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如何有效组织讨论及意义 可直接用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如何有效组织讨论及意义 可直接用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如何有效组织讨论及意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开展与深入,注重学生合作探究、以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代替教师“满堂灌”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讨论法作为语文课堂最基础又常用的教学手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最大可能地发挥其功能性,而不是一种摆设、形式。

【关键词】:讨论法语文课堂新课改教学过程

前言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并从一开始的形式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健康地发展,教师们也多由以前的满堂讲转化为关注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上来。这是教育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如何组织好有效的课堂讨论呢?有效的课堂讨论又有什么意义与作用呢?我认为这是个教学难点,结合自己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浅谈组织有效的语文课堂讨论及其意义的几点体会:

一、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

(一)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设立讨论小组

设立讨论小组,就如同因材施教一个道理,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各自个性特点的不同,动静结合,内(性格内向)外(性格外向)搭配。这些清况,就要求

教师在课前就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精心组合讨论组的成员,这样优差合作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设计讨论问题

讨论的问题的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既不能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过深过难。如一看就知道答案那就失去讨论的意义,更是一种浪费;但讨论问题过难,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束手无策,根本就无法展开讨论,那样讨论也没结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精心设计好讨论的问题。

(三)提出讨论要求及时间安排

讨论要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讨论前就要将讨论的要求及规则让学生理解。可以是口述或用小黑板展示内容等方式,说明要求。然后是形式,讨论前先分配任务: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纪律;发言的学生内容要清楚,让其他学生能听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打断,需补充等他说完才能补充。

讨论的时间也要把握好,时间太短学生的思维还没打开,考虑答案不全面,组员也不能各抒己见,讨论效果不佳。时间过长,学生会思想不集中,所以要适当。

(四)参与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借此机会说一些与讨论无关或偏离要求的话题,针对这种现象,我采用的办法是在教室环巡,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只有在学生知道了解了时代背景,别里科夫把自己

装在套子里的原因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才有可能去讨论别里科夫值不值得同情。但有些同学就会对此产生譬如装在袋子里是如何怪异的形容,这些问题就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我及时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的形成进行讨论,引入到中心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别里科夫这样做的原因。

(五)总结结果,给出评价

规定讨论时间结束后,对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对正确的、积极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错误的也不能打消其积极性,应加以鼓励不让他们失去信心。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用打分形式评出优胜小组,然后用小礼品颁奖。

二、开展讨论的作用及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讨论教学能让学生们都参与,谁也不能做旁观者。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参与思考,自身的体验、判断能迅速及时地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这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例如,学习曹禺的戏剧《雷雨》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周朴园对梅侍萍真的就一点感情也没有吗?为什么显得如此绝情?剧末周朴园说的“(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梅侍萍为何欲言又止?找准讨论切入点,学生很容易兴味盎然。

(二)促进思考,培养分析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讨论法能促进学生思考分析。学生们为了能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现,往往会更加全神贯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运用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知识积累分析问题。而在交流中,同伴的新的理念和观点,又进一步点燃其思考的激情,让他们去探索、挖掘、思考、成长。

(三)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讨论法能较好地照顾学生的新发现、新观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进而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成果或不足,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当学生们对文本理解出现偏差时,或者对知识把握存在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及时纠正、补充。

(四)交流培养团对协作

学生在讨论探究中产生情感体验,思想碰撞,这一切都是通过团队协作、伴随着情感交流而实现的。因此,讨论法能培养学生协作的习惯,增进他们的团结和友谊。通过讨论,能让学生交流彼此的思想,融洽感情,提高他们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兼容并接纳他人的胸怀和习惯。

参考文献:

[1]杨翠蓉、张振新《论有效的课堂讨论》,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05.5)

[2]《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美)黒尔,(美)斯蒂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1出版

[3]庄文革:《课堂讨论的四大策略与五个“避免”》,发表于《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

[4]李骥;《高效“课堂讨论”三招》,发表于《中学语文》2007.07 罗秀娟(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语文组1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