) 教师演练, 学生练习。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教案

?????两平行直线的圆弧连接 两相交直线??? ??钝角 锐角直角??? ? ?????两条直线的圆弧连接圆弧连接一条直线与一圆弧的圆弧连接两圆弧的圆弧连接?? ???混合连接 内连接 外连接教学时数:2学时 课 题:圆弧连接 教学目标:1.理解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 2.掌握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能准确找出圆心和作出切点。 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准确地用圆弧光滑地连接相连的已知的线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 具:绘图工具、挂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常用作椭圆的方法有哪几种? 2、让两学生上黑板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作一椭圆。 3、讲评上次作业,强调几个问题。 【引入新课】(出示挂图) 在绘制零件的轮廓形状时,经常遇到从 一条直线(或圆弧)光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直 线(或圆弧)的情况,如图所示的机件的外 部轮廓非常圆滑,那么我们在作图时如何做才 能画得和这张图中所绘制的图样一样呢? 这 种光滑过渡的连接方式,就是圆弧连接。 【讲授新课】 圆弧连接 一、概念 圆弧连接:用一段圆弧光滑地连接另外两条已知线段(直线或圆弧)的作图方法称为圆弧连接。 二、分类: 三、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1、首先求作连接圆弧的圆心,它应满足到两被连接线段的距离均为连接圆

r R r R R R 1 R 1+r O 1 T 3 T 2 T 1 O 1′ O 2′ R R R O T 1 T 2T 1 T 2 T 1 T 2R R R R R R R 图2-14图2-15 弧的半径的条件。 2、然后找出连接点,即连接圆弧与被连接线段的切点。 3、最后在两连接点之间画连接圆弧。 已知条件:已知连接圆弧的半径。 实质:就是使连接圆弧和被连接的直线或被连接的圆弧相切。 关键: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即切点)。 (一)两直线之间的圆弧连接 【问】和已知直线相切,且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轨迹是什么?切点如何找? 【答】是与已知直线相距为R ,且平行于已知直线的两条平行线。 切点是从连接圆弧的圆心向已知直线作垂线和垂足。 1、用圆弧连接两直线(锐角或钝角)。 作法:如图2-14【演示】 (1)作与已知角两边相距为R 的两条平行线,交点即为连接圆弧圆心。 (2)从O 点分别向角两边作垂线,垂足T 1、T 2为连接点(切点)。 (3)以O 点为圆心,R 为半径,在T 1、T 2之间画连接圆弧即为所求。 2、用圆弧连接直角。 作法:如图2-15(略) (二)直线与圆弧间的圆弧连接 【问】与半径为R 1的圆相外切,且半径为R 的圆心轨迹是什么?切点如何 找?相内切呢? 【答】(1)外切时:轨迹是与已知圆同心,且半径为R+R 1的同心圆; 切点是两圆连心线与已知圆的交点。 (2)内切时:轨迹是与已知圆同心,且半径为|R-R 1|的同心圆; 切点是两圆连心线或其延长线与已知圆的交点。 作法:如图2-16所示 (略)

机械制图教案(全)

课时授课计划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周次/星期 节次 课题制图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了解机械图样的概念。 3、能够理解斜度、锥度和掌握斜度、锥度的画法。 课型新课教学时数 2 教材分析重点斜度和锥度的理解及画法难点斜度和锥度的理解及画法教具多媒体、画图工具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板书设计一、什么是机械图样? 本课程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二、斜度、锥度的理解及画法 1、斜度 2、锥度 (1)、斜度的概念 (1)、锥度的概念 (2)、斜度的标注 (2)、锥度的标注 (3)、斜度的画法 (3)、锥度的画法 课外作业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板书,提问学生。 重温:中分线的画法【教学准备】师生问好,准备上课 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国家制图标准作图,课堂 认真听讲,积极动手绘图。 1、下节课上课之前务必准备好绘图工具。 2、布置的作业及时上交,否则须进行课后必要的辅导。 【新课导入】 图样是传递和交流技术信息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有“工程语言”之 称。工程技术上根据投影原理、遵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绘制的用于工 程施工或产品制造等用途的图叫做工程样图,简称图样。 用于机械行业中,机械的设计、制造、维修及检测等用途的图样, 称为机械图样,它是每个从事机械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必 须掌握的。 【新课教学】 一、机械图样 图样是传递和交流技术信息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有“工程语言” 之称。工程技术上根据投影原理、遵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绘制的用于 工程施工或产品制造等用途的图叫做工程样图,简称图样。 用于机械行业中,机械的设计、制造、维修及检测等用途的图样, 称为机械图样,它是每个从事机械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必 须掌握的。 二、斜度与锥度 1.斜度 (1)斜度是指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倾斜的程度,一般以直角 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比例并把前项化为1而写成1:n的形式。(见下 图) 第1节课 严格要求学 生

(完整版)圆弧连接教案

什邡职业中专学校 优质课教案 学科:机械制图 课题:圆弧连接 授课人:程红 授课班级:16机⑤ 授课时间:6月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授课地点:钳工待岗室

复习 导入新课 新课内容多媒体 展示图 片并提 问 书写课 题 讲授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圆的尺寸标注 圆的直径用什么符号表示? 圆的半径用什么符号表示? 那么我们所学习的圆及圆弧在实际中是怎么 运用的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图片来看看 (二)、新课引入 通过图片引出圆弧与圆弧的圆弧连接 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物体 都可以用一段圆弧来连接,以使其更漂亮,更 有利用价值。 那么到底什么叫圆弧连接? (三)、新课讲授 一、圆弧连接的概念 用一段光滑的圆弧连接两相邻线段的作 图方法。 二、圆弧连接的分类 1、两直线的圆弧连接; 2、圆弧与直线的圆弧连接; 3、两圆弧的圆弧连接; 教学任务 本节课要解决的目标问题 (1)已知两个圆弧,如何用圆弧实现外连接? 由同学进 行抢答, 巩固已学 知识 观察图 片,引出 本节课内 容。 为学习 新课打 下基础 提出这 节课的 主要任 务,让学 生清楚 本节课 要解决 的问题。 2分 钟 3分 钟 1分 钟 5分 钟

多媒体展示原理图 多媒体展示原理图 图1 圆弧连接的实质 使连接圆弧与相邻线段相切 直线与圆的三个位置关系? 相交、相切、相离 圆弧原理图 1、圆弧的外连接 图2 圆弧外连接原理图 ①、中心距等于已知圆的半径加上连接圆 的半径; ②、切点是已知圆的圆心与连接圆的圆心 相交的交点。 2、圆弧的内连接 图3 圆弧内连接原理图 ①、中心距等于连接圆的半径减去已知 圆的半径; 回忆初中 知识 学生进行 分析,确 定如何找 到连接圆 的圆心及 实现光滑 连接的切 点。 让学生 理解实 现外连 接和内 连接的 原理 2分 钟 6分 钟

《机械制图教案》常用螺纹紧固件

教学目的:介绍螺纹紧固件的规定标记,讲解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教学重点: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教学难点: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螺纹的五个要素是什么?螺纹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2、什么是中径?螺距合导程的关系是什么? 3、在画单个螺纹时,大径和小径的近似关系时什么? 4、内、外螺纹的顶径和底径分别指什么? 二、引入新课题 用螺纹紧固件连接,是工程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可拆连接方式。螺纹紧固件一般属于标准件,它的结构形式很多,可根据需要在有关的标准中查出其尺寸,一般无需画出它们的零件图,只需按照规定进行标记。 (一)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和标记 常用螺纹紧固件有螺栓、双头螺柱、螺钉、螺母和垫圈。它们的结构、尺寸都已分别标准化,称为标准件,使用或绘图时,可以从相应标准中查到所需的结构尺寸。 表9-2中列出了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与标记。对照表9-2讲解。 1、螺栓 螺栓由头部及杆部两部分组成,头部形状以六角形的应用最广。决定螺栓的规格尺寸为螺纹公称直径d及螺栓长度L ,选定一种螺栓后,其它各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 例:螺栓GB/T5782-2000 M12×80,是指公称直径d =12,公称长度L = 80(不包括头部)的螺栓。 2、双头螺柱 双头螺柱的两头制有螺纹,一端旋入被连接件的预制螺孔中,称为旋入端;另一端与螺母旋合,紧固另一个被连接件,称为紧固端。双头螺柱的规格尺寸为螺柱直径d及紧固端长度L,其它各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

例:螺柱GB/T898-1988 M10×50,是指公称直径d =10,公称长度L = 50(不包括旋入端)的双头螺柱。 3、螺母 螺母通常与螺栓或螺柱配合着使用,起连接作用,以六角螺母应用最广。螺母的规格尺寸为螺纹公称直径D,选定一种螺母后,其各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 螺母的标记形式:名称标准代号特征代号公称直径 例:螺母GB/T6170-2000 M12,指螺纹规格D=M12的螺母。 4、垫圈 垫圈通常垫在螺母和被连接件之间,目的是增加螺母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的接触面,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致因拧螺母而被刮伤。垫圈分为平垫圈和弹簧垫圈,弹簧垫圈还可以防止因振动而引起的螺母松动。选择垫圈的规格尺寸为螺栓直径d,垫圈选定后,其各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 平垫圈的标记形式:名称标准代号规格尺寸-性能等级 弹簧垫圈的标记形式:名称标准代号规格尺寸 例:垫圈GB/T97.1-1985 16-140HV,指规格尺寸d=16,性能等级为140HV的平垫圈。垫圈GB/T93-1987 20,指规格尺寸为d=20的弹簧垫圈。 5、螺钉 螺钉按使用性质可分为连接螺钉和紧定螺钉两种,连接螺钉的一端为螺纹,另一端为头部。紧定螺钉主要用于防止两相配零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场合。螺钉规格尺寸为螺钉直径d及长度L,可根据需要从标准中选用。 螺钉的标记形式:名称标准代号特征代号公称直径×公称长度 例:螺钉GB/T65-2000 M10×40,是指公称直径d = 10,公称长度L = 40(不包括头部)的螺钉。(二)常用螺纹紧固件及连接图画法 1、螺栓连接 螺栓用来连接两个不太厚并能钻成通孔的零件,并与垫圈、螺母配合进行连接。如图9-15所示。 (1)螺栓连接中的紧固件画法 螺栓连接的紧固件有螺栓、螺母和垫圈。紧固件一般用比例画法绘制。所谓比例画法就是以螺栓上螺纹的公称直径为主要参数,其余各部分结构尺寸均按与公称直径成一定比例关系 绘制。 尺寸比例关系如下(图9-16): 螺栓:d、L(根据要求确定) d1≈0.85d b≈2d e =2d R1= d R =1.5d k = 0.7d c = 0.1d

CAD与机械制图的教学教案

CAD与机械制图的教学教案《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学院、系: 任课教师: 授课专业: 课程学分: 课程总学时:64 课程周学时: 2010年9月1日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教学进程

第 1 次课 2 学时 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

绪论 一、本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图是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理论;介绍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研究和阐述手工和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的课程。它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机械图样是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由计算机生成,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二、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具体要求: 1.培养使用正投影法以及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力。 2.培养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创造性构形设计能力。 4.培养仪器绘图、徒手画图和阅读专业图样的能力。 5.培养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 6.培养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以及进行三维造型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内容结构、特点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三部分内容。 画法几何是研究图示形体、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机械制图是介绍有关国家制图标准,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理论;计算机绘图是运用所学的制图理论,借助计算机及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样。 画法几何部分系统性强、逻辑严谨,空间与平面紧密联系。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多做习题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机械制图部分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并有大量的图家标准需要遵守。除了要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外,还需识记一些知识点、多观察、多动手,逐步培养绘图和读图的能力。 计算机绘图是在学完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后开设的,要求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绘图软件的使用,摸索绘图技巧,提高绘图速度。 四、投影法简介 1.中心投影法投影中心——投影元素——投影面 2.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线——投影元素——投影面 正投影: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 斜投影: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1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1993) 1.图纸幅面:图纸幅面指的是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绘制技术图样时应优先采用A0、A1、A2、A3、A4五种规格尺寸。图纸尺寸不够可沿长边加长。 2.图框格式:可分留装订边和不留装订边两种格式。 3.标题栏: 注意三个问题:格式、位置、填写 4.附加符号对中符号、方向符号

机械制图作业

11.图纸幅面按尺寸大小可分为()种,图纸幅面代号分别为()。图框()角必须要有一标题栏,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 ( 5 ),( A0、A1、A2、A3、A4 ),(右下),(看图方向) 12.比例1:2是指()是()的2倍,属于()比例。 (实物),(图形),(缩小) 13.比例2:1是指是()是()的2倍,属于()比例。 (图形),(实物),(放大) 14.在画图时应尽量采用()比例,需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2为()比例,2:1为()比例。无论采用哪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应是机件的()尺寸。 (1:1 ),(缩小),(放大),(实际) 15.图样中书写的汉字应用()字体书写。 (长仿宋体) 16.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画出,尺寸线和尺寸界线用()画出,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画出。 (粗实线),(虚线),(细实线),(细点画线) 17.标注尺寸的四个基本规则是()、()、()和()。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18.每个尺寸都由()、()和()三个要素组成。 (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 19.尺寸标注中的符号:R表示(),φ表示(),Sφ表示()。 (半径),(直径),(球直径) 20.标注水平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标注垂直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角度的尺寸数字一律按()位置书写。当任何图线穿过尺寸数字时都必须()。 (向上),(向左),(水平),(断开) 21.图样上的尺寸是零件的()尺寸,尺寸以()单位时,不需标注代号或名称。 (最后完工),(毫米) 22.按1:1比例抄画平面图形。

机械制图第一章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 绪论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由图样定义知识引入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GB/T4457.4-2002的含义: GB:表示国标; T4457.4:表示推荐使用的文件号为4457.4; 2002:表示20XX年发布使用的。 一、图纸幅面 要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幅面尺寸B×L 二、图框格式和尺寸 1、图框格式 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 图框有两种格式: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 同一产品中所以图样均应采用同一种格式。

2、图框尺寸 不留装订边的图纸,其四周边框的宽度相同(均为e) 留装订边的图纸,其装订边宽度一律为25mm,其他三边一致。 三、标题栏和明细栏 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四、看图方向的规定 为了利用预先印制好的图纸,允许将图纸逆时针旋转90°。 为了使图样复制和缩微摄影时定位方便,应在图纸各边长 §1-2 比例(GB/T4457.4-2002) 一、术语 比例: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1、原值比例比值为1的比例,即1:1; 2、放大比例比值大于1的比例,如2:1等; 3、缩小比例比值小于1的比例,如1:2等。 二、比例系列 三、标注方法 四、选择比例的原则 §1-3字体(GB/T4457.4-2002) 一、基本要求 1、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字体高度(h)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按照2的比率递增(字宽与字高之比为2:3,字高代表字体的号数);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汉字的高度h不应小于3.5mm, 其字宽为h / 2; 4、字母和数字分A型和B 型;

机械制图螺纹画法图解

机械制图螺纹画法 1.外螺纹 国标规定,螺纹的牙顶(大径)及螺纹的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牙底(小径)用细实线表示,在平行于螺杆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中,螺杆的倒角或倒圆部分也应画出;在垂直于螺纹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中,表示牙底的细实线圆只画约3/4圆,此时螺纹的倒角规定省略不画,如图12-5。 图12-6是内螺纹的画法。剖开表示时[图13-6(a)],牙底(大径)为细实线,牙顶(小径)及螺纹终止线为粗实线。不剖开表示时[图13-6(b)],牙底、牙顶和螺纹终止线皆为虚线。在垂直于螺纹轴线的视图中,牙底仍然画成约为3/4圈的细实线,并规定螺纹的倒角也省略不画。

绘制不穿通的螺孔时,一般应将钻孔的深度和螺纹部分的深度分别画出,如图12-7(a)。当需要表示螺纹收尾时,螺纹尾部的牙底用与轴线成30o的细实线表示,如图12-7(b)。图12-7(c)表示出螺纹孔中相贯线的画法。 3.内、外螺纹连接的画法 如图12-8表示装配在一起的内、外螺纹连接的画法。国标规定,在剖视图中表示螺纹连接时,其旋合部分应按外螺纹的画法表示,非旋合部分仍按各自的画法表示。 4.非标准螺纹的画法 画非标准牙型的螺纹时,应画出螺纹牙型,并标注出所需的尺寸及有关要求,如图12-9。 图12-9 螺纹的规定标注

各种螺纹的画法相同,为了便于区别,还必须在图形上进行标注。 (1) 普通螺纹的标注标注内容为: 特征代号公称直径×螺距旋向—中径、顶径公差代号—旋合长度代号 其中:特征代号M 单线粗牙螺纹只标公称直径,单线细牙螺纹标公称直径×螺距。 旋向:分为右旋、左旋,右旋不标注,左旋用LH表示。 螺纹中径、顶径公差带代号:由表示公差等级的数字和表示公差带位置的字母所组成,如:6H、6g(内螺纹用大写字母,外螺纹用小写字母)。如果中径与顶径公差带代号相同,则只注一个代号,如:7h;如果螺纹的中径公差带与顶径公差带代号不同,则分别标注,如:5g6g。 旋合长度:螺纹旋合长度规定为短(S)、中(N)、长(L)三种,中旋合长度不标注,特殊需要时可注明旋合长度数值,如M10-6g-40。 普通螺纹在图上的标注方法是将规定标记注写在尺寸线或尺寸线的延长线上,尺寸界线从螺纹大径引出。标注示例如图。 (2) 管螺纹的标注标注内容为: 特征代号公称直径公差等级代号 其中:特征代号G Rc

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

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机械制图 机械类机械制图(第二版)第二章几何作图第4节圆弧连接的第1小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几何作图和在初中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对比,注重过程。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融合,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 一、教学理念 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要特别关注学生“会学”知识。本节课在实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反思、纠正,不断完善并形成圆弧连接的概念,推导绘图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尝试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二、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采用了“引导探究” 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在本节课的概念形成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探 究活动提供了实物载体,计算机为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和学生的观察提供了平台,二者有机结合,协调发挥作用,使课堂更加紧凑有序。 四、教学设计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圆弧的圆心确定,我注重与同学们所熟知的初中知识紧密结合、对比,通过动态演示,一方面强化学生求绘图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为后两节的内容埋下伏笔,使学生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创造条件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

绪论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单元 1 绘制平面图形 1.1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 二、丁字尺 三、三角板 四、圆规和分规 五、曲线板 六、比例尺 引言 前面我们讲述了常用绘图工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和注意点,那么在实际的绘

图工作中我们应如何使用工具正确的绘图呢? 教学内容正文 线段的等分法 一、平行线法 二、分规试分法 圆的等分法 一、圆的六等分 二、圆的五等分 三、圆的任意等分 椭圆的画法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两条相互垂直而且对称的轴。 椭圆的几何性质:自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恒等于椭圆的长轴。 椭圆的画法 1、理论画法:(同心圆法) 2、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求出画椭圆的四个圆心和直径,用四段圆弧近似地代替椭圆。 已知:长轴 AB 短轴 CD (1)画出相互垂直的且平分的长轴AB和短轴CD; (2)连接AC,并在AC上取CF=OA-OC; (3)作AE的中垂线,与长、短轴分别交于O 1、O 2 ,再作对称点O 3 、O 4 ; (4)以O 1、O 2 、,O 3 、O 4 各点为圆心,O 1 A、O 2 C、O 3 B、O 4 D为半径,分别画弧, 即得近似的椭圆。 注意:取线段要准确,四段圆弧两两相接于1、2、3、4点,必须注意连接处的光滑过渡。 具体作图如下图: 斜度和锥度 一、斜度 1、斜度的概念:指一直线(平面)相对与另一条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其大小用该两直线(或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来表示。 斜度 = tanα = CA/AB = H/L 斜度 = (H-h)/L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圆弧连接

教案首页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与 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讲授新课 黑板演示检查出勤人数 1、斜度1:5的含义是? 任务3 绘制圆弧连接 圆弧连接——用一段圆弧光滑地连接另外两条已知线段(直线或圆弧)的作图方法。 一、用圆弧连接两直线 1 1 作 图 .以角顶为圆心,R为半径画 弧,交直角边于M、N 2.以M、N为圆心,R为半径画 弧,交点O即连接弧圆心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在M、 N间画连接弧 .作与两边相距为R的平行线, 交点O即连接弧的圆心 2.自O向两边作垂线,垂足M、N 即切点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在M、N 间画圆弧 图 步 骤 例 用圆弧连接直角的两边用圆弧连接钝角或锐角两边 类别 二、用圆弧连接直线与圆弧 用半径R 的圆弧连接直线I和圆弧O1

教学过程与 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黑板演示 重点讲解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三、用圆弧外连接两圆弧 以已知的连接弧半径R画弧,与两圆外切 本次课主要介绍了尺寸标注的相关内容 下次课将介绍其他圆弧连接方法并进行练习 习题册P11 2.作OA垂直于直线 I,连接OO1交圆弧 O 1 于B,A、B即为切 点 3.以O为圆心,R为 半径画弧,连接直线 I和圆弧O1于A、B 图 例 1.作直线Ⅱ平行于直线 I(间距为R ) ;以O1为 圆心,R1+R为半径画弧 与直线Ⅱ相交于O 作 图 步 骤 2.连接OO1交圆O1于 A,连接OO 2 交圆 O 2 于B,A、B即切点 3.以O为圆心,R为 半径画弧,连接圆 O 1 、圆O2于A、B 图 例 1.分别以(R+R1)及 (R+R2)为半径,O1、 O 2 为圆心,画弧交于O 作 图 步 骤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授课日期】【周次】【星期】 【课题】: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图幅、比例、图线、字体的有关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图线的正确绘制; 2.学会绘图方法和步骤。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 教学相关资料、挂图、模型 【教学内容】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引入新课)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1993) 1.图纸幅面尺寸:有5种图幅尺寸,见下表。有时可加长幅面,由基本幅面的短边成整数倍增加后得出。

2.图框格式: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并要在图纸各边的中点处画出对中符号,对中符号用粗实线绘制,线宽不小于㎜,长度是从纸边开始至伸入图框内约5㎜。 3.标题栏的方位:图纸的右下角。 二.比例: 1、比例的定义:图中线性尺寸与实际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比例的种类: 三.字体 1、字体的大小:用号数表达:有20、14、10、7、5、、、八种,字高按2的平方根的比率递增,汉字不能小于㎜。 2、字体的宽度与书写要求:宽一般为。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字,并应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选的简化字。

汉字高度不应小于㎜。 4.数字和字母:分为A型和B型。A型字体笔画宽度为高的1/14,B型字体笔画宽度为高的1/10,并可写成斜体和直体。 四、图线: 1.线型与应用:只采用粗线和细线两种线宽,它们的比例为2:1,图线组别应优先采用和。 2.图线的画法: (1)在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一致。 (2)力线相交时,都应以画和长画相交,而不应该是点或间隔。 (3)虚线直线在实线延长线上相接时,虚线应留出间隔,虚线圆弧与实线相切时,虚线圆弧应留出间隔。 (4)实际绘图时,图线的首末端应是画和和长画,不应是点。点画线两端应超出轮廓线2-5㎜。 (5)画圆的中心线时,圆心应是画和长画的交点。 (6)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得㎜ (7)当图线重合时,优先选择的绘制顺序是: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各种用途的细实线-轴线和对称中心线-假想线 【小结】主要讲述了国家标准。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第六版)》教案

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通过新生入学,从学技能到以后就业,无论哪一个工种的操作,必须根据图纸进行操作,为此必须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 三、新课内容 绪论 <一>、图样的内容和作用 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1、装配图 定义:表示组成机器或部件中各种零件间的连接方式和装配关系的图样。 2、零件图 定义:表示零件结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3、如何制造出机器或部件? 根据装配图表示的各零件间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把合格零件装配在一起才能制造出机器或部件。 <二>、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目的 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

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 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必须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初步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主要内容 有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作图基础、机械图样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零部件测绘等部分。 2、基本要求 (1)应熟悉国标,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应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3)理解并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的画法和注法规定。 (4)具备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5)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学习方法提示 1、由“物”画图,由“图想物”,既要想象物体的形状,又要思考物体的投影规律。 2、学与练相结合,在学中练,练中学,读画结合,以画促读,通过画图训练促进读图能力的提高。 3、工程图样是国际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一是规律性的投影作图,二是规范性的制图标准。

(完整版)机械制图圆弧连接教案.docx

教学时数: 2 学时 课题:圆弧连接 教学目标:1. 理解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 2.掌握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能准确找出圆心和作出切点。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准确地用圆弧光滑地连接相连的已知的线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具:绘图工具、挂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常用作椭圆的方法有哪几种? 2、让两学生上黑板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作一椭圆。 3、讲评上次作业,强调几个问题。 【引入新课】(出示挂图 ) 在绘制零件的轮廓形状时,经常遇到从 一条直线(或圆弧)光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直 线(或圆弧)的情况,如图所示的机件的外 部轮廓非常圆滑 ,那么我们在作图时如何做才 能画得和这张图中所绘制的图样一样呢?这 种光滑过渡的连接方式,就是圆弧连接。 【讲授新课】 圆弧连接 一、概念 圆弧连接 : 用一段圆弧光滑地连接另外两条已知线段(直线或圆弧)的作图方法称为圆弧连接。 二、分类: 两条直线的圆弧连接两相交直线 直角 锐角 钝角 两平行直线的圆弧连接 圆弧连接一条直线与一圆弧的圆弧连接 外连接 两圆弧的圆弧连接内连接 混合连接 三、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1、首先求作连接圆弧的圆心,它应满足到两被连接线段的距离均为连接圆

弧的半径的条件。 2、然后找出连接点,即连接圆弧与被连接线段的切点。 3、最后在两连接点之间画连接圆弧。 已知条件:已知连接圆弧的半径。 实质:就是使连接圆弧和被连接的直线或被连接的圆弧相切。 关键: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即切点)。 (一)两直线之间的圆弧连接 【问】和已知直线相切,且半径为R的圆的圆心轨迹是什么?切点如何找? 【答】是与已知直线相距为R,且平行于已知直线的两条平行线。 切点是从连接圆弧的圆心向已知直线作垂线和垂足。 1、用圆弧连接两直线(锐角或钝角)。 作法:如图 2-14 【演示】 (1)作与已知角两边相距为 R 的两条平行线 , 交点即为连接圆弧圆心。 (2)从 O 点分别向角两边作垂线,垂足 T1、T2为连接点(切点)。 (3)以 O 点为圆心, R为半径,在 T1、T2之间画连接圆弧即为所求。 2、用圆弧连接直角。 作法:如图 2-15 (略) T1 R R R R O R R R R T1 R T1R T222 T T (二)直线与圆弧间的圆弧图2连-14接图 2-15 【问】与半径为 R1的圆相外切,且半径为R 的圆心轨迹是什么?切点如何 找?相内切呢? 【答】( 1)外切时:轨迹是与已知圆同心,且半径为R+R 的同心圆; 1 切点是两圆连心线与已知圆的交点。1+r R ( 2)内切时:轨迹是与已知圆同心,且半径为|R-R 1| 的同心圆; 切点是两圆连心线或其延长线与已知圆的交点。r R 作法:如图 2-16 所示(略)R1 O1′ O1 T1 r T3 T2 R O2′R O2 T4 2 - R R2 R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一)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数控技术系(部)教师陈贵荣“机械制图与测绘” 总课时:100 学习任务数:5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至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日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测绘学习任务绘制平面图形课时数12节上课日期教学周1-2 审批: 年月日教学班级12数控技术高2班 学习目标1、能说出常见绘图仪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2、能说出常见图线的名称及画法; 3、会等分线段和圆周、作圆内接正多边形; 4、会分析圆弧连接类型并完成简单的圆弧连接; 5、能说出机械制图中字体的写法,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字体; 6、能说出学生用标题栏的确定方法及与看图方向之间的关系; 7、能说出制图中比例的含义; 8、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A4上绘制较复杂的平面图形; 9、学会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技巧; 10、学会写反思及总结。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特点:授课班级是中职一年级的工科学生,性格活泼,对学习实际的操作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表现欲望,比较喜欢团队的学习形式,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但是理论基础较差,表达能力欠缺。 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物理和数学,有一定的空间立体感,但总的来说基础较薄弱。 学材及分析1、学材: 教材、课件、与学习任务配套的工作页 2、媒体教具 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适用于一个班的理论教学和反馈教学的教室。 3、工具设备 绘图仪器、模型、绘图纸 4、学习环境 分组讨论区、成果展示区、优秀作品陈列区

教学方法 1、以任务引领教学,创设职业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势互补来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目标,本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和集中讲授法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3、在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的“班组长责任制”。负责人就相当于“班组长”,每个组员都需要承担其中一项,负责人的职责是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督促全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4、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监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指导和调整教学,保证目标的实现。 重、难点及其化解方法学习重点: 1、图线及图幅等的制图基本规定; 2、圆弧连接的分析及画法; 3、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 学习难点: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化解方法: 1、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示与讲解; 2、学生通过写学习记录、分组讨论、总结答辩化解难点。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

第三节圆弧连接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连接的目的,掌握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步骤; 2.掌握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圆弧连接作图 方法; 3.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连接关系,并正确作图。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通过对初中学习过的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必充条件的温习回顾,让学生从原理到直观作图步骤进行有效学习。 三、教学重点 圆弧连接的实质,相切的必充条件和作图要点。 四、教学难点 连接点的确定和“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 五、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以练为主。讲要精,示范要清,关注学情,以学定 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作斜度和锥度一定要画出其参考线(辅助线)吗? b)作业讲评纠错,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c)预习检测:初中相关知识温习。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节内容、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 b)演示网络课程,举例说明机件中圆弧连接的应用实例,明确学习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3.新课教学 a)圆弧连接概念和实质; b)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c)圆弧连接三种形式的分析和作图方法。 d)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教师讲授圆弧连接的概念、圆弧连接的作图 方法。交叉演示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各种连接 方法; e)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强调作图步骤的正确性,指导学生掌握“光滑 连接”的作图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对轮廓线和作图辅助线的轻重 及界限的处理,以保持图形主次分明,清晰美观。 八、小结 圆弧连接的类型分析和认知;作图步骤和要点的归纳。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10。

机械制图教案详细

目录 第一章制图基础知识和技能 -------------------------------------------------------------------------------------------- 2 第一讲绘图仪器的使用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 2 第二讲几何作图尺寸标注 ----------------------------------------------------------------------------------------- 5 第二章AutoCAD绘图基础 ---------------------------------------------------------------------------------------------- 8 第一讲AutoCAD绘图基础 ---------------------------------------------------------------------------------------- 8 第二讲AutoCAD的绘图风格 ------------------------------------------------------------------------------------10 第三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2 第一讲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12 第二讲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9 第三讲平面内的点和直线 ----------------------------------------------------------------------------------------22 第四讲投影变换-----------------------------------------------------------------------------------------------------27 第四章基本立体的投影--------------------------------------------------------------------------------------------------34 第一讲基本立体的投影 -------------------------------------------------------------------------------------------35 第二讲圆柱截交线--------------------------------------------------------------------------------------------------36 第三讲圆锥、圆球截交线 ----------------------------------------------------------------------------------------39 第四讲圆柱相贯线--------------------------------------------------------------------------------------------------42 第五讲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45 第五章组合体 --------------------------------------------------------------------------------------------------------------47 第一讲组合体的画图-----------------------------------------------------------------------------------------------48 第二讲组合体的看图方法 ----------------------------------------------------------------------------------------50 第三讲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53 第四讲综合举例-----------------------------------------------------------------------------------------------------56 第六章轴测图 --------------------------------------------------------------------------------------------------------------58 第一讲正等轴测图--------------------------------------------------------------------------------------------------58 第七章机件表达方法-----------------------------------------------------------------------------------------------------64 第一讲基本视图-----------------------------------------------------------------------------------------------------64 第二讲剖视图(一)-----------------------------------------------------------------------------------------------67 第三讲剖视图--------------------------------------------------------------------------------------------------------69 第四讲断面图和其他表达方法 ----------------------------------------------------------------------------------73 第五讲综合举例-----------------------------------------------------------------------------------------------------77 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79 第一讲螺纹及螺纹联结 -------------------------------------------------------------------------------------------80 第二讲螺纹联接件--------------------------------------------------------------------------------------------------83 第三讲键联接--------------------------------------------------------------------------------------------------------85 第四讲齿轮 -----------------------------------------------------------------------------------------------------------88 第五讲弹簧和滚动轴承 -------------------------------------------------------------------------------------------95 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99 第一讲螺纹及螺纹联结 -------------------------------------------------------------------------------------------99 第二讲螺纹联接件------------------------------------------------------------------------------------------------ 103 第三讲键联接------------------------------------------------------------------------------------------------------ 106 第四讲齿轮 --------------------------------------------------------------------------------------------------------- 109 第五讲弹簧和滚动轴承 ----------------------------------------------------------------------------------------- 117 第十章装配图 ------------------------------------------------------------------------------------------------------------ 120 第一讲装配图的基本知识 -------------------------------------------------------------------------------------- 1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