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

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

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
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

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

1 引言

聚合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在工程上则能为反

应器设计、聚合工艺条件的优化提供必要的依据,指导生产实践,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聚合反应动力学主要是研究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反应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共聚反应中共聚物的组成及其序列分布与引发

剂浓度、单体配比、聚合温度间的关系也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从基于聚合反应机理的动力学模型、聚合动力学研究实验方法等方面介绍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2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自由基聚合反应一般分为诱导期、聚合初期、聚合中期、聚合后期等几个阶段。诱导期

初级自由基为体系中存在的阻聚剂及一些杂质所消耗,没有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为零。如果能将体系产生阻聚作用的杂质完全去除,可以消除诱导期。诱导期过后,单体开始正常聚合。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聚合反应速率不随反应时间变化,为恒速聚合,称为聚合初期。这一阶段的长短随单体种类和聚合方法而变,一般转化率在10~20%之间。由于是恒速反应,

利于微观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研究。随着转化率的进一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逐步加大,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这种现象有时可以延续到转化率达50~70%,这一阶段称为聚合中期。

聚合中期后,单体浓度逐渐减少,聚合速率下降,为了提高转化率常需要延长反应时间。这一阶段称为聚合后期。聚合中期和聚合后期的聚合反应偏离了微观动力学,一般称为宏观动力学。

2.1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

自由基聚合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几个基元反应组成。一般链转移反应对

聚合反应速率影响较小,在研究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时,主要考虑前三个基元反应对聚合

反应速率的贡献。

(1)自由基聚合的链引发反应由引发剂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和初级自由基同单体加成形成

单体自由基两步反应由于初级自由基的形成速率远小于单体自由基的形成速率,为控制反应速率的关键一步。因此可以认为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仅取决于初级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由于引发阶段体系中存在一些副反应及诱导分解,初级自由基并不全部参与引发反应,还需引入引发效率f。这样总的引发反应速率可写为:

Ri = 2fkd[I] 1)

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 10-4~10-6s -1;引发效率 f 约 0.6~0.8;[I]约 10-2~10-4

mol/L ;Ri

约 10-8~ 10-10mol/L · s 。

(2)链增长反应为单体自由基与大量单体逐一加成的过程,在每一步增长反应中,链 自

由基的活性端结构相同, 仅仅链长不同。 根据等活性理论: 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各

步反应速率常数相等即: k P1 = k P2 = k P3 = k P4 =···= k Pn

令自由基浓度 [M ·]代表大小不等的自由基 RM ·、RMM ·、RMMM · ···RMn ·浓度的

总 和,则总的链增长反应速率可写为:

R P d[M]

k P [M] [RM i ] k P [M][M ] dt P ( 2)

( 3)链终止速率是以自由基消失速率表示, 一般自由基链有耦合和歧化两种终止方式:

偶合终止的基元反应和速率方程为:

Mx · + My ·→ Mx+y

2

Rtc = 2ktc[M ·]2

( 3-1)

歧化终止的基元反应和速率方程为: Mx · + My ·→ Mx +My

2

Rtd = 2ktd[M · ]2

(3-2) 一般自由基聚合反应中,两种终止方式都有,总的链终止速率为:

R t d[M ] 2k t [M ]2

dt ( 4)

由于自由基活性高、寿命短、浓度低、难测定,速率方程中的 [M · ]很难处理。提出第

二个假定,稳定态假定:聚合反应经过很短一段时间后,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再变化, 进

入“稳定状态” 。自由基的引发速率等于终止速率,由 Ri = Rt 可以导出:

1/2

(5)

在整个聚合反应中, 链引发和链增长这两步都消耗单体。 相对于大量消耗单体的链增长

反应, 链引发一步消耗的单体可以忽略不计。 在假定聚合度很大的情况下, 可以用链增长反

应一步的速率表示总的聚合反应速率。

代入稳态时自由基浓度 (5)得: 1/2 R i

2k t [M ]

R i d[M]

dt

R i R P R

P (6)

k P [M] 7)

8)

式( 7)为总聚合反应速率方程,可用于表达各种引发形式的聚合反应速率。当用引发剂引

发时得,代入( 1)式既得到聚合反应总的速率方程:

1/2

R P k P fk d

[I] 1/2

[M] P P k t 需要指出的是推导上面微观动力学方程时做了四个基本假定: 性、聚合度很大以及稳态假定。 低转化率的聚合实验数据能够较好

地符合推导结果, 说明假 定可信,机理可靠。

2.2 自由基聚合宏观动力学

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单体和引发剂浓度均有所下降,聚合速率本应该减慢。 但

许多单体聚合致 10%准化率后,却出现明显的自动加速现象,严重偏离了微观动力学方 程。自

动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黏度增加所引起的, 因此又称为凝胶效应。 加速的原因可以由 终止受

扩散控制来解释。

链自由基的双基终止过程可分为三步: 自由基链段质心的平移; 两段重排, 使活性中心

靠近; 双基化学反应而终止。 当体系的黏度随转化率的提高而上升时, 链段的重排将受到阻

碍,双基终止概率下降,自由基的寿命延长。但在转化率小于 50%单体的扩散不受影响量

增长速度不变, 而链终止速率下降从而使总的聚合速率显著上升, 同时分子量提高。 当转化

率大于 50%以后单体的扩散也受到影响,聚合速率也随着降低。

单体种类和溶剂性质对凝胶性质都有影响, 不良溶剂将使大分子卷曲, 不利于链段重

排, 加重凝胶效应。 伴有凝胶效应的聚合已经偏离了微观动力学行为, 属于宏观范畴, 速率

方程 的处理比较复杂多含经验关联成分。常用的通用经验公式为:

n( 0.5~ 1.0) , m( 1~ 1.5)

3 自由基动力学研究实验方法

根据聚合动力学的通用公式, 通过测定相应的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然后通过计算和拟合

可以求得引发剂的反应级数、 单体的反应级数、 聚合反应总的表观活化能的动力学参数。 虽

然聚合速率常常以单位时间内单体的消耗量或聚合物生成量表示, 但基础的实验数据确实转 化

率 -时间数据。

3.1 转化率的测定方法

转化率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 过程中定期取样,聚合物经过分离、洗涤、干

链转移反应无影响、 等活

R p K[I]n [M]m 属于直接法的有称量法, 测定原理是在聚合

变化,以直接法为参比标准,间接求取转化率。其中最常用的是比体积(比容)膨胀剂法。

3.1.1 称重法

在丙烯腈聚合反应中,每隔一定的时间从反应器中称取 0.8-1.0g ( 精确到 0.1mg )置

于 10*10(cm 2

) 的方形玻璃片上,用力压成很薄的一层。然后,将两块玻璃反方向来开并

浸在纯 净水中, 使其凝固、 析出。 吧凝固的薄膜用纯净水洗涤、 真空中烘干至恒重, 将薄

膜称重 (精 确到 0.1mg ) 根据下面公式计算此时聚合反应的转化率: 高聚物薄膜重

M 0 * 与薄膜相应的聚合液重

M 0为反应体系中单体的初始重量百分浓度比;

M 为聚合结束是体系中总单体的残余百分比。 3.1.2 膨胀剂法

单体转变成聚合物的过程是一个体积收缩与转化率成线性关系。 因此可用膨胀计来追踪

这种体积变化,进而推算出聚合反应速率。单体全部转化为聚合物,其体积变化率 K 为 V m V p

K

V m

100% 式中 Vm 与 Vp 分别为单体和聚合物的密度。转化率 C 与聚合时体积收缩率 ΔV/V O 成线性

关系,则 ΔV 1

V O K

3.2 单体反应总级数的测定

为了测得单体反应总级数 ,需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 ,分别加入等量的引发剂,

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 分别测定不同单体浓度下不同时刻的转化率数据, 对转化率 与

时间做图,在转化率较低时拟合的直线的斜率既为一定温度下该单体浓度时的聚合速率。 然后再

lnRp 与 [M] 做图(如图 3-1),所拟合的直线的斜率既为单体的反应级数。 C% M 0 M M 0

100% 聚合液中高聚物的百分含量 100% 式中 VO 为初始体积,

Δ V 为体积收缩值。

图3-2 lnR P-ln[M]

3.3引发剂反应级数的测定

为了得到引发剂的反应级数,需要固定单体单体的浓度及聚合温度而改变引发剂的用量,分别测定不同引发剂浓度下不同时刻的转化率数据,对转化率与时间做图(如图3-

2 ),

在转化率较低时拟合的直线的斜率既为一定温度下该引发剂浓度时的聚合速率。然后再lnRp 与ln[I] 做图(如图3-3),所拟合的直线的斜率既为单体的反应级数。

图3-2 不同引发剂浓度下的C%-t

3.4聚合反应总的表观活化能的测定

为了测定聚合反应的总的表观活化能,应该保持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不变,而温度为变量,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分别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时刻的转化率数据,对转化率与时间做图(如图3-4 ),在转化率较低时拟合的直线的斜率既为改温度下的聚合速率。根据Arrhsnius 方程式k Aexp( E/ RT),对lnRp 与T-1做图(如图3-5 ),所拟合的直线的斜率K 为-E/R ,由此可求得聚合反应的总活化能E=K*R 。

图3-4 不同温度下的C%-t

图3-5 lnR P-T -1

3.5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高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是高分子材料最基本、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高聚物的

许多性能,如抗张强度、冲击强度、弹性等力学性能以及流变性能、溶液性质、加工性能等都与高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有密切关系。对于优质的聚丙烯腈原液必需具有较高的平均分子量大约为105,并且还要有合适的分子量分布,一般为2~3。测定分子量的方法有很多,文献中多用黏度法来测,原因在于其操作方便,所用设备简单,并且准确度较高。此外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准确度高,可重复性强,尤其GPC 法可以

测定分子量分布,使用GPC 测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时一般用窄分布的标准聚苯乙烯进行校准。

4自由基共聚

在均具反应中,聚合速率、平均聚合度、聚合度分布是研究的重点,在共聚反应中共聚物的组成和共聚物的序列微观序列成为研究的首要问题。两单体共聚时会出现多种情况,如:共聚组成与单体配比不同;共聚前期和后期生成的共聚物组成并不一致,共聚物组成随转化率而变,存在组成分布和平均组成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之间的关系相关。

4.1二元共聚物组成方程

共聚物组成方程系描述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的定量关系,可以由共聚动力学或由4 链增长概率推导出来。上世纪40 年代,Moyo 等就对共聚物的组成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共聚物组成方程和相关共聚理论。该理论用动力学法推导出了共聚物组成方程,在推导时做了5 个基本假设:(1)等活性假设,即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2)无前末端效应,

既链自由基的活性仅取决于末端单元的性质; (3)稳态假设, 即自由基的总浓度和两种自由 基的浓度都不变,则:不但链引发速率等于链终止速率,而且~ M1 ·转化为~ M2·的速率 也不变;即: k 21[M 2 ][M 1] K 12[M 1 ][M 2 ] ( 4)共聚物的聚合度很大,共聚物的组成取

决于链增长反应,引发和终止对共聚物组成的影响可以忽略; ( 5)无解聚反应,既不可逆聚 合。在以上加设的基础上推导除了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Mayo-Lewis 关系式)

d[M 1] [M 1] r 1[M 1] [M 2]

d[M 2] [M 2] r 2[M 2] [M 1]

或 Y=(1+r1X )/(1+r2/X )

其中 X=[M1]/[M2] Y=d[M1]/d[M2] ; r 1 k 11 k 12 , r 2 k 22 k

21 为均聚链增长速率常 数与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表示两种单体的相对活性,称竞聚率。 转化成以共聚单体摩尔分率表示的共聚物组成方程则为: F

r 1 f 12 f 1 f 2 F 1

2 2 r 1f 1 2f 1f 2 r 2 f 2

其中 F1、 F2表示某一瞬间进入共聚物中的单体 M1 和M2 的分率; f1、f2 表示该瞬间 体系中单体 M1 和 M2 占单体混合物的分率。

由上面的式子可知,如果已知 r1 和 r2,则根据某一瞬间体系内单体 M1 和 M2 的浓度,可 以求出该时刻所形成的共聚物组成。因此竞聚率是自由基共聚动力学研究的重点。

4.2 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

根据共聚动力学可以推导出转化率与共聚物组成的关系

[f 1]a [f 2] [ f 10 ] [ f 10] [f 20] [ f 1 ] r 2 , r 1 , 1 r 1r 2 , 1 r 2

1 r

2 1 r 1 (1 r 2)(1 r 2) (2 r 1 r 2)

共聚合最终得到的共聚产物必须用平均组成表示 .共聚物瞬时组成,平均组成与转化率 的关系为:

[M 10] [M 1] f 10 (1 C) f 1 F

1

4.3 二元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共聚物的序列结构也称序列分布是指共聚物分子链上两种结构单元具体排列规律,

为两种结构单元的序列长度分布。 共聚物的微观序列对共聚物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聚动力学和概率分布推导的理想共聚的序列结构如下: C M

M 0 0M 1 M M 0 1 MM

[M 0] [M]

定义 根据共

其中F max F min

X (Y 1)

F 1

F2

p

11

R11 r1[M 1],(为M 1M1的几

率)

R11 R12 r1[M1] [M 2]

p

12

R12 [M 2],(为M1M 2的几

率)

R11 R12 r1[M1] [M 2]

p

11

1 p

12

p

21

[M1],(为M 2M 1的几率)[M1] r2[M 2] 2 1

p

22

r2[M2],(为M 2M 2的几率)

[ M1] r2[M2 ]

4.4共聚物组成的测定方法

共聚物组成可以选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或浊度滴定来分析,残留单体组成则多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元素分析法是确定己知组分共聚物组成比的常用方法,所得数据有较好的精确性与可靠性。通过1H 核磁共振法(NMR) 测定共聚物组成也是常用的方法,如:首先将少量共聚物样品用氯仿溶解,再用甲醇沉淀并洗涤,以提纯样品。然后用NMR 法测定单体特征峰的面积,以确定共聚物中该单体单元的摩尔分数。

4.5竞聚率的测定

竞聚率是共聚物组成方程中的重要参数,可用来判断共聚行为,也可用来从单体组成来

计算共聚物组成。求取竞聚率时需要测定几个单体配比下低转化率共聚物的组成或残留单体组成,有事需要同时分析。共聚物组成可以选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或浊度滴定来分析,残留单体组成则多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竞聚率的测定有曲线拟合法、直线交叉法、截距斜率法以及截距法的修正方法Kelen-Tudos(K-T )法等。K-T 法由于可以用于较高转化率下竞聚率的计算,可避免采用直线交叉法在确定r1 和r2 时的主观因素,因此表研究中用得最多的是Kelen-Tudos ( K-T )法测共聚反应的竞聚率。

用Kelen-Tudos( K-T )法测共聚反应的竞聚率时将Mayo-Lewis 关系式Y=(1+r

1/X)/(1+r 2/X) 改写成下面的式子:

r2

将起始单体摩尔分率Fl 和F 2、共聚物中各单体的平均摩尔分率f1和f2代入求得

参数后,以K 对T 作图得一条直线,从截距和斜率求出竞聚率r1 和r2 如图(4-

1 )。

图4-1 K-T

5 结束语

聚合动力学是聚合反应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基础之一,与动力学密切相关的聚合物分子特性则是联系聚合工艺与聚合物最终性能和应用范围的桥梁。但由于聚合反应本身十分复杂,对聚合动力学的研究远比其它反应困难,因此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旺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1~11.

2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 .北京:化工出版社.

3罗正鸿.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高分子通报, 2004 年4 月.

4许泽宁.三元共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聚合动力学.高分子材料科学工程,第26 卷第一期.

5吕群等.悬浮聚合动力学研究进展.九江师专学报,2000 年第五期.

6杨慧中等.丙烯腈连续水相聚合宏观动力学模型.化工学报,2003 年第六期.

7王艳芝,朱波,张旺玺,王成国.聚丙烯腈原丝纺丝溶液的合成.合成技术及应用,2001, 16 (4) :7.

8朱清梅等.丙烯腈与丙烯酸氨基酯的溶液共聚动力学研究.化工时刊,2008 年5 月.

9周树学等.偏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悬浮共聚合动力学.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 年

12 月.

10管洁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乳液共聚动力学研究.应用化工,2006年3月11郭素荣等.用绝热量热法研究自由基聚合动力学.高分子学报,2000年4月.

高分子化学 自由基聚合练习题

1、自由基向()转移,导致诱导分解,使引发剂效率降低,同时也使聚合度降低。 A、引发剂 B、单体 C、高分子链 D、溶剂 2、下列反应过程能使自由基聚合物聚合度增加的是() A、链增长反应 B、链引发反应 C、链转移反应 D、链终止反应 3、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出现自动加速现象的原因是。 A、单体浓度降低 B、引发剂浓度降低 C、体系温度升高 D、体系粘度增大 4、对于自由基聚合,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升高聚合温度,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将。 A、减小 B、说不准 C、不变 D、增大 5、生产聚氯乙烯时,决定产物分子量的因素是。 A、聚合温度 B、引发剂种类 C、引发剂浓度 D、单体浓度 6、在高压聚乙烯(LDPE)中存在长支链,其形成原因是。 A、向引发剂链转移 B、分子内链转移 C、向聚合物的链转移 D、向单体的链转移 7、α-甲基苯乙烯的Tc=25℃,则在下列()条件下可能形成高聚物。 A、聚合温度≥25℃ B、聚合温度=25℃ C、聚合温度<25℃ 8、苯乙烯在60℃进行自由基聚合时的链终止方式为。 A、偶合终止 B、歧化终止 C、既有偶合终止也有歧化终止,但以歧化终止为主 D、既有偶合终止也有歧化终止,但以偶合终止为主 9、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贮运过程中,为了防止聚合,可以考虑加入。 A、甲苯 B、AIBN C、对苯二酚 D、甲基乙烯基酮 10、本体聚合至一定转化率时会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这时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和寿命τ的变化规律为。 A、[M*]增加,τ缩短 B、[M*]增加,τ延长 C、[M*]减少,τ延长 11、对于自由基聚合,聚合温度升高,歧化终止的比例将。 A、增大 B、说不准 C、减小 D、不变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3.2 下列烯类单体适用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HCl (2)CH2=CCl2(3)CH2=CHCN (4)CH2=C(CN)2 (5)CH2=CHCH3(6)CH2=C(CH3)2(7)CH2=CHC6H5 (8)CF2=CF2(9)CH2=C(CN)COOR (10)CH2=C(CH3)-CH=CH2 答可以通过列表说明各单体的聚合机理,如下表:

思考题3.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C6H5)2(2)CH3CH=CHCOOCH3(3)CH2=C(CH3)C2H5 (4)ClCH=CHCl (5)CH2=CHOCOCH3(6)CH2=C(CH3)COOCH3 (7)CH3CH=CHCH3(8)CF2=CFCl 答(1) CH2=C(C6H5)2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的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只形成二聚体。

(2) CH3CH=CHCOO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3) CH2=C(CH3)C2H5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两个取代基均为供电基团,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4)ClCH=CHCl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5)CH2=CHOC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COCH3为吸电子基团,利于自由基聚合。 (6) CH2=C(CH3)CO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极化程度大,甲基体积小,为供电子基团,而-COOCH3为吸电子基团,共轭效应使自由基稳定。 (7) CH3CH=CH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8) CF2=CFCl能进行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Cl有弱吸电子作用。 思考题3.7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聚合度、转化率,聚合产物中的物种变化趋向如何? 答自由基聚合机理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链引发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引发剂引发

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2. 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HCl CH 2=CCl 2 CH 2=CHCN CH 2=C(CN)2 CH 2=CHCH 3 CH 2=C(CH 3)2 CH 2=CHC 6H 5 CF 2=CF 2 CH 2=C(CN)COOR CH 2=C(CH 3)-CH=CH 2 答:CH 2=CHCl :适合自由基聚合,Cl 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 2=CCl 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 2=CHCN :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 为吸电子基团。 CH 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 CH 2=CHCH 3:配位聚合,甲基(CH 3)供电性弱。 CH 2=CHC 6H 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 2=CF 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 2=C(CN)COOR :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 及COOR ) CH 2=C(CH 3)-CH=CH 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C 6H 5)2 ClCH=CHCl CH 2=C(CH 3)C 2H 5 CH 3CH=CHCH 3 CH 2=CHOCOCH 3 CH 2=C(CH 3)COOCH 3 CH 3CH=CHCOOCH 3 CF 2=CFCl 答:CH 2=C(C 6H 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 :不能,位阻效应,对称结构,极化程度低。 CH 2=C(CH 3)C 2H 5: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 3CH=CHCH 3:不能,位阻效应,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及实施方法 一、解释概念: 1、引发剂效率和引发剂半衰期 2、动力学链长及其表达式 3、链自由基的等活性理论 4、自动加速现象/ 自动加速效应 / 自由基聚合的凝胶效应 5、配位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 6、自由基聚合的双基终止,歧化终止、偶合终止 7、阻聚、缓聚、阻聚剂、分子量调节剂 8、链转移常数的定义及表达式 二、回答下列问题: 1、自由基聚合是由哪些基元反应组成的,其中决定聚合反应的速率的基元反应是什么?决定大分子链结构的基元反应是什么?决定聚合物分子量的两对竞争反应是什么与什么的竞争? 2、试总结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引发剂分解、链增长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3、引发剂有哪些种类?在无引发剂的情况下是否能发生自由基聚合?如何引发? 4、试总结自由基聚合有哪些链转移反应,这些反应对聚合度有何影响?写出自由基聚合产物聚合度的表达式。 5、推导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时作了哪四条基本假设?试写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并推导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式。 6、试回答动力学链长与聚合度之间的关系,在无链转移反应时,写出其关系式。 7、试从动力学的角度解释自由基聚合的凝胶效应。对聚合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 8、使引发剂引发效率降低的原因主要什么? 9、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影响反应速度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这些因素对最终产物的分子量有何影响? 10、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和,逐步聚合反应中,单体转化率与时间、产物聚合度与时间的关系是什么?各自延长反应时间的目的是什么? 11、典型乳液聚合的基本组份有哪些?其中乳化剂用量和聚合反应速度、产物分子量有何关系?简述乳液聚合的机理,为什么乳液聚合时,在恒定的引发速率下可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分子量? 12、写出下列物质在高分子合成中的用途: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硫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BPO,丁基锂,Lewis酸、正丁硫醇、苯醌。 13、在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中,其聚合机理的特征是什么?(引发、增

自由基聚合习题

4. 下列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并说明理由。CH2=CHCl CH2=CHCl2CH2=CHCN CH2=C(CN)2CH2=CHCH3CH2=C(CH3)2 CH2=CHC6H5CF2=CF2CH2=C(CN)COOR CH2=C(CH3)-CH=CH2 CH2=CHCl 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2=CHCl2能进行自由基和阴离子聚合,因为两个氯原子使诱导效应增强。 CH2=CHCN 适合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是较强的吸电子取代基,并有共轭效应。 CH2=C(CN)2 CH2=CHCH3不能进行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聚合,只能进行配位聚合,因为一个甲基供电性弱,不足以使丙烯进行阳离子聚合。 CH2=C(CH3)2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CH3为推电子取代基,-CH3与双键有超共轭效应,两个甲基都是推电子取代基,其协同作用相当于强的推电子取代基,有利于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和阳离子进攻。 CH2=CHC6H5可进行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中电子流动性大,容易诱导极化。 CF2=CF2适合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 CH2=C(CN)COOR适合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取代基其协同作用相当含有强的吸电子取代基,并兼有共轭效应,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CH2=C(CH3)-CH=CH2 5. 判断下列烯类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CH2=C(C6H5)2ClCH=CHCl CH2=C(CH3)C2H5CH3CH=CHCH3 CH2=C(CH3)COOCH3CH2=CHOCOCH3CH3CH=CHCOOCH3 CH2=CHCH3 CH2=C(C6H5)2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因为C6H5-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只能形成二聚体。 ClCH=CHCl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因为单体结构对称,对1,2-二取代造成较大的空间位阻。 CH2=CHCH3与CH2=C(CH3)C2H5均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由于双键的电荷密度大,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较稳定的烯丙基型自由基,难于再与丙烯等加成转变成较活泼的自由基,故得不到高聚物,前者只能进行配位阴离子聚合,后者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3CH=CHCH3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因为结构结称、位阻大,且易发生单体转移生成烯丙基稳定结构。 CH2=C(CH3)COOCH3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因为是1,1-二元取代基,甲基体积较小,-COOCH3为吸电子取代基,-CH3为推电子取代基,均有共轭效应。 CH2=CHOCOCH3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CH3CH=CHCOOCH3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由于是1,2-二元取代基,结构结称,空间阻碍大。 CF2=CFCl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这是因为F原子体积很小,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习题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_习题 1、下列烯类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解释原因。 CH2=C(C6H5)2CH2=C(CH3)C2H5 CH3CH=CHCH3C l CH=CHC l CF2=CF2 CH2=C(CH3)COOCH3CH2=CHCOOCH3 CH2=CHCN CH2=C(CH3)CH=CH 2、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写出醋酸乙烯酯聚合历程中各基元反应式。 3、PVA的单体是什么?写出其聚合反应式。 4、试写出氯乙烯以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聚合时的各个基元反应。 5、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歧化终止的百分比与温度的依赖性如下表所示: 计算: (a)歧化终止与偶合终止的活化能差值; (b)偶合终止为90%时的温度。 6、如果某引发剂的半衰期为4 hr,那么反应12 hr后,引发剂还剩余多少(百分比)没有分解? 7、写出下列常用引发剂的分子式和分解反应式。 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 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羧酸叔丁酯,过硫酸钾-亚硫酸盐体系,过氧化氢-亚铁盐体系

8、苯乙烯在苯中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80℃下进行聚合反应。已知: k d=2.5×10-4S-1,E d=124.3kJ·mol-1,试求60℃的k d值和引发剂的半衰期。 9、直接光引发和加光引发剂的光引发有什么不同? 10、据报道,过氧化二乙基的一级分解速率常数为1.0×1014e-35000cal/RT s-1,试预测这种引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 11、在稳态状态下,如果[M×]=1×10-11mol/L,那么在30、60、90分钟后,[M×]分别等于多少? 12、何为自动加速作用?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3、阻聚作用与缓聚作用的定义,常见阻聚剂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阻聚机理有什么不同? 14、单体溶液浓度为0.20 mol/L,过氧化物引发剂浓度为4.0×10-3 mol/L,在60℃下加热聚合,问需多长时间能达到50%的转化率?计算时采用如下数据:k p=145 L/mol×s,k t=7.0×107 L/mol×s,f=1,引发剂半衰期为44 hr。 15、用引发剂W在60℃下热引发单体Z(单体浓度8.3 mol/L)进行本体聚合,得到下列数据: 若试验证明R p=4.0×10-4[I]1/2,请计算C M,k p/k t1/2和fk d的值。在聚合中,向引发剂链转移重要吗?如果重要,请简述怎样计算C I。 16、氧化还原体系Ce4+-醇可以引发自由基聚合: 链增长反应为:

第三章__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下列烯类单体适用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HCl (2)CH2=CCl2 (3)CH2=CHCN (4)CH2=C(CN)2 (5)CH2=CHCH3 (6)CH2=C(CH3)2 (7)CH2=CHC6H5 (8)CF2=CF2 (9)CH2=C(CN)COOR (10)CH2=C(CH3)-CH =CH2 答可以通过列表说明各单体的聚合机理,如下表:

思考题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C6H5)2(2)CH3CH=CHCOOCH3(3)CH2=C(CH3)C2H5 (4)ClCH=CHCl (5)CH2=CHOCOCH3 (6)CH2=C(CH3)COOCH3 (7)CH3CH=CHCH3 (8)CF2=CFCl 答 (1) CH2=C(C6H5)2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的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只形成二聚体。 (2) CH3CH=CHCOO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

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3) CH2=C(CH3)C2H5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两个取代基均为供电基团,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4)ClCH=CHCl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5)CH2=CHOC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COCH3为吸电子基团,利于自由基聚合。 (6) CH2=C(CH3)CO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极化程度大,甲基体积小,为供电子基团,而-COOCH3为吸电子基团,共轭效应使自由基稳定。 (7) CH3CH=CH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8) CF2=CFCl能进行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Cl有弱吸电子作用。 思考题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聚合度、转化率,聚合产物中的物种变化趋向如何 答自由基聚合机理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链引发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引发剂引发由2步反应组成,第一步为引发剂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第二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1)分析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 一、课程主要内容 ⒈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概述:共聚物的分类与命名;研究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的意义。 ⒉二元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的关系: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的推导及讨论;共聚类型及共聚物组成曲线。 ⒊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的测定:直线交点法;截距斜率法;积分法。 ⒋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调节起始单体配比的一次投料法;连续补加活泼单体的投料法;连续补加混合单体的投料法。 ⒌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影响单体活性和自由基活性的因素;Q-e概念。 通过学习第三章,掌握共聚物的分类与命名,两单体共聚的倾向,截距斜率法测定竞聚率;熟练掌握二元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的关系,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而对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Q-e概念作一般了解。 二、试题与答案 本章试题有基本概念题、填空题、选择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㈠基本概念题 ⒈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简称自由基共聚。 ⒉无规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毫无规律排列。M1、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 ⒊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的共聚物。 ⒋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共聚物; ⒌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或两种)单体单元构成,支链由另一种(或另两种)单体单元构成的共聚物。 ⒍共聚合和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其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共聚合反应,。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称为共聚物。 ⒎共聚物组成: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比例即为共聚物组成。 ⒏竞聚率: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 ⒐竞聚率r1、r2的物理意义:r1是单体M1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M2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r2是单体M2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M1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r1、r2表征两种单体的相对活性。 ㈡填空题 ⒈根据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共聚物分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

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2. 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HCl CH 2=CCl 2 CH 2=CHCN CH 2=C(CN)2 CH 2=CHCH 3 CH 2=C(CH 3)2 CH 2=CHC 6H 5 CF 2=CF 2 CH 2=C(CN)COOR CH 2=C(CH 3)-CH=CH 2 答:CH 2=CHCl :适合自由基聚合,Cl 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 2=CCl 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 2=CHCN :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 为吸电子基团。 CH 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 CH 2=CHCH 3:配位聚合,甲基(CH 3)供电性弱。 CH 2=CHC 6H 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 2=CF 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 2=C(CN)COOR :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 及COOR ) CH 2=C(CH 3)-CH=CH 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C 6H 5)2 ClCH=CHCl CH 2=C(CH 3)C 2H 5 CH 3CH=CHCH 3 CH 2=CHOCOCH 3 CH 2=C(CH 3)COOCH 3 CH 3CH=CHCOOCH 3 CF 2=CFCl 答:CH 2=C(C 6H 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 :不能,位阻效应,对称结构,极化程度低。 CH 2=C(CH 3)C 2H 5: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 3CH=CHCH 3:不能,位阻效应,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 CH 2=CHOCOCH 3: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 CH 2=C(CH 3)COOCH 3:甲基丙烯酸甲酯,能。 CH 3CH=CHCOOCH 3 :不能,1,2双取代,位阻效应。 CF 2=CFCl :能,结构不对称,F 原子小。 计算题 1. 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聚合,试由H ?和S ?来计算77℃、127℃、177℃、227℃时的平衡单体浓度,从热力学上判断聚合能否正常进行。 解:由教材P75上表3-3中查得:甲基丙烯酸甲酯H ?=mol ,S ?=mol K 平衡单体浓度:)(1]ln[ΘΘ ?-?= S T H R M e T=77℃=,=e M ]ln[*10-3 mol/L T=127℃=,=e M ]ln[L T=177℃=,=e M ]ln[L T=227℃=,=e M ]ln[L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解析_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 1.烯类单体家具有下列规律: ①单取代和1,1-双取代烯类容易聚合, 而1,2-双取代烯类难聚合;②大部分烯类单体能自由基聚合,而能离子聚合的烯类单体却很少,试说明原因。 2. 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2=CHCl CH2=CCl2 CH2=CHCN CH2=C(CN)2 CH2=CHCH3 CH2=C(CH3)2 CH2=CHC6H5 CF2=CF2 CH2=C(CN)COOR CH2=C(CH3)-CH=CH2 答:CH2=CHCl:适合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2=CCl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2=CHCN: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为吸电子基团。 CH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CH2=CHCH3:配位聚合,甲基(CH3)供电性弱。 CH2=CHC6H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2=CF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2=C(CN)COOR: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及COOR) CH2=C(CH3)-CH=CH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2=C(C6H5)2 ClCH=CHCl CH2=C(CH3)C2H5 CH3CH=CHCH3 CH2=CHOCOCH3 CH2=C(CH3)COOCH3 CH3CH=CHCOOCH3 CF2=CFCl 答:CH2=C(C6H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不能,对称结构。 CH2=C(CH3)C2H5: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3CH=CHCH3:不能,结构对称。 CH2=CHOCOCH3: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 CH2=C(CH3)COOCH3:甲基丙烯酸甲酯,能。 CH3CH=CHCOOCH3:不能,1,2双取代,位阻效应。 CF2=CFCl:能,结构不对称,F原子小。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计算题

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判断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H2C CHCl H2C CH H2C CCl2H2C CH2H2C C H2C CHCN H2C C(CN)2H2C CHCH3F2C CF2ClHC CHCl H2C C CH3 COOCH3H2C C CN COOCH3 HC CH OC CO O 答: (1)可以。Cl原子的诱导效应为吸电性,共轭效应为供电性两者相抵,电子效应微弱,只能自由基聚合。 (2)可以。为具有共轭体系的取代基。 (3)可以。结构不对称,极化程度高,能自由基聚合。 (4)可以。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较难自由基聚合。 (5)不能。1,1—二苯基乙烯,二个苯基具有很强的共轭稳定作用,形成的稳定自由基不能进一步反应。 (6)可以。吸电子单取代基。 (7)不可以。1,1双强吸电子能力取代基。 (8)不可以。甲基为弱供电子取代基。 (9)可以。氟原子半径较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10)不可以。由于位阻效应,及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难自由基聚合 (11)可以。1,1-双取代。 (12)可以。1,1-双取代吸电子基团。 (13) 不可以。1,2-双取代,空间位阻。但可进行自由基共聚。 2、试比较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点。

答: 自由基聚合:(1)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其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均不等,链引发最慢是控制步骤。 (2)单体加到少量活性种上,使链迅速增长。单体-单体,单体-聚合物,聚合物-聚合物之间均不能反应。 (3)只有链增长才是聚合度增加,从一聚体增加到高聚物,时间极短,中间不能暂停。聚合一开始就有高聚物产生。 (4)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逐渐减少,转化率相应增加 (5)延长聚合时间,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变化较小。 (6)反应产物由单体,聚合物,微量活性种组成。 (7)微量苯酚等阻聚剂可消灭活性种,使聚合终止。 缩聚反应:(1)不能区分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部分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基本相同。 (2)单体,低聚物,缩聚物中任何物种之间均能缩聚,使链增长,无所谓活性中心。 (3)任何物种之间都能反应,使分子量逐步增加,反应可以停留在中等聚合度阶段,只在聚合后期才能获得高分子产物。 (4)聚合初期,单体缩聚成低聚物,以后再由低聚物逐步缩聚成高聚物,转化率变化微小,反应程度逐步增加。 (5)延长缩聚时间分子量提高,而转化率变化较小。 (6)任何阶段都由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缩聚物组成。 (7)平衡和基团非等当量可使缩聚暂停,这些因素一旦消除,缩聚又可继续进行。 3、解释下列概念: 歧化终止,偶合终止,引发剂效率,笼蔽效应,诱导效应,自动加速现象,诱导期,聚合上限温度,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增溶作用,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种子乳液聚合, 答: 歧化终止: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在均裂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引发聚合的部份占引发剂分解总量的分率,

自由基共聚合练习题

自由基共聚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共聚物分为一、 _、 _ _和丄 2、共聚中控制聚合物平均组成的方法______ 、_____ 。 3、竞聚率的物理意义是,对于r i=r 2=1的情况,称为,r i=r 2=0,称而门<1和r2<1时,共聚 组成曲线存在恒比点,恒比点原料组成公式为—。_ 4、从竞聚率看,理想共聚的典型特征为_______ 。 5、M i-M 2两单体共聚,门=0.75 ,「2=0.20。其共聚曲线与对角线的交点称为_________ 。若f i°=0.80,随共聚进 行到某一时刻,共聚物组成为F i,单体组成为f i,则f i ____________ 汕,F i ______ F i°(大于或小于)。 6、单体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_____ V定,自由基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______ V定。在Q —e值判断共聚行为时,Q代表______ , e代表_____ 。 二、选择题: I ?下列单体中,与丁二烯(e = I.05 )共聚时,交替倾向最大的是( ) A. PS (e = -I.08 ) B.马来酸酐(e = 2.25 ) C.醋酸乙烯(e = -0.22 ) D.丙烯腈(e = i.2) 2. 一对单体工具和的竞聚率r i和「2的值将随( ) A.局和时间而变化 B.局和温度而变化 C.单体配比不同而变化 D.单体的总浓度而变化 3. 已知一对单体在进行共聚合反应时获得了恒比共聚物,其条件必定是( ) A、r i=i.5,r 2=i.5 B、r i =0.i,r 2=i.0 C、r i=0.5,r 2=0.5 D、r i=i.5,r 2=0.7 4. 在自由基聚合中,竞聚率为( )时,可得到交替共聚物。 r l=n=l B 丁丹D 巧§ ryq A

自由基聚合题库

? 1. 目前,悬浮聚合发主要用于生产( )。
A. PVC、PVDC C. PE
正确答案:A.
B. PS D. PP
? 2. 下列单体中可进行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反应的是( )。
A. 氯乙烯 B. 苯乙烯 C. 乙烯 D. 醋酸乙烯 正确答案:B.
? 3. 聚乙烯醇的单体是( )。
A. 乙烯醇 B. 乙醇
C. 乙醛
D. 醋酸乙烯酯
正确答案:D.
? 4. 典型乳液聚合中,主要引发地点是在 ( )。
A. 单体液滴 B. 胶束 C. 水相 D. 单体液滴和胶束 正确答案:B.
? 5. 过硫酸钾引发剂属于( )。
A. 氧化还原引发剂 B. 水溶性引发剂 C. 油溶性引发剂 D. 阴离子引发剂 正确答案:B.
? 6. 在自由基聚合中,若初级自由基与单体的引发速度较慢,则最终聚合速率与单体浓 度呈( )级关系。
A. 1 C. 2
正确答案:B.
B. 1.5 D. 不能确定
? 7. 苯醌是常用的分子型阻聚剂,一般用单体的( )就能达到阻聚效果。
A. 1.0%一 0.5% C. 2.0%一 5.0% 正确答案:D.
B. 1.0%一 2.0% D. 0.1%一 0.001%
? 8. ( )的自由基是引发聚合反应常见的自由基。

A. 高活性 B. 低活性 C. 中等活性 D. 无活性 正确答案:C.
? 9. 某工厂用 PVC 为原料制搪塑制品时,从经济效果和环境考虑,他们决定用( )聚合 方法。
A. 本体聚合法生产的 PVC C. 乳液聚合法生产的 PVC
正确答案:C.
B. 悬浮聚合法生产的 PVC D. 溶液聚合法生产的 PVC
? 10. 自由基链转移反应中,不可能包括活性链向( )的转移。
A. 高分子 B. 单体 C. 引发剂 D. 溶剂
? 1. 对于自由基聚合,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升高聚合温度,得到的聚合物的分 子量将(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不一定 正确答案:B.
? 2. 在乙酸乙烯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加入少量苯乙烯,会发生( )
A. 聚合反应加速 C. 相对分子量降低 正确答案:B.
B. 聚合反应停止 D. 相对分子量增加
? 3. 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 )。
A. 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C. 快引发,快增长,难终止
正确答案:A.
B. 快引发,慢增长,不中止 D. 慢引发,慢增长,速终止
? 4. 合成丁基橡胶的主要单体是( )。
A. 异丁烯+丁二烯 C. 异丁烯
正确答案:B.
B. 异丁烯+异戊二烯 D. 丁二烯
? 5. 合成橡胶通常采用乳液聚合反应,主要是因为乳液聚合( )。
A. 产品较纯净
B. 易获得高分子量聚合物
C. 不易发生凝胶效应 D. 聚合反应容易控制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2)

㈤ 计算题 ⒈ 在共聚反应中,单体对的竞聚率如表3.4所示: 表3.4 几种共聚体系的竞聚率21 r r ?值 ⑴ 示意绘出各对单体形成的共聚物组成曲线(11x ~x ' 曲线)。 ⑵ 说明其共聚类型? ⑶ 计算501.x =时,各对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低转化率阶段的' 1x 、' 2x 值等于多少? 答案: ⑴ 示意绘出各对单体形成的共聚物组成曲线(11x ~x ' 曲线)。 ① r 1=0.05, r 2=0.10属于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11x ~x '共聚曲线与恒比共聚线有一交点,其坐标为 '211121-1-0.1 (A)(A)0.486 2--2-0.05-0.1 r x x r r == == 11x ~x '共聚曲线如图3.1中的曲线①。 ② r 1=0.01, r 2=0.01属于点对称的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11x ~x ' 共聚曲线与恒比共聚线有一交点,其坐标为 '11(A)(A)=0.5x x =, 11x ~x '共聚曲线如图3.1中的曲线②。 ③ r 1=0.2, r 2=5,则121=?r r ,属一般理想共聚。11x ~x ' 共聚物组成曲线为一弧线,位于恒比共聚线的下方,如图3.1中曲线③。 '1x 1x ⑵ 说明其共聚类型? ① r 1=0.05, r 2=0.10属于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 ② r 1=0.01, r 2=0.01属于点对称的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 图3.1 1 1 x ~x '共聚曲线 0.5

③ r 1=0.2, r 2=5,则121=?r r ,属一般理想共聚。 ⑶ 计算501.x =时,各对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低转化率阶段的'1x 、' 2x 值等于多少? 根据式(3.2)和 / '211-x x = 2'1112 1 2 2 111222 2r x x x x r x x x r x +=++ (3.2) 当50=1.x 时 ①4880=50×100+50×50×2+50×0505 0×50+50×050=+2++=2 2222221211212111 ...........x r x x x r x x x r x ' / '211-10.4880.512x x ==-= ② 2'1 22 0.010.50.50.50.50.010.520.50.50.010.5 x ?+?==?+??+? 50=50-1=-1='12..x x '。 ③ 共聚物组成方程为, 2 111 11+= x x r x r x ' 当10.5x =时 1670=5 0+50×205 0×20=+= 211111......x x r x r x ' 8330=1670-1=-1='12..x x '。 计算结果列表于3.5。 表3.5 几种共聚体系的特征及' 1x 、' 2x 值

第三章共聚合

第三章共聚合 1.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何差异?在这些共聚物名称中,对前后单体的位置有何规定? 2.试讨论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的适用范围。 3.何为竞聚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单体M1和M2进行共聚,r1 = 0,r2 = 0.5,计算并回答: (1)合成组成为M2〈M1的共聚物是否可能? (2)起始单体组成为f1O = 0.5共聚物组成F1为多少? (3)如要维持⑵中算得的F1,变化不超过5%,则需控制转化率为多少? 示意画出各对单体形成的共聚物的组成曲线。f1O =0.5时,低转化率阶段的F2约为多少? 6.为什么要对共聚物的组成进行控制?在工业上有哪几种控制方法?它们各针对何种聚合体系?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7.为了改进聚氯乙烯的性能,常将氯乙烯(M1)与醋酸乙烯(M2)共聚得到以氯乙烯为主的氯醋共聚物。已知在60℃下上述共聚体系的r1=1.68,r2=0.23,试具体说明要合成含氯乙烯重量分数为80%的组成均匀的氯醋共聚物应采用何种聚合工艺? 8.考虑苯乙烯(M1)和丙烯酸甲酯(M2)在苯中进行共聚合:[M1]0=1.5mol/L,[M2]0=3.0mol/L。 (1)如果聚合温度为60℃,用BPO引发,[BPO]0为5.0×10-4mol/L,那么起始共聚物的组成为多少 (2)如果体系中有5.0×10-5mol/L的正丁基硫醇存在,则起始共聚物的组成为多少? (3)如用正丁基锂或BF3与少量水引发,则共聚物组成如何变化? 9.温度、溶剂对自由基共聚的竞聚率有何影响?竞聚率在共聚过程中有无变化?对离子共聚的竞聚率又如何影响? 10.在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中,苯乙烯的相对活性远大于醋酸乙烯。当醋酸乙烯均聚时如果加入少量苯乙烯,则醋酸乙烯难以聚合。试解释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1.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与丁二烯共聚,试以交替倾向的次序排列上述单体,说明原因。 12.苯乙烯、丙烯腈和丁二烯进行三元溶液共聚,起始浓度分别为0.47、0.47、0.06mol/L。试求三元共聚物的起始组成。 13.试述Q、e概念,如何根据Q、e值来判断单体间的共聚行为。 14.单体M1和M2进行共聚,50℃时r1=4.4,r2=0.12,计算并回答: (1)若两单体极性相差不大,空间效应的影响也不显著,则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哪个大? (2)开始生成的共聚物的摩尔组成M 1和M2各为50%,问起始单体组成是多少? 15.醋酸乙烯(M1)3.5mol/L和氯乙烯(M2) 1.5mol/L在苯溶液中于60℃下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共聚反应,r1=0.23,r2=1.68。试计算; (1)起始形成共聚物中二者组成比。 (2)M1与M2在聚合物中的平均序列长度。 (3)生成8 M1序列的几率。 16.下表是几对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时的Q值和e值:

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判断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CN H ?C 二 c COOCH 3 答: (1) 可以。Cl 原子的诱导效应为吸电性,共轭效应为供电性两者相抵,电子效应微弱,只 能自由基聚合。 ⑵可以。 为具有共轭体系的取代基。 ⑶可以。 结构不对称,极化程度高,能自由基聚合。 ⑷可以。 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较难自由基聚合。 ⑸不能。 1 , 1 一本基乙烯,一个本基具有很强的共轭稳疋作用,形成的稳疋自由基不 能进一步反应。 (6) 可以。吸电子单取代基。 (7) 不可以。1,1双强吸电子能力取代基。 (8) 不可以。甲基为弱供电子取代基。 (9)可以。 氟原子半径较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10) 不可以。 由于位阻效应,及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难自由基聚合 (11) 可以。1,1-双取代。 (12) 可以。1,1-双取代吸电子基团。 (13) 不可以。1,2-双取代,空间位阻。但可进行自由基共聚。 2、试比较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点。 H 2C 二 CHCI H 2C CH H 2C 二 CCI 2 H 2C 二 CH 2 H 2C 二CHCN H 2C 二 C(CN)2 H 2C 二CHCH 3 F 2C 二 CF 2 CIHC 二 CHCI CH 3 H 2C 二 C COOCH 3 HC 二 CH OC CO

答: 自由基聚合: (1)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其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均不等,链引发最慢是控制步骤。 (2)单体加到少量活性种上,使链迅速增长。单体- 单体,单体-聚合物,聚合物- 聚合物之间均不能反应。 (3)只有链增长才是聚合度增加,从一聚体增加到高聚物,时间极短,中间不能暂停。聚合一开始就有高聚物产生。 (4)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逐渐减少,转化率相应增加 (5)延长聚合时间,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变化较小。 (6)反应产物由单体,聚合物,微量活性种组成。 (7)微量苯酚等阻聚剂可消灭活性种,使聚合终止。 缩聚反应: (1)不能区分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部分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基本相同。 (2)单体,低聚物,缩聚物中任何物种之间均能缩聚,使链增长,无所谓活性中心。 (3)任何物种之间都能反应,使分子量逐步增加,反应可以停留在中等聚合度阶段,只在聚合后期才能获得高分子产物。 (4)聚合初期,单体缩聚成低聚物,以后再由低聚物逐步缩聚成高聚物,转化率变化微小,反应程度逐步增加。 (5)延长缩聚时间分子量提高,而转化率变化较小。 (6)任何阶段都由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缩聚物组成。 (7)平衡和基团非等当量可使缩聚暂停,这些因素一旦消除,缩聚又可继续进行。 3、解释下列概念: 歧化终止,偶合终止,引发剂效率,笼蔽效应,诱导效应,自动加速现象,诱导期,聚合上限温度,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增溶作用,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种子乳液聚合, 答: 歧化终止: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引发剂效率:引发剂在均裂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引发聚合的部份占引发剂分解总量的分率,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分解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 解释下列名词: (1)均聚合与共聚合,均聚物与共聚物 (2)均缩聚、混缩聚、共缩聚 (3)共聚组成与序列结构 (4)无规共聚物、无规预聚物与无规立构聚合物 (5)共聚物、共混物、互穿网络 解答: (1)在链式聚合中,由一种单体进行聚合的反应称为均聚合,所得产物称为均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聚合的反应称为共聚合,产物称为共聚物。 (2)均缩聚:在逐步聚合中,将只有一种单体参加的反应。 混缩聚:两种带有不同官能团的单体共同参与的反应。 共缩聚:在均缩聚中加入第二单体或在混缩聚中加入第三甚至第四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3)共聚物组成:共聚物中各种单体的含量。 序列结构:不同单体在大分子链上的相互连接情况。 (4)无规共聚物:参加共聚的单体在大分子链上无规排列,在主链上呈随机分布,没有一种单体能在分子链上形成单独的较长链段。 无规预聚物:预聚物中可进一步反应官能团的数目、大小、位置不清楚。 无规立构聚合物: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立体结构呈现无序状态。 (5)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聚合,以化学键相互连接的聚合物。 共混物:指通过物理的方法将聚合物与其它的物质(其它聚合物、充填剂、增塑剂等)混合到一起的物质。 互穿网络:各聚合物均各自独立交联(可以是化学交联,也可以是物理交联),形成有某种程度互穿的网络。 2. 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序列结构有何差异? 解答: 以二元共聚为例: ①无规共聚物:两种单体M1、M2在大分子链上无规排列,两单体在主链上呈随机分布,没有一种单体能在分子链上形成单独的较长链段。 ②交替共聚物:两种单体M1、M2在大分子链上严格相间排列。 ③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较长的M2链段间隔排列形成大分子链。 ④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单体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单体组成。 3. 对下列共聚反应的产物进行命名: (1)丁二烯(75%)与苯乙烯(25%)进行无规共聚 (2)马来酸酐与乙酸2-氯烯丙基酯进行交替共聚 (3)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依次进行嵌段共聚 (4)苯乙烯在聚丁二烯上进行接枝共聚 (5)苯乙烯与丙烯腈的无规共聚物在聚丁二烯上进行接枝共聚 (6)苯乙烯在丁二烯(75%)与苯乙烯(25%)的无规共聚物上进行接枝共聚 解答: (1)丁二烯-r-苯乙烯无规共聚物

聚合反应实施方法1

第二章聚合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 第一节连锁聚合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 工业实施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等。 一、本体聚合——适用于自由基、离子型聚合反应 1.定义:在不加溶剂或分散介质情况下,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有时也不加)或光、热、辐射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的一种方法。 基本组成:单体、引发剂。有时也加入增塑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和色料等。 2.分类 (1)根据单体与聚合物相互混溶的情况可分为:均相、非均相聚合(或沉淀聚合)两种。 均相聚合反应:凡单体与所形成的聚合物能相互混溶,在聚合过程中无分相现象发生的反应。 沉淀聚合反应:单体与所形成的聚合物不能相互混溶,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逐渐沉析出来的反应。 (2)根据参加反应的单体的状态,可分为气相、液相、固相本体聚合,其中液相本体聚合应用最广泛。 (3)工业上分,间歇法、连续法。 3.特点: (1)聚合方法简单,生产速度快,产品纯度高,设备少。 (2)易产生局部过热,致使产品变色,发生气泡甚至爆聚。 (3)反应温度不易恒定,所以反应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散性较大。 (4)产品容易老化。 1

4.主要产品: PS树脂、PMMA树脂、PE树脂、PVC树脂等。 5.主要影响因素: (1)单体的聚合热 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如何排除是生产中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两段式聚合 第一段在较大的聚合釜中进行,控制10%~40%以下转化率;第二 段进行薄层(如板状)聚合或以较慢的速度进行。 (2)聚合产物的出料 是本体聚合的第二个问题,控制不好不但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还会造成生产事故。 解决办法:根据产品特性,选出料方式 浇铸脱模制板材或型材, 熔融体挤出造粒, 粉状出料。 6.优点;产物纯净,适于生产板材、型材等透明制品,也可生产电绝缘材料和医用材料。 7.应用: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动力学研究、竟聚率测定。 二、溶液聚合 1.定义:将单体和引发剂溶解于适当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的一种方法。 基本组成→单体、引发剂、溶剂 2.类型: (1)根据溶剂与单体和聚合物相互混溶的情况分为:均相、非均相溶液聚合(或沉淀聚合)两种。 均相聚合反应:凡溶剂与单体和聚合物能相互混溶,得到的产物为高聚物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