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

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

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
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

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

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精选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为大家的傣族竹楼导游词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

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

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

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

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恋忘返。

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

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亲爱的`游客们:

你们好!今天就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让我们共同去参观一下我国少数民族的民居——。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我们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你们看,这里到处都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铺天盖地的油棕林。再听一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你们现在一定十分疑惑,这傣家竹楼到底在哪里呀?哈哈!你们被这假象所迷惑了,其实这傣家竹楼就藏在这浓绿的竹林中了。好了,我们闲言少叙,大家随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傣家竹楼。傣家人居住在亚热带地区,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放热和湿气,因此,傣家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再往里走我们则一二十家,便来到了傣家村寨。这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每家都用篱围着,篱内种着各种花草树木,真是“树满寨,花满园”。

来到竹楼内部,我们便看见用篱隔成了两个房间,内间我们外人是不可以进入的。

建造竹楼对傣家人来说可是一件大事。他们有一个习俗,就是“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好了,我不多说了,下面请大家各自参观。望大家玩得开心,过得愉快!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今天,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到傣族人的居住地——傣家竹楼。

当我们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走出油棕林,时不时会传来鸡犬之声。

在这里,我要为大家先介绍这漂亮的傣家竹楼——因为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处于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家竹楼一般都“傍水而居”。

傣族村寨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每一幢竹楼都呈正方形,分为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是由20根柱子支撑。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2楼。

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块大的竹席,这儿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

在傣族,建造竹楼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盖成后,还要举行“驾竹楼”仪式。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

洋。同时,还要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好了,现在大家自己参观傣家竹楼。30分钟后,我们在这里集合。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傣家竹楼游玩。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我们先来到了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傣家村寨多则两三百户,一二十家,都是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所谓的竹楼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一幢幢房子了,这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哦!

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依然保持"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呦!

傣族竹楼导游词

傣族竹楼导游词 导读:傣族竹楼导游词300字篇一 大家好,我是导游xxx,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傣族竹楼。这是傣族人居住的地方。也算得上是比较有名的建筑吧。 这个竹楼的构造非常的好,首先呢它是双层结构,第一层是用来关家禽的。第二层是用来居住的,傣族人非常友好,你可以参观他们的居住的地方。但是有一点你需要注意,你不能擅自参观傣族人的居住卧室。因为这是地方的习俗,外人擅自参观卧室,是代表着不吉利。只有不是外人,或者这家主人同意你参观,你才能去参观他们的卧室。其次,这个竹楼外面围了一圈的竹篱笆。除去盖房子的地方,剩下的就是用来种植花草树木的。在闲暇的时候你可以去打理一下花园,摘一些果子。 其次这个竹楼的优点非常的多。第一是空气会很清新,首先是因为房子本来就是用竹子建的。竹子是所有植物中净化空气最好的一种植物。然后呢院子里也有很多的植物。第二是因为竹楼是依水而建的。在这里获得水源是食物也非常的方便。第三水的湿气通过竹子的净化,在竹楼里会非常的凉爽,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他曾经旅游的'时 候在这里住过一次。然后非常的舒适,比开空调好多了。(因为空调会释放少量的PM2。5)在竹楼里,呆一会,就会忘记这里是亚热地带,属于非常炎热的地方。特别是在早上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风景美不胜收。会令你久久不愿意离开。

然后关于竹楼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一家人建竹楼全村人帮忙。建好竹楼后,会有一个仪式。非常的隆重。和我们所过的春节不相上下。傣族人还要请赞哈来演唱(赞哈指的是民间歌手)。 这就是关于傣家竹楼的介绍。 傣族竹楼导游词300字篇二 大家好!我叫xxx。今天我们来到傣家竹楼游玩。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我们先来到了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傣家村寨多则两三百户,一二十家,都是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所谓的竹楼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一幢幢房子了,这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哦!~~ 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依然保持"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呦! 大家看,每一幢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有好多植物,品种也有许多,大家慢慢欣赏一下吧!这里可谓是"树满寨,花满园。"了吧!竹楼的下面有很大很宽敞的空地,这是留着作院子用的。 每一幢房子所展现的都是正方形,有两层高,楼上住人,楼下就是牲口的住所的柴房了。 别看竹楼很简单,上面可是有好多花纹雕刻着的,要仔细看,好好的品味哦!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汉语言文学2A班潘爱妮学号:20091202566 序号:56号 论文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 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蘑菇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我们对于这个变化,一般将其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 经过多年的演变,重檐式瓦房成了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六合同春”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 与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就形成比较明确、清晰的文化传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有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存在,如傣文化从来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百淮系文化也自成一家。 从地理经济上看,氏羌文化起源青藏高原的氏羌族群,是一种高原游牧游耕文化,“编百越文化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百越族群,稻作、干栏建筑、;发左社,随畜迁徙”是其特点. 纹身为其本质;百淮文化被视为云南的本土文化,或许可称作“以采猎为务”的狩猎文化,剿牛、猎头、喜山居?显然,这种划分是极为粗略的。实际上,每一种都并非纯粹的文化类型,而是杂交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族源出发,云南文化可分为氏羌文化、百淮文化和百越文化几种类型。从精神意识看,又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巫鬼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分。 这些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民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建筑中被划分得很明确。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中众多的忌讳也充分说明了多元性,例如白族、彝族的门楼和壁照是相当重

西双版纳导游词(10篇)精选

西双版纳导游词(10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西双版纳导游词第1篇: 各位旅客大家好, 我们今日的话第一站是孟仑植物园, 到们吃完饭之后就直奔傣族园咯! 西双版纳素有植物王国, 药物王国, 动物王国的称号, 版纳拥有最大的国家物种基因库, 有很多名贵的动植物, 比如说植物的话:红豆杉、桫椤、箭毒木、望天树等, 动物的话:眼睛王蛇、金花莽、亚洲象、金丝猴等。孟仑植物园于1959年创立, 园林占地面积约为900公顷, 是在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的领导下完成的它的全名是绿色明珠葫芦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简称孟仑植物园。孟仑植物园隶属西双版纳州的勐腊县的孟仑镇, 内有3000多种物种, 有十_大, 可是此刻的话就是说, 因为有一些区的话在维修恢复看不到, 可是放心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在西双版纳呢除了傣族以外还有僾伲族、佤族、布朗族、彝族等其他的民族, 大家明白中华民共和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的最终一个民族是什么族么?是基诺族在1976年被批准的, 主要居住在基诺乡也是版纳特有的, 口有两万多。基诺乡在过去叫攸乐山, 是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 后改为基诺, 意思是舅舅, 所以他们是一个尊敬舅舅的民族, 也就是说在他们这个家庭里爹亲娘亲不如舅舅亲, 舅舅才是老大!如果大家有兴趣去了解这个神秘的民族的话能够和我说, 前面前行五百米就到了, 如果大家想去看的话, 因为需要提前订票, 所以想去的朋友能够报名, 然后一会从傣族园出来就能够去基诺山寨玩了。

那么我们此刻走的是小磨告诉公路, 始于勐养镇北侧, 止于国家一级口岸――磨憨口岸中老边境, 全长200公里, 大家看道路两旁的数, 这个呢就是橡胶树了。 西双版纳的经济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两大产业, 分别为一:旅游业;这是无可厚非的, 每年到版纳旅游的游客不下200万次。其次的话就是农作物:橡胶, 小粒咖啡, 还有茶叶;很多会问为什么, 此刻我能够像大家解释一下, 橡胶在中国仅有两个地方能够种植, 一个是海南, 一个是版纳, 版纳的橡胶出产量排在第二;而小粒咖啡的话, 在过去我们中国所喝的所有的咖啡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之后有将小粒咖啡的种引进版纳, 结果奇迹般的活了, 并且生长的很好, 很快我们也拥有了自我的咖啡, 版纳出产的怡然咖啡;再来说说茶叶吧, 普洱茶, 属于黑茶, 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 功效也不一样, 也许有会问普洱茶应当是出自普洱啊, 为什么会是版纳的资助产业呢?其实不然, 在过去, 因为普洱市的交通比较便利, 所以所有的茶叶那些就全运过去那边加工生产再发货, 因为不明白它叫什么, 故从普洱府发的茶就叫普洱茶了, 其实六大茶山, 普洱仅有一座, 而其余五大茶山都在版纳!好了, 说着说着又忘了时间了, 我们的目的地到咯, 请大家把自我的贵重物品带在身边哦!那么你们去吧, 一会儿我会在那里等你们的, 玩的开心哦! 西双版纳导游词第2篇: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十_大家今日的导游。也感激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给我本的信任。首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叫xxx, 大家叫我小x或x导。如果咱

西双版纳景点简介

勐仑植物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因它被澜沧江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故得此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13500亩),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种栽培热带植物4000多种(其中的10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各种植物分类集中养畜,组成错落有致的10多个植物专业区。小巧的兰花园,荟萃了热带、亚热带地生兰等附生兰优良品 种;碧潭映日的水生植物区内,睡莲、王莲争妍比美;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棕榈林中,有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婀娜多姿;200多种粗细不等的秀竹,在百竹园中争荣竞艳。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版纳青梅、婆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高。药用芳香林中,有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吐露芬芳。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在裸子植物林区茁壮生长。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能够灼人的火麻以及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奇观。热带果木林中,有酸甜可口的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林木中还有稀奇的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因此,这所植物园荟萃了西双版纳众多的热带植物品种,是“绿色明珠”的巧妙缩影。 在各类植物竞相比美的园林内,建有科研大楼、植物标本馆、展览馆、蔡希陶纪念馆、蔡希陶塑像和民族度假村等人文景观和接待游人的各种服务设施。所以,这片佳木竞秀、繁花似锦的热土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勐仑植物园于199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全省10个名牌景点之一。 原始森林公园 “澜沧江边,莱阳河畔,一颗明珠,闪耀光芒,雨林青翠,泉水潺潺,一道风景天成自然……”在离景洪城8公里的昆洛公路旁,在一片热带雨林中,由浙江金洲集团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开发建设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已经建成营业。公园占地18.8平方公里。景区内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已开发有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野生动物表演、傣家寨、哈尼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石浮雕、金湖传说、阿拉维风味烧烤场等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 独特的热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公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向游客充分展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为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镶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摘要:傣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苑中的一朵 奇葩,它体现着傣族人民的灵魂、心声。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 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 层把握。 关键词:地域文化;水文化;拟兽舞蹈;图腾崇拜;风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 文化。舞蹈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积淀古代文化,而又不受语言文字局限的特殊文化现象,传承着民族审美心理。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社会群体、风尚习俗,都哺育、陶冶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同时又塑造着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独 特风格。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 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层把握。 一、地域文化的特色

傣族人民居住在平均海拔500~1000m之间的平坝地区和江河之畔。那里风光绮丽、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史书记载,大约两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们就已进入“盖房建寨、定居种瓜”的农耕时期,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傣族长期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之中,故而人们具有清新、雅致、平和、善良的民族心理。 一千多年前,小乘佛教传入,成为傣族的全民信仰,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普度众生”不同,只主张“自我解脱、自我拯救、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因此,它的舞蹈风格不似大乘佛教那样雄阔、壮美,有救众人于水火的气势,而是比较柔婉、秀美,与秀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如“蜡条舞”,这是一种由女子表演的仪式性舞蹈,舞者两手各托一支燃烛,在鼓、钹等乐器的伴奏声中起舞。主要动作是两手向内或向外划圆旋绕,或半蹲,或跪下,形成各种“三道弯”的舞姿,十分柔美。有时做缓步流动,烛光随着舞姿的变化而摇曳,营造出端庄、典雅、安静、祥和、虔诚、神秘的气氛。烟烛在佛教中喻意光明,因此舞蹈带有祈福、祝愿的含义,希望通过这种舞蹈仪式求得佛祖保佑,使自身能够在光明中超脱、升华。又如广为流传的孔雀舞,也是按佛经中孔雀明王的故事改编的。舞者身穿白衣,头戴璎珞,手执莲花,乘金孔雀传经,这些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花开四季,果结终年,西双版纳是个没有冬天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穿越热带雨林上空,漫步千米原始森林,野象谷有成群大象出没,澜沧江纵贯南北翻腾着浪花。 一(1):大连到西双版纳独立成团游线路有5158起价,昆明、九乡、石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4飞1卧8日游火车不走回头路,省时省力,更舒适;昆明省内环飞(昆明火车硬卧至大理,丽江飞版纳,版纳飞昆明),不走回头路;全程大连人成团。 (2):大连到西双版纳散客拼团旅游线路有4558起价,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尊贵4飞8日游全程纯玩无购物;昆明、楚雄、版纳四星酒店、丽江五星酒店;精华景点:石林、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古城三塔、版纳风情。 (3):西双版纳内部交通简介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泸沽湖9晚10天游每天 1800元;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汽卧9晚10天游每天 1880元;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汽卧7晚8天游每天 1580元; A17线:版纳-大理-丽江-泸沽湖(8晚9天汽车游)每天 1350元; 版纳-大理-丽江-泸沽湖豪华旅游大巴8晚9天游每天; A18线: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8晚9天汽车游)每天 138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8晚9天豪华旅游大巴游每天 138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10晚11天汽车游)每天 165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豪华旅游大巴10晚11天游每天 1650元; 版纳-大理-丽江(6晚7天游)每天 760元; 版纳-丽江三飞5日游每天 2050元; 二:西双版纳气候 一年四季皆可前往西双版纳旅游,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内为数不多的一个没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这里的平均气温是16℃,而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也只有28℃。西双版纳是从来没有降过雪的地方,也个是长时间处于阳光下面的地方。西双版纳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说法。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双版纳旅行气温比较舒适,不冷不热。如果6-9月到西双版纳旅行,则当地的热带水果大量上市,可以尝遍新鲜的美味。5-10月是西双版纳的雨季,不过这里的公路路况较好,对旅游影响不大。西双版纳给人不同的感觉。 第一感觉是:满山遍野的绿色。花开四季,果结终年,秋天、冬天树木不落叶,只有在干季和雨季交替时,少许树木分批地换叶。 第二感觉是:气候温和,找不到“冬天”的踪迹。有一位气候学家曾经对春夏秋冬作过这样的划分:月平均温度低于10℃的为冬季,月平均温度高于22℃为夏季,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为春秋季。西双版纳低海拔地区的月平均温度都在15℃左右。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没有冬天的乐土”。12月至2月,正是祖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可是在西双版纳,人们还在澜沧江里游泳、捞青苔呢! 第三感觉是:湿度大。西双版纳的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至1900毫米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85%之间。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属于气候学上的两季地区,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一): 傣族传统习俗介绍 1、服饰 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 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男人纹身较普遍。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

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 2、竹楼 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 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傣族的思想很奇怪,他们大都是女人做事,男人闲着,他们那边的男人娶妻,就像我们这边的男人入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慢慢的变弱了点,但在一些平困地区,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 4、禁忌

西双版纳导游词10篇

西双版纳导游词10篇 西双版纳导游词10篇 西双版纳导游词(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我是今日带领你们游玩的程铭舒,咱们今日先参观植物,西双版纳有一片原始森林,森林里有动物,有植物,我要介绍植物了: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菠萝蜜,菠萝蜜长在树上,长得很像榴莲,可是和榴莲不一样,榴莲很臭,而菠萝蜜却很甜很甜,没有一点臭味。另外我还要介绍的是香蕉,香蕉在西双版纳和菠萝蜜一样都很出名,西双版纳的香蕉,有的上上长,还有的向下长,在西双版纳大部分人都吃上上长的,很少吃上下长的,上上长的叫美人蕉,上下长的即使普通香蕉,美人蕉异常好吃。最终我要介绍的是一树成林的榕树,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一片宽广的一片草地上种上一棵树,就种一棵树,如果你给他足够的时间生长,他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片森林,他是怎样长得能,他的树枝经像柳树一样垂下来,可是他和柳树不一样,有很多同学以为他们一样,其实他们不一样,柳树的树枝不种在土里,而榕树的树枝垂下下来了以后,它就长在土里了,慢慢的就变成树了,久而久之就能够成为一片森林,很神奇吧! 我要介绍的动物是大象,西双版纳有个野象园,里面有很多大象,那里的大象真厉害,能够跳绳、能够踢足球、等等还有很多,虽然大象能够跳绳、能够跳舞,可是不能去靠近他,不能去惹他,因为如果你真的惹急他了,它会伤人。 西双版纳是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就给大家介绍到那里,祝大家旅途愉快!! 西双版纳导游词(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十分荣幸能成为大家今日的导游。也感激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给我本人的信任。首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xxx,大家叫我小x或x导。如果咱们大家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的话就尽管的提,不要客气,我会尽自我最大的努力帮忙大家解决.那么同时也期望在座的各位对我们的工作能够给予支持和配合,预祝我们的行程圆满的结束,同时也预祝各位在北京玩的开心,旅途愉快!今日我们要游览的是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在云南省的南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为一个风景旅游胜地,西双版纳是很有特色的。那里居住的

(发展战略)西双版纳经济发展新思路

焦点访谈:西双版纳经济发展新思路 以往说到开发、发展这样的词,人们往往就会想到工地、想到项目,今天我们怎么样理解开发?怎么样理解发展呢?前不久我的同事去云南采访,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他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我们不开发也是一种发展”。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思路呢? 解说: 换上轻便的夏装,记者从深秋的北京来到温暖、湿润的西双版纳,早就听说这里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因此记者走访西双版纳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最富盛名的西双版热带雨林的自然保护区。 记者: 这里就是我们走访西双版纳的第一站叫做勐养自然保护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茫茫苍苍的一片就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这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 解说: 在茫茫苍苍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五千多种高等植物,其中珍稀植物就达341种,同时这里还栖息着很多珍稀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就达到109种,因此这里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因为当地的女皇告诉记者为了让居住在勐养自然保护区的近30头野象生活的更好,他们经常会把食盐撒在山上的河边。 周学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养镇村民: 因为大象非常喜欢喝咸水,因为它身体构造当中没有胆囊,所以它喝水有助于它分解消化,所以说我们经常都会在这个河里面人为投放很多食盐,目的也是为了吸引大象,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象。 解说: 在这片热带雨林中我们时常还可以看到巡山的护林园,160多名护林园看护着这片原始森林,防止有人来这里采伐和盗猎。 马桂洪西双版纳林业局局长: 全州像这样的保护区有402万亩,这个也就是定位为禁止开发的区域。

解说: 所谓禁止开发区就是要禁止对这个区域的一切开发活动,对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来说就是连一颗树都不能随意砍伐。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一些曾经生活在原始森林深处的人陆续的迁移了出来,在勐养自然保护区的大渡岗乡昆罕新寨,一位名叫岩倒囡的布朗族人告诉记者15年前他的家就住在这片大山的后面,那里就是勐养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记者: 那一片都是国家自然保护区? 岩倒囡西双版纳自治州大渡岗乡昆罕新寨村民: 经常看到马鹿、麂子、野猪那些,一般下午四点钟左右,它们出来在地边都可以看得到大象。 记者: 那里面有地可种吗? 岩倒囡: 把那些大树林砍倒以后,那些平坦的地方就留着种田。 解说: 为了保护这里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1991年岩倒囡和同村20户布朗族人从大山的深处迁了出来,他们开始学种茶树等经济作物,现在岩倒囡家就住了六亩茶树。 玉耕岩倒囡妻子: 政府扶持给我们茶叶苗。 岩倒囡: 肥料他们就给我们,像我们寨子就是给每亩十公斤的肥料。 解说: 现在仅种茶树岩倒囡家每年都能收入3000、4000元,有了收入岩倒囡拆掉了旧的白叶房,盖起了新竹楼。通电、通水、通路给岩倒囡家带来了不同于深山

云南西双版纳导游词

篇一:西双版纳导游词 西双版纳在云南省的南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为一个风景旅游胜地,西双版纳是很有特色的。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还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缤纷的头饰和统裙,他们居住的竹楼,吃的竹筒饭 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在过泼水节的日子里,人们还尽情地唱歌、跳舞,饮酒欢宴。去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已成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旅游节目 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楼上住人。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层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 可以欣赏到热带雨林的景致之外,您还可以领略到奇木异草的风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树、桫椤树、箭毒木、铁力木、王莲、旅人蕉、神秘果(树)、四数木大板根……还可以观赏到“鱼赶摆”的场面,可以碰到开屏的孔雀,可与野象合张影……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历正月。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几枝缠着花布、彩纸的竹校。人们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水产,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丢包做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缝抨,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先是无目的的抛来掷去,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姑娘有意识的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妨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泼水节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聚集到澜沧江边,观看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竞赛,傣家儿女在”瞠瞠瞠“的茫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欢乐的气氛。 篇二:西双版纳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我是你们的导游 Tina !那么接下来的几天呢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片美丽而神圣的绿洲吧 !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在这个七彩的国度中汇集了 26 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其中在这个城市的最南端有一片绿洲,在这片绿洲的北回归线的其他地方都是浩瀚的沙漠,然而唯独就有这么一道 独树一帜的风景线,这就是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云南还有”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

西双版纳旅游景点

西双版纳旅游景点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身高近百米的望天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的榕树、会听音乐的跳舞草、会下雨的树、会改变你味觉的神秘果……长年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遇有伤风感冒之类的小毛病,顺手在路边都能找到几味治病的良药。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孔雀和大象在这里备受宠爱,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这里也是傣家人的乐土,原始森林中掩映的竹楼、傣家姑娘们婀娜的身影、优美的孔雀舞让这里更添了几分风情。这里就是西双版纳,北回归线上的一座美丽的绿洲。 野象谷 野象谷内沟河纵横,森林茂密,亚洲野象、野牛、绿孔雀、巨晰、蟒蛇、犀鸟、豚尾猴、猕猴、黑熊、穿山甲、大灵猫以及大量蝴蝶、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等在此栖息。景区内现有游览步行道、专供游人观看野象活动的的高架走廊、大树旅馆、森林酒吧等设施。走进野象谷,白天可观赏大象表演节目,看到林间植物绞杀、植物板根及老茎生花等现象,可尽赏热带雨林风貌。夜晚还可一睹从森林来此觅食的真正野象风姿。 交通:景洪市内各汽车客运站都有班车前往,约半小时一班,票价12-15元。也有旅游专线车可到,票价15元(旅游专线起始站为民族风情园,一般在早9:00前后发车,详细时间可咨询当地客运站,返城在野象谷景区大门口)门票:65元/人,雨林观光客运索道单程50元,双程70元 开放时间:08:00-18:00 建议游玩时间:5小时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三岔河(213国道西侧) 原始森林公园 原始森林公园内有北回归线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还有孔雀繁殖基地、猴子驯养基地、大型民族风情演艺场、爱伲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岩浮雕、金湖传说、民族风味烧烤场等景区和50多个景点。独特的热 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沿途可尽赏板根、绞杀、老茎生花、古藤等奇异景观,还能观赏到数百只孔雀放飞的壮观场面。除了自然景观,爱伲山寨的民俗风情和节庆活动也会让人流连忘返。

浅谈傣族竹楼综述

浅谈傣族竹楼 (图1) 学院:外国语学院 姓名:李晓彤 学号:201104401420 指导老师:韦学飞 时间:2012年12月

浅谈傣族竹 目录 一、傣族竹楼地理位置极其建筑风格 (一)傣族地理位置 (二)干栏式建筑 二、傣族竹楼历史来源以及其优缺点 (一)历史来源 (二)优点及缺点 三、傣族竹楼的旅游发展优势和问题 (一)地理优势 (二)资源优势 (三)发展问题 四、课程感想

浅谈傣族竹楼 一、傣族竹楼地理位置极其建筑风格 (一)地理位置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之间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米数达1700,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到900多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米数只有500,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 (图二) 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摄氏度,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二)干栏式建筑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

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二、傣族竹楼历史来源以及其优缺点 (一)历史来源 (图三) 这种建筑形式历史久远,在祥云县大波那出土的青铜中就有战国时期的建筑模型。在晋宁县的石寨山和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公元前100年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中,也发现许多这种建筑模型。在泰国至今保留的侬却诏班告文化遗址和越南此部的富永等地,也发现过此种建筑遗迹。这都说明,此种建筑形式源远流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竹楼因封建等级的不同而不同:贵族建房上可以盖瓦,下可用柱百棵以上,中可以用两层楼梯,每层十级以上;农奴建房上不得盖瓦,下用柱限四十根以内,只能安一层楼梯,并且不得超过九级,导致西双版纳千村万寨的竹楼都只能以芳草盖顶。六十年代是西双版纳竹楼从草顶到瓦顶的过渡时期, 到现在傣族村寨中早已是一色瓦顶。楼柱也从龙竹换成木柱,从挖坑埋柱换成石墩垫柱。现在几乎所有的平民百姓的竹楼从建筑质量到建筑面积都超过了以前的官家。竹楼的式样也在不断地翻新。八十年代初,增加了不同形式的子楼。如今,竹楼已从竹木建筑发展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把它称作乡间别墅也许更为合适了 (二)优缺点

最新-西双版纳导游词10篇

---------------本文为精心收集的范文、公文、模板、和其他精品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西双版纳导游词10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本地收藏,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西双版纳导游词(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我是今日带领你们游玩的程铭舒,咱们今日先参观植物,西双版纳有一片原始森林,森林里有动物,有植物,我要介绍植物了: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菠萝蜜,菠萝蜜长在树上,长得很像榴莲,可是和榴莲不一样,榴莲很臭,而菠萝蜜却很甜很甜,没有一点臭味。另外我还要介绍的是香蕉,香蕉在西双版纳和菠萝蜜一样都很出名,西双版纳的香蕉,有的上上长,还有的向下长,在西双版纳大部分人都吃上上长的,很少吃上下长的,上上长的叫美人蕉,上下长的即使普通香蕉,美人蕉异常好吃。最终我要介绍的是一树成林的榕树,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一片宽广的一片草地上种上一棵树,就种一棵树,如果你给他足够的时间生长,他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片森林,他是怎样长得能,他的

树枝经像柳树一样垂下来,可是他和柳树不一样,有很多同学以为他们一样,其实他们不一样,柳树的树枝不种在土里,而榕树的树枝垂下下来了以后,它就长在土里了,慢慢的就变成树了,久而久之就能够成为一片森林,很神奇吧! 我要介绍的动物是大象,西双版纳有个野象园,里面有很多大象,那里的大象真厉害,能够跳绳、能够踢足球、等等还有很多,虽然大象能够跳绳、能够跳舞,可是不能去靠近他,不能去惹他,因为如果你真的惹急他了,它会伤人。 西双版纳是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就给大家介绍到那里,祝大家旅途愉快!! 西双版纳导游词(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云南导游词5篇云南傣族园导游词_0346文档

2020 云南导游词5篇云南傣族园导游 词_0346文档 EDUCATION WORD

云南导游词5篇云南傣族园导游词_0346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西双版纳在云南省的南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为一个风景旅游胜地,西双版纳是很有特色的。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还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缤纷的头饰和统裙,他们居住的竹楼,吃的竹筒饭.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在过泼水节的日子里,人们还尽情地唱歌、跳舞,饮酒欢宴。去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已成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旅游节目。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

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楼上住人。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层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可以欣赏到热带雨林的景致之外,您还可以领略到奇木异草的风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树、桫椤树、箭毒木、铁力木、王莲、旅人蕉、神秘果(树)、四数木大板根……还可以观赏到“鱼赶摆”的场面,可以碰到开屏的孔雀,可与野象合张影……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历正月。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几枝缠着花布、彩纸的竹校。人们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水产,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丢包做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缝抨,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先是无目的的抛

西双版纳经济发展新思路

西双版纳经济发展新思 路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焦点访谈:西双版纳经济发展新思路以往说到开发、发展这样的词,人们往往就会想到工地、想到项目,今天我们怎么样理解开发怎么样理解发展呢前不久我的同事去云南采访,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他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我们不开发也是一种发展”。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思路呢 解说: 换上轻便的夏装,记者从深秋的北京来到温暖、湿润的西双版纳,早就听说这里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因此记者走访西双版纳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最富盛名的西双版热带雨林的自然保护区。 记者: 这里就是我们走访西双版纳的第一站叫做勐养自然保护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茫茫苍苍的一片就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这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 解说: 在茫茫苍苍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五千多种高等植物,其中珍稀植物就达341种,同时这里还栖息着很多珍稀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就达到109种,因此这里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因为当地的女皇告诉记者为了让居住在勐养自然保护区的近30头野象生活的更好,他们经常会把食盐撒在山上的河边。 周学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养镇村民: 因为大象非常喜欢喝咸水,因为它身体构造当中没有胆囊,所以它喝水有助于它分解消化,所以说我们经常都会在这个河里面人为投放很多食盐,目的也是为了吸引大象,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象。

解说: 在这片热带雨林中我们时常还可以看到巡山的护林园,160多名护林园看护着这片原始森林,防止有人来这里采伐和盗猎。 马桂洪西双版纳林业局局长: 全州像这样的保护区有402万亩,这个也就是定位为禁止开发的区域。 解说: 所谓禁止开发区就是要禁止对这个区域的一切开发活动,对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来说就是连一颗树都不能随意砍伐。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一些曾经生活在原始森林深处的人陆续的迁移了出来,在勐养自然保护区的大渡岗乡昆罕新寨,一位名叫岩倒囡的布朗族人告诉记者15年前他的家就住在这片大山的后面,那里就是勐养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记者: 那一片都是国家自然保护区 岩倒囡西双版纳自治州大渡岗乡昆罕新寨村民: 经常看到马鹿、麂子、野猪那些,一般下午四点钟左右,它们出来在地边都可以看得到大象。 记者: 那里面有地可种吗 岩倒囡: 把那些大树林砍倒以后,那些平坦的地方就留着种田。 解说:

少数民族建筑

竹民俗:云南少数民族竹楼建筑 竹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制民居建筑,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拉祜族等聚居区,竹楼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 竹楼是采用干栏式建筑形式,房屋离开地面,建筑在柱桩上,下部架空。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和放置东西。竹楼都背负青山、依山而建,具有防潮、通风散热、卫生舒适、防避虫蛇之害的特点。因就地取材、以竹为楼,梁柱、墙壁、屋面、楼梯、楼面都是取竹而建,俗名竹楼。云南不同民族的竹楼大小、内部设置有差异,但以傣族竹楼最具有代表性。竹楼分上下层,上屋顶呈四面坡形,犹如“孔明帽”,下层呈方形,极富立体感;竹楼与竹楼之间高低起伏不平,富有层次感。

历史文献对云南民族竹楼有明确记述,《唐书?南平獠传》有“多瘴疠,山有毒草、沙虱、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阑”之载,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称“上设茅屋,下豢牛棚。棚上编竹为栈,下施椅桌床榻。”元?李京安《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也有“金齿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之载述,说明其历史源远流长。云南少数民族竹楼的起源和诞生存在有许多的传说和故事,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人因地制宜、旧地取材、适应环境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用竹建造的傣家竹楼充分体现出轻盈、灵巧、别致、实用,极富民族特色和风情。傣家人于村寨旁种植许多高大茂密的竹丛,生机盎然,掩映着土灰色的竹楼建筑,富有诗情画意。 现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竹楼用纯竹建造则较为少见,竹柱、竹地板、竹梯、竹隔板多被木制品替代,但仍然保留着“竹楼”的形状和名称,“竹楼”无疑已成为云南民族民居的符号,展示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 到云南民族村最大的收获是每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各异,区别非常明显,就是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人口大多在1~2万人左右,但是却能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化传统,真是感叹祖先的智慧和历史长河留下的文化脉络。

傣族民族特色

傣族民族特色 篇一: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126万。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 宗教信仰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历法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戏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

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民歌舞蹈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经过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动,浴佛节被宣传成“泼水节”,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民居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