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化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化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化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化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作者:————————————————————————————————日期:

?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碱盐

化学用语

1. 电离方程式:

2. 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

·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aOH;胆矾、蓝矾CuSO

2O。

2

金属活动性

1.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 a、Na除外)。

3

酸、碱、盐的溶解性

1. 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 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 三个不存在的物质:

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4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

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3.KNO3、NaNO3、AgNO

5

?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 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 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6

?

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 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7

?

物质的颜色

1. 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黄色溶液---(铁盐溶

液)FeCl

3溶液、Fe

(SO4)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

2溶液、CuSO

溶液、Cu(NO3)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

8

?

酸、碱、盐的特性

1.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 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

体Na

CO3·10H2O)。

8. 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9

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 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 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碱盐

1

?

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

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O。

金属活动性

1.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

?

酸、碱、盐的溶解性

1. 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汇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大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大纲要求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8)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9)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中有“能”“可以”“容易”等字眼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选择合适的量程:所测液体不能超过量程,也不能比量程太小为宜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全)

小屯一中化学 复 习 计 划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内含核糖体 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7、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网络架构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

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 总结) 完整版(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1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 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2)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环境友好化学 ( 3、绿色化学②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从头消除 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①四特点污 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 可出现产物名称))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1) 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2 (外焰温度最高 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检验产物 (3 H2 CO: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变浑浊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O的量 增多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的量减少,CO和H 222(吸入 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 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一般步骤:价化学学习的特 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1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 (,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 称量。)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4 大后小))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5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盖熄,不可吹熄。 1/4。)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2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4 (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2)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1)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3)指按在短柄上。处;用手拿住管口近1/3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1)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2)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高中化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化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对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部分。 总计51个知识点,167个考点。 1、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与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 2、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在高考中考生从 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必考内容,必修一:19个知识点,56个考点。 必考内容,必修二:10个知识点,32个考点。 必考内容,选修四:5个知识点,21个考点。 选考内容,选修一二三:10个知识点,33个考点。

选考内容,选修五六:7个知识点,25个考点。 (必考)必修1——人教版高一上学期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本章特点内容比较简单,但就是从第二节物质的量开始很多学生学不明白。 ?本章就是高一学生开始化学退步的开始,甚至就是高三理科生的死结。 ?应对办法:真正的理解知识,配合少量的习题。 ?高考命题:计算题或者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选择题,属于高考热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内容主要就是氧化还原与离子反应。 ?本章很多同学存在的困难就是氧化还原配平。 ?应对办法:学习配平技巧。 ?高考命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正误的选择题,属于高考热点、常考点。氧化还原易出计算类选择或者计算题,也可能出判断类选择。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本章重点内容就是金属钠、过氧化钠、金属铁的两种变价、铝的两性。就是会考重点。 ?本章方程式增多,学生困惑在方程式的记忆。但本章学生自己感觉难度不大。 ?应对办法:学习归纳法的技巧,系统学习。 ?高考命题:推断题,实验题,选择题。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本章重点内容就是氨气、氯气、碳与硅。就是会考重点。尤其就是氯气与氨气的制取就是会考必考点。 ?本章方程式增多,学生困惑在方程式的记忆。但本章学生自己感觉难度不大。 ?应对办法:学些归纳法之类的技巧,系统学习。 ?高考命题:推断题。 (必考)必修2——人教版高一下学期

人教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树结构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树(结构图)

————————————————————————————————作者:————————————————————————————————日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树(结构图) (陕县东凡中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 物质的两种变化 物质的两种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常见的化学仪器 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3、药品的取用方法 10、仪器的链接 11、检查气密性 4、量筒的正确使用 8、给固体加热的方法 6、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5、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9、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7、给液体加热的方法 12、玻璃仪器的洗涤 固体 液体 粉状 块状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空气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4点) 助燃性、氧化性 木炭+氧气→ (包括化学方程式、现象) 氧气制法 实验室制法 原理(三种药品、方程式) 发生装置 装置 收集装置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稀有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氧气(占21%)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硫+氧气→ 磷+氧气→ 铁丝+氧气→ 镁条+氧气→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氧气用途: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用途: 化学性质: 用途: 两种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水 存在:自然界的水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水体污染的原因工业三废达标处理后再排放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二、物质 点解水实验:方程式、电极、体积比、结论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混合物(如空气、矿泉水、石灰水等) 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构成 化合物 三、物质的构成 分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纯净物 单质(如O 2、H 2、Fe 、P 等) 一般的(如NaCl 、KMnO 4、C 2H 5OH 等) 氧化物(如H 2O 、CO 、Fe 2O 3等)物质 分子 构 成 原子 构 成 水的净化 硬水和软水区别及转化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高中知识思维导图展望高中化学知识

高中知识思维导图 高中化学知识模块 概念与理论化学物质 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同素异形体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分子种类不同→ ←分子中原子种类不同,左为同种原子,右为不同中原子→

1、 化学变化类型 化学变化 类型 无机反应 有机反应 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形式) 按有无电子转移划分(本质) 其他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 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从参加反应的微粒划分 从是否可逆划分 从热效应划分 分子反应 原子反应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变化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物质结构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核 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元 素 性 质 的 布 周 期 性 元 素 周 期 律 元 素 周 期 表 横:周期 n=1 n=2 n=3 n=4 n=5 n=6 n=7 元素种类: 2 8 8 18 18 32 26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主族:ⅠA~ⅦA 副族:ⅢB~ⅦB、 ⅠB~ⅡB Ⅷ族 0族 纵:族 决定归纳编制表的结构 元素性质 原子结构 实质 周期表位置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框架

十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重点 ?? ?? ? ??? ??????????????? ??? ?转炉,电炉,平炉))原料(生铁)设备(冶炼:原理(氧化反应%%--含碳量成分:主要成分是铁,钢),石灰石)设备(高炉)原料(铁矿石,焦炭冶炼:原理(还原反应含碳量成分:主要成分是铁,生铁生铁和钢)、、污染:有害气体(蒸气等有气体、二氧化碳、水成分:氮气、氧气、稀 空气混合物203.0-4.3%-2%NO CO SO 22 ?????????????????????? ???????????? ???????????????????????????????????? ??????????????????????????? ??????????????????????????+++?????????????????????????????????? ????? ? ? ? ???????????????????????????????????????????????????????????????+++???????????????????+++???????????????????? ?? ? ?????????????+=+?????↑+=+↑+=+???==+酸碱盐(见前面)还原性:=可燃性:化学性质: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不溶于水,密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一氧化碳制法(见后表) 用途:干冰作制冷剂。化学性质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易溶于水,密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二氧化铜、农药化肥)(“三废”,生活污水水:组成、性质、污染氧化物化合物=还原性:=可燃性:化学性质、、、碳的几种化合物:的排列不同)、石墨等(它们碳原子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碳后表)置、收集、检验等(见实验室制法:原理、装工业制法:分离水煤气制法: 太空气球。用途:高能燃料、充灌=还原性:=可燃性:化学性质:度最小的物质的气体,不溶于水,密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氢气面)置、收集、检验(见后实验室制法:原理、装气(物理变化)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制法:燃烧。用途:供给呼吸、支持提供氧具有氧化性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密度比空气的大的气体,不易溶于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氧气非金属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与酸反应)成分氧化铁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纯氧中燃烧:与氧气反应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金属单质(铁)单质△点燃△点燃△点燃 2222223232222224422244232432CO Cu CuO CO 2CO O CO 2CO Cu 2CuO C CO O C CO H CaCO CO CO O H Cu CuO H O 2H O 2H Cu FeSO CuSO Fe H FeCl 2HCl Fe H FeSO SO H Fe O Fe O Fe 2O 3Fe 十六、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装置 ⑷ ⑸ 十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 1. 可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烧杯、石棉网 2. 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集气瓶、量筒、水槽、漏斗、胶头滴管 3. 称量仪器――托盘天平 4. 夹持、固定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等 5. 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6. 其它仪器――玻璃棒、药匙、水槽、毛刷等 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不说明用量,一般盖满试管底部即可。粉末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的药品要用镊子夹取,装入时一定要把试管横放,然后把药品放到试管口部,把试管慢慢的竖起,让药品缓缓的滑落到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 。取用时注意:一定要把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和容器口紧紧靠在一起,让液体慢慢的倒入容器中,如果浓硫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一定要先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点碳酸氢钠溶液。 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常见气体的检验 5、盐酸、硫酸的检验 6、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纯 净 物

最新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总结

分子结构与性质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 非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分子极性与非极性判别: 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全部成键; 非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成键; 氢键: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当形成氢键时,物质的熔、沸点将升高。 (2)氢键不属于化学键; σ键、π键判别规律: 1.共价单键全部都是σ键; 2.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 3.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π键;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价层电子对数目=(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配位原子提供的电子数)/2 a、如果是离子团,离子的价电子对数应考虑离子所带的电荷: (1)负离子的价电子数=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所带的负电子数; (2)正离子的价电子数=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所带的正电荷数; b、如果成键原子是配位原子,与中心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是单键时,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是1,如H、卤素原子;双键时,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为0,如氧原子,三键时,配位原子提供的原子为-1,如乙炔。双键、三键都当做一个配位原子。 c、σ键电子对数:由分子式确定。如H2O、NH3、CH4分子中的中心原子O、N、C分别含有 2、3、4对σ键电子对。 d、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数:为,式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其他原子等于“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92451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 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下

初中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 纯金属 金属材料(铝、铁铜银等)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优点是: 定义 合金生铁和钢。 常见 铜锌合金 物性:有光泽,质地,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金金属与氧气反应: 性质化性:与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与盐反应:反应的依据:。 ①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属金属活动顺序②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和(应用)③可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 金湿法炼铜原理:CuSO4 + Fe == FeSO4 + Cu 属原料: 材金属原理:(用方程式表示)。 料冶炼铁的冶炼设备: 产品: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空气中的、等物质发生反应化学反应而生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金属资防止铁生锈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② 源保护

溶液 特征:、; 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其质量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 浓溶液 粗略(不限定条件)稀溶液 分类饱和溶液 给定温度条件下 不饱和溶液:。溶 比较其它混合液乳浊液乳化现象。 放热现象:例NaOH固体、浓H2SO4等溶于水。 溶解时现象 吸热现象:例NH4NO3固体溶于水。 液概念: 溶质溶解性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能的量度溶解度曲线。 概念: 量度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随温度而。 压强:随压强而。 含溶质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量的量度配制时用到仪器:烧杯、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配制质量分数一定溶液骤:、、、。 液体+ 固体(不溶于水) 过滤 混合物分离固体+ 固体(其一可溶) ①液体 + 固体(可溶于水) 结晶②KNO3 + NaCl 分离出NaCl采用蒸发结晶。 ③KNO3 + NaCl 分离出KNO3采用冷却结晶。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 族、第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电离能的运用: a. 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b .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分析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如某元素的I n+1?I n,则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电负性的运用: 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 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 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提纲,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提纲】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 族、第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分子组成与结构).doc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分子组成与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b、cl-c、2cl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5)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例:从微观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电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例: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有些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⑥化学式的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c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