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展示

2017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展示

2017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展示

【中考真题】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次次的相遇,一次次的离别。其实在纯真的路上,总有些东西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文题解读】

要写好此篇文章,审题的关键是“在”字。“在”字是存在、拥有的意思,结合提示材料,可以发现“一棵无名的小草”是实物性质的词语,“贴心的话语”“理解的眼神”集中在精神层面,而“一束阳光”则是含义十分丰富的词语,本义和引申义都可以入文。综合来看,一直都存在的东西,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也可以是心理层面的鼓励和警醒。

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必须交代清楚存在的东西对自己的作用或者影响,正如作文材料中所说的“陪伴着你”“支撑着你”,还有“鼓励着你”“启迪着你”,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其次,选择素材则需要详细叙述自己在什么情境之下感觉到它的存在,而且必须对它进行特写式的描绘,从而给阅卷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山西卷中考作文评分细则给出了十多个不同的立意,其中一类作文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立意:

1.自由洒脱的精神一直在。先通过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以及作品《桃花源记》,展示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回顾当代也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网络红人,挣脱桎梏,追求自由的精神。

2.母亲关爱的眼神一直在。写阅读龙应台的《目送》,感受亲情,联系自己与母亲的生活故事,明白感恩源自血浓于水的道理,从而表现了无论你走多远,你永远是父母的孩子这一主题。

3.行孝尽早的传统一直在。欧阳修《泷冈阡表》中“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都是提醒子女们尽孝要及时,不能浪费尽孝的时机,否则后悔莫及。

【考场佳作】

院香,一直都在

◎山西一考生

我爹有一方院子,他在那片小小天地里守着,候着花期不绝的芬芳。

素色青砖铺为地,踏阶上深木地板。白墙覆青瓦,白得一尘不染,青得不食烟火。绿意盎然中,繁花似锦间,灰石是蓬勃的留白,清流是剔透的悄然。

院子里花期宕延四季,此花将凋颜而彼花待初绽,总赏得嫩绿、青葱、碧沉、墨色,无言衬着朵朵粲然。我爹则年年守候芬芳,春风弄花架时念夏阳灼青石,秋霜落木阶候望冬寒冻细流。

花开花落,身处异地的我趁着几日假期回到院子,拥得芬芳满怀。在短短几天,饱览盛开的恣姿,任芬芳染上鼻尖,灌进胸膛而沉淀,久弥不散。离家的我也能感芬芳欲匿还萦,缭于我心头,随芬芳的消散候着下一场芬芳。

迎春簇得枝头灿烂,微微垂下。万物初醒,孩子已然成了少年的模样,几分稚气半点成熟。初次离家同春花初绽,满心欢悦,对即将面对的未知世界又带有试探的意味踌躇。

炽热的阳光沸腾了空气,菡萏亭亭玉立,淡粉明黄分外耀眼,一如少年对新的一切的无限精力。夜幕下的城市未眠,昙花悄然惊艳,无瑕的白是少年未褪的纯真与已至的青春交接的张扬。我爹摸着我的头:“下次回来,就可以赏金桂了。”

秋风瑟瑟,微凉。满院的桂香沁人心脾,小花隐在叶间笑,曾锋芒毕露的少年收敛了自己凌人的盛气。我爹又候着将至的梅香了。

清晨帘幕卷轻霜。点点深红在瘦骨般的劲枝上傲然,院中暗香浮动。少年狂傲入尘,如沸水冲茶,茶叶翻腾回转终于沉淀,浓香微苦也自来。我爹难以轻易摸到我的头了,他拍拍我的背,说:“待看降霜枝头满,便是春风入户时。”

时代滚滚向前,我爹倔强地在高楼鳞次栉比间造了一方院子。他守着院子,向生命长河所过的芬芳朝圣,他候着芬芳,等着我归来,赴一场芬芳之约。异地的生活让我焦头烂额,想着不回院子,但我爹笑道:“满院的芬芳都为你而开啊。”我爹守着不入城市的院子,候着芬芳候着我,每次我回院都是他守候的芬芳的一次抵达。我却是不知道的,我不在的空院,芬芳随微飔不见踪影。我爹守候的,便是我与他在这芬芳洋溢的小院久别而聚啊。

年年,芬芳如初;年年,少年成长;年年,他仍守候。我爹在高楼顶层的小院,造了自己的林空山海,守候春夏秋冬的芬芳不与四时同,守候春夏秋冬里的少年。越是经历守候的芬芳,就越是迷人;而守候芬芳越久的人,就越是老去,亦越是成长。我也是我爹守候的芬芳,他以陪伴相守,他以教导来候,只待我盛开之日,芬芳不负他。

浮世千寻沐,我爹守院候芬芳。他不是超凡的隐士,并非避世的仙人,他只是喜花之人,爱子之父,他只是千千万万父亲中的一员。

我爹有一方院子,他在那片小小天地里守着,候着花期不绝的芬芳。

【评点】

1.语言典雅,文彩飞扬。写院子中的景色是“春风弄花架时念夏阳灼青石,秋霜落木阶候望冬寒冻细流”;写父亲的坚持是“待看降霜枝头满,便是春风入户时”。语言精致典雅,人与物相映成趣。

2.诗意盎然,意境悠远。一座院子,一种坚守,一种精神,院子四季风景各异,沁人心脾。更深层次,院子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淡定从容,“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院子成为了心灵的寄托。

刺绣,一直都在

◎山西一考生

眼前是一幅绣着大片荷花的绣图。一片荷塘,清风掠过水面,摇动一池风荷。墨绿色硕大的荷叶托起娇艳的恣意绽放的万顷荷花,粉红的花瓣凝起晶莹水珠,流萤如星,洒落

荷塘。停驻于画前,惊艳于曲院风荷绣图的精致,目光久久无法移动,倏而想起年前曾到过江南,亦赏过刺绣。

过去的江南,户户养蚕,家家绣花,临水处皆有绣坊,抬眼便是碧波荡漾。而今绣房被工厂取代,苦寻了许久才寻得一家绣坊。拾步进入,只见绣娘侧坐在雕窗下,温柔的灯光打在她的侧脸,玉指拈着针线,微微低垂着头,唇微抿,眼角含笑,似要将一生的才情与期盼都倾注在手中这一方锦帕。

河畔的垂柳,对镜梳妆;塘中的锦鲤,自由欢腾。绣娘用一把精致的绣剪剪断最后一根丝线,眼波里流淌着无尽的柔情。我凝视着那方锦帕,道不清究竟是真实还是虚像。垂柳依依,是否是离别时为你折下的那枝青柳?

记得有人说:绣娘的手指是直接与心灵相通的,不需要眼睛,便能将每一根若有若无的丝线编织成她心中想要的色彩与图案。

我喜爱刺绣。

那一根在阳光下闪着银光的绣针被我拈在手上,望着那一方洁白如玉的锦帕,像审视一场庄严肃穆的仪式。我才遇见它,便已为它沉沦了。刺绣的每一针都应精致到无可挑剔,我翻来覆去地端详那锦帕,手心微微渗出了汗,才缓缓用绣针刺过绣帕,丝毫不敢移动目光。绣错一针,便需剪断线头,再从出错前一针处重绣,额头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温暖的曦光透过雕窗洒在绣品上,阳光下,一叢青绿色的蘅芜草与几块圆润的鹅卵石,针线稚拙,却大致绣出了其轮廓。

“刺绣不仅是丝绸与针线的交融,更是充满灵性,倾注绣者心血的活物。”绣娘轻言细语如是说。

鲜少见到刺绣了。她像是撑着一把绣有绮红寒梅的竹伞,从江南水乡走来,走进冗长的时间海里,淡薄在人们的视线中。她是那样的温柔不张扬,静静地等待着那些唤醒她的人。

那一根根丝线与绸缎的交融,每一针都是艺术,在绣者灵巧的指尖悄然绽放,像是旧时光中的古典美人,一腔一调皆是别有风韵。时光中世易时移,湮没了沙石与尘埃,而刺绣则是大浪淘沙后的稀世珍宝,闪耀光华。

愿你,愿我,愿我们拾起暂且遗失的珍宝,在时光中刺绣!

【评点】

1.聚焦中国传统文化。刺绣,又称丝绣,是传统手工工艺品之一。当机器不断侵占人工的岗位,当速成成为时代的趋势,作者将目光投向刺绣这个手工传统工艺,发出“愿我们拾起暂且遗失的珍宝,在时光中刺绣”的心声,令人深思。

2.处理好“刺绣”与“绣娘”的关系。文章从刺绣的无穷魅力写到绣娘的精致优雅,描绘了刺绣的神奇,更描绘了绣娘的诗意创作,“刺绣是充满灵性,倾注绣者心血的活物”,二者由此达到统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