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作为既区别于古典哲学又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西方哲学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反对传统的思辩形而上学,要求哲学的可证明性或可体验性或有用性。

反对传统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可以说是现代西方大多数哲学流派的一个共同倾向,也是现代西方哲学区别于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西方哲学的多数流派认为,传统哲学从古希腊以来所争论的问题,直到今天,一个也没有获得公认的完全解决,其间只是观点的更迭,找不出一条清晰的前进路线。现代西方大多数哲学家认为,传统哲学之所以争论不休,毫无结果,是传统哲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缺乏可证明性或可把握性的思辩形而上学,使人们无法作出"决断" 。这里的"形而上学" ,不是指和"辩证法" 相对立的"形而上学" ,而是指"在物理学之后" ,即在有形的可把握的东西之外的作为可证明性,可把握性,有用性相对立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包含有模糊、抽象、空洞、无用的意思。各个流派区分形而上学的标准不同,反形而上学的指向和范围也不同。但大多数流派都把传统哲学所研究的本体论,特别是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 与"精神"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当作思辩形而上学加以摒弃和回避。注⑴

科学主义的大多数流派是从不可证明,不可检验的角度来反对思辩形而上学的。例如逻辑实证主义从意义标准来区分科学和形而上学,凡是既不能通过逻辑分析来证明,又不能用经验事实来证实、证伪或检验的句子都是无意义的,无意义的就是思辩形而上学的。要求科学的命题必须合乎语法逻辑,有事实根据,要与观察事实有合乎逻辑的关系,这本身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他们把这种逻辑局限于数理逻辑,把观察事实局限于感觉经验,这样,标准就太严了,所反对的形而上学的面就太宽了,而留下的哲学的范围就过狭了。科学主义主张哲学应从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从自然科学中去汲取灵感,研究自然科学发展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他们研究自然科学的逻辑和基础;科学知识的语言表达;科学陈述的本质;科学知识的确实性和精确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理论的评价验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科学知识的增长规律;科学发展的模式等。认识论脱离本体论独立了,方法论的问题突出了。这样,和传统哲学相比,一方面是缩小了范围,如把本体论、认识论原则、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人生观问题等都排除在哲学之外;另一方面又扩展和深化了哲学的课题,如在语言逻辑意义理论科学哲学等方面扩展了和深化了,哲学从传统的宏观考察转入微观分析了。注⑵

大多数人本主义流派,是从缺乏可把握性可体验性来反对传统哲学的思辩形而上学的。叔本华认为黑格尔用康德的物自体不可知,构筑理性通向本体世界,是将康德已经埋葬了的思辨形而上学加以复活,这是德国知识界的堕落。基尔凯郭尔强烈地抨击黑格尔的学说,认为它忽略了生命问题和现实个人体验,把不可重复的情境排除于哲学研究范围之外,为了无名无姓的,冷漠的绝对精神而牺牲了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满意传统哲学抽象思辩的精神物质实体先验原则不可知的自在之物绝对观念等,要从可把握可体验的东西,自明的无可怀疑的东西出发。那么,人们可以直接体验和把握的东西是什么呢?是自己内心的非理性心理意识。各种理论学说可能是骗人的,感觉经验也不可靠,我们感觉到的外在世界也许是幻觉,只有自我内心深处的意识之流,才是我可以直接体验得到的,是不证自明的,绝对可靠的,哲学必须从这种东西出发去说明世界。唯意志主义生命

哲学认为,唯一真实的是我时刻都可体验到的一种欲望和冲动,一股生命之流; 胡塞尔认为,哲学要成为绝对真理,必须从无前提的绝对出发,这就是"我思" ,纯粹意识; 海德格尔认为,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可体验到自己的存在,只有"亲在" 才有"在的澄明" ; 萨特认为,只有此时此刻的我的存在才是真实的。正因为这样,人本主义反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所得到的结果就和科学主义不同。它也反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但不反对哲学研究本体论,而只是反对传统哲学以认识对象(物质自然)为本体或以认识手段(感觉经验或概念观念)为本体的本体论,主张以可直接把握体验的认识主体即人为本体,以人的非理性心理意识为本体。它反对传统哲学以思辩原理来解释人, 反对用抽象原则来规定人, 反对上帝设定人的本性, 而主张以人的内心体验来作为人的本质人的根据。在反对传统哲学的思辩形而上学时,人本主义者自己又建立了新的思辨形而上学。但是他们研究了传统哲学所没有着重探讨或者没有探讨过的人的意志情感情绪本能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它们在人的认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和人的理性意识的关系; 研究人在痛苦畏惧烦恼面临死亡等边缘状态的心理体验; 研究人的自由价值选择责任人的解放等问题,也从另一个方面开拓和深化了哲学研究的领域。注⑶

实用主义等流派是从缺乏有用性的角度来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的。他们认为传统哲学争议的问题, 空洞而无实际用途。真理问题不是一个纯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 的问题。只有用实践的效用效果才能判明理论的真伪,命题的意义在于它所造成的可感觉的效果。如果两种争议的理论所引起的实际效果并无差别, 那么它们的意义就一样, 也就不必争论。詹姆士说: "世界是一还是多?是宿命的还是自由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些概念的任何一对中的任何一个都既可能适用于又可能不适用于这个世界; 对于这些概念的争论是无止境的。在这种情况下,实用主义的方法是试图探索其实际效果来解释每一个概念。要是这个概念而不是那一个概念是真实的,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会有什么差别呢?如果找不到任何实际的差别, 那么两者之中任河一个实际上是一样的, 所有的争论都是白费的。" 杜威说: 传统哲学的问题, 大多和实际没有关系, 玄妙而不实用, 遇见生活或精神上有困难的时候, 不去积极地改造世界, 只是消极地去改造"内心" 。他认为, 哲学应该变成一种实验科学, 一种能解决人生中的实际问题, 为社会谋福利的科学。可见, 实用主义同样反对哲学研究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但它从实用性出发, 得出了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不同的结论。它强调实践的行动成功的效果, 把人类的活动引入哲学的领域, 用有利害关系的行动的主体代替认识论上的主体, 被近代哲学用机械因果观所排斥的人类有目的的活动的概念,又重新得到重视。有用性这样的标准就显得宽容。一种学说理论,只要对你有用,你就可以信仰,别人不必干涉。它本质上是一种宽容主义调和路线。詹姆士说实用主义是一个"和事佬" ,它容纳各种理论和学说,主张学术的"生存竞争" 。但这个标准也过于宽容了,以至否认了科学与非科学真理与谬误的区分,走向了否认真理客观性的相对主义。

注⑷

2、反对构造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体系,主张哲学功能的分化。

现代西方多数哲学家认为,传统哲学之所以收效甚少,原因就在于目标崇高和达到目标的手段的原始。自古希腊以来,人类就在寻找世界的绝对本质,追求对宇宙无限整体的统一理解,总想把人历史自然等问题用一二个原理或中心概念贯穿起来,对所有的问题都作出统一的解答,把力所不能及的各种任务系之于一身。

但却缺乏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以致于只好用虚构幻想猜测来填补。其结果是: "各种空想的体系和包罗万象的痴想的统一性,这类统一性在批判的考察下就会烟消云散。" 每种哲学体系都说找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找到了最终的哲学方法,但是每一个后继的体系还得整个地从头开始。有感于此,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提出要"结束各种体系的混乱" ,称二十世纪为结束体系的"分析的时代" 。怀特说: "二十世纪表明为把分析作为当务之急,这与哲学史上某些其它时期的庞大的综合的体系建立恰好相反。" 哲学家们把提出问题和澄清问题看的比匆忙解答问题更为重要。如果要解决问题,也要象自然科学那样一个一个地去解决,一点一滴地进步。如果宇宙的万事万物真是统一和谐的话,那么哲学家们的结论,早晚会被联系和统一起来,而这种立于经验基础上的统一,就象自然科学所不断完成的理论的合并和统一一样,是真正牢靠的经得起批判考察的。

随着体系哲学的衰落,带来的是哲学职能的分化。哲学的认识功能; 提供可靠知识的母体提供科学逻辑科学方法哲学理解人生提供生存意义的功能; 宗教的功能; 伦理规范的功能; 某种艺术的功能, 分别由不同类型的哲学流派来承担了。不自量力地要把各种不能胜任的功能集于一身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很少了。

职能的分化, 既带来了哲学的发展进步,又带来了哲学发展的困难。哲学家们运用大量实证科学和社会生活的材料具体地去研究人生和科学认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的问题,使人类认识更深入细致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哲学的武断性和笼统性,为新的更高的综合提供了基础。由此又带来哲学运用功能的加强: 表现在它们提供了一系列现代化观念方法和技术,如关系结构观念, 逻辑分析技术, 语言分析技术, 构造人工语言等。带来的问题是,由于缺乏整体综合的指导,孤立地研究自己的问题,忽略否定其它方面的问题, 因而各各陷入片面性。目前各流派之间出现了融合对话的趋势,但效果不佳,未能形成一个把各个流派综合起来首尾一贯的体系。

注⑸

3、反对传统哲学的实体学说,重视关系和结构的研究。

实体学说一直是传统哲学的核心。从古代到十九世纪,哲学家们都在寻找个别中的一般,变动中的不变,万事万物的基础或者支撑物,即实体。古代人发现现实中存在的"多" (即存在许多苹果),在认识中却变成了"一" (大家都叫苹果),于是便以为这种"一" 是存在的,都在寻找这种"一" 。巴门尼德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纯形式, 柏拉图的理念, 近代的精神实体, 物质实体, 到了黑格尔,把这一思想到达了顶点,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看成了绝对观念的外化和发展环节。这种实体学说,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现实可见的东西引向空虚的东西。罗素说,这种观念"是大多数神秘主义和大多数形而上学的根源"。

现代西方哲学认为, 存在着的都是个别的变动的相对的东西,永恒的普遍的绝对的东西不过是人们思维抽象的产物。他们否定传统哲学那种抽象的永恒的不变的实体,无论这种实体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他们认为, 事物不是实体, 而是"性质的集合" ,事物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于事物的关系和由这种关系形成的结构。事物由关系而得到性质,由结构而得到功能。从事物的关系和结构去研究事物,这是现代西方哲学区别于传统哲学的又一重要特征。

本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就包含有关系结构的意思。他举例说, "2 : 1 这个比例" 是"八度音程" 的形式。亚里士多德显然把形式看得比质料更重要,它既是事物的动力因,又是目的因。中世纪经院哲学强调形式,说它是精神原则。近代哲学

和自然科学用物质和能量来对抗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形式说,关系和结构的问题被忽略了,事物被看作是没有关系结构的刚体和质点,事物的性质和功能就用事物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相加来说明。人们单纯从物质和能量的观点来看事物,如笛卡尔把动物看作机器,拉美特利把人也看作机器。为了揭示生命的本质, 人们总想在对生命的解剖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元素,诸如"生命素" "生命力"......其结果正象一个人把一辆一百马力的汽车拆开,却找不到这一百马力一样令人失望。到了黑格尔才强调关系,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关系之中,但黑格尔未明确指出关系的独立意义,立足点是关系项而不是关系。

现代西方哲学却把关系和结构独立出来研究。罗素认为,关系是可以独立的,并不是一切关系都能还原关系项的性质。现代西方哲学多数流派都重视关系和结构的研究。逻辑实证主义致力于探讨科学理论各部分之间所具有的逻辑关系----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怀特海认为: "事件之所以合成其事件,就是因为它把各种关系综合到本身中去了。" 结构主义认为关系比关系项重要的多,首先注意的是关系,强调要从结构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一切事物,并广泛运用结构分析方法去研究语言学人类学人种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数学等。贝塔朗非的系统哲学认为,事物都是由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其组成要素,而且决定于其要素间的关系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即系统的结构。因此,系统要素好,不一定系统性能就好; 系统要素不好,也不一定系统性能就不好。系统整体不等于各个要素的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论是最简单的无机物,还是最高级的生命,就其最低层次来说,都是由一样的基本粒子构成的,但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形成千姿百态功能各异的不同事物。系统方法信息论控制论正是建立在这种系统哲学基础上的。

注⑹

4、反对知识的绝对无误论,强调认识的相对性。

近代哲学的经验论认为,依靠正确的归纳规则,可以获得必然性的知识; 唯理论认为,从先天自明的公理,用演绎推理可获得必然性的知识。经验论者和唯理论者"都认为科学知识是绝对无误的"。而现代西方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强调认识的相对性。

这种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他们只强调事物的远运动变化,而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有关。现代西方许多哲学都被称为变的哲学。过程哲学认为,一切都溶合在纯粹的活动即过程中,过程是唯一真正的实在。唯意志主义认为,真实存在的只能是倾向活动激情过程永无止境的流动变化。生命哲学认为,唯一真实的就是永恒流动的不断冲动和创造生命之流。既然事物是绝对流动的,把握不住的, 那么我们的认识也只能是相对的。新黑格尔主义者鲁一士说:"我们听到一个拍岸的波浪声,但是,当我们说出来时,那个浪已经破碎,而被另一个浪代替。

现代西方哲学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还与他们否认普遍和个别的辩证关系不否认经验中包含有反映外在对象的客观内容有关。他们认为,经验事实是个别的,未完成的,个别的经验如此联系,怎能保证普遍的经验也如此联系。因而从个别特殊的经验不能获得普遍必然的知识。小鸡天天看到主人来给它喂食,也不能推出明天主人是否来喂食,说不定明天主人来是把它逮去宰杀掉。他们还认为,没有纯粹中性的观察事实,观察渗透着理论,被理论所污染,因此观察事实不能证明理论,至多只能给理论以一概率的真。既然作为科学知识基础的经验事实观察实验不是完全客观的,那么科学知识也就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了。

现代西方哲学以夸大理性认识的局限性,来论证认识的相对主义。柏格森认为,事物是流动的,而我们认识事物的概念是相对固定的,事物是丰富多样的,而我们表述事物的概念却是相对贫乏的,事物都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我们认识事物时却不得不把整体分割成一个个部分来认识,把事物割裂开了。我们认识事物都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有一定的参照系。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参照系,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把各种认识方法加以割裂,来否认人类可以获得普遍必然知识。逻辑实证主义认为,演绎法是重言式,不能获得新知识; 归纳法能获得新知识,但归纳法推论的正确性无法证明,归纳法也只能获得或然性的知识。因此,"人类的全部知识都是不确定的不准确的和片面性的。" "就是科学中最精确的命题也只能是一些假说,它还是继续地再求精确,再求改进。"

虽然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大多数流派都承认知识有相对性,但这种相对性有多大,各个流派的看法是不同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知识虽然不能达到完全的确实性,但能够尽可能接近确实性; 虽然不能完全证明为真,但可以证明有一定程度的真; 虽然不能达到绝对真理,但可以逐步逼近真理。他们坚持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承认科学知识的进步,因而他们没有完全否认知识的绝对性一面。把现代西方哲学完全归结为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是不准确的,但是强调认识的相对性,却是现代西方哲学比较一致的观点。

这种相对性观念比起古典绝对无误论来说是一个进步。它有利于打破权威和迷信,开展争鸣和创新,它有利于发扬开拓冒险的精神,人类既不能获得绝对确实的知识,那么人们要开拓新的事业就有一定的冒险性。

现代西方哲学把这种相对性观念推广到社会领域,就是反对权威和极权主义,主张开放社会。他们认为,人人都会犯错,不要追求至善至美。完人和超人的观点,是专制和独裁的基础。对政府重要的不是歌功颂德,而是开展批评性讨论,使其尽量少做蠢事坏事。搞好政治不在当权者的人选,而在于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当权者的制度。

注⑺

5、反对传统哲学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感性存在或理性存在,主张人的本质是一种纯粹的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古典哲学往往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感性存在或理性存在。或者认为,人是能使用语言和能制造工具的动物。斯宾诺沙说,自由人是纯粹依理性逻辑指导而行动的人。他们或者单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把人看作单纯受因果必然支配的被动存在; 或者用某种先验的抽象原则来规定人,把人视作绝对精神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抹杀人的主体性和个性。现代西方哲学中具有人本主义倾向的哲学家认为,这两种做法,都限制了人的自由,贬低了人的价值。不能用理性逻辑的方法研究物的方法来研究人。"灵魂生活的内心深处是不能用自然科学的计量方法来衡量的" 必须从人的现实存在出发来研究人。用这种方法就会发现人的本质是纯粹的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是永无休止的冲动欲望创造。人具有否定性虚无性超越性,可以把周围的一切视作无,超越自己过去和现在,因而人是一种可能性, 人具有未完成性。人在因果必然性面前可以说"不" ,人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过去现在及周围的环境,但可以选择自己对待它们的方式和态度,选择自己的行为。因而人是完全自主的,绝对自由的。

他们认为客体世界是相对于主体的世界,是由主体加工改造过的世界。对象是主

体的构成物。世界是"可塑造的" ,是"正在创造中的","在变化过程中的世界"。"经验是对现存事物的改造","历史的命令归根到底是由人所给予的"。(马尔库塞:<批判哲学研究>)

现代西方哲学十分重视意义问题的研究,出现了各种意义理论。人本主义倾向的哲学家认为,人的存在的意义不是由外物决定的,也不是别人给予的,人是自己决定自己存在的意义,人为自己的存在而负责任。他们一般都不否认物质世界离开人和人的意识的独立存在,但是他们认为事物的意义必须要在与人的关系中来确定。是人把事物放进人的生活中来而使它有了某种意义。事物是什么?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把它当作什么,它起什么作用,就是什么。金子的意义是人赋予的。詹姆士说,北斗星作为天上的恒星早在人类出现前就存在。但是把它同"斗" "熊" 联系起来,叫做北斗星大熊星座,是人做的。波普说, 历史没有目的,但我们把我们的目的加于历史,历史无意义,我们能给它一种意义。说历史在进步,这是不可能的,历史的进步全靠我们。

注⑻

爱新觉罗·弘

答《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注⑴:哲学(西哲),研究的范围涉及到人们认识的方方面面,从自然的科学到人文的学科,哲学的最基础的概念必然要求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必然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概念的高度浓缩。在逻辑上,只能是缩小概念的内含,扩展了概念的外延。

如果就事论事,那是哲学原理的应用(可称为某思想),比如诸子百家,比如共产主义。

回避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哲学基础概念,无法总结出哲学基本原理(正确与错误另说),那么哲学也无法成为“道理的道理”的学说,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失去了哲学高度上的指导意义。这样的哲学,因失去了高度,只能堕落为普通的人文学说,或为学说而学说。

注⑵:哲学原理,当然需要,也当然要求给予证明,而且首先是理论的证明,再是实践的证明。

理论证明靠的首先是形式逻辑,再才是哲学自身的哲学逻辑(立场和观念),简单说就是某哲学体系必须要自圆其说,不能够自己打自己嘴巴。形式逻辑的正确使用,其结论当然没问题,就如数理逻辑那么的可靠。可哲学逻辑,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关联关系,这才是传统哲学流派纷呈的致命伤,是根本性的原因。

要求实证,并不算错,枚举法,反证法,也是实证的方式方法,这在数理逻辑和实践中也是得到承认并给予了应用的。

从古到今的每个哲学流派理论,证明其“正确性”从来都不是问题,否则也不会流传现世。造成如此局面的根本,就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本来就是一个无限的循环,“人”在哲学上,是物质的客观存在与精神意识的主观存在的矛盾有机统一体。

精神意识这一刀,划分出了哲学最基础的两个概念,同时也把人也一刀两瓣而不知。唯物也好,唯心也罢,半边人而已。

哲学学说的统一,在于认识立场和观念的统一,能,也只能统一于人,既统一于

完整的人。

注⑶:人的意识和意识能力,可以分为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从感知到思考,理性与感性始终在交织,充满在认识过程的每个阶段。只不过不同的认识活动,理性与感性有主次之分而已。

理性的认识,受到人们相关的理论原理的水平的制约,既可能有理论本身的缺陷和错误,还可能是对理论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的不足,都会造成理性认识的错误和片面,这也是人们认识活动具有相异性的主要原因。

感性的认识,过程和结果都是人们的情感活动,好恶与亲疏,并不完全遵从自然与科学,也非完全遵从利益得失,当然不能套用理性原则来对待。比如,鲜花插在牛粪上,既可能是不得已(没得更好的选择),也可能是心甘情愿的一见钟情。

注⑷:任何理论学说,都必须要有用,都必须具有功利性,必须要在相关实践中得到应用和验证,这是理所当然的合理要求。很难想象,数理不能够支持数学,物理定律不支持物理学,文学艺术表达不了人类情感。

哲学的功用,在于哲学学说的对象,是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认识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故实用于人们一切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哲学高度来理解和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道理源,指南针似的金手指,心灵鸡汤似的安慰剂。

能不能用,好不好用,既可能是哲学学说的正确性问题,也可能是使用者的认识水平与方式方法问题。

传统哲学自身,一直坚持半边人思维,得出各式各样的半边人哲学原理,在理解和解释人们认识和行为的时候,片面偏激当然就无法避免,这必然带来哲学应用的巨大缺陷,从生活中来,却不能够完全回到生活中去,是哲学无用论的主要根源。

注⑸:哲学学说的分科,是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由于哲学对象范围的广大,各细分范围的深入的认识是必要的,但这不是否定哲学普遍实用的基本原理的理由,不是否定哲学高度抽象概括的理由。

现代哲学,问题多而无法得到明显发展,在于没能跳出一根筋思维的怪圈,在于客观存在和主观意识没能够有机统一于人。

用哲学的分科枝节来代替哲学的主干,不是哲学的发展,而是哲学的堕落。

注⑹:人们的认识习惯和规律,都是从一而多,再从多而一的螺旋循环过程。对于纯粹的客观对象的认识,保持认识的客观性,联系的广泛性,认识就可以逐步深入而全面。一旦认识的对象既是客观的其它,又是主观的自身,极易陷入认识的认识的恶性循环逻辑。这是认识的方式方法问题。矛盾的有机统一,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不是结构与解构。

注⑺:认识能力具有三大特点:珍贵、遗传、进化,故使得认识具有三大特性:相似性,相异性,发展性。相似性原理证明了可知论,相异性原理证明了相对性,发展性原理,说明了没有绝对的正确性。

任何理论,都是人们认识活动的总结成果,既不是对象本身,也不是现象和规律本身。这是理论的相对性的根本原因,也证明了理论还需要的发展性。

非人为的客观存在,没有对与错,没有合理不合理,更没有道德。或者说,存在

既真理,对非人为的客观存在有效。

人为的客观存在,与自然的客观存在有作重大的区别。在于人为的客观存在背后,有人们隐形的思想意识的领导,是人们意识的客观而具体的体现,反映了人们认识的水平。故而,人为的客观存在,具有了对错、善恶、爱恨等等社会属性和情感。

天道自然,人道自强,只有认识的发展,才是自强的前提和保障。

注⑻:人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对自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的对象,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眼耳口鼻舌触的感官知觉,是认识的第一步。最初的人类认识,哪来的理可讲?一切的理和理性,都是人们通过感性认识总结的“理论”,后来成下意识的习惯。当代讲理性,只能证明了人们认识的丰富和深刻。比如,中西方的数千年前,人们对社会关系的认识,还处于“爱”的感性认识起步阶段,要求人们大爱无疆。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2015.06 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 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 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 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 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 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 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 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 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 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 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 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 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 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 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 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

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三、现代西方哲学 (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 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怀特)欧洲大陆是刺猬的国度,而英语世界则是狐狸的国度。 从地理上对两大阵营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维特根斯坦、弗雷格和卡尔纳普都是欧洲大陆的“儿子”,但却不是“大陆哲学家”。实用主义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哲学则在精神气质上更接近大陆哲学特别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新趋向 1. 从“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到“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 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向。 古代哲学的重心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始基,探究世界的存在及其状态,因而总体上处于“本体论阶段”。 近代哲学仍要面对和解决本体论问题,但哲学家们不是“独断”地直接讨论世界及其存在,而是把对主体及其认识能力的研究视为本体论研究的前提条件,于是西方哲学发生了所谓“认识论转向”,即从“本体论阶段”进入“认识论阶段”。 现代西方哲学家们发现,传统哲学的很多问题和争论都和语言有关,因为一切认识或思想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如果没有语言,我们不但不可能进行认识和思想,而且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于是,西方哲学发生了第二次“范式转换”即“语言学转向”,语言问题上升为哲学研究的首要问题,甚至全部哲学问题都被归结为语言问题。 “语言学转向”之后,哲学家们不再把语言仅仅看作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是更多

西方哲学流派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现代西方流行的哲学流派虽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属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渊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强调归纳、实证、逻辑、实用,关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第一代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的马赫主义是孔德实证主义的后裔,是现代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第二代;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有理论联系,而逻辑实证主义则是马赫主义的直接后裔,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一度代替逻辑实证主义而兴起的是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逐渐衰落,代之而兴的是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 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则渊源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强调演绎、普遍、绝对、直觉、关注人的存在意义。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发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流行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是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第二代是狄尔泰、柏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学;与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哲学流派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三代是海德格尔、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在当今西方流行的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中,比较特殊的是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 1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 产生时间:19世纪30~40年代 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 形成标志: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2 唯意志主义 把意志当作世界本原和发展动力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产生时间:19世纪20年代,50年代后流传于法、英和北欧一些国家。

【题】西方哲学史经典试题

2012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10) 1.爱利亚派 2.精神助产术 3.托马斯阿奎那 4.洞穴假相 5.实体(笛卡尔) 6.爱尔维修 7.复杂观念 8.公意(卢梭) 9.自我非我 10.《精神现象学》 二、论述(25分*4) 1.柏拉图“灵魂回忆说”的理论基础 2.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 3.休谟怀疑论的理论基础 4.康德的绝对命令 2012年北京大学861西方哲学史二试题简答题 1.泰利斯 2.火

3.形式因 4.奥康剃刀 5.太一 6.广延(笛卡尔) 7.必然知识(休谟) 8.启蒙运动 9.绝对同一 10.哥白尼革命 论述题 1.柏拉图洞喻的哲学意旨 2.斯宾诺莎的观念次序与事物次序 3.洛克批判天赋观念论 4.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2011年北京大学624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5) 1.智者 2.我思故我在 3.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4.不能控制情感就是不自由(斯宾诺莎) 二、简答(5*5) 1.罗吉尔·培根认为掌握真理的四个障碍是什么?

2.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中等阶级统治的国家最好? 3.爱尔维修认为什么是国家不幸的原因? 4.托马斯·阿奎那把哲学分为哪几门学问? 5.卢梭认为,人间的不平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论述题(25*4) 1.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用?在他的心目中哲学地位如何? 2.为什么康德认为要把人当做目的看待,绝不是把人仅仅当做手段使用? 3.为什么黑格尔认为精神的本质是自由? 4.在贝尔看来,莱布尼茨的预定谐和论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011年北京大学628外国哲学试题 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生命科学(柏格森) 2.《作为一直和表象的世界》 3.存在主义 4.逻辑专名 5.以言行事 二、论述 1.试述尼采关于主奴道德的思想

现代西方哲学学习笔记2012

《现代西方哲学》学习笔记 2012.9.24韩玉龙 导论 一.哲学的本质 1、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认识,既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总结和概括) 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思考。这把哲学和具体科学区分出来了。 其次,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又与自发形成的和宗教形成的世界观区分开来了。 2、哲学的三大形态 世界哲学有三大形态: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二、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1、古希腊哲学:前6世纪-3世纪 2、中世纪宗教哲学:3世纪-15世纪 3、近代哲学:15世纪-19世纪中叶:用理性(二元分立)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 4、现代哲学:19世纪中叶-至今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 社会历史背景:资产阶级危机,无产阶级出现 发展背景:自然科学发展 哲学理论背景:各种思潮出现 2.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过渡期(19世纪中----20世纪初)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马赫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詹姆士实用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实在主义 完成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罗素和摩尔的分析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神学 蒯因的新实用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哲学思潮的影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新托马斯主义)。 四、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潮 1.科学主义 实证主义:孔德、穆勒、斯宾塞 马赫主义:马赫20120925 实用主义:皮尔士、詹姆士、杜威 实在主义:迈农、亚历山大、怀特海 分析哲学:罗素、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奎因、日常语言学派 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 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 历史主义:库恩、费耶阿本德 2.人本主义 唯意志主义:叔本华尼采 生命哲学:柏格森

八万九千字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笔记[1]

绪论 本书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换言之,这种变更既有思想和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认识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提出挑战。他们认为以往哲学从主客、思有、灵肉等二元分立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及于现象界,而不能达到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因此,必须超出二元分立的界限,转向对人及事物本身的研究,转向非理性的直觉,转向强调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恢复和维护人的本真存在,发现和发挥人的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他们的观点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即“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另有一些哲学家(特别是英法实证主义者)则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应成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他们否定哲学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探求,否定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意义,认为哲学应以描述经验事实为范围、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哲学。他们由此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除了上述两大思潮之外,还有一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形而上学、甚至思辨唯心主义特征的第三种思潮,即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思潮。 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学的思辨形而上

同济大学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同济大学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21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021年西方哲学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兄弟院校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考研真题及详解 导言 0.1 复习笔记 一、西方哲学史 1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 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 1哲学问题 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 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 (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3)哲学,它像自然科学一样诉诸理性,但又像宗教一样,以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作为其希图实现的理想,如果说宗教是信仰的世界观,则哲学就是理性的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问题的特点 (1)哲学问题有历史性的特点,就哲学这门学科而论,有一些一般性的基本问题是任何一位哲学家都必然会关注的。 (2)哲学问题有时代性特点,由于小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不同的问题,因而就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言,它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些富于时代特色的、具有特殊性的哲学问题。 (3)哲学具有理想性的特点,它不仅关注终极关怀的最高理想,同时也关注社会生活的现实理想。 三、哲学史 1哲学的基本特征

最新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优选

P51尼采的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理论 在尼采看来,要成为一个创造价值、判定善恶的人,首先要推翻以往价值,这也是对人的最高的自我肯定。 尼采对以往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的批判也就是对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他把苏格拉底当做这一传统的肇始者,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的口号,把只是当做人生的最高目的和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而只是是依靠理性思维获得的,这样理性就被认为是万能的,成了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支配者。人的直觉和本能却被忽略、甚至被完全否定了。 尼采认为这意味着苏格拉底侧地抛弃了他以前的希腊文化重视直觉和本能的传统而开辟了理性主义传统。 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其影响下,人尽管被描绘为宇宙的建造者,周围世界的决定着,历史进步的核心;实际上,人缺必须服从普遍的、纯粹的理性及作为这种理性的体现的世界,遵循奴隶道德,陷入狭隘实际主义,不敢去创造新的东西,从而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前景和价值。越是那些被认为经过理性的严格训练的饱学之士,就越是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越易成为因循守旧、感情贫乏、思想迟钝的人,从而就越是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变成一部机器。这样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尼采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几乎所有概念都是虚构和谬误,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因此,为了使人的能力不受约束,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必须摧毁为理性派思想家所制定和神圣化的旧观念,代之以突出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并把它们当做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概念。 你才要求建立一种能够发现和表达人的这种深层存在的哲学。他从希腊神话任务、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形象中找到了这种哲学的镜子。他把酒神同日神当做艺术的象征,日神代表造型艺术,酒神代表真实、破坏、疯狂、本能。他认为狄俄尼索斯精神比阿波罗精神更为重要。因为它体现了一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意味着人的一切最原始的冲动都获得解放,而不受任何理性观念或原则的约束。狄俄尼索斯的世界是一个狂醉的世界,是人性的深处得到充分表达的世界。尼采一再强调这正是哲学的真正世界,真正的哲学应该是狄俄尼索斯哲学。 P196詹姆士的意识流理论 在詹姆士心理学中,意识流又叫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因为他把思想当做了一个与整体意识相应的概念,而这就是主体的全部心理活动。 五个特征: 1、思想总是个人的思想。既不属于这人、又不属于那人的纯粹思想史无法证明的。就各个个人来说,他们的思想总是连成一气;但就各人之间说,他们的意识是不相通的。你的思想只属于你,我的思想只属于我。詹姆士据此反对那种把思想、意识当做可以脱离具体的人而存在的观点,这无疑有合理性;但他忽视了各个个人的而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都是对存在的反应,从而存在共同之处,是可以相通的。 2、思想永远是变化的 人的思想、意识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变化之中,即使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事物

西方哲学三大流派

西方哲学三大流派 ◆哲学是无门之门,入门极其困难。 哲学不是知识,是智慧,至高的形而上的智慧,同时也是实践的智慧。对哲学的学习就是追求智慧,获得人生完美幸福的过程。 歌德《浮士德》,反思一生,真正快乐的时光不到两个星期。 反思我们自己,一年365天,从早到晚快乐的日子可否有一天、两天? 有价值人生的基本标准? 断烦恼,得幸福的过程,也就是求智慧、人性升华的过程,也就是具有美德的过程。如果学哲学烦恼不仅没有少,而是越学越夺,那一定不是哲学。那是被“哲学知识”所害,一切人文学科都是如此,文学、历史,学佛更是如此。 有的人学哲学几十年也没入门。 陈修斋:“我越研究莱布尼茨,越不敢写”,哲学无定论。当我们觉得学哲学很困惑,找不到一个确定的标准的时候,哲学才算是入门了。(这就是从欲望构织的形而下的表象世界,慢慢趋向于本体世界的追寻) 麻老师:研究佛学,但是不信佛法,不懂佛法。禅外说禅。(哲学不能没有激情、兴趣,但是也不能陷入其中;禅外说禅,或迷信邪见) 入门类似禅宗:神秀“身是菩提树”,慧能“菩提本无树”。 慧能的故事:文盲,三岁丧父,打柴供养老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弘忍;打杂八个月。传得衣钵,开禅门之盛。 文盲而具有天赋,道家,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一心不乱谓之“诚”,周敦颐。 当代人就是心思散乱,若制心一处,一生只做一件事,绝对成就辉煌! 哲学就是心学,类似禅宗的“以心传心”。道可道,非常道。言语道断,要从哲学知识的表象中洞悟至高的真理和智慧,类似康德所说的至善、至福的境界。 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载,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为大梵天王说法时,闭口不言,拈花而立。全场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与摩诃迦叶”。因此摩诃迦叶尊者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 据称禅宗在印度历经二十八代,传到菩提达摩大师,远从西天来中土弘扬印心佛法,为中土禅宗第一代祖师,西天第二十八祖。 唐玄宗开元二年(730年),在洛阳的明定南北总是非大会上,慧能弟子神会辩倒其余宗派,使得禅宗树立了全国性的影响。此后禅宗在中国又分成“五家七派”(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黄龙、杨岐),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禅宗,“口头禅”也流弊甚广。禅外禅说,胡说八道公案,甚至大妄语,自认为已经得道。所以近代第一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号常惭愧僧,痛斥“狂禅”。 在当时印祖所处的时代中,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是抗日战争。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印祖应劫出世,救万民于水火,度化世人往生净土。 印祖极为反对当时所谓参禅人不务实,只是口头功夫的做法,而且由于真正的禅门善知识非常少,所谓参禅者多是禅外说禅,所说之禅并非真禅,乃是狂禅、伪禅、口头禅,如果普通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真题及答案要点

1?尼采把苏格拉底看作理性主义传统的肇始者加以批判,在什么意义上他对理性主义的批判是恰当的?(20分) 2?分析杜威的有用就是真理”的思想,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认识实用主义真理观。(20分) 3.试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与自由的关系。(20分) 4?论述前期维特根斯坦与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性质和意义的不同理解。(20分) 5用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说明我们和传统文化的关系。(20分) 答案要点: 1.答:尼采指出传统理性主义消极的意义:把某种外在的权威绝对化,苏格拉底以来由理性主义支配的思想和文化的一个根本的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人的生命和本能,忘记了或有意识掩盖了它们也只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而把它们当成世界自身的本质,造成对生命本身的敌视而不是提升生活。为理性所支配的思想和文化使人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变成一架缺乏激情和创造性的机器,从而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10分)尼采并不是提倡非理性主义,而是让人们认识到知识或理性的限度,

理性主义可能本身不能证明自身的合理性。(10分) 2.答:杜威的基本观点是认为思想、观念、理论是人的行为的工具, 它们的真理性标准在于能否指引人们的行动取得成功。杜威认为任何 思想、概念、理论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是理性发明的解决疑难困境的方式和工具。工具无所谓真假,只有有效或无效、适当或不适当、经济或不经济之分。如果它们对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有用,能使他们成功便是真理,否则便是谬误。(10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认识实用主义真理观,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强调行动、实践、注重功效是实用主义的显著特点,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等价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为每一个个体的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把获得最实用、最现实的实际效果当作最终目的的实用主义被人们接纳和认同,促进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实用主义盲目追求“实际”、“务实”,把关注的焦点落到了物质利益和短期回报上,致使一些人从个人私利出发,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10分) 3.答:自为的存在,其本质不是既定的,没有什么先定的本性。人的存在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人成为什么样的存在,取决于他主观上的设计、筹划和选择,在这个意义上,人就是一种自我设计、自我谋划和自我造就的存在物。人总是根据自己的意向来塑造自己, 成为他愿意是的那种人。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人首先存在着,遭遇他们 自身,出现于世界之中,然后界定他们自己,成为他们自己所创 造的东西。(10分) 对于人的存在而言,说他的存在先于本质,实际上说人是自由的,人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简介

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简介 理学院张兵 1091110202 在活生生的希望和恐惧面前,不确定充满痛苦,但是如果我们不愿依赖安慰人心的神话故事生活,那么就必须忍受······告诉人们离开确定性如何生活,又不因怀疑而寸步难行,在我们的时代可能是哲学为那些研究它的人可做的主要贡献了. ——波特兰·罗素现代西方哲学泛指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的传统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顶峰,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体系,但这一庞大体系在黑格尔去世之后不久便崩溃了,这也标志者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从此西方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现代哲学阶段.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按其本质特征可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按阶段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两大思潮的形成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是两大思潮对立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两大思潮则开始出现合流的趋势。 两大对立思潮的形成 科学主义思潮最早产生于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主义,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经历了从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转向贝克莱的主观经验主义,有转化为休谟的不可知论的演进过程.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就是休谟不可知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早期的科学主义思潮包括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以及批判实在论。 实证主义就广义而言,即对于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求知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辩,都可称为实证主义.狭义而言,则是指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哲学,认为对现实之认识只有靠特定科学及对寻常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主义的目的是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亦名经验批评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19世马赫主义,“” 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其他国家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把实证主义进一步物理学化,吸收假设主义的把一切科学理论归结为假设的观点,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

北大西哲考研真题汇总之现代西方哲学

北大西哲考研真题汇总之现代西方哲学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缺,06, 1998 现代西方哲学 1、简述罗素逻辑原子论的基本观点 2、嘉达默尔关于“解释学”的观点 3、试析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4、福科关于“认识型”的结构主义学说 5、尼采关于“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及其意义 1999 现代西方哲学六选五 1、阐述胡塞尔关于“意向性”的学说 2、分析海德格尔关于Dasein(此在)的思想 3、克尔凯郭尔所讲的“人生道路三阶段” 4、柏格森的时间思想 5、关于罗素“模状词”理论及后人对它的批评 6、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主要思路 2000年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一、孔德的“思想发展三阶段论”及其问题。 二、分析维特根斯坦关于“逻辑形式”的学说。 三、试析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四、罗蒂对于“基础主义”的批判。 五、萨特关于“意识”的学说。 六、分析柏格森关于“绵延”的思想 2001年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外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实证主义 2、唯意志主义 3、詹姆士讲的纯粹经验 4、摹状词 5、加谬的“荒谬” 6、柏格森的两种时间 问题论述 7选4, 20分 1、穆勒关于个人和权利的关系的观点 2、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路与叔本华思想的关系 3、试析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所包含的不同方法论倾向 4、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与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的关系 5、试析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以及它与康德的时间观的关系 6、简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与自由的关系 7、试论梅洛庞蒂的知觉观

西方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西方哲学 一、名词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 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它是在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它的批 判浪潮中形成的。世纪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主要代表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生命哲学:生命哲学是世纪末至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 哲学思潮。它把揭示人的生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进而推及人的存在及其全部认识和实践,特别是人的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再由人的生命和存在推及人的历史 和文化,以至人与周围世界(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换言之,由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对整个 世界的揭示。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格森。 工具主义:广义地说,工具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狭义地说指他关于认识和真理 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认为思想、观念、理论是人的行为的工具,它们真理性的标准在于能 否指引人们的行动取得成功。 现象学:现象学是胡塞尔开创的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它对整个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本世纪初德国哲学和本世纪中期法国哲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广义的现象学包括舍勒、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的哲学。现象学不是统一的学说,而是一场浪推浪的哲学运动。 此在:海德格尔肯定,任何一个存在者均有其存在。只有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才能在其存在 过程中提出和追问存在问题,揭示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被他称为此在, 即先于主客心物之分的、没有规定性的源始状态下的人的存在。此在的存在称为生存。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 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它是在胡塞尔现象学推动下对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 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理性派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海 德格尔、萨特等。 权力意志:尼采认为人的认识和道德价值观念都取决于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后者不是来自上帝或者其他物质和精神实体,而来自人的生命本身。人的生命是一种冲动、冲力、创造力,或者说一种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倾向。尼采把生命的这种倾向看做是 生命的愿望、意志,认为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意志。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改善、增 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即“权力意志”。 唯意志主义:把人的意志至于人的理性之上,并由之出发来解释人的全部认识活动意志全 部精神和物质活动,体现了一种在整体上与传统理性主义哲学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唯意志主义突出以情感意志为中心得本体论,而且由于人的非理性活动除了意志欲望外还有其他形 式,因此唯意志主义可看作是非理性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 西方哲学的三大转向: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

西方哲学史复习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 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气有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有两方面:(1)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他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2)内在的本源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是根相互争斗的“恨”。他用四根说来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理念:理念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统一性和实在性的观念,是普遍的概念,共享和形式。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悬搁判断:“悬隔”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避免怀疑的悖论。 飞矢不动: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 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要先完成全程的1/2,在到达1/2前又要完成它的1/2,如此无穷的分割,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温和唯名论认为共相是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极端唯实论认为共相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独立实在;温和唯实论认为共相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智者:来自“智慧”一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直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才专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

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

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我先列个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吧~ 1、希腊罗马古典哲学 ???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等)(把世界归结为自然某一具体的现象或物质,如水、气) ???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 赫拉克利特(宇宙是变动的火,由逻各斯(规律)支配) ??? 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 ??? 爱利亚派(巴门尼德)(万物本源,就是意识认定的永恒“存在/是者,否认变化与运动) ??? 苏格拉底(强调用内省法获取知识) ??? 柏拉图(具体的万物背后是永恒的原型理念)

??? 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宇宙由土、水、气、火、以太五元素组成,提出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等,最全面的早期哲学) ??? 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为世界之本,理性规律、灵魂、具体事物皆为太一流溢而成) ??? 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万物、灵魂皆为原子,快乐为人生目的) ??? 犬儒学派(第欧根尼)(鄙视外在功利,主张清贫生活) ??? 斯多亚派(马可·奥勒留、艾比克泰德)(强调人的“善”与“德”,主张服从命运,同时把握自我) 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 奥古斯丁(以哲学理论来阐释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的救赎) (经院哲学)??? ???? 亚里士多德主义(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思想来阐释上帝的本质、存在、美德)

???? 意志主义(司各脱)(以自然意志作为世界运动的本因,源头则是上帝)???? 奥康主义(不能外在求证的知识应该被删去——“奥康的剃刀”,等) 4楼 3、近代西方哲学 ?? 早期自然哲学(培根、达芬奇、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 哲学理论家)(主张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来支持解释自 然的理论) ??唯理论(理性主义) ????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知识的最终来源是上帝,物 质、灵魂互为对应平行) ????? (斯宾诺莎)(强调思维/观念和广延/物质是无限的上 帝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一种为内在,一种为外在) ????? (莱布尼茨)(世界由性质连续的“单子”组成,包括 精神和物质,都是“单子”觉醒程度不同的表现) ?? 经验论(经验主义) ????? (洛克)(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有第一性质 和第二性质,前者在物本身,后者则是知觉产物) ?????? (休谟)(最初知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时空和因果 都是知觉的产物) ??????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自我感知,对世界整体的感 知则是上帝) (德国古典哲学)?? ?? 先验唯心论(康德)(知识最初来源于不可言说的“物自 体”,经过认识主体用时间、空间、因果性的主观规范,才 成为可表述的知识或观念/现象) ?? 绝对唯心论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 1、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在存在问题上的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存在观的局限性与合理性。 差异: 赫拉克利特典型的观点就是“某物存在又不存在”; 而巴门尼德观点与之相反,认为“某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就是“火本原论”者,她第一个提出“逻各斯”的概念,并开启了辩证法之门。“万物流转,无物常住,亦无物永为同一之物。”在经验中她观察到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发生,即变化就发生在现在。对于一个特定的事物,它正在发生着变化,正转化为她物。那么在现在的这一刻瞧来,它有它本身的这一面,也有已经转化为她物的那一面,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某物确实既就是又不就是它本身,既存在着又不存在。如同“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在这里,她并不否认变化中“河流”自身性质的保留,也就就是说,她就是主张当我踏进河流的时候,这条河流既就是又不就是这条河流,有“就是”的一面也有“不就是”的一面,两者皆有。 巴门尼德第一个把“就是者”提升为真理的对象,提出“就是者”(存在)就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的概括性与统一性。她指出“所就是的东西不能不就是,不就是的东西必定不就是”可以理解为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原因就是:“能被思维者与能存在者就是同一的。”既然“存在者”与被思想与表达的东西同一,“不存在者”不能被思想与表达,那么这两者就截然的分开了,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联系。在她瞧来,真理性认识表现在“存在就就是存在,不存在就就是不存在”,绝不就是赫拉克利特那种既存在又不存在,一切都向自己对立面转化。 两种存在观的局限性与合理性 合理性 赫拉克利特基于变化阐明“某物存在又不存在”,这就是很好理解的。变化就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对于此刻的某物,它既保存着自身的本性,又包含着转变为她物的趋势,因此它存在又不存在。 局限性: 赫拉克利特认为的万物都变化,事物存在而又不存在。这怎么可能?如果说能,那就就是说某种东西存在与某种东西不存在,无能生有,有能变无。或者,如果存在有变化,它一定产生于非存在或产生于存在。如果产生于非存在,它产生于无,这就是不可能的;如果产生于存在,那么它就是产生于自身,这就等于说,它同它自身就是同一的,过去一直就是同一的,没有变化。 巴门尼德受到经验的局限,巴门尼德认为“能被思维者与存在者就是同一的”,存在就是思想的对象,而不就是感官的对象。如果没有存在作为对象,思想就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在“空想”。 2、柏拉图的理念论与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的关系,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同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直接的关系,实体论就是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批判理念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与缜密论证创立的。实体论克服了理念论关于一般能够脱离个别、理念可以脱离可感事物独立存在的错误观点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叫做“理念”,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就是idea与eidos(多数时候用的就是前者),本义指“瞧见的东西”即形状或相,转义为心灵、灵魂可以瞧见的东西。柏拉图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它们就是个别、相对与偶然的,而理念则就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就是在现象界之外的,决定现象接的永恒不变的、普遍的、绝对的、必然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柏拉图关于理念可以完全脱离可感个体事物单独存在的瞧法与观点。亚里士多德指出: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就是无用的设定。她质问道:抽象的共性怎能单独存在?比如:您能说人只就是人(抽象共性)而不就是动物(可感共性)不?因为人类就是从动物界演化而来。所以,在批评自己老师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经过长期的思考与缜密的论证创立了她的实体论。

西方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10分) 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弗洛伊德开始从人的现实生活考察人的精神活动,提出了()。 A.人格结构理论B.精神结构理论C.自我意识结构理论D.生命结构理论2.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哈贝马斯继承了社会批判理论,提出了关于()理论,成为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A.晚期资本主义B.早期资本主义C.中期资本主义D.中后期资本主义 3.()可以说是杜威实用主义的方法论。A.实践主义 B.实验主义 C.工具主义D.实证主义 4.海德格尔认为,()才是通向真正存在的入口处。A.烦恼 B.畏惧 C.死亡D.游戏 5.唯意志主义认为人的最根本、最真实的本性是()。A.理性 B.自由 C.物质性D.生命冲动 6.近代欧洲哲学的主题是()。A.人 B.自由 C.理性D.非理性 7.尼采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人是“未定型”的动物B.生产劳动C.思维D.道德 8.最早提出“存在”概念的哲学家是()。A.尼采B.柏拉图C.海德格尔D.康德 9.马克斯?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合著的()一书,开创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A.《社会哲学研究》B.《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C.《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D.《启蒙辩证法》 10.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传统哲学是)。A逻各斯中心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D人本主义 二、不定项选择(10分)(每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法兰克福学派吸收了(的部分相关理论。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卢卡奇D.狄尔泰E.叔本华 2.弗洛姆对非创造性性格的划分种类包括()。A.接受型B.剥削型C.囤积型D.买卖型E.尸恋型 3.叔本华认为真正摆脱痛苦的途径是 A.从事哲学研究B.自杀C.从事艺术创造D.信仰宗教E.沉思

北京大学西方哲学专业考研真题汇总(00-09年)

哲 人 超 级 版 主 2# 发表于 2010-3-11 09:02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大学2008西方哲学考研试题(中哲与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北京大学2008西方哲学考研试题(中哲与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道法自然形神相即一物两体至良知气者理之依 二、论述题: 简述朱熹的理一分殊 三、名词解释: 力比多生活辩证法三阶段信仰意志命题函项译不准原理 四、论述题: 1.比较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的异同 2.维特根斯坦如何批评“私人语言” 3.分析萨特的两段话:人的绝对自由和存在先于本质 西方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1.水是万物的本原 2.知道自己无知 3.认识就是灵魂的回忆 4.斯多亚学派 5.有知识的无知 6.自因(斯宾诺莎) 7.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8.单子 9.先验 10.自我设定非我 二、论述题: 1.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2.如何理解笛卡尔的“清楚、明白”的标准 3.休谟对因果性和必然性联系的看法 4.康德关于统觉的学说

TOP 哲人 超级版主 3# 发表于 2010-3-11 09:03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北大西方哲学试题 现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三个世界 绵延 逻辑原子主义 信仰意志 范畴错误 自在与自为 能指与所指 作为公平的正义 二、分析论述 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大概说的是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 三、论述题 为什么对海德格尔而言,现象学的中心问题不是认识论,而是存在论。 西方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永恒的活火 智者 四因 流溢说 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 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真观念 观念的关系和事实 物自体 绝对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