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课堂实录 人教版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课堂实录 人教版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课堂实录 人教版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课堂实录 人教版

离骚节选

从第三册书开始,咱们就按着朝代的顺序系统地学习中国的古典诗词,当然在其它册的语文书中则零星的接触过旧体诗词,比如在第一册的第一课还记得选了毛泽东的哪首词嘛?《沁园春·长沙》,咱们在初中接触过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雪》,在那首词中,诗人描绘了许多君王以内江山折腰的英雄,哪位同学还记得吗?能否背诵一下?(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面提到了一个词:风骚。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呀!(《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那么 “风”跟“骚”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个源头,那么作为浪漫主义源头的“离骚”和他的作者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太多的第一的位置。这个屈原是第一个身世可考的诗人,以前诗经里的作者零零碎碎的知道他的名字,他又是第一个入选世界文化名人的中国诗人,离骚也是中国最长的抒情诗,尤其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那么我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离骚”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你们书下选了这篇课文,但没有对这个题目注释,为什么没有注释呢?因为古人有太多的争议了,所以你别怕说,找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离骚”是什么意思:

他的诗中有忧愁,有情志,有伟大的情志,你们我们看看《离骚》中的忧愁和情志又是什么呢?屈原在《离骚》中要表现怎么的思想感情?换句话说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咱们恐怕都没有读过全文《离骚》,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咱们对屈原并不陌生,对《离骚》这种诗的名称至少不陌生,他是什么样人?——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要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

这些思想对于一个爱国主义诗人都普遍存在。有时我们在内容上把思想感情把握得很好,可是为什么许多人在读离骚还是很吃力呢?同学们都看过几句,你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同学:A 大量“兮”字出现B 楚地方言)举例:方言:比如:输液(方言:滴流)用古代楚地方言写的,语言上有障碍。板书:

一:楚辞

二:文中大量运用比较特殊的香草、美人的象喻手法。(这又是一个障碍)

咱们几天一起阅读学习打破它语言上、表达技巧上的障碍,好咱们翻开课本。《离骚》是长篇带自传性的诗作,咱们可能看过一些人物传记吧,一般大部头带人物传记,从哪儿写起?(从祖宗写起,可能是追本溯源吧,叙述自己的来历,离骚也是这样的。)咱们的《离骚》正是开端的这一部分,那么我把前8句读一下,在我读的过程中,大家注意语言的顿挫,还要注

意我在某些字音上的特殊处理.(第一节:同学们注意了,我在哪个字的处理与现在的读音不一样,降→hóng,为什么这样念?与“庸”形成押韵。提醒一下,大家对杜牧的《山行》还有形象吧“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什么会念xiá呢?这个字在字典里有吗?以前学过老师怎么说的?

古诗讲究押韵,有“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之说。用现代汉语的发音应该是xié。而古读音是xiá。

实际上这种语言现象在诗词吟诵中的“叶韵”现象。就是和谐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字由于时间的推移,古今发生了变化,原来念起来押韵的字,后来不押韵了,念起来很别扭,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变通的方法,现在看起来不押韵的字,把它恢复到古音或者接近古音,这样念起来就有韵味感了,但是这些字往往词典中不收留,咱们要注意这种“叶韵”现象,在《离骚》中有不少这类现象,咱们知道《离骚》是难读的,可是你看第一句话好理解点“帝高阳之苗裔兮”是什么意思?参考一下书下注释,这篇文字难度比较大,“高阳”是什么?他一上来就把自己和最有名的帝王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文化心理,很多同学都会想我的祖先谁谁谁?都想找一个很光耀的名字。唐代的君王叫什么?性李。你们知道他说他是谁的后代?他说他是老子的后代?老子叫什么?李耳。,很多人都喜欢这样。一方面都想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他用祖先来关爱自己,但是屈原可能确是与颛顼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第一句理解并不困难,第二句就麻烦了,字没有难字,在初中都学过。那么什么叫“朕皇考”,咱们不看注释来解释一下,这三个连在一起,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我感觉说的是皇上,为什么是皇帝呢?“朕”这个字并不陌生,你敢用这个字吗?不敢,为什么?都是说地位崇高,只有君王才有这个专利,这就是离骚难度的第二个原因,它的文字使用了最古老的含义,在古汉语中都是属于最古老的那种。咱们读起来很费劲,若果人们活在先秦,活在屈原那个时代,你同样也会说“朕”怎么怎么样。举例子)这个“皇”字书下的解释:大、美。比如:“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辽阔的天空,苍茫的大地。“考”亡父、父亲的意思。这个意思实际在现代汉语中成语里面也保留了“如丧考妣”《尔雅·释亲》曰:“父为考,母为妣。”“考”和“妣”最初是指父亲和母亲。考:死了的父亲;妣:死了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现在是作为贬义词。这就是离骚难度的第二个,字认识,但组合在一起意思就很难知道了,好在书下注释比较详尽。第三四句就更难读了“摄提”“孟陬”这个简直跟外国话差不多,同学们念一下书下的解释。实际上说的是生日。所以我们再读这类作品时有些词不必太较劲。这两句说“某年某月某日我出身了”你们后面说“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注意现在“初度”这个词不用了,看课文是什么意思?后来这个词作为生日的词了。比如:三十初度,说的就是三十岁生日。注意后一句“锡”

读“chì”,读得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读?(通假字,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也把它叫做异体字。)

间的交换。后两句“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开头这八句屈原在叙述他的出生。整个情况从他的血统、生辰、名字非常完美,开端说的越完美越显示他后面怎么样?这是什么手法——欲抑先扬。那么到第二节就要写他成长的经历了。我们先把第一段读一遍,注意诗歌重在诵读,在读的时候注意节奏,离骚难度就在诗句的长短错落不一样,我先提示一下,咱们就看第一句和第三句,哪句读得更合理些?读骚体诗就要注意根据词的组合去划分诗的节奏,在读的时候要注意韵味,不要一味的强调声音的浑厚而忽略了思想内容过分做作是不行的,既要读出

韵味同时又要自然流畅。诵读“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一个人内在先天的东西这么完美,他要去追寻什么呢?去追寻后天的成功。内在、外在在诗中有一个特定的说法,内在的完美叫内美;外在的完美叫修能(外在的仪态),屈原并没有直接说我学了很多修养、才华。他怎么说的,他用了一个比喻、象征的手法。就是咱们所说的离骚中最主要的香草、美人的象喻手法。看第二段:“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文中出现很多香草、美人在进行比喻。比喻这种修辞不陌生。哪位同学说说,比喻最关键的是什么?(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不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吧:咱们要赞美一个女孩长的漂亮,用一个比喻的修辞来造个句?“姑娘十八一朵花”这里是用植物来比,我们不可能用另外一种植物或者不同类的。比如:这个妹儿好乖哦,像南瓜似的。长的还马虎。同类相比较,就要用美的比美的,用丑的比恶的,要深一点说呢,用美的比善的,用丑的比恶的。这就是离骚中香草、美人的一种根源或人的本能。那么古代人说得很清楚:板书:香草、美人的象喻系统:《离骚经序》云:《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pì喻故

——(王 逸《楚辞章句》)

香草自况,借以象征人格的忠贞和芳洁,有益处。恶草喻他,用来象征党人的奸佞和陷害,有危害。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说得很多,咱们这种意象没有全选,最主要两个出现了,一个香草,一个美人。那么香草跟忠贞有什么相似点。(香草嗅起来心旷神怡,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忠贞,感觉怎么样?心情舒畅,这两样东西都让人心情比较好,这就是香草的特点。)咱们看看这一段屈原写了很多香草,有哪几种?为什么文中出现一堆香草呢?

各种各样的香草说明屈原学了各种各样的才能,那么后四句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四句写得很完美,我个人很喜欢这四句,那么诗中出现了4种意象“日月”“春秋”“草木”“美人”大家看看对应的关系是什么?(日月对草木,春秋对美人,草一天天的凋落,就像美人迟暮一样。)我们从这些表现迟暮感的诗句可以看到,面对春秋的代序和草木的荣衰,自强不息的君子怀着同样的焦虑:它们都因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实现而担忧失去机会,蹉跎岁月,他们都从草木凋零的景象中敏感到了警告的信号。于是,他们都为了摆脱被废弃的命运而采取了各自的行动。确实,日月穿梭,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在一天天中草经历了萌芽、开花、结果、凋零这样一个生命的终期。而人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生、老、病、死这样一个生命终期。有同学会问:不对哦,今年凋谢,明年花开,年年岁岁花相似。其实不对的,王国维说:“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凡是在凋谢过的花朵处,不会在原处开放。人也是一样,过去的时间再也不会回来。这几句写出了人类的普遍的一种悲嘅,然而又写得大气,写得让人惆怅、衰飒。同学们把这四句读一遍,这四句里面出现了一个重要词“美人”,对于这个“美人”有很多说法:看课文下面注释:美人指楚怀王。也有不同的的看法,也可能指自己。以"美人"自居,说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就白来了,就变老了。比喻贤人,有时"美人"则指理想的君王。

好好的一个大男人怎么就用妇人来自己呢,二者有何相似之处?(用妇人比男人,用夫妻来比君臣有什么相似之处?)在封建中国女子要顺从男子,三从四德,在忠贞、

顺从上就像君臣关

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 哈24中学于海丰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给大家介绍一幅对联: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一位古人? 生:屈原。 师:因为对联中有一个与屈原死亡密切相关的地点名词“汨罗江”,现在它也成为了一个文化名词。2000多年前的汨罗江水淹没了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缕忠魂,从那一刻起,汨罗江水也就流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屈原汨罗江上的慷慨赴死,换来了精神世界的高贵永生。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就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同时也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有出土的竹简,发黄的纸,珍贵的文物,还有中国式的生命。屈原已经走入了永远的安宁,但他文字中记录下来的那些屈辱与呐喊,美德与真情却需要我们这些后人用真诚的心灵去静静的思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走入一代爱国诗人的精神世界。师板书 师:本文选自《离骚》,它是我国文学史上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长达373句,凝结着屈原的血和泪,体现了屈原思想品德情感的精华。而本文节选部分只有52句,占的比重虽小,但却是感情表达最直接最强烈的部分,那么我们就沿着情感的脉络,来分析学习这篇作品,了解屈原的心世界。请大家立足课本,首先找出或概括出诗中表达情感的词语,并解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找到了请大家举手示意老师。 生1:哀。 师:哀什么? 生1:哀民生之多艰。还有“怨”,怨灵修之浩荡兮。 师:灵修指什么? 生:君王。 师:浩荡什么意思? 生:荒唐 师:也就是昏庸。 生2:忳

师:什么意思? 生:烦恼失意。 师:它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抑郁。 师:你看标题“离骚”什么意思? 生: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师:标题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生:还有悔,悔相道之不察。 师:情感词语找到了,我们离诗人的心世界又近了一层。大家看黑板“怨君王昏庸”,本课对怀王着笔不多,哪里体现了他的昏庸? 生:第一段的“謇朝谇而夕替”早晨进谏,晚上就遭到斥责。反映出皇帝昏庸无能。 师:这个词再斟酌一下。进谏肯定是好意,但能不能听进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师表》中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生: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师:如果把百姓比喻成水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连百姓都不爱戴的君王肯定是不合格的。这里我们能清晰地感觉到怀王的形象。怨贤臣,他肯定要亲小人,那么大家看一下楚国政坛的小人们都有哪些兴风作浪的做法? 生:谣诼谓余以善淫。 师:颠倒是非黑白,打击异己。 生:偭规矩而改错。 师:“错”是什么意思? 生:措施。 师:法令国家大典都敢动,那就叫“枉法”枉法之人必然“贪赃”生: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师;置国家法度于不顾,欺上媚下,这里让我们看到了出国政坛的现象,小人掌握了权利,也就是奸臣当道。那作者肯定是义愤填膺的。品质恶俗,却窃居高位。贪赃枉法,却飞黄腾达!这就让人不禁想起当代诗人北岛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以屈原为代表的高尚之士只能将自己的高尚写进坟墓,因为在楚国政坛没有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对于这种高层腐败,屈原在他的作品《卜居》中有非常形象的而深刻表述。大家齐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第9课离骚(节选) (一)作者简介 屈原隐居花园洞 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从荆州过长江,渡洞庭,经常德,到汉寿,出十里柳溪到桃江羞山,寻访隐居在羞山的楚狂陆接舆遗踪,留下了“接舆髡首兮”的诗句。 进入桃花江后,屈原弃舟登岸,骑马沿着望浮古驿道的崎岖山路继续南行,“旦余济乎江湘”,“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在桃江停下流浪的脚步。 在今天的桃江花园洞村,留下了许多屈原隐居的传说和遗迹。村口的“下马坪”和“下马石”是客人拜访三闾大夫下马的地方,村后有为纪念屈原而取名的“端阳山”,村里有多处“三闾桥”。在杨家仑的山腰处有“屈女墓”,当地群众称“屈原小姐”墓,相传屈原的宝剑给爱女绣英陪葬,有四块金砖垫棺;墓在竹林中,竹叶盖满芳冢。据传还有“鸟嘴山”,是屈原养鸟的地方,“鸭嘴塘”是屈原养鸭的地方,“放牛冲”是屈原养牛耕作之地。 屈原酷爱兰花,读书写作之余,种了很多兰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相传“花家坪”就是他的花圃。屈原种下的兰花代代相传,如今,花家坪已成为兰花种植基地,所培育的兰花品种繁多,优雅芳香,闻名海内外。 屈原隐居在花园洞,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创作了不朽的诗篇。《离骚》中很多诗句直接描述了桃花江一带的风物。如“黄荣可以盈室兮”,“荣”音“绿”,就是桃花江山中到处都有的淡竹叶;还有“荪”,溪荪,就是溪边长的石菖蒲;“摘琮枝以为羞兮”,羞,通“修”,即腊肉;“户服艾以盈要兮”,则是典型的益阳、桃江风俗。楚地尚巫,千百年来在益阳民间都有“收魂”的风俗。屈原受这种风俗的影响,在去往汨罗投江明志之前,为自己写了《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一)背景链接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

15 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疏通语句,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2.文言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

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二、朗读 1.教师领读,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学生自由诵读。参照注释,疏通文义,划分朗读节奏。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离骚节选教案

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理解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共同探讨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步骤】 一、导引: 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个人物有关?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原) 二、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任楚国三闾大夫,位尊贵显。在矛盾的旋涡中,屈原如果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只要不说话或是少说话就行了。他在遭受楚怀王猜忌的情况下,仍然忠心耿耿,他是爱国者,他的眼睛中只有“国”之命运,不一定有“君”的权威;他实在是因为看到了楚国人民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并不在意楚王爱不爱他。这些是“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的思想在他行为原则中的体现。以楚王为代表的“国”不爱他,并不妨碍他的爱民和爱国…… 三、《离骚》简介: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多字。《离骚》用第一人称和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神话式的艺术形象“吾”――“灵均”。《离骚》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写照……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东汉班固的《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愁也。”东汉王逸的《离骚经序》说:“离,别也;骚,愁也。”教科书节选的是第一部分。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民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四、布置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将原诗译成现代文。 参考: 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寅年正当寅月,庚寅的那一天,我降生人间|先父观察测度我初生的时节,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替我取下的大名叫着正则,替我取下的别号叫着灵均|我既有众多的内在美质,又加上美好的才能|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联成饰物挂在身边|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忧心岁月不会等待我|早起拔取阰山上的木兰,晚入洲泽采摘宿莽|时光飞逝不停留,春天和秋天递相替代|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怕的是理想的君主也要早衰|为什么不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为什么不改变这不善的法度|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你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五、问题探讨: 1、概括1——4句诗的大意。 写屈原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 2、诗人为什么要表白自己的出身高贵呢? 是说明自己与楚王是同宗,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为什么要写降生时刻的不平凡? 意在标明降生在这一时刻,“生的伟大”,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来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 4、5—8句写了什么? 介绍自己美好的名字。 5、为什么要写这些? 表现出诗人高度的庄重与自爱。 *小结: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而具有美好的品格和才能则是因为自己注重修养。 6、看9—12句写了什么?

人教版语文离骚节选原文翻译及注释

《离骚》(节选) 屈原长太息①以掩涕兮,哀民生②之多艰。 余虽好③修姱鞿以羁兮,謇朝谇④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⑤兮,又申⑥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⑦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⑧兮,终不察夫民心⑨。 众女嫉余之蛾眉⑩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⑴道之不察兮,延伫⑵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⑶兮,驰椒丘⑷且焉止息。 进⑸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⑹。 制芰⑺荷以为衣兮,集⑻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⑼兮,苟余情其信芳⑽。 高余冠之岌岌⑾兮,长余佩之陆离⑿。 芳与泽其杂糅⒀兮,唯昭质⒁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⒂兮,将往观乎四荒⒃。 佩缤纷⒄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⒅。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⒆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⒇

注释: ①太息:叹气。②民:人。民生:即人生,作者自谓。③好:喜欢。一说为衍文(见 姜亮珍《屈原赋校注》引臧庸《拜经日记》)。④谇(suì):谏。⑤蕙纕(xiān ɡ):以蕙草编缀的带子。⑥申:加上。⑦九死:极言其后果严重。⑧浩荡:本义是大水横流的样子,比喻怀王骄横放纵。⑨民心:人心。⑩蛾眉:喻指美好的品德。?谣诼(zhuó):楚方言,造谣诽谤。?规矩:木匠使用的工具。规,用以定圆,矩,用以定方,这里指法度。?绳墨:工匠用以取直的工具,这里比喻法度。? 竞:争相。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则。?忳(tún):忧愁、烦闷,副词,作“郁邑”的状语。?溘死:忽然死去。?鸷鸟:鹰隼一类性情刚猛的鸟。?圜:同“圆”。? 攘诟:遭到耻辱。?伏:通“服”,保持。 ⑴相:看;观察。⑵延伫:长久站立。⑶皋:水边之地。兰皋:生有兰草的水边之地。⑷椒丘:长有椒树的山丘。⑸进:指仕进。⑹初服:未入仕前的服饰,喻指自己原来的志趣。⑺芰(jì):菱叶。⑻集:聚集。芙蓉:荷花。⑼已:罢了;算了。⑽信芳:真正芳洁。⑾岌岌:高耸的样子。⑿陆离:长长的样子。⒀杂糅:掺杂集合。⒁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⒂游目:纵目眺望。⒃四荒:四方极远之地。⒄缤纷:非常美好的样子。⒅弥章:更加显着。章:同“彰”,显着。⒆体解:肢解,犹言粉身碎骨。⒇惩:悔戒。 全文翻译: 止不住的叹息擦不干的泪水啊,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不顺利。我虽然爱好高洁又严于律己啊,但早上进献忠言晚上就被废弃。既然因为我佩戴美蕙而遭斥退啊,但我还要加上芳香的白芷。爱慕芳草是我内心的信念啊,虽九死也绝不悔恨停止。怨只怨君王是这般放荡糊涂啊,始终不理解人家的心意。众美女嫉妒我的娇容丰姿啊,说我善淫大肆散布流言飞语。本来时俗之人就善于取巧啊,违背法度把政令改变抛弃。他们背弃正道而追求邪曲啊,争相把苟合求容当做法则规律。忧愁、抑郁、烦恼我是这样失意啊,只有我被困厄在这不幸的世纪。宁愿立即死去变成游魂孤鬼啊,我也不

离骚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

《离骚》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到那一天,我国城乡,特别是南方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插艾、挂蒲(两种野草),吃粽子,到江边湖畔看龙舟竞赛。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纪念2200多年前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官名),诗人,由于奸臣的诽谤,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改革内政和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对外主张,反而流放了他。在十五六年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写下了《离骚》、《九歌》等杰出的诗篇,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五月初五,在汨罗江畔的屈原听到这一痛心的消息悲愤至极,遂怀抱石头投江,以身殉国。噩耗传来,人们立刻划着船从四面八方来抢救屈原。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吃,以免鱼虾吃屈原的尸身。这就是民间关于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来历的传说。 其实,早在屈原之前,就有划龙舟的习俗了。民俗学家认为,端午节划龙舟是古代人送瘟神、驱恶鬼一类的宗教迷信活动。只是屈原的崇高品德和伟大的诗篇受到后人的敬仰,于是楚国人关于划龙舟、抛粽子以救屈原的传说,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端午节都纪念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都纪念他。 古往今来人们非常推崇的屈原的诗歌作品《离骚》,从中深切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感受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形象。 ①我们都知道端午节的风俗吧?试描述自己所知道的这一风俗习惯的情形。 ②你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两千多年来,我国人民一直都在纪念屈原? ③你读过人们对《离骚》的评价吗,你是不是也想读读它,形成自己的正确见解?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l 交流作家、作品信息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代表作品,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是表现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奋斗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20-32节。

高中离骚原文及译文知识讲解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崇尚美德严于责已,却早晨进谏晚上就丢官。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佩戴惠草啊他们指责,爱好采集茝兰又来攻击。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我的心情。那些庸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措施。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以彼此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责骂和耻辱。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我在兰草水边打马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去把我旧服重修。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采集荷花花瓣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把我的帽子加的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因为)芳香光泽糅一起,(所以)唯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四望,我要游观四面遥远地方。佩戴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着一阵阵浓郁清香。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1单元人生的五彩梦2离骚节选学案

2离骚(节选)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修姱.(kuā)羁.(jī jī)謇.朝谇.(jiǎn)(suì)蕙.(huì xiāng) 揽茝.(chǎi) 谣诼.(zhuó) 善淫.(yín) 侘傺 ..(chà chì) 鸷.鸟(zhì) 攘诟 ..(rǎnɡ ɡòu) 兰皋.(ɡāo) 芰.荷(j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同“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延伫乎吾将反(“反”同“返”,返回) 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实词 (1)固 ①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 (2)修 ①余独好修.以为常(形容词,美好)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动词,整理) ③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 ④茂林修.竹(形容词,长) (3)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动词,崇尚,爱好)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动词,擅长) ③善.万物之得时(动词,羡慕) ④素善.留侯张良(动词,友善,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副词,好好地) 2.虚词

(4)虽 ①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副词,唯,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纵然,即使) 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连词,即使) (5)之 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结构助词,的) ②哀民生之.多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又申之.以揽茝(代词,我) 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 ⑤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6)乎 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相当于介词“于”“在”) ②延伫乎.吾将反(语气词,用在句中表舒缓的语气)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语气词,呢)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晚上 2.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3.鸷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 4.屈.心而抑.志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5.回.朕车以复路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回,掉转6.步.余马于兰皋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行走 7.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8.何方圜 ..之能周兮(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和圆凿 9.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10.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11.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 12.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伤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怨灵修之浩荡 ..兮 古义:恣情,放纵。 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 ..兮 古义:善于取巧作伪。 今义:细致,精巧。

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doc

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 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看着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不时地点头赞许,过了一会儿,我将同学们发言的内容总括起来,准备完成对屈原品性的讨论: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楚国和楚地人民付出了很多,也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在他投江之后,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比如说端午节------ 正当我情绪激昂地要表达我对这位古人的尊敬时,有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 老师,屈原可以不死的,他怎么非要傻到去自己投江呢? 是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呢?

屈原投江真是蠢,这也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他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人民服务,却独自己寻找解脱,他太自私了。 ------ 几个声音从教室不同角落响起,刹时,我无语,这可是我从学习屈原到作品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问题,真是让我措手不及,站在讲台不知从何说起。台下的同学也受此震撼,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下也听得见,他们也陷入到思考中。终于,有人说话了: 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这才不得以投江的。 人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受压限度时,他便只能选择这种这式了,屈原的命运也很惨,我们应该原谅他。 看到台下许多同学不服气,想要畅所欲言的表情,我立刻改

离骚节选原文和翻译完整版

离骚节选原文和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hào)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xiānɡ)兮,又申之以揽茝(chǎi)。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tún)郁邑余侘傺(chà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kè)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rǎnɡ)诟(ɡòu)。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jí)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参考译文】我一面擦泪一面长叹,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他们既诽谤我佩带蕙草,又指责我采集苗兰。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我埋怨王上太肆无忌惮,始终不考虑人民的情感。众女(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造谣诬蔑说我放荡不羁。庸俗之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他们违反规矩,改变措施,违背标准,追求邪曲,争着取悦于人成为法度。我忧愁抑郁失志无聊,现在我多么孤独穷困!我宁愿马上死去魂离魄散,也不愿采取这种态度取悦于人。雄鹰不与燕雀同群,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只好暂时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忍受责怪,容忍咒骂。保持清白,死于直道,这本是前圣所称道。 我后悔没有仔细观察道路,长久站立后我又反回。我调转车子走回原路,趁我迷途还不太远的时候。我牵着马在滋生兰草的水边漫步,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我进仕未成反遭怨尤,不如退休重修旧服。我把菱叶制成上衣,并把荷花织就下裳。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的感情真正芳洁。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带增得长长。芳洁(贤士)与污垢(佞臣)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败。我忽然回头纵目远眺,将往观四面遥远的地方。我佩戴五彩缤纷华丽服饰,它散发出浓烈的芳香。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虽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受到惩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节选 练习题

《离骚》节选练习题 一、课文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何方圜()之能周兮 ③制芰()荷以为衣 ④高余冠之岌岌()兮 2.下列句中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 3.对句中加黑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兮。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 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译文: ③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译文: 二、基础知识检测 (一)、填空题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 4.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余情其信芳。 5.________________,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 6.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其代表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离骚》全诗主要以主人公“余”的__________构成。它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手法。 9.“离骚”,按东汉班固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二)、选择题 11.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太息:叹息。謇:jiǎn谇:suì,进谏 B.谣诼:zhú,造谣诽谤。忳:tún,郁闷。侘傺:chàjì C.溘死:突然死亡。溘kè鸷:凶猛的鸟。 D.兰皋:gāo,有兰草的水边。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媒体设计: 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二、解题 1、简介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简介“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372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

古诗离骚课文翻译翻译赏析

古诗离骚课文翻译翻译赏析 文言文《离骚》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心情,揭露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的政治现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不附和邪恶势力的自爱精神及对楚王朝至死不渝的忠诚。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课文教学课件

离骚课文教学课件 离骚课文教学课件 《离骚》展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为实现这种理想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他殷切希望楚国能实行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的“美政”。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3。 【教学方式】 诵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与之在文学史上有风骚并称之誉的《离骚》。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案2

《第5课离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二、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

离骚(节选)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离骚(节选)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4、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比喻、对偶。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思路 介绍背景引起兴趣,朗读帮助理解,领会情感,讨论明确问题,再练习以深化。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谈谈屈原:“我”知道的屈原屈原与溆浦 2、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组屈原的图片 3、、介绍作者及背景 二、屈原生平 1、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节选)。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

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离骚”的含义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三、诵读课文

离骚全文及高中离骚节选及翻译

高中离骚节选及翻译:2~3页离骚全篇及翻译:3~12页

高中《离骚》节选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 哀民生之多艰:为百姓的生活艰辛而悲伤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已, 謇朝谇而夕替:早晨进谏傍晚就被罢官。 既替余以蕙纕兮:他们以我佩戴惠草做的腰带为理由罢免我, 又申之以揽茝: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亦余心之所善兮: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怨就怨神仙(指楚王)这样荒唐啊, 终不察夫民心:他始终不体察人民的心声。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那些女子(指奸臣)妒忌我的秀美的眉毛(指高尚的德行),谣诼谓余以善淫:造谣诬蔑说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 偭规矩而改错:背弃规矩而又任意改变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违背是非标准追求歪曲事实, 竞周容以为度: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原则。 忳郁邑余侘傺兮: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宁溘死以流亡兮: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 余不忍为此态也:我坚决不以媚俗取巧为姿态。 鸷鸟之不群兮: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 自前世而固然: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 夫孰异道而相安:志向不同何以彼此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感, 忍尤而攘诟: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 固前圣之所厚: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悔相道之不察兮: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 延伫乎吾将反: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回朕车以复路兮: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 及行迷之未远: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步余马于兰皋兮:赶着我的马车缓缓在兰草水边行走, 驰椒丘且焉止息: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进不入以离尤兮:接近君王不成反遭责难啊, 退将复修吾初服:只好退回去重修德行以偿宿愿。 制芰荷以为衣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 集芙蓉以为裳: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不吾知其亦已兮: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 苟余情其信芳: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高余冠之岌岌兮:把我的帽子加的高高的, 长余佩之陆离: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