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

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

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

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5-03T10:02:07.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房庆华井玉芳杨丽华钱英[导读] 尿路感染(UTI,简称尿感)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房庆华井玉芳杨丽华钱英(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16345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294-01

尿路感染(UTI,简称尿感)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肾盂肾炎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为下尿路感染。国内尿路感染发病率为0.91%,男:女之比为1:10,好发于已婚、育龄妇女、老年妇女及女婴,妊娠期患病率最高,其中又以农村妇女多见。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发生率也较高,但多为无症状细菌尿。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病因本病常见病因为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占尿路感染的70%以上。其他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糖尿病及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可为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常见;有尿路器械检查史或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可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感染。

1.2 发病机制

1.2.1 感染途径①上行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即细菌沿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乃至肾盂引起感染。常见诱因有尿路器械检查、导尿、性生活后、尿液过浓及月经期等。正常女性尿道短而宽,尿道口距有寄生菌的肛门、阴道近,故易发生尿路感染。②血行感染:较少见,身体内存有感染灶(扁桃体炎、鼻窦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或败血症时,细菌侵入血流,到达肾引起肾盂肾炎。

1.2.2 机体抗病能力细菌进入膀胱,并不都引起尿路感染。主要取决于人体抵抗致病细菌的能力,机体抗病能力包括:①尿路通畅时,尿液可冲走绝大部分细菌;②尿路黏膜可分泌有机酸和IgG、IgA以及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来杀菌;③尿液pH低、含高浓度尿素和有机酸,尿过于低张或高张,均不利于细菌生长;④男性在排尿终末时前列腺收缩,排泄前列腺液于后尿道,有杀菌作用。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生活护理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空气流通的病室环境。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慢性期一般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和活动。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会阴部和肛周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排尿、不憋尿。

2.1.2 饮食护理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发热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指导患者尽量多摄入水分,饮水量在2 000 mL/d以上,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静脉补液。使尿量增多,借以冲洗尿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的排出,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2.2 对症护理

2.2.1 高热护理体温在39℃以下、无特殊不适时,不作降温处理。体温>39℃时,行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并注意保暖,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以免加重病情。

2.2.2 疼痛护理尿路刺痛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尽量不要弯腰、站立或坐直,以减少对肾包膜的牵拉,否则可加重疼痛,膀胱区进行热敷、按摩或针刺,也可通过1:5000高锰酸钾坐浴,口服碳酸氢钠或进食碱性食物碱化尿液,以减轻尿路疼痛。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阿托品、654-2、普鲁苯辛等药物以解痉镇痛。

2.3 用药护理观察抗菌药物的作用、用法、疗程,必须保证尿液中要有足够浓度的抗菌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①SMZ-TMP应用时可同时加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增强其疗效,又减轻尿路刺激征;口服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宜饭后服,服药后应多饮水。②喹诺酮类抗菌谱广、作用强、毒性小,可引起轻度消化道反应、皮肤瘙痒等症状,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儿童及孕妇忌用。③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本品毒性低,价格较便宜;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妥布霉素或庆大霉素,对肾和听神经有损害,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及变态反应等,有肾功能减退者不宜应用。发现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后须立即停药,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⑤严重尿路感染病人,用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再加一种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或第3代头孢菌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以上治疗宜个体化,疗程7~14天,静脉用药者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正常、尿细菌培养阴性后改为口服维持。⑥测定尿液pH,尿液若为酸性,宜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选用适合于碱性环境的抗菌药物;反之,尿液若为碱性,宜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酸化尿液,选用适合于酸性环境的抗菌药物。

3 健康教育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尤其会阴部及肛周皮肤的清洁,特别是女性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女婴应特别注意尿布及会阴部卫生。避免劳累,坚持体育运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多饮水、勤排尿是最简便而有效的预防尿感的措施。若局部有炎症如女性尿道旁腺炎、阴道炎、男性前列腺炎等应及时治疗。如果炎症的反复发作与性生活有关,应注意性生活后即排尿,并口服抗菌药物预防。严格掌握尿路器械检查的指征。

参考文献

[1]李晓叶,刘艳阳.泌尿外科院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当代护士,2007,9:39-40.

[2]洪艳华,陈前进.尿路感染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81-1182.

[3]郑姬,府伟灵,张晓兵.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1294-1296.

尿路感染的护理计划

尿路感染的护理计划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毒血症。尿路 感染常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常见的护理问题有:I ?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2 .排尿异常与膀胱、尿道炎症有关。 —、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关因素] 1.感染。 [主要表现] 1.体温增高,呼吸变快,口干,全身肌肉酸痛。 [护理目标] 1.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1.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的变化。 2?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合适,注意保暖,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 3.鼓励病人多饮水,摄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4.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

5.加强个人卫生,如口腔卫生、会阴清洁、皮肤清洁。 [重点评价] 1.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二、排尿异常与膀胱、尿道炎症有关。 [相关因素] 1.尿频、尿急、尿痛 2.感染。 [主要表现] 1.尿频、尿急、尿痛 [护理目标] 1.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取屈曲位,尽量勿站立或坐直;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分紧张加重尿频。 2.增加水分摄入:尿感者每天摄水量不低于2000ml,保证每天尿量在1500ml以上。 3?保持会阴的清洁,不憋尿。 4.缓解疼痛:指导病人进行膀胱区热敷或按摩 5.遵医嘱用药。

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 一、概念: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指致病微生物在尿中繁殖并侵犯泌尿系的 任何部位,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前列腺,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二、病因及流行病学:本病为细菌直接引起的感染性肾脏病变,致病菌以大肠杆 菌多见,约占70%以上,其次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等 偶有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 本病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1%~2%,其中主要是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0在学龄期儿童中,女性发病率为1%,而男性发病率为0·03% 三、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途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毒 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2)血行感染途径较少: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 (3)淋巴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 (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但是这种十分罕见。 四、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膀胱炎患者的症状通常局限在泌尿道 1)排尿时有烧灼感、疼痛、尿频、尿急和会阴部及耻骨上疼痛感 2)血尿:尤其是排尿终末段 3)其他症状:尿液混浊、全是不适、寒颤、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腰痛(2)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1)全身感染症状:多起病急,常伴有寒颤、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腹胀、腹痛或腹泻。 2)肾脏和尿路的局部表现:常用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多数伴腰痛或肾区不适,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 3)尿液变化:尿液混浊,可见脓尿或血尿。 (3)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盏、肾盏组织。平常患者可能仅有腰酸和低热,可没有明显的尿路感染的尿痛、尿频和尿急症状,其主要表现是夜尿增多及尿中有少量白细胞和蛋白等。 (4)无症状细菌尿: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 五、主要的护理问题 1、排尿异常与膀胱壁出现炎症后尿道及膀胱三角区受到刺激而发生尿频、尿急尿痛有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目录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1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2指南制定的方法 3说明 第二篇总论 1基本定义 2分类 3流行病学 4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5细菌耐药性 6诊断 7鉴别诊断 8治疗 9预后 第三篇个论第一部分单纯 性尿路感染 第二部分复杂性尿路感染第三 部分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第四 部分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篇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第 一部分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篇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到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 度:I Meta 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II 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 性研究 Ⅲ 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 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推荐意见 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可 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不推荐尚未得到临 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尿路感染诊疗常规复习过程

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第一节尿路感染 一、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约30%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0℃。如患者有突出的系统表现,体温>38.0℃,应考虑上尿路感染。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约占75%以上。 (二)肾盂肾炎 1.急性肾盂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育龄女性最多见。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有关,通常起病较急。 (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38.0℃以上,多为弛张热,也可呈稽留热或间歇热。部分患者出现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2)泌尿系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腰痛等。腰痛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部分患者下尿路症状不典型或缺如。 (3)体格检查:除发热、心动过速和全身肌肉压痛外,还可发现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2.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均可不典型。一半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急性发作时患者症状明显,类似急性肾孟肾炎。 (三)无症状细菌尿 无症状细菌尿是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路感染病史。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但尿培养有真性菌尿,也可在病程中出现急性尿路感染症状。 二、并发症 尿路感染如能及时治疗,并发症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复杂因素的肾盂肾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一)肾乳头坏死 指肾乳头及其邻近肾髓质缺血性坏死,常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为其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时伴发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或)急性肾衰竭。当有坏死组织脱落从尿中排出,阻塞输尿管时可发生肾绞痛。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肾乳头区有特征性“环形征”。宜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等。 (二)肾周围脓肿 为严重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致,多有糖尿病.尿路结石等易感因素。致病菌常为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除原有症状加剧外,常出现明显的

【实用】-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是否急性起病,起病前有无尿路结石、性生活、器械检查,是否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等诱因。 2.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肋脊角压痛和(或)叩痛等;有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寒高热、低血压等。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急性肾盂肾炎发作有关。 2.排尿形态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刺激膀胱有关。 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担心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中毒性休克。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各项治疗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加重病人不适,慢性期维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2.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轻症患者给予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发热或全身症状明显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给予静脉补液。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体温波动,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加强病情观察,排尿方式有无异常(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观察尿液颜色及尿量。 4.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尿液常规、清洁中段尿、药敏试验和尿液细胞学标本。 5.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和药物的疗效。讲解药物作用、疗程、使用方法等。 6.做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高热病人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7.心理护理:本病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安抚病人的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上行感染。 2.指导患者坚持适量饮水预防尿路感染,即饮水>2000ml/d,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ml以上,每2~3小时排尿1次。 3.嘱咐患者遵医嘱服药,保证疗效,定期复诊。 【护理评价】 1.物理降温后体温下降,高热伴随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者舒适。 2.尿路刺激征是否及时有效缓解。 3.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4.病人有无并发症发生,发生后是否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尿路感染护理查房

时间2014-07-25 地点护士站主持人王洁主查人顾艳萍 参加人员吴宇浦娟吴双庾妲徐洁陈艳红禹漫华钱洁 汇报简要病史患者陆燕,女性,20岁,因“尿频、尿急伴发热三天”入院。患者三天前起出现尿频、尿急不适,伴有发热,最高达39.5℃,睡眠可,大便正常。查尿常规:白细胞3+/HP,尿蛋白3+/HP。血常规示:白细胞13.4×109/L。 入院护理评估查体:体温 38.5x℃脉搏 92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压 12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三天前起出现尿频、尿急不适,伴有发热,最高达39.5℃。血尿常规提示感染。否认“高血压”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患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0mm,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五官端正,睡眠可,大便正常。 辅 助 检 查 辅助检查:尿常规:白细胞3+/HP,尿蛋白3+/HP。血常规示:白细胞13.4×109/L。:

护理查房经过顾艳萍:今天我们进行尿路感染的护理查房,大家讨论一下关于尿路感染的相关知识。徐洁:1,发病原因:尿路感染是指肾盂粘膜及肾实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痛,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为膀胱同时有炎症的表现)。尿路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中毒性休克。 2,临床表现:尿路刺激症状:多由上行感染所致,故多伴有膀胱炎,病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混浊,偶有血尿。全身症状:包括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可有恶心、呕吐,或有腹痛。局部体征:一侧或两侧肾区疼痛,脊肋区有叩击痛及压痛。原有糖尿病、镇痛剂肾病或尿路梗阻者并发急性肾盂肾炎,可发生急性肾乳头坏死,病人除有败血症样严重全身症状及血尿、脓尿之外,有时由于坏死乳头脱落引起输尿管绞痛,部分病人还出现少尿或尿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3,治疗措施:尿路感染常累及肾间质,有发生菌血症的危险性,应选用在尿液及血液中均有较高浓度的抗菌药物。对于轻、中度患者可通过口服给药。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其治疗原则是:①控制或预防全身脓毒症的发生;②消灭侵入的致病菌;③预防再发。 4,疾病愈后:尿路感染采取敏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可以痊愈的。需要注意足够的治疗疗程并在痊愈后注意预防,避免复发或迁延成慢性。 顾艳萍:该病人存在很多护理问题,下面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并列出相应的护理目标级护理措施。 吴宇:(一)体温过高:与尿路感染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体温降至正常。 护理措施:1、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热量及维生素,多饮水,少量多次饮水。 2、及时帮助患者擦干汗液,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出汗时注意保暖。 3、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以降低病人体温。 吴双:(二)排尿障碍:与炎症理化因素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尿频尿急症状缓解 护理措施:1,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500ml以上。 2,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3,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4,留取中断尿培养。 浦娟:(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目标:病人能保持足够的营养物质的摄入,身体营养状况有所改善。 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1)蛋白质:应根据病人的GFR来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2)热量:

2009IDSA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诊治指南(中文版)

2009IDSA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诊治指南 概要 随着留置导尿在医院及长期护理机构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性菌尿症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医疗相关性感染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留置导尿是不恰当的。在医疗过程中,大量的人力及花费被用于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特别是在有尿路感染症状及体征的患者(CA-UTI)中。在本指南中,我们阐述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发病机制方面的背景信息,同时给出了关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推荐意见。遗憾的是,与此相关的文献大多报道的是导管相关性无症状菌尿症(CA-ASB)或导管相关性菌尿症(没有明确区 分CA-ASB和CA-UTI,但主要指CA-ASB),而非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因为大多数的临床研究将导管相关性菌尿症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测量结果,故此本指南大多数的推荐意见是关于导管相关性菌尿症的。 降低CA-ASB和CA-UTI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严格限定留置导尿的适应症以及尽早拔除导管来降低尿管的使用。在降低CA-ASB和CA-UTI发生率方面,减少尿管使用的策略已经被证实有效,而且可能比指南中其他策略都有效。所以医疗机构均应该优先执行该策略。 CA-ASB和CA-UTI的诊断方法 1.对于尿道内、耻骨弓上或间断留置导尿的患者,CA-UTI被定义为具有符合一般尿路感染的症状或体征而没有其他感染来源,同时单次导管内或中段尿标本培养出至少一种细菌菌落数大于10^3cfu/mL,留取中段尿的患者其尿道内、耻骨弓上或尿套在之前48h内已拔除(A-III)。 对于使用尿套且有症状的男性患者,诊断CA-UTI的菌落数的阈值尚无足够的数据形成推荐。 2.除进行某些用来观察干预措施可降低CA-ASB和CA-UTI发生率的试验研究(A-III)以及某些诸如孕妇的特定医疗条件(A-III)下时,均不应进行CA-ASB诊断筛选。 对于尿道内、耻骨弓上或间断留置导尿的患者,CA-ASB被定义为单次导管内尿标本培养出至少一种细菌菌落数大于10^5cfu/mL,同时无一般尿路感染的症状或体征(A-III)。 对于使用尿套的男性患者,CA-ASB被定义为单次由新更换的尿套内留取的尿标本培养出至少一种细菌菌落数大于10^5cfu/mL,同时无一般尿路感染的症状或体征(A-II)。 3.符合CA-ASB和CA-UTI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新发的或逐渐加重的发烧,寒战,意识改变,心神不宁,无其他明确原因的嗜睡;侧腹痛;肋脊角压痛;急性血尿;盆腔部不适;在已经拔除导管的患者中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急或尿频,或耻骨弓上疼痛或压痛(A-III)。 对于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则可能表现为肌肉强直的加重,植物神经反射失调,或感觉不适(A-III)。 4.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脓尿并不一定可以诊断CA-ASB和CA-UTI(A-II)。 有无脓尿或脓尿的程度均不可用来鉴别CA-ASB与CA-UTI(A-II)。 脓尿合并CA-ASB并不是抗生素治疗的指征(A-II)。 无脓尿而有症状的患者往往提示其他诊断,而不是CA-UTI(A-III)。 5.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单纯的依靠尿液有无臭味或浑浊并不能鉴别CA-ASB与CA-UTI,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本病以妇性多见。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尿感发生率可增加。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可高达10%,但多为无症状性细菌尿。有症状的尿感,仍以育龄期的已婚女性多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本病多为细菌直接引起的尿路炎症,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约占70%以上,其次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偶见厌氧菌感染。另外,其他微生物侵入尿路也可引起尿感。我重点阐述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炎症。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由于女性的尿道较男性短而宽,且尿道口离肛门近,尿道口常有肠源性革兰阴性杆菌寄居,在诸如性交等情况下,这些细菌可进入膀胱,故受感染的机会增高。此外,可见少量的血行感染。 2、机体抗病能力正常情况下,细菌可进入膀胱,但并不都能引起尿感的发生。这与尿液的冲刷作用、尿路黏膜的杀菌能力、男性前列腺的杀菌作用及尿液不利于细菌生长等因素有关。 3、易感因素在各种易感因素影响下,尿路抵抗力会被削弱,容易发生尿感。最主要的易感因素是尿路的复杂情况(如尿路结石、尿道异物、肿瘤、膀胱-输尿管反流、多囊肾等)所导致的尿流不畅,其尿感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有这种情况的尿感称复杂性尿感。泌尿系统畸形人,会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尿感。此外,长期卧床的慢性病、艾滋病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会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易发生尿感,。其他常见因素有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的炎症病变、局部使用杀精化合物避孕、导尿和尿路器械检查、遗传因素等均可增加尿感的易感性。 4、细菌的致病力细菌进入膀胱能否引起尿感与其致病力有很大关系。如大肠杆菌,只有少数具有特殊致病力的菌能引起症状性尿感。细菌的致病力决定于其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

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

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5-03T10:02:07.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房庆华井玉芳杨丽华钱英[导读] 尿路感染(UTI,简称尿感)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房庆华井玉芳杨丽华钱英(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16345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294-01 尿路感染(UTI,简称尿感)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肾盂肾炎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为下尿路感染。国内尿路感染发病率为0.91%,男:女之比为1:10,好发于已婚、育龄妇女、老年妇女及女婴,妊娠期患病率最高,其中又以农村妇女多见。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发生率也较高,但多为无症状细菌尿。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病因本病常见病因为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占尿路感染的70%以上。其他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糖尿病及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可为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常见;有尿路器械检查史或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可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感染。 1.2 发病机制 1.2.1 感染途径①上行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即细菌沿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乃至肾盂引起感染。常见诱因有尿路器械检查、导尿、性生活后、尿液过浓及月经期等。正常女性尿道短而宽,尿道口距有寄生菌的肛门、阴道近,故易发生尿路感染。②血行感染:较少见,身体内存有感染灶(扁桃体炎、鼻窦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或败血症时,细菌侵入血流,到达肾引起肾盂肾炎。 1.2.2 机体抗病能力细菌进入膀胱,并不都引起尿路感染。主要取决于人体抵抗致病细菌的能力,机体抗病能力包括:①尿路通畅时,尿液可冲走绝大部分细菌;②尿路黏膜可分泌有机酸和IgG、IgA以及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来杀菌;③尿液pH低、含高浓度尿素和有机酸,尿过于低张或高张,均不利于细菌生长;④男性在排尿终末时前列腺收缩,排泄前列腺液于后尿道,有杀菌作用。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生活护理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空气流通的病室环境。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慢性期一般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和活动。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会阴部和肛周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排尿、不憋尿。 2.1.2 饮食护理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发热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指导患者尽量多摄入水分,饮水量在2 000 mL/d以上,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静脉补液。使尿量增多,借以冲洗尿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的排出,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2.2 对症护理 2.2.1 高热护理体温在39℃以下、无特殊不适时,不作降温处理。体温>39℃时,行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并注意保暖,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以免加重病情。 2.2.2 疼痛护理尿路刺痛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尽量不要弯腰、站立或坐直,以减少对肾包膜的牵拉,否则可加重疼痛,膀胱区进行热敷、按摩或针刺,也可通过1:5000高锰酸钾坐浴,口服碳酸氢钠或进食碱性食物碱化尿液,以减轻尿路疼痛。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阿托品、654-2、普鲁苯辛等药物以解痉镇痛。 2.3 用药护理观察抗菌药物的作用、用法、疗程,必须保证尿液中要有足够浓度的抗菌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①SMZ-TMP应用时可同时加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增强其疗效,又减轻尿路刺激征;口服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宜饭后服,服药后应多饮水。②喹诺酮类抗菌谱广、作用强、毒性小,可引起轻度消化道反应、皮肤瘙痒等症状,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儿童及孕妇忌用。③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本品毒性低,价格较便宜;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妥布霉素或庆大霉素,对肾和听神经有损害,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及变态反应等,有肾功能减退者不宜应用。发现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后须立即停药,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⑤严重尿路感染病人,用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再加一种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或第3代头孢菌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以上治疗宜个体化,疗程7~14天,静脉用药者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正常、尿细菌培养阴性后改为口服维持。⑥测定尿液pH,尿液若为酸性,宜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选用适合于碱性环境的抗菌药物;反之,尿液若为碱性,宜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酸化尿液,选用适合于酸性环境的抗菌药物。 3 健康教育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尤其会阴部及肛周皮肤的清洁,特别是女性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女婴应特别注意尿布及会阴部卫生。避免劳累,坚持体育运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多饮水、勤排尿是最简便而有效的预防尿感的措施。若局部有炎症如女性尿道旁腺炎、阴道炎、男性前列腺炎等应及时治疗。如果炎症的反复发作与性生活有关,应注意性生活后即排尿,并口服抗菌药物预防。严格掌握尿路器械检查的指征。 参考文献 [1]李晓叶,刘艳阳.泌尿外科院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当代护士,2007,9:39-40. [2]洪艳华,陈前进.尿路感染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81-1182. [3]郑姬,府伟灵,张晓兵.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1294-1296.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本病以妇性多见。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尿感发生率可增加。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可高达10%,但多为无症状性细菌尿。有症状的尿感,仍以育龄期的已婚女性多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本病多为细菌直接引起的尿路炎症,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约占70%以上,其次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偶见厌氧菌感染。另外,其他微生物侵入尿路也可引起尿感。我重点阐述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炎症。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由于女性的尿道较男性短而宽,且尿道口离肛门近,尿道口常有肠源性革兰阴性杆菌寄居,在诸如性交等情况下,这些细菌可进入膀胱,故受感染的机会增高。此外,可见少量的血行感染。 2、机体抗病能力正常情况下,细菌可进入膀胱,但并不都能引起尿感的发生。这与尿液的冲刷作用、尿路黏膜的杀菌能力、男性前列腺的杀菌作用及尿液不利于细菌生长等因素有关。 3、易感因素在各种易感因素影响下,尿路抵抗力会被削弱,容易发生尿感。最主要的易感因素是尿路的复杂情况(如尿路结石、尿道异物、肿瘤、膀胱-输尿管反流、多囊肾等)所导致的尿流不畅,其尿感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有这种情况的尿感称复杂性尿感。泌尿系统畸形人,会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尿感。此外,长期卧床的慢性病、艾滋病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会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易发生尿感,。其他常见因素有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的炎症病变、局部使用杀精化合物避孕、导尿和尿路器械检查、遗传因素等均可增加尿感的易感性。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尿路感染病人得护理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就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就是膀胱炎。本病以妇性多见。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尿感发生率可增加。老年男性与女性得发生率可高达10%,但多为无症状性细菌尿。有症状得尿感,仍以育龄期得已婚女性多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本病多为细菌直接引起得尿路炎症,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约占70%以上,其次依次就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与葡萄球菌。偶见厌氧菌感染。另外,其她微生物侵入尿路也可引起尿感。我重点阐述细菌感染引起得尿路炎症。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上行感染为最常见得感染途径。由于女性得尿道较男性短而宽,且尿道口离肛门近,尿道口常有肠源性革兰阴性杆菌寄居,在诸如性交等情况下,这些细菌可进入膀胱,故受感染得机会增高。此外,可见少量得血行感染。 2、机体抗病能力正常情况下,细菌可进入膀胱,但并不都能引起尿感得发生。这与尿液得冲刷作用、尿路黏膜得杀菌能力、男性前列腺得杀菌作用及尿液不利于细菌生长等因素有关。 3、易感因素在各种易感因素影响下,尿路抵抗力会被削弱,容易发生尿感。最主要得易感因素就是尿路得复杂情况(如尿路结石、尿道异物、肿瘤、膀胱-输尿管反流、多囊肾等)所导致得尿流不畅,其尿感得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有这种情况得尿感称复杂性尿感。泌尿系统畸形人,会因机体得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尿感。此外,长期卧床得慢性病、艾滋病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得病人,会因机体得抵抗力下降而易发生尿感,。其她常见因素有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得炎症病变、局部使用杀精化合物避孕、导尿与尿路器械检查、遗传因素等均可增加尿感得易感性。 4、细菌得致病力细菌进入膀胱能否引起尿感与其致病力有很大关系。如大肠杆菌,只有少数具有特殊致病力得菌能引起症状性尿感。细菌得致病力决定于其对尿路上皮细胞得吸附能力。

尿路感染护理

(每二周一次)科室:神经外科 时间地点授课人 主持人课时 参加人员 主题尿路感染患者护理 内容: 一、概述 尿路感染可从无症状性菌尿至引起脓毒血症的严重肾感染等各种临床情况。尿路感染是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入侵尿路引起感染,产生脓尿和菌尿,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是最主要的原因。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其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主要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和脓尿,也可有终末血尿等。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寒战、高热、腰痛、排尿困难等。若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2.体温过高。 3.排尿异常。 三、护理措施 1.疼痛护理:采用局部按摩或热敷的方法解疼痛,必要时這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观家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诱因:去除积极查找尿路感染的谲因,矫正尿路畸形,解除尿路梗阻,积极治疗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 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四、健康宣教 1.向患者详细介绍尿路感染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并配合参与治疗。 2.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日常生活中要多饮水、不憋尿。 4.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清水中洗会阴部2次,或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大便后清洗会阴,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增加会阴清洗的次数。避兔使用高锰酸、盐水、硼酸等清洗会阴部 6.妊娠5个月以上者,睡觉以侧卧位为宜,避免因子官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流不畅。 7.有膀胱输尿管反流者。养成"二次排便"的习惯,即在排完尿后数分钟再次排尿,以便冲刷输尿管和尿道,必要时在尿控学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间歇清洁自我导尿以保护肾功能并降低感染可能性。 8.遵医嘱服药,抗生素应餐后服用。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时,应多饮水并服碳酸氢钠,以增强疗效。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电子教案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本病以妇性多见。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尿感发生率可增加。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可高达10%,但多为无症状性细菌尿。有症状的尿感,仍以育龄期的已婚女性多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本病多为细菌直接引起的尿路炎症,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约占70%以上,其次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偶见厌氧菌感染。另外,其他微生物侵入尿路也可引起尿感。我重点阐述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炎症。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由于女性的尿道较男性短而宽,且尿道口离肛门近,尿道口常有肠源性革兰阴性杆菌寄居,在诸如性交等情况下,这些细菌可进入膀胱,故受感染的机会增高。此外,可见少量的血行感染。 2、机体抗病能力正常情况下,细菌可进入膀胱,但并不都能引起尿感的发生。这与尿液的冲刷作用、尿路黏膜的杀菌能力、男性前列腺的杀菌作用及尿液不利于细菌生长等因素有关。 3、易感因素在各种易感因素影响下,尿路抵抗力会被削弱,容易发生尿感。最主要的易感因素是尿路的复杂情况(如尿路结石、尿道异物、肿瘤、膀胱-输尿管反流、多囊肾等)所导致的尿流不畅,其尿感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

倍,有这种情况的尿感称复杂性尿感。泌尿系统畸形人,会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尿感。此外,长期卧床的慢性病、艾滋病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会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易发生尿感,。其他常见因素有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的炎症病变、局部使用杀精化合物避孕、导尿和尿路器械检查、遗传因素等均可增加尿感的易感性。 4、细菌的致病力细菌进入膀胱能否引起尿感与其致病力有很大关系。如大肠杆菌,只有少数具有特殊致病力的菌能引起症状性尿感。细菌的致病力决定于其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 【临床表现】 (一)急性膀胱炎 约占尿感的60%,病人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有耻骨弓上不适。一般无全身感染的表现。常有白细胞尿,约30%有血尿。 (二)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表现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血白细胞升高等。血培养可阳性,一般无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2泌尿系统表现可有或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多数伴腰痛、肋脊角压痛或(和)叩击痛。 临床上轻症病人全身症状可不明显,仅有尿路局部表现和尿液变化,与膀胱炎鉴别困难。 (三)无症状细菌尿 又称隐匿型尿感,即病人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感症状。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此外,孕妇中约有5%有无病状细菌尿,如不治疗,约20%以后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模块六泌尿生殖系统病人的护理 任务九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肾损伤最常见的症状? 答:血尿 2.最常见的肾损伤是什么? 答:肾挫伤 【新课导入】【案例】 杨小姐,28岁,尿频、尿急、尿痛二天,来医院就诊。询问病史:无发烧、腰疼,无尿少、浮肿及肉眼血尿,既往无糖尿病、结核、肾炎等病史。查体:耻骨上脐下压痛阳性,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RBC:3-5/HP,WBC:8-10/HP,未见细菌及白细胞管型。 临床诊断为:尿路感染 思考: 1. 病人目前的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 2. 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尿路感染病人进行会阴护理的能力;具备为尿路感染病人进行膀胱冲洗的能力;具备为尿路感染病人正确采集尿培养标本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措施及尿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 一、概述(图片) 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根据发生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图片) 二、病因 (一)致病菌 1. 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急性肾盂肾炎 2. 绿脓杆菌:尿路器械检查后

3. 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尿路结石患者 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性生活活跃妇女 (二)感染途径 1. 上行感染(最常见):正长寄生菌、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损伤、细菌的毒力大。 2. 血行感染:较为少见,新生儿感染灶的细菌经血到达肾脏(败血症)。 3. 淋巴管感染:更为少见,通过淋巴管交通支。 4. 直接感染:十分罕见,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直接侵入肾脏。 (图片) (三)易感因素(小先生) 1. 尿路梗阻(图片):如结石、肿瘤等,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尿流不畅,有利于细菌生长。 2. 机体抵抗力降低(图片):如糖尿病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等。 3. 女性尿道短直而宽(图片): 本病好发于女性,女:男约10:1,尤以婚育龄妇女,女幼婴和老年妇女多见。 (1)婚育龄妇女:孕妇增大子宫压迫输尿管第二狭窄处;性生活不卫生。 (2)女幼婴: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发育不全,贪玩,憋尿。 (3)老年妇女:尿道肌组织松弛,管道开放;逼尿肌无力,尿液残留;尿路粘膜退形性变。 4. 泌尿系统局部损伤与防御体制的破坏: (1)防御体系:尿路通畅时尿液能冲走绝大部分细菌;尿路粘膜可分泌IgG、IgA;尿液含高浓度尿素和有机酸,pH值低;男性排尿时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 (2)(图片)外伤、手术、导尿导致黏膜损伤,使细菌进入深部组织而发病。 5. 尿道口周围或盆腔有炎症 三、临床表现 1. 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全身症状轻,脓尿(白细胞尿),血尿( 30%,偶有肉眼血尿) 。 2. 急性肾盂肾炎:(图片)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粘膜及肾实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中毒性休克。表面:数目不一、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黄白色小化脓灶,脓肿周围充血,大彩肾。切面:肾盂、肾盏粘膜化脓,黄色脓性条纹沿管道放射分布。

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尿路感染作为一种危害性非常大,发病率高的疾病,很多人都饱受着这种疾病的侵害。对待尿路感染我们不仅需要尽快接受科学的治疗,还需要做好正确的护理措施,这样才会让病情尽快好转。患上尿路感染的人,一定要休息,最好是卧床休息1周的时间,同时患者也不要做一些重体力活。 ★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l)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休息:急性发作期的第1周卧床休息,慢性的肾盂肾炎一般也不宜从事重体力活动。 (2)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饮食及饮水指导:进食清淡并且要含丰富的营养的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要在2 500ml以上,督促病人每2h排尿1次以冲洗细菌和炎症物质,减少炎症对膀胱或者是尿道的刺激。

(3)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高热护理。 (4)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疼痛的护理:肾区疼痛为肾炎症所致。减轻疼痛的方法就是卧床休息,立或坐立,因为站立时肾受到牵拉,会加重疼痛。采用屈曲位,尽量不要站 (5)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药物护理:遵医嘱给予的抗菌的药物使用,如口服复方磺胺甲嗯唑期间要注意多饮水,并氢钠,以增强疗效、减少磺胺的结晶的形成。尿路感染的疗效的评价标准是:①见效:治疗后要复查菌尿转阴。②治愈:完成抗菌的药物疗程后,菌尿转阴,于停用抗菌药物l周和1个月分别复查1次,敞口无菌尿,则可认为尿路感染已治愈。③治疗失败:治疗后持续菌尿或复发。 (6)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清洁中段尿培养标本的采集:向病人解释检查的意义和方法。做尿细菌定量培养时,最好用清晨第1次清洁、新鲜中段尿液送检。为保证培养结果的准确性,留

取标本须注意以下几方面:宜在使用抗菌药物前或停药后5d标本;留取标本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先充分清洁外阴、包皮,消毒尿道口,再留取中段尿,并在1内做细菌培养,或冷藏保存;标本中勿混入消毒药液,女性病人留尿时注意勿混入白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