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第九章脂类代谢2015 (2)

9第九章脂类代谢2015 (2)

9第九章脂类代谢2015 (2)
9第九章脂类代谢2015 (2)

脂类代谢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脂类代谢 一、选择题(请将选择的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前面的括号内) ()1合成甘油酯最强的器官是 A 肝; B 肾; C 脑; D 小肠。 ()2、小肠粘膜细胞再合成脂肪的原料主要来源于 A 小肠粘膜吸收来的脂肪水解产物; B 肝细胞合成的脂肪到达小肠后被消化的产物 C 小肠粘膜细胞吸收来的胆固醇水解产物; D 脂肪组织的水解产物; E 以上都对。 ()3、线粒体外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 酰基转移酶; B 乙酰辅酶A羧化酶; C 肉毒碱脂酰辅酶A转移酶Ⅰ; D 肉毒碱脂酰辅酶A转移酶Ⅱ; E β—酮脂酰还原酶。 ()4、酮体肝外氧化,原因是肝脏内缺乏 A 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 B 琥珀酰辅酶A转移酶; C β—羟丁酸脱氢酶; D 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酶; E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裂解酶。 ()5、卵磷脂含有的成分是 A 脂肪酸、甘油、磷酸和乙醇胺; B 脂肪酸、甘油、磷酸和胆碱; C 脂肪酸、甘油、磷酸和丝氨酸; D 脂肪酸、磷酸和胆碱; E 脂肪酸、甘油、磷酸。 ()6、脂酰辅酶A的β—氧化过程顺序是 A 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 B 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C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D 水合、加水、再脱氢、硫解。 ()7、人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 A 油酸、软脂肪酸; B 油酸、亚油酸; C 亚油酸、亚麻酸; D 软脂肪酸、亚油酸。 ()8、可由呼吸道呼出的酮体是 A 乙酰乙酸; B β—羟丁酸; C 乙酰乙酰辅酶A; D 丙酮。 ()9、与脂肪酸的合成原料和部位无关的是

A 乙酰辅酶A; B NADPH+H+; C 线粒体外; D 肉毒碱;E、HCO3- ()10、并非以FAD为辅助因子的脱氢酶有 A 琥珀酸脱氢酶; B 脂酰辅酶A脱氢酶; C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D 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11、不能产生乙酰辅酶A的是 A 酮体; B 脂肪酸; C 胆固醇; D 磷脂; E 葡萄糖。 ()12、甘油磷酸合成过程中需哪一种核苷酸参与 A ATP; B CTP; C TTP; D UDP; E GTP。 ()1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的去路 A 合成脂肪酸; B 氧化供能; C 合成酮体; D 合成胆固醇; E 以上都是。()14、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 A HMGCoA合成酶; B 乙酰辅酶A羧化酶; C HMGCoA还原酶; D 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 ()15、胆汁酸来源于 A 胆色素; B 胆红素; C 胆绿素; D 胆固醇。 ()16、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A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 B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 C 脂酰辅酶A脱氢酶; D 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E β—酮脂酰辅酶A硫解酶。 ()17、β—氧化过程的逆反应可见于 A 胞液中脂肪酸的合成; B 胞液中胆固醇的合成; C 线粒体中脂肪酸的延长; D 内质网中脂肪酸的合成。 ()18、并非类脂的是 A 胆固醇; B 鞘脂; C 甘油磷脂; D 神经节苷脂; E 甘油二脂。 ()19、缺乏维生素B2时,β—氧化过程中哪一个中间产物合成受到障碍? A 脂酰辅酶A; B β—酮脂酰辅酶A; C α,β—烯脂酰辅酶A ; D L—β—羟脂酰辅酶A; E 都不受影响。 ()20、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不需要 A 乙酰辅酶A; B NADPH; C A TP ; D O2。 ()21、由胆固醇转变而来的是

第八章 脂类代谢

第八章脂类代谢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脂类物质的组成、种类和生理功能及在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2、重点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包括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运载、β-氧化的反应 过程、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了解酮体的合成与分解途径。 4、掌握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5、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过程。 【教学内容】 1、脂肪的分解代谢。 2、脂肪的生物合成。 【重点与难点】 1、脂肪的合成部位、原料及基本过程。 2、脂酸的β-氧化反应过程、限速酶、能量的生成。 3、软脂酸的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 【教学时数】 5学时

第一节脂类概述 一、脂类的定义及分类 (一)定义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根据溶解性定义),对多数脂质,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4C以上的长链(饱和或不饱和)一元羧酸 月桂酸(12:0)、豆蔻酸(14:0)、软脂酸(棕榈酸)(16:0)、硬脂酸(18:0)必需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 醇:甘油、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 (二)分类 脂类按化学结构和组成可分为三大类: 1、单纯脂质: 是脂肪酸(C4 以上)和醇(甘油醇和高级一元醇)构成的酯。又分为: 脂肪(室温下:液态→油;固态→脂):甘油+3 个不同脂肪酸(多为偶数碳原子→脂肪) 蜡:高级脂肪酸(C12-C32)+高级醇(C26-C28)或固醇→蜡 2、复合脂质: 单纯脂质+非脂溶性物质 磷脂含磷酸的单纯脂质衍生物,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包括甘油磷脂、鞘磷脂 糖脂即糖脂酰甘油,糖苷与甘油分子第三个羟基以糖苷键相连,甘油的另两个羟基被脂肪酸脂化。主要存在于:动物神经系统、植物叶绿体及代谢活跃部位。包括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 3、衍生脂质 (1)取代烃:脂肪酸、高级醇,少量脂肪醛、脂肪胺。 (2)固醇类(甾类)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因含有醇基故命名为固醇。 (3)萜 (4)其它:V A、VD、VE、VK、脂酰CoA、脂多糖、脂蛋白 二、功能 1、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是脂肪最重要的生理功能(90%的脂肪贮存)。 2、结构脂质。 3、生物活性物质。 (1)胆固醇 (2)萜类:包括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多种光合色素(如类胡萝卜素)。 (3)电子载体:泛醌、质体醌 (4)信号分子:磷脂酰肌醇、肌醇三磷酸

核苷酸代谢与遗传性疾病

核苷酸代谢与遗传性疾病 ●摘要: 核苷酸是遗传物质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用,如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构成能量物质,如A TP、GTP、CTP等;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如cAMP是体内重要第二信使物质,参与信号转导;.组成辅酶,如腺苷是多种辅酶的组成成分;组成活性中间代谢物,核苷酸是多种活性中间代谢物的载体如UDP葡萄糖,CDP-甘油二酯,SAM等。鉴于核苷酸有如此重要的生理意义,因此它在代谢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年来不断发现由于核苷酸代谢而造成的一系列遗传性疾病。本文将以核苷酸的基本代谢情况为基础,分别从嘌呤和嘧啶代谢异常的典型疾病出发探讨有关核苷酸代谢与遗传性疾病。 ●关键词: 核苷酸代谢嘌呤代谢遗传病嘧啶代谢遗传病 ●核苷酸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而核苷酸则由碱基、戊糖和磷酸三种成分连接而成。构成核苷酸的碱基有五种,分别属于嘌呤和嘧啶。戊糖作为核苷酸的另一重要成分,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戊糖是β-D-2-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戊糖是β-D-核糖。核苷酸在体内分布广泛,细胞中主要以5‘-核苷酸形式存在。核苷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用:1.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2.构成能量物质,如A TP、GTP、CTP等;3.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如cAMP是体内重要第二信使物质,参与信号转导;4.组成辅酶,如腺苷是多种辅酶的组成成分;5.组成活性中间代谢物,核苷酸是多种活性中间代谢物的载体如UDP 葡萄糖,CDP-甘油二酯,SAM等。 ●核苷酸的代谢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一)从头合成途径 1.IMP的合成:其磷酸核糖部分由PRPP提供,由5-磷酸核糖与A TP在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催化下生成。IMP的合成有10步,分两个阶段,先生成咪唑环,再生成次黄嘌呤。首先由谷氨酰胺的氨基取代焦磷酸,再连接甘氨酸、甲川基,甘氨酸的羰基生成氨基后环化,生成5-氨基咪唑核苷酸。然后羧化,得到天冬氨酸的氨基,甲酰化,最后脱水闭环,生成IMP。 2. AMP的合成:IMP与天冬氨酸生成腺苷酸琥珀酸,由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催化,GTP提供能量。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催化分解生成AMP和延胡索酸。 3.GMP的合成:IMP先由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氧化生成黄嘌呤,再由谷氨酰胺提供氨基,生成GMP。 (二)补救途径: 1. 碱基与核糖-1-磷酸在特异的核苷磷酸化酶催化下生成核苷,再由其核苷磷酸激酶生成核苷酸。 2.嘌呤与PRPP在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下生成核苷酸。 (三)调控 从头合成途径受AMP和GMP的反馈抑制,第一步转酰胺酶受二者抑制,分枝后的第一步只受自身抑制。

第九章 脂类代谢答案--生化习题及答案

脂类代谢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D 5.B 6.E 7.A 8.C 9.E 10.C 二、填空题 1. 甘油激酶二羟丙酮磷酸 2. 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肪酸的β-氧化乙酰CoA的彻底氧化 3.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FAD NAD+ FADH2 NADH 4. 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肝脏乙酰CoA 肝外 5.乙酰乙酸硫激酶琥珀酰CoA转硫酶 6.乙酰CoA NADPH+H+ 磷酸戊糖 三、名词解释 1.指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体内不能合成,必须有食物提供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2.储存在脂库中的三酰甘油,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给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3.脂肪酸的氧化主要发生在β-碳原子上,故称为β-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反应。 4.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时所形成的特有的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四、问答题 1.1分子18碳的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时,需经8次β-氧化,净生成146分子ATP。 主要反应过程:首先脂肪酸在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消耗2分子ATP而活化成脂酰CoA,后者以肉碱为载体经肉碱脂酰转移酶Ⅰ和Ⅱ的催化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中,分别在脂酰CoA脱氢酶、α,β-烯脂酰CoA水化酶、β-羟脂酰CoA脱氢酶和β-酮脂酰CoA硫解酶的催化下,经过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步连续反应,重复8次,最终生成9分子乙酰CoA。9分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生成108分子ATP;8次β-氧化过程中产生8分子FADH2和8分子NADH+H+,生成40分子ATP;合计生成ATP=108+40-2=146分子。 2.脂类根据其生理功能可分为两大类:三酰甘油和类脂。三酰甘油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的大网膜、肠系膜、内脏周围等处的脂肪组织中。类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 1

第9章 脂代谢及脂代谢紊乱检验习题

1.能代表HDL水平的载脂蛋白是A.ApoAⅠ B.ApoAⅡ C.ApoB D.ApoCⅠ E.ApoCⅢ 正确答案:A 2.乳糜微粒中含最多的成分是 A.三酯甘油 B.蛋白质 C.胆固醇 D.磷脂 E.糖脂 正确答案:A 3.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中用到的酶有A.甘油激酶.过氧化物酶 B.胆固醇酯酶.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C.胆固醇氧化酶.甘油激酶 D.胆固醇氧化酶.甘油氧化酶 E.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甘油氧化酶正确答案:B 4.合成VLDL的场所主要是在 A.肾脏 B.血浆 C.脂肪组织 D.小肠黏膜

正确答案:E 5.对LDL描述正确的是 A.运输内源性胆固醇 B.运输外源性胆固醇 C.运输内源性三酯甘油 D.运输外源性三酯甘油 E.既有内源性胆固醇,又有外源性胆固醇 正确答案:A 6.目前测定血清总胆固醇最常用的方法为 A.比色法 B.气相色谱法 C.核索稀释质谱法 D.高效液相色谱法 E.酶法 正确答案:E 7.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血清检查特点是 A.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加,三酯甘油正常 B.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加,甘油稍高 C.血清浑浊,胆固醇稍高,三酯甘油增高 D.血清浑浊,胆固醇正常,三酯甘油稍高 E.血清乳白色,胆固醇正常或稍高,三酯甘油明显增加正确答案:A 8.载脂蛋白B主要存在于 A.HDL B.LDL

D.CM E.FFAg 正确答案:B 9.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升高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重度贫血 B.肺结核 C.严重肝病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肾病综合征 正确答案:E 10.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升高的是 A.CM B.VLDL C.LDL D.HDL E.以上均升高 正确答案:E 11.与血清呈乳糜样关系最大的脂蛋白是A.VLDL B.HDL C.CM D.LDL E.IDLB 正确答案:C 12.含有总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

生物化学 第8章 脂类代谢

第八章脂类代谢 一、填空题: 1.大部分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在中进行。 2.自然界中绝大多数脂肪酸含数碳原子。 3.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原料是,其二碳供体的活化形式是。4.生成丙二酸单酰CoA需要酶系催化,它包含有三种成份、_ 和。 5.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需要的引物是,其产物最长可含有碳原子。6.人体必需脂肪酸是、和。 7.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的还原力是,它是由代谢途径和转换所提供。8.大于十六碳原子的脂肪酸是生物体内相应的各个系统的酶催化合成。 9.在真核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脱饱和是通过途径完成的,催化反应的酶叫。10.硬脂酸(C18)经β-氧化分解,循环次,生成分子乙酰CoA,FADH2和NADH。11.脂肪酸β-氧化是在中进行的,氧化时第一次脱氢的受氢体是,第二次脱氢的受氢体是,β-氧化的终产物是。 12.真核生物中,一摩尔甘油彻底氧化成C02和H20生成摩尔A TP。 13.在油料种子萌发的时候,由脂肪酸分解生成的通过生成琥珀酸,再进一步生成后通过途径合成葡萄糖,供幼苗生长之用。 14.乙酰COA主要由、和降解产生。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在高等动、植物中,脂肪酸以下列哪种形式参与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 ①游离脂肪酸②脂酰ACP ③脂酰CoA④以上三种均不是 2.脂肪酸生物合成中,将乙酰基运出线粒体进入胞液中的物质是( ) ①CoA②肉碱③柠檬酸④以上三种均不是 3.1分子十八碳脂肪酸经β-氧化和三羧酸循环净产生( )A TP ①130 ②129 ③147 ④148 4.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和β-氧化过程中,两者共有( ) ①乙酰CoA②FAD ③NAD+④含生物素的酶 5.长链脂肪酸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作用,所需载体是( ) ①柠檬酸②肉碱③辅酶A④α-磷酸甘油 6.脂肪酸从头合成所用的还原剂是( ) ①NADPH+H+②NADH+H+③FADH2④FMNH2 7.脂肪酸氧化作用的连续进行与下列哪种酶无关( ) ①脂酰CoA脱氢酶②烯脂酰CoA水合酶③β-酮脂酰CoA硫解酶④缩合酶 8.β-氧化中,脂酰CoA脱氢酶催化反应时所需的辅因子是( ) ①FAD ②NAD+③A TP ④NADP+ 9.植物体内由软脂酸(C16)生成硬脂酸(C18)其原料是( ) ①乙酰CoA②乙酰ACP ③丙二酸单酰CoA④丙二酸单酰ACP 10.在脂肪酸的合成中,每次碳链的延长都需要什么直接参加?()

核苷酸代谢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重点和难点]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原料、合成部位、主要合成过程、参与合成的重要酶。嘌呤核苷酸重要抗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关键酶、终产物及痛风治疗机理。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原料、主要过程、参与酶及辅助因子,嘧啶核苷酸主要抗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终产物。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过程、参与酶、辅酶,脱氧胸苷酸合成。 本章难点:核苷酸代谢的从头合成途径和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过程正确的是: A.嘌呤环的氮原子均来自氨基酸的α-氨基 B.合成中不会产生自由的嘌呤碱 C.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的形成提供氨甲酰基 D.在由IMP合成AMP和GMP时均需ATP供能 E.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IMP转变为GMP 2、下列哪一个反应不需要PRPP: A.5-磷酸核糖胺的生成 B.由次黄嘌呤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酸 C.嘧啶生物合成中乳清酸的生成 D.由腺嘌呤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 E.由鸟嘌呤转变为鸟嘌呤核苷酸 3、氨甲喋呤和氨喋呤抑制核苷酸合成中的哪一个反应 A.谷氨酰氨中酰胺氮的转移 B.向新生成的环状结构中加入CO2 C.ATP中磷酸键能量的传递 D.天冬氨酸上氮的提供 E.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 4、下列哪一组是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底物: A.腺嘌呤+ATP B.腺嘌呤+PRPP C.腺苷+ATP D.腺苷+GTP E.腺苷+PRPP 5、合成嘌呤和嘧啶环的共同原料是: A.一碳单位 B.甘氨酸 C.谷氨酸 D.天冬氨酸 E.蛋氨酸 6、过量的AMP抑制何种酶的活性使下列物质不能生成: A.乳清酸脱氢酶,使IMP不能生成 B.次黄嘌呤脱氢酶,使IMP不能生成 B.次黄嘌呤脱氢酶,使GMP不能生成 D.腺苷酸代琥珀酸酶,使GMP不能生成 E.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MP不能生成 7、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主要器官是: A.脑 B.肝脏 C.小肠 D.肾脏 E.胸腺 8、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A.尿素 B.尿酸 C.肌苷 D.尿苷酸 E.肌酸 9、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碳单位来自叶酸衍生物 B.先合成嘧啶环再与PRPP中的磷酸核苷酸相连 C.在磷酸核糖分子上合成嘧啶核苷酸 D.谷氨酸完整的参入嘧啶环中 E.需要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1参加 10、癌症病人尿中β-氨基异丁酸排出增多是由于:

第九章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第九章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第九章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授课时间】4学时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目的要求】 掌握核酸,DNA和RNA,的分子组成、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键的方向性。【教学内容】 1(详细介绍:碱基 2(一般介绍:戊糖 3(一般介绍:核苷 4(一般介绍:核苷酸 5(详细介绍: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重点、难点】 重点:核酸组成与核苷酸的连接 【授课时间】0.25学时 第二节 DNA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 1(掌握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 2(掌握DNA的生物学功能。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DNA的一级结构 2(重点介绍:DNA的二级结构 3(一般介绍:DNA的超级结构 4(一般介绍:DNA的功能 【重点、难点】 重点:DNA的二级结构 难点:DNA的超级结构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 1(掌握RNA的种类与功能。mRNA和tRNA的结构特点。2(了解核酸酶的分类与功能。 3(了解其他小分子RNA。【教学内容】 1(详细介绍:mRNA的结构与功能 2(详细介绍:tRNA的结构与功能 3(详细介绍:rRNA的结构与功能 4(一般介绍:小分子核内RNA 5(一般介绍:核酶 【重点、难点】 重点:mRNA、tRNA的结构与功能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目的要求】 1(掌握DNA的变性和复性概念和特点 2(熟悉核酸分子杂交原理。 3(熟悉核酸的一般性质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核酸的一般性质 2(详细介绍:核酸的紫外吸收 3(重点介绍: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重点、难点】 重点: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五节核苷酸代谢【目的要求】

核苷酸代谢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 一、A型选择题 1.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首先合成出来的是 A.PRPP B.GMP C.XMP D.AMP E.IMP 2.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 A.甘氨酸B.天冬氨酸C.谷氨酸D.CO2 E.一碳单位3.嘧啶环中的两个氮原子来自 A.谷氨酰胺和氨B.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C.谷氨酰胺和谷氨酸D.谷氨酰胺和氨甲酰磷酸E.天冬氨酸和氨甲酰磷酸 4.下列关于氨基甲酰磷酸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主要用来合成谷氨酰胺B.用于尿酸的合成 C.合成胆固醇D.为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中间产物E.为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中间产物 5.提供嘌呤环N-3和N-9的化合物是 A.天冬氨酸B.丝氨酸C.丙氨酸D.甘氨酸E.谷氨酰胺6.嘧啶合成所需的氨基甲酰磷酸的氨源来自 A.NH3 B.天冬氨酸C.天冬酰胺D.谷氨酸E.谷氨酰胺7.临床上常用哪种药物治疗痛风症 A.消胆胺B.5-氟尿嘧啶C.6-巯基嘌呤D.氨甲蝶呤E.别嘌呤醇8.5-FU的抗癌作用机制为 A.合成错误的DNA,抑制癌细胞生长 B.抑制尿嘧啶的合成,从而减少RNA的生物合成 C.抑制胞嘧啶的合成,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 D.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 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TMP的合成 9.下列关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嘌呤环的氮原子均来自氨基酸的α-氨基 B.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自由嘌呤碱 C.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提供氨甲酰基 D.由IMP合成AMP和GMP均由A TP供能 E.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IMP转变成GMP 10.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主要的组织是 A.胸腺B.小肠粘膜C.肝D.脾E.骨髓11.能在体内分解产生β-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 A.CMP B.AMP C.TMP D.UMP E.IMP 12.关于天冬氨酸氨基甲酰基转移酶的下列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GTP是其反馈抑制剂B.是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酶C.是由多个亚基组成D.是变构酶 E.服从米-曼氏方程 13.嘧啶核苷酸合成中,生成氨基甲酰磷酸的部位是 A.线粒体B.微粒体C.胞浆D.溶酶体E.细胞核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r 生物化学试卷

核苷酸代谢 一、选择题 1.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C A.GMP B.AMP C.IMP D.ATP 2.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的终产物是:D A.尿素 B.肌酸 C.肌酸酐 D.尿酸 3.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D A.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磷酸葡萄糖 D.5磷酸葡萄糖 4.体内脱氧核苷酸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直接还原而成?D A.核糖 B.核糖核苷 C.一磷酸核苷 D.二磷酸核苷 5.HGPRT(次黄嘌呤-鸟嘌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下列哪种反应:C A.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 B.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 C.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 D.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 6.氟尿嘧啶(5Fu)治疗肿瘤的原理是:D A.本身直接杀伤作用 B.抑制胞嘧啶合成 C.抑制尿嘧啶合成 D.抑制胸苷酸合成 7.提供其分子中全部N和C原子合成嘌呤环的氨基酸是:C A.丝氨酸 B.天冬氨酸 C.甘氨酸 D.丙氨酸 8.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GMP的C-2氨基来自:A A.谷氨酰胺 B.天冬酰胺 C.天冬氨酸 D.甘氨酸

9.d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A A.dUMP B.TMP C.TDP D.dUDP 10.在体内能分解为β-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C A.CMP B.AMP C.TMP D.UMP 11.使用谷氨酰胺的类似物作抗代谢物,不能阻断核酸代谢的哪些环节?A A.IMP的生成 B.XMP→GMP C.UMP→CMP D.UMP→dTMP 12. 下列既参与嘌呤核苷酸合成又参与嘧啶核苷酸合成的物质是:A A 谷氨酰胺 B 谷氨酸 C 甘氨酸 D 丙氨酸 13. 人体内嘌呤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D A 6—巯基嘌呤 B 6—氨基嘌呤 C 2—氨基—6—羟基嘌呤 D 黄嘌呤氧化酶催化黄嘌呤氧化的 14. 在嘧啶核苷酸合成中,向嘧啶环提供N1原子的化合物是B A 天冬酰胺 B 天冬氨酸 C 甲酸 D 谷氨酰胺 15. 在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时,嘌呤环上N1来自B A 一碳单位 B 天冬氨酸 C 谷氨酸 D 甘氨酸 E、谷氨酰胺 16. 在体内嘌呤核苷酸合成时CO2中的碳原子进入嘌呤环中的部位是D A、C2 B、C4 C、C5 D、C6 17. 从头合成IMP和UMP的共同原料是B A、氨甲酰磷酸 B、PRPP

核苷酸代谢

八、核苷酸代谢 1、人体内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活跃的组织是: A. 脑 B. 肝 C. 骨髓 D. 胸腺 E. 小肠粘膜 2、人体内嘌呤分解的终产物是: A. 尿素 B. 肌酸 C. 尿酸 D. 肌酸酐 E.CO2和NH3 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首先生成的核苷酸是: A. GMP B. IMP C. AMP D. ATP E. GTP 4、哺乳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是: A. 核苷酸酶 B. 腺苷酸脱氨酶 C.尿酸氧化酶 D. 黄嘌呤氧化酶 E. 鸟嘌呤脱氨酶 5、最直接联系糖代谢与核苷酸合成的物质是: A. 葡萄糖 B. 葡糖-6-磷酸 C. 葡糖-1-磷酸 D. 核糖-5-磷酸 E.葡糖1,6-二磷酸 6、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的反应是: A.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 B.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 C.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 D.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 E.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 7、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 A. CO2 B. 谷氨酸 C. 甘氨酸 D. 天冬氨酸 E. 一碳单位 8、谷氨酰胺-PRPP氨基转移酶催化的反应是: A.从甘氨酸合成嘧啶环 B.从核糖-5-磷酸生成磷酸核糖焦磷酸 C.从磷酸核糖焦磷酸生成磷酸核糖胺 D.从次黄嘌呤核苷酸生成腺嘌呤核苷酸 E. 从次黄嘌呤核苷酸生成鸟嘌呤核苷酸 9、谷氨酰胺中的酰胺基为核苷酸合成提供的元素是: A. 腺嘌呤上的氨基 B. 嘌呤环上的两个氮原子 C. 嘧啶环上的两个氮原子 D. 尿嘧啶核苷酸上的两个氮原子 E. 胸腺嘧啶核苷酸上的两个氮原子 10、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正性调节分子是 A.二磷酸腺昔B.5"一磷酸核糖 C. 腺嘌呤核苷酸 D. 鸟嘌呤核苷酸E.次黄嘌呤核苷酸 11、下列氨基酸中参与体内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是: A. 甘氨酸 B. 谷氨酸 C. 精氨酸 D.天冬氨酸 E.天冬酰胺 12、下列途径中与核酸合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糖酵解 B. 糖异生 C. 尿素循环 D.磷酸戊糖途径 E.柠檬酸循环 13、下列不受甲氨蝶呤抑制的生物化学过程是: A.DNA复制 B.蛋白质合成 C. 嘧啶碱合成 D. 嘌呤碱合成 E. 四氢叶酸合成 14.阿糖胞苷干扰核苷酸代谢的机制是:

第八章 脂类代谢习题

第八章脂类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脂肪酸的β—氧化:脂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在ɑ、β碳原子间断裂,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乙酰CoA和比原先少两个碳的脂酰CoA的过程; 2.必需脂肪酸:人或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羧必需的,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只有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通常指: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3.酮体:脂肪酸 -氧化及其它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在一般细胞中可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氧化分解,但在肝脏细胞中,其氧化则不很完全,出现一些氧化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 -羟丁酸和丙酮,它们称为酮体。肝脏生成的酮体可在肝外组织被利用; 4.血脂:血浆中所含的之类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等; 5.外源性脂类: 6.内源性脂类: 7. 脂肪酸α-氧化:α-氧化作用在哺乳动物的脑组织和神经细胞的微粒体中进行,由微粒体氧化酶系催化,使游离的长链脂肪酸在α-碳原子上的氢被氧化成羟基,生成α-羟脂酸。长链的α-羟脂酸是脑组织中脑苷脂的重要成分,α-羟脂酸可以进一步氧化脱羧,形成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8. 脂肪酸ω-氧化:动物体内十二碳以下的短链脂肪酸,在肝微粒氧化酶系催化下,通过碳链甲基端碳原子(ω﹣碳原子)上的氢被氧化成羟基,生成ω﹣羟脂酸、ω﹣醛脂酸等中间产物,再进一步氧化为α,ω﹣二羧酸; 9.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线粒体内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柠檬酸然后经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运至胞液中,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需消耗ATP将柠檬酸裂解回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后者可利用脂肪酸合成,而草酰乙酸经还原后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又在苹果酸酶的催化下变成丙酮酸,丙酮酸经内膜载体运回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 10. 简单脂质:由脂肪酸与醇(甘油醇、一元醇)所形成的脂,分为脂、油、蜡;

第九章核苷酸代谢和第十章核酸代谢

第九章核苷酸代谢和第十章核酸代谢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核苷酸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种途径及意义。 2、熟记从头合成过程中嘌呤环和嘧啶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3、掌握脱氧核苷酸及胸苷酸合成的生化过程,催化反应的酶和辅因子。 4、了解嘌呤和嘧啶分解的过程和产物及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 5、熟记有关DNA复制的机制和参与的酶及功能。了解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和DNA损 伤的修复。 6、熟记反转录酶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 7、熟记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功能。了解RNA 的转录过程和各种RNA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一、填空题: 1.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均需要的原料有、、、和。 2.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均需要的原料有、和。 3. 人类嘌呤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4. CTP是由或转变而来的,dTMP是由转变而来的。 5. 真核生物mRNA前体的加工包括、和。 6. DNA复制时,与DNA解链有关的酶和蛋白质有、和。 7. DNA复制的两大特点是和。 8. DNA复制时,合成DNA新链之前必须先合成,它在原核生物中的长度大约有。 9. DNA复制和修复所需模板是,原料是四种;反转录的模板是。 10.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三种,是、和,其中参与DNA切除 修复的主要是。 11. 真核生物的mRNA 5’端通常具有结构,3’端具有结构。 二、判断题: 1. 由dUMP转变成dTMP所需要的甲基由N5,N10 = CH-FH4提供。 2. DNA合成时,随后链首先合成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3. DNA复制时,领头链只需一个引物,而后随链需要多个引物。 4. 细菌的RNA聚合酶全酶由核心酶和ρ因子所组成。 5. 单链DNA结合蛋白与DNA结合使其解链。 6. 基因的中的两条链在体内都直接作为转录的模板。 7. DNA复制时,前导链(领头链)是连续合成,随后链(后随链)是不连续合成的。 8. DNA复制与转录都是以双链DNA为模板,以半保留方式进行。 9.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是DNA复制主要酶。 10. 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只能由DNA→RNA,绝不能由RNA→DNA。 11. 转录时,大肠杆菌RNA聚合酶核心酶能专一识别DNA的起始信号。 12. 由IMP合成AMP和GMP均由A TP供能. 三、选择题: 1. 下列既参与嘌呤核苷酸合成又参与嘧啶核苷酸合成的物质是:() A.谷氨酰胺 B.谷氨酸 C.甘氨酸 D.天冬氨酸 2.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第九、十章 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

第九、十章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蛋白酶 2.肽酶 3.联合脱氨基作用 4.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5.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6.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7.转氨基作用 8.尿素循环 9.生糖氨基酸 10.生酮氨基酸 11.核酸酶(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 12.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13.氨甲蝶呤 14.一碳单位 15、肽链端解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 (二)英文缩写符号 1.GOT 2.GPT 3.6-MP 4.5-FU 5.PRPP 6.SAM 7.GDH 8.IMP 9.XMP 10. (三)填空 1.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可被()和()共同作用降解成氨基酸。 2.多肽链经胰蛋白酶降解后,产生新肽段羧基端主要是()和()氨基酸残基。 3.胰凝乳蛋白酶专一性水解多肽链由()族氨基酸()端形成的肽键。4.氨基酸的降解反应包括()、()和()作用。 5.氨基酸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通常是()。 6.谷氨酸经脱氨后产生()和氨,前者进入()进一步代谢。 7.尿素循环中产生的()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8.尿素分子中两个N原子,分别来自()和()。 9.芳香族氨基酸碳架主要来自糖酵解中间代谢物()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代谢物()。 10.组氨酸合成的碳架来自糖代谢的中间物()。 11.氨基酸脱下氨的主要去路有()、()和()。 12.胞嘧啶和尿嘧啶经脱氨、还原和水解产生的终产物为()。 13.参与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氨基酸有()、()和()。 14.尿苷酸转变为胞苷酸是在()水平上进行的。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由()酶催化的,被还原的底物是()。16.在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中,腺苷酸的C-6氨基来自();鸟苷酸的C-2氨基来自()。 17.多巴是()经()作用生成的。 18.生物体中活性蛋氨酸是(),它是活泼()的供应者。 19、核糖核酸的合成途径有和。 20、嘧啶环的N1、C6来自;和N3来自。 21.转氨酶类属于双成分酶,其共有的辅基为或;谷草转氨酶促反应中氨基供体为氨酸,而氨基的受体为该种酶促反应可表示为。 22.在线粒体内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多为;同时谷氨酸经L-

第9章 核苷酸代谢(重点内容)

第9章核苷酸代谢(重点内容) 表8-2 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合成与分解的比较

中英文专业术语 第8章氨基酸代谢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Putrefaction 转氨基作用:T ransamination 转氨酶:T ransaminase α-酮酸:α-ketoacid 氨:Ammonia 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 尿素循环:Urea cycle 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 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 甲硫氨酸循环:Methionine cycle 苯酮酸尿症:Phenyl ketonuria,PKU 第9章核苷酸代谢 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 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尿酸:uric acid 痛风:gout 第10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第二节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 重要器官及组织氧化供能的特点

乙酰CoA 的来源去路 ★ 乙酰磺胺 乙酰胆碱 乙酰CoA G 丙酮酸氧化脱羧 FA-氧化 酮体氧化利用 个别aa 代谢 (赖、亮aa 等) TAC 氧化供能 合成FA 在肝合成酮体 合成胆固醇 参与肝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 乙酰化反应 乙酰化产物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改变

中英文专业术语关键酶:key enzyme 化学修饰调节:chemical modification 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 应激:stress 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

脂类代谢考试题与答案

第九章脂类代 一、选择题(请将选择的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前面的括号) ()1合成甘油酯最强的器官是 A 肝; B 肾; C 脑; D 小肠。 ()2、小肠粘膜细胞再合成脂肪的原料主要来源于 A 小肠粘膜吸收来的脂肪水解产物; B 肝细胞合成的脂肪到达小肠后被消化的产物 C 小肠粘膜细胞吸收来的胆固醇水解产物; D 脂肪组织的水解产物; E 以上都对。 ()3、线粒体外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 酰基转移酶; B 乙酰辅酶A羧化酶; C 肉毒碱脂酰辅酶A转移酶Ⅰ; D 肉毒碱脂酰辅酶A转移酶Ⅱ; E β—酮脂酰还原酶。 ()4、酮体肝外氧化,原因是肝脏缺乏 A 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 B 琥珀酰辅酶A转移酶; C β—羟丁酸脱氢酶; D 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酶; E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裂解酶。 ()5、卵磷脂含有的成分是 A 脂肪酸、甘油、磷酸和乙醇胺; B 脂肪酸、甘油、磷酸和胆碱; C 脂肪酸、甘油、磷酸和丝氨酸; D 脂肪酸、磷酸和胆碱; E 脂肪酸、甘油、磷酸。 ()6、脂酰辅酶A的β—氧化过程顺序是 A 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 B 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C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D 水合、加水、再脱氢、硫解。 ()7、人体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 A 油酸、软脂肪酸; B 油酸、亚油酸; C 亚油酸、亚麻酸; D 软脂肪酸、亚油酸。 ()8、可由呼吸道呼出的酮体是 A 乙酰乙酸; B β—羟丁酸; C 乙酰乙酰辅酶A; D 丙酮。 ()9、与脂肪酸的合成原料和部位无关的是

A 乙酰辅酶A; B NADPH+H+; C 线粒体外; D 肉毒碱;E、HCO3- ()10、并非以FAD为辅助因子的脱氢酶有 A 琥珀酸脱氢酶; B 脂酰辅酶A脱氢酶; C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D 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11、不能产生乙酰辅酶A的是 A 酮体; B 脂肪酸; C 胆固醇; D 磷脂; E 葡萄糖。 ()12、甘油磷酸合成过程中需哪一种核苷酸参与 A ATP; B CTP; C TTP; D UDP; E GTP。 ()1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的去路 A 合成脂肪酸; B 氧化供能; C 合成酮体; D 合成胆固醇; E 以上都是。()14、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 A HMGCoA合成酶; B 乙酰辅酶A羧化酶; C HMGCoA还原酶; D 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 ()15、胆汁酸来源于 A 胆色素; B 胆红素; C 胆绿素; D 胆固醇。 ()16、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A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 B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 C 脂酰辅酶A脱氢酶; D 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E β—酮脂酰辅酶A硫解酶。 ()17、β—氧化过程的逆反应可见于 A 胞液中脂肪酸的合成; B 胞液中胆固醇的合成; C 线粒体中脂肪酸的延长; D 质网中脂肪酸的合成。 ()18、并非类脂的是 A 胆固醇; B 鞘脂; C 甘油磷脂; D 神经节苷脂; E 甘油二脂。 ()19、缺乏维生素B2时,β—氧化过程中哪一个中间产物合成受到障碍? A 脂酰辅酶A; B β—酮脂酰辅酶A; C α,β—烯脂酰辅酶A ; D L—β—羟脂酰辅酶A; E 都不受影响。 ()20、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不需要 A 乙酰辅酶A; B NADPH; C ATP ; D O2。 ()21、由胆固醇转变而来的是

核苷酸代谢题

第十章核苷酸的代谢 A型题 1.参与辅酶Ⅰ构成的核苷酸是(A ) A、AMP B、ADP C、GMP D、GDP E、CMP 2.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先合成出( D ) A、AMP B、CMP C、GMP D、IMP E、XMP 3.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C ) A、胺 B、尿素 C、尿酸 D、β-氨基异丁酸 E、β-氨基丙氨酸 4.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首先合成出(B ) A、TMP B、UMP C、CMP D、CDP E、UDP 5.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不包括( E ) A、PRPP B、5-PR C、Gln D、Gly E、S-腺苷蛋氨酸 6.痛风症是因为某种代谢物沉积于关节,软 组织处引起的。这种代谢物是(C ) A、黄嘌呤 B、尿素 C、尿酸 D、碳酸盐 E、胆固醇 7.5-FU的抗癌机制为 D A.合成错误的DNA B.抑制尿嘧啶的合成 C.抑制胞嘧啶的合成 D.抑制胸苷酸合成酶 E.抑制FH2还原酶

8.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主要的组织是 E A.小肠粘膜 B.骨髓 C.胸腺 D.脾 E.肝 9.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不同的是 C A.天冬氨酸 B.磷酸核糖 C.甘氨酸 D.二氧化碳 E.谷氨酰胺 10.体内脱氧核苷酸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B A.由一磷酸核苷还原 B.由二磷酸核苷还原 C.由三磷酸核苷还原 D.直接由核糖还原 E.由核苷还原 11.d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 D A.TMP B. TDP C.dCMP D.dUMP E.dUDP B型题 A、氨喋呤 B、5-氟尿嘧啶 C、6-巯基嘌呤 D、氮杂丝氨酸 E、羟基脲 1.嘧啶核苷酸的类似物是( B ) 2.嘌呤核苷酸的类似物是(C ) 3.叶酸的类似物是(A ) 4. 与谷氨酰胺类似(D) A.抑制尿酸生成 B.抑制嘧啶核苷酸分解 C.抑制UMP→UDP D.抑制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 E.抑制NDP→dNDP 5. 6-MP D 6.别嘌呤醇 A 【X型题】 1.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 ABCDE A.天冬氨酸 B.一碳单位 C.磷酸核糖 D.谷氨酰胺 E. CO2 2.核苷酸有下列哪些功能 ABCDE A.参与RNA合成 B.参与物质代谢调节 C.参与某些辅酶组成

第八章脂类代谢

Chapter 8 Lipid Metabolism (7h)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及其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计算;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熟悉脂肪酸的合成及其与脂肪酸分解的区别;甘油磷脂的降解和合成。了解脂类的分类和生理功能;消化和吸收;胆固醇合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转化。 【重点难点】 重点:脂肪酸氧化分解的全部过程,酮体的生成及利用,脂酰CoA的跨线粒体膜运输。 难点: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磷脂的代谢。 【教学内容】 Overview: 1.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单纯脂,复合脂和非皂化脂(油脂的碱水解变成甘油和脂肪酸称皂化)。 单纯脂---是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脂。 它无极性,又称中性脂。 主要包括脂肪和蜡。(蜡是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如蜂蜡、白蜡、羊毛脂等。) 复合脂---由单纯脂和非脂溶性物质所构成的化合物,包括磷脂和糖脂。 2. Biological function of lipids: 1. 生物体的重要能源;9.3kcal/g脂肪 2. 构成生物膜的基本物质,其中磷脂,糖脂及胆固醇是膜脂类的三种重要类型; 3. 某些萜类(多个异戊二烯单位)及类固醇类物质 如VA,D,E,K,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4. 促进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5. 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及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第一节脂类的酶促水解(Hydrolyses of lipids) 脂类的消化(主要在十二指肠中)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80-90% 还有少量的磷脂6-10% 胆固醇2-3% 胃的食物糜(酸性)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肠促胰液肽的分泌,引起胰脏分泌HCO-3至小肠(碱性)。脂肪间接刺激胆汁及胰液的分泌。胆汁酸盐使脂类乳化,分散成小微团,在胰腺分泌的脂类水解酶作用下水解。 胰腺分泌的脂类水解酶: ① 三脂酰甘油脂肪酶(水解三酰甘油的C1、C3酯键,生成2-单酰甘油和两个游离的

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 一.人体内的核酸主要由自生合成,不属于营养必需物质。 二.生理作用: 1.作为核酸的合成原料。 2.作为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3.参与代谢与生理条件。 4.活化中间代谢物。 5.组成辅酶。 三.嘌呤核苷酸合成: 1.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 ):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称为从头合成途径。(脑,骨髓无法合成) 2.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synthesis ):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补救合成(或重新利用)途径。(反应较简单,主要由PRPP 提供磷酸核糖部分) 四.从头合成: 1.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N 来自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C 来自CO2、甲酰基。 2.合成过程:IMP 的合成 (主要是PRPP 合成酶作用),AMP 和GMP 的合成(与嘌呤核苷酸循环过程相同)。 3.调节:反馈调节和交叉调节。 4.特点: ? 参与从头合成途径的酶均在胞液中,多以多酶复合体的形式存在。 ? 以磷酸戊糖途径中合成的5-磷酸核糖(5-PR )为原料,经11步反应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 ? 在合成IMP 过程中,由氨基酸,CO 2,一碳单位逐步提供元素或基团,在5-磷酸核糖分子上完成嘌呤碱基的合成。 HN N N N O R- 5'-P PRPP (PRA)( IMP )PRPP 合成酶酰胺转移酶5-磷酸核糖胺次黄嘌呤核苷酸

?从IMP出发再合成AMP和GMP。 ?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IMP的合成需5个ATP,6个高能磷酸 键。AMP或GMP的合成又需1个ATP。 ?PRPP是5-磷酸核糖的活性供体。 五.补救合成(两种方式): 1.酶: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腺苷激酶。 2.合成过程:腺嘌呤、次黄嘌呤与鸟嘌呤与PRPP分别在ART、HGPRT、HGPRT催化下生成 AMP、IMP、GMP与磷酸,腺嘌呤核苷酸在腺苷激酶催化下生成AMP。 3.生理意义: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 髓等只能进行补救合成。 六.嘌呤核苷酸的相互改变。 七.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在二磷酸核苷NDP(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水平上还原。八.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一些嘌呤(6-巯基嘌呤、6-巯基鸟嘌呤、8-氮杂鸟嘌呤等)、氨基酸(氮杂丝氨酸等)或叶酸等的类似物(氨蝶呤氨甲蝶呤等)。 九.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过程: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包括3个基本步骤: (1)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核苷。 (2)核苷在核苷磷酸化酶作用下分解为嘌呤碱基和1-磷酸核糖。1-磷酸核糖在磷酸核 糖变位酶作用下转变为5-磷酸核糖。5-磷酸核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3)嘌呤碱基进一步代谢。一方面可以参加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另一方面可进入分解代 谢,最终形成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 即AMP、GMP先转化为黄嘌呤,再通过黄嘌呤氧化酶催化生成尿酸。 2.临床意义:痛风症的治疗机制。 十.嘧啶核苷酸合成: 1.从头合成途径: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是指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二氧 化碳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嘧啶核苷酸的途径。 2.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嘧啶或嘧啶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合成嘧啶核苷酸 的过程,称为补救合成(或重新利用)途径。 十一.从头合成:合成部位主要是肝细胞胞液,合成原料是谷氨酰胺、天冬氨酸与CO2。 1.元素来源:六元环左边的C、N来自氨基甲酰磷酸,右边来自天冬氨酸。 2.合成过程:尿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CSP-Ⅱ);胞嘧啶核苷酸 的合成;dTMP或TMP的生成。 3.从头合成调节:反馈调节 4.特点:先合成嘧啶环,再与磷酸核糖相连。 先合成UMP,再转变成dTMP和CTP。 十二.补救合成: 1.合成过程:嘧啶与PRPP在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下磷酸嘧啶核苷与磷酸;尿嘧啶 核苷与胸腺嘧啶核苷与ATP在尿苷激酶和胸苷激酶催化下生成UMP、TMP与ADP。2.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嘧啶类似物(5-氟尿嘧啶)、某些改变了核糖结构的核苷 类似物(阿糖胞苷、环胞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