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历年高考题汇总

高三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历年高考题汇总

高三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历年高考题汇总
高三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历年高考题汇总

2012年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表面形态 高考题汇总

姓名: 班级: 质量评价:

【考纲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高考命题方向】1. 结合重大地质灾害考察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图,分析其成因和分布。

3. 1.(2011年高考山东卷)右图为我国北方某

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I 、II 、III 、IV 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I 、II

B III 、IV

C I 、III

D II 、IV

2.(2011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变式训练1】

3.下面是“我国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

分析图中河谷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

【典型例题2】

4.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

(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 小板块属于(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

A.生长边界

B.陆地边界

C.消亡边界

D.海洋边界

【变式训练2】

5.(2009·上海地理)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

成果之一。 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据此回答(1)

~(3)题。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典型例题3】(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断层B断层向斜背斜C背斜向斜断层D背斜断层向斜

【变式训练3】

7.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理由是;

B为,理由是;

C为,理由是。

(2)在A、B两地哪里钻孔能打到煤层,

原因是

(3)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村为旅游

胜地,因这里的地貌风景优美,在此

村修建公路要注意等问题。

(4)在野外勘探中,A、B、C三处,是

良好储油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大

型工程选址尽量避开。

8.(2012山东卷)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

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答案】D【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褶皱后沉积层II出现了侵蚀作用,部分岩层被侵蚀掉,后出现了沉积岩层I,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II和沉积层I。

【考点定位】地壳物质循环理论和地质构造。

9.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

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为向斜成岭

B.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C.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

10.(2007·山东文综)右图为某地地质

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①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

A.在褶皱运动之前

B.在断层运动之后

C.在断层运动之前

D.在图中④处岩层形成之前

12.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13.造成③处易成谷地的内因是()

A.岩石破碎

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

地壳深处的断层运动会引发地震,并造成地层断裂错位。分析

右面“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至少 ( )

A.2次B.3次 C.4次 D.5次

15.根据图中断层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 )

A.c断层早于②地层 B.b断层早于④地层

C.a断层早于b断层D.c断层早于b断层

16.(2010·江苏地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

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1)~(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7.(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地质地

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

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稀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图例:①上层洞穴②下层洞穴③石钟乳、石笋④岩石

18.(2011年高考广东卷)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针对训练7】

19.(2008年广东地理卷)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20.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地貌名称:A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山东的烟台进行的,他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图,该

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图,图中显示主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成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

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

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

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针对训练10】

21.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

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图7十一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 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 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22.(2007·山东文综)右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

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3.(2009·广东地理)“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

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

诗,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4.(2008·江苏地理)

图1是“护送2008奥

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

本营”图片,图2是浙

江“雁荡胜境”图片。

读图回答,形成珠峰大

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

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25.(2007·广东地理)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26. (2009·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

形剖面。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

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7.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__________,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为

_________米。

(2)沿着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

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Q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河流③和⑤两处中:①河流横断面

呈“V”形的是_________处,其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河流横断面呈“U”形的是_______处,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6为地处

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

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 ①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 ②处底层由下到上市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击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29(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4.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C.沟 D.原地

5.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30.(2007四川文综卷)图1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

6.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处的古地理环境是

A.沙漠B.沼泽

C.海洋D.苔原

7.由图1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东坡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B.山麓气温比山顶约高21°C

C.该山以西绿洲农业特色突出

D.该山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 一、单选题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 完成下面小题。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 2.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海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 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3.关于左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湖泊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C.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4.右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A.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B.岩浆岩Ⅰ、岩浆岩Ⅱ、沉积岩Ⅱ

C.沉积岩Ⅱ、岩浆岩Ⅱ、岩浆岩ⅠD.岩浆岩Ⅱ、沉积岩Ⅱ、岩浆岩Ⅰ 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种地表形态,包括河型、河床侵独地貌和河床堆积地貌。下图示意顺直微弯型河床平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向为自西向东,河床平面形态中可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A.边滩的平面形状B.深槽和边滩的相对位置 C.深槽的垂直深度D.浅滩和深槽的相对位置 6.河床中的微地貌 A.深槽的深浅取决于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 B.边滩的形态取决于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C.浅滩面积的大小只受河流流速的影响 D.深槽、浅滩、边滩的位置由河流流向决定 珠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具有无限的魅力。中国登山队多次顺利登顶珠峰,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登顶珠峰时,最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 A.①B.② C.③D.④ 8.该地貌景观所受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 C.海水的侵蚀作用D.风力的堆积作用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黄河某段河流阶地分布示意图。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3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张兴良、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公布了该团队在湖北省宜昌长阳地区的地下岩石中,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该重大发现对解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其中甲为岩浆,丁为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富含大量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的应为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地质作用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对应正确的是 A.①—印尼火山喷发B.②—岩浆岩的形成 C.③—煤炭的形成D.④—华山的形成 小明一家暑假去青海旅游,在柴达木盆地吉乃尔湖附近发现了著名的“水上雅丹”地貌群,大片的砂岩地貌“漂浮”在盐湖中,其形态与北侧陆地上的雅丹群一致,水中部分雅丹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现象(下图)。小明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因为吉乃尔湖水面抬升,逐渐淹没北侧的雅丹群,才形成了目前这片“水上雅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明发现雅丹垄脊两端高度差异大,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上覆岩石物质组成差异大B.向阳端植被护坡作用明显 C.迎风端风力侵蚀强度较大D.当地风向风力年际变化大 4.推测水上雅丹出现坍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B.湖水侵蚀C.雨水冲刷D.游客攀爬 下图示意滨海某花岗岩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岩石朝向海洋的一侧,主要遭受 A.风化作用B.波浪侵蚀C.洋流侵蚀D.化学溶蚀 6.图示花岗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岩浆喷发——外力作用——地壳抬升 C.岩浆侵入——外力作用——地壳抬升 D.岩浆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1章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第一章地球环境 第一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一、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明显地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世界洋,它是海洋的主体。被海洋所环绕,但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则称为陆地。大陆是陆地的主体;岛屿是陆地的组成部分。 在5.1×108km2的地球表面积中,海洋面积3.61×108km2,约占71%,陆地面积1.49×108km2,约占29%。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约为2.5∶1,海洋占有明显的优势。这种情况至少在太阳系是独一无二的,故有的学者曾严肃地称地球为“水球”。 地表的海陆分布不均匀。以新西兰东南为中心,包括太平洋主体的半球,海洋占90.5%而陆地面积极小,因而有水半球之称。从传统的南北两半球来看,陆地的2/3集中于北半球,占该半球面积的39.3%,其中只有20°—70°N间陆地面积(约6.02×107km2)略超过海洋面积(5.22×107km2)。在南半球,陆地只占总面积的19.1%。其中的30°—70°S,陆地只有7.30×106km2,而海洋面积达1.048×108km2。尤其是50°—60°S陆地只有2×105km2,而海洋面积达2.51×106km2,成为按纬度划分陆地面积最少的区域。 有的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海陆分布的对蹠现象(antipodal)。如以四个古老大陆(加拿大、西伯利亚、南极和欧洲)做顶角作出一个四面体。则它们所对应的面分别为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实际上,地球大陆上任一点的对蹠点,95%以上可能是海洋。有些研究证明,海陆对蹠分布乃是随机性的表现。 全球共有七个大陆,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虽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为分界,但实际上它们是连在一起的整体,合称亚欧大陆。所以也可以说全球共有六个大陆。亚洲大陆与非洲大陆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与南美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澳大利亚和南极大陆各以自己的海岸线为界。各大陆面积及其占全球陆地面积和全球面积的百分比如下: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考点要求: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知识回顾: 1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 质 构 造 及 苴 丿、 对 地 貌 影 响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影响 实例 形态 岩层顺序 地形 成因 褶 皱 断 层 地垒 地堑 3.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3. 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 ?内力作用所致 考题探究: 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 1?3题 1. 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 .背斜 C 2. 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向斜 D .断层 B .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C ?岩浆活动所致 D ?外力作用 从甲列丁岩魁从港馳斷

4.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 —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⑴若在该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于—地;若要开采地下水,则应在地。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採地区地険构适胡面示竄as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 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 。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 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__ (多项选择)A.渭河谷地 B .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__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是 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石灰石砂岩花倒坯等窩维地扁界掩 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块状 (2)绘图:在地垒一侧箭头向上画,地堑一侧箭头向下画。(3)AC (4)① 该处为向斜

湘教版新版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基础卷

湘教版(2019新版)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基础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0·辽宁抚顺一中期末)图1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1.按河谷发育程度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阶段④所示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岩浆喷出 D.流水沉积 (2019·山西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图2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23.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堆积 D.海浪侵蚀 4.有关该河流地貌发育的说法,可信的是() A.因堆积作用强,南岸阶地地势高 B.平水期流量稳定,对河岸冲刷强 C.洪水期过后,河漫滩因淤积增高 D.河水向东流,造成北岸侵蚀后退 (2020·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读图3“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5-6题。 图3 5.图中灾害类型是()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6.该类型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2020·江西南昌二中高一月考)沙漠中竖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图4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完成7—9题。 图4 7.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8.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是()

①气候湿润②气候干早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④植被茂密⑤多大风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9.上述地貌最可能分布于() A.湖南、江西 B.云南、贵州 C.内蒙古、新疆 D.河南、山东 (2020·湖北沙市中学高一期末)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种典型地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读图5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图”,完成10-11题。 图5 10.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11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植被 B.植被、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2020·山东临沂重点中学高一联考)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6,完成12-13题。 图6 12.“蓝窗”景观属于()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海蚀地貌 D.山岳地貌 13.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某种地形景观图(如图7),完成14-15题。 图7 14.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地壳运动 15.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2020·河北安平中学高二月考)读黄准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如图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

高一地理《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5.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事物的成因。 3.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4.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5.进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板块构造学说发展的认识,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地质构造实践意义的学习,培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需遵循自然规律的意识。3.通过对一些内外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图片的学习,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4.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②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背斜、向斜及形成的主要地形 【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1课时 【引入新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例如一望无际的平原、高大连绵的山脉……(最好列举学生熟悉的本地的一些例子),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看到的这些地形是否以后就不变了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资料,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分析。【投影资料】资料1: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什么问题? 资料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启发学生回答】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考点要求: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知识回顾: 1、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 褶 皱 断 层 地垒 地堑 3.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考题探究: 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

4.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⑴若在该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于__地;若要开采地下水,则应在__地。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5.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6.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是 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2.2地球的表面形态教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两课时)三维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 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 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播放录像(丰富的地表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太湖平原、富饶的四川盆 生 师很好。地表形态真是丰富多彩。那么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吗? 板 第二节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推进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地表形态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 媒体显示: 生 师 板书: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主备人李红英 审核人高文玲

师 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 生 师同学们填得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 师对。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那么它是怎样塑造 板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师 大家看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地壳的运动引导了地表形态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运动的呢?近几十年来对大地构 板书: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投影: 大家看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 生 师 生1. 2. 师同学们的速记效果不错,说明找到了规律。另外,从图中还可看到符号“→︱←”“←︱→”,这是板块的运动方向,说明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标准解读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地形和地貌合为地貌(也称地形)。 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貌),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形成高山、盆地等大地形),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2)教学重点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分类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形式 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分类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形式 项目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 层发生弯曲 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 陆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 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 的形成 台湾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 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 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 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 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 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 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 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板岩等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如图……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山岳的类型及形成 类型概念规模举例 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 成的山岭和谷地 规模有大有小科迪勒拉山系,喜马 拉雅山系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 岭和谷地 分布广泛,规模大小 不一 华山、庐山、泰山 火山地下深处岩浆沿地壳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 出,冷却凝固形成 规模大小不一日本的富士山,我国 长白山主峰 二、判断背斜和向斜 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不完整的要补完整) 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3、利用向斜找水,背斜找油。 背斜向斜 一般形态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常见地形山岭谷地 地形 倒置 (差别侵蚀) 成 因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 质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 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变质 岩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一、对课标的理解 该节课为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课的内容,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是,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分析内力的作用结果和主要的地质构造形式。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学有所用。 二、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课是学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之后的新内容,学生有了对地壳相关知识的理解,我们就可以沿着学生的思维路线,引导学生来分析我们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分析和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的意义和内力作用的表现。从而,将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地质作用是形成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力的来源。 2、辩证的认识板块学说和海路分布的关系。 3、掌握地质构造中的褶皱和断层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的读图识图能力,会绘制地质构简图。 2、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对知识的探究精神。 2、使学生知道利用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找水、找矿。 3、在学习地质构造的过程中实现唯物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强化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地质作用,辩证的看待板块学说 2、教学难点: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识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 六、教学媒体 电脑多媒体、教学模型演示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陆地上的五种主要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吗?他们是不是亘古不变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共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演示】利用电脑多媒体展示海陆变迁,板块运动的演示动画。并出示材料,关于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动画演示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探究】这种演变的作用力来自哪里呢?学生组成探究小组,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板书】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学生回答】学生每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 [授课建议]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 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 3.内力作用的意义 4.外力作用能量来源 5.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1.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2.外力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分析某一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

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3.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深度探究] 1.分析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提示:(1)从地表形态上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2.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 提示:(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风向 3.影响流水侵蚀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河流径流量、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特征、植被覆盖程度等。如积雪融水量或降水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等会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大。 7.岩石的分类 沉积岩 变质岩 火山岩 8.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剥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变质作用2.“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B.搬运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3.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⑤③ D.①④⑤ 4.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能 C.地球表面的水能 D.大气运动的风能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世界大陆分为六大板块 B.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D.全球海洋分为六大板块 6.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A.阿巴拉契亚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7.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8.下列板块中,几乎全在大洋上的是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9.下列板块之间属于消亡边界的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10.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 A.海沟 B.孤岛 C.海岭 D.海岸山脉11.下列选项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岩浆活动 D.火山喷发12.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A.褶皱、断层 B.地壳运动、地震 C.高山、峡谷 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 13.褶皱的基本形态是 A.地垒和地堑 B.背斜和向斜 C.地堑和背斜 D.断层和节理14.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之一的庐山,其成因是 A.地堑成山 B.向斜成山 C.地垒成山 D.背斜成山15.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新疆的风蚀城堡 B.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C.泰山的块状山地 D.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态 练习试题(附答案)

2.2 地球表面形态 一.单选题 河床中的岩石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据此完成1-2题。 1.壶穴常常形成于河流的特殊河段。有利于壶穴发育的是() A.河湾地段B.基岩松软 C.裂隙发育D.岩性一致 2.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其() A.水质洁净B.稳定半封闭 C.光照充足D.水温较高 【解析】 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有利于壶穴发育的是裂隙发育。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壶穴很深,水量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 1.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壶穴常常形成于河流的特殊河段。有利于壶穴发育的是裂隙发育,C对。河湾地段形成的是凹岸,A错。基岩松软、岩性一致,河床受侵蚀程度相同,不是形成壶穴的原因,B、D错。 2..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壶穴很深,水量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B对。水质与河流水质相同,A错。与河道中其它区域相比,光照应较弱,水温较低,C、D错。 冻融泥石流是冻土地区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一般发生在十余度的斜坡上。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形成冻融泥石流。如图为冻融泥石流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冻融泥石流与降雨泥石流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A.移动速度慢B.形成规模大 C.破坏力极强D.多为突发性 4.与冻融泥石流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地形B.降水 C.气温D.植被 【解析】 试题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和特点 3.由材料“沿着融冻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可知,冻融泥石流的特点是移动速度慢,A正确;形成规模、破坏力、突发性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4.冻融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冻土融化,气温升高冻土融化,与冻融泥石流关系最密切的气温,C正确。 羚羊峡谷(左图)位于美国西部,该地年降水量少,夏季多暴雨,水流急,造成山洪 频发。峡谷两侧多为柔软的砂岩。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和直接影响峡谷形成的作用是右图中的() A.甲和b B.乙和a C.丙和c D.丁和d 6.下列地貌类型成因和羚羊峡谷相似的是() A.挪威峡湾B.长江三角洲 C.西北雅丹地貌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高中地理:《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 完成下面小题。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 2.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海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 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3.关于左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湖泊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 C.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 4.右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A.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B.岩浆岩Ⅰ、岩浆岩Ⅱ、沉积岩Ⅱ C.沉积岩Ⅱ、岩浆岩Ⅱ、岩浆岩ⅠD.岩浆岩Ⅱ、沉积岩Ⅱ、岩浆岩Ⅰ 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种地表形态,包括河型、河床侵独地貌和河床堆积地貌。下图示意顺直微弯型河床平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向为自西向东,河床平面形态中可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A.边滩的平面形状B.深槽和边滩的相对位置 C.深槽的垂直深度D.浅滩和深槽的相对位置 6.河床中的微地貌 A.深槽的深浅取决于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 B.边滩的形态取决于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C.浅滩面积的大小只受河流流速的影响 D.深槽、浅滩、边滩的位置由河流流向决定 珠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具有无限的魅力。中国登山队多次顺利登顶珠峰,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登顶珠峰时,最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汇总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知识点汇总 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 练习题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学习要点: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学习要点:地球表面 形态知识点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学习要点: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一、地质作用 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 1.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2.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了( ) A.东非大裂谷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内力作用》导学案 一、 课标内容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源,能列举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能列表比较说明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3.能大致说出火山喷发和地震形成的地貌。 三、学习重点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四、学习难点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生活的实践意义。 五、课堂设计 (一)温故习新、导引自学 〖知识点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概念:引起地球表面 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分类:按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 作用和 作用。 〖知识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地球表面的 (地壳、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 板块。 (2)板块漂浮在“ ”之上,处于相对 状态。 (3)一般来说,板块 (内部、交界处)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 (内部、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4)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或相互 ,或者彼此 ,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地质作用

2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概念:由 运动留下的“痕迹”。 褶皱:岩层受碰撞和水平挤压,发生 ,形成褶皱。 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 ,形成断层。 特点及地表形态 类型: 地垒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地震都是地球内能强烈释放的形式。 2.火山喷发后,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 、 等多种火山地貌。 3. 地震是地球内能的剧烈释放形式,对地表形态影响不大,但常会形成规模不等的地裂缝(地壳断裂和错动)。 4.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带和 带。 【点拨提升】 1.判断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 (1)背斜、向斜的判断不能单纯从地貌特征(形态)来推断,因为背斜可以成山,也可能倒置成谷,向斜可成谷,也可能倒置形成山岭。正确的判断方法可从两个角度入手: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直接用岩层的弯曲方向来判断;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 (2)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因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2.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右图) 3.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反馈巩固】 一、选择题: 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质作用的能量是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B .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C .地壳运动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引起的 D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