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准则应付债券核算方法解读 -

新准则应付债券核算方法解读 -

新准则应付债券核算方法解读 -
新准则应付债券核算方法解读 -

新准则应付债券核算方法解读-

2010-9-23 11:24 冷琳【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债券发行费用的核算问题

企业发行债券时会产生一些相关费用,如委托银行等中介机构代销债券的佣金、债券的印刷费、审计费等。事实上债券的发行费用是不可避免并且金额不菲的。因此债券发行费用的核算存在认识盲区,有的教材认为债券的发行费用应视其筹集资金的用途,于发生当期予以资本化或费用化,计入“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科目。但笔者认为这笔发行费用不能在发生当期一次性确认,而应与溢折价一起在债券存续期间作为对利息费用的一种调整,按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原因有二:一是发行费用一般金额较大,在发生当期一次性确认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会对发行当期的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造

成较大影响;二是一次性确认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要求,既然溢价和折价需要在债券存续期间分期摊销,发行费用也应照此执行。下面通过一个例

题进行说明:

[例1]甲企业2002年12月31日发行5年期公司债券面值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不足,票面年利率为10%,债券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归还本金。若甲公司发行债券时市场利率为8%,则该公司债券按溢价发行。通过计算确定债券的发行价格为107987000元。该公司债券委托银行发行,银行按面值的2%计算手续费,从发行款中扣除暂不考虑其他费用)。则公司发行债券收到发行款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5987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000000

——利息调整

5987000

(这里的利息调整金额是溢价7987000元扣除发行费用2000000元后

的余额)

接下来,我们通过插值法求得此债券的实际利率,该实际利率是将应付债券在债券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债券当期账面价值105987000元所使用的利率,其实就是贴现率。

8% 107987000

i 105987000

9% 103887000

用插值法的公式可以求得此债券的实际利率为8.49%,则当贴现率为8.49%时,该债券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和为105987000元。按照实际利率法,根据每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每期的实际利息,实际利息与票面利息的差额作为每期利息调整的摊销。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利息调整”在债券存续期内摊销完毕,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摊销额要用倒挤法计算。因此五年中每年的“利息调整”摊销额分别为:1001704元、1086748元、1179013元、1279111元、1440424元。据此每年年末可编制相应会计分录,以

第一年年末为例:

借:财务费用

899829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001704

贷:银行存款

10000000

第二年到第五年的计(付)息分录以此类推,借贷方科目不变,只需将其中“财务费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每期的发生额改变即可。

二、债券发行中利息收入核算问题

因为债券发行有一段期限,在发行期限内债券发行款所取得的存款利息收入应如何处置,目前均无定论。笔者认为这应比照股票发行的相关规定,如果溢价发行债券,债券发行的存款利息收入应计入“利息调整”,在债券存续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此时“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二级账户贷方核算发行债券时溢价收入与存款利息收入之和与债券发行费用的差额,借方反映该差额的分期摊销。如果是折价发行债券,则“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二级账户借方核算发行债券时折价损失与债券发行费用之和与存款利息收入的差额,贷方反映该差额的分期摊销。而如果是平价发行债券,则要视债券发行费用与存款利息收入的差额决定“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二级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对应的贷方或借方反映差额的摊销。具体的摊销方法可参照上例,此处不再赘述。下面举例说明债券发行

时如果考虑溢价折、发行费用与存款利息收入兼有时的账务处理:

[例2]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3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10000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为年利率6%。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债券发行价格为10432700元,发行费用为200000元,债券发行期间的利息收入

为30000元。

根据前述阐述,可编制2006年12

月31日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2627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00000

——利息调整

262700

此处“利息调整”的发生额=债券溢价收入+债券发行期间利息收A-债券发行费用=(10432700-10000000)+30000-200000=262700(元)

[例3]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3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10000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为年利率5%。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6%,债券发行价格为9579200元,发行费用为200000元,债券发行期间的利息收入

为25000(元)。

根据前述阐述,可编制2006年12

月31日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94042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958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00000

此处“利息调整”的发生额=债券折价损失+债券发行费用一债券发行期间利息收入=(10000000--9579200)+200000-25000=595800(元)

三、应付债券核算方法的优化

应付债券核算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确定每期的期初摊余成本。在目前所有的教材中,都强调用绘制表格的方法来反映债券每期的期初摊余成本,如下表:

在表1中,第二列“支付的利息”相当于票面利息,为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的乘积;第三列“利息费用”相当于实际利息,即债券期初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的乘积;第四列“摊销的利息调整”是实际利息与票面利息的差额,如果发行债券时确认的“利息调整”在借方,则每期摊销的利息调整为第三列实际利息减第二列票面利息的差额;如果发行债券时确认的“利息调整”在贷方,则每期摊销的利息调整为第二列票面利息减第三列实际利息的差额。而第

五列“期末的摊余成本”为债券期初的摊余成本加上或减去第四列本期“摊销的利息调整”,如果本期“利息调整”摊销是借方发生,则适用减法,如果本期“利息调整”摊销是贷方发生,则适用加法。通过上述描述,发现这种表格方法不仅繁琐,而且不易理解,笔者认为运用T形账户可以直接求得债券每期期初的摊余成本,从而顺利完成债券发行的核算。因为“应付债券”不存在减值损失,所以债券每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就等于“应付债券”总账科目的余额。通过绘制“应付债券”总账的T形账户,可以直观和简单地得到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从而计算出每期实际利息,通过编制会计分录,倒挤出每期的“利息调整”摊销额。下面笔者以例1为例

进行阐述。

根据发行债券时的分录,2002年12月31日登记“应付债券”总账的T形账

户,贷方有两个发生额,分别为100000000元和5987000元,因此债券2003年年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应付债券”总账科目的余额105987000元,第

1年的实际利息

=105987000×8.49%=8998296元,通过编制计(付)息分录,倒挤出本期的“利

息调整”摊销额为

i0000000—8998296=1001704元,据此2003年12月31日我们登记“应付债券”总账的T形账户,借方发生额1001704元,从而得出“应付债券”总账在2003年12月31日的余额

=105987000-1001704=104985296元,这即是2004年1月1日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比照第1年的核算思路可以得出第2年的“利息调整”摊销额为借方发生1086748元,据此登记T形账户,依此类推,求得每期期初债券的摊余成本。如果债券的付息方式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则只需将每期计提的票面利息登记在“应付债券”总账T形账户的贷

方,依前述方法据以计算“应付债券”

总账的期末余额。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应付债券”的核算简便易懂,免去了绘制表格的繁琐与晦涩难懂。同样作为持有债券会计主体进行“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时,也可采用上述T形账户法,不过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包括减值准备,因此需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总账这两个账户的期末(初)余额之和,以此作为其摊余成本计算实际利息

新准则应付债券核算方法解读

2006年2月和2006年10月财政部分别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含附录)(以下简称新准则)。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就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根据新准则有关规定的字面意思,除个别会计科目不同外,两种类型债券(即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而事实上,由于上述两类债券的还款方式不同,其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和会计核算方法均有很大差别,下面笔者分别举例说明。

一、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

(一)发行价款净额高于债券面值

【案例1】 A企业发行债券,该债券发行日为2007年1月1日、期限5年、面值100000元、年利率10%,每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的发行价格110000元,债券承销商按2%收取发行费,A企业取得债券发行价款净额107800元。

107800=100000×10%{[1-(1+r)-5]/r }+100000×(1+r)-5

通过内插法可计算出实际利率r=8.06%。其债券计息调整如表1所示。

注:8114.19=10000-1885.81

有关会计分录为:

(1)2007年1月1日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1078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000

——利息调整 7800

(2)2007年末计息调整

借:财务费用等8688.6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311.32

贷:应付利息10000

(3)2008年至2010年每年末计息调整(略)

(4)2011年末

借:财务费用等8114.19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885.81

贷:应付利息10000

借: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以上,每年末支付10000元债券利息的会计分录省略。上述会计分录中借方科目用“财务费用等”表示,根据新借款费用准则,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部分记入“在建工程”、“研发支出”或“制造费用”,费用化的部分记入“财务费用”。以下会计分录中“财务费用等”含义均与此相同。

(二)发行价款净额低于债券面值

【案例2】 B企业发行债券,该债券发行日为2007年1月1日、期限5年、面值100000元、年利率10%,每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的发行价格100000元,债券承销商按2%收取发行费,B企业取得债券发行价款净额98000元。

98000=100000×10%{[1-(1+r)-5]/r }+100000×(1+r)-5

通过内插法可计算出实际利率r=10.54%。其债券计息调整如表2所示。

注:10460=10000+460

有关会计分录为:

(1)2007年1月1日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98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2)2007年末计息调整

借:财务费用等10329.2

贷:应付利息1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29.2

(3)2008年至2010年每年末计息调整(略)(4)2011年末

借:财务费用等 10460

贷:应付利息 10000

付债券——利息调整460

借: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以上,每年末支付10000元债券利息的会计分录省略。

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与上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相比较而言,由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偿还借款的方式不同,其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均有较大差异。

(一)发行价款净额高于债券面值

【例3】承例1,假设该债券于2011年末到期一次还本付息150000元(100000+100000×10%×5),其他资料不变。

107800=150000(1+r)-5

用内插法,可计算出实际利率r=6.83%。其债券计息调整表如表3所示。

注: 9592.05=150000-140407.95

有关会计分录为:

(1)2007年1月1日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107800

贷: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利息调整7800

(2)2007年末计息

借:财务费用等7362.74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637.26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10000

(3)2008年至2010年每年末计息(略)

(4)2011年末

借:财务费用等9592.0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07.95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10000

借: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应计利息5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

(二)发行价款净额低于债券面值

【例4】承例2,假设该债券于2011年末到期一次还本付息150000元(100000+100000×10%×5),其他资料不变。

98000=150000 (1+r)-5

用内插法,可计算出实际利率r=8.89%。其债券计息调整如表4所示。

注:12222.58=150000-137777.42

有关会计分录为:

(1)2007年1月1日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98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2)2007年末计息

借:财务费用等 8712.2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287.8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10000

(3)2008年至2010年每年末计息(略)

(4)2011年末

借:财务费用等 12222.58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10000

——利息调整2222.58

借:应付债券——面值 100000

——应计利息 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通过上述例1和例3、例2和例4对比,充分说明,由于两类债券的还款方式不同(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是分期偿还,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是到期一次性全部偿还),二者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不同,二者计息调整表中的“账面价值”计算方法也不相同。对前者而言,由于每期要支付票面利息,因而每期期末的账面价值等于上期期末的账面价值加上当期的实际利息减去当期的票面利息,即每期期末的账面价值等于上期期末的账面价值加上当期的“利息调整”额(利息调整额等于当期的实际利息减去当期的票面利息);对后者而言,由于每期不用支付票面利息(到期一次性全部支付),因而每期期末的账面价值就等于上期期末的账面价值加上当期的实际利息,其账面价值不受利息调整额的影响。

三、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