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全面发展人才

一、体育中渗透着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都一致确认体育的教育因素,

有关社会体育概论论文

有关社会体育概论论文 [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首先要转变旧的体育教育观念,根据 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设计新型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模式.在此基础上,建 构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及其知识结构,同时探索开放式的办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能力结构。 [关键词]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人才培养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育 观念也随之更新,全民健身时尚正在形成。大众向往健康生活,社会需要体育越来越显示 出一种明晰的发展趋向;一个内容多元化的社会体育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社会体育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们关注的问题。 二、行为特征与基本模式 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行为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社会体育市场已初步形成。群众不断扩大体 育娱乐消费进行体质与健康投资已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涉足体育市场,开始兴办商业性体育场所;一些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如: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门球、台球等更加普及;一些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如:高尔夫球、网球、保龄球等也 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领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健身、健美、娱乐的目的,已逐渐成为时 代发展的潮流。与计划经济时期比较社会体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在追求 的目标上,从单一的健身为价值取向健身、娱乐、休闲、康复乃至体育的经营开发、咨询 指导等多元目标转化;2在组织管理上,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向政府行为、地方团体行为,民间团体行为乃至个人行为协同的全社会行为转化。3在开展方式上,从单一的福利型向福 利型、经营型和消费型相结合方向转化;4在活动空间上,从传统的单位举办活动向单位、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活动空间转化。5在参与形式上,从少数人被动参与向全社会自觉 主动方面转化。 由此可见,社会体育形成与发展根本的社会动因是社会进步与发展,是体育自身发展 趋势所决定的。社会体育表现出来的社会性、娱乐性、消费性、健身性和经营性等方面的 特点,为我们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提供广阔而全面的社会视角。 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模式 从以上基点出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社会体育人才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高素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较全面的综合素质;新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现代科学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高技能——具有较全面的社会体育专业技能,适应性强。

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摘要]随着北京2008年申奥成功,体育与旅游业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起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体育旅游人才需求。面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需要,文章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旅游专业面临的形势、存在问题以及体育旅游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措施以及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育旅游人才培养 体育旅游是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体育旅游专业是面向新世纪体育市场及现代旅游事业的发展,以构筑和谐社会为主要目的,培养具有宣传现代体育理念,运用心理拓展原理设计专项体育旅游项目、指导康体休疗运动的能力,同时具备经营管理各类旅游企业的基本能力,具备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以及商业秘书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高级俱乐部、会所的管理人才。 一、高职教育体育旅游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高职教育旅游专业的发展现状 1.缺乏办学经验。为了满足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对旅游应用人才的需求,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但这是一种新的专业,办学经验还比较缺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状况与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得不到行业认可,导致毕业生难以就业。 2.经济发展的两个转变推动旅游产业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转变推动着旅游产业从服务接待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使其成为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这样就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结构,使得原本不适应的人才培养问题更加突出。 3.旅游职业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面对国际旅游人才市场的新要求,我国高职旅游院校除了必须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应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使高职旅游人才的规格、素质、能力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相吻合,推动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体育学院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意见”,在年体育类类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体育教育(师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为大类的年体育类类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体育教育(师范):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教案、训练、竞赛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以及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体育教育(师范):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好学上进,善于合作;爱岗敬业,品德良好。 (二)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案,计算机考试达到一级(含一级)以上水平;能规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含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三)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案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四)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学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基本的教案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五)了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具有中小学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案、训练、科研、组织竞赛、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六)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社会体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富有创新精神。 (二)系统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技术与练习方法,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一、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二、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四、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五、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高级岗位的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6)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 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体育教育 专业代码:670114k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3.学习形式:全日制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出具有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理念先进,学有专长,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能胜任小学体育教学、课外活动指导、竞赛组织、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主要服务于四川省及周边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学、幼儿活动指导等。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知识结构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及运用现代教育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掌握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尤其是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 (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计算机应用及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实施普通话、

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等教学的能力; (3)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与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定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4)具备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裁判员、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有继续学习、适应转岗及自主创新的工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2)科学文化素质:懂得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人文修养。 (3)专业知识素质: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和牢固的专业思想,掌握体育教学、训练、幼儿活动指导、竞赛组织、裁判员、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小学体育教学、训练、幼儿活动指导、竞赛组织、裁判员、学校体育管理和体育科研的基本素质。 (二)证书要求 1.四川省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三级证书;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3.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 4.相关项目的裁判等级证书 五、主要面向工作岗位(群) 六、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

体育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体育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创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由于自身的特点,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着独特的作用。探讨了体育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了体育教育中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迅猛增长,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也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关键环节,因此,高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生活也是日新月异,这些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整个社会得以进步的源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也是当代教育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2 体育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 体育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协调四肢发展,还有助于开发大脑,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开展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不断发掘自身潜能,转变思考方式,提升协调能力。在体育运动中不仅对学生的身体进行了训练,还对其意志、思想以及能力进行了磨练,有助于学生不断发现自我并完善自我。这些作用都是其他学科难以涉及且难以超越的。体育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体会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开发、启迪学生的作用,因此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2 體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 体育教育具有开放性、运动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氛围,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机会。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品质进行培养和锻炼,能够提升学生吃苦耐劳、勤于思考、思维敏捷等优点,而这些也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能够树立学生创新意思、思维与能力,其根本也在于求新、求异、求变,而体育的本身也具有这种特质,虽然体育教学内容某种程度上形式是一致的,但其变化也是多端的,在教学中也便于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发掘学生创新的能力。 2.3 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俗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协作的力量无法估量,现今社会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创新过程中团队的合作与互助也是创新成果与否的关键要素。而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都离不开合作,甚至部分运动极其强调合作,这对于培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细节要求(专科)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细节要求(专科) 一、关于学时、学分问题 1.学时、学分: (1)专科专业学时控制在1700左右,不超过1800学时;总学分在140学分左右;周学时平均21-22,不超过26课时。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2)允许个别课程出现0.5学分,但尽量少出现,最后总学分应是整数。 (3)每个学期(第六学期除外)排课一定要排到12周以上。 2.课程教学周数: 除第一(14周)及第六学期(无课程教学周数)外,其余学期均按16周计(在模板中“各学期周教学学时分配”部分已注明)。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二、关于实践教学: (1)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我校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小学期实践、毕业实习、军训和军事理论及普通话培训及测试四部分,共22学分。此部分学期及学分分配见“人才培养方案模板”中“七.2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各专业不要改动)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2)实践课程: 指在教学运行周期内开设的、实践课时大于等于四分之三、课程名称能体现实验、实训、设计、应用等的课程。(仅指专业课,不包含公共课。)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三、关于“考核方式”问题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具体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确定;公共课的考核方式已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模板中明确。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四、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设学期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学期开设的学院有:信息技术与文化管理学院、表演艺术学院、舞蹈艺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其他学院第二学期开设。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五、关于学分、课时的具体算法等问题 1.对于有外出实践教学的专业,比如某个学期出去2周或3周实践教学的,该课程务必注意学时、学分的算法及在模板中的正确标注方法及本学期其它课程的学时算法: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1)天数=(n周*7-2天),如出去一周按5天计,出去2周按12天计,出去3周按19天计。 (2)每天按5个学时计。 (3)学分按每周一个学分计。 (4)出去n周,模板“七.3”部分“各学期周教学学时分配”处写为“(16-n)+n”,本学期其它课程的课时数按周课时*(16-n)计。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5)在模板“七.3”部分该课程名称行对应的学期列的空格处填写n周。 3. 对于个别专业的“分段”上课问题,周课时的计算应按平均周课时计算,四舍五入取整数。 六、其他 1.对于跨学期的课程,跨几个学期则按几门课算,统一写为“***课(一)”、“***课(二)”等,在模板中分行写,应有不同的课程编号。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2.注意表中的各类比例关系,如在模板“七.3”部分,每门课程的“讲授”和“实践”学时相加都应等于“总计”学时。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3.各专业可根据课程及模块的多少对模板进行添加或删除行,但该合并的单元格合并,务必保证逻辑关系的正确性。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 1 / 1

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11-24T15:27:18.2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0期作者:王杰己[导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733399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启迪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学习若缺乏正确动机,那么学习必是盲目的;动机正确,学习行动就会坚持、持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以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外,还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好身体,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提高民族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是自己将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物质基础;也是健康长寿之道。从而吸引学生产生追求的意向,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对体育保持深厚的兴趣。 二、培养 未知欲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一种内心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所教动作特点,恰如其分地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兴趣。譬如在教前滚翻时,向学生提问:“一个长方形木头和一个篮球同时在地面上滚动,哪个物体滚得圆滑些?”既揭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保持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与情绪状态有密切联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绪体验的情境,采用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表现为注意),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如队列练习,改变行走路线以竞赛形式出现,学生便会兴趣盎然,练而不厌。又如手榴弹练习,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后,立即改用掷准方法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掷远团体赛,学生的练习兴趣就大增,进而产生更高水平的定向——求知欲,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巩固 根据少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较高、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易疲劳的这一生理特点,教师要切实把握好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兴趣的时间(即每个练习形式的时间),做到见好就收,使学生大脑皮层中总有一个适度的兴奋灶,给他们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为下一堂体育课打下好的基础。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 与管理人才培养 摘要: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指出问题根源在于教育与实践脱节,专业与职业脱节;必须以职业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从职业化培养的角度,审视《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认为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育社会工作方向暂不易作为职业方向培养;培养规格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的区分度不明显:课程设置缺乏依据说明,对运动技能关注不够;多方向和多头开设的课程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继而影响学业修读和就业。提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化培养应该以运动技能的推进为主线;在具体培养规格上,应该采取递进形式对学生提出规定要求。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7-0032-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据石岩研究发现,我国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至少应配备65万人,到21世纪中叶应达到500万人以上。顺应社会体育发展的热潮,高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蔚然成风,全国的办学规模由2000年的30余所院校猛增到2008年底的230所,涵盖体育、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然而,与供需两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艰难的就业形势始终是社会体育专业难以摆脱的

梦魇。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后10名的本科专业中,社会体育专业榜上有名;2007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情况,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等20个本科专业年终就业率未超过40%;在另一项调查中,2008年全国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对口率为40%,居所有专业倒数第3位,毕业后半年的月均收入为2090元。一边是缺口较大的人才需求,一边却是艰难的就业形势,问题根源在于教育与实际脱节、专业与职业脱节。2009年7月制定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适时地提出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问题,为明确社会体育专业的社会责任,促进专业培养与人才需求接轨,提高各高校办学质量提供了指导和有力的支撑。但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职业化培养的角度看《专业规范》,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 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已经成为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王爱丰等在对江苏近10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研究后指出,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围绕《专业目录》进行设置,突出表现在专业特色不够、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石岩等学者均有类似观点。 2)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强。课程设置是体现专业特色的灵魂。目前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岗位实用性不强,表现为两种趋向:一种情况是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雷同,传统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现有师资、设施基本是为了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需要配备的,社会体育专业所需的师资、设施建设尚需时日。另一种情况是开设的特色课程受制于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 级)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体育学科与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有一专多能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体育教师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一)基本能力: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具有基本运用计算机和外语的能力。 (二)专业能力:系统掌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能胜任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并有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发展能力:具有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发展的动态;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学制 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四、学时学分要求 课内总学时:2444 毕业最低总学分:184 五、学位授予 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 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基本原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田径、体操、球类等。 七、毕业规定及其它必要说明 凡各门课程成绩合格,修满本专业规定的最低184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巢湖学院毕业生毕业及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准予毕业并授予教育学学士

浅谈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

浅谈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关键词】体育育人品质 一、体育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原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的决议(1966年)曾指出:“体育是形成人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积极社会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美国确认“学校体育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芬兰

提出:“体育在道德和社会教育方面,能培养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新西兰也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性,提出“体育不单限于身体的(范畴),而且在教育的范畴内把它做为更广泛的教育手段有效地利用,体育不仅以肌肉发达为目的,更广泛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和他人比较、学习,互相指导、互相帮助、赞扬对手的成功,获得自由支配身体的喜悦……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都一致确认体育的教育因素,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主要任务。体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长寿,而同时肩负着社会责任,把参加体育锻炼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相联系。 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人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参加运动竞赛时,情绪往往兴奋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规则、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终身体育发展策略的基础,而小学又是学生教育的初期阶段,小学体育也是学生体育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体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体育成绩,因此,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小学是小学生首次接触和系统学习体育的阶段,所以,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对小学生未来体育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要重视自身的教学效果,积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只有提高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参与体育学习,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2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 2.1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其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对于外界的变化比较敏感,情绪丰富且多变,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虽然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据较大的比重。其独立思维以及判断能力在进入小学后有所提升,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提问。其意志力较弱,并且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相关文献指出,小学生在进入小学后,其感兴趣的东西越来越多,并渐渐分化,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许多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活动等,能够让小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并对其产生兴趣。小学体育作为学生体育教学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黄金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进行合理健身运动、预防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身体与精神基础。 2.2小学生的生理特征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1.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使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规范性 2.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市场需求多样化、师范教育转型、基础教育全方位改革等时代背景,制定适合“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3. 总结2006版本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实施的经验,坚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分类分层培养,使培养方案体现本专业特色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面宽、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 基本规格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的基本运动技能。具有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3)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责任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及求实与探索精神。 (4)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5)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 1. 基本学制为4年。 2. 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培养模式 以“二分三强”基本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积极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学校体育教育的差不多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从事教育教学、体育治理、社会体育指导、训练及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方面能力,能在中小学校、体育治理、体育经营、等部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治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业技能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具有扎实的大学英语、运算机基础等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专业理论知识; 4、把握体育治理及体育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 5、具有本专业先进的和面向21世纪所需要的科学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差不多能力 (1)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差不多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3)具备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期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具备利用运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5)具有把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连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 (6)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行和人际交往及企业治理能力。 2、专业能力 (1)具备依据实际情形组织教学,治理教学,提高教学的能力; (2)具备本专业教育教学、体育治理、社会体育指导、训练及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专业能力。 (3)职业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3、综合能力 (1)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行为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备猎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组织、和谐能力; (4)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以及积极探究、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安心教育,严格认真,求实守纪的敬业精神。 (三)素养结构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 2、具备大学层次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3、具备创新、实践、创业的体育素养; 4、具备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

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周海清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它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始终,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校企合作整体发展良好的势头下,我系陆续与三辰卡通集团、湖南创兆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秒帧动画设计制作公司和湖南楚天数字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企业协议和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作,使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他们共同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合作发展的结合点,实现校企的全方位合作,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培养的人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适应社会竞争。 课程计划是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而进行的综合性训练,旨在加强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实践的方案要符合教学要求和社会实际,体现综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所有教学计划都通过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建议,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计划,从而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安排,保证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效果。比如我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原先安排了室内设计这门课程,但是在企业专业人员的建议下,该门课程被更换成其他更加适合本专业的课程。 我系的专业教学计划是建立在一整套与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的。其教学内容在基础理论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在专业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其课程体系主要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技术、技能培训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我院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企业的优势,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切实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服务企业、社会,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要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课程设置是不容忽视的工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统一。学校的“产品”是人才,用人单位是“上帝”。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知道企业对高职人才的具体要求,才能摸清相关专业的岗位群,以及各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知识素质等要求,校企合作越深入越广泛,所得的信息越准确,在此基础上所开发、设计的教学培养计划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 我院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为了培养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制定的教学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我系专程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深理论的专家,从企业、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课题概述】 喜欢体育活动、乐于运动是大多数学生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学校体育专家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则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运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我想通过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探究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研究目标】 1、通过“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来转变厌学情绪,切实转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体育课教学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主要措施】 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体育新课改”的模式,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其内心深刻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地产生一种拥有健康体魄的愿望。同时,教师循序渐进地、因势利导地利用多种方式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肯定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前提下,教师教得带劲,学生学得起劲,学生们掌握运动技巧、技能的欲望愈强,那么,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示范带动,培养兴趣 体育教学一般采取讲解示范的方法进行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优美规范的

社会 体育 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广州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1年9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掌握社会体育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社会体育健身指导、技能传授、组织管理和经营开发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工作的政策和法规。 (二)热爱社会体育工作,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健康、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掌握社会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传授和指导身体锻炼、养生保健、休闲娱乐以及社会体育活动策划、组织与服务的知识和方法,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和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社会体育调查研究方法,并具有从事社会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五)达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水平,并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六)学习一门外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相当水平;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学习普通话,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社会学、管理学、体育学 (二)主要课程 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体育概论、社会体育学、游泳、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四、主要实践环节 入学教育、军训、生产劳动、中期实习、就业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五、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 (一)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可提前一年毕业(修满规定的学分);对于在规定年限未完成学业的学生,允许延长学习时间,最长可延长4年。 (二)学分 在修业年限内需完成165学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