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灾事故灾害的逃生自救互救与急救方法

火灾事故灾害的逃生自救互救与急救方法

火灾事故灾害的逃生自救互救与急救方法
火灾事故灾害的逃生自救互救与急救方法

事故灾害的逃生、自救、互救与急救方法

一、火灾概述

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与温暖。但就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燃火”,由此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灾难性事件称“火灾”。

着火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易燃物”、“助燃剂”与“火种”三者缺一不可。各种灾害中,火灾就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在人们面临死亡威胁的突发性灾害中火灾排在前5位。

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经验。“预防火灾与减少火灾的危害”包括了三层含义:

一就是做好预防火灾的各项工作, 防止发生火灾;

二就是一旦发生火灾,就应当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减少火灾的危害;

三就是火灾现场正确的急救、互救、自救与逃生,以减少人员伤亡。

(一)火灾的分类

1、按火灾损害程度分类:

(1)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火灾:死亡2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

2、按着火物质分类(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

(1)A类火灾就是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塑料制品、化学纤维等火灾。

(2)B类火灾就是指液体与可熔化固体物质的火灾如汽油、柴油、酒精、植物油、变压器油、各种溶剂、沥青、石蜡等火灾。

(3)C类火灾就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沼气、氨气、一氧化碳等火灾。

(4)D类火灾就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铝合金等火灾。

(二)造成火灾的原因

1、电器火灾:1996年7月17日深圳市某酒店经理刘某在离开房间时未将电风扇关闭,由于长时间工作,电风扇电机过热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引发大火,火灾造成29人死亡、13人受伤。

2、机械摩擦:导致轴承发热,热能引燃设备或邻近的易燃物,如纺织机的棉屑、造纸机的纸尘等。

3、切割所造成的火花:可飞散到易燃性材料或建筑物之中,经一段时间的闷烧后而突发火灾;1998年12月14日平顶山市某胶合板厂电锯作业时打出的火星在锯沫中引起阴燃,由于当时作业工人下班后没有进行常规检查与清理,最后引发大火,过火面积1、1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60、4万元,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4、可燃物或可燃性液体:暴露的锅炉、热管道、排气道、电灯或就是加工中的热金属,借由热源的传导或辐射,皆会导致火灾。2007年4月18日早上,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工作着,高处装有30吨钢水的钢包正在缓缓吊运着,在下落到距规定位置2~3米时,钢包突然滑落倾覆,瞬间30吨数千度高温的钢水汹涌的冲进车间,所到之处一片火海,正在车间内交接班的32名职工来不及躲避便被一片火海所淹没。

5、制造、储存与使用可燃物的场所内:因吸烟或乱丢烟蒂而引起火灾。2002年5月15日兰州市龙马灯饰商城仓库内有2名员工整理货物时吸烟,并将烟头随手丢弃,烟头引燃灯具包装箱等可燃物,最终引发大火,火灾造成3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450万元。

6、火灾可由闪电、雷击而发生:1995年4月15日,湖南园珠岭变电站在一阵雷声过后,一个主变压器突然冒起浓烟,随之起火,火灾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7、报复放火:2002年6月,两名初中辍学学生宋某(14岁)与张某(13岁)在网吧上网,因钱不够被服务员奚落,张某、宋某二人遂起报复之念。6月15日23时许,二人到加油站买了1、8升汽油,16日2时30分许,二人来到该网吧将瓶中汽油泼洒到楼梯地面的地毯上。张某捡来一团卫生纸,宋某用打火机点燃后扔在地毯上,二人瞧到起火后迅速离去。16日凌晨2时43分消防队接到报警,并迅速赶赴现场,但火势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整个网吧满就是烟火,且楼顶已被烧穿,

网吧唯一的出口处的防盗门被锁上。虽经全力抢救,大火仍造成25人烧死,12人烧伤,直接财产损失26、3万元。

(三)火灾致死原因

1、烟雾中毒窒息死亡:这就是火灾致死的首要原因。火灾烟雾中有大量有害气体,吸入以后容易造成窒息,火灾中被浓烟熏呛致死的就是直接被烧死的4~5倍。浓烟的蔓延速度就是火的5倍,其产生量就是火的5~6倍。烟气的流动方向就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温度极高的浓烟,在两分钟内就可形成烈火。此外,由于烟的出现,严重地阻碍了人的视线,使人们的能见度下降。只要人的视野降至3

米以内,想逃离火场就不大可能了。

浓烟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在含有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吸入两三口气就会失去知觉,在浓烟中呼吸1~3秒就会导致死亡。而常用的建筑木材或装修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达2、5%。此外,火灾中的烟气里还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正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仅占0、04%,当达到2%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达到6%-7%时,人就会窒息死亡。

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由于电焊操作不当引发大火,二层、三层的民工及四层歌舞厅中200多人被困,经多方抢救,大火被扑灭。但大火造成309人死亡,其中80%就是烟熏致死。2003年3月26日韩国天安市天安小学足球队宿舍内,由于电气线路短路,引起火灾,宿舍房屋比较窄小,天棚、墙壁与地板都就是用可燃材料建造的,起火后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宿舍内8名小队员被浓烟熏呛失去知觉,最后竟无一人生还。

2、被火烧死:火焰烧伤,火焰表面温度可达800℃以上(不同燃烧物的温度不完全相同),人体所承受的温度仅为65℃,超过这个温度值就会被烧伤,甚至烧死。火灾中的高温烟雾及热气流被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的灼伤,引起组织水肿、窒息死亡。

3、跳楼摔死:多数发生在高楼失火,又缺乏自救知识,被火逼得走投无路而跳楼摔死。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6层一女生宿舍,由于电卷发器使用不当引发大火,宿舍内6名女学生,其中4人选择了跳楼逃生,结果无一例外的被摔死。2002年4月21日,三亚市阳光购物中心发生大火,7名被大火围困人员无视消防员的阻止,慌乱跳楼逃生,竟无一人生还,7名死者中3名就是小孩,被大人仅用一条薄被子包裹后就抛下楼,其状惨不忍睹。

二、火灾现场的逃生与自救

在意外事件对人造成的伤害性死亡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伤害导致即刻死亡者不到1/3,这些人来不及醒过来,却已遭受致命的打击。

2、更多的人只就是处在伤势危及生命的状态,因无自救或她救条件而最终遭致死亡。

3、首次尚未遭受伤害,只就是未能及时采取逃离行为,再次遭受严重伤害而致死亡。

可见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逃离现场,就能获救或避免死亡。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逃生与自救方法:

(一)火场逃生的一般方法

1、防患于未然、临危不乱。每个人对自己居住、生活与工作环境及所在建筑结构、逃生路线、消防设施做到心中有数。政府、单位与团体要经常进行防火、扑火、逃生、自救知识与技能的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遇到火灾,被火所困时,不要慌不择路、盲目跳楼或不加保护的强行通过火区,应冷静分析,机智地选择简捷而又安全的逃生路线与方法,果断抓住时机,迅速、安全逃离火场。

2、安全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通道、安全出口就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楼道口要安装应急灯;安全出口及楼梯位置应标示清楚;安全出口不要安装铁门,更不能上锁。

3、沉着冷静。一旦发生火灾,对于身困火场者来说,惊慌失措就是最致命的弱点。2003年寒冬的一个傍晚,北方某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丈夫就是汽车司机,妻子就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家中取暖的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只好生了一蜂窝煤炉子取暖,丈夫在给汽车加油时顺便带回了一个装有5升汽油的塑料桶,回到家后顺手放在屋内。晚上妻子已上床睡觉,丈夫去更换蜂窝煤时,不慎将装汽油的塑料桶点燃,汽油遇火马上在屋里燃起熊熊大火,睡梦中惊醒的妻子来不及穿衣慌忙向屋外跑去,丈夫则在情急之下抓起燃起火苗的塑料桶奋力向门外扔去,而恰在这时妻子也冲到了门口,一桶正燃烧着大火的汽油桶不偏不倚正扔在妻子的背上,妻子立刻成了一个火人,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一血的教训在于将汽油带回家又放在靠近火炉很近的地方,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同时慌乱中来不及观察周围情况盲目将汽油桶扔出,致妻子被焚,最终酿下不可挽回的人间惨剧。遇到火灾,首先要镇静,不要慌张,要始终坚信“只有绝望,没有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