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2课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2课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2课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2课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城市地租水平的变化,解释其形成原因;

2、能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重点】

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住宅区分化的原因。

【学习难点】

地租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知识梳理】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构成

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____________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____________。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因素

___

____________

的因素

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区的深远影响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变化: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租水平的变化与区位及交通通达度的关系

区位交通通达度地租水平

市中心(多条道路通过)最高最高市中心延伸的主要公路两侧和公路的交汇

较高较高远离公路的地区较低较低【课内探究】阅读材料了解城市地域结构三种模式:

【学始于疑】

城市地租怎么变化,城市房屋的租金受什么影响,假设你要去一个城市租房居住或者作为商店,你会考虑什么?

【质疑探究】

1、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探究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不同?

(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

2、教材P.24.案例1:理解民族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中的作用,也即地域文化对城市地域的影响。

3、完成教材P.24.活动题,理解不同工业部门对环境影响的不同,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好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等其他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4、评价图2.9 ,标出污染严重的和污染较小的工业应布局在图中的位置并阐述理由。

【补充材料】工业区在城市规划中的布局原则

(1) 工业区要有便利的交通。一般在公路、铁路、通航河道沿线。劳动密集型工业适宜接近住宅区。

(2) 工业区尽量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如可能污染空气和水体的工业应当

布置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高新科技工业可接近高教园区。

(3) 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有防护带。

(4)要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训练提升】

右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

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

域()

A.环境极差B.地价太高

C.交通不便D.设施不全

2.③区域可能属于()

A.工业区B.住宅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读右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a>b>c B.a

C.a=b>c D.a>b=c

4.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条件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

5.下列工业区(阴影部分)与住宅区(空白部分)布局不合理的是()盛行风向

A B C D

读下图,回答6~7题。

6.根据图2信息可知,甲城市的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①~④的()

A.①

B.②

C.③

D.④

7.适合K点布局的企业是()

A.火电厂

B.印染厂

C.污水处理厂

D.自来水厂右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9.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为工业企业,钢铁厂和服装厂的合理区位分别是

和。

(2)该城市拟建一座化工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D、E两地中较合理的是,理由是。

(3)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规模的大小

B.各种活动重要的程度

C.各种活动付出租金的多少

D.政府的决策

(4)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学案(20200915091648)

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 2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二、预习内容 (一) 1.钠、镁、铝的性质比较: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咼考总复习同步训练 导学案 初步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 (二)元素周期律 1.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渐 _______ O 2.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渐 _______ O 3. 元素周期律 ( 从Na 从左 ? C1,金属性逐渐 ■?右,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 ,非金属性逐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能够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 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4?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过程 (一)Na、Mg、Al和水的反应 (二)、和盐酸的反应 (三)()2的性质 (四) 3 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元素周期律有什么新的认识?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 7. 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 11?18号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1) 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2)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3)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 (4)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 U 8. 用廉子结构剂观点说明元素性质随.总干序数的递増而呈同期性变化的回因 答: 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 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 .原子半径逐渐增人 C. 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 从硅到氯负价从-4-1 2. 已知X 、丫、Z 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 弱是:HXO >HYO > HZO.则卜列说法正硝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X> HY > ZH B.非金属活泼性:Y v X V Z C.原子半径:X > Y > 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 Y=-(X+Z) 2 3.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 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4.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 元素X 的原子核外M 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Y 一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 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 A. XW B . X 2Y 3 5. A 、B 均为原子序数1?20的元素,已知 A 的原子序数为 2 + 2 n , A 离子比B 离子少 8个电子,则B 的原子序数为 A. n + 4 B .■□+ 6 n + 8 D .n + 10 6. X 、丫 Z 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X 、Y 位于同一族, Z 处于同一周期。X 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倍。Z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 丫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Z V Y V X B. Y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HYO C. 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 Z 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 > Y > X

第二课时 学案

永和中学七年级下英语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黄微、单钟辉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3年3月 Section A 2a-Grammar Focus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并能够运用下列单词短语: one cup of yogurt(一杯酸奶),watermelon(西瓜),teaspoon(茶匙),honey(蜂蜜) 2.能熟练运用how many和how much来提问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3.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听力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 how much+不可数名词。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5 minutes 1. Warming up. 2. Review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banana milk shake. 3. Show the learning aims.(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 写出下列单词或短语:5 minutes 1.多少(接不可数名词)_____________ 2.多少(接可数名词复数)_____________ 3.酸奶_____________ 4.西瓜____________ 5.蜂蜜__________ 6.一杯酸奶_____________ (二)Students write the words and phrases on the blackboard, others check the answer. (三)教师领读单词 (四)重点句型:5 minutes 1.--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 --We need three bananas. 2.--How much yogurt do we need? --We need one cup of yogurt. 三.合作探究: 5 minutes 1.How many 和How much 的区别是什么? 四.学生展示。10 minutes 1. Make a dialogue. 2c. 五.扩展提升10 minutes (一)听力: 1.Listening 1a and 2b.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your classmates. (二)教师精讲点拨: 1.how many +可数名词复数多少 how much+不可数名词多少 how much 多少钱 2. one cup of yogurt 一杯酸奶 3.可数名词:banana, apple, oranges, watermelon, teaspoon 不可数名词:yogurt, honey, 六.反馈交流,随堂检测:minutes 1. --__________ yogurt do we need? --One cup. A.How much B. How many C. How long 2.--_________ bananas do you want to buy? --Three. A. How many B. How much C. What 3. Please ___________ some water into my milk. A. cut B. pour C. peel D. Make 3.--________ do you make an apple milk shake? --First peel an apple. A.When B.What C.How 七.家庭作业: turn on 打开turn off 关闭,turn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有哪些用法,请归纳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反思:1.我的收获: 2.我的困惑:

旋转第2课时2011 学案

E B A C′ 第23章 旋转作图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小测 1.如图,△ABC 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后成为△ADE BAC=28°,∠BAD=60°则旋转的角度是 A 28°B 60° C 32° D 88° 2.如图,用含45°的直角三角板△ABC 旋转一个角后与△DBC 重合,则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了 度 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上一点,△ABD 经过逆时针旋转后到达△ACE 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 如果点M 是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 到了什么位置? 4.将点A (0)绕着原点顺时针方向旋转45°角得到点B ,则点B 的坐标是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0),(4,0),将△ABC 绕着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AB ′C ′(1)画出△AB ′C ′(2)写出点C ′的坐标 例2已知△ABC 如图所示,则 (1) 将△ABC 绕A 点顺时针旋转90°得△AB’C’ (2) 连结CC’,求CC’的长度 例3.如图,已知△AB C 旋转180度与△A ′B ′C ′重合,(1)找出旋转中心O (2)若∠A=25°,∠B ′=115°,求∠C ′ 三.课堂检测 1.如图,(1)将△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A ′B ′C ′,画出图形(2)将△ABC 绕着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11A BC

2.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Rt△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Rt△FEC ,则点A 的对应点F 的坐标是 ( ) A .(-1,0) B.(-1,1) C.(1,2) D.(2,1) 3. 如图是由若干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请在图 中作出将“蘑菇”ABCDE 绕A 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的图形(其中C 、D 为所在小正方形边的中点). 4.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为格点三角形(顶点都是格点),将△ABC 绕着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A ′BC ′,(1)在正方形网格中,作出△A ′BC ′(2)连结AA’ ,求AA’的长度 5. 如图,在1010?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将A B C △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 B C '''△ ,再把A B 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 ,得到A B C '''''△,请你画出A B C '''△和A B C '''''△(不要求写出画法). A B E C D A B C

《劝学》学案(第2课时).doc

高一语文学案 课题:劝学 编 写: 审核人:__ 第六周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 班组:___ 姓名:___ 组评:__ 师评:___ 【学习目标】 1.掌握3-4段的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而)、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背诵全文。 【学法指导】 1、巧用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实、虚词。、 2.熟读、勤记、多写 【自主学习】 1.复习感知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 第二段:论述 。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 第四段:论述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 2.诵读3、4段完成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须臾..之所学: 跂.而望矣 博.见: 闻者彰.: 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 绝.江河 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不积跬.步: 用心躁.也 君子生. 非异也: (2)指出“而”“焉”的用法 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蟹六跪而二螯 圣心备焉 风雨兴焉: (3)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登高.而招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积善. 成德 (4)指出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声非加疾.也: 假舆马者: 绝.江河: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爪牙..之利: 【合作探究】 3、4段都使用了一组比喻句,找出这些比喻句,说说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讨论并完成下表 【课堂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以至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知识拓展】 勉励刻苦勤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 《劝学》) 劝勉惜时的:“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诗《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杂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第1节 平均数(第2课时) 导学案

子洲三中 “双主”高效课堂 数学 导学案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组名: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 年 级 科 目 课 题 主 备 人 备 课 方 式 负责人(签字) 审核领导(签字) 序号 八(3) 数学 §第1节 1.平均数(第2课时) 乔智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实际情境中的加权平均数。 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学习过程】 活动1:感受权对平均数的影响 1.某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比赛打分包括以下四项: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每项满分10分)。其中三个班级的成绩分别如右表。 (1)各班四项成绩的算术平均数分别是多少? (2)若将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10%、20%、30%、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那么哪个班的成绩最高? (3)你认为上述四项中,哪一项更为重要?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评分方案,并确定哪一个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最高,与同伴进行交流。 交流?反思 2.(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计算加权平均数时,分母是怎样确定的? 3.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差异对平均数有怎样的影响? 活动2:权的观点认识生活中的平均数 1.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时,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时。 (1)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1小时,然后又步行了1小时,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2小时,然后步行了3小时,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交流?反思 2.你能从权的角度理解平均速度吗? *3.生活中很多平均数,都可以用权的观点理解。试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均数,从权的角度加以解释,并与同伴交流。 服装统一 进退场有序 动作规范 动作整 齐 一班 9 8 9 8 二班 10 9 7 8 三班 8 9 8 9 “权”的差异对结果 的影响巨大,给出不 同的“权”,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课题3 学案(第二课时)

第2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会简单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z 收集装置; 2.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主学习】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药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信息,填空。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密度比空气的大 或小溶解性及是否与水反应 氧气高锰酸钾______ 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 ____________ 密度____于空气________溶于水氧气的制取装置确定 气体发 生装置 图 A B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 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 气体收 集装置 图 C D E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学生讨论。 1.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主要考虑因素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若药品为固态,且反应需要加热,则选择装置_________,若药品为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选择装置__________。 2.收集装置主要考虑因素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则可使用向下排空气法(如图_______) 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如图_______) 若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则可用排水法(如图_______) 检验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满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阅读教材P45,讨论。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时应先_________,然后用_____焰加热,并将灯焰集中在_______部位。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___ 后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实验室制取气体,应根据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收集装置。如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所选仪器和装置的编号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襄州一中赵璇【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比较有利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4.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美丽襄阳》宣传片。上课前看到的宣传片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襄阳。被誉为“……”作为历史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活。襄阳城和其他城市一样,有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交通道路。那么今天这节课就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关,让我们去到城市看一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大家在外出时,应该都做过16路公交车,那么在从襄阳东站去往人民广场的路上,我们在16路沿线两侧的都可以看到哪些重要的单位或者小区? (学生举例)

24.2.2(第2课时)学案设计

第二十四章圆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的内容,并会运用它进行切线的证明. 2.能灵活选用切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学习过程设计 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1.圆的直径是15cm,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是(1)5.5cm,(2)7.5cm,(3)15cm,那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是(1),(2),(3);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依次是,,. 2.你有哪几种方法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 1.切线的判定定理的得出: 作图:在☉O中,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作直线l⊥OA,已知OA=r.那么,(1)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 (2)直线l和☉O的位置关系是. 归纳: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并且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请依据上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切线的判定定理: 判断:(1)过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半径的端点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总结:到此为止学习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共有: (1); (2); (3) .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已知一个圆和圆上的一点,如何过这个点画出圆的切线? 2.如图,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3.已知点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点D,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O.求证:☉O与AC相切.

课堂小结 若证直线是圆的切线, 1.当该直线过圆上一点时,则连接,再证; 2.当没有指明该直线过圆上一点时,则过作,再证. 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 1.如图,在△ABC中,AB=AC,AO⊥BC于点O,OE⊥AC于点E,以O为圆心,OE为半径作☉O.求证:AB是☉O的切线. 2.已知:△ABC内接于☉O,过点A作直线EF. (1)如图1,AB为直径,要使EF为☉O的切线,还需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写出两种情况):①;②. (2)如图2,AB是非直径的弦,∠CAE=∠B,求证:EF是☉O的切线. 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及影响各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各功能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模式城市内部结构模式的形成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 核心向外扩展,一般由5个同心圆组成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图a)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 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图b) 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 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 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 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结构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 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 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图c)

第二课时学案

永和中学七年级下英语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单钟辉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3年4月 Unit 5 When was he born? Section A 2a - Grammar Focus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下列句型:——How long did Charles Smith hiccup? ——He hiccupped for 69 years and 5 month ——When did he start hiccupping? ——He started in… 【重点,难点】 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以how long , when , where 等疑问词开头的特殊疑问句.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名人图片,并讨论。 二.自主学习: 1.通过预习,你能翻译下面的短语吗 ping-pong player _________ basketball player________ tennis player__________ soccer player___________ skater ____________ 小提琴手_________ 钢琴家_________ 体操运动员_____________ 高尔夫球手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10 minutes 1.听录音,完成2a和2b练习 2. Finish 2c. Pairwork 四.学生展示: 5 minutes 1. How long did Charles Smith hiccup?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hiccupped for 69 years and 5 months.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How long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进行提问,其结构为:How long+_____+_______+_______?答句经常用for+时间段。 练习:I played the piano for twelve years.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you play the piano? 2.when的用法 1)作疑问副词,表示“_____________”,对某日的出生日期或做事的时间进行提问。 When + _______________+主语+ born? When + ______________ + 主语+ 动词原形?2)作连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练习:My English teacher was born in 1969.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 ______ English teacher born? (3) stop doing和stop to do有什么不同,两者分为译为什么? Mary 停止了哭泣。Mary stops _________(cry). Jim累了,他停下来去休息。 Jim is tired.He stops_______(have) a rest. (4) start 的用法。 他2001年开始打嗝。He stared__________in 2001。 五.扩展提升:15 minutes (一)Grammar Focus. (二)教师精讲点拨: 1.How long 多长时间(对时间段提问) when 什么时候 2.for+时间段 eg. for 69 years and 5 months. 3.stop to do sth. 停止去做某事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eg. Tom stopped to have a rest, because he is very tired. Tom停下来去休息,因为他非常劳累。(去休息) Stoping talking, the teacher is coming.(不能再说话)停止说话,老师要来了。 4.start doing sth.或start to do sth. 开始做某事 We start taking our class at 8:00. We start to take our class at 8:00. 我们八点开始上课。六.反馈交流,随堂检测: 7 minutes 汉译英: 1.他什么时候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出生在189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打嗝了多长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打嗝了69年零5个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什么时候开始打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在1922年开始打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家庭作业: 1.背诵26页语法聚焦。 2. 2c写三遍。 【课后反思】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预学案: 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 2、城市功能区是怎么形成的? 3、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又哪些?它们在城市中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城市地域结构? 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来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 影响这个因素的因素又有哪些? 6、功能区特点:(1)之间无___________________; (2)内部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住宅区 (1)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_____________。 (2)出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分化。 8、商业区 (1)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BD 多分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9、工业区 工业布局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其他功能区 如:,多分布在大城。 教学案: 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在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书: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8页图2.1,注意观察比较三幅图中城市的形态,想想城市外部形态之所以不同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看图)

1099.新人教版第2课时 位置——左右-导学案

《位置------左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经历“左、右”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难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师相机板题) 二、导学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3)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2、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在身体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

22、愚公移山导学案(第2 4课时) 答案

崇阳县众望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提纲 2017年12月12日编制人:李成华课时:2课时(总第64-65课时) 课题:22.愚公移山 班级:八()班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3、体会众人对愚公移山这一事件的态度。 【重难点】 体会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导学流程】 1、新课导入 2、体会文中不同人物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 3、把握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一、基础感知 1、新课导入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2、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人物相关语句态度分析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从上表可知:本文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本身着墨极少,大部分内容都是各种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的态度以及愚公的回应。这样更有助于突出愚公移山这一事件的寓意以及愚公的形象。 二、深入学习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移山的人又老又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3、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从“杂然相许”中可以看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第2课时电动势(学案)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2 课时电动势(学案) 一、课前自学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叫非静电力?非静电力做功就是在搬运电荷,你知道是怎样搬动的吗? 3.电动势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定义式怎么写? 4.什么是电源的内阻?电源有哪些重要的参数?你能列举几个生活中的电池说明吗? 5.(课本题)某个电动势为E的电源工作时,电流为I,乘积EI的单位是什么?从电动势的意义来考虑,EI表示什么?如果E=3V,I=2A,请具体说明EI的含义。 6.(选做,可合作完成)调查常用可充电电池,并尝试写一篇调查报告。 二、课堂笔记 三、典型例题 例1.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这表示() A ?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量,电源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干电池在1s内将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干电池与外电路断开时两极间电势差小于 1.5V D ?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电动势为2V的蓄电池强 例2.单位正电荷沿闭合电路移动一周,电源释放的总能量决定于() A.电源的电动势 B?通过电源的电流 C.内外电路电阻之和 D?电荷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例3.现在的笔记本电脑都使用了锂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有一款笔记本电脑备用电池的电动势为9V ,容量是4800mA?i,正常使用时的电流是 1.2A,问: (1)该电池能支持电脑使用多少时间? (2)在1h 内,非静电力做了多少功? (3)如果电池的内阻可忽略,那么电池输出的电能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外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内部存在着由负极指向正极的电场。 B?在电源的外部负电荷靠电场力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C?在电源的内部正电荷靠非静电力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D?在电池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电势能 2.电源电动势的大小反映的是() A?电源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本领的大小 B?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C?电源单位时间内传送电荷量的多少 D ?电流做功的快慢. 3?关于电源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的电路电动势会发生改变 B?电源电动势就是接入电源两极间的电压表测量的电压 C ?电源电动势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与是否接外电路无关 D ?电源电动势与电势差是一回事 4?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明电动势越大 B ?电动势表示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力做的功 C?在电源内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逐渐提高 D ?在电源外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逐渐提高 5?(课本题)手电筒中的干电池给某小灯泡供电时,电流为0.3A,在某次接通开关的10s时间内, 一节干电池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五、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两点式 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两点式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两点式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方程两点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知识点一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名称已知条件示意图方程使用范围两点式P1x1,y1,P2x2,y2,其中x1x2,y1y2斜率存在且不为0知识点二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名称已知条件示意图方程使用范围截距式在x,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且a0,b01斜率存在且不为0,不过原点 一.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例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4,0,B6,7,C0,3,求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解直线AB过A,B两点,由两点式得,整理得7x2y2 80.直线AB的方程为7x2y2 80.直线AC过A4,0,C0,3两点,由两点式得,整理得3x4y1 20.直线AC的方程为3x4y1 20.直线BC过B6,7,C0,3两点,由两点式得,整理得2x3y 90.直线BC的方程为2x3y 90.反思感悟1 当已知两点坐标,求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满足两点式方程的适用条件两点的连线不平行于坐标轴,若满足,则考虑用两点式求方程.2由于减法的顺序性,一般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时常会将字母或数字的顺序错位而导致错误.在记忆和

使用两点式方程时,必须注意坐标的对应关系.跟踪训练1若点 P3,m在过点A2,1,B3,4的直线上,则m________.答案2解析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即.直线AB的方程为y1x2,点P3,m 在直线AB上,m132,得m 2. 二.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命题角度1与三角形有关的直线方程例2过点P1,3,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6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答案3xy60解析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1a0,b0,由于过点P1,3且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6,因此有解得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1,即3xy 60.反思感悟求解此类问题的两个步骤一是待定系数法,即根据题中条件设出直线方程,如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a0,b0的直线方程常设为1;二是方程组思想,即根据已知条件,寻找关于参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参数的值.跟踪训练2直线l与两坐标轴在 第一象限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两截距之差为3,求直线l的方程.解由题设知,直线l不过原点,且在x轴.y轴上的截距都大于0,设直线l的方程为1a0,b0,则由已知可得当ab 时,可化为解得或舍去;当ab时,可化为解得或舍去.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1或x1,即x4y40或4xy 40.命题角度2判断直线的条数例3过点A3,1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3解析当截距都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